1.从曾国藩身上学到什么(1)

2.马皇后是怎么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的?

3.古今中外,有哪些人是顺境中成才的?

4.唐太宗李世民

5.朱元璋知错不改的例子

从曾国藩身上学到什么(1)

慎终如始的例子-慎终如始的素材

最近在读作家度阴山写的《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这本书通俗易懂,一个是离不开作者生动风趣的笔触,另外我想还因为曾国藩的起步和多数人比较接近,他不是一个天才儿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甚至有点笨的小孩,读他的人生经历,更容易让我们反观自省。那么,为何一个普通人能够名垂史册?不难想到,这和曾国藩身上诸多美好的品质息息相关——

01勤奋

曾国藩曾写下一副对联: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第一句话可以看出曾国藩怀揣着远大理想,对自己要求极高;第二句话意思就是做事要重视过程,不要太看重结果,这体现出曾国藩良好的心态,但其实也和他自身能力有关,他的耕耘较慢,短时间难见成效,但是他有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在他身上,只要耕耘了就会有所收获。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曾国藩挑灯诵读的例子。一天,有个小偷溜进曾国藩的卧室,正准备搜刮一番,曾国藩就回来了,小偷只好钻进床底,他未曾想,这一钻,竟是三个时辰。在这三个时辰里,曾国藩反复背诵一篇很短的文章,但还是没有背下来。小偷再也扛不住,从床底下钻出来,在曾国藩面前把那篇文章流利地背诵出来,讽刺一番便扬长而去。曾国藩愣了一会儿,拿起书继续背诵起来……勤能补拙,勤奋让曾国藩走向成功。

02毅力

曾国藩在二十三岁时,经过7次考试才考取秀才。在二十四岁时乡试中举。在二十八岁时考中进士,主考官是穆彰阿。殿试后,曾国藩获了个“同进士出身”的资格,他深知自己与翰林院无缘,但他心里一直有远大的抱负。正巧曾国藩的友人劳崇光是穆彰阿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劳崇光帮助曾国藩把诗文送给穆彰阿看。曾国藩的诗文根本入不了穆彰阿的法眼,但是他没有气馁,每一次被拒绝都重新写新的文章请劳崇光送给穆彰阿看,一连十几次结果都一样,劳崇光都有点不耐烦了。所幸最后一次,曾国藩得到了穆彰阿的召见,理由竟是他把穆彰阿感动了!由此进入了翰林院。

穆彰阿自知曾国藩天赋不高,但曾国藩有着许多人没有的优点,那就是意志力。人的意志力是无穷的,可教日月换新天,这也是曾国藩取得非凡成就的秘密武器。

03志向

曾国藩有着远大的志向,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像孔子、王阳明那样的人。他曾说:“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 ”曾国藩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正是因为他慎终如始将立志作为人生信条。有了志向,才能明确方向,不忘初心,守得一方净土。

为此,曾国藩刻苦钻研朱熹所著述的《四书》,坚持写札记修身克己,积极克服身上的臭毛病,从傲慢无礼的农家子弟蜕变成谦虚谨慎的翰林院学士。

曾国藩身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借鉴。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业,我时常采用一些笨方法,现在想来也不必纠结,往后依旧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计较快慢,但求无愧于心。

马皇后是怎么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的?

在民间有一句俗话说得好,每一位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位优秀的女人,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之中出现过很多位成功的男子,但是这却并不代表这些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着一位支持他的女人。在中国历史上的元末时期就有着这么一位女子,她不仅仅只是成功男人背后优秀的女人,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投资人,她就是马皇后。马皇后投资的对象是朱元璋,并且自从马皇后决定投资朱元璋那日起,马皇后就一直跟随在朱元璋的左右,数十年如一日的不离不弃,不求回报的付出,那么马皇后对于朱元璋一生来说又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呢?

