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孚尹旁达古诗_孚尹旁达信也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6-20 0
  1. 有关孔子的成语和古诗
  2. 文言文孚是什么意思
  3. 有关温良如玉的古语
  4. 孔子论玉之“十德”是哪十德?
  5. 孔子的成语解析
  6. “君子比德于玉焉”出自哪里
  7. 说卦传·万物类象

“伊”的右边的字为“尹”,读音[?yǐn ]。

〈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一竖表示笔,右边是“又”(手),象手拿笔,以表示治事。本义:治理) 同本义

有关孚尹旁达古诗_孚尹旁达信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尹,治也。——《说文》

以尹天下。——《左传·定公四年》

又如:尹京(治理京畿);尹祭(古代用于祭祀的切割方正的干肉)

〈名〉

旧时官名

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论语·公冶长》

不以非郑尹。——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拥至尹前。——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有卿尹。——清· 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府尹;京兆尹;尹氏(官名。掌管册命臣工之事);尹寺(宦官);尹长(官长)

姓。

如:尹午(复姓)

拓展

姨父的俗字有可能是尹字。因为姨母在先秦时期称从母。尹:本义:治理。姨字是由夷字构成的。

夷,yí,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南方蛮闽从虫,北方狄从犬,东方貉从豸(zhi),西方羌从羊。西南僰人,焦侥从人。葢在坤地颇有顺理之性。惟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按天大,地大,人亦大。大象人形。而夷篆从大。则与夏不殊。夏者,中国之人也。从弓者,肃慎氏贡楛矢石砮之类也。

四夷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夷蛮戎狄,代表着四方,空间。父亲的兄弟是从父,伯父、仲父、叔父、季父。代表时间。母亲的姊妹是从母,夷母、蛮母、戎母、狄母。代表空间。夷是四夷的合称。姨母的引申义就是围绕在母亲身边的母亲,所以称从母。

我们把祖国称为母亲,那围绕在身边的国家就是姨母。尹的本义是治理,也是官名。姨父就是管理姨母的,在母系社会,群婚制,姨母与母亲不分。就是有了姨父、父亲,孩子们才将母亲与姨母区分开。因为有了姨父、父亲,才代表了群婚制向对偶制之间的过度,让社会更进一步。所以,姨父的俗称yin音,那个字可能是尹字。根据舅母曰妗,姨父的俗字就可能是尹。

父亲与姨父都有治理的意思。

出处

康熙字典?

尹 甲骨文(6张)

《广韵》于准切《集韵》《韵会》庾准切,音允。

《说文》:治也。从又丿,握事者也。

《广韵》:进也,又正也。

《书·君》:尹兹东郊。

又《多方》畀殷命,尹尔多方。

《注》言天畀付文武以殷命,正尔多方也。

《书·益稷》:庶尹允谐。

《传》:尹,正也。众正官之长也。

《应劭曰》:天子之相称师尹。

《薛瓒曰》:诸侯之卿,惟楚称令尹,馀国称相。他如周礼门尹除门,月令奄尹申宫令,周语关尹以告,皆是也。

又诚也,信也:《礼·聘义》孚尹旁达,信也。

《注》玉之为物,孚尹於中,旁达於外,所以为信也。应氏曰:尹当作允,允亦信也。

又《礼·曲礼》脯曰尹祭。

《疏》脯必裁割方正,而後祭也。

又姓:周有尹吉甫。

按《李氏详校篇海》:尹,古音允;今音引,非。

有关孔子的成语和古诗

《广韵》于准切《集韵》《韵会》庾准切,音允。

《说文》:治也。从又丿,握事者也。

《广韵》:进也,又正也。

《书·君》:尹兹东郊。

又《多方》畀殷命,尹尔多方。

《注》言天畀付文武以殷命,正尔多方也。

《书·益稷》:庶尹允谐。

《传》:尹,正也。众正官之长也。

《应劭曰》:天子之相称师尹。

《薛瓒曰》:诸侯之卿,惟楚称令尹,馀国称相。他如周礼门尹除门,月令奄尹申宫令,周语关尹以告,皆是也。

又诚也,信也:《礼·聘义》孚尹旁达,信也。

《注》玉之为物,孚尹於中,旁达於外,所以为信也。应氏曰:尹当作允,允亦信也。

又《礼·曲礼》脯曰尹祭。

《疏》脯必裁割方正,而後祭也。

又姓:周有尹吉甫。

按《李氏详校篇海》:尹,古音允;今音引,非。

文言文孚是什么意思

〖哀乐相生〗 成语典故: 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 西汉·戴圣《礼记·孔子闲居》

〖兵不逼好〗 成语典故: 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孔子家语·相鲁》

〖拔萃出类〗 成语典故: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拔萃出群〗 成语典故: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

〖百福具臻〗 成语典故: 伏望陛下每以汉文孔子之意为准,则百福具臻。 《旧唐书·李藩传》

〖博古通今〗 成语典故: 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孔子家语·观周》

〖拔类超群〗 成语典故: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不劳而获〗 成语典故: 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孔子家语·入官》

〖不能赞一词〗 成语典故: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不能赞一辞〗 成语典故: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史记·孔子世家》

〖不切实际〗 成语典故: 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

〖不请自来〗 成语典故: 老聃迎着说道:‘刚正想来访你,你已不请自来,省却我们许多脚步。’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五回

〖辨日炎凉〗 成语典故: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列子·汤问》

〖不识东家〗 成语典故: “不识东家丘”的略语。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识孔子为圣人,称之为“东家丘”。

〖抱痛西河〗 成语典故: 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典出《史记·仲尼***传·卜商传》

〖不通一窍〗 成语典故: 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吕氏春秋·过理》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抱瓮灌园〗 成语典故: 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时,见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瓮去浇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并且说:这样做,为人就会有机心,“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见《庄子·天地》

〖笔削褒贬〗 成语典故: 《春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为后世立法,而后《春秋》不仅为记事之书。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开辟时代》

〖不幸而言中〗 成语典故: 赐不幸而言中,是赐多言。 《孔子家语·辨物》

〖不壹而三〗 成语典故: 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适鲁,见孔子曰:‘卫将军文子问二三子之于赐,不壹而三焉。赐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 《孔子家语·***行》

〖不知其子视其父〗 成语典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观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孔子家语·六本》

〖不赞一辞〗 成语典故: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不赞一词〗 成语典故: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史记·孔子世家》

〖迟迟吾行〗 成语典故: 孔子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孟子·万章下》

〖楚弓楚得〗 成语典故: 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汉·刘向《说苑·至公》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孔子世家·好生》

〖出何典记〗 成语典故: 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 《后汉书·边韶传》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成语典故: 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出疆载质〗 成语典故: 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 《孟子·滕文公下》

〖聪明睿智〗 成语典故: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孔子家语·三恕》

出类拔萃〗 成语典故: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

〖春秋笔法〗 成语典故: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史记·孔子世家》

〖成人之善〗 成语典故: 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微吾子言焉,吾弗之闻也。 《孔子家语·五仪解》

