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击楫中流原文,祖逖击楫中流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22 0
  1. 中流击楫典故
  2. 击楫中流的故事
  3. 中流击楫是什么意思
  4. 闻鸡起舞中流击楫出自哪个古代将领的故事

 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大家不妨来看看我推送的中流击楫的典故,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中流击楫的典故

 东晋时的祖逖,是一位仗义好侠、忧国忧民的志士。魏晋时期,天下大乱。祖逖看到自己国家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无数同胞处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非常痛心。他决心要收复失地,重振国威。晋元帝司马睿迁都建康的时候,祖逖在北府京口召集了一批壮士,日夜操练,准备北上抗敌。他给晋元帝上了一份奏折,文中说:晋朝之所以遭到侵略,皆因藩王争权。今百姓在外族的蹂躏之中,都有奋击之志、报国之心,陛下倘能够发威命将,任我做统主,则四方豪杰都会响应而来,由此敌兵去除,国耻可雪矣。

祖逖击楫中流原文,祖逖击楫中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晋元帝见奏,十分高兴,立即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拨给他大量给养,让他在当地招兵买马、打造兵器,以期早日实现北征。战备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切准备停当后,祖逖带领部下千余人渡江北上。他们的战船驶离南岸,来到波涛滚滚的大江中流,上下将土回望南土,心中像浪花一般翻腾。祖逖神情庄重地站立船头,手敲船桨(中流击揖),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祖逖的铮铮誓言极大地鼓舞了船上的勇士。他们紧握刀枪,纷纷表示要同仇敌汽,杀敌报国。

 祖逖率军渡江之后,厉兵秣马。东晋道民闻讯,接踵而至,很快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祖逖知人善任,果敢勇武,爱护士卒,体贴部下。士卒们都愿为他出生入死、舍命战斗。因此所向披靡,一连打了几个胜仗,收复了不少城池。他治军有方,赏罚严明;对战死者,收尸埋骨,亲自祭奠;对投降的敌军将士宽厚相待,反戈有赏;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他的这些做法得到军民的广泛拥护,每当他们凯旋归来,百姓们总是自发地送来猪羊、美酒,搞赏三军。江北一带有人编出民谣颂扬他的功德: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恩歌且舞。祖逖战功卓著,被晋元帝封为镇西将军。

 中流击楫的故事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要有自信,要朝着既定目标不懈努力,人生因为有梦想而变得有意义,追求梦想,我们的人生就能发出异样的光彩。小朋友们,一定要奋发图强,好好学习,以后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成语寓意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忠”,其精神和行为是在个人身上形成的,它的最终结果是人献身于国家事业。对个人来说,立忠就是要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价值标准;把维护和捍卫社会的整体利益,作为自己根本的价值取向,并且通过对国家、对人民做出贡献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祖逖胸怀坦荡,其“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等义行,“慷慨才能立志坚,计谋端可定中原”,一一生动地展现了报国为民的远大抱负。

 古人有句名言:“与其苟且立身,枉然出世一场,不若发愤为雄,卓然自立,流芳百世之为愈也。”一个人的忠诚不仅需要热情,还需要理性,更需要意志和毅力。做人,应该像祖逖那样既立志,更力行,真正把个人同国家、同人民联系在一起,以天下为己任,积极进取,尽心尽责,激发更多的干劲,用***之火锤炼出梦想之钢,矢志不渝地为国家、为人民建功立业。

中流击楫典故

1、“中流击水”运用的典故是晋朝祖逖为收复中原,横渡长江时“中流击楫”的故事。

(祖逖因为国家***倾覆,时刻怀着振兴光复的心志。……(劝说晋元帝后)元帝就让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他一千人的军粮,三千匹布,但不给战衣和兵器,让他自行招募士众。