朱元璋,大家都知道,在朱元璋还没有出名之前他也只是街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甚至还成为过人人嫌弃的乞丐。而马皇后马氏相比较朱元璋来说家庭环境要相对好许多,虽然马皇后的母亲早逝,但是收养马皇后的郭子兴夫妇对于马皇后也是十分疼爱,甚至可以说是视如己出。在朱元璋25岁的时候,他仍然只是一个寒酸的穷小子,但是在后来他的人生就遇到了两个重大的转折:其一是朱元璋选择了参加农民起义,其二是成功抱得美人归,娶到了马氏也就是未来的马皇后。

马皇后在朱元璋刚创业时的支持

当时郭子兴对于还是穷酸小子的朱元璋很是欣赏,认为朱元璋在日后一定大有成就,于是就将马氏嫁给了朱元璋。马氏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仅仅十分聪慧还非常的有见识,朱元璋对自己的这个妻子也是非常的欣赏和尊敬。朱元璋虽然有郭子兴的帮助和扶持,但是郭子兴为人十分的多疑和猜忌,对于有能力的朱元璋郭子兴自然也是有着防备,后来郭子兴还将朱元璋关了起来并断绝了朱元璋的粮食。幸好马氏心疼自己丈夫,半夜偷偷给朱元璋送去刚出锅的饼,自己还被滚烫的饼烫伤了。

后来等到朱元璋带兵打仗的时候,马氏就成为了贤妻良母的典范,不仅仅在朱元璋的饮食起居上十分用心。马氏还将朱元璋在战场上能够用到的军令文书、备忘录等等都整理起来,目的就是为了朱元璋有朝一日需要这些东西的时候就能够找到。

此外马氏还担心外面做的衣服不合朱元璋的身,亦或者是布料粗糙会让朱元璋和士兵穿着不舒服,马氏就会组织其他的妇女为这些士兵们缝制衣物。试问有哪一位男子面对如此认真对你,将你放在心尖上的女子不动心?可以说马氏是朱元璋一生中少有的温暖,也正是因为马氏的存在,朱元璋才能够有动力和信念支撑自己一路走下去。

马皇后 投资成功后的冷静

在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明朝时,就册封了马氏为自己的皇后。此时的马氏的年龄已经将近40岁了,也就意味着马氏嫁给朱元璋已经16年了,马氏也陪着朱元璋吃了16年的苦。因此朱元璋对马氏心中怀有愧疚和亏欠,想要给予马氏赔偿。

即便马氏已经成为了一,在生活起居上依旧简单纯朴,对朱元璋的饮食起居还是一样的上心,为朱元璋管理好他的后宫。按理来说马氏贵为皇后,并且也为朱元璋付出了自己身为女子宝贵的青春和全部,接下来应该功成身退,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但是马氏并没有,她深深的知道,今后的路还有很长。

马皇后纠正朱元璋的错误

众所周知,朱元璋性格十分的易怒和暴躁,在朱元璋身边伺候的人整日都要提心吊胆,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惹怒朱元璋就会人头不保。但是要说到朱元璋会听谁的话,那非马氏莫属了。当时太子的老师宋濂因其孙子犯错而受到牵连,朱元璋一怒之下判宋濂刑,而马氏则认为朱元璋不该这么做。

但是马氏在几番劝阻之下朱元璋都不听,于是马氏就开始不吃肉和不喝酒并表示自己是在为被判刑的宋濂祈福。朱元璋看见爱妻如此,便心软了,饶了宋濂一命。这也只是马皇后规劝朱元璋的一个例子,马氏在一听说朱元璋在冲动之下做出了错误的决断时,就会立即劝说朱元璋不要冲动行事,而朱元璋对马皇后的劝说也会接受和采纳。

马皇后倾尽一生的投资换来了什么结果?