〖啜菽饮水〗 成语典故: 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 《荀子·天论》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礼记·檀弓下》

〖存亡续绝〗 成语典故: 天生孔子不后周,不先周也,存亡续绝,俾枢纽也。 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

〖道不同,不相为谋〗 成语典故: 道不同,不相为谋。 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

〖丹赤漆黑〗 成语典故: 丹之所藏者朱,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孔子家语·六本》

〖道大莫容〗 成语典故: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史记·孔子世家》

〖导德齐礼〗 成语典故: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登高必赋〗 成语典故: 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

〖东观之殃〗 成语典故: 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七日而诛政大夫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 《孔子家语·始诛》未睹功业所至,而见东观之殃,身得重罪,不得以寿终。 汉·桓宽《盐铁论·颂贤》

〖董狐直笔〗 成语典故: 《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董狐之笔〗 成语典故: 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

〖东家孔子〗 成语典故: 东家孔子,至德生于上天。 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

〖多事多患〗 成语典故: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孔子家语·观周》

〖登山小鲁〗 成语典故: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斗筲之人〗 成语典故: 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先秦·孔子《论语·子路》

〖多文为富〗 成语典故: 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礼记·儒行》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而仁义以为土地,不求多积而多文以为富。 《孔子家语·儒行》

〖东西南北〗 成语典故: 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礼记·檀弓上》

〖东西南北人〗 成语典故: 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於是封之,崇四尺。 《礼记·檀弓上》郑玄注:“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

〖多言多败〗 成语典故: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孔子家语·观周》

〖丹之所藏者赤〗 成语典故: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与处者焉。 《孔子家语·六本》

〖耳目导心〗 成语典故: 君子以心导耳目,立义以为勇,小人以耳目导心,不逊以为勇。 《孔子家语·好生》

〖耳顺之年〗 成语典故: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恶言不入于耳〗 成语典故: 孔子曰:‘自吾得由而恶言不入于耳。’ 《孔家子语》

〖蜂出泉流〗 成语典故: 孔子殁,七十子不见用,衰世著书之徒,蜂出泉流。 清·龚自珍《古史勾沉论二》

〖腐索捍马〗 成语典故: 君子之居民上,若以腐索御奔马。 《淮南子·说林训》子曰:‘懔懔焉若腐索之捍马。’ 《孔子家语·致思》

〖愤世疾邪〗 成语典故: 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余将特取其愤世疾邪而作之,故题之云尔。 唐·韩愈《杂说》之三

〖负手之歌〗 成语典故: 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下续示例] 《礼记·檀弓上》

〖放言高论〗 成语典故: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 宋·苏轼《荀卿论》

〖孚尹旁达〗 成语典故: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问玉》

〖各不为礼〗 成语典故: 帝师释迦之徒,天下僧人师也;余孔子之徒,天下儒人师也,谓各不为礼。 《元史·孛术鲁翀传》

〖革凡成圣〗 成语典故: 老子、周公、孔子等虽是如来***,而为化既邪,止是世间之善,不能革凡成圣。 南朝·梁武帝《敕舍道事佛》

〖过市招摇〗 成语典故: 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史记·孔子世家》

〖观于海者难为水〗 成语典故: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孟子·尽心上》

〖观者如堵〗 成语典故: 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 《礼记·射义》

〖观者如堵墙〗 成语典故: 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 西汉·戴圣《礼记·射义》

〖寒耕热耘〗 成语典故: 彼善为国者,使农夫寒耕暑耘,力归于上。 《管子·臣乘马》民寒耕热耘,曾不得食。 《孔子家语·屈节解》

〖画虎不成反类犬〗 成语典故: 如君懋《隋书》,虽欲祖述商周,***虞夏,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 唐·刘知几《史通·六家》

〖虎口逃生〗 成语典故: 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庄子·盗跖》

〖黄口小儿〗 成语典故: 孔子见罗崔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孔子家语·六本》

〖虎口余生〗 成语典故: 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庄子·盗跖》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成语典故: 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孔子家语·观周》王肃注:“札,拔也;寻,用者也。”

〖河目海口〗 成语典故: 孔子适郑,与***相失,独立于东郭门外。或人谓子贡日:‘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 《孔子家语·困誓》孔子海口含泽。 《孝经援神契》

〖黑牛生白犊〗 成语典故: 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家无故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以荐上帝。’ 《列子·说符》

〖虎兕出柙〗 成语典故: 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论语·季氏》

〖闳意妙指〗 成语典故: 《孝经》者,曾子以后,支流苗裔之书,平易泛滥,无大疵,无闳意妙指,如置之二戴所录中,与《坊记》、《缁衣》、《孔子闲居》、《曾子天圆》比,非《中庸》、《祭义》、《礼运》之伦也。 清·龚自珍《六经正名》

〖集大成〗 成语典故: 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 《孟子·万章下》

〖久而不闻其香〗 成语典故: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孔子家语·六本》

〖鞠躬屏气〗 成语典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先秦·孔子《论语·乡党》

〖举国若狂〗 成语典故: 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礼记·杂记下》

〖积毁消骨〗 成语典故: 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计逐墨翟,以孔墨之辩而不能自免,何则?众口铄金,积毁消骨。 汉·刘向《新序·杂事三》

〖涓涓不壅,终为江河〗 成语典故: 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

〖季孟之间〗 成语典故: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论语·微子》

〖金人缄口〗 成语典故: 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孔子家语·观周》

〖金人三缄〗 成语典故: 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孔子家语·观周》

〖金人之缄〗 成语典故: 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孔子家语·观周》

〖金人之箴〗 成语典故: 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

〖见小暗大〗 成语典故: 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不知其所执,此则庸人也。 《孔子家语·五仪解》

〖见小暗大〗 成语典故: 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不知其所执,此则庸人也。 《孔子家语·五仪解》

〖举直错枉〗 成语典故: 哀公问曰:‘何为***服?’孔子对曰:‘举枉错诸枉,***服。’ 《论语·为政》何晏集解引包咸曰:“错,置也。举正直之人用之,废置邪枉之人,***服其上。”

〖极致高深〗 成语典故: 昔者孔子有云:‘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此二学者,圣人之极致,治世之要务也。 汉·何休《公羊解诂序》若章草古逸,极致高深,则伯度第一。 唐·张怀瓘《书断·能品》

〖孔壁古文〗 成语典故: 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几十篇,皆古字也。 《汉书·艺文志》

〖苦口良药〗 成语典故: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六本》

〖可杀不可辱〗 成语典故: 儒有可亲而不可却,可近而不可迫,可杀而不可辱。 《孔子家语·儒行解》

〖刳胎杀夭〗 成语典故: 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逆臣贼子〗 成语典故: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孟子·藤文公下》

〖年富力强〗 成语典故: 后生可畏 《论语·子罕》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年高德邵〗 成语典故: 吾闻诸传,老则戒之在得。年弥高而德弥邵者,是孔子之徒欤! 汉·扬雄《法言·孝至》

