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诚于中,形于外。君子必慎其独也。求解释,出处,思想含义,越详细越好

2.诚意文言文

3.《大学》翻译一下

4.含如字的四字成语比喻

5.贬义词成语?

6.《大学》译文

诚于中,形于外。君子必慎其独也。求解释,出处,思想含义,越详细越好

如见肺肝是什么意思说的什么动物-如见肺肝的意思

原句:此谓诚於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出自《大学》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通俗地讲就是:当自己一个人独处时,也要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有一根衡量是非的标尺,能经常反省自己,谨慎行事,不胡作非为。

字面意思 这就是说,里面有什么样的实在东西,外面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所以君子必须在独居时很谨慎。

诚意文言文

1. 诚意 文言文翻译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1]。

小人闲居[2]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3],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4]。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6],故君子必诚其意。

[7][1]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毋者,禁止之辞。

自欺云者,知为善以去恶,而心之所发有未实也。恶,好,上字皆去声。

谦,读为慊,苦劫反;快也,足也。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

言欲自修者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使其恶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皆务决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己,不可徒苟且以徇外而为人也。

然其实与不实,盖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2] 闲,音闲。

闲居,独处也。[3]厌,郑氏读为黡。

厌然,消沮闭藏之貌。[4]此言小人阴为不善,而阳欲掩之,则是非不知善之当为与恶之当去也;但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

然欲掩其恶而卒不可掩,欲诈为善而卒不可诈,则亦何益之有哉!此君子所以重以为戒,而必谨其独也。[5]引此以明上文之意。

言虽幽独之中,而其善恶之不可掩如此,可畏之甚也。[6]胖,步丹反,安舒也。

[7]言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盖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故又言此以结之。

右传之六章,释“诚意”。[1][1]经曰:“欲诚其意,先致其知。”

又曰:“知至而后意诚。”盖心体之明有所未尽,则其所发必有不能实用其力,而苟焉以自欺者。

然或已明而不谨乎此,则其所明又非己有,而无以为进德之基。故此章之指,必承上章而通考之,然后有以见其用力之始终,其序不可乱而功不可阙如此云。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释义诚其意者,首在认自本心,识自本性。

知心是妙智慧体,明体而达用,真信达真诚。认识不透,无真知。

觉悟不透,不能入门。因其信不坚、意不诚,要诚其意是自欺也。

贪欲感其心,爱欲劳其神。欲爱之心放不下,达诚意是自欺也。

知人生如幻,厌社会家庭,想世外另有桃源,厌社会人生如臭是自欺也。急求大学之道,爱大学之理,穷之不舍,惜如命。

爱不释手而放弃一切,意为之好好,是求之太过急也。大学者,内圣外王之模范。

紧了崩,慢了松,不紧不慢才成功。顾圣不顾凡,早晚也得完。

顾凡不顾圣,早晚也没命。大学成就自然诚诚,非意识之厌烦与好好。

实践真理者是真诚意。即慎思、理明、达实是真行者。

盲目急于求成过之,精进勿懈怠。大学是培育人之典范的指南针。

当何行、大智慧者自明。诚意完全是从心意下功夫、开发天赋妙智慧之行驰。

理明透彻心自明者一达,非一朝一夕之速成。诚意的基础功是:纯诚无二念。

千思万虑,彼伏此起,一念接一念,思万物、生万象、虑万事、应万变,精神集中,此即是一念纯诚的诚意功夫。一个心一个念都千差万别,繁琐复杂的豆腐账,账目才能清晰,了然万念空。

这就叫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独立思考功夫。即是:“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即安而后能虑。不明定静安虑本质者可能出现不正常的心态意识,把虑当成是自心不安静、当成是胡思乱想。

虑是一念,虑千差万别不同的事,并没有二念从生。意生乱念是二念生,起心即是妄,有二即非真。

虑之一念纯是正常思维活动。生二妄念,即想停止思维活动达到空寂无念是虑之患。

患者臭也。不理他,让念来去自由,即无好无臭的自然之道。

还自然本来之一心一念,唯一无二是慎独。此即诚意也。

这就是黄帝的“独立守神”,老子的“抱元守一”,孔子的“执中贯一”,释迦的“万法归一,一性圆明”来源于诚则灵,灵则明的诚意功夫。心明妙智慧开,正大光明之心现前,这就是意诚而后心正。

心如草木顽石、什么都不想是诚意之大忌,是正心之大患。文王穷理尽性达天命,大舜执中精一万法通,达摩全凭心意下功夫。

不思不得,所以虑而后明明德。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释义社会人生,成家立业,功名利禄,光宗耀祖、人前显贵、蒸蒸日上之心人皆有,这是正确的。但应素其位而行,士农工商各尽其职、不越乎其外。

而且上进之心不甘人后是正确的,绝对能步入光明大道。否则,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人见利不见害,鱼见食不见钩。人见利忘义,奸巧险恶。