明朝初期时,国家的强盛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要说这国家发展的如此强盛,背后的人是朱元璋,那么瞭望手毫无疑问就是马皇后。马皇后为了朱元璋和朱元璋的抱负和理想,可谓是倾尽了自己的一切,而最后也成功帮助朱元璋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和雄心壮志。在朱元璋的心里,马皇后不仅仅只是陪伴自己30年的妻子,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马皇后其实也等同于是朱元璋的战友,更是大明王朝能够有如此繁荣昌盛背后的投资人。

382年,马皇后这位优秀并且杰出的女子不幸病逝,要问马皇后对朱元璋和大明王朝有多伤心,看看马皇后临终前的遗言就知道了:?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在马皇后逝世了之后,朱元璋就再也没有过皇后,或许在朱元璋看来皇后这个位置除了马皇后其他女子都没有资格坐上。虽然马皇后这位女子早已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是马皇后在后世心中留下的口碑却是长存于世,马皇后也成为了现代女子心目中的典范和榜样。

古今中外,有哪些人是顺境中成才的?

顺境中成材的例子如下:

一、中国古代

1、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这一时期的纳兰性德发奋苦读,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指导下,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

2、晏殊: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次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

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

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3、杜牧: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中国现代

1、金庸: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家世系浙江海宁查氏,其家为书香门第,金庸本人是查升之孙查揆的后裔。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并被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 。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剧本。

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1994年,受聘北京大学名誉教授 。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荣誉教授 。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2018年10月30日,在中国香港逝世,享年94岁。

2、韩寒:

韩寒,初中时开始有文章零星在《少年文艺》等上面发表。1999年,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后因期末考试七科不及格而留级,引发社会关于“学校应当培养全才还是专才”等系列教育问题的激烈讨论。

2000年,出版第一部小说《三重门》,引发"韩寒现象"讨论。

留级后,最终在高一第二年休学。休学后,他一面继续从事写作,陆续发表了小说《三重门》、散文集《零下一度》、小说《像少年啦飞驰》、《毒》、《通稿2003》、《长安乱》、文集《韩寒五年》、赛车随笔《就这么漂来漂去》、《一座城池》、长篇小说《光荣日》等。

2006年开始从事博客写作,关注探讨一系列现实问题。

三、国外

1、美国爱迪生12岁的时候,因为喜欢“鼓捣”科学小把戏,被校长误认为贪玩而开除学校。这使爱迪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然而,她的母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的兴趣,她不认为儿子的兴许是不务正业。他为儿子创立了良好的条件,给爱迪生开辟了实验室,支持孩子的小科学实验,从而使爱迪生的发明智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终于发明了白执电灯泡、电报机、留声机等,并发现了热电子发射现象。

2、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位登陆月球的第一人。小时候,他是一个善于幻想的孩子,但他的母亲从来不打击他的积极性。一次他的妈妈在厨房洗碗,他在后院蹦蹦跳跳的玩耍,母亲问他:“你在干吗?”他说:“我要跳到月球上去。“

他的妈妈听后没有向其他孩子的家长那样泼孩子冷水,也没有骂他,或者说:“不要淘气,快停下来。”之类的话。而是说:“好!不要忘记回来哦!”在这样的轻松的环境下,他终于登陆了月球。可见好的引导方式更有利于他们发展。

关于逆境顺境的句子

1、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场对种种困难无尽无休的斗争,一场以寡敌众的战斗。作者:泰戈尔 ?

2、女人的坚韧能抵挡住热河厄运的颠覆。那种会让男人一蹶不振、灰飞烟灭的灾祸,似乎能唤起柔弱女性的全部力量,让他们变得英勇无畏,近乎崇高。

没有什么比看到以下情况更令人动容:一个在顺境中柔柔弱弱,依赖性很强,连一点粗暴之事都不能忍受的女子,突然精神勃勃,能够抚慰和支撑不幸的丈夫,在逆境之中挺拔而立,坚不可摧。作者:华盛顿·欧文 ?出处:英伦见闻录

3、逆境展示人才,顺境隐没英才。作者:霍勒斯 ?

4、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韧,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性。作者:培根

5、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逆境展示奇才,顺境隐没英才。作者:巴尔扎克、 ?

6、在顺境中要节制,在逆境中要谨慎。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作者:佩里安德 ?

7、人生三得: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沉得住气,是睿智的彰显,是理智的沉淀,是成熟的标志;弯得下腰,就是做人要低调谦卑,海纳百川,能屈能伸;抬得起头,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中,都要保持一种乐观进取的心态。作者:孙大午 ?