〖年高望重〗 成语典故: 年弥高而德弥劭者,是孔子之徒与。 汉·扬雄《法言·孝至》后来本乡里因他年高望重,就推他做了一位乡董。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

〖龙化虎变〗 成语典故: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易·革》《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难乎为继〗 成语典故: 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 《礼记·檀弓上》

〖劣倦罢极〗 成语典故: 颜氏之子,已曾驰过孔子于涂矣,劣倦罢极,发白齿落。 汉·王充《论衡·效力》

〖梁木其坏〗 成语典故: 孔子蚤作,负手曳杖,逍遥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礼记·檀弓下》

〖傫如丧狗〗 成语典故: 孔子适郑,与***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累累若丧家之狗。 语本《史记·孔子世家》裴骃集解引王肃曰:“丧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见饮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于乱世,道不得行,故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

〖了若指掌〗 成语典故: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论语·八佾》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了如指掌〗 成语典故: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论语·八佾》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累世通好〗 成语典故: 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 《后汉书·孔融传》

〖累世通家〗 成语典故: 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 《续汉书》

〖犁生骍角〗 成语典故: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语出《论语·雍也》邢昺疏:“杂文曰犁。骍,纯赤色也。角者,角周正也。舍,弃也。诸,之也。仲弓父而行不善,故孔子称谓仲弓,……言仲弓父虽不善,不害于子之美也。”

〖礼失则昏〗 成语典故: 夫子之言曰:‘礼失则昏,名失则愆。矢志为昏,失所为愆。’ 《史记·孔子世家》

〖路叟之忧〗 成语典故: 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悲……见之,丘吾子也,拥镰带索而哭。孔子辟车而下问曰:‘夫子非有丧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对曰:‘吾有三失。’孔子曰:‘原闻三失。’ 汉·刘向《说苑·敬慎》

〖路无拾遗〗 成语典故: 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孔子家语·相鲁》

〖良药苦口〗 成语典故: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六本》

〖难以为继〗 成语典故: 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

欲速则不达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还有《两小儿辩日》

有关温良如玉的古语

1. 文言文中“小信未孚”的“孚”是什么意思

使相信;使信服。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 孚的意思是什么

东汉时期许慎《说文解字》中对孚的解释为:卵孚也。

从爪从子。一曰信也。

(孚,是孵化的意思,有爪字和子字部,也有信服的意思) 孚的意思有以下两种: 一、用作动词时,有相信、信任,使人信服、使别人信任的意思。 示例1: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

——明代宗臣《报刘一丈书》 白话译文:且看当今社会上所说的上下信任是怎么一回事呢。 示例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春秋末期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 白话译文: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二、用作名词时,是信用、信誉的意思 示例:成王之孚,下土之式。

——周代无名氏《诗经》 白话译文:成王也令人信服,足为人间好榜样。

扩展资料:

孚字在古文中的通***字用法: 通“稃”,指谷粒的壳。

出处:《大戴礼·少间》“苟本正,则华英必得其节,以秀孚矣。”(***如(庄稼)根生长得正常旺盛,那么,它的花儿也一定会生长得正常。)

通“俘”,俘获、俘虏的意思。出处:《小盂鼎》“孚人万三千八十一人。”

(俘获了一万三千多个俘虏。) 通“莩”。

草木***分裂发芽。出处:《大戴礼·夏小正》“柳稊。

稊也者,发孚也。”(杨柳新长出的嫩芽。)

通“浮”。浮露。

出处:《礼记·聘义》“孚尹旁达,信也。”(指玉石的展现出色彩晶莹发亮的色泽,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通“孵”,是孵化的意思。出处:《说文解字》“孚,卵孚也。”

(孚,就是孵化的意思。) 孚字的组词有:深孚众望、名孚众望、小信未孚、情孚意合、阮孚戎旅、孚信、孚感、孚释、孚洽、孚佑、远孚、相孚、未孚、中孚、忠孚、贞孚、交孚 百度百科-孚。

3. 浮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浮 fú

〈动〉

(1) (形声。从水,孚( fú )声。本义:漂流,漂浮)

(2) 同本义

[float]

浮,泛也。——《说文》

载沉载浮。——《诗·小雅·菁菁者莪》

浮,漂也。浮游也。——《广雅》

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浮于济漯。——《书·禹贡》

过夏首而西浮兮。——《楚辞·哀郢》

浮天无岸。——《文选·桦·海赋》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油浮于水面;浮梗(随水漂浮的残梗);浮蛆(酿酒未熟时,漂浮在酒浆上的泡沫);浮没(漂流淹没);浮月(浮在水面的月影)。也指飘在空中。如:浮香(漂溢的香气);浮气(浮游的云雾);浮踊(飘浮升腾的)

(4)

游水(如挥动手脚或摆动翅鳍或尾巴)推进身体 [swim]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资治通鉴》

(5)

又如:浮涉(乘舟渡水);浮*(划船游乐);浮舟(行船)

(6) 超过

[exceed]

罪俘于桀。——《书伪泰誓》

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明史·海瑞传》

(7)

又如:人浮于事;浮征(超额征收);浮冒(虚报;***冒)

(8) 游荡,游手好闲 [idle

about]。如:浮沉草野(浪迹山野乡间;四处漂泊);浮客(四处漂泊的人);浮户(流动而无定籍的户口);浮人(到处流浪的人)

(9) 用满杯酒罚人

[punish *** . with a full cup of wine]

使苏子美读之,必浮白曰:“惜乎击之不中!”——《聊斋志异》

(10)

又如:浮白(罚酒;借指满饮)

词性变化

◎ 浮 fú

〈形〉

(1) 在表面上 [on the

surface;superficial]

耻名之浮于行也。——《礼记·表记》

(2)

又如:浮文套语(不疼不痒的客套话);浮气(非常微弱的气息)

(3) 暂时的

[temporary;provisional]。如:浮支;浮世(世事无定,生命短促);浮铺(地摊。没有固定地点的铺子);浮借(暂借);浮来暂去(刚来就走;来去匆匆)

(4)

轻薄;轻佻

[flighty;frivolous]

教以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国语·楚语》

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梅尧臣《闻进士贩茶》

(5)

又如:粗心浮气;浮逸(轻浮放荡);浮浪(轻薄放荡)

(6) 空虚;无根据。又空虚不实

[hollow;empty;groundless]

有苗时***,则虚而浮。——宋· 沈括《梦溪笔谈》

(7)

又如:浮称(虚名);浮言(没有实际意义的话);浮幻(不切实际的幻想);浮理(捏造的理由);浮文(虚华无实的文章);浮词(虚饰无根据的言辞);浮议(无根据、不足信的言论)

浮 fú

〈名〉

(1) 疏松细碎的土 [loose earth]

壤土之次曰五浮。——《管子》

(2) 通“瓠”(

hú)。葫芦 [bottle gourd]

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趋。——《淮南子》

(3) 通“蜉”。虫名

[worm]

