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满分作文:鱼和熊掌哪个“更重要”

2.描写偶遇的词语诗句

3.悲喜交集是什么生肖

4.从李叔同事业巅峰时选择出家,看生命真正的意义在何方?

5.悲喜交集的造句

6.悲喜交集的成语典故

高考满分作文:鱼和熊掌哪个“更重要”

悲喜交欣 弘一-悲喜交集弘一

常常想起孟子关于鱼和熊掌、生与义孰轻孰重的言论。大千世界中,重要的事情之外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不只是战国那个动荡纷争的时代有这样的取舍之难,重要与更重要的分叉路亘古长存,而鱼和熊掌古往今来往往都不可得兼。

如今,生活的压力无形却无处不存。出于无奈,人们在追求安稳与功利中,渐渐磨淡了性子与情感,往往努力做着眼前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求安逸活。

诚然,安稳的生活是现代人普遍认为的重要“肥鱼”,可多元化的社会总有更重要的“熊掌”,需要我们做出“更重要”的选择。

我以为处世先修己,做真我方是重中之重。吴为山先生刻的弘一法师像,一身青布单衣,身影瘦削,感悟世事,沧桑而饱满。弘一法师前半生可谓姹紫嫣红开遍,饱满如繁花盛开的春天;而后半生宛若一位大家的山水画,山寒水瘦,素洁、安然。他率真,因而内心的性情丰润。褪下功利社会虚假的面具,我独为我。尝得个“悲喜交集”的人生,在弘一法师看来,似乎比先前的生活更为精彩。

当然,处世独我不可。我为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一员。孔子云:“仁者爱人”,近至父母双亲,远至世界万物,内心之爱尤为重要。曾几何时,我们是否因忙于生计而忽略了早已青丝染上白霜的父母?是否因一己私心而漠视了身边摔倒的老人?是否因快节奏生活而忘却了身边的生灵与风景?想起那个屈膝拍花的男子阿来,一部《尘埃落定》让他名声大噪,可他不被名利之鱼所诱,毅然舍鱼而取熊掌,取那份内心之爱。他请全团的人喝酒,歪戴着帽子,唱藏族的《祝酒歌》;在墨西哥想到为母亲买一串珊瑚项链,以满足一个藏族女人的梦。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面对安稳功利之鱼与自身真性情之熊掌,吾取“更重要”之熊掌也!

亲爱的朋友,你呢?

描写偶遇的词语诗句

1.关于偶遇的诗词有哪些

1: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欧阳修

2: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龚自珍

3: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

4: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晏几道

偶遇的释义:未经安排的相遇

偶遇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ǒu yù,是指不经意的相遇,未经安排的相遇。徐志摩《偶然》和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均有记载。

偶然

作者: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惊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2.描写“偶遇”的诗词有哪些

《春日杂兴》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出仕常骑秃尾驴,归休自驾折辕车。

今朝偶遇林夫子,借得齐民一卷书。

《水亭待孙元京遇之归途》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独向水亭坐,未闻诗友来。

入城还偶遇,下马与同回。

各已泥双屦,终难致一杯。

菰蒲偃微雨,忽见野莲开。

《复如严陵就省先墓》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暮景能几何,行役复行役。

薄命不由人,岂不愿休息。

江鄂访知旧,不遇悔浪出。

子舍寓严濑,逋负日夜迫。

老夫匪亲往,未易纾此急。

买舟更东下,赀粮费捃拾。

是时梅雨已,巨浪百谷集。

深江水气凉,古岸树阴密。

壮观足忘忧,飞泉落奇石。

晚拜先子墓,旧庐化榛砾。

恶邻肆焚燎,用意甚寇贼。

大木幸俱全,不至损茔域。

其人偶遇赦,罚不毫行一。

予亦持恕心,讵敢太刻核。

标民陆续至,樵茗弛担笠。

杯酒先癃耄,幼稚与果核。

一僧独沾醉,座间具纸笔。

索诗苦不已,佳句岂易得。

松风杂滩声,睡醒残月白。

明发鼓征棹,矫首望青壁。

山川信佳哉,纡余绕崷崒。

何当即归来,于此筑书室。

《宁乡道上遇张伯声》

年代: 宋 作者: 戴复古

山禽调舌待舂哢,江雨收声开晓晴。

偶遇故人同杖履,梅花树下一诗成。

《游葆真池上》

年代: 宋 作者: 陈与义

墙厚不盈咫,人间隔蓬莱。

高柳唤客游,我辈御风来。

坐久落日尽,澹澹池光开。

白云行水中,一笑三徘徊。

鸭儿轻岁月,不受急景催。

试作弄篙惊,徐去首不回。

无心与境接,偶遇信悠哉。

再来知何似,有句端难裁。

3.描写关于偶遇的句子有哪些

1、经历的故事越多,遗忘的越多,邂逅的人越多,错过的人越多,和一个人的相遇,往往会错过与另一些人的邂逅。

2、或许,在许多年以后,当别人问起当初我们的爱情历程时,我只能说和你曾有过邂逅。

3、邂逅的是可以走一辈子的人,遇见擦身而过的是走一阵子的人,最终,有些擦肩而过的人辗转回头成为一辈子的邂逅,而有些一开始以为是一辈子邂逅的人,则成为了一阵子的人。