8、顺境中不无隐忧和烦恼,逆境中不无慰藉和希望。作者:培根 ?

9、顺境时容易发现朋友,逆境时就极其困难了。作者:艾匹克蒂塔?

10、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作者:易卜生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呢?

有一个女人是唐太宗终身爱慕的,她就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是唐太宗一生最敬重的女人。她从小知书达理,十三岁时嫁给了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常常想和她探讨国家大事,但是,长孙皇后总是避而不答,她说:“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妇人,岂敢预闻政事?”意思是母鸡打鸣那是家门不幸啊,我一个妇道人家,怎么可以干涉国家大事?因此,无论唐太宗怎么问,她都三缄其口。那么,长孙皇后是不是一个只关心柴米油盐,对政治一无所知、不感兴趣的人呢?当然不是。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第一,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是个少年英雄,在他当秦王的时候,和父亲李渊一起东征西讨,建立了赫赫战功。李渊集团最大的几个对手窦建德、王世充等,都是李世民拿下的。功劳大了,他的野心也就膨胀了,不甘心只当秦王,他想当皇太子,进而当皇帝。在野心的驱使下,李世民和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以及父亲唐高祖李渊的矛盾与日俱增。在这种宫廷危机的紧张氛围中,长孙氏怎么办呢?她谨小慎微,非常卖力地孝敬李渊,讨得他老人家的欢心,同时委曲求全地拉拢李渊身边的妃嫔,和她们搞好人际关系。这有什么用呢?其实这等于在李渊身边安插了许多眼线。这样一来,李渊和其他儿子的一举一动,都尽收于李世民的眼底。兵法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长孙氏在李世民获取敌方情报方面立了大功。

第二,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与父亲、兄弟的矛盾已经白热化,要兵戎相见。李世民亲自上阵,长孙氏则在秦王府鼓舞将士,勉励他们奋勇杀敌。在夫妻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玄武门之变一举成功,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宝座,长孙氏也因此成为皇后。

第三,李世民做了皇帝后,励精图治。他唯恐自己做得不好,常常虚怀若谷地跟大臣们说:“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们一定要提出来,要直言己见。”臣子中魏徵做得最好。魏徵是个有名的谏臣,给李世民提意见是他的职责,而且他说话直截了当,经常让太宗下不来台。有一天在殿廷上,他终于把唐太宗惹恼了。唐太宗回到后宫后怒气难平,越想越气,觉得自己颜面尽失,自言自语道:“会当杀此田舍翁!”就是说,我一定要把这个乡巴佬给收拾掉!长孙皇后听到这句话之后,不言不语,娉娉婷婷转身进屋,不一会儿穿着厚重的朝服走出来,对着唐太宗行跪拜之礼。朝服那可是皇后在重大场合穿的大礼服啊。唐太宗吓了一跳,忙问:“皇后为什么要对我行此大礼呢?”长孙皇后说:“妾闻君明则臣直。”如今魏徵敢于直言进谏,说明您是个非常英明的皇帝啊,所以我特意向您表示祝贺!唐太宗听了龙颜大悦,同时也明白了皇后的用心:皇后这是在劝谏自己,做皇帝要有气度,胸怀要像大海一样,容纳百川,哪能为了一点小事就要呢!

第四,长孙皇后是一个很贤德的人,但是由于太操心,身体又不好,三十六岁就撒手人寰了。她病入膏肓的时候,无论皇帝还是太子都十分着急。病笃乱投医,太子承乾出主意说:“医药备尽,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想要赦免,再多度一些僧人,为她祈福延寿。可是长孙皇后说:“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表示坚决反对。弥留之际,她对唐太宗说:您千万不要重用外戚,现在我娘家人都已经当官了,可是您千万不要让他们当位高权重的大官,“慎勿处之权要”。为什么呢?因为自古外戚干政没有好结果,您要真对我好,真对我娘家好,就别给他们干政的机会。她还说,我之后,千万不要厚葬。我活着的时候,作为一个女人,无益于天下;了,怎么能让国家浪费资财在我的葬礼上呢。真是一个简朴而又识大体的皇后典范。