浮游有殷。——《大戴礼·夏小正》

4. 浮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浮 fú 〈动〉(1) (形声。

从水,孚( fú )声。本义:漂流,漂浮)(2) 同本义 [float]浮,泛也。

——《说文》载沉载浮。——《诗·小雅·菁菁者莪》浮,漂也。

浮游也。——《广雅》乘桴浮于海。

——《论语·公冶长》浮于济漯。——《书·禹贡》过夏首而西浮兮。

——《楚辞·哀郢》浮天无岸。——《文选·桦·海赋》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3) 又如:油浮于水面;浮梗(随水漂浮的残梗);浮蛆(酿酒未熟时,漂浮在酒浆上的泡沫);浮没(漂流淹没);浮月(浮在水面的月影)。

也指飘在空中。如:浮香(漂溢的香气);浮气(浮游的云雾);浮踊(飘浮升腾的)(4) 游水(如挥动手脚或摆动翅鳍或尾巴)推进身体 [swim]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

——《资治通鉴》(5) 又如:浮涉(乘舟渡水);浮*(划船游乐);浮舟(行船)(6) 超过 [exceed]罪俘于桀。——《书伪泰誓》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

——《明史·海瑞传》(7) 又如:人浮于事;浮征(超额征收);浮冒(虚报;***冒)(8) 游荡,游手好闲 [idle about]。如:浮沉草野(浪迹山野乡间;四处漂泊);浮客(四处漂泊的人);浮户(流动而无定籍的户口);浮人(到处流浪的人)(9) 用满杯酒罚人 [punish *** . with a full cup of wine]使苏子美读之,必浮白曰:“惜乎击之不中!”——《聊斋志异》(10) 又如:浮白(罚酒;借指满饮)词性变化◎ 浮 fú 〈形〉(1) 在表面上 [on the surface;superficial]耻名之浮于行也。

——《礼记·表记》(2) 又如:浮文套语(不疼不痒的客套话);浮气(非常微弱的气息)(3) 暂时的 [temporary;provisional]。如:浮支;浮世(世事无定,生命短促);浮铺(地摊。

没有固定地点的铺子);浮借(暂借);浮来暂去(刚来就走;来去匆匆)(4) 轻薄;轻佻 [flighty;frivolous]教以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国语·楚语》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

——梅尧臣《闻进士贩茶》(5) 又如:粗心浮气;浮逸(轻浮放荡);浮浪(轻薄放荡)(6) 空虚;无根据。又空虚不实 [hollow;empty;groundless]有苗时***,则虚而浮。

——宋· 沈括《梦溪笔谈》(7) 又如:浮称(虚名);浮言(没有实际意义的话);浮幻(不切实际的幻想);浮理(捏造的理由);浮文(虚华无实的文章);浮词(虚饰无根据的言辞);浮议(无根据、不足信的言论)◎ 浮 fú 〈名〉(1) 疏松细碎的土 [loose earth]壤土之次曰五浮。——《管子》(2) 通“瓠”( hú)。

葫芦 [bottle gourd]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趋。——《淮南子》(3) 通“蜉”。

虫名 [worm]浮游有殷。——《大戴礼·夏小正》。

孔子论玉之“十德”是哪十德?

古代以为作为一个君子,应该具有如玉一样的品德

“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慎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温润而泽,仁也就是说玉的第一条美德是温润,能令人温馨.这是玉的仁德.

温良如玉是形容君子的仁德.君子不但要有慈爱之心还要有把仁心传递给众人.让人们不知不觉中受到教益,如沐春风.

体现的是儒家中的“仁者爱人”思想

孔子的成语解析

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

(一)温润而泽仁也。(泽意为濡,濡音为儒即儒家,儒家的标准要求是祖述尧舜,***文武,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治")。

(二)缜密从栗知也。(缜意为缜,栗知音为智,意为玉质内紧而外貌明智,即要求人们有外表的明智而又有内在的优秀素质)。

(三)廉而不刿义也。(廉洁不贪而不刿即不伤义。这就是要求人们即要廉洁奉公而对周围的亲朋好友不伤义气)。

(四)垂之如坠礼也。(礼仪谦让别人的精神而且要自尊自爱)。

(五)其终诎然乐也。(终即终点,诎即屈,意为玉器碰撞有声,要求人们不怕困难保持乐观)。

(六)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瑕是玉中之病,瑜是玉中美者,这就是要求人们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敢于改正自己的缺点,做到自知之明,光明正大)。

(七)孚尹旁达信也。(孚即浮,尹音略同筠是指竹子的青皮即玉***,旁达意为由里及表这就是要求人们内外一致。由表及里、做到内美和外美相结合)。

(八)气如白虹天也。(气即气质,气质如白虹有通天之灵气,这就是要求人们气质好、风度好)。

(九)精神贯于山川地也。(精神即神***,神***能通地,这就是要求人们精神面貌要充实自信如山川大地)。

(十)圭璋特达德也。(圭璋为祀神之器,是祀神六器之首二,圭璋用于堂即升堂之用,这就是要求人们像圭璋一样有大志、干大事、立大业)。

“君子比德于玉焉”出自哪里

1、不敢问津: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2、博文约礼: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3、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4、不咎既往: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5、爱之欲其生:指喜欢一个人时总想叫他活着。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6、成人之美: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7、彻上彻下:彻:贯通。贯通上下。

 8、苗而不秀: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9、不饮盗泉:比喻为人廉洁。

 10、敬而远之: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11、爱礼存羊: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12、博施济众: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13、不亦乐乎: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14、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15、被发左衽: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

 16、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17、不以人废言: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纳他的正确意见。

 18、不赞一词:一句话也不说。

 19、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环绕。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20、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21、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22、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23、持危扶颠:扶持危困的局面。

 24、察言观色: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25、名正言顺: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26、画虎类犬: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

 27、不相为谋:谋:商量。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28、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29、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30、鸣鼓而攻: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31、斗筲之人: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两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32、患得患失:患:忧患。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33、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指60岁的代称。

 34、不念旧恶: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35、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36、不丰不杀: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37、迩安远至: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

 38、从井救人: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39、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40、鞠躬屏气: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

 41、表里如一: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42、成仁取义: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43、浸润之谮: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

 44、赐墙及肩:比喻才学浅陋。

 45、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46、导德齐礼: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47、处之泰然: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48、临危授命: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49、穿窬之盗:穿:指穿壁;窬:通“逾”,从墙上爬过去。从墙上爬过去。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

 50、道不同,不相为谋: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51、不能赞一词:赞一词:说一句话。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52、孚尹旁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53、乐而不*:快乐而不放荡。

 54、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55、不教而杀: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56、不舍昼夜:舍:放弃。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57、举枉措直: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措:罢黜;直:正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

 58、不劳而获: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59、金人三缄: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60、不得其死:得:取得,获得。指人不得善终。

 61、披发左衽: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62、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63、爱素好古:指爱好朴质,不趋时尚。

 64、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6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66、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67、精益求精: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好了还要求更加好。

 68、出何典记:诘问见于何书,有何根据。借指无稽之谈。

 69、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说卦传·万物类象

出自《礼记·聘义》,原文:

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玟者何也?为玉之寡而玟之多与?」孔子曰:「非为玟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译文:

子贡向孔子间道:“请问君子为什么都看重玉而轻视氓呢?是因为玉的数量少而氓的数量多吗?”孔子回答说:“不是因为琅的数量多,因而就轻视它;也不是因为玉的数量少,因而就看重它。从前的君子,都是拿玉来和人的美德相比:玉的温厚而又润泽,就好比仁;填密而又坚实,就好比智;有棱角而不伤人,就好比义;玉佩垂而下坠,就好比礼;轻轻一敲,玉声清脆悠扬,响到最后,又戛然而止,就好比动听的音乐;既不因其优点而掩盖其缺点,也不因其缺点而掩盖其优点,就好比人的忠诚;光彩晶莹,表里如一,就好比人的言而有信;宝玉所在,其上有气如白虹,就好比与天息息相通;产玉之所,山川草木津润丰美,又好比与地息息相通。圭璋作为朝聘时的礼物可以单独使用,不像其他礼物还需要加上别的什么东西才能算数,这是玉的美德在起作用。普天之下没有一个人不看重玉的美德,这就好像普天之下没有一个人不看重道那样。《诗经》上说:‘多么想念君子啊,他就像玉那样温文尔雅。’所以君子才看重玉。”

乾第一

1. 乾为天:象形取象,三画皆奇。太极生两仪,则天地造分。清轻之气升而为天,所以天之气纯阳不杂。重浊之气降而为地,故坤三画皆偶而类地。乾性健,古人认为天是健行不止的,天行健不是指天的形体,而是天的功用。天行健是指昼夜更替,四时更迭,永不停息。天行不息,则物生不止。

2. 乾为圆:取象天圆地方。圆者,徧也,天行周而复始,周转之义。天行而仁,地静而理。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圆曰明。明者,吐气者也,是故火曰外景;幽者,含气者也,是故水曰内景。景,光也。外景者,光在外。内景者,光在内。

3. 乾为君:会意取象。乾于人也为君,乾为首,万物之始也。君者,人之首也,故为君。

4. 乾为父:取象两仪。用乾卦来模拟阳气,用坤卦来模拟阴气。乾坤始交而生震兑,乾坤再交生坎离,乾坤不交生巽艮。乾健,震动,坎陷,艮止,乾生三子,自动而陷而止,健德渐失;坤顺,巽逊,离丽,兑决,坤生三女,自逊而离而决,由顺而刚,顺德渐失。乾为主,父者,家之主,故为父。

5. 乾为玉:转注取象。先天艮与后天乾同舍西北,艮为石,乾为阳,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转艮注乾,故为玉。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6. 乾为金:取象卦象。乾三画皆奇,纯粹而坚,故为金。

7. 乾为寒:取象卦气,乾居西北,主立冬、小雪、大雪三个节气。乾主立冬,故为寒。

8. 乾为冰:取象卦气,坤卦之后,乾兑属秋冬,兑,居西方,主秋分、寒露、霜降三个节气;乾,居西北,主立冬、小雪、大雪三个节气。后天八卦乾临兑坎之水,遇寒则成冰。所谓履霜坚冰至,故兑为霜,乾为冰,连属则有雪、雹、霰的取象。

9. 乾为大赤:转注取象。先天乾与后天离同舍南方,离为红色,乾为大,转离注乾,乾为大赤。赤是阳之色,兑在西,为日落。兑后序乾,回光返照,如火烧云,其色大赤。

10. 乾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趋时取象。乾性刚健,其象为马,亦是时物,旺相良马,休囚老马,死绝瘠马,极旺驳马(驳马有牙如锯,能食虎豹,取其至健也。)。

11. 乾为木果:***借取象。乾为圆满,结果之象,乾性坚,为硬壳,坚果,荔枝,椰果,象橘之属,故为木果。

12. 乾为龙:取象卦德。阳生于下而极于上,故飞龙在天。阴生于上而极于下,故牝马行地。龙飞天上,变化自在,马行地上,驯服于人。行天者莫若龙,行地者莫若马。故乾以龙繇,坤以马象。称龙者,***象也。天地之气有升降,君子之道有行藏。龙之为物,能飞能潜,故借比君子之德,故为龙。

13. 乾为首:取象阳始阴终。阳者,开也;阴者,闭也。夫阴阳之道,阳夫阴妻,阳君阴臣,阳唱阴和,阳乘阴承。犹月体无光,日照生明,若夫阴处阳先,月蔽日体,食日之圆。阴阳其和,终始其义。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故为首。

14. 乾为衣:错综取象。坤象布,其位下,着于下身之布为裳,乾错坤,故为衣。

15. 乾为言:转注取象。先天乾与后天离同舍南方,言为心声,动而显明者也。离为心,阳显明而乾行健,转离注乾,故为言。

坤第二

1. 坤为地:象形取象,三画皆偶,体象纯阴,故为地。

2. 坤为母:错综取象。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乾坤生六子,乾为父,坤错乾,故为母。

3. 坤为布:会意取象。坤者,直方大。纵者为经,横者为纬,纵横交错见其方,穿梭不停成其大。地为方,布亦方,故坤为布。

4. 坤为釜:会意取象。天覆地载,坤性藏,地为载,故为釜。

5. 坤为吝啬:错综取象,易以阳有余而阴不足,阳常饶而阴常乏。乾阳富饶有余则慷慨,坤错乾,故为吝啬。

6. 坤为均:错综取象。乾为圆,为徧。坤错乾,故为均。今亦或作旬。旬与均音义皆略同。易以阳施而阴受。均,平徧也。旬,徧也,言阴均也。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7. 坤为子母牛:会意取象。坤为牛,坤为母,故为母牛;乾为父,坤错乾为子,故为子牛。子母牛谓子牛与母牛也。坤为牛者,兼牝牡而言,此又分举之,母牛即牝牛;子牛即童牛,牛犊也。坤者,性情柔顺,生养万物,故为子母牛。

8. 坤为大舆:会意取象。天覆地载,坤性藏,坤为大,地为载,故为大舆。坤乾皆可为车,坤多主公共汽车或空车、货车。乾多主专车、高档车、重车。

9. 坤为众:象形取象。坤卦画最多,故为众。

10. 坤为文:会意取象。坤为众,众则杂,物相杂曰文,故为文。文,纹理也,纹理坤象,文化离象。

11. 坤为柄:转注取象。先天巽与后天坤同居西南,巽为长木,坤为基,转巽注坤,故坤为柄。乾为头,坤错乾,故为柄。乾为气之始,坤为形之生。是以乾曰资始,坤曰资生。坤者,前后相续也,人持柄与物相连,故为柄。

