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文曲笔_深圳文曲星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tamoadmin 成语俗语 2024-06-20 0
  1. 金评本《水浒传》
  2. 金圣叹说宋江是杀晁盖的主谋,那暗中下手的帮凶是谁?
  3. 用知而不言造句(大约30个左右)
  4. 晁盖遗言古本原句(晁盖死后的遗言)
  5. 《水浒传》中晁盖为什么要把生擒史文恭的功劳送给卢俊义?
  6. 晁盖究竟想不想传位于宋江,小说中有什么侧面描写?
  7. 《先秦散文·庄子·骈拇》原文鉴赏

嗫嚅的拼音为:niè rú。

它的拼音为:niè rú;意思是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例句:可是她也只是心里面想想,却是不敢说出来,有些嗫嚅,也有些尴尬。近义词:嘟囔、喃喃、嘀咕;支吾。反义词:伶俐。

词语造句

深文曲笔_深圳文曲星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徇情面,行报复,深文曲笔,以逞其私图,与夫唯诺成风,嗫嚅不出,知而不言,隐而不发,皆为旷职。

2、七夜瞥了他一眼,兀自摆弄着捕兽夹,嗫嚅道:“老不死的,你今天怎么了?好啦,你的后半辈子就在本少爷手里了。”

3、她嗫嚅着说:“还是您来驾驶吧,我怕我们快要撞上了!”

4、最后那个士官嗫嚅着说:“对,将军,这就是刷锅水。”

5、郝毅和杨文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用眼神互相推脱了半天,最后还是郝毅嗫嚅着低声说:“几个人都在一起开呀,我们还以为您是要分别听我们的汇报呢。”

6、唐长老的双眼一瞬间瞪得滚圆,嘴里更是嗫嚅地说不出话来,脸上满是震悚惊骇之色。

7、可是她也只是心里面想想,却是不敢说出来,有些嗫嚅,也有些尴尬。

金评本《水浒传》

晁盖之死是在《水浒传》的第六十回,与之相关的情节是:金毛犬段景住盗得大金王子的照夜玉狮子马,意欲献给宋江以表进身之意,结果却被曾头市的曾家五虎夺了去。曾家五虎不仅夺去了这匹能日行千里的宝马,而且还扬言要“扫荡梁山清水泊”。曾家五虎的狂妄无礼激怒了晁盖,于是他不顾宋江的苦谏,率部前去攻打曾头市。夜晚三更劫寨时,求胜心切的晁盖不幸被一枝刻有“史文恭”字样的毒箭射中面颊,不久便毒发而死。——《水浒传》中关于晁盖之死的情节并不复杂,从表面上看也没有什么悬念;正因为如此,所以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杀晁盖的人就是曾头市的史文恭。然细细玩味《水浒传》的有关章节,笔者以为“史杀晁”(即史文恭杀晁盖)这一观点值得商榷:杀晁盖者其实并非史文恭,而是晁盖的好兄弟宋江。试论述如下:

一、杀晁盖者并非史文恭

长期以来,人们之所以普遍认为是史文恭杀死了晁盖,主要是因为***中的这一段文字:

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湾,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

倒撞下马来。……众头领且来看晁盖时,那枝箭正射在面颊上;急拔得箭出,血晕倒了。看那箭时,上有

“史文恭”字。林冲叫取金枪药敷贴上。原来却是一枝药箭。晁盖中了箭毒,已自言语不得。……当日

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咐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

主。”言罢,便瞑目而死[1]。然而笔者认为据这段文字就推定杀晁盖的人是史文恭,其做法难逃武断之嫌。为什么这样说呢?其理由有三:

第一,从逻辑层面来看,“史杀晁”的观点不具有说服力。诚然《水浒传》中的晁盖是在夜袭曾头市时,被一枝毒箭射中面颊后不治而亡的,并且这枝毒箭上还刻有“史文恭”这三个字,但我们并不能据此推定杀晁盖的人就是史文恭。这中间的道理其实很简单:这枝“上有‘史文恭’字”的箭,也有可能不是史文恭本人射出来的。事实上,施耐庵在***中从来就没有肯定甚或暗示过这枝箭为史文恭所射。如果这枝箭不是史文恭亲手所射,那么我们怎么可以说是史文恭杀了晁盖呢?很显然,“史杀晁”论者据射中晁盖的毒箭上有“史文恭”三个字就推定是史文恭杀了晁盖,这在逻辑上犯了“四概念”的错误,其结论的真实性当然也就可想而知。

第二,从***对晁盖中箭而死的具体描写来看,“史杀晁”的观点很难令人信服。《水浒传》是这样写晁盖的中箭和死亡的:夜袭曾头市时,晁盖发现中计,于是“急回旧路”,突然被一枝毒箭射中,然后不治而亡。***如晁盖真是被史文恭射死的,那么施耐庵这样写就有两点不合情理:①晁盖及其部下在与曾头市的对阵之中都曾见过史文恭,“四下里……一望都是火把”时,如果真是骑着照夜玉狮子马、手拿方天画戟的史文恭用箭射了晁盖,那么当场就应会被人发现;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梁山一方只有等到回营后拔了晁盖面门上的箭,才知道用毒箭射晁盖的人原来是史文恭。——这未免太令人难以置信了。②众所周知,如果真是史文恭杀了晁盖,那么按照中国古典***的惯例,描写这种将对将的狙杀场面就应该***用“当先一将大喝一声:‘史文恭在此,强贼哪里去!’言讫一箭射来,正中晁盖面门”,或是“史文恭搭上箭,拽满弓,觑得亲切,望晁盖面颊一箭射去,晁盖应声***”这样的形式,可施耐庵却没有这样表述,而只是含混地说:“当头乱箭射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仿佛晁盖是在乱战之中碰到了流寇,被顺手牵羊、稀里糊涂地干掉了。这两处不合常理的写法难道是作者的疏忽?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明显违反规律和常理的地方,往往就是问题的关键点。笔者认为作者这样不合常理地来写晁盖之死,其实是想暗示读者:杀晁盖者,并非史文恭,而是另有其人。