祖逖仍就率领随自己流亡的部属一百多家,渡过长江,到江心时他扣击船桨发誓说:“我祖逖不能平定中原并再次渡江回来的话,就像长江的水一去不返!”言辞激昂神色悲壮,众人都为他的誓言感慨赞叹。)这里指(用桨)敲击水面。

2、“浪遏飞舟”则是青年***自己的豪迈情怀,没有运用典故。

扩展资料

这首词写于1925年秋,当时,诗人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

第一阙主要写秋景:深秋时节,诗人站在橘子洲头,眺望湘江北去,群山上枫叶红遍,树木的颜色斑驳参差;江水清澈碧绿,江面上百舟竞发。鹰在长空翱翔,鱼在水中遨游,大自然中的万物都在这秋霜里争相过自由的生活。由此,引出感慨:问苍茫大地,谁来主宰兴衰成败呢?

下阙回忆。当年曾和好友多次来此游览,光荣的革命岁月依然萦绕心头。那时候,我们风华正茂,踌躇满志,意气风发。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把那些达官贵人看得如同粪土。可曾记得,到中流游泳,浪遏飞舟?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有两种理解:一是江浪很高,连飞驶的行船都觉得吃力,我们却敢于到江中游泳;二是我们到江中游泳,击起的浪花可以阻挡住飞驶而来的船只。我以为这两种解释都能说得通,都能衬托出同学们当时***满怀,不畏风浪的英勇精神与豪情。

这首词有两大特色:

一、是写景。短短几笔勾勒出橘子洲的深秋景色。作者仿佛立在很高的地方放眼远眺,北去的湘江、万山、层林、漫江、百舸,尽收眼底;上视苍穹,看到飞鹰,向下俯视,鱼游水底,空间非常开阔,接着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具有高度的概括力。

二、是立意高远。在广阔的空间里,“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把诗词引入到历史的纵深之处。接着回忆***飞扬的青年时代,曾用豪情书写壮志,似乎就是在回答上阙的提问:苍茫大地之上,难道不正是要我们这些人来建功立业、主宰沉浮吗?

******作为一代伟人,具有非常典型的伟人气质。什么是伟人气质呢?我个人认为,核心是乐观主义精神。

***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悲观消沉、自怨自艾,哪怕是在革命最低潮的时候,他也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在积极思考、寻求对策,从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指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击楫中流的故事

 中流击楫这个成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典故呢?下面是中流击楫典故的内容,欢迎阅读!

  出处 《晋书·祖逖传》。

  释义 中流:河流的中央;击:敲打;楫:船桨。渡河时在河流的中央拍打船桨。比喻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激昂之气。

  历史典故

 祖逖原本出身于西晋末年的北方大族,后来家道中落。在当时的乱世之中,祖逖带了几百乡亲来到淮河流域一带。在逃难的过程中,祖逖主动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有病的人,把自己的'粮食、衣服也分给大家。乡亲们都十分敬重他。

 不久,逃难的人群来到了泗口(今江苏靖江北)。这时,祖逖手下已经聚集了一批壮士。他们都是背井离乡的人。大家眼看着自己的家园被外族侵占,都很愤恨,见祖逖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就推选祖逖做了首领,希望祖逖带领他们早日打回家乡去。

 当时,司马睿还没有即位做皇帝,祖逖曾劝说他领兵收复失地,司马睿当时并没有收复中原的打算,但听祖逖说得慷慨激昂,也不好推辞,就勉强答应了祖逖的请求,并派他做豫州(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拨给他一千个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但不给他战衣和兵器,还让他自己想办法集结士兵。

 祖逖带着随同他一起来的几百乡亲,组成一支队伍,横渡长江。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向大家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绝不再过这条大江!”他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激奋。

 到了淮阴,祖逖停了下来,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买马,等到聚集了两千多人马后,才向北进发。当时,长江以北的不少豪强地主,趁中原大乱的机会,占据堡坞,互相争夺。祖逖说服他们停止内争,随他一起北伐,祖逖的威望越来越高。