4、我曾在华光璀璨的街上,邂逅过另一个人的美好,后来,走着走着就散失在霓虹闪烁的人海。

5、在漫漫人海之中,我欠你一次邂逅,欠你今世的幸福,未曾把你从陌生人里认出来,未曾给你幸福,只能看着你从我眼前消失,如果来世还有缘的话,我依旧在陌生人里找你,补全你来生的幸福。

6、我很幸运,在这十亿分之一的概率里,错过了那么多人,却最终认识了你。

7、不追求一生的相守,只追求一次美丽的邂逅。

8、那年的夏季是一整个邂逅的天气,月光皎洁得那么美丽,正是与你夜里的相遇。

9、那座校园里,曾经让我们相遇,如今,又见证我们的离别,这一来一去,已是三年时间,只是校园依旧,你我的爱恋已不复从前,那些关于邂逅的故事,总会有一个关于分离的结局,邂逅之后是离别。

10、一把伞,在一个雨后的雾天,在你躲雨的屋檐,你我相遇在那个公交站点,谈了很久遗忘了时间,忘记了询问****,也忘记了从前,再长的美好不过是一瞬之间,欲挽留的话语却偏偏停在了嘴边,直到你转身离开,身影消失在雾海,我还在原地徘徊。

4.形容偶遇相识,如今久别重逢的诗句

《赠卫八处士》

作者: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解:

1、参与商:星座名,参星在西而商星在东,当一个上升,另一个下沉,故不相见。

2、间:掺合。

3、故意:故交的情意。

韵译:

世间上的挚友真难得相见,

好比此起彼落的参星商辰。

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

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青春壮年实在是没有几时,

不觉得你我各巳鬓发苍苍。

打听故友大半早成了鬼藉,

听到你惊呼胸中热流回荡。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

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

今日见到你儿女已经成行。

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

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

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

你便叫他们张罗家常酒筵。

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

刚烧好黄梁掺米饭喷喷香。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

一举杯就接连地喝了十觞。

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

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

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

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

评析: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

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

诗的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

句,从生离说到别。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从“焉知”到“意长”十

四句,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

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低徊婉转,耐人寻味。

全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

《久别重逢呈佟翁》

闻声敬察认佟翁, 阔别卅年常忆中。

有幸席中相叙旧 ,北仑河水永淙淙。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此诗中的颔联写了诗人与外弟久别重逢后的欣喜神态,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一“问”一“称”,一“惊”一“忆”,摹形得神,用得巧妙,形象地表现出神情由惊到喜到回忆的过程。

晏几道《鹧鸪天》七首赏析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这首词是作者脍炙人口的名作,写词人与一个女子的久别重逢。上片回忆当年佳会,用重笔渲染,见初会时情重;过片写别后思念,忆相逢实则盼重逢,相逢难再,结想成梦,见离别后情深;结尾写久别重逢,竟然将真疑梦,足见重逢时情厚。通篇词情婉丽,读来沁人心脾。晁补之称赞小晏不蹈袭人语,风度闲雅,自成一家,举出“舞低杨柳楼心月”一联,说“知此人必不生于三家村中者。”(见《侯鲭录》)刘体仁在《七颂堂词绎》中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叔厚云:‘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此诗与词之分疆也。”

5.求关于偶遇的诗,古诗

闰九月九日独饮 白居易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偶遇闰秋重九日,

东篱独酌一陶然。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木兰花慢 和史显 曹伯启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苦原作恐,从景元本改)无佳思,祈相望一笑羡紫芝眉宇,正台阁,济时人。况公是公非,知常知变,乐道安贫。案前簿书旁午,抱丹诚、一点伴青春。偶遇科条隐密,不辞辨雪殷勤。德星今日是乡邻。癃老阻*轮。喜陆地神仙,山中宰相,词语清新。河滨。预沽佳酿,待幽花、相对乐情真。幸有清风皓月,何须翠袖红巾。