12. 坤于地也为黑:会意取象。坤为纯阴,阴则暗,故为黑。坤为地者,与天对举而言,此又分举之,坤曰资生,地之肥沃者,坤之象也,故于地也为黑。

13. 坤为牝:错综取象。乾者阳也,为杜。坤错乾,故为牝。

14. 坤为迷:错综取象。乾者阳也,为明。坤错乾,故为迷。

15. 坤为方:错综取象,圆者动而不静,阳之道也,方者止而守常,阴之道也,故曰天圆而地方。乾者圆也,坤错乾,故为方。

16. 坤为囊:指事取象。坤为布,其功藏,藏物之布,故为囊。

17. 坤为裳:指事取象。坤象布,其位下,着于下身之布,故为裳,

18. 坤为黄:性情取象。黄为中之色,五行为土,性温顺。天地玄黄,坤性顺而属土,故为黄。

19. 坤为帛:会意取象。坤为布,整体而言,此又分举之。帛,丝织之布,质地柔顺,坤之象,故为帛。

20. 坤为浆:转注取象。先天坤与后天坎同舍北方,坎为水,坤性容,转坎注坤,故为浆。

震第三

1. 震为雷:象形取象。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霆。震一阳欲上,二阴欲下,上两阴象云,一阳动而在云下,两相激荡,犹雷震发。震为动,凡雷作亦动万物,故为雷。

2. 震为龙:龙,生物之主,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震值春分,生物而长,故为龙。

3. 震为玄黄:象形取象,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譬喻阴阳交接,故玄黄生于天地交感而动,天玄而地黄,震得乾阳而在坤体,为天地相杂而成,故为玄黄。

4. 震为旉:转注取象。旉,花之方开。先天离与后天震同舍东方,离为花,震为初生,故为旉。下阳象花蒂,上阴象花瓣,其性动,故震为花苞方开之象。旉,敷之古字,花开则展,引申为铺陈遍及之意。震为春,春时草木皆生,遍布四处,故为旉。

5. 震为大涂:会意取象。涂,即途也。震为动,为足,足所以动于其上者,道路也;为长故为大,大路为人与车马行动之道,故震为大涂。

6. 震为长子:取象生成顺序。乾坤始交而生震兑,乾坤再交生坎离,乾坤不交生巽艮。先天以生成序,后天以性情序。震一索而得男,震为动,其究为健,与乾相似,故为长子。

7. 震为决躁:会意取象。震半兑,故为决;躁,疾也,震为疾,故为躁。

8. 震为苍筤竹:会意取象。震下一阳象竹节,上二阴而虚,中空而有节,故为竹;苍筤,青也。苍筤竹,初生之竹也,震为春,万物始生,故为苍筤竹。

9. 震为萑苇:象形取象。萑苇,蒹葭也,根茎丛生,拔节而动。震上虚下实,象萑苇根实而茎空也。

10. 震为善鸣:指事取象。震健行,故为马。震为雷,雷作声,故为鸣。

11. 震为馵足:会意取象。震为马,为足。震为阳卦,阳贵左,阴贵右。易以上易知,而初难知,是以上为首,初为后。馵,马后左足白也,易以阳白而阴黑,震一阳在下,故为馵足。

12. 震为作足:会意取象。作足,谓双举,震为决躁,为足,故为作足。

13. 震为的颡:易本无形,由微及著,故气从下生,以下爻为始也。故初为首,上为后。震为首,一阳在初象额头,故为的颡。

14. 震为反生:象形取象。稼,禾稼也,即草本植物。薯豆之属为反生,震一阳在坤体,阳实为果,坤土象地,果在土下,故为反生。

15. 震究为健:会意取象,究,极也。震为长子,乾交坤一索而得,其性相似。震,动也,及其动极,则为健矣。乾为健,震得乾初阳,阳生于下而成于上,震阳在下而上息阴,故终为乾卦,是以震动以乾健为归,故究为健。

16. 震为番鲜:***借取象。番,犹繁也,指草木繁育之盛。鲜,明也。震为春,春时万物皆出,其色亮丽,故为蕃鲜。

17. 震为玉:转注取象。先天震与后天艮同舍东北,艮为石,震为青,一阳象白,转艮注震,玉色青白相杂,故为玉。

18. 震为鹄:转注取象。鹄大于雁,其腹白泽,其翔极高,而善步。震一阳在下象鸟体,两阴在上如羽翼,故震为雁形。先天离与后天震同舍东方,离为鸟,震阳象白而震性行健,转离注震,故为鹄。

19. 震为鼓:指事取象,艮为手,震覆艮为击,震为鸣,先天离与后天震同舍东方,离为中空大腹,震为器,转离注震,故为大腹之器。中空大腹,击之能鸣之器,故为缶、为鼓。比初六有孚盈缶,坎***贰用缶皆取震象。

巽第四

1. 巽为木:象形取象。巽一阴在下不动,象根;两阳在上摇动,象枝,后天巽居震后,位东南,得木之余气,故为木。

2. 巽为风:象形取象。巽为木,巽为进退,树枝进退摇动,故为风。风是木之精,虫是风之精,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即取蛊卦,巽为金蝉,互兑为脱,上艮为皮、为壳。

3. 巽为长女:取象卦序,后天以性情序,坤为顺,巽为逊,与坤最似,故为长女。

4. 巽为绳直:性情取象,巽逊至柔,故为绳,受力则直,故为绳直。木工以绳浸墨打直线,故衡诚悬,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故绳墨有约束义,引申为法律。经亦有绳墨义,故巽为经典。

5. 巽为工:会意取象。工,巧饰也,像人有规矩也,是绳墨律法之延伸。百工为巧必循法度,古语曰:霜降而百工休,霜降在西北乾宫,乾冲巽,故百工休。巽为工,故为巧。巽卦之先庚三日后庚三日,蛊卦之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皆为谋划之义。

6. 巽为白:转注取象。先天兑与后天巽同舍东南,兑为白,巽为风,风吹尘去则洁,转兑注巽,故为白。另:白 ,zì,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词言之气,从鼻出,与口相助也。这个白是自的异体字,它由自分化而出。商代甲骨文本有繁、简二体,繁体鼻身上有二横为饰笔,简体以一横为饰笔;繁体的终端是楷书自,简体的终端是楷书白。甲骨文时代混用,后代几乎只用自,不用白,这与形体容易混淆有关。白作为原初构件与声首,组成了皆、鲁、者、?、智、百等字。自,鼻也。巽为鼻,故为自。

7. 巽为长:取象卦气。巽,居东南,主立夏、小满、芒种三个节气,万物皆长,故为长。

8. 巽为高:取象卦气,后天巽居东南,立夏之后,气机上行,故为高。坤为平原,艮巽皆高,艮高巽低,艮为山,巽为陵,坎为丘;震兑皆洼,震深兑浅,兑为池,震为渊。

9. 巽为进退:性情取象。两阳居上,一阴居下,也是一种稳定的状态。两阳浊于一阳,一阴清于两阴。所以巽不如艮止的彻底,巽为进退,是一种犹豫的性情或状态。巽初六进退,观六三进退,皆取巽象。

10. 巽为不果:错综取象。震为决躁,行动果决,巽错震,为不果。乾为圆满,结果之象,巽一阴消去,不果之象,故渐九三妇孕不育取巽象。艮二阴消阳,硕果仅存之象,故剥上九曰:硕果不食。

