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沃什么千里四字成语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解释是什么

沃什么千里四字成语

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沃野千里

沃什么千里四字成语指的是沃野千里,汉语成语,拼音是wò yě qiān lǐ,意思是形容肥沃的土地极为宽广。

成语故事:

公元前206年2月,刘邦即皇帝位,是为汉高祖,暂住于洛阳。这时候,汉朝国基初奠,天下始定,刘邦遣散士兵回家,凡是外逃的民众,回乡后恢复原有的田宅,因饥荒自卖为奴婢的,免为庶人。

当时摆在刘邦面前最紧要的问题就是在什么地方定都。刘邦想长期定都洛阳,群臣也多持此见,他们认为:“东都洛阳,绵延几百年。东有成皋,西有肴函渑池,背靠黄河,前临伊、雒二水,地理形势坚固易守。”当然,刘邦和多数大臣都是六国旧人,眷恋故土。此时,有个叫娄敬的人求见刘邦,说关中的地势险要,劝刘邦定都关中。

刘邦一时拿不定主意,就征求张良的意见,张良说:“洛阳虽也有他们所说的险阻,但周围地区狭小,不过数百里,土地又十分瘠薄,容易四面受敌,这里不是用武之地!”

按说这时候,刘邦已经打败了项羽这个大对手,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为何还要用武呢?其实,刘邦内心深处,恐怕还隐藏着一个想法,他深知自己与那几位诸侯,迟早还会有一番较量,如果定都洛阳,势必根基不稳,难以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张良的说法深深打动了他,触到了他的心病。

那定都在什么地方好呢?张良建议定都长安,也就是西安。张良说,关中则左有肴函之险(即肴山与函谷关的合称,相当于今陕西潼关以东至河南新安县地),右有陇蜀丛山之溢,土地肥美,沃野千里;加上南面有巴蜀的富饶农产,北有可牧牛放马的大草原。北、西、南三面地势险要可固守,向东可控制各诸侯。如果诸侯安定,就可从黄河、渭水附近调集物资供给京师;如果诸侯有变,便可顺流而下,同样有充足的物资可以供给前方。关中才算得上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张良的一番分析,决非泛泛而论,他站在刘邦如何控制诸侯的战略高度,高屋建瓴,考虑到了大局。刘邦心里明白,那批上书劝他称帝的诸侯,随时随地都在觊觎他的王位,令他寝食难安的又岂止一个韩信?诸侯之外,还有北方的匈奴,难道他真能休战罢兵,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吗?因此,定都必须与未来兴亡的大事联系在一起进行考虑。经张良这么一点拨,他心中的一盏灯亮了。

汉高祖当即决定定都关中。公元前202年8月,刘邦正式迁都长安。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解释是什么

意思是: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

出自西晋陈寿《隆中对》,原文选段: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译文:

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

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

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后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这篇《隆中对》就是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

文章主旨:

《隆中对》写刘备前去拜访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为他出谋划策。通过隆中对策,给读者塑造了诸葛亮这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他善于审时度势,观察分析形势,善于透过现状,掌握全局,并能高瞻远瞩,推知未来。

百度百科-隆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