老子说祸福无门由人自招。此章从内心开刀,慧剑斩断内心世界之杀盗*酒妄。

土壤再适合、心不生不良种子,恶果自然不生。船到江心补漏难,马到临崖收缰晚。

上欺祖、下灭子,遗臭万年,实乃不修诚意正心之过也。不杀无凶犯相,不盗没贼相,不邪*没有奸相。

酒本无罪,不理智者生醉鬼相。一切由心生、由心造。

正心圆满功德相,独立思考去污除垢,显光明做君子。跳舞本身没错,也是一种正常的社交活动,心邪意乱遭奸杀。

男做君子,女。

2. 翻译文言文"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土为时

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土为时名臣者甚众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王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考取了进士的第一名,被授与他将作监丞、湖州通判.皇帝面试后,改授为著作佐郎当值集贤院,出知光州.这一年光州严重饥荒,许多强盗掠取百姓的粮仓,按照法律要以罪论处,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罪论处.这之后就书面地写进了规章制度,到现在还在使用这些法律.郭皇后被废后,居住在瑶华宫,生了病,皇上很是同情怜悯她.在郭皇后被废时,宦官阎文应曾经帮助过皇后,等皇后生病了,文应又主管监察医治的情况.皇后将时,有人怀疑文应有奸谋.王尧臣请求将此事交付给御史,审问调查事情真伪,来消除了天下的怀疑.虽然最终没有这样做,但自此文应做事时,再也没有人敢说什么的了,后来文应突然因为放纵专横的罪名被处了. 元昊谋反,朝廷要对西部用兵,授与王尧臣为陕西体量安抚使.王尧臣探察四面的路的山川地势和艰险程度,回去就说哪一路应该增加多少兵力,哪一路贼兵不会攻打,哪一路应该紧急备战.说到诸位将领才能的长短,全都头头是道,推荐了20多个可以用得上的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名将.当时,边关的部队刚好在好水打了败仗,任福等人战.当时的韩丞相为主帅,因为指挥失当而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知秦州;范文正公(范仲淹)也因为不知道元昊的谋反而与元昊有过书信来往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知耀州.王尧臣于是说这两个人是天下的首选,他们忠义智勇,名扬于夷狄,不应该因为小小的缘故就弃置不用.况且任福是因为违背了节度制度而失败战的,更不能因此而严格地惩罚过他的主将.由于王尧臣的这些言辞没有投合宰相的心意,等到王尧臣其他的奏议到时,就将其中的大多数搁置而不施行.第二年,贼兵侵入泾原,在定川大战,杀了大将葛怀敏,定川就是王尧臣当时指出要紧急备战的地方,因此大家开始认为他的话是可信的,而以前所搁置起来的奏议,都一一被施行了. 当初,宦官张永和刚开始用事,请求向百姓收取十分之三的房屋税以用以国事.令下到了三司而停滞,永和暗地里派人贿赂王尧臣,王尧臣坚持认为那是不可行的. 京师多次流传王尧臣的谣言,皇上的左右也经常说他的短处.皇上对这一切都不管不问,而王尧臣也都像以往一样做事. 王尧臣处理政事时,遇到有所不同的论议时,一定会反复研究,坚持原则,然后就停止,绝不会坚持己见.在皇上面前,所说到的天下利害很多,而至于施行的,也从来没有自夸过. 王尧臣为人纯正质朴,即使富贵显赫时也不忘节俭.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有文集五十卷.在临终前,他口授他的弟弟要写下了作为忠臣的最后奏章,奏章中强调要以宗庙自重,心怀皇嗣未立的忧患.皇上对此非常感慨,等到给王尧臣发丧时,停止上朝一天,并加赠他为左仆射,太常又追加谥号为“文安”.。

3.

1庆历是宋仁宗的一个年号,山谷者,黄山谷也,黄庭坚是也.此处“作邑”应为做官.去那里做县令之类的. 2贯休,唐末著名僧人.亚栖,唐代书法家,洛阳人. 3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元佑体: 苏 、黄 、陈 诸公.” 4饶节、善权、祖可 5没有定论吧,所谓后山体,不过是因为他的作品集而来吧. 6 离开酒席. 7 宋代苏洵所撰 8 金朝著名学者.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 9“新话”可知言当朝事也,故应为“张浚、刘世光、韩世忠、岳飞”四人. 10 隋何,秦人,刘邦手下谋士. 陆贾,史记记载“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以好畤田地善,可以家焉.有五男,乃出所使越得橐中装卖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为生产.陆生常安车驷马,从歌舞鼓琴瑟侍者十人,宝剑直百金,谓其子曰:“与汝约:过汝,汝给吾人马酒食,极欲,十日而更.所家,得宝剑车骑侍从者.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无久慁公为也.” 大概因为这样的原因吧,不过太牵强.古人的风流和浪子,并非完全是现在的意思,风流在古代是一个褒义词. 11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 12 陈师道北宋诗人.字履常.他曾任秘书省正字.正字,官名.北齐始置于秘书省,隋、唐、宋沿置.与校书郎同掌校雠典籍,订正讹误,辽属秘书监著作局. 最后一个问题 黄庭坚的诗是有“声律奇峭”之说,但这句平仄符合,并不能拿来作为例子吧.敢问楼主看的是什么书上这样定论呢?。

4. 诚意 文言文翻译

所说的从意念中体现真诚,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厌恶坏事好像厌恶难闻的气味,喜爱好事就像爱好漂亮的美人,这便叫做自我满意。 所以,君子即使独自一人时也一定谨慎不苟。

小人平日做坏事,没有什么事干不出来;一旦遇见君子便气馁躲闪,掩盖自己的坏行为,显示自己的好行为。但旁人观察他,就像能看见他的肝肺一样。

那掩饰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叫做,只有心中意念真诚才能在外表上显现出来。所以君子即使独自一人时也一定严格谨慎。

曾子说:"很多眼睛注视着你,很多手指指着你,监视严厉啊!"财富能使房屋生色,道德能使自身生色,心地宽广才能身体安泰,所以君子一定要使意念真诚。

5. 诚意 文言文 全文翻译

原文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

译文 那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无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当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又躲躲藏藏企图掩盖他们所做的坏事。而装出一付似乎做过好事的模样,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每个人来看自己的时候,都像能看到肝肺一样(直视内心),(自欺的结果只能是底气不足),那么(自欺)还有什么用吗?这就叫做内心的真诚会直达外表,所以君子一定会真诚面对自己。

注解1、“人之视己”,这里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每个人。每个人看自己的时候,都能看得很深,“如见其肺肝然”。2、这里讲的是慎独与真诚。

原文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

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6. 文言文《诚意》的翻译是

译文 所说的从意念中体现真诚,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厌恶坏事好像厌恶难闻的气味,喜爱好事就像爱好漂亮的美人,这便叫做自我满意(自我觉悟)。 所以,君子即使独自一人时也一定谨慎不苟。

小人平日做坏事,没有什么事干不出来;一旦遇见君子便气馁躲闪,掩盖自己的坏行为,显示自己的好行为。但旁人观察他,就像能看见他的肝肺一样。

那掩饰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叫做,只有心中意念真诚才能在外表上显现出来。所以君子即使独自一人时也一定严格谨慎。

曾子说:“很多眼睛注视着你,很多手指指着你,监视严厉啊!”财富能使房屋生色,道德能使自身生色,心地宽广才能身体安泰,所以君子一定要使意念真诚。

7. 文言文《诚意》的字词解释

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他。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 所说的从意念中体现真诚,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厌恶坏事好像厌恶难闻的气味,喜爱好事就像爱好漂亮的美人,这便叫做自我满意(自我觉悟)。

所以,君子即使独自一人时也一定谨慎不苟。小人平日做坏事,没有什么事干不出来;一旦遇见君子便气馁躲闪,掩盖自己的坏行为,显示自己的好行为。

但旁人观察他,就像能看见他的肝肺一样。那掩饰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叫做,只有心中意念真诚才能在外表上显现出来。

所以君子即使独自一人时也一定严格谨慎。 曾子说:“很多眼睛注视着你,很多手指指着你,监视严厉啊!”财富能使房屋生色,道德能使自身生色,心地宽广才能身体安泰,所以君子一定要使意念真诚。

8. 文言文< >的翻译

原文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

译文 那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无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当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又躲躲藏藏企图掩盖他们所做的坏事。

而装出一付似乎做过好事的模样,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每个人来看自己的时候,都像能看到肝肺一样(直视内心),(自欺的结果只能是底气不足),那么(自欺)还有什么用吗?这就叫做内心的真诚会直达外表,所以君子一定会真诚面对自己。

注解1、“人之视己”,这里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每个人。每个人看自己的时候,都能看得很深,“如见其肺肝然”。