春日杂兴 陆游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出仕常骑秃尾驴,归休自驾折辕车。

今朝偶遇林夫子,借得齐民一卷书。

游葆真池上 陈与义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墙厚不盈咫,人间隔蓬莱。

高柳唤客游,我辈御风来。

坐久落日尽,澹澹池光开。

白云行水中,一笑三徘徊。

鸭儿轻岁月,不受急景催。

试作弄篙惊,徐去首不回。

无心与境接,偶遇信悠哉。

再来知何似,有句端难裁。

南南曲 赠黄二南君 弘一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在昔佛菩萨,趺坐赴莲池。始则牛花笑,继则南南而有辞。南南梵呗不可辨,分身应化天人师。或现比丘、或现沙弥、或现优婆塞、或现丈夫女子宰官司诸像为说法,一一随意随化皆天机。以之度众生,非结贪嗔痴。色相声音空不染,法语南南尽归依。春江花月媚,舞台装演奇。偶遇南南君,南南是也非?听南南,南南咏昌霓;见南南、舞折枝,南南不知之,我佛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闰九月九日独饮 白居易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偶遇闰秋重九日, 东篱独酌一陶然。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木兰花慢 和史显 曹伯启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苦原作恐,从景元本改)无佳思,祈相望一笑羡紫芝眉宇,正台阁,济时人。况公是公非,知常知变,乐道安贫。案前簿书旁午,抱丹诚、一点伴青春。偶遇科条隐密,不辞辨雪殷勤。德星今日是乡邻。癃老阻*轮。喜陆地神仙,山中宰相,词语清新。河滨。预沽佳酿,待幽花、相对乐情真。幸有清风皓月,何须翠袖红巾。

春日杂兴 陆游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出仕常骑秃尾驴,归休自驾折辕车。 今朝偶遇林夫子,借得齐民一卷书。

游葆真池上 陈与义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墙厚不盈咫,人间隔蓬莱。 高柳唤客游,我辈御风来。 坐久落日尽,澹澹池光开。 白云行水中,一笑三徘徊。 鸭儿轻岁月,不受急景催。 试作弄篙惊,徐去首不回。 无心与境接,偶遇信悠哉。 再来知何似,有句端难裁。

南南曲 赠黄二南君 弘一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在昔佛菩萨,趺坐赴莲池。始则牛花笑,继则南南而有辞。南南梵呗不可辨,分身应化天人师。或现比丘、或现沙弥、或现优婆塞、或现丈夫女子宰官司诸像为说法,一一随意随化皆天机。以之度众生,非结贪嗔痴。色相声音空不染,法语南南尽归依。春江花月媚,舞台装演奇。偶遇南南君,南南是也非?听南南,南南咏昌霓;见南南、舞折枝,南南不知之,我佛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6.形容一次偶遇相识,久别重逢的古诗

《赠卫八处士》

作者: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解:

1、参与商:星座名,参星在西而商星在东,当一个上升,另一个下沉,故不相见。

2、间:掺合。

3、故意:故交的情意。

韵译:

世间上的挚友真难得相见,

好比此起彼落的参星商辰。

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

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青春壮年实在是没有几时,

不觉得你我各巳鬓发苍苍。

打听故友大半早成了鬼藉,

听到你惊呼胸中热流回荡。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

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

今日见到你儿女已经成行。

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

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

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

你便叫他们张罗家常酒筵。

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

刚烧好黄梁掺米饭喷喷香。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

一举杯就接连地喝了十觞。

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

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

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

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译文

当年首次相逢你酥手捧杯殷勤劝酒频举玉盅,是那么地温柔美丽和多情,我开怀畅饮喝得酒醉脸通红。翩翩起舞从月上柳梢的傍晚时分开始,直到楼顶月坠楼外树梢的深夜,我们尽情地跳舞歌唱,筋疲力尽累到无力再把桃花扇摇动。

自从那次离别后,我总是怀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梦里与你相拥。今夜里我举起银灯把你细看,还怕这次相逢又是在梦中。

7.形容偶遇相识,如今久别重逢的诗词有哪些

形容偶遇相识,如今久别重逢的诗词有:

1.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____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2.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____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____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5.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____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____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___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____苏轼《鹊桥仙·七夕》

11.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____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12.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____陆凯《赠范晔诗》

1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____李白《赠汪伦》

1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5.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____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16.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____黄庭坚《品令·茶词》

悲喜交集是什么生肖

编辑本段

拼音

bēi xǐ jiāo jí

编辑本段

释义

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也可说悲喜交加。

编辑本段

出处

《晋书·王廙传》:“当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奉瞻大礼,闻问之日,悲喜交集。”

五十六岁时,弘一法师即对自己的后事有明确的处分,其弟子传贯有绘貌传神的描述:“师当大病中,曾付遗嘱一纸予贯云:‘命终前请在布帐外助念佛号,但亦不必常常念。命终后勿动身体,锁门历八小时。八小时后,万不可擦体洗面。即以随身所著之衣,外裹破夹被,卷好送往楼后之山坳中。历三日有虎食则善,否则三日后即就地焚化。焚化后再通知他位,万不可早通知。余之命终前后,诸事极为简单,必须依行,否则是逆子也。”及至1942年10月10日(旧历壬午年九月初一),西归前三天,弘一法师手书“悲欣交集”四字赠送给侍者妙莲,是为绝笔。这四个字完整地表达了他告别人世前的心境:悲的是世间苦人多,仍未脱七情六欲的红火坑;欣的是自己的灵魂如蜕,即将告别娑婆世界,远赴西方净土。他在致夏丏尊、刘质平和性愿法师的遗书中都附录了两首偈句: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第一首是警劝他们勿要执迷于人生表象,如此而想获取正觉正悟,无异于南辕北辙;第二首是对自己灵魂得到美好归境颇感欣慰。大智者的告别仪式的确有些不同,弘一法师大慈大悲的临终关怀(反过来,是者关怀生者)给人留下了至为深切的感动。