11. 巽为臭。指事取象。臭,通嗅,气也,风散则气至,故为臭。巽为长,五官中鼻最长,故巽为鼻。嗅者鼻之功,故为臭。

12. 巽为寡发:错综取象。乾为首,震一阳代乾象头,其上二阴为发,故震为发,巽一阴在下,有剥落之象,巽错震,故为寡发。巽值巳宫,乾值亥宫,天门地户,天干无匹配,鳏寡孤独之象。

13. 巽为广颡:象形取象。颡,额也。阳有余而阴不足,巽两阳在上,一阴在下,是上宽下窄之象,故为广颡。寡发、广颡是女人刑克之象,故为孤寡。

14. 巽为多白眼:象形取象。离为目,阳为白,阴为黑,上旋变巽,故为多白眼。巽为上白眼,兑为下白眼,小畜九三夫妻反目,即取巽兑反目之象。

15. 巽为近利市三倍:指事取象。巽为纸币,巽为高,一阴象本金,二阳象利息,故曰市利。乾为本金,乾生震,故震亦为息。上下三爻,故为三倍。阳有余而阴不足,巽为阴卦,为不足,故为近。

16. 巽究为躁卦:会意取象。究,极也,风势极则躁也,桡万物者莫疾乎风。震以先天长子,巽以先天小女,最近乾德,故皆为躁卦。艮以先天小子,兑以先天长女,最近坤德,故皆为静卦。

17. 巽为杨:会意取象。杨,木之柔者,近水而易长,冠昂扬成荫。巽为木,为高,其性柔,故为杨。

18. 巽为鹳:转注取象。先天兑与后天巽同舍东南。兑为口,为池,巽为长,转兑注巽,为长嘴涉禽。鹳,大眼之禽,可观天气,仰鸣则晴,俯鸣则阴。风行于地,游走八方,万物靡不被之,有观光之象,故为鹳。

坎第五

1. 坎为水:会意取象。坎性下陷,而居坤体,地中下陷必有水,故为水。

2. 坎为沟渎:转注取象。先天坎与后天兑同舍西方,兑为穴,坎性陷,转兑注坎,故为沟渎。

3. 坎为隐伏:会意取象。阳为光明,阴为幽暗。坤为幽,坎性陷,一阳隐居于坤体之中,是光明掩盖于幽暗之象,故为隐伏。坎居正北,为万物之所归,劳卦也,其象为藏,故为隐伏。

4. 坎为矫?:会意取象。坎者水也,水者准也,故有律法之象也。水之流有曲直。(以开水浸煮)曲木令直,谓之矫。直木令曲,谓之?。矫?,有塑造、培养之义。蒙初六利用刑人,刑即塑造之义,取象坎之矫?。

5. 坎为弓轮:象形取象。阳直象弓弦,阴曲象弓身,弓之象也;阳刚象箭头,阴柔象箭羽,矢之象也;半曲为弓,全曲为轮,亦即是矫?之义,故为弓轮。

6. 坎为加忧:取象卦气。坎居正北,主肾而抑心气,肾主恐而心主忧,既恐又忧,故为加忧。

7. 坎为心病:取象卦气。坎为病,坎居正北,主肾而抑心气,故为心病。

8. 坎为耳痛:取象卦气。坎为病,坎居正北,主肾而属耳,故为耳痛。

9. 坎为血卦:会意取象。水流于地,如血周于身,故为血卦。

10. 坎为赤:会意取象。是血卦之延伸。坎为血,故为赤。

11. 坎为美脊:象形取象。一阳居中,内坚外柔,故为美脊。

12. 坎为亟心:会意取象。坎为加忧,故为亟心。

13. 坎为下首:会意取象。乾阳藏于坤阴之中,乾为首,坎性陷,故为下首。震为主,其性起,故为仰头,坎次之,其性陷,故为下首,艮反震,则为臣,故为俯首。

14. 坎为薄蹄:会意取象。坎为劳卦,其性陷,马劳则蹄陷,故为薄蹄。

15. 坎为曳:会意取象。曳,困顿也。坎为劳卦,马劳则困顿,故为曳。

16. 坎为多眚:***借取象。坎三画皆失位,乃有错误、否定之义,故为多眚。

17. 坎为通:转注取象。先天坎与后天兑同舍西方,兑为穴,坎性陷,水之行地,陷穴成孔,水滴石穿,无所不通,转兑注坎,故为通。

18. 坎为月:错综取象。离为日,坎错离,故为月。月者水之精。

19. 坎为盗:会意取象。坤为暗夜,阳象强梁,坎为隐伏,一阳入于坤中,强梁藏于暗夜,故为盗。

20. 坎为坚多心:象形取象。心,纤也。坚多心者,木坚而多小刺。一阳居中,外柔内刚,故为坚多心。

21. 坎为宫:象形取象。宫,环绕也。一阳入于坤阴,围绕之象,故为宫。宫自围绕言之,则居中谓之宫,坎一阳居中,故为宫。居处相通谓之宫,坎为通,故为宫。

22. 坎为律:会意取象。坎为水,水为平准,引申则象法度,故为律;巽为绳直,引申则为法律,取其绳墨之义。坎巽皆象法度,巽重规矩之象,而坎重公平之义。

23. 坎为可:会意取象。坎为通,故为可。

24. 坎为栋:象形取象。栋,中也。坎一阳居中,象主梁居屋之中也,故为栋。

25. 坎为从棘:会意取象。坎为桎梏,为蒺藜。囚执之处,以棘丛环绕而禁之也,故为从棘。

26. 坎为狐:转注取象。先天坤与后天坎同舍北方,坤为迷,坎为陷,转坤注坎,坎为疑惑。狐性疑,故为狐。

27. 坎为蒺藜:象形取象。坎一阳象藤蔓,二阴象尖刺环绕,故为蒺藜。

28. 坎为桎梏:性情取象。坎为陷,陷则不能动,故为桎梏。

离第六

1. 离为火:取象性情。上阳不动,中阴欲降,下阳欲升,若即若离。离性附丽,内暗外明,如火附物而生,故为火。

2. 离为日:会意取象。离为火,其象明,久明似日,附于天而悬,故为日。

3. 离为电:会意取象。离为火,其象明,暂明似电,附于雷而发,故为电。

4. 离为中女:取象卦序。乾坤再交生坎离,故为先天中女;离柔在中,故为后天中女。

5. 离为甲胄:象形取象。内阴外阳,以其刚在外也,故为甲胄。

6. 离为戈兵:转注取象。坤为文,乾错坤,故为武。先天乾与后天离同舍南方,乾为武,离为附,转乾注离,为戈兵。戈兵是甲胄之延伸,战火相联,甲本戈兵,故凡有鳞甲(如龙、蛇、鱼等),皆应戈兵。鱼、蛇入王宫,则有臣子起兵造反之象。