2、这里讲的是慎独与真诚。 原文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 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9. 文言文《诚意》的翻译是

译文 所说的从意念中体现真诚,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厌恶坏事好像厌恶难闻的气味,喜爱好事就像爱好漂亮的美人,这便叫做自我满意(自我觉悟)。 所以,君子即使独自一人时也一定谨慎不苟。

小人平日做坏事,没有什么事干不出来;一旦遇见君子便气馁躲闪,掩盖自己的坏行为,显示自己的好行为。但旁人观察他,就像能看见他的肝肺一样。

那掩饰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叫做,只有心中意念真诚才能在外表上显现出来。所以君子即使独自一人时也一定严格谨慎。

曾子说:“很多眼睛注视着你,很多手指指着你,监视严厉啊!”财富能使房屋生色,道德能使自身生色,心地宽广才能身体安泰,所以君子一定要使意念真诚。

10. 1:《诚意》古文的全翻译 2:解释文章中所有(其)的用法 3:找出文

一、题解

本段文字对于君子必须“慎其独”、“诚其意”,这些道德观念进行阐释。

二、分析课文

◆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 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解析:

诚其意:“诚”用如动词,使动用法,“使……诚实”;“意”,意念、念头;使意念真诚。

毋:不要。

恶(wù)恶(è)臭 (xiù):厌恶腐臭的气味。臭,气味,较现代单指臭(choù)味的含义宽泛。

好(hào)好(hǎo)色:喜爱美丽的女子。好(hǎo)色,美女。

谦(qiè):通“慊”,满足。自慊:自我满足,不是为了别人才要求诚意。

慎其独:在独自一人时也谨慎不苟。

闲居:即独处。

厌然:躲躲闪闪的样子。

揜:同“掩”,遮掩,掩盖。

著:显示。

如……然:像……的样子。

何益:有什么好处。

中:指内心。下面的“外”指外表。

润屋:使屋子光彩,“润”用如动词,即“使……润”。

心广体胖(pán):心胸宽广,身体舒泰安康。胖,安泰舒坦。

三、译文: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大学》翻译一下

《大 学》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译 文

大学的主旨,在于阐明光明的德性,在于亲爱人民,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知道了所应达到的境界,然后才能有确定的志向;有了确定的志向,然后心意才能宁静;心意宁静了,然后情性才能安和;情性安和了,然后才能行事思虑精详;思虑精详了,然后处理事物才能恰当。世上万物都有本有末,万物都有终有始,明确了它们的先后秩序,那就与道接近了。

古代要把光明的德性阐明给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他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首先要整治他自己的家庭。要整治自己的家庭,首先要修养他自己本身。要修养自身,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要端正自己的心,首先要自己意念诚实。想要自己意念诚实,首先要获得一定的知识。要获得知识,就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事物的原理穷究了,然后才能彻底地了解事物。彻底地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能诚实。意念诚实了,然后心才能端正。心端正了,然后才能够自我修养。自我修养好了,然后家庭才能整治。家庭整治了,然后国家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然后天下才能太平。从天子一直到普通的百姓,都要以自身修养为根本。自身修养这个根本已乱,却要家齐、国治、天下平,那是不可能的。正如我所厚待的人反而疏远我,我所疏远的人反而厚待我,这是世上没有的事。这就叫做知道根本的道理,这就叫做知识的极至。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 文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欺。要像憎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爱好美好的容貌一样,这就是说自己不亏心。因此,君子对独居这事必须谨慎。小人独居,干不好的事情,没有什么做不出来的;看见了君子,这才躲躲藏藏地把不好的遮盖起来,把好的显示出来。其实人们看他,正象看透他里面的肺肝一样,躲藏遮盖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说,里面有什么样的实在东西,外面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所以君子必须在独居时很谨慎。曾子说:“十只眼睛都在注视着,十只手都在指点着,这是多么严肃可畏啊!”财富可以修饰房屋,德行可以修饰人身,心胸宽广可以使身体舒适,所以君子必须使自己的意念诚实。

3.《诗》云:“瞻彼淇澳,蒃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初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早:“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译 文

《诗?卫风?淇澳》上说:“瞧那淇水河湾边,绿竹婀娜茂盛。有道德文章的君子,治学修身就像切磋琢磨牛骨、象牙、玉石一样。他又庄重,又威严,又光明,又显赫。有道德文章的君子,终久是不能被人忘记的。”“如切如磋”,说的是治学严谨。“如琢如磨”,说的是自己修饰的工夫。“又庄重,又威严”,说的是谨慎警惕的态度。“又光明,又显赫”,说的是动作有威严的气度。“有道德文章的君子,终久是不能被人忘记的”,是说有美好的品德,达到了善的最高境界,而老百姓都不会忘记他的。《诗?周颂?烈文》上又说:“哎呀!前代的君王是不能忘记的啊!”后世的君子既推重他的贤德,热爱创立基业的前代亲人,小人也享受到他遗留下来的安乐,获得了他所留给的利益,因此前代贤王永远不会被忘记。《尚书?康诰》说:“要能够阐明美德。”《尚书?大甲》说:“要体念上天赋予的光明的命令。”《尚书?尧典》说:“要能够使大德明显。”商汤的盘器铭文说:“如果有一天能获得更新,就要天天都能自新,而且还要每天不间断地有新的进步。”《尚书?康诰》说:“(要改变旧的习惯),作一个新的人。”《诗?大雅?文王》说:“周虽然是一个旧的邦国,但它接受的天命却是新的。”所以,为了自新君子是什么办法都要用尽的。《诗?商颂?》说:“国都辖区方圆千里,那里都是为民众所居住的。”《诗?小雅?緍蛮》说:“小小黄鸟,栖息在山坳的丛林上。”孔子解释说:“在归止这点上,黄鸟都知道所要归止的地方,人怎么可以不如鸟呢?”《诗?大雅?文王》又说:“仪容端庄美好的文王,光明的美德使人崇敬。”做人君的归止在仁,做人臣的归止在敬,做儿子的归止在孝,做父亲的归止在慈,和国人交往归止在信。孔子说:“审理争讼,我和其他人一样,(能断得曲直分明)。(但我和其他人不同的是),必须使民众没有争讼发生。”要使没有真情实据的人不敢尽说那些狡猾的假话,并且让民众敬服盛德。这就叫做知道根本。

4.所谓修身正在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译 文

所谓修身,在于端正自己的心,就是说:如果自己有所愤怒,心就不能获得端正;有所恐惧,心也不能获得端正;有所喜好,心也不能获得端正;有所忧患,心也不能获得端正。心思如果不集中在那里,看了却会看不见,听了却会听不到,吃东西却也会不知道滋味。这就是说,修身在于端正自己的心。