 祖逖的军队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复了许多失地。后来,祖逖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领土,许多敌军也陆续向祖逖投降。晋元帝即位后,觉得祖逖功劳太大,于是封他为镇西将军以节制其权力

  成长心语

 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说话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有始有终,绝不能半途而废。祖狄以他自己的微薄之力实现了自己的誓言,实现了对自己、对众人的承诺。他也让我们领悟到了誓言的真谛,它不应该是一种决心,而应该是一种实际的行动与作为。当你想要许下誓言的时候,请先想想你真的愿意去做吗?你真的有能力去做吗?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去维护誓言的可信度。

中流击楫是什么意思

成语故事—击楫中流出自《晋书·祖逖传》,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注音jī jí zhōng liú

出处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晋书·祖逖传》

解释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结构动宾式

近义词中流击楫、中流击枻

反义词萎靡不振

押韵词鸾交凤俦、意合情投、垢面蓬头、妙策神谋、水火不投、玉软花柔、朱衣点头、乌衣之游、抚背扼喉、一献三酬、......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晋元帝在江南建立东晋,北方及中原的大部分土地被外族所占。祖逖准备率军收复中原,朝廷只给他奋威将军的虚名,祖逖率领他的100多家人渡江北伐,在江中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后来他果真收复大片失地,但东晋根本无心抗战

示例击楫中流,着祖生之鞭;下濑横戈,成汉武之志。

闻鸡起舞中流击楫出自哪个古代将领的故事

东晋时的祖逖,是一位仗义好侠、忧国忧民的志士。魏晋时期,天下大乱。祖逖看到自己国家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无数同胞处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非常痛心。他决心要收复失地,重振国威。晋元帝司马睿迁都建康的时候,祖逖在北府京口召集了一批壮士,日夜操练,准备北上抗敌。他给晋元帝上了一份奏折,文中说:晋朝之所以遭到侵略,皆因藩王争权。今百姓在外族的蹂躏之中,都有奋击之志、报国之心,陛下倘能够发威命将,任我做统主,则四方豪杰都会响应而来,由此敌兵去除,国耻可雪矣。 晋元帝见奏,十分高兴,立即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拨给他大量给养,让他在当地招兵买马、打造兵器,以期早日实现北征。 战备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切准备停当后,祖逖带领部下千余人渡江北上。他们的战船驶离南岸,来到波涛滚滚的大江中流,上下将土回望南土,心中像浪花一般翻腾。祖逖神情庄重地站立船头,手敲船桨(中流击揖),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祖逖的铮铮誓言极大地鼓舞了船上的勇士。他们紧握刀枪,纷纷表示要同仇敌忾,杀敌报国。 祖逖率军渡江之后,厉兵秣马。东晋道民闻讯,接踵而至,很快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祖逖知人善任,果敢勇武,爱护士卒,体贴部下。士卒们都愿为他出生入死、舍命战斗。因此所向披靡,一连打了几个胜仗,收复了不少城池。他治军有方,赏罚严明;对战死者,收尸埋骨,亲自祭奠;对投降的敌军将士宽厚相待,反戈有赏;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他的这些做法得到军民的广泛拥护,每当他们凯旋归来,百姓们总是自发地送来猪羊、美酒,犒赏三军。江北一带有人编出民谣颂扬他的功德: 幸哉遗黎免俘虏, 三辰既朗遇慈父。 玄酒忘劳甘瓠脯, 何以咏恩歌且舞。祖逖战功卓著,被晋元帝封为镇西将军。

古代将领:祖逖

成 语闻鸡起舞

拼 音wén jī qǐ wǔ

解 释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也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鸡:鸡鸣报晓。

出 处宋·松洲《念奴娇·题钟山楼》:“击楫誓清,闻鸡起舞,毕竟英雄得。”

成 语中流击楫

拼 音zhōng liú jī jí

解 释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出 处《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