7. 离为大腹:象形取象。如妊身妇,胎婴附母而生,合附着义,故离象孕育。离中虚能容,故为大腹。引而申之,离为大腹之容器。

8. 离为乾卦:转注取象。先天乾与后天离同舍南方,转乾注离,离为乾卦。乾为天,离为日,故有天子之象。故乾为君,离性附,故有王公之象。

9. 离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象形取象。蠃,通螺,释文谓京房作螺。离之形,外刚内柔,蚌埠之象也。离为雀,本为鹂。古人认为雀入大水为蛤,雉入大水为蜃。小曰蛤,大曰蜃。皆介物,蚌类也。蛤、蜃是由禽类化生之物,如同蛹化为蝶。

10. 离为科上槁:转注取象。科,空也。木既中空,上必枯槁。先天离与后天震同舍东方,震为木,离中空而炎上,转震注离,故为科上槁。树木上稿,必依下截未枯者而存,合附着义。

11. 离为牝牛:会意取象。离为坤之女,坤阴居中,故离得坤之性。坤为牛,故离亦为牛。牝,畜母也。坤曰牝马,离曰牝牛,义皆取其柔也。坤曰牝马,牝马利在行远;离曰牝牛,牝牛利在生息。坤资生,离为火,火生土,牛土性也,有生息不已之象。柔处内而履正中,牝之善也;外强而内顺,牛之善也,故为牝牛。

艮第七

1. 艮为山:性情取象。阳居上,止而不能再升,二阴居下,止而不再降,所以艮德止,而象山。一阳在两阴上,犹山顶为阳,其下深蕴阴质。

2. 艮为径路:转注取象。先天震与后天艮同舍东北,震为大涂,艮为山,山间之路为小径,故为径路。

3. 艮为小石:会意取象。坤艮皆属土,坤柔艮坚,艮为山,二阴消阳有剥象,山岩剥落则化为石,故为小石。

4. 艮为门阙:象形取象。艮形象门,门者,所以止出入也,艮性止,故为门。

5. 艮为果蓏:转注取象。木实曰果,草实曰蓏。有核曰果,无核曰蓏。先天艮与后天乾同舍西北,乾为果,艮为山谷,桃李瓜瓞皆出山谷也,转乾注艮,故为果蓏。

6. 艮为阍寺:会意取象。阍,掌守中门之禁也;寺,掌内人之禁令也。艮为门,其性止,掌门禁以止出入者,故为阍寺。

7. 艮为指:会意取象。艮性止,止则固,固则执。震为足,艮反震,故为手,手之功为执,手之用在指,部分以代整体,故为指。艮为自,主我,震反艮,故主尔。艮为指,一切指示代词,均取艮象,唯我尔对举,取艮我震尔。

8. 艮为狗:会意取象。艮为门,故为类,种类相似,惟犬最甚,故为狗。艮纳丙,其数三,三主斗,斗主狗,故狗三月而生。故曰,狗,斗精之所生也,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艮为狗,兑为羊,艮错兑,故狗独处,羊群居。艮为门,狗看门,故为狗。

9. 艮为鼠:会意取象。门牙曰齿,磨齿曰牙。艮为门,故为齿。鼠,善啮,以门齿见长,以部分代整体,艮为齿,故为鼠。

10. 艮为黔喙之属:会意取象。黔地多山,故黔喙者,山中禽兽也,虎豹之属,鹰隼之类,皆以利齿坚喙为长。艮为山,故为黔喙之属。

11. 艮为坚多节:拟议取象。艮形凸,象结节,艮性坚,松柏之属,故为坚多节。

12. 艮为鼻:象形取象。自者,鼻也。甲骨文山字类自字,艮为山,故为自。鼻者,始也,艮为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故为鼻。艮为山,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故为鼻。

13. 艮为虎:会意取象。艮纳丑寅,寅为虎,虎为山中之王,艮主山,故为虎。

14. 艮为狐:会意取象。狐喜山林,死则首丘,艮为山,坎为丘,故艮坎皆为狐。狼狐搏物,皆以虚击孤,狐从孤省。艮为独,狐性孤,故为狐。

兑第八

1. 兑为泽:象形取象。乾坤交而生六子,震得乾之神,坎得乾之精,艮得乾之气;巽得坤之神,离得坤之精,兑得坤之气。得乾坤之神者,承乾坤之性,乾健而震动,坤顺而巽柔;坎得乾之精,离得坤之精,得乾坤之精者,行乾坤之用,阴阳互为体用,所以乾为离,而坤用坎,火为太阳之精,水为太阴之精;艮巽得乾坤之气,得乾坤之气者,肖天地之形,艮象天,兑象地,笠以写天,盘以喻地,艮是笠象,兑是盘象。天覆地载,兑得地之气,象地之形,故为泽。

2. 兑为少女:取象卦序。一阴得于坤之终,兑为后天小女,故为少女。

3. 兑为巫:转注取象。祝,从示,从兑省。兑本祝字,以言交神也。先天坎与后天兑同舍西方,坎为通,兑少女,转坎注兑,以言语感通天地,故为巫。

4. 兑为口舌:会意取象。兑为锐的本字,锐,芒也。兑一阴践二阳,易以阳大阴小,故兑为下大上小,前利后宽,锋芒之义而刀剑之形。刀剑锋利,物当之则有缺口,故兑为缺、为口。以手争用刀剑,以言争用口舌,口舌犹刀剑也,兑为刀,故为口舌。

5. 兑为毁折:取象卦气。兑值仲秋主杀,果蓏之属则附决也,槁秆之属则毁折也。兑为刀,兑形缺,故为毁折。

6. 兑为附决:性情取象。一阴必降,两阳欲升,是必欲动者。所以兑为附决,附决是脱离之义,秋季万物成熟欲脱落也。兑,一阴在上,不如震两阴重,两阳在下,不如震一阳轻,所以其动不如震,而震为动。兑值仲秋,瓜熟蒂落。果实落地是兑,叶子落地是巽。巽为陨落,也的夭折之义。叶子落地,多起忧思之心,故为巽。果实落地,多生收获之心,故为兑。巽为忧,兑为悦。

7. 兑为刚卤:取象性情。乾健,震动,坎陷,艮止,乾生三子,自动而陷而止,健德渐失;坤顺,巽逊,离丽,兑决,坤生三女,自逊而离而决,由顺而刚,顺德渐失。刚者,地不柔和;卤者,地不生物。刚卤者,失坤顺之性,兑为泽而远坤,地因水泽所停而咸卤也,故为刚卤。

8. 兑为妾:转注取象。先天兑与后天巽同舍东南,巽为妻,兑为悦,妾以容悦夫,妾之从妻犹娣之从姊,故为妾。

9. 兑为羊:会意取象。兑卦之形,与羊字类似,羊性刚鲁,善触喜决,兑远坤顺,性刚鲁而附决,故为羊。

10. 兑为常:转注取象。离为日,坎错离,故为月,先天坎与后天兑同舍西方,坎为月,兑形缺,转坎注兑,兑为弦月,不化者往复,月缺复盈,循环不已,恒常不化,状若不死故为亘。亘,从二从月,为恒之本字,故月之神为嫦(本为姮,因避汉文帝刘恒讳,改为嫦),故为常。

11. 兑为辅颊:错综取象。巽为颡,兑覆巽,故为辅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