通过这样一些例子,可以看出,长孙皇后并不是真的对政治漠不关心。其实她对政治深谙其道,所作所为极其到位,但又有分寸。所以当她闭上双眼时,唐太宗悲痛欲绝,说:“我在内宫失去了一个好帮手!”从此再也没有立过皇后。太宗还特地在宫内建造了一座塔,登塔了望,可以看到皇后所葬之地昭陵,用这种方式寄托他的哀思。

可能有人会说:长孙皇后和唐太宗是结发夫妻,本来就感情深厚,和武则天没有可比性,而且孤例不为证。只看一个长孙皇后远不能能够说明唐太宗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女人,而且也看不出武则天有什么欠缺。

那就再举一个女人的例子。这个女人和武则天就有可比性了。她也曾深得唐太宗的喜欢。她姓徐名惠,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徐惠从小号称神童,五个月会说话,四岁熟读《毛诗》、《论语》,八岁就能写出洋洋洒洒的文章。就在武则天进宫前后,徐惠也被征召入宫封为才人。这个经历不是跟武则天很相像吗?而且起点也一样,都是才人。徐才人进宫之后,知书达理,而且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她看到唐太宗在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国家蒸蒸日上后,有点志得意满了。她觉得此风不可长,就给太宗上书,说:“伏愿抑志裁心,慎终如始,削轻过以添重德,循今是以替前非。”意在劝谏唐太宗戒骄戒躁,保持革命本色。革命的路还很漫长,打江山难,守住江山更难,希望皇帝能善始善终。在她身上一下子看到了长孙皇后的影子,唐太宗非常欣赏。没过多久,徐才人就升为徐婕妤,从五品升到三品了。徐婕妤继续关心国家大事,很快又变成充容了。充容是九嫔之中的一个名号。嫔是二品,所以徐惠又从三品上升至二品。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去世,徐充容非常哀伤,她说先帝有厚恩于我,我发誓要追随他于地下。于是她有病也不肯吃药,很快也殉情而了。后被追赠为徐贤妃。从徐才人到徐婕妤,到徐充容,再到徐贤妃,徐惠从五品一直上到一品。反观当时的武则天呢?她是从武才人,到武才人,最后还是武才人。很明显,徐惠的性格和为人也比武则天更讨唐太宗喜欢。

综合徐贤妃和长孙皇后这两个人,可以看出唐太宗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女人了。我归纳了三项素质:

第一点,要摆正位置,恪守妇道。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身份,有事可以干在前头,但不能争功,表现欲不能太强,要甘心做幕后英雄。

第二点,要胸怀天下,善谋大事。皇帝治理天下,风雨一肩挑,需要有人帮助他出主意,想办法,解决问题。所以当后妃一定要有眼光,有胸怀,还要有办理政治事件的能力。

朱元璋知错不改的例子

 马皇后不怕朱元璋的坏脾气,并敢理直气壮地吹耳边风。众所周知,朱元璋不喜欢女人干政,他认为“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干政事”,因为“宠之太过,则骄恣犯分,上下失序”,因此还特地命人纂述《女诫》,以示警诫。但马皇后是个例外。

有一次,马皇后问朱元璋道:“如今天下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吗?”朱元璋不高兴地回答:“这不是你应该问的。”马皇后振振有词地回敬道:“陛下是天下之父,妾辱为天下之母,那么子民们的安康,为何不能问?”也许正是马皇后文化水平高,说得又在理,所以朱元璋对她的话大多听从。

朱元璋脾气很坏,在殿前开国务办公会议,动不动就会暴跳如雷,大发脾气。而发起脾气来,别人常要掉脑袋。他太过刚愎自用,许多事情不调查,也不研究,盛怒之下就会大开杀戒。马皇后虽然做了不少教化工作,可就是感化不了他。他是皇帝,可以为所欲为,从不改变他的思考方法和处事原则。对此,马皇后只能尽最大努力,想着办法劝他。好在马皇后的话他还能听入耳,因此也救了不少性命。