所谓整治自己的家庭,在于修养自身,就是说:由于人们对自己所亲近的人常有过分亲近的偏向,对自己所鄙视厌恶的人常有过分鄙视厌恶的偏向,对自己所敬畏的人常有过分敬畏的偏向,对自己所怜悯的人往往有过分怜悯的偏向,对自己所简慢的人往往有过分简慢的偏向,因此喜欢一个人而又能知道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而又能知道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少有啊!所以谚语有这样说的:“溺爱子女的人不知道他孩子的坏处,贪心不足的农夫不知道他的禾苗已够茂盛的了。”这就是说,自身不修养好,就不能整治他的家庭。

所谓治理国家,必须首先整治好家庭,就是说自己家人都不能教育好而能教育好他人的,是没有的事。所以君子不必走出家门,就能把一国都教育好。孝顺父母,就是用来侍奉国君的道理;尊敬兄长,就是用来服事长官的道理;慈爱子女,就是用来使唤民众的道理。《尚书?康诰》说:“(保护民众),就要像保护初生的婴儿一样。”诚心诚意地去求得它,虽然不能完全做到,但一定也相去不远了。世上没有哪个女子是先学会养育孩子,然后才出嫁的啊!国君一家都仁爱,一国也就会兴起仁爱来;一家都谦让,一国就会兴起谦让来;国君一人贪利暴戾,一国就会作起乱来。(国君所作所为)的关键作用就有这样的重要!这是所谓一句话可以败毁事业,一个人的行为可以使国家安定。尧和舜用仁爱来领导天下,民众就都跟着他们实行仁爱。桀和纣用暴政来统治天下,民众就都跟着他们从事。他们要民众从善的政令,与他们喜好暴虐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于是人民不服从他们的政令,所以君子必须自己有德行才可以要求别人有德行,必须自己没有过失才可以去责备别人。自己不讲恕道而能使别人讲恕道的,那是决没有的事。所以说,治国在于整治他的家庭。《诗?周南?桃夭》说:“好美艳的桃花,好茂盛的桃叶,这个女子嫁出去,会和睦她的一家人。”国君使一家人相处得很好,然后才可以教育一国的人。《诗?小雅?蓼萧》说:“要和弟兄们和睦友爱。” 和弟兄们和睦友爱,然后才可以教育一国的人。《诗?曹风?鸤鸠》又说:“他的言行礼仪没有错误,就可以使四方的国家端正。”国君作为父子兄弟而能够成为楷模,然后民众才会效法。这就是说,国君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要整治好他的家庭。

所谓平定天下在于治理好国家,就是说上面的人尊敬老人,民众就会兴起孝道来;上面的人尊敬长辈,民众就会兴起敬长之风来;上面的人怜爱孤幼,民众也不会违背。所以,君子自有测量计度合乎方正的方法。自己厌恶上面的某种作风,就不要用来对待下面;自己厌恶下面的某种作风,就不要用来去对待上面。自己厌恶前面的某种作风,就不要用来去对待后面。自己厌恶后面的某种作风,就不要用来去对待前面。自己厌恶右边的某种作风,就不要用来去对待左边。自己厌恶左边的某种作风,就不要用来去对待右边。这就是所谓测量计度合乎方正的方法。《诗?小雅?南山有台》说:“快乐啊君子,是民众的父母。”民众所爱好的,他也爱好;民众所憎恶的,他也憎恶。这就叫做民众的父母。《诗?小雅?节南山》又说:“那高大的南山,岩石层层叠叠。那显赫的尹太师,民众都在瞧着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以不慎重,如有偏差,就要受到天下人的惩罚。《诗?大雅?文王》又说:“殷代没有丧失民众的时候,也能配得上祭祀上帝。应当把殷代作为鉴戒呀!获得上天的大命是不容易的呀!”这是说,得到民众的拥护,就能获得国家;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丧失国家。

所以君子首先要在德行上慎重。有了德行才能有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土地,有了土地才能有财富,有了财富才能供给国家使用。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末梢;如果轻视本而重视末,就会使民众互相争斗、互相掠夺了。所以财富聚敛了,民众却离散了;财富分散了,民众却归聚了。所以用违背情理的话出口责备他人,他人也将用违背情理的话来回敬;用违背道义的手段聚敛来的财富,最终也会被他人用违背道义的手段掠夺去。《康诰》说:“天命不是永久的。”好的道德就能得到天命,没有好的道德就会失去天命。《国语?楚语》说:“楚国没有什么可以作为宝物的,只有把‘善’当作宝物。”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逃命的人没有什么宝物,只有把对父母的仁爱当作宝物。”

《尚书?秦誓》说:“如果有一位忠臣,忠实诚恳,虽没有别的本领,但品德高尚,心地宽厚,能够容纳别人。人家有才能,就好像他自己有才能一样;别人品德高尚,本领高强,不但口中常常加以称道,而且从内心喜欢他。他确实能容纳别人,因此才能够保护我的子孙以及一般民众。这是对国家很有利的!倘若是人家有了本领,便嫉妒他、讨厌他;人家有了好的品德,便故意压制他不使他成功。他实在不能容纳别人,因此也就不能够保护我的子孙和一般的民众。这是对国家很危险的!”仁者遇到这种人,一定要把他放逐到远方的边疆去,不让他同住在中原内地。这就是说只有仁者才能爱人,也才能恨人。看见贤人而不能举荐,举荐他而不能让他处在自己前面,这是怠慢。看见不好的人而不能使他受到斥退,受到斥退而不能把他放逐到边远的地方去,这就有错误过失。喜爱人们所憎恶的,憎恶人们所喜爱的,这就是说,违背了人的本性,灾祸也就一定会降到自己身上。所以君子治国有个常理正道,用忠诚老实的态度才能获得它;如果骄恣放纵,那就会失掉它。

创造财富有一个大原则:生财的人多,而耗财的人少;生财的加快,而用财的缓慢,那末财富就可以经常充足了。有仁德的人用财富来发展自身的事业,没有仁德的人则会用尽自己的心机专门聚敛财富。从来没有上面的人好仁,而下面的人不好义的;也没有好义,而他的事业会不成功的;也没有好义,而把国家府库中的财富不当作自家财富那样爱惜的。孟献子说:“有四马拉车身份的大夫,就不该去计较那些鸡猪小事;能够凿冰丧祭的卿大夫,就不该饲养牛羊;拥有百辆兵车的卿大夫,就不该畜养那些只顾聚敛财富的家臣,与其有这种聚敛财富的家臣,宁可有那种盗窃府库的家臣。”这就是说,国家不要把财货看作利,而要把仁义作为利益。治理国家的君王专门致力于财富的聚敛,必定是从小人那儿受了影响。国君本想行仁义之道,往好处去努力,却让小人去治理国家,则灾害患难一齐招致而来。即使有善人贤才,也是无可奈何,没有办法了!这就是说,国家不要把财货看成利,而要把仁义作为利益啊!

