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胸有成竹小古文原文及译文

2.胸有成竹文言文求解答!

3.问一下这篇文言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4.求鸭搦兔文言文

5.画竹文言文启示

胸有成竹小古文原文及译文

兔起鹘落文言文翻译猎-兔起鹘落文言文翻译

胸有成竹小古文原文及译文如下:

一、原文

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2、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时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3、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二、译文

1、竹子开始生出时,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节、叶都具备了。从蝉破壳而出、蛇长出鳞一样的状态,直至像剑拔出鞘一样长到八丈高,都是一生长出来就有的。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节地画它,一叶叶地堆积它,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

2、所以画竹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笔来仔细看去,就看到了他所想画的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动手作画,一气呵成,以追上他所见到的,如兔子跃起奔跑、隼俯冲下搏,稍一放松就消失了。与可告诉我的是如此。

3、我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这样,是由于内外不一,心与手不相适应,没有学习的过错。所以凡是在心中有了构思,但是做起来不熟练的,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有吗?

4、子由写了篇《墨竹赋》,把它送给与可,说:“丁厨子,是杀牛的,但讲求养生的人从他的行动中悟出了道理;轮匠扁,是造车轮的,但读书的人赞成他讲的道理。如今您寄托意蕴在这幅竹画上,我认为您是深知道理的人,难道不是吗?

原文与翻译的相关知识

1、原义:原文的本义指文献、著作等的最初本子或最原始的稿件,如《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原文”指最原始的稿件。

2、翻译:在跨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中,原文常常需要进行翻译以确保不同语言之间的准确沟通和理解。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或文化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或文化的过程,包括笔译和口译等形式。在进行翻译时,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胸有成竹文言文求解答!

一.1.自蜩蝮蛇 ,将叶片出来的状况比喻成从蝉蜕和蛇中出来一样。

2.如兔起鹘落,将画竹的速度比作是兔子跃起奔跑、隼俯冲下搏。

二.1.焉,而已,陈述

2.乎,呢,反问

3.矣,啊,感叹

4.也,啊,感叹

1荫,萌芽,刚长出来的叶子。始,刚开始。生,生长

2.复,还。岂,哪里。

3.乃,却是。为,画。累,勾勒。

4.以,来。追,追上。见,见到的东西。

我们做事情前要在心里有个数,在做事时则要认真麻利地做,不能拖拉,这样事情才能尽善尽美。

问一下这篇文言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我学物理的,古文不好 自己大体意译一下

“且夫破篱之士,胸藏四海之志,腹运迩之机”,能突破陈规的改革人士,有雄心壮志,决策千里之外的机谋。

“斯犹不足以发,当有所恃,有所忍” 但这样仍不够,还要有所依恃,有所忍耐。

“古人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兴于右而目不瞬。斯谓破篱之心也”他们应该是遇事镇静的

“义所至,虽苍天倾而五岳倒,为其擎云巨擘;气将发,虽河海翻而江河煮,为彼中流砥柱”他们应该在天塌山倒的时候 顶天立地支撑天地;在海水倒灌江河泛滥的时候,成为世人的中流砥柱。

“此天下之大义,旷于渊薮之间,虽东海扬尘,兔起鹘落,斯人与守穷困篱之辈相较,云泥之别照然,熏莸之辨,岂不明哉”这是天下大义,在世人之中,不论是沧海桑田这么长的时间 还是兔起鹘落这么短的时间里,这样的有识之士和那些困于陈规旧习之中的愚拙之辈相比较,如同天上云 和地上的泥土,香草和臭草那样区别不是很明显的吗?

“篱者,实困之器也,因循之成见也,而守拙之窠臼也”樊篱,实指那些困住人的东西,那些世人因循的成见,那些让人笨拙的固守的牢笼。

“天理大势,皆主破篱,而封豕长蛇之徒,碌碌诹生之辈,自拘其中而莫能喻,岂不哀哉”天下大势,是破除成规,然而那些没有头脑的 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拘泥其中不能明白,难道不是很悲哀吗?

“侪辈大可怀破篱之心以睥睨天下之篱,而后但挺身以观天地之白,岂不妙哉!岂不壮哉!”我辈大可以怀抱打破旧规的改革大志 蔑视天下成规陋习,然后再看天地之间事物,难道不是很爽?难道不是很豪迈?