第三,就《水浒传》的第六十回而论,“史杀晁”的观点根本就站不住脚。施耐庵在***中明确告诉读者:曾头市根本就没有杀死晁盖之意。请看《水浒传》第六十回中的这样一段文字:

戴宗前去曾头市探听,去了三五日之间,回来对众头领说道:“……那曾头市上,聚集着五七千人马,

扎下寨栅,造了五十余辆陷车,发愿说他与我们势不两立,定要捉尽俺山寨中头领,做个对头。……更有

一般堪恨那厮之处,杜撰几句言语,教市上小儿们都唱,道:‘摇动铁环铃,神鬼尽皆惊。铁车并铁锁,上

下有尖钉。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晁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曾家生五虎,天下尽闻名。’”梁山出兵攻打曾头市前,曾派戴宗前去曾头市探听情况。戴宗从曾头市回来之后,对探听到的情况作了如上汇报。从戴宗的汇报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曾家五虎执意与梁山为敌,但他们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要在战场上杀死梁山好汉;相反,他们只想“生擒”、“活捉”住梁山上的全部头领,然后用陷车解送到东京去请赏。《水浒传》第六十回中还有一段文字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可作戴宗这种说法的佐证:

曾头市上炮声响处,大队人马出来……三通鼓罢,只见曾家阵里推出数辆陷车,放在阵前。曾涂指

着对阵骂道:“反国草寇,见俺陷车么?我曾家府里杀死你的不算好汉。我一个个直要捉你活的,装载陷

车里,解上东京,碎尸万段!”——既然曾头市一心只想“生擒”、“活捉”梁山好汉,那么史文恭又怎么会对晁盖暗下杀手呢?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史杀晁”的观点与作者的本意以及作品实际要表达的是不相符的。或许有人会问:晁盖如果不是死于史文恭之手,那么又是被何人所杀呢?——这正是下文要论述的问题:“宋江实弑晁盖”。

二、“宋江实弑晁盖”

其实早在清代,金圣叹就已指出杀晁盖的人是宋江。金圣叹在《贯华堂刻(第五才子书水浒)七十回总评》中说道:《水浒传》“通篇皆用深文曲笔,以深明宋江之弑晁盖”[2]。但对于他的这种说法,人们并不认同,甚而还有人认为“宋江实弑晁盖”是一个“耸人听闻的结论”[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人们的心目中,晁、宋两人是一对义薄云天、肝胆相照的生死兄弟,人们不相信他们会手足相残;二是施耐庵在写“宋弑晁”时,用的是“深文曲笔”,而金圣叹在对***的“深文曲笔”进行解释时,或近乎牵强,或过于偏激,或有“莫须有”之嫌,很难令人信服。然而,尽管金圣叹在对“宋弑晁”这一观点进行说明时明显存在主观臆造的成份,但是仔细体味分析《水浒传》的有关描写,我们不能否定“宋弑

本文原文晁”这一论断的合理性:杀晁盖者,实宋江也。

宋江究竟是如何把晁盖送上不归路的呢?简言之,宋江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给晁盖布下了一个精巧的死亡陷阱,最终让晁盖体面而又有尊严地退出了人生的舞台。宋江为晁盖布下的这个精巧的死亡陷阱,具体说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在晁盖出征前,故意制造凶兆。晁盖要出征了,宋江等在***滩为他饯行。众目睽睽之下,晁盖新制的认军旗突然被风半腰吹断。这件事确实很蹊跷。从常理来说,晁盖是山寨之主,底下人给他做的认军旗不可能无故出现质量问题;晁盖出征时又值“春暖之时”,即便有风,也不至于吹断旗杆。——旗杆质量不存在问题,天地之间的风也不是很大,然而晁盖出征前,认军旗的旗杆却还是断了,最可能的解释是有人在旗杆上做了手脚。为什么要在晁盖认军旗的旗杆上做手脚呢?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故意制造一种凶兆,为晁盖之死提前进行舆论准备。——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认军旗被折意味着将折损一员大将或主将。那么这做手脚的人又是谁?当然不可能是晁盖一方,而只可能晁盖的敌人——准确地说是晁盖出事后的最大受益者一方。晁盖如果出事,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宋江。宋江真是太聪明了!这一招风折旗杆做得干净利落,不仅瞒过了梁山的众多好汉,使他们坚信晁天王之死是“正应了风折认旗之兆”,而且也还让《水浒传》的读者受骗上当了好几百年。

其次,在晁盖因误中曾头市奸计而仓皇逃命时,派亲信趁机向晁盖施放暗箭。晁盖夜袭曾头市时发现中计,于是“夺路而走”,突然迎面射来一阵乱箭,其中一箭正好射中他的面颊。关于这枝箭,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是史文恭射的,然而笔者却认为史文恭向晁盖射出这枝箭的可能性不大:①史文恭是曾头市的主将,一般来说应坐镇中枢指挥和处理各种突发***,怎么可能跑到一线去当射手?②纵观《水浒传》这部***,史文恭的箭法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茫茫黑夜之中,他究竟是如何射中晁盖的呢?③如前所述,曾头市一心只想“活捉”、“生擒”包括晁盖在内的梁山好汉,史文恭有必要用毒箭来射杀晁盖吗?④施毒从来就不是什么光明磊落的行为,史文恭武功出众且自命甚高,他会使用这样的下三滥手段吗?综合以上四个方面,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枝身上刻有“史文恭”字样的毒箭,其实与史文恭风马牛不相及。那么这枝箭究竟是什么人射出来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对晁盖中箭情形的描述说起。《水浒传》对晁盖中箭的情形是这样描述的:

晁盖带同诸将上马,领兵离了法华寺,跟着和尚。行不到五里多路,黑影处不见了两个僧人。前军

不敢行动。看四边路杂难行,又不见有人家。军士却慌起来,报与晁盖知道。呼延灼便叫急回旧路。走

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振地,一望都是火把。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湾,

