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武帝将画作《周公辅成王以朝诸侯》托付给霍光的背后与什么意义?

2.?从马奴到汉武帝托孤重臣:西汉传奇大臣金日磾

3.最失败托孤:老皇帝刚,四大辅臣转身把小皇帝废黜

4.霍光是怎样接受汉武帝托孤的?

汉武帝将画作《周公辅成王以朝诸侯》托付给霍光的背后与什么意义?

汉武托孤是什么意思?-汉武托孤故事

据《汉书·霍光传》、《金日禅传》记载,征和二年(前91),汉武帝自知年事已高,国家形势不太稳定,这一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多有过失。武帝忧心忡忡,打算把王位传给小儿子刘弗陵(前94~前74),但担心他因年龄太小(武帝病那一年即公元前87年,刘弗陵才八岁),怕将来出现母后专权的局面,于是先逼太子生母赵婕妤,命大臣辅佐之,再下诏正式传位。经反复考虑,老臣中唯霍光堪当辅佐太子大任,使命宫中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辅成王以朝诸侯》的场面赐给霍光,以示托孤之意。后元二年(前87)春,武帝游五祚宫,病重,霍光涕泣问曰:“如果陛下身有不测,谁当为嗣?”武帝说,你没有明白我以前送给你那幅画的意思吗?立少子,请你按照周公辅成王的故事行事。霍光顿首推让说,臣不如金日枎;金日枎也谦虚地说自己是外国人(匈奴人),各方面都不如霍光。武帝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枎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共同辅佐太子。武帝崩,少子刘弗陵继位,时年仅八岁,是为汉昭帝。汉武帝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享年高(前156~前87),在位54年(前140~前87),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昭帝继位后,在各辅佐大臣的帮助下,削减国家财政支出,减免百姓的田租口赋,不仅使武帝晚年社会混乱的局面逐渐稳定下来,还使得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从马奴到汉武帝托孤重臣:西汉传奇大臣金日磾