编辑本段

示例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二回:“魏安厘王闻信陵君大破秦军,奏凯而回,不胜之喜,出城三十里迎接。兄弟别了十年,今日相逢,悲喜交集,乃并驾回朝。论功行赏,拜为上相,益封五城,国中大小政事,皆决于信陵君。”

~的父亲紧紧抱住了久别的儿子。

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着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的进行曲。

编辑本段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又高兴又难过,心情激动

编辑本段

近反义词和语法

近义词:惊喜交集、悲喜交至

反义词:无动于衷、麻木不仁、心如枯井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又高兴又难过,心情激动

灯谜悲喜交集(打字一)谜底:志

编辑本段

悲喜交集的英文翻译

intermingling of sorrow and joy; mixed feelings of grief and joy; joy mingled with pain

从李叔同事业巅峰时选择出家,看生命真正的意义在何方?

现代人认为,信佛修佛的人,多是因遭遇不幸,或姻恋失败,或是要解决身体疾病,所以李叔同的出家原因,百年来众说纷纭。 人们无法理解,正值事业巅峰、一生富贵的他,为什么要义无反顾遁入空门?

李叔同被称作所谓“先驱”,但在“五四”运动的前一年,这位积极探索西方文化的激昂之士,绕了一大圈,却返回了中国传统,而且走得更深更远。

“五四”以后,受实证科学主义的影响,中国人渐渐转向无神论,也就更不能理解李叔同的出家之举了。

早慧的“神童”

1880年9月23日,李叔同生于天津名门望族。他降生之日,一只喜鹊口衔松枝送至产房内,人们都说这是佛赐祥瑞。其父李筱楼当时已是68岁,老来得子,非常高兴,给他起名文涛,字叔同,他排行第三,小字三郎。李叔同的母亲王氏,是李筱楼的五姨太,当时是20岁。

李叔同的父母都信佛。李筱楼名世珍,祖籍浙江嘉兴,曾中头名进士,与李鸿章、吴汝伦并称清朝三大才子。他官至吏部主事,致仕后经营盐业、兴办银庄,终成津门巨富,与当朝仕宦多有往来。晚年李筱楼尊崇王阳明理学,信仰禅宗佛学。他乐善好施,曾创办慈善救济团体,开办义学,有“李善人”之称。

幼年李叔同即受佛教薰染,5岁时,家里延请高僧为病重的父亲诵《金刚经》,唯李叔同能入内室,与其父同聆佛法。

李筱楼后,李鸿章亲自为其祭仪点主。灵柩在家停放七日,众多和尚昼夜诵经,此事给小叔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幼时他与弟弟的游戏,便是学和尚做法事,“两个人都用夹被或床罩当袈裟,在屋里或炕上念佛玩。”李叔同的大娘郭氏及长嫂,也是虔诚的佛教徒,曾教叔同念诵《大悲咒》等佛经。

聪慧异人的李叔同,学舌时就跟着老父摇头晃脑地背诵对联了;6、7岁时,他攻读《昭明文选》,琅琅成诵;8岁读四书五经,他过目不忘;13岁临摹历朝名家碑帖,他就以篆刻和书法闻名,被人称作“神童”。

然而,人生的苦空,李叔同过早就感受到了。15岁时,他就写下: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瓦上霜。

16岁,李叔同考入辅仁学院学习八股文。枯燥的八股他写得文采斐然,常得嘉奖。八股文章试卷格式严谨,文字必须写进印好的方格之内,但文思泉涌的李叔同,书难尽意,便觉纸短文长,常常一格之中夹写两字,于是就有了“李双行”的外号。当时他还师从名家学习传统的诗词及篆刻方法。

少年的李叔同比较叛逆。他沉迷当时被称为“贱业”的戏曲,喜欢唱戏、客串,还为心仪的坤伶捧场,甚至陷入迷恋而未果。

18岁时,李叔同与门当户对的俞家女成婚。这是母亲为他聘娶的天津茶商之女,后为他生下三个儿子(一子夭折)。

当时的社会风气认为,传统文化难以立国,受此影响,李叔同仰慕西方的思想和技术。哥哥从家产中拨出巨资供其置家,李叔同首先就买了一架昂贵的钢琴。

维新变法时,李叔同无比兴奋,刻下“南海康梁是吾师”的印章,以表其志。变法失败后,他一度被怀疑为同党。1898年10月,李叔同带着母亲与家眷迁居上海,租住在法租界。

“二十文章惊海内”

到上海以后,这位19岁的津门才子,以年少鲜有的才华及桀骜不羁,很快驰名上海滩。每写文章,他必定“技惊四座”。多年以后,李叔同以一句“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概括了这个时期的状态。