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下马来。从表面上看,这段描述干净利落,清楚明晰,毫无悬念可言,但如果我们细细琢磨一下,就会觉得这段文字中蹊跷之处比较多:①梁山每次对外作战,都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唯独只有此次与曾头市之战却遭到了敌人的暗算。难道是曾头市智谋过人?显然不是。从***第六十八回“宋公明夜打曾头市”来看,曾头市的智谋其实不过尔尔。难道是晁盖有勇无谋吗?也未必,况且还有智勇双全的林冲和呼延灼等跟在他身边。——如此看来,此种写法似乎有违常理。此其一。②发现中计以后,作者这样写梁山的应对措施:“呼延灼便叫急回旧路”。——身经百战的呼延灼为什么要指挥部队“急回旧路”呢?似乎也不好理解。此其二。③当头乱箭射来时,梁山一方被射中的人肯定不少,而唯独只有晁盖中的是毒箭,未免也有点让人难以置信。此其三。如此短短的一段文字,就有多处让人摸不着头脑。施耐庵为什么要这样写?金圣叹间接进行过解释:“用深文曲笔,以深明宋江之弑晁盖”。金圣叹的说法对吗?单看《水浒传》中的这段文字,我们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但如果我们联系宋江在晁盖出征后的表现来看,就会发现金圣叹的解释确实很有道理。***第六十回是这样写宋江在晁盖出征后的表现的:

(晁盖引兵渡水去了)宋江悒怏不乐,回到山寨,再叫戴宗下山去探听消息。这个句子颇耐人寻味:晁盖出兵以后,宋江叫戴宗下山去探听。究竟宋江叫戴宗去探听什么——作者没有交待;戴宗探听的结果又如何——***也无下文。很多人认为这个句子没头没尾,是一个败笔。其实这个句子在***中至关重要,它是我们正确解读晁盖中箭真相的关键——为什么智谋并无过人之处的曾头市能准确设伏(姑且说是“设伏”)?呼延灼为什么要引晁盖“急回旧路”?还有晁盖为什么偏会被毒箭射中?如果我们联系“宋江……叫戴宗下山去探听消息”一句来思索,这一系列让人困惑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一切原来是宋江等人捣的鬼。试简要描画之:晁盖出征之后,宋江便派戴宗下山去探听消息,发现曾头市准备设伏晁盖,他觉得这是一个铲除晁盖的极好机会,于是他让亲信拿着毒箭预先在曾头市设伏的地方等候。晁盖被呼延灼引进曾头市的伏击圈后,宋江的亲信便趁乱把毒箭射向了晁盖。为了让这一切做得了无痕迹,宋江还特意让人在毒箭上刻下了史文恭的名字。文章至此,相信笔者不说,读者也已知道那趁晁盖慌乱之际给他射来致命一箭的人是谁了——那人就是与宋江生死同心且箭术非常高超的“神臂将军”花荣。

再次,在晁盖中毒箭之后,不积极进行救治。晁盖中箭之后,并没有立即死去,林冲准备马上派人把他送回山寨,这时颇富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呼延灼道:‘须等宋公明哥哥将令来,方可回军”’。就常理而论,晁盖是梁山的最高统治者,他中毒箭之后想回山寨进行治疗本来是不需要经过宋江的同意的,然而呼延灼却坚持认为没有宋江的军令就不能回军。呼延灼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合理的解释是:呼延灼是宋江的亲信,他想尽量拖延时间,以耽误对晁盖的救治。呼延灼这一招应该说是比较露骨的,林冲不可能领会不到,但由于呼延灼态度坚决,林冲还是不敢贸然行事,只好在军营中坐等宋江的军令。几个时辰之后,戴宗传宋江话可以回军,于是林冲连忙把晁盖送回了山寨。晁盖回山寨后,病情已变得相当严重,“水米不能入口,饮食不进,浑身虚肿”,恐怕只有神医安道全能让他度过这个劫难了,然而守在晁盖床前的宋江除了啼哭、亲手给晁盖“敷贴药饵,灌下汤散”外,并没有“以义气为重”、星夜派人带上一百两蒜条金和三二十两碎银去建康府请安道全来梁山救晁盖一命——就像他自己背上长了一毒疮、性命危急之时所做的那样。“守定啼哭,不商疗治”——金圣叹对宋江的指责真可谓是一针见血。正是因为宋江的“不商疗治”,所以晁盖的病症虽不见得比宋江严重(***第六十五回写宋江背上疮毒发作,性命危在旦夕),但他最终却不能如宋江般痊愈,而只能含恨而死。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杀晁盖的人就是宋江。但是还有一个问题让人感到困惑不解:宋江和晁盖不是一对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好兄弟吗?他为何要除掉晁盖呢?笔者认为宋江之所以要杀晁盖,主要是因为晁盖成了他带领梁山一伙成功走向招安的一个巨大障碍。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拟另撰文讨论。

综上所论,笔者认为:晁盖并不是死于史文恭的毒箭之下,而是死于梁山的权力斗争。梁山上的实力派人物宋江为了入主梁山并最终顺利实现招安的目的,精心设下了一个死亡陷阱,这个死亡陷阱使得一代天王晁盖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金圣叹说宋江是杀晁盖的主谋,那暗中下手的帮凶是谁?

2018.02.24

1.何处觅避秦人

2.山横水连,云断桥接

2018.02.25

第十九回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

1.品竹调丝

2.神道舍教、刘阮序齿

3.如千丈游丝,忽然飘落

第二十回 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

4.故设迷人

5.细婉之文

6.月色满街-情思满巷

7.穿云漏月之妙

8.欢愉嫌夜短,寂寞恨更长

9.龙跳虎卧之能!