“噫,破篱之论,陈以飨世云尔”,呵呵,这是我关于改革的见解,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求鸭搦兔文言文

1. 求鸭搦兔译文

苏东坡《艾子杂说》 昔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去原上,原上兔起,掷之使击。

凫不能飞,投于地。再掷之,又投于地。

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能搦得他兔否?"译文:买鸭捉免 从前,有一个人要去打猎,可是他不认得鹰隼,买了一只鸭子,就到野外去了。

一只兔子突然窜出来,他立即扔出鸭子,要它去追捕。鸭子飞不起来,跌到地上。

他抓起来再一次扔出去,鸭子还是跌到地上。这样重复了三上次,鸭子忽然从地上站起来,一摇一晃地走到主人面前,向他解释说:"我是一只鸭子呀,被人杀了吃肉,才是我的本分,为什么非要让我去追捕兔子不可呢?" 那个人说:"我当你是只鹰隼,可以追捕兔子,没想到你竟是只鸭子呀!" 鸭子举起脚掌给主人看,说,"你看我这样的脚掌,能够抓到兔子吗?"寓意:要正确发挥一个人的作用,必须知道他的长处和短处。

2. 古文求鸭搦兔给我们的启示

百度知道 ?提问?古文求鸭搦兔给我们的启示我有更好回答热心网友推荐于 2017-07-22《鸭子捉兔》是根据成语“兔起鹘落”编出来的笑话。

文章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凫与猎人的一番对话,说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道理。选用人才务必要避其所短,用其所长。

不然的话,就会像该文描写的猎人那样,不但捉不住兔子,而且白白糟踏了鸭子。文章刻画鸭子的形态,诙谐有趣,真切生动。

用“蹒跚”一词来形容鸭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样子,既表现了鸭子的形体特征,又说明它不是捉兔子的材料。并用鸭子拟人化的语言,来表现它不被合理使用,反吃投掷之苦的委屈和略带嗔怒的情绪。

当鸭子知道猎人是因为不识凫鹘,不是存心要它吃苦,便又转嗔为喜,举起宽厚的掌子,说了句笑话。作者通过鸭子的这些风趣幽默、令人发笑的语言,善意地讽刺了那个猎人。

3. 求鸭搦兔译文

隼,鸟类的一科,翅膀窄而尖,上嘴呈钩曲状,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饲养驯熟后,可以帮助打猎。亦称“鹘(hú)”。

凫(fú),俗名野鸭。鸟纲,雁鸭目,雁鸭科。体长60余厘米,喙宽而扁平且短,除繁殖期外,都过群集生活。另一说凫是“家鸭”。

我帮你译一下:

过去有个人准备打猎,他不认识隼,误买了一只鸭子就去了。来到原野上,出现了一只兔子,这人想放隼去抓兔子,鸭子飞不起来跳到了地上。再放又跳到地上。这样弄了三四次。鸭子突然摇摇晃晃的说起人话:“我是鸭子啊,把我杀了吃肉是我的本分。为什么要把我提起来扔来扔去让我遭这个罪呢?”这人说:“我以为你是隼,可以帮我去抓兔子。原来你是鸭子啊!”鸭子举起鸭掌给他看,笑着说:“你看我这样子的手脚,能把兔子按住吗?”

4. 文言文救鸭溺兔答案

求鸭搦兔

苏东坡《艾子杂说》

昔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去原上,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再掷之,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能搦得他兔否?"

译文:买鸭捉免

从前,有一个人要去打猎,可是他不认得鹰隼,买了一只鸭子,就到野外去了。

一只兔子突然窜出来,他立即扔出鸭子,要它去追捕。鸭子飞不起来,跌到地上。他抓起来再一次扔出去,鸭子还是跌到地上。这样重复了三上次,鸭子忽然从地上站起来,一摇一晃地走到主人面前,向他解释说:"我是一只鸭子呀,被人杀了吃肉,才是我的本分,为什么非要让我去追捕兔子不可呢?"

那个人说:"我当你是只鹰隼,可以追捕兔子,没想到你竟是只鸭子呀!"

鸭子举起脚掌给主人看,说,"你看我这样的脚掌,能够抓到兔子吗?"

寓意:要正确发挥一个人的作用,必须知道他的长处和短处。

5. 求鸭搦兔译文

苏东坡《艾子杂说》

昔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去原上,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再掷之,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能搦得他兔否?"