「咸阳原上英雄骨,半向君家养马来」>  在呼和浩特市和林县新店子一号汉墓中室的壁画上,可以看到几个以母贤子孝为题材的故事。其中一幅画的主人公,是深受 赏识、重用并「笃慎忠心,数十年无过失」的西汉名臣 。 本是匈奴人,而 一生更以讨伐匈奴而功绩卓著。身为异族降臣, 却在武帝的朝廷中担任了要职,并在武帝病重时临危受命,辅佐幼帝。他不仅为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自己也成为华夏多民族大家庭的历史 。>   休屠王太子沦为汉宫马奴 >  金日磾(音金密低,前134年-前86年),字翁叔,武威郡休屠县(今甘肃民勤县)人。原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因其父休屠王曾作金人祭天,汉武帝赐姓金。>  「金日磾出生的第二年,西汉的窦太后薨了,而被奶奶管制多年的汉武帝正卯足了劲,大刀阔斧地实现著自己的理想抱负。金日磾14岁那年,一场汉匈战争结束了他作为匈奴休屠太子的命运。」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於志勇说。>  据《汉书》记载: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 年)春、夏,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一万骑穿焉支山、居延泽,快速突袭千余里,斩八千余人,击破休屠部,并获其祭天金人;同年夏,又引万骑,突入陇西、北地二千里,在张掖县附近的祁连山下,斩三万余人……昆邪(也作浑邪)王、休屠王惨败,匈奴大单于「欲诛之」。走投无路的两人合谋降汉,但休屠反悔,昆邪王杀了他,并率自己的部下和休屠王的部下降汉。金日磾兄弟与母亲,因受休屠王牵连,被罚为官奴婢,金日磾被分配到宫中饲养马匹。>>  "汉代养马实业空前繁荣。因武帝爱马,仅他在位时官马就达四十万匹。马匹一般主要用于交通、耕畜和战事。汉代养马设六个牧师苑三十六个分所,任用少数民族官员管理马政。在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专门画了金日磾就可以证明。对于自小生活在草原上的他来说,养马、挑马、驯马应该像一种生活本能了,所以他养的马一下就被武帝看上了。」於志勇说。>  一天,武帝带着众妃嫔、宫女,检阅宫中饲养的马匹。当数十名马奴牵着马匹经过殿下时,别人都偷看殿上的贵人,武帝发现只有身材挺拔、仪表堂堂的金日磾目不斜视。且「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酷爱马的武帝大为赏识,让人将他褐色的长发梳成了 *** 的发髻,还戴上了不准奴隶戴的发冠。提拔他作管理养马的马监,后一步步升为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   严以克己备受宠信 >  「金日磾也是出身王族,气质不凡。想想他『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按现在的尺寸换算身高近1.9米,但却处世谨慎,本分守己,从不敢有所闪失。因此很受武帝宠爱。」据於志勇介绍,武帝「甚信爱之,赏赐累千金,出则骖乘,入侍左右」,一时间,皇亲贵戚多暗中嫉妒,说什么的都有。武帝听而不闻,反而更加宠信他。>  金日磾的母亲是匈奴休屠王的阏氏,平素教诲两个儿子很严格,使武帝大加赞赏。后来她病世,武帝还下诏为其画像并悬于甘泉宫,金日磾每次随武帝到甘泉宫,都会祭拜一番。「和林汉墓的壁画,就颂扬了阏氏的品行与美德,描绘出一个教子有方的母亲。应该就是出自于此。」於志勇说。>  受母亲影响,金日磾对子女管教也甚严。武帝很喜欢他的两个儿子,经常让孩子陪伴在驾前。小孩子深受宠爱,有时就忘乎所以了。有一次,甚至攀著皇上的脖子爬到背上,被金日磾狠狠地瞪了一眼,吓坏了。边哭边跑。武帝埋怨金日磾道:「何怒吾儿?」 孩子渐渐长大了。一次,金日磾偶尔撞见长子和宫女打闹嬉戏,怒不可遏」而杀之。汉武帝听说后大怒,金日磾叩头谢罪并说出「恶其 *** 」的缘故。使武帝深受感动,并更加信赖他。>   护驾及时生擒叛贼 >  汉武帝晚年,因误用奸臣江充使太子受诬陷,蒙冤而。知道真相后,武帝非常后悔,一怒将江充家族全部杀掉。>  当时的侍中、仆射马何罗兄弟因与江充交好,在围攻太子的时候出了不少力,害怕受株连起兵谋反。当时已经是侍中驸马都尉的金日磾察觉了他们的异志,就暗中监视他们。何罗也发现自己被监视,也不敢贸然行动。>>  据《汉书.金日磾传》记载,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夏六月,武帝巡游林光宫,金日磾因不适在殿中休息。何罗兄弟乘机杀掉使者起兵。第二天早晨,武帝还睡着未起。马何罗想趁机潜入卧室行刺,发现事情不对的金日磾拼力将他抱住,大声高呼:「马何罗反!」左右卫士一拥而上,欲杀马何罗,汉武帝恐误伤金日磾而制止了。金日磾一人奋力将马何罗举起,摔在殿下。不久其它同谋也被擒获。这以后,金日磾忠孝的名声在朝野上下传扬开了。>  「《汉书》中记载,自从跟随武帝后,金日磾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几十年如一日。皇上赏赐的宫女他不要;武帝想选他的女儿进宫以示恩宠,也被他婉言拒绝。这种连深受纲常礼教浸*的汉官都难持之以恒的严谨,让武帝常常在惊讶之余更加敬重。有人说,后来道教传说中三只眼的『马王爷』就是以金日磾为原型的。我想一方面是因为他懂马,另一方面是他的精神吧!」於志勇说。>   汉武帝托孤 >  「武帝病危时,令宠信的霍光与金日磾辅佐他年仅8岁的小儿子刘弗陵来继承皇位,也就是后来的汉昭帝。」於志勇说。>  位高权重之时,金日磾仍旧十分低调,说「臣外国人,不如光。」于是,武帝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做副手,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共同辅佐少主。>  昭帝即位后,封金日磾为磾侯,他坚决推辞。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 年),在病床上接受了封爵的第二天,金日磾病逝,葬于茂陵附近,被朝廷追諡为敬侯。>  」如果按《汉书》所载,金日磾在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入汉时十四岁算,他去世时应为整五十岁。惯于在草原上游牧的匈奴人,一生在异乡汉朝生活了整整三十七年,真是令人感叹。」於志勇说。>  金日磾后,长子金赏承袭侯位,为奉车都尉,次子金建为驸马都尉,并为昭帝所宠信。金日磾的第弟金伦早,后代盛于两汉,形成历史上的京兆望族。>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金日磾的墓葬所在地接待了一位韩国考古学家。据这位考古学家讲,韩国人的古墓里发现了金日磾的相关记载,因此韩国的金姓人氏均认为,他们是金日磾的后代。」於志勇说。>