2018.02.26

第二十一回 阎婆大闹郓城县 朱仝义释宋公明

1.依了朴刀,解了腰包,歇了包裹,坐在亭子上。

2.喜极泪零

3.昨夜灯花,今日鹊噪

4.写柴进殷勤,累幅不尽,故特从闲处着笔。

5.我不信今日早与兄长相见。

第二十二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1.天下莫易于说鬼,而莫难于说虎。无他,鬼无伦次,虎有性情也。

2.灯下看美人加一倍蝼蚁,灯下看好汉加一倍凛凛。

3.武松前病都不发了。(写宋江使人变化气质)

4.先唤酒,次及肉,其重其轻可知。

5.你这条长汉倘若醉倒了怎扶得住你。(不经意借酒家口中写出武松气象)

6.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真有虎,由此一折反越发显得武松神威,不然猝不及防有虎口侥幸嫌疑。

7.吊睛白额大虫(眼睛上翘,额头上有白色花纹,是华南虎)

8.之前提了十六遍哨棒只是疑兵,文章虚实难测。

9.下冈大虎经过五遍自叙,因实在是得意之事不得不说了又说。

2018.02.27

第二十三回 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

1.茶坊间隔壁与鲁智深狱庙间菜园一样文法。

2.洗手剔甲(纤琐入秒)

3.哪里等得他来!等他不得!(两句颠倒,心忙口乱)

4.上文“只低了头不恁么理会”,下文“自家只把头来低了”。

5.“六七分不快意”“八九分焦躁”

6.武大每每道兄弟都语“我的兄弟”。情深如此

7.骏马却驮痴汉走,巧妇常伴拙夫眠。

2018.02.28

1.入门休问枯荣事,观看容颜变得知

2.六婆不许入门。

3.十分情思,恨不就做一处。

4.哀哉世人,男女之会,亦必以钱物耀之。

5.脱衣结带,无所不至。(行文隐晦字字玑珠)

6.一头骂,一头哭,一头走,一头街上拾梨儿。

2018.03.01

第二十四回 王婆计啜西门庆 *妇药鸩武大郎

1.行文忌直,且图一顿。

2.那婆娘便号号的***哭起养家人来。但凡世上妇人哭有三样: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有声谓之号。

2018.03.02

第二十五回 偷骨殖何九送丧 供人头武二设祭

1.不见圣人,不知天下之至也;见圣人不见仲尼,不知圣人之至也。

2.灿如星斗、绣虎之心、撩蜂剔蝎

3.? 且说武松到门前揭了门帘子,探入身来,见了灵床子,又写“亡夫武大郎之位”七个字,呆了;睁开双眼道:“莫不是我眼花了?”叫声“嫂嫂,武二归了。”(一小段三两字一顿,断句明情,标点使用出神入化)

2018.03.03

第二十六回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1.武松写的出色,四边人都写得出色,如画虎者,四边草木都须做劲势。

2.武松带上行枷,看剐了王婆(一笔轻描淡写,画出上文细见都是出自武松眼中)

2018.03.04

第二十七回 武松威震平安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1.文情险绝,文情险仄,文情怪险,文情恣肆。

2.两边看得人都笑。(一笔带出四周景,不显四边寂静)

3.上文脱险杀威棒,余波又来,两样刑法写的其祸不测让人重复忧起。

第二十八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1.醉里乾坤火,壶中日月长。

2018.03.05

1.唱个无礼喏。

2.笔势翻舞不定

3.前文自谦有何才学,后文遍写出真才实学来。

第二十九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1.娇娆旖旎,玉绕香园

2.一篇大段话句句用“我”字起,写的响亮

3.炎威渐退,玉露生凉。金风去暑,以及新秋

4.众生好度人难度

2018.03.06

第三十回 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1.见到偏不写人,待听声音才认得 武松,可见吓傻了。

2.院内墙外来回穿插,写的精彩。

3.杀夫人便写夫人自送来就手,杀两三个妇女只是余波闲笔来凑。

4.孙二娘见了也叫叔叔。一篇八十回文章,遥相呼应回环踢跳,无句不勾无字不锁。

5.正传是一遍,叙述是一遍,报官是一遍。第一遍之纵横、第二遍之次第、第三编之颠倒 。

6.恋土难移

2018.03.07

第三十一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1.青花瓮、大白盆、写的诱人,鸡、肉、熟、捧,字字写的点睛。

2.刀亮的耀人(跌进水里忘了刀了,耀眼才想起来,活写醉人又写好刀一箭双雕)

3.老虎打得倒,狗吠打不倒。暗寓世人

4.写武松宋江相见,柴进庄得闻武松事迹,孔家庄未闻,虚实相递又可见两庄大小不同。

5.我于世间无所爱,正独爱此一句耳

6.只是由兄弟投了二龙山去了罢(只是由、去了罢写出恩爱情深)

7.由武松口中提出招安,宋江不便说的话从武松口中说出点后文又表一夜叙话中有隐约其意。

8.非宋江自谦,表武松珠玉在前

9.矮脚虎一时被宋江以礼义缚了。

遭逢坎坷皆天数,际会风云岂偶然!

2018.03.08

第三十二回 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

1.因坐凉床,所以斜坐看。

2.每日又只是宋江使钱。自从到寨里,没一个不敬爱他。

3.草字不恭

2018.03.09

第三十三回 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1.刘知寨也骑马拿叉,做戏小人像一笔画出。

2.怒的脑门都粉碎了

2018.06.09

第五十七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1.说言未了,厅上厅下一齐都道

2.所过州县,秋毫无犯。此行文之省

3.今日得识慈颜,平生甚兴。

4.笔有踪,墨有线,不是孟浪置笔

5.重礼陪话

6.武松道:哥哥不见色已树梢头尽

2018.06.10

第五十八回 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

1.气得做声不得,那厮--你看那厮--且监下那厮慢慢处置

2.啸聚山林,涓滴不饮,

1.汉末三分诸葛孔明摆石为阵之法。

2.前提诸葛亮,后有借风相呼应

3.三个见了宋江,没半点相疑,彼此倾心吐胆,诉说平生之事。

4.前偷鸡引出祝氏三雄,后偷马引出曾家五虎。故意写的相犯,以显笔力。

5.深文曲笔,遂与阳秋无异。(阳秋即春秋,避晋简文公母亲郑阿春的名讳)

6.天地风云,何足为怪

7.晁盖大怒,回头一看,早有一将出马出战曾魁,那人是梁山初结义的好汉豹子头林冲。(林冲本色)