他与上海新学界的领袖人物许幻园、文人袁希濂、儒医蔡小香、名士张小楼,结成“天涯五友”。这志趣相投的五人,相互酬唱,宣扬民权思想,品茗论艺,沉浸在琴棋书画、风花雪月之中,享受着风流倜傥的快意人生。

1901年,李叔同考入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就读经济特科班,与黄炎培等人师从蔡元培。南洋公学的办学特点是中体西用,他接受了较系统的儒家经典教育,也吸纳西方文化。他的英文成绩是甲等,被评为“口齿清楚,文法娴熟”,对日文他也略有掌握。

当时李叔同最喜法学,曾写过名为“论强国对弱国不守公法之关系”的论文,读书时期还翻译了法学著作《法学门径书》和《国际私法》,两本书出版后在当时影响很大。

期间,李叔同曾报名应试科举,答卷针砭时弊,自然名落孙山。三场均未考中,仍回南洋公学就读。

1902年罢课风潮,蔡元培辞职,为了支持学潮,李叔同等很多同学都主动退学。后来他参加了“沪学会”,开办补习科,举行演说会,提倡移风易俗,探讨所谓“新文化、新伦理、新道德”。

1905年李叔同创作《祖国歌》,一经发表即风靡大江南北,广为传唱。之后他出版了《国学唱歌集》,以《诗经》、《离骚》、唐宋诗词等为歌词,富有传统文化内涵,显示了他深厚的“国学”底蕴。

李叔同宣传男女婚姻自主的思想,编写了《文野婚姻新戏剧本》;他将新思想新知识融入戏曲,创作了《黄天霸》等京剧戏目。他亲自上场,从小生唱到老生,赢得满堂喝采;他与上海书画名家一起办《书画报》,名声大振,成为上海的书画名流。

丰子恺描述过当时李叔同在上海模样:“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

“问何如声色将情寄,休怒骂,且游戏。”这是李叔同对自己当时状态的写照。这位富家公子哥,家在上海有钱庄,出手阔绰,年少轻狂。除与文人往来,还常与歌郎、艺妓交际,为之写歌赋诗,极具纨绔之风。

烟花柳巷,声色犬马,这种寄情声色的游戏人生,虽如鱼得水,他自己也是有担忧的,22岁的李叔同写信给许幻园:“终日花丛征逐,致迷不返,将来结局,正自可虑。”

留学日本,学习西方文化

1905年四月,母亲王氏病重,李叔同速延请名医,未能奏效,因上街置办棺木,没能亲自送终,成为憾事。其母当时只有45岁。

悲痛欲绝的李叔同扶柩回津,为母亲举行了西式丧仪。追悼会上,家人不穿白色孝服,全部改穿黑色服装。不用锣鼓唢呐,李叔同用西洋的《弥撒》为母亲填挽歌,自弹自唱。

母亲后,李叔同一度改名为“李哀”,自言“看破一层世相”,“幸福时期已经没有了”。然后将发妻和两个儿子托付给二哥,自己远走日本留学,学习西方文化。

到了日本,李叔同入乡随俗。那时还是大清,他就立即剪掉辫子,改成西方最时髦的三七分。戴没脚眼镜,脱下长衫马褂,换上西装、尖头皮鞋。没多久,他便能说一口纯正流利的日语了。他花巨资在东京上野租私人洋楼,装修成文艺气息浓厚的宅子,取名“小迷楼”。

李叔同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接受西方写实主义绘画教育,同时就读音乐学校,研究乐学与作曲。学习钢琴时,他不惜动手术,以拉长手指的距离。后来他出版发行了中国近现代第一本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李叔同还研究戏剧,与同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在东京为中国两淮水灾募捐,义演《茶花女》时,他男扮女装,成功反串了茶花女,其优美婉丽,被称超过日本。在《黑奴吁天录》的演出里,他还一人饰男女两个角色。

留学日本五年,李叔同大量接受西方的现代艺术,身体力行实践西方现代思想,其个人生活也是反传统的。期间,他与一日本模特自由恋爱,并且成婚。

回国任教

1910年,31岁的李叔同带着日籍夫人回国。不久他带着日籍夫人去上海居住,原配夫人及两个儿子被他留在了天津。

他被南京高等师范聘请做图画、音乐教师,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教书期间,他加入西泠印社,从事金石研究与创作。

至友、同事夏丏尊说:“就学问讲,他博学多能,其国文比国文先生更高,其英文比英文先生更高,其历史比历史先生更高,其常识比博物先生更富,又是书法金石的专家,中国话剧的鼻祖。他不是只能教图画音乐,他是拿许多别的学问为背景而教他的图画音乐。”

李叔同的案头书,是一本明代刘宗周的《人谱》,在封面上,李叔同写了“身体力行”几个字。他常拿书中古贤人的嘉言懿行教导学生,自己也行不言之教,做事极致认真,一丝不苟,连走路他都目不斜视。