最失败托孤:老皇帝刚,四大辅臣转身把小皇帝废黜

托孤是古代封建王朝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位皇帝在驾崩之际,会选择朝中的大臣进行托孤。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来看,托孤的意思是人临终前,委托他人照料遗留的子女。这个词最早的时候出自《后汉书·光烈阴皇后纪》,因此,在东汉时期,就有托孤的情况发生。只不过在史书上,托孤这时候正式出现。

自古以来,托孤就是一个神圣的字眼。这是因为托孤代表着一种信任,一种忠诚。 历史 上成功托孤的案例有很多,同样,失败的案例也有很多。成功的托孤案例有很多,举个例子来说,商汤托孤于伊尹,周武王托孤于周公,汉武帝托孤于霍光,刘备托孤于诸葛亮,都被后世称为旷世美谈。

历史 上出现的失败的托孤也有很多,托孤之后,托孤大臣就是一家独大的存在。由于托孤的情况出现后,继位之君年龄都不会太大,因此这些继位之君根本不是托孤大臣的对手,这种情况在 历史 上出现过很多次。最为人熟知的就是顺治帝托孤,当时的顺治帝留下了四位辅政大臣,但是差一点就被鳌拜掌权。

只不过年少的康熙帝没有服从鳌拜,最早的康熙智斗鳌拜,将鳌拜打败,否则康熙能不能亲政,也是有疑问的。史上最成功的托孤,当数刘备托孤诸葛亮了。为了一句承诺,诸葛亮真的是“鞠躬尽瘁、而后已”,他的故事也一直为世人称道。那么 历史 上最失败的托孤是谁造成的呢?

最失败的托孤案,千古一帝刚,他的四大辅臣转身把小皇帝废杀了!这最失败的托孤,就是南朝时宋武帝刘裕的临终托孤了。刘裕,小名寄奴,或许是中国最会打仗的皇帝之一,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在南北朝这样的乱世中,刘裕通过不断的征战,建立了 历史 上的刘宋王朝。

刘裕出身于草根,生长于乱世。刘裕生活的时代,正值五胡乱华的最后时期。中原大地饱经胡汉军阀的蹂躏,可谓是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在这样的情况下,刘裕出现了,通过自己不断的征战,建立了刘宋王朝。刘裕称帝时,已经年过六旬。就当刘裕准备北伐北魏时,他却一病不起。

公元422年,刘裕病重。因此刘裕嘱托了后事,将太尉王道怜、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以及护军将军檀道济任命为顾命大臣。这就是四位托孤大臣。面对自己的儿子,刘裕是有所嘱托的,史书记载了“檀道济虽有干略,而无远志,非如兄韶有难御之气也。徐羡之、傅亮,当无异图。谢晦数从征伐,颇识机变,若有同异,必此人也。”

在刘裕眼中,檀道济、徐羡之和傅亮都没什么威胁,唯独只有谢晦心思诡诈,若有人心有异志,必然是他。刘裕叮嘱太子要防范谢晦。刘裕的一番告诫,让刘义符对四大辅政大臣起了怀疑之心。于是,刘义符开始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试图制约辅政大臣。与此同时,擅长骑射的刘义符还在宫中训练士兵。

后来的刘义符干脆对政事不闻不问。四大辅政大臣决定和刘义符彻底决裂,于是他们勾结在一起,准备发动政变。这时候的刘义符已经是岌岌可危了,四大辅臣已经不想在听从他的命令。政变当天,刘义符还像往常一样,在龙船上酣睡。而檀道济带领军队,杀入了宫中。到了龙船,刘义符发现檀道济已经发动政变。于是他手持武器,与乱兵格斗。

结局可想而知,四大辅政大臣宣布将刘义符废黜,并让宜都王刘义隆迎入皇宫继位,是为宋文帝。而刘义符则被邢安泰所。刘裕尸骨未寒,刘义符即被,年仅18岁。简单来说,刘义符太不争气,其次就是四大辅臣的权力过大,否则不可能轻易废黜皇帝。现如今看来,刘裕的托孤,是 历史 上最失败的托孤。

霍光是怎样接受汉武帝托孤的?