2018.06.11

第五十九回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1.脚高步低出处(脚步不稳歪歪倒倒)

2.既出大言,必有广学。

3.贵乡何处,尊姓高名

4.君子问灾不问福

5.动女子小人则用软语,动豪杰丈夫必用险语

6.祖宗无犯法之男,宗亲无再婚之女

7.到后堂辞别了祖宗香火

2018.06.12

第六十回 吴用智赚玉麒麟 张顺夜闹***渡

1.将酒劝人,本无恶意。

2.金风淅淅,玉露冷冷,早是深秋时分。

3.忍这残喘,眼泪如抛珠撒豆。

4.李固与贾氏也跪在侧边,排序也是春秋笔法。

5.正是李固意料之中,却是李固意外之词

6.下民易虐,上苍难欺

7.兵临城下,将至濠边

2018.06.13

第六十一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

1.有事为荣

第六十二回 宋江兵打大名城 关胜议取梁山泊

1.宋江阵中早已捧出一员大将;索超早已出马;“早已”,写的威武

2.两匹烈马相交,两个急人发愤。写的登对

3.东边火里,西边火里,声势之甚

4.惊得三魄失二,七魂剩一。

5.此处书中北京,为北宋陪都大名府,今河北大名附近。

2018.06.14

第六十三回 呼延灼月夜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1.无端草贼,安敢张我! ?骂的文雅

2.宋江看见关胜天表亭亭,与吴用指指点点喝彩。 ?一句表关胜英武一句表宋吴小人。

3.当晚坐卧不安,走出中军看月,寒色漫天,霜华遍地;关胜嗟叹不已。

4.人生世上,君知我报君,友知我报友。

5.“是日,日无晶光,朔风乱吼。”;“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冻合”;“次日彤云压阵,天惨地裂”

2018.06.15

第六十四回 托塔天王梦中显圣 浪里白条水上报冤

1.君子义不欲醉。

2.见一把厨刀,油晃晃放在灶上。

3.“你这强贼,老爷生在浔阳江边,长在小孤山下,做卖鱼牙子,天下传名!只因闹了江州,占住梁山泊里,随从宋公明,纵横天下,谁不惧我!” ?写的声势。

4.“寨中大小头领接著,拥到宋江卧榻。 ?”拥字画出众人情义。

第六十五回 时迁火烧翠云楼 吴用智取大名府

1.打大名府一番大战,前后拨将五十五员,主力尽出唯独不调杨志、索超,因与梁中书有恩情,不负其心。

2.未到黄昏,一轮明月缺涌上来,照得六街三市,熔作金银一片。

3.“却说梁中书正在衙前醉了闲坐,初听报说,尚自不甚慌;次后没半个更次,流星探马接连来报,吓得一言不吐。”活写文官

4.虞侯押番,各逃残生去了。

2018.06.16

第六十六回 宋江赏步三军 关胜降水火二将

1.同恶共济(成语出处)、寸心如割(出处《警示名言》)

2.韩伯龙

第六十七回 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1.任从你心。

2.是夜,月色朦胧,星辰昏暗。

3.黑雾遮天,不分南北

4.阴云冉冉,冷气飕飕,黑雾漫漫,狂风飒飒。

2018.06.17

第六十八回 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宋公明义释双枪将

1.蜂刺入怀,解衣去赶。

2.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品竹调弦,无所不会。

第六十九回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1.一百零八将,最后入伙的是一个专工医兽的皇甫端。有暗骂之意

第七十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惊恶梦

1.最后以卢俊义梦水泊英雄尽折,一部大书天下太平四字结尾。有暗骂之意。

全书完

用知而不言造句(大约30个左右)

晁盖之死,金圣叹一口咬定是宋江暗下毒手,并且提出了其中的十点可疑之处。之所以有读者认为金圣叹的质疑没有道理,是因为大家看的《水浒传》版本不一样,金圣叹、李贽、王望如、余象斗这四位大家看到的,是没有为了某种利益和效果而删改过的。

后世为了抹黑或者洗白某些人,已经按照当时的需要,进行了颠覆性的篡改。比如李逵斧劈四岁小衙内一节,有的版本电视剧干脆不演,有的把一斧子把头劈作两半,改成了因为朱仝的争抢而失手掉下悬崖,洗白了李逵,却让朱仝背了黑锅。

言归正传,咱们还是来说金圣叹提出的晁盖之死十点可疑之处:宋江是杀晁盖主谋,可能还有七八个帮凶!

咱们今天依照的是《四家汇评忠义水浒传》,在那个版本里,晁盖出征之前被大风吹断大旗,宋江一言不发的,只有吴用念在与晁盖的发小之情上,苦相劝,所以金圣叹提出质疑:?通篇皆用深文曲笔,以深明宋江之弑晁盖。如风吹旗折,吴用独谏,一也。?

宋江谋弑晁盖的疑点,还包括晁盖带伤回山,宋江不请专业医生前来诊治,只是守在晁盖床前啼哭,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同时也是宣判了晁盖***?这等于活出丧。也就是说,在宋江眼里,晁盖已经是一个死人了。

另外还有?晁盖遗誓,先云莫怪晁盖已经知道自己中箭蹊跷,明确表示不让宋江继位;?骤摄大位,布令祥明宋江代理寨主后,马上进行了一番人员调配,看来是早有准备;?拘牵丧制,不即报仇冷处理与曾头市的血仇,如果曾头市不再次抢马,这篇儿就揭过去了;?大怨未修,逢憎闲话跟老和尚聊天摆龙门阵,一点伤心的意思都没有;?置死天王,急生麒麟紧急坑卢俊义上山,以便压制有望继位的林冲鲁智深等人。

这些疑点,宋江似乎可以找出理由为自己辩护,但是有三点质疑,即使是宋江的忠实拥趸,也很难解释,因为这些事情已经怪异得是个人就会觉得不可思议。

首先是?戴宗私探,匿其回报在晁盖中箭前后,神行太保戴宗神秘失踪了。大家都知道,晁盖大军刚刚开拔,宋江就?密叫戴宗下山去探听消息。?然后戴宗的行动就只有宋江一个人知道了,不管是战事胶着还是已经惨败,戴宗向宋江汇报了什么,连吴用都不知道。