含如字的四字成语比喻

1. 带如的四字成语 并有比喻

如见肺肝 如箭在弦 如胶如漆 如胶似漆 如解倒悬 如狼牧羊 如狼似虎 如临深渊 如梦方醒 如鸟兽散 如牛负重 如弃敝屣 如泣如诉 如丘而止 如日方升 如日方中 如拾地芥 如释重负 如手如足 如水赴壑 如水投石 如汤沃雪 如兄如弟 如埙如箎 如蚁附膻 如蝇逐臭 如运诸掌 如振落叶 如醉方醒 如醉如痴 如左右手 如坐云雾 舌锋如火 慎终如始 胜友如云 始终如一 室如悬磬 视丹如绿 视民如伤 视如敝屣 视如寇仇 视如土芥 思贤如渴 涕零如雨 铁案如山 铁证如山 退如山移 危如朝露 味如鸡肋 畏敌如虎 文如其人 稳如泰山 我心如秤 屋如七星 吾膝如铁 五内如焚 惜墨如金 心急如焚 心急如火 心口如一 心如刀绞 心如灰 心如铁石 心如悬旌 栩栩如生 削铁如泥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血流如注 艳如桃李,冷若冰霜 杳如黄鹤 依然如故一败如水 一见如旧 一面如旧 一钱如命 一清如水 易如反掌 应对如流 用兵如神 忧心如焚 忧心如捣 有眼如盲。

2. 带 如 字四字成语词

找了一会,最后一个字是‘如’字的四字成语 只看到: 从容自如 下面是带 如 字四字成语: 爱才如命 见“爱才若渴”。

爱财如命 吝惜钱财就像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喻过分贪财,非常吝啬。

白首如新 同“白头如新”。 白头如新 谓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

百喙如一 犹言众口一辞。 暴跳如雷 跳脚怒吼。

形容大发脾气或十分着急的样子。 暴躁如雷 犹暴跳如雷。

爆跳如雷 盛怒貌。 笔翰如流 谓文笔快捷无滞。

表里如一 比喻思想和言行完全一致。 宾来如归 见“宾至如归”。

宾入如归 见“宾至如归”。 宾至如归 谓宾客到此如归其家。

形容待客亲切、周到。 不断如带 犹不绝如缕。

不绝如带 同“不绝如线”。 不绝如发 同“不绝如线”。

不绝如缕 见“不绝如线”。 不绝如线 亦作“不绝如缕”。

①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 一样。②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

③形容声音或思绪微弱。 车马如龙 谓车马众多,繁华热闹。

臣门如市 语出《汉书?郑崇传》。喻车马盈门,谒见奔走者甚多。

臣心如水 ①谓为臣者廉洁奉公,心清如水。②用为清静自如之喻。

称心如意 完全合乎心意。 趁心如意 称心如意。

谓符合心意,满足愿望。趁,通“称”。

逞心如意 犹言称心如意。 齿剑如归 犹言视如归。

出门如宾 出外做事象接待贵宾那样认真谨慎。 吹气如兰 见“吹气胜兰”。

从恶如崩 亦作“从恶若崩”。谓为恶如山崩那样容易。

从谏如流 谓听从善意的规劝,就象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形容乐意接 受别人意见。

多用于帝王。 从令如流 谓服从命令如流水就下。

极言有令则行。 从善如登 谓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

从善如流 亦作“从善若流”。听从正确的意见如水之从高处流下那样地 迅速和顺当。

答问如流 形容对答流畅。 大笔如椽 语出《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 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后常以“大笔如椽”夸赞别人文笔雄健有力或文章气势宏大。

大智如愚 谓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象愚笨。 胆大如斗 《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妻子皆伏诛”裴松之注引《世 语》:“维时见剖,胆如斗大。”

后因称胆量极大为“胆大如斗”。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有一个赵子龙胆大如斗。”

亦省作“胆如斗”。宋黄庭坚《再答明略》诗之二:“廖侯言如不出口,铨量古今胆如斗。”

一说,“如斗”应作“如升”。 胆小如豆 极言胆子小。

胆小如鼠 语本《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后 以“胆小如鼠”或“胆小如鼷”形容胆量极小。

胆小如鼷 见“胆小如鼠”。 倒背如流 把文章倒过来背诵,能象流水一样顺畅。

形容书读得极熟。 德輶如毛 德轻得象羽毛一样。

谓施行仁德并不困难,而在于其志向有否。 德輶如羽 见“德輶如毛”。

度日如年 过一天象过一年那样长。形容困苦的日子长久难熬。

度日如岁 同“度日如年”。 断决如流 见“断决如流”。

断决如流 处理事务果断,多而快。 断决如流 处理事务果断,多而快。

堆积如山 积聚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

对答如流 答话敏捷顺畅,象流水一样。形容口才好。

恩重如山 恩德像山一样重。谓恩德极大。

防意如城 谓遏止私欲,如守城防敌。 风雨如晦 ①《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后用“风 雨如晦”比喻于恶劣环境中而不改变气节操守。②比喻社会黑暗混乱。

风雨如磐 ①形容风雨极大。磐,大石头。

②比喻黑暗势力压迫沉重。 奉公如法 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赴如归 犹言视如归。形容不怕牺牲。

甘心如荠 《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郑玄笺:“ 荼诚苦矣,而君子於己之苦毒又甚於荼,比方之荼,则甘如荠。”

后因以“甘心如荠”谓事如乐意为之,虽苦亦甜。 骨瘦如柴 形容消瘦到极点。

骨瘦如豺 见“骨瘦如柴”。 观者如堵 形容观看人数众多。

语出《礼记?射义》:“孔子射於矍相之 圃,盖观者如堵墙。” 观者如垛 见“观者如堵”。

观者如市 形容观看的人多。 观者如云 见“观者云集”。

官法如炉 形容国家和官府法度十分严厉。 光阴如箭 见“光阴似箭”。

归心如箭 见“归心似箭”。 号令如山 谓军令严肃,不容更动。

侯门如海 相传唐崔郊之姑有侍婢,与郊相恋。姑贫,将婢卖与连帅。

郊 思慕无已。其婢因寒食出,与郊相遇,郊赠之以诗曰:“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见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一。后以“侯门如海”谓显贵之家门禁森严,外人不能随便出入。

