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是我闻是什么意思?

2.如是我闻什么意思

3.“如是我闻”和“应作如是观”有何区别?

4.如是我闻的现代用法

5.这句话什么意思

如是我闻是什么意思?

如是我闻,我闻如是-如是我闻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佛教用语

如是:佛组释迦牟尼当初是这样说的。我闻:是我(弟子某某)亲耳听到的。

佛经里一般都是这样开头,为了增加可信度

如: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柢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金刚经》第一品 法会因由生

如是我闻什么意思

如是我闻什么意思:我是这样听到的。

扩展资料: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惯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处。

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练,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

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

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无限花序”、“平行四边形”这些科学术语,尽管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可是并不是成语。

“如是我闻”和“应作如是观”有何区别?

1、“如是我闻”:

佛经的开头用语,也翻译作“闻如是”等。据说阿难尊者代众请示佛涅盘后经典的结集如何令人起信?佛陀说:“在一切经典的经首安立“如是我闻”一语。”第一次结集由阿难诵经,故“如是我闻”亦表示这些话是我阿难如实从佛陀座前听闻而来。当然,也可以翻译成:“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

2、“应作如是观”:

是"应该这样观察、看待"的意思。“观”,动词,有如理抉择、观察之义;也指一种修行手段,即毗钵舍那,如“无常观”、“白骨观”、“止观双修”等等。

例:《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如是我闻的现代用法

如是我闻的现代用法如下:

如是我闻是佛教经典中常用的开头语,意为“自己所听闻到的是这样的”。现代用法中,人们常常使用这个短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对某个事件的描述,并且强调这是个人的经验和感受,避免使用据说、听说等不可靠的信息源。

例如:“如是我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能够让自己更加快乐和满足。”这句话的意思是,“根据自己的经历,相信持有感恩的心态可以让人们更加快乐和满足。”这种使用方法强调了个人观点和主观体验,同样也是描述事实和表达个人感受的一种客观描述方式。

在现代用法中,“如是我闻”这个短语不仅用于佛教教义或哲学领域,还可用于一般的口语交流中,作为一种引言或陈述前的修辞手法。例如,在对某个事件或情况进行描述时,可以说:“如是我闻,最近这个城市的房价飙升了。”这句话的意思是,“根据自己所听说的或自己所了解的情况,最近这个城市的房价出现了急剧上涨。”

这种用法相当于在表达观点或陈述事实之前,加以强调,凸显说话者对信息的主观理解或个人经验。它可以用于日常交流、写作或演讲中,但需注意适度运用,避免过度使用而显得夸张或虚构。

如是我闻由来

释迦牟尼佛对众人说:“大家好,自己从得道以来,爱护弟子度化众生,和大家分享快乐,从不抱怨教化的苦累,对所有众生平等对待。再过三个月,就要依法涅槃,获得无上安稳。但自己还是会永久的眷顾大家和未来一切信仰自己的众生。”

众生听了很震惊,眼含泪水,忽然觉得心灵的支柱要倒了一样。释迦牟尼佛安慰众人说道:“都别难过了,生本来就是自然规律,没有谁可以逃脱。如果人们不听从自己的教化,就算自己活千万年也无用啊!反过来说,即便自己的肉身不在,也能永久的活在人们心里。要坚定信仰,皈依并学习佛法,不懈怠的修学圣道,解脱烦恼,住心不乱,这才是真正的弟子啊!”

这句话什么意思

如是我闻出自佛经,意思是如来是这样说的,我是亲耳听到的。而 我国文学里又作如果是这样,那么我愿意听取(你的意见)。

就从佛教说起吧。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某国太子,在一十九岁时候有感于人世“生、老、病、、爱别离”等诸多苦恼,舍弃了王宫里的富贵生活,出家修行。其后历经磨难,终于在菩提树下证悟,开启佛教,从此在世弘法四十余年。他老人家与中国的孔子相类似,作为当世之社会教育家,对人们精神世界的丰满、社会风气的净化,都有深远影响。

他涅盘以后,存世经典颇多,然而却非释迦牟尼佛本人亲手执笔,多为其弟子所传述、笔录释迦在世时的说教、言行;诸弟子尊崇他,怕后人混淆视听故,在每篇经籍前都会著明“如是我闻”,这“如是我闻”的意思即是“(我听到)佛这样说”——而不是他之外的任何一人所说所写的,我们现在看《金刚经》《阿弥陀经》等,无不是如此。著明是佛陀这么说之后,叙述开始:某个时候(一时),佛在某处(如祗树给孤独园,精舍庄园名),与多少人(如与众比丘僧众千二百人),说什么法,之后记述说了什么。由此可知,“一时”为佛说法讲经的

某个时刻,地点有了、听众有了,缘分满足了,佛开始讲话。

于《佛光大辞典》查知:“既曰我闻,说必有时,故次云一时。然时有多种,或有一念时,有日夜时,有百年时,有一劫时,有春秋冬夏时。今言一时者,非此等时。虽言一时,不云某年某月某日说,故不知何时也。”又据天台观经疏之说,时有二种,即:(一)乃短时之意。又称实时。(二)长时之意。又称假时。然不论时之长短、假实,于佛说一经毕时,总称一时。

查阅至此,于“一时即一切时之意”的解释又有了新的理解,为专辑命名者显然希望佛陀老人家的智慧言语能够于一切时、一切四季轮回在

世间流转宣扬,不仅限于佛陀说话的时刻,而在于一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