其次是?五将死救,余各自顾晁盖中箭后,只有五个人拼命厮杀抢救,否则不管那一箭有没有毒,晁盖都会死于乱军之中。

拼命厮杀救晁盖的是哪五个人呢?是?却得三阮、刘唐、白胜五个头领,死并将去,救得晁盖上马,杀出村中来。? 要知道当时晁盖跟林冲分兵,是点了是个头领跟随自己的,他们分别是刘唐、呼延灼、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欧鹏、燕顺、杜迁、白胜、宋万。

眼见?扑的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呼延灼、欧鹏、燕顺、杜迁、宋万撒腿就跑,连战五渣白胜都拼了鼠命去救晁盖,呼延灼那样的顶尖高手,却逃之夭夭了。金圣叹批语:?十个人入去,却偏是五个初聚义人死救出来,生死患难之际,令人酸泪迸下。?

呼延灼等人丢下晁盖逃走,完全可以理解:呼延灼是宋江绞尽脑汁磕头作揖抓上梁山的,属于?宋派?;摩云金翅欧鹏原本是黄门山大寨主,他上梁山投奔的是宋江而不是晁盖;锦毛虎燕顺是清风寨老大,是第一批入伙梁山的外部势力,但是宋江一上梁山,他就以?新到头领?自居,坐在了?宋派?一边;杜迁宋万的首任大哥白衣秀士王伦,就是因晁盖而死,梁山就是杜迁和王伦共同创建的,宋万倒是后来入伙的。

最后是?主军星殒,众人不还这点怀疑有些出入,因为当时晁盖还没死,林冲的处理也还算得当,派遣刘唐、阮氏三雄和杜迁宋万先行一步护送晁盖回梁山疗伤,自己要带领主力部队且战且退,这也是防止曾头市人马截杀,或者是晁盖半路上被人暗算。

林冲的安排,证明了他这个百十万禁军教头不是吃干饭的,但是双鞭呼延灼反对撤军。呼延灼倒不是想再战曾头市,反对的理由也很无厘头:?须等宋公明哥哥将令来,方可回军。?

这就是说,梁山军继续在曾头市驻扎,不战不撤,任由曾头市游骑截杀只有六人护送的晁盖。结果是被曾头市夜袭,又损失了五七百人马,大败亏输丢盔弃甲往回逃。

咱们看到的版本,是林冲带领残兵败将逃到半路,神秘失踪的戴总忽然出现了,传达了宋江那已经毫无意义的撤军命令:?退到半路,正迎着戴宗传下军令,教众头领引军且回山寨,别作良策。?但是金圣叹李贽王望如余象斗等人看到的版本,戴宗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大败亏输,急取旧路,望梁山泊回来。众头领回到水浒寨上山,都来看视晁头领时,已自水米不能入口,饮食不进,浑身虚肿。?

这就奇怪了:晁盖被一箭射在脸上,又不是射中了眼睛,怎么这么快就浑身都肿了起来?梁山众将都是枪林箭雨里爬出来的***湖,怎么会对小小的箭毒束手无策?不要说别人,就是已经上了梁山的菜园子张青和母夜叉孙二娘,那也是用药高手,行者武松也是阅历丰富的老刑侦,怎么会想不到找人为晁盖去毒疗伤?

这倒不是孙二娘武松不肯出力,而是他们跟晁盖没什么交情,也见不到晁盖。宋江吴用在旁边守着呢,?灌药?是他们的事儿,别人根本就没资格插手。

有的版本中,写呼延灼和燕顺拼命厮杀救晁盖了:?呼延灼、燕顺两骑马死并将去,背后刘唐、白胜救得晁盖上马?三阮、宋万、杜迁水里逃得性命?,且不说阮氏三雄会不会丢下晁盖自己逃命,就是单问一句就能证明这手段不太高明:?曾头市哪里来的大水,可以让他们游泳逃命??

金圣叹等人看的版本,却写着?黑影处不见了两个僧人?军士却慌起来,报与晁盖知道,呼延灼便叫急回旧路。?呼延灼在晁盖中箭之前,就已经率先逃命去了。

这样看来,金圣叹的怀疑不无道理,所以他的十点质疑,直指戴宗呼延灼,甚至欧鹏燕顺杜迁宋万都有洗不脱的嫌疑。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部《水浒》,尊敬晁盖没错,喜欢宋江也没错,我们看名著,看的不是热闹,而是热闹背后的人情世故权谋斗争。

这时候就要请看过多版本《水浒传》的读者诸君,拿起烟斗当一回福尔摩斯,来分析一下晁盖之死的种种悬疑:按照《四家汇评忠义水浒传》的记载,我们是否可以断定宋江是弑杀晁盖的主谋,戴宗和呼延灼等七八个人都可能是帮凶?其实?留在梁山?的小李广花荣也可能暗中出手?戴宗的?甲马?绑在谁的腿上,谁就能日行一千夜走八百。

晁盖遗言古本原句(晁盖死后的遗言)

1、要学会放下,要学会感恩,要学会知而不言,要学会自我解脱,要学会一个人思考,要学会用心看世界,要学会在悲观中寻求快乐,更要学会收到短信立即转发。

2、我与他同事过,我会说他真的知而不言的人,他是一个富有执教经验和 *** 的人。

3、恩

那你知道他住在什么地方嘛!知而不言的话

我连你也一起送进黑牢!!

4、好说好说

只要是李兄弟所言

我绝对不会知而不言言而不尽。

5、所以女性要学会撒娇

学会知而不言

学会沉默

6、仁杰哀其诖误

缓其狱

密表奏曰:臣欲显奏

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

恐乖陛下存恤之旨。

7、徇情面

行报复

深文曲笔

以逞其私图

与夫唯诺成风

嗫嚅不出

知而不言

隐而不发

皆为旷职。

《水浒传》中晁盖为什么要把生擒史文恭的功劳送给卢俊义?