此时的李叔同,脱下洋装,换上灰色粗布袍、黑布马褂和布底鞋,金丝边眼镜也换成了黑色钢丝边眼镜。他对艺术的理解开始回归正统,走回儒家文艺理念。他认为文人修身,重于修艺,艺德重于技能的训练。“工图画者其嗜好必高尚,其品行必高洁”,“士先器识而后文艺”。“一个文艺家如果没有器识,无论技术何等精通熟练,亦不足道”,器识,就是指修养与境界。李叔同将“艺德”的养成,作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准则,“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他培养学生的最高目标是“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

依循传统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李叔同非常重视音乐教育,认为音乐对人的性情有非常大的陶冶作用,他倡导“以美淑世”的美育理想,认为艺术有提升道德的力量。

李叔同大胆引入西方美术、音乐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中国传统绘画及音乐韵律,尝试中西艺术的融合。他以学问和人格折服了学生和同事。他每月寄钱给刘质平,资助他在日本的留学费用,直至他学成,而且不求偿还,还叮嘱刘质平不可告诉他人。做教师的七年里,他先后培养出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众多名人。

在美术领域,李叔同创造的诸多第一,改变了中国美术史。他最早在中国介绍西洋画,首创中国报纸广告画,最早创作、倡导中国现代木版画。他撰写的《西洋美术史》、《欧洲文学之概观》、《石膏模型用法》等著述,皆创下当时国人研究的第一。

李叔同是将西方戏剧引入中国的先驱,也是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他最早将西方乐理引入中国,最早介绍西洋乐器、引进五线谱,最早在国内推广钢琴音乐;他作曲作词的《春游》,是我国最早的三声部声乐作品;脍炙人口的《送别》,借鉴西方乐曲的同时,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歌词意味深远,充满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意境。

这位学贯古今,融汇中西的全才、通才,在事业渐趋登峰造极中,内心却无处为安。在李叔同看来,文艺还是属于“术”的范畴,文艺再好,也只是末枝小道,不是终极真理。而人生的无常、生命的倏忽,却是旖施绚丽生活中不可回避的本质。

绝尘而去 剃发为僧

1916年,李叔同假期到杭州虎跑寺断食,开始是想借此疗治长期折磨他的神经衰弱症。期间的一些神奇体验,让他悟到很多东西,同时他也接触了很多佛经,对名利情执的虚妄,有了进一步了悟。第二年,李叔同又去听法,自己改名为“李婴”, 示脱胎换骨之意。

1918年,他黄历新年期间在虎跑寺度过,成为在家弟子,取名演音,号弘一。回校后虽照常教课,但茹素诵经,世味日淡。

1918年黄历七月十三日,李叔同将多年视若珍宝的藏品,包括书籍、字画印章、折扇、金表等都外赠或销毁,然后到杭州灵隐寺受具足戒,正式剃发出家,那时他39岁。

其实出家前,李叔同曾借喻荷花,抒怀“昏波不染,成就慧业”。也曾致信刘质平,“不佞以世寿不永,又以无始以来,罪业之深,故不得不赶紧修行……”那时朋友都以为他不过是说说而已,一般的文人雅士也常作此言,没想到他是当真的。

黄炎培的回忆文章中,记述了李叔同与日籍夫人的诀别:弘一出家后,日籍夫人从上海赶到杭州,通过两位朋友去找丈夫。“走了几个庙,找到了,要求叔同到岳庙前临湖素食店共餐。三人有问,叔同才答,终席,叔同从不自动发一言,也从不抬头睁眼向三人注视。饭罢,叔同即告辞归庙,雇一小舟,三人送到船边,叔同一人上船了。船开行了,叔同从不一回头。但见一桨一桨荡向湖心,直到连人带船一齐埋没湖云深处,什么都不见,叔同最后依然不一顾,叔同夫人大哭而归。”

弘一写信告知天津家人自己出家,让家人也吃斋念佛,还嘱咐两个儿子用功读书。天津家人常给他写信,弘一信都不拆开,托人在信封后面写:“该人业已他往,均原封退还。”原配妻子俞氏,不到50岁病故,当时家人给弘一写信报丧,也没收到回复。后来,有人发现,弘一法师曾为亡妻抄经回向。

李叔同的同事姜丹书,曾与出家前的李叔同有过一段对话:

姜丹书:“你想出家?”

李叔同:“是的。”

姜丹书:“为何?”

李叔同:“无所为。”

姜丹书又问:“君固多情者,忍抛骨肉耶?”

李叔同 “譬患虎疫,将如何?”

如若患暴病而,或者霍乱来了,即便内心难舍妻子儿女,又有什么办法吗?