焕然如新 见“焕然一新”。 挥金如土 挥霍钱财像泥土一样。

形容人花钱慷慨或挥霍无度。 讳莫如深 本谓事情重大,提起来会令人痛心,故而隐瞒不言。

深,深重。 《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庆父如齐。

此奔也,。

3. 带‘如’字的四字成语

如臂使指 比喻指挥如意,没有牵制。

如不胜衣 胜:能承受,能承担。身体不能承受衣服的重量。

形容身体瘦弱。也形容谦退的样子。

如痴如醉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如出一口 象从一张嘴里说出来的。

形容许多人说法一样。 如出一辙 辙:车轮碾轧的痕迹。

好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如此而已 如此:象这样;而已:罢了。就是这样罢了。

如蹈汤火 蹈:踩;汤:滚水。如同在滚水、烈火中行走一样。

比喻处境艰险。 如登春台 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

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如堕五里雾中 好象掉在一片大雾里。

比喻陷入迷离恍惚、莫名其妙的境地。 如堕烟海 堕:落。

好象掉在茫茫无边的烟雾里。比喻迷失方向,找不到头绪,抓不住要领。

如法炮制 炮制:用烘、炒等针药材制成中药。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

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如风过耳 象风在耳边吹过一样。

比喻漠不关心,不相关涉。 如鲠在喉 鱼骨头卡在喉咙里。

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如虎添翼 好象老虎长上了翅膀。

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如花似锦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如同花朵、锦缎一般。形容风景绚丽或前程美好。

如花似玉 像花和玉那样美好。形容女子姿容出众。

如火燎原 燎:烧;原:原野。如火在原野燃烧。

比喻声势很大,难于阻抑。 如火如荼 荼:茅草的白花。

象火那样红,象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

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如获至宝 至:极,最。

好象得到极珍贵的宝物。形容对所得到的东西非常珍视喜爱。

如饥似渴 形容要求很迫切,好象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如见肺肝 就象看透肺肝一样。

比喻心里想些什么,人们看得清清楚楚(含贬义)。 如箭在弦 箭已搭在弦上。

比喻势在必行。 如胶如漆 象胶和漆那样黏结。

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如胶似漆 象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

多指夫妻恩爱。 如解倒悬 比喻把人从危难中解救出来。

如狼牧羊 如同狼放养羊一般。比喻官吏残酷地欺压人民。

如狼似虎 象狼和虎一样凶狠。比喻非常凶暴残忍。

如雷贯耳 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

形容人的名声大。 如临大敌 临:面临。

好象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形容把本来不是很紧迫的形势看得十分严重。

如临深渊 临:靠近;渊:深水坑。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

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 如履薄冰 履:践、踩在上面。

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如芒在背 形容极度不安。 如梦初醒 象刚从梦中醒来。

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如梦方醒 象刚从梦中醒来。

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如鸟兽散 象一群飞鸟走兽一样逃散。

形容溃败逃散。也比喻集团或组织解散后,其成员各奔东西。

如牛负重 象牛背着学生的东西一样。比喻生活负担极重。

如弃敝屣 丢掉无用的东西,一点也不可惜。 如泣如诉 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诉说。

形容声音悲切。 如丘而止 如:到达;丘:丘陵;止:止步。

指遇到困难则停下来,不求上进。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

如日方升 如:象;方:刚。象太阳刚刚升起来。

比喻光明的前程刚刚开始。 如日方中 好象太阳正在天顶。

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如日中天 好象太阳正在天顶。

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如入无人之境 境:地方。

象到了没有人的地方。比喻打仗节节胜利,没有遇到抵抗。

如丧考妣 丧:去;考:已的父亲;妣:已的母亲。好象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如拾地芥 象从地下拾起一根芥菜。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多指官职、名位)。

如是我闻 如是:指佛经经文内容如此;我闻:阿难自称我闻之于佛。佛教传说,后为佛经开卷语。

如释重负 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

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如手如足 手足:比喻兄弟。

比喻兄弟的感情。 如数家珍 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如水赴壑 象水流向大水坑一样。

形容许多人纷纷奔向同一个目的地。 如水投石 象水泼向石头,丝毫不入。

比喻听而不闻或言无效果。 如汤沃雪 汤:热水;沃:浇。

象用热水浇雪一样。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象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如兄如弟 情如兄弟。比喻彼此感情好,关系密切。

如埙如箎 埙:古时用土制成的乐器;箎:古时用竹管制成的乐器。象埙、箎的乐音一般和谐。

比喻兄弟和睦。 如蚁附膻 附:趋附;膻:羊肉的气味。

象蚂蚁趋附羊肉一般。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不好的事物。

也比喻许多人依附有。 如意算盘 比喻考虑问题时从主观愿望出发,只从好的方面着想打算。

如饮醍醐 比喻使人思想上一下就通了。 如蝇逐臭 象苍蝇跟着有臭味的东西飞。

比喻人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或一心追求钱财、女色等。 如影随形 好象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

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如应斯响 形容。

贬义词成语?

一 带有贬义的的成语

贬义词:自以为是,处心积虑,口是心非,阴险狡诈,鼠目寸光,贼眉鼠眼,恶贯满盈 勾心斗角,爱慕虚荣,财迷心窍,好吃懒做,离经叛道,掩耳盗铃,口是心非,朝三暮四,狐假虎威,子虚乌有,指鹿为马,纵虎归山 自以为是 处心积虑 口是心非 阴险狡诈 鼠目寸光 贼眉鼠眼 恶贯满盈 勾心斗角 爱慕虚荣 财迷心窍 好吃懒做 离经叛道 掩耳盗铃 口是心非 朝三暮四 狐假虎威 子虚乌有 指鹿为马 暗送秋波 独善其身 粉墨登场 规行矩步 另起炉灶 绵里藏针 穷形极相 舞文弄墨 心猿意马、认贼作父、东窗事发

非言非语、蝇营狗狗、有始无终

三心二意、为非作歹、胡言乱语

为虎作伥、小肚鸡肠、鼠目寸光

碌碌无为、心怀叵测、跳梁小丑

惹是生非、弄巧成拙、成事不足

道貌岸然、心怀鬼胎、笑里藏刀

强词夺理、横行霸道、飞扬跋扈

二 带有贬义的成语

1. 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2.暗送秋波:本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现也引申为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3.独善其身:善,使之善,指修养,原指不得志时,就独自把个人的品德才能修养好。《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后多指只顾自己好,不管他人。

4.粉墨登场:粉、墨,指化装品。场,戏场。用粉、墨化装上台演戏,也比喻坏人乔装打扮,登上政治舞台。例:这位老艺人出生于梨园世家,七岁就~。

5.顾影自怜:既指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6.规行矩步:既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

7.呼风唤雨:既比喻进行煽动性活动,也比喻人能够支配自然。

8.昏天黑地:既形容人生活荒唐颓废,也形容人神智不清。

9.冷若冰霜:既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也形容人态度严肃。

10.冷眼旁观: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审视。

三 并有解释,含有贬义词的成语大全

操纵适宜:操纵:原意指收与放,引申为掌握处理。对某事的掌握处理适度。多用天贬义,含把持的意思。

平淡无味:本指质性平和无味。后含贬义,多指平平常常,缺乏特色。

自以为得计:得计:计谋得逞。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含贬义)。

市井之徒: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不逞之徒: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白面书郎: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搔头弄姿:原指梳妆打扮。后形容女子卖弄姿色(含贬义)。