晁盖遗言古本原句

1、表明了反对宋江做水泊之主;%9晁盖临死的遗言当着众头领的面对宋江说:“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可见晁盖对宋江多么的不满,此话的意思就是不想让宋江当老大。否则晁盖完全可以说,贤弟保重,我死之后,你便为梁山之主。宋江的武功不行,而晁盖的遗言又是谁捉了射死他的,谁就是老大。史文恭是水浒中的一等武林高手。以宋江的本事怎么可能捉得住史文恭。若以这个为条件,除了萧让、金大坚之类的知识分子,梁山上任何人都比宋江有希望当老大,哪怕李逵都比宋江的可能性大。晁盖临死开出这个条件,分明就是不想让宋江继任老大的位置。自宋江入伙后,晁盖这个老大多半是做得十分窝囊,临死来了这么一手,也算报了一箭之仇。2、暗示毒箭有可能不是史文恭射的。史文恭是绝顶高手,高手一般自负,不屑于箭上下毒。黑夜里一箭正中,花容也未必做到,何况史文恭不是以箭术闻名的。以后曾头市和史文恭也没有以射死晁盖为骄傲,这是不合理的。3、下黑手的不一定是花荣。花荣当时不在出征的队伍里。花荣太出名了,当时不应该在的人出现,太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好好看书,在当时的和晁盖一起出征的名单里,有谁是值得怀疑的。4、其实,按照晁盖的遗言的含义推测:晁盖心中的接班人应该是:林冲。林冲为人仗义;武艺高;资格老;功劳大;顾全大局;威信高。林冲反对招安,思想路线和晁盖一致。林冲有老梁山、二龙山、桃花山、少华山、柴进等的支持,必要时可以有实力和宋江抗衡。

晁盖死后的遗言

晁盖临终前,留下了二十三字遗言:

“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但宋江对梁山众好汉宣布的时候,却只剩下了十六个字,而且意思也全变了:

“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

别看晁盖临终遗言只有短短二十三个字,但却至少有三层含义,宋江吴用林冲都很聪明,当然也都听懂了,但是他们很默契地***取了一致行动——***装糊涂。二十三个字变成十六个字,宋江吴用林冲一起***装糊涂,这其中有何***?

关于晁盖临终遗言,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描述,最大的区别就是晁盖说没说“兄弟莫怪我说”,金圣叹先生看到的版本,是有这六个字的,而且还把这六个字作为宋江谋杀晁盖的十个疑点之一:

“通篇皆用深文曲笔,以深明宋江之弑晁盖晁盖遗誓,先云‘莫怪’。”

但是不管哪个版本,晁盖遗言都没有志明凶手就是史文恭,而是以“射死我的”代替,这个人可以使史文恭或曾家五虎,也可以是梁山好汉或某个不知名的小喽_。

但是宋江在大庭广众之下,直接把黑锅扣在了史文恭头上,而这也正是宋江的高明之处:晁盖死因不用调查了,把史文恭抓来杀掉就算结案!

其实晁盖的临终遗言有三层含义,目标都直指宋江,“贤弟莫怪我说”就是很明显的第一层含义:宋江不可以接任梁山之主。

面试官和求职者都知道,“对不起”、“很遗憾”这几个字一出口,双方就该拜拜了,连“等候通知”都不用了。

晁盖先向宋江道歉,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宋江当然心知肚明,所以他干脆对晁盖的遗言进行了篡改——反正他离晁盖最近,听得最清楚,小屋子里的吴用林冲虽然听清了,但也只能装糊涂,这就是咱们接下来要说的晁盖遗言的第二三层含义。

很多人都说晁盖选定的继位者只有林冲一人,但听晁盖的遗言,我们就会发现吴用也在晁盖考虑之内。

晁盖到死也不说箭射自己的是史文恭,这其中是大有***的:还有谁比晁盖更了解当时的情况?那支箭从何处飞来,晁盖岂能没有个大致的估计?

所以晁盖临终遗言的第二层含义,就是让吴用破案——找出那个弓箭手极其幕后主使,这项任务只有吴用能完成,完成任务的吴用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接任梁山之主。

即使吴用经过调查,发现凶手真的是史文恭,宋江也没戏,这就是晁盖遗言的第三层含义:当时梁山第一高手是豹子头林冲,如果说有人能拿下史文恭,那这个人也一定是林冲——晁盖也会从旁协助。

晁盖跟宋江打过多年交道,自然知道宋江的嫡系:这厮只想当官,他要是当了寨主,会拿兄弟们当筹码去朝廷换取***厚禄。

只可惜晁盖的一番苦心是白费了:宋江的厚黑程度是晁盖想象不到的,林冲的懦弱是晁盖想象不到的,吴用的谨小慎微,也是晁盖想象不到的。

宋江吴用林冲不约而同地装糊涂,而装糊涂的目的,就是把宋江扶上头把交椅,然后带着大家升官发财

“智多星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

虽然吴用连给诸葛亮提鞋都不配,但有一点他们是相似的,那就是都不适合当主公:刘备给手下***节甚至***节钺,有些的事情自己都不过问,但是打二十军棍的事情,诸葛亮都要亲自处理,这就是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区别。

吴用想歪点子出馊主意在行,让他领导梁山群雄,他还真压不住阵脚:他就是***借虎威的狐狸,他背后必须趴着晁盖或宋江那样的老虎。

林冲虽然绰号豹子头、小张飞,但他并没有张飞的霸气,即使有张飞的霸气,也当不了梁山之主:要想成为一山之主,必须是脸厚腹黑的枭雄,晁盖脸不够厚,腹不够黑,所以他挂了,林冲当上梁山之主,也活不长。

自问在领导能力上比不过黑宋江,吴用和林冲选择了以***装糊涂的方式违背晁盖遗言并将宋江扶上头把交椅:

“林冲与吴用,公孙胜并众头领商议立宋公明为梁山泊主,诸人拱听号令。次日清晨,香花灯烛,林冲为首,与众等请出宋公明在聚义厅上坐定。”