霍光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复杂而有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殚精竭虑、励精图治,大汉王朝在他手下延续盛世;另一方面又权倾朝野、擅行废立,家族又在他身后败亡。因此,史家对他历来是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有一点无可争议,他虽然权欲熏心,却未藏谋篡;而且废昏立明,说明他还是怕辜负了武帝刘彻的重托,坏了汉家的江山——仅从这一点来说,刘彻没有看错人。下面笔者就试着对他作一下简单解读。

一、根红苗正,是一个政治可靠的人。

霍光,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而霍去病,一个震烁古今的名字,燕然勒石、封狼居胥,汉武帝刘彻开疆拓土、总率万国的无敌将军,大汉王朝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带刀侍卫”。作为他的亲弟弟,霍光首先在出身上就占了优势。

二、从容稳健,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从十来岁被霍去病带到长安,到三十多岁被托孤,霍光像一个影子一样一直陪伴在刘彻左右。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像刘彻这样的强势帝王更难伺候。有一个数字很说明问题,就是刘彻的丞相几乎没有善终。但是,霍光在他身边二十多年,愣是没出任何问题,这就不是一个稳健能解释的了。

可怕!

三、类比周公,一个比肩上古先贤的人。

这里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刘彻送给霍光一幅画,内容是周公背负着周成王朝见诸侯,并告诉霍光: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意思很明确:让霍光遵周公故事,辅佐刘弗陵,等刘弗陵长大成人,再还政于汉家天子。这个故事如果是真的,那么霍光就被拔得太高了,作为孔子的第一偶像,周公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品行和能力,而是一个象征和一种精神。

刘彻的眼光没错,作为托孤和辅政大臣,霍光不仅称职,而且过分称职。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他是一名合格的政客。一是专权,实现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无论是辅政班子的上官桀(金日磾早亡),还是中央权力机构的桑弘羊和田千秋,都被他摁得的——

这一点在皇权时代无可非议,如果分权,表面上看是民主了,但现实中什么事也做不成。

二是先后两次粉碎叛乱阴谋。第一次是了刘长、刘旦和刘成三个不成器的皇室。第二次是刘旦、盖长公主和上官桀、桑弘羊皇室与朝臣的相互勾结。这两次行动保证了皇权的顺利过渡,维护了政局和社会的稳定,为后来的“昭宣之治”奠定了基础。

其次,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他不仅完美地度过了昭帝一朝,还经历了宣帝一朝。为政期间继续汉初的与民休息,奖励农耕,同时与匈奴和亲休战,遭受汉武帝穷兵黩武之害的社会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尤其是昭帝刘弗陵少年继位,二十三岁时就因病去世,所以后人称“

昭帝之政即霍光之政”,也就是说,所谓的“昭宣之治”,刘弗陵的政绩其实都是霍光做出的。

第三,如果以上两条是说他称职的话,那么这一条就是说他“过分称职”——他不仅专了朝廷中枢的权,还专了大汉王朝的权,昭、宣二帝在他的“辅助”期内别说权柄,政绩方面也几乎毫无作为,刘病已甚至还给我们创造出了一个“如芒在背”的成语。

但是,如果因此说他有谋篡之心的话,那也冤枉他了。这一点不管后人如何猜测甚至诋毁,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他废掉昌邑王刘贺后立刘病已为帝——虽然刘病已无根无凭,但毕竟已经成年且有贤名,如果他有不臣之心,完全可以立一个娃娃当摆设。他没有,说明他就是单纯地迷恋权力。不过遗憾的是,在权力的顶端待得时间过久就很容易迷失自我,霍光也不例外,他虽然最大限度地控制好了自己,但却没有控制好家族,尤其是他老婆霍显为了自己的女儿上位而鸩杀刘病已的结发妻子许皇后,就真正触到了皇权的底线,那个时候,霍光身后的悲剧就已经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