自有肺肠:肺肠:引申为心思。指做事有自己的用心。含贬义。

顺风使舵: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同“顺风转舵”。

莫测高深: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指处世的态度、或说话、文章的内容(多不用在正面,带贬义)。

蝇奔蚋集:蚋:一种吸食人畜血液的昆虫。像苍蝇、蚋一样向有臭味、酸味的地方聚集。比喻许多人向一个有吸引力的地方集中。含贬义。

奇装异服:奇:新奇的;异:特别的。比一般人衣着式样特异的服装(多含贬义)。

蓄谋已久:蓄:等待;谋:谋划。对某件事情等待、谋划了很长时间。含贬义。

故纸堆:指大量的古旧书籍、资料。含贬义。比喻人埋首研读古书,不知人情世故。

随风转舵: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猪突豨勇:豨:野猪。指拼命向前冲,不怕的人(含贬义)。

互相标榜:标榜:吹嘘,夸耀。互相称颂,互相吹嘘。多用贬义。

蚂蝗见血:见了喜爱的东西就吸附不放,比喻迫切而贪婪。多含贬义。

传风扇火:犹扇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胡天胡帝:胡:何;帝:指天神。什么是天,什么是帝。①原形容服饰容貌像天神一样美丽,后也表示尊敬崇仰。②用于贬义,形容言语荒唐、行为放肆。

敬若神明:神明:泛指神,像敬重神一样敬重对方。形容对某人或某物崇拜到了极点。多用作贬义。

白面儒生: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世俗之言:指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一般人的言论、说法。含贬义。

耍嘴皮子:指光说不做。也指卖弄口才(含贬义)。

唐哉皇哉:形容规模宏伟,气势盛大。也用于贬义,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的样子。

完事大吉:指事情结束了,或东西完蛋了(多含贬义)。

蚂蚁搬泰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可以创造奇迹。用作贬义指人自不量力。

胡天胡地:用于贬义,形容言语荒唐、行为放肆。同“胡天胡帝②”。

如见肺肝:就象看透肺肝一样。比喻心里想些什么,人们看得清清楚楚(含贬义)。

蝇趋蚁附:像苍蝇样往来飞逐,像蚂蚁般纷纷聚集。比喻许多人向一个有吸引力的地方集中。含贬义。

顺风转舵: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赳赳武夫:赳赳:勇武矫健的样子。武夫:武人,从军之人。勇武矫健的军人。后多含贬义,意指虽身强体壮,却头脑简单的军士。

传风搧火:犹煽风点火。搧,同“扇”。比喻煽动别人闹事。多用于贬义。

声势汹汹: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鼓舌摇唇:鼓动嘴唇,摇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趋时奉势:迎合时尚,依附权势。多用作贬义。同“趋时附势”。

庄严宝相:佛教称庄严的佛像。比喻某种人的真面目(含贬义)。

趋时附势:迎合时尚,依附权势。多用作贬义。

白面儒冠: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四 形容人的贬义成语

自以为是、处心积虑、口是心非、阴险狡诈、鼠目寸光、贼眉鼠眼、恶贯满盈、勾心斗角、爱慕虚荣、财迷心窍、好吃懒做、离经叛道、朝三暮四、狐假虎威、费尽心机、口不应心

一、自以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解释: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出自:战国 荀子《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译文:凡是打架的人一定认为自己是这,而认为别人是错的

二、处心积虑 [ chǔ xīn jī lǜ ]

解释: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

出自:西汉 谷梁赤《谷梁传·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译文:什么呢。更加鄙视郑伯的蓄谋已久想要杀掉了

三、费尽心机 [ fèi jìn xīn jī ]

解释:心机:计谋。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出自:宋·朱熹《朱文公文集·与杨子直书》:“而近年一种议论,乃欲周旋于二者之间,问互委曲,费尽心机。”

译文:而且近几年有一种议论,就要周旋在二者之间,问互弯曲,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四、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解释: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出自: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

译文:如果不是他的人,口是心非的人,虽然寸断肢解,而道路还不出来了

五、口不应心 [ kǒu bù yìng xīn ]

解释:应:符合。心口不一致。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官人,你昨夜恁般说了,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

五 贬义词成语

贬义词成语有很多,比如:自以为是, 处心积虑 ,口是心非 ,鼠目寸光, 贼眉鼠眼

一:自以为是[ zì yǐ wéi shì ]

详细解释

1. 解释: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2. 出自:《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二:处心积虑[ chǔ xīn jī lǜ ]

详细解释

1. 解释: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

2. 出自:《谷梁传·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三:口是心非[ kǒu shì xīn fēi ]

详细解释

1. 解释: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2. 出自: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四:鼠目寸光[ shǔ mù cùn guāng ]

详细解释

1. 解释: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2. 示例:我们从小就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决不做鼠目寸光的庸人。

五:贼眉鼠眼[ zéi méi shǔ yǎn ]

详细解释

1. 解释: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2. 出自: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三回:“只见小和尚左手拿一只灯,右手提一壶茶,走进来贼眉贼眼,将灯放下,又将茶壶放在桌上,两只贼眼东瞧西看,连话也不说,回头就走。”

六 贬义词四字成语

关于贬义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白面儒冠: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白面儒生: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白面书郎: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不逞之徒: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操纵适宜:操纵:原意指收与放,引申为掌握处理。对某事的掌握处理适度。多用天贬义,含把持的意思。

传风搧火:犹煽风点火。搧,同“扇”。比喻煽动别人闹事。多用于贬义。

传风扇火:犹扇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鼓舌摇唇:鼓动嘴唇,摇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故纸堆:指大量的古旧书籍、资料。含贬义。比喻人埋首研读古书,不知人情世故。

胡天胡地:用于贬义,形容言语荒唐、行为放肆。同“胡天胡帝②”。

胡天胡帝:胡:何;帝:指天神。什么是天,什么是帝。①原形容服饰容貌像天神一样美丽,后也表示尊敬崇仰。②用于贬义,形容言语荒唐、行为放肆。

互相标榜:标榜:吹嘘,夸耀。互相称颂,互相吹嘘。多用贬义。

敬若神明:神明:泛指神,像敬重神一样敬重对方。形容对某人或某物崇拜到了极点。多用作贬义。

赳赳武夫:赳赳:勇武矫健的样子。武夫:武人,从军之人。勇武矫健的军人。后多含贬义,意指虽身强体壮,却头脑简单的军士。

蚂蝗见血:见了喜爱的东西就吸附不放,比喻迫切而贪婪。多含贬义。

望采纳

七 表示贬义词的成语

表示贬义词的成语:

心猿意马、认贼作父、东窗事发

非言非语、蝇营狗狗、有始无终

三心二意、为非作歹、胡言乱语

为虎作伥、小肚鸡肠、鼠目寸光

碌碌无为、心怀叵测、跳梁小丑

惹是生非、弄巧成拙、成事不足

道貌岸然、心怀鬼胎、笑里藏刀

强词夺 *** 卑鄙 *** 不以为耻 臭名远扬 倒行逆施 寡廉鲜耻 鬼蜮伎俩 厚颜 *** 奴颜 奴额婢膝 拍马屁 奇耻大辱 全无心肝 曲意逢迎 认贼为子 认贼作父 声名狼藉 恬不知耻 *** 之尤 威信扫地 向火乞儿 行同狗彘 摇尾乞伶 摇尾求食 蝇营狗苟 以怨报德 做小伏低

下流 不堪入耳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惹草拈花 俗不可耐 *辞秽语

*** 荒* *** 荒*无度 搔头弄姿 声色狗马 声色犬马 水性杨花

堕落 貂裘换酒 斯文扫地 蜕化变质 误入歧途

陷害 暗箭伤人 嫁祸于人 落井下石 青蝇点素 求全之毁 深文周纳 投石下井

造事 无中生有 无事生非 招是惹非

八 关于贬义词的成语

鼠目寸光

shǔmùcùnguāng

[释义] 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寸远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语出] 清·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瞎赞。”

[正音] 寸;不能读作“chùn”。

[辨形] 鼠;不能写作“属”。

[近义] 目光如豆

[反义] 神通广大 高瞻远瞩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与“目光如豆”区别在于:~指目光短浅;没有远见;是比喻性的;“目光如豆”指目光“小”;不见全局;只盯住目前的局部;也是比喻性的。

[例句] 我们山区的农民并不是~的人;他们不仅看到了2000年;还在计划着21世纪的蓝图呢!

[英译] asshort…sighteda *** ice

九 求150个四字成语带有贬义的

心猿意马、认贼作父、东窗事发

非言非语、蝇营狗狗、有始无终

三心二意、为非作歹、胡言乱语

为虎作伥、小肚鸡肠、鼠目寸光

碌碌无为、心怀叵测、跳梁小丑

惹是生非、弄巧成拙、成事不足

道貌岸然、心怀鬼胎、笑里藏刀

强词夺理、横行霸道、飞扬跋扈

自以为是 处心积虑 口是心非 阴险狡诈 鼠目寸光 贼眉鼠眼 恶贯满盈 勾心斗角 爱慕虚荣 财迷心窍 好吃懒做 离经叛道 掩耳盗铃 口是心非 朝三暮四 狐假虎威 子虚乌有 指鹿为马 纵虎归山 按图索骥 暗送秋波 独善其身 粉墨登场 规行矩步 另起炉灶 绵里藏针 穷形极相 舞文弄墨

笨的成语

使愚使过 〖解释〗使:用;愚:笨。用人所短,为己服务。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点,以发挥他的长处。

傻头傻脑 〖解释〗形容思想糊涂,愚笨痴呆。

钝学累功 〖解释〗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拙嘴笨舌 拙:笨。嘴舌笨拙,形容不善于讲话。

拙嘴笨腮 见“拙嘴笨舌”。

拙口笨腮 犹拙嘴笨舌。

以勤补拙 用勤奋补救笨拙,含有自谦之意。

小黠大痴 好弄小聪明而实际上很愚笨。

人穷智短 指人穷了,言行也就显得笨拙不聪明。

气壮如牛 气很盛,但使人觉得笨拙。

大智如愚 谓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象愚笨。

吃力不讨好 讨:求得。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对头。

不辨菽粟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不辩菽麦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坌鸟先飞 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怕赶不上别人,抢先动手。多用作谦词。同“笨

呆童钝夫 指愚昧笨拙的人。

枉曲直凑 〖解释〗指在弯曲的路上却笔直地往前走。形容人笨拙板而不知变通。

拙口钝腮 比喻嘴笨,没有口才。

愚昧无知 形容又愚笨又没有知识。

愚不可及 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心拙口夯 心思笨,又不善于说话。

心劳日拙 心劳:费尽心机;日:逐日;拙:笨拙。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

使贪使愚 使:用;贪:不知足;愚:笨。用人所短,为己服务。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点,以发挥他的长处。

上智下愚 智:聪明;愚:笨。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

千虑一得 即使愚笨的人,在很多次考虑中也总会有些可取的地方。多用来表示自谦。

泥足巨人 比喻实际非常虚弱的笨大东西。

庞然大物 庞然: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厉世摩钝 指磨砺世人,使笨拙的人奋发有为。

将勤补拙 以勤奋弥补笨拙。

顿学累功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顿口拙腮 比喻嘴笨,不善于说话。

呆头呆脑 呆:呆板,不灵活。形容思想、行动迟钝笨拙。

大智若愚 某些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象愚笨,不露锋芒。

大巧若拙 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大辩若讷 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不辨菽麦 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的小说、戏曲、**中的感人情节。

钝口拙腮 指口才笨拙,说话不流利

笨嘴笨舌 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大学》译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

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

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

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

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

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

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

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

“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

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

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

此谓知本”。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X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

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

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

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

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

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

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

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

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

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

乎身不怒,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

“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

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

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

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

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

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鉴于

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

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

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

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

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

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

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

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

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

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

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

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

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大学》的译文

[编辑本段]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下追求完善。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诗经》说:“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康浩》说:“如同爱护婴儿一样。”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要知道,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去出嫁的人啊!

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

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凶暴。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服从的。所以,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姑娘出嫁了、让全家人都和睦。”让全家人都和睦,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兄弟和睦。”兄弟和睦了,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容貌举止庄重严肃,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只有当一个人无论是作为父亲、儿子,还是兄长、弟弟时都值得人效法时,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这就是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之所队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絜矩之道”。

《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望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推翻。《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殷朝作个鉴戒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

《康浩》说:“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楚书》说:“楚国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善当作宝。”舅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仁爱当作宝。”

《秦誓》说:“如果有这样一位大臣,忠诚老实,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他心胸宽广,有容人的肚量,别人有本领,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而是打心眼里赞赏。用这种人,是可以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的,是可以为他们造福的啊!相反,如果别人有本领,他就妒嫉、厌恶;别人德才兼备,他便想方设法压制,排挤,无论如何容忍不得。用这种人,不仅不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而且可以说是危险得很!”因此,有仁德的人会把这种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们驱逐到边远的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同住在国中。这说明,有德的人爱憎分明,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确的途径:忠诚信义,便会获得一切;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

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样,财富便会经常充足。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没有在上位的人喜爱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做事却半途而废的;没有国库里的财物不是属于国君的。孟献子说:“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养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