绝尘而去,绝不回望张顾,李叔同如此了断世缘,与他纯粹的出家目的有关。他的禅房里,自书“虽存若殁”四字。在他看来,出家就是为了生大事,妻儿、朋友的情缘均可以断。短暂的人生中,亲人早晚是要分别的,大限总要到来,出家不过是将它提前罢了。

翩翩不羁的公子,变成名副其实的苦行僧

出家早年李叔同几乎不见客,除了讲经,对殷勤求访者,他以一句“老实念佛”回复,不多发一言。

夏丏尊曾见,弘一与众多和尚挤在一间拥挤的禅房里,然后于河边采水,以鲜竹漱牙,毛巾破如抹布。夏丏尊要给他换一条新的,弘一说:“哪里,还受用着哩,不必换。”在他看来,破烂的席子、毛巾,白菜萝卜苦咸菜,都好,一切都好。

他双目低垂,脸容肃穆,过去那个生活讲究精致、翩翩不羁的公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苦行僧。房中只有一张板床。外出云游,也是一席一被一伞,有时自己还挑行李。洗衣缝补,他全都自己动手。每日黎明即起,冷水擦身,但凡染病,从不经意。他患病在床,有人前往问候,他说:“你不要问我病好了没有,你要问我佛念了没有。”

弘一严格持守最严谨最刻板的律宗戒律,成为恪守佛门“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的典范。他日食一餐,过午不食。素菜之中,也不吃菜心、冬笋、香菇等,因为其价格比其它素菜要贵很多。

1924年,弘一求见印光,被概不见客的印光拒在山门之外,他从天明等到日暮,终于见到印光,与之同修了七日。这七日深刻影响了他以后的修行生涯。弘一悉心研究已中断700余年的律宗,撰写著作,躬行实践。后半生里,他不辞劳苦云游各地,四处弘扬律宗。

每前往讲律,行前弘一都约法三章:不为人师,不开欢迎会,不登报吹名。为防人接船,有时他还特地临时改搭他船。除讲律外,他闭门谢客,市长等高官都难以请到他。晚年弘一在福建讲经,忽然接到一少年来信,指责他忙于交际应酬。弘一反省自己,深感惭愧,当即回信表示:“即当遵命闭门精修,摒弃一切。”

1937年底,厦门轰炸不断,弘一集众演讲,尽力助众生渡劫。他弘法闽南,时值厦门陷落,好友劝他去内地避险。他作偈曰:

亭亭菊一支,

高标矗晚节。

云何色殷红,

殉道应流血。

非佛书不书 非佛语不语

出家之后,弘一发誓:非佛书不书,非佛语不语。他认为“耽于书术,增长放逸,佛所深诫”,毅然割断自己曾醉心的话剧、油画、西洋音乐等艺术。原本他诸艺俱废,后来还是保留了书法,因为可以“写佛语结缘利生”。弘一最常写的就是“以戒为师”,也常写:“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弘一的书法,敛神藏锋,大巧若拙,已经是一种心灵的迹化了。他下笔一丝不苟,不矜才使气,不激不厉。刘质平回忆说,弘一写字书极慢,五尺整幅要写两个小时方成。

在谈写字方法的演讲中,弘一曾对僧人说:“倘然只能写几个好字,若不专心学佛法,虽然人家赞美他字写得怎样的好,那不过是‘人以字传’而已!我觉得,出家人字虽然写得不好,若是苛民有道德,那么他的字是很珍贵的,结果都是能够‘字以人传’;如果对于佛法没有研究,而是没有道德,纵能写得很好的字,这种人在佛教中是无足轻重的了……”

他自认罪孽深重,非酷戒不足以灭障

李叔同被称作所谓“先驱”,但在“五四”运动的前一年,这位积极探索西方文化的激昂之士,绕了一大圈,却返回了中国传统,而且走得更深更远。

他一生富贵,漫天才情,内心却有着无处为安的苦闷,这是执于现实的人很难理解的。“五四”以后,受实证科学主义的影响,中国人渐渐转向无神论,当然也就更不能理解李叔同的出家之举了。

当人们还在感叹李叔同绝伦的才华时,他对自己年轻时代的诗歌及荒唐的生活,全部做了彻底的否定。1923年,西泠印社印了一本他的《漱筒诗集》,被弘一斥之为“多涉绮语,格调也卑,无足观也”。绮语,指轻浮无礼、不正经、令人邪思之言;1929年,开明书店请弘一写字模,开始他应允了,后又反悔,反悔的重要原因是:有些字,出家人书写甚不合宜,如刀部中,残酷凶恶之字甚多,又女部中更不堪言,尸部中更有极秽之字……

弘一不断省察自己既往的“放浪无赖”,他曾对丰子恺说,自己出家之前,一味地书呆子气,人情世故什么的一点儿都不懂。在《最后之忏悔》中,他写道:“我从孩提起就一直造恶,一天比一天堕落,身体虽然不是禽兽,而心则与禽兽无甚区别……”

60岁的时候,弘一用一句“不堪回首”,概括自己从幼年以后的种种经历,自认罪孽深重,非酷戒不足以灭障。

在那个普遍排斥传统、排斥宗教信仰的大背景下,弘一宣说:佛法非迷信,佛法非宗教,佛法非哲学,佛法非违背科学。他出家不是因为厌世,也不为避世,实在是因为参透了人生。既然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荣华富贵、旷世之名声,或者子孙家业,更是身外之物。世间学术、绘画音乐等文艺,也不过是暂时的虚幻美景,而返本归真、追究终极真理,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