有一次,一名叫郭景祥的封疆大吏镇守和州,有人揭发说郭景祥的儿子手持长枪要杀父亲。朱元璋大怒,当场表示要处这个逆子。马皇后说:“郭景祥只有一个儿子,传言也许不可靠,杀了他的儿子恐怕就断了郭景祥的后代了。”后来朱元璋派人调查,果然是谣言。

大学士宋濂,明初知名的文人。若非马皇后巧妙地进谏,只怕他早已卷入冤案,命丧在朱元璋的刀下了。

还有一次,大学士宋濂因为孙慎一案受到牵连。逮捕入狱后,按案情严重程度当斩。皇后闻其贤,不忍让他这样无辜去,便对皇帝说:“老百姓家都知道为子孙而宽待老师,以求礼教有始有终,你是天子,岂能没有这样的见识和肚量?何况宋濂年纪一大把了,退休在家,肯定是不知情的。”朱元璋正在气头上,不听。过了一会儿,皇后伺候他用餐,但不上酒肉。皇帝问何故。马皇后说:“我是为宋先生做福事呀。”皇帝听了心里一动,恻隐之心顿生,放下筷子饭都不吃了。第二天终于想通了,赦免了宋濂,将其安置到茂州。

另一个关于马皇后贤德的有名故事,与安徽的大商人沈万三有关。当时,沈万三富可敌国,有“财神爷”之称。朱元璋看他有钱,就想诈他一笔,让他为建造南京城墙出点银子。沈万三财大气粗,竟把城墙工程费用的三分之一包下来。后来,沈万三意犹未尽,或是想拍朱皇帝的马屁,又主动提出为朝廷犒军。没想到马屁拍到马腿上,朱元璋一听大怒:“小小匹夫竟想犒劳天子的军队,贼心不小,乱民呀,该杀!”马皇后觉得不妥,一个势利商人,只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罢了,罪不至。所以就劝道:“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皇帝一听,有理,便改变想法,把这个倒霉的商人发配到山高水远的云南去了。

马皇后身为女知识分子,除了仁慈宽厚之外,还有更深刻的一面。明朝将领攻克了元朝的首都后,把缴获的金宝美玉送回南京。朱元璋看到这些宝物喜形于色,马皇后却在一边泼凉水:“元朝有这些财宝却不能保住国家,我想,大概真正的帝王们另有其他宝物吧?”朱元璋一愣,沉思片刻,说:“我懂了,皇后的意思是人才是宝。”马皇后接着说:“陛下说得对。

我与陛下从贫贱出身而能有今天,我常担心骄横纵恣由奢侈而生,国家危亡皆细小之处而起,所以希望广召人才以共同治理天下。”马皇后接着又说:“法屡更必弊,法弊则奸生;民数扰必困,民困则乱生。”皇帝一听,真是至理名言呀,马上叫来女史录入史册。

在她生命的最后关头,她还是进谏不止。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马皇后得了重病,卧床不起。皇后知道朱元璋的坏脾气,害怕治不好而连累医生,竟坚持不肯服药。弥留之际,朱元璋问她还有什么话讲。她说:“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

史书上还说,马皇后出殡那天,南京百姓几乎倾城而出,自发为她送葬。时值盛夏,史载那天忽然电闪雷鸣,下了一场瓢泼大雨,那扶老携幼的万千百姓在大雨中恸哭,竟然没有一个回家躲雨的。

然而,自从马皇后了以后,朱元璋愈加孤独,脾气也越来越暴躁,打大臣的屁股更频繁了,大臣们的脑袋也更容易掉了。那些倒霉的大臣宫女妃嫔,恐怕比朱元璋更加想念马皇后。

马氏作为一个平凡女子,生在乱世,有胆有识,在艰难逆境中帮助朱元璋成就大业;在大富大贵时,不奢不骄,始终不忘民间疾苦,不改勤俭本色,并用自己的言行来规劝、影响皇帝朱元璋,做出极不平凡的业绩。马皇后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诸后乃至命妇民妇皆以其为楷模,争相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