译文:买鸭捉免

从前,有一个人要去打猎,可是他不认得鹰隼,买了一只鸭子,就到野外去了。

一只兔子突然窜出来,他立即扔出鸭子,要它去追捕。鸭子飞不起来,跌到地上。他抓起来再一次扔出去,鸭子还是跌到地上。这样重复了三上次,鸭子忽然从地上站起来,一摇一晃地走到主人面前,向他解释说:"我是一只鸭子呀,被人杀了吃肉,才是我的本分,为什么非要让我去追捕兔子不可呢?"

那个人说:"我当你是只鹰隼,可以追捕兔子,没想到你竟是只鸭子呀!"

鸭子举起脚掌给主人看,说,"你看我这样的脚掌,能够抓到兔子吗?"

寓意:要正确发挥一个人的作用,必须知道他的长处和短处。

6. 求鸭搦兔 苏东坡《艾子杂说》 的翻译

苏东坡《艾子杂说》来 昔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去原上,原上兔起,掷之使击。

凫不能飞,投于地。再掷之,又投于地。

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源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能搦得他兔否?"译文:买鸭捉免 从前,有一个人要去打猎,可是他不认得鹰隼,买了一只鸭子,就到野外去了。

一只兔子突然窜出来,他立即扔出鸭子,要它去追捕。鸭子飞不起来,跌到地上。

百他抓起来再一次扔出去,鸭子还是跌到地上。这样重复了三上次,鸭子忽然从地上站起来,一摇一晃地走到主人面前,向他解释说:"我是一只鸭子呀,被人杀了吃肉,才是我的本分,为什么非要让我去追捕兔子不可呢?度" 那个人说:"我当你是只鹰隼,可以追捕兔子,没想到你竟是只鸭子呀!" 鸭子举起脚掌给主人看,说,"你看我这样的脚掌,能够抓到兔子吗?"。

画竹文言文启示

1. 文言文 画竹

原文: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 郑燮画竹

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均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纸上, 咚咚作小鼓声。于是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 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译文:我家有草房两间,屋的南面种有竹子。夏天,新的竹子刚刚长出嫩叶,苍翠碧绿,光亮照人,在里面放一个小床,非常凉爽舒适.在秋冬交替的时节,拿来屏风的架子,去掉两端,横起来安放就成为窗格,然后用均匀洁白的薄纸把它糊起来。在风和日暖的时候,受冻的苍蝇碰在纸上,发出冬冬的像敲打小鼓的声音。在那时,纸上映出一片零乱的竹影,难道这不是一幅天然的图画吗?我画竹子,没有老师的指导,大多是从纸窗上、墙壁上、日光下、月影中受到启发的。

注释:篁(huáng):竹子 榻(tà):床 凉适:凉爽舒适 围屏骨子:屏风架子 窗棂(líng):窗子上构成格子的木条 棂 ,旧时窗户上的雕花格子 冻蝇:受冻的苍蝇 岂非:难道不是 师承:老师传授作者 置:放 师承:老师传授。

各人所得启示应该是有所不同。我的理解是:善于寻找成事的捷径。

作者门前有竹,一年四季,日日夜夜与竹相伴,以画竹著称,又以卖画为生,《画竹》正是揭示了作者能作出好作品的捷径,“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其实捷径就在我们的身边,多观察、多留心、多思考,是获取捷径之最佳途径。

2. 胸有成竹文言文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胸有成竹》文言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胸有成竹的故事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同,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文同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个准谱儿了.。

3. 胸有成竹文言文详解剑拔十寻的寻是什么意思,振笔直遂的遂是什么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其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选自《东坡文集》卷四十九)寻:古代以八尺为一寻.遂:完成.具:具备.少:稍许.生而有之的之:代词,代替节、叶.急起从之的之:胸中所有的竹子的形象.中心句: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道理:做事之前应该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结构性状十分了解,才能获得事物的神貌,做好事情.。

4. 课外文言文三间茅屋,十里春风

原文: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 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译文: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从窗里遥望山上幽竹,此是何等雅趣之事,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 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10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有时微风细雨,滋润着篱笆和小路.没有烦人的俗事,面对知心的好友,为有这样难得的闲适的日子而感叹. 所以我画兰花竹子石头,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