出家后,李叔同那因无常世事而躁动的心,终归于安宁。

“这个世界,我总要来。 ”

1942年春,弘一前往灵瑞山讲经, 不久住在温陵养老院,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为大众讲经 , 并向院中老人讲说净土法要 。黄历二十三日,弘一示现些微疾病,但拒绝医药、探视,只是专一念佛。

二十七日,弘一绝食,只饮水。二十八日,他写好遗嘱,交代妙莲法师负责后事。九月一日下午,弘一在一张纸上写下“悲欣交集”,交给妙莲法师,并嘱咐:如在助念时,见我流泪,并非留恋世间、挂念亲人,而是悲喜交集所感。他还特别叮嘱,当他呼吸停止时,要待热度散尽,再送去火化,身体停龛时,要用四只小碗填龛四脚,再盛满水,防止蚂蚁爬上来,这样在焚化时,可以避免损伤蚂蚁。他自认自己福气不够,说火化时,“不必穿好衣服,只穿旧短裤,以遮下根而已。”

说完,弘一默念佛号不辍。临终前,弘一法师还说了这样话:“这个世界,我总要来。”“释迦牟尼佛与我们这个世界有不尽的因缘,我们与未来的世界亦然。”

四日戌时(晚上7点至9点),弘一右胁而卧,安详圆寂,终年63岁。这天是公元1942年10月13日。

第二天一早,夏丏尊收到了弘一的一封信:

丏尊居士文席:朽人已于九月初四日迁化(日期是嘱人后填写)。曾赋二偈,附录于后: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谨达,不宣。音启。

“悲欣交集”通常的解释是,一面欣喜自己的解脱,一面悲愍众生的苦恼。

出家28年,弘一法师最后的遗物,是一件百衲衣、少量衣被和一把雨伞。百衲衣上的二百多个补丁,都是他亲手缝补的。

弘一法师圆寂后七天,尊其遗嘱:“龛用养老院的,送承天寺焚化。”荼毗后,获舍利子一千八百粒,舍利块有六百块。

弘一法师被尊为律宗第十一世祖,与印光、太虚、虚云并称为“民国四大高僧”。

参考资料:

《李叔同全集》

夏丏尊《生活的艺术》

丰子恺《怀李叔同先生》,

姜丹书《弘一大师咏怀录》

欧七斤、盛懿《出旧入新:南洋公学经济特科班对李叔同的影响》

陈海量、姜丹书等《弘一大师永思集》

林子青《弘一法师年谱》

悲喜交集的造句

 悲喜交集造句

1、这种突然的感触,真使他悲喜交集。

2、那天夜里,当我们坐在甲板上眺望着大海,仰望着繁星满天的夜空时,一种悲喜交集的情绪涌上心头。

3、悲喜交集的父亲紧紧抱住了久别的儿子。

4、革命成功了,而同志却牺牲出了宝贵了生命,使我悲喜交集。

5、多年来,我的爱情就像一本长长的悲喜交集的小说。

6、他历尽艰辛找到儿子,不料钱全被偷光了,真是悲喜交集。

7、他们母子分别了40多年;今日相聚;真是悲喜交集。

悲喜交集的成语典故

出处《晋书·王廙传》:“当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奉瞻大礼,闻问之日,悲喜交集。”

五十六岁时,弘一法师即对自己的后事有明确的处分,其弟子传贯有绘貌传神的描述:“师当大病中,曾付遗嘱一纸予贯云:‘命终前请在布帐外助念佛号,但亦不必常常念。命终后勿动身体,锁门历八小时。八小时后,万不可擦体洗面。即以随身所著之衣,外裹破夹被,卷好送往楼后之山坳中。历三日有虎食则善,否则三日后即就地焚化。焚化后再通知他位,万不可早通知。余之命终前后,诸事极为简单,必须依行,否则是逆子也。”及至1942年10月10日(旧历壬午年九月初一),西归前三天,弘一法师手书“悲欣交集”四字赠送给侍者妙莲,是为绝笔。这四个字完整地表达了他告别人世前的心境:悲的是世间苦人多,仍未脱七情六欲的红火坑;欣的是自己的灵魂如蜕,即将告别娑婆世界(佛教中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远赴西方净土。他在致夏丏尊、刘质平和性愿法师的遗书中都附录了两首偈句: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第一首是警劝他们勿要执迷于人生表象,如此而想获取正觉正悟,无异于南辕北辙;第二首是对自己灵魂得到美好归境颇感欣慰。大智者的告别仪式的确有些不同,弘一法师大慈大悲的临终关怀(反过来,是者关怀生者)给人留下了至为深切的感动。

示例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二回:“魏安厘王闻信陵君大破秦军,奏凯而回,不胜之喜,出城三十里迎接。兄弟别了十年,今日相逢,悲喜交集,乃并驾回朝。论功行赏,拜为上相,益封五城,国中大小政事,皆决于信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