两次都是以林冲而不是吴用为首,说明很多梁山好汉都理解了晁盖话中含义,但是林冲的举动却令人大跌眼镜:林冲这次为首,原来是替宋江当马前卒。

虽然林冲伏低做小,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退出寨主之争,但是宋江吴用并没有对他疏于防范,先是弄来了大刀关胜,然后又坑来玉麒麟卢俊义,林冲不坐核心圈的前三把交椅,最后连武将之首也没当上,被挤到了第六位,成了马军五虎将的第二名。

林冲虽然被排挤出了梁山核心决策圈,但是晁盖的遗言还有一丁点效力,所以宋江和吴用在二打曾头市的时候,把林冲留在了梁山,即使晁盖想暗中助力,也无从下手。

宋江带着去打曾头市抓史文恭的五路大军,分别是秦明花荣、鲁智深武松、杨志史进、朱仝雷横、李逵樊瑞,不管是谁抓了史文恭,都会把功劳拱手送给宋江,那个最有可能擒斩史文恭的卢俊义,则被放在了远离战场的偏僻小路:

“吴用主意只恐卢俊义捉得史文恭,宋江不负晁盖之遗言,让位与他。”

吴用的用意,宋江当然心知肚明,于是

“宋江大喜,叫卢员外带同燕青,引领五百步军,平川小路听号。”

金圣叹看到此处,禁不住冷笑:

“独调员外于无可用武之地,可谓极尽心机,又岂料冷处埋伏之适遇史文恭哉?奇情曲笔,写得妙绝。”

梁山军二打曾头市,晁盖就在一边看着呢,至于晁盖为什么能在一边看着,这里面涉及“子不语”的内容,咱们无需细说。

读者诸君看水浒原著就会知道,卢俊义之所以能生擒史文恭,全靠晁盖帮忙:晁盖发现自己寄予厚望的林冲根本就没来,为了阻止宋江夺位,就只好把手软脚软的史文恭撵到卢俊义刀下——不管史文恭是不是凶手,都不能落到宋江手里

晁盖临死前的遗言是什么

曾头市一役,晁盖遭遇袭击死前说了一句:“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这个时候晁盖是不想让宋江做梁山泊主的,所以他没有直接说让宋江接替他。

宋江是晁盖的救命恩人,对于宋江,在之前晁盖对他真的是掏心掏肺,而且还多次请宋江上梁山。在生辰纲***中,宋江通风报信晁盖才躲过一劫,后来宋江被抓到牢里,准备被杀头拉往刑场的路上晁盖带人去劫法场,救下了宋江,宋江从此件事情之后,就跟着晁盖上了梁山,在宋江到梁山之后,晁盖请他做梁山上的第一把手,但是宋江拒绝了。不过宋江拒绝的理由是因为晁盖比他年长,潜意思也就是他的能力并不比晁盖差。

虽然宋江坐的是二把手,但是他却架空了晁盖的势力,梁山原本的人被宋江招来的人代替了。宋江并不让晁盖做任何事情,依照他的话晁盖时一把手不能随便出手,但是这样一来江湖上***都知道宋江的名字,晁盖的名声慢慢低了下去。逐渐的宋江虽然不是梁山一把手却和一把手没什么区别了。也正是因为这样,晁盖才非要亲自出马,但是,曾头市一役中,晁盖却意外丢了性命。

所以,以当时的情况晁盖并不想把自己辛苦经营的梁山个宋江,晁盖心中林冲才是合适的人选,所以才说谁抓住了射死他的人谁就做一把手,虽然最后不是宋江但是宋江还是做了一把手。

晁盖为什么会死

《水浒传》中,对晁盖死因描述为,攻打曾头市时候,死于史文恭所放毒箭。对于这一死因,也有很多读者对此存疑,表示晁盖死因成谜;有人推测宋江暗下杀手,这一阴谋论。

常言道:“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晁盖作为梁山好汉最初头领,也有拥有不亚于宋江名声和威望。如果晁盖不死,宋江绝对坐不上第一把交椅。这一切既是天意,也是作者有意描写。有关晁盖死因,个人更尊重书中描写,死于史文恭毒箭。

晁盖不听劝阻,执意攻打曾头市

宋江领兵攻打祝家庄,晁盖领兵攻打曾头市,全因为英雄好汉投奔梁山过程中,途经这两个地方时候,同他们起了争执。晁盖和曾头市本没有仇恨,只因为段景住告诉晁盖,自己准备敬献的照夜玉狮子马名驹,被曾头市抢走,还辱骂了梁山一众好汉。

因为段景住一番言语,使得晁盖怒气冲天,决心发兵攻打曾头市。期间宋江有过多次劝阻,不希望晁盖以身犯险,甚至愿意自己带兵攻打曾头市,这些劝告话语,都被晁盖拒绝,他执意领兵亲自进攻曾头市。

攻击曾头市失利,身中毒箭而亡

进攻曾头市时候,晁盖并不像宋江三打祝家庄一样顺利。他与曾头市陷入了苦战,而后又被诈降人员算计,误入曾头市设定埋伏圈,这才导致自己兵败中毒箭。

晁盖中毒箭后,便下令撤回水泊梁山,最终自己也因为中毒太深,没有办法医治身亡。在临死之前,晁盖发下宏愿,谁能够为自己报仇,谁就是未来梁山之主。即便这样,也没能阻挡宋江,接替晁盖成为梁山大头领。

托塔天王晁盖不在108位好汉之列,加上一山不容二虎,使得他的死亡已成必然。

晁盖究竟想不想传位于宋江,***中有什么侧面描写?

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卢俊义是梁山第一武功高手,证据就是射伤晁盖的曾头市史文恭,被卢俊义拿下了。

其实生擒史文恭并不能证明卢俊义就是梁山第一高手,因为按照水浒原著的描述,在梁山军第二次攻打曾头市的时候,除了玉麒麟卢俊义,还有一百零二人能生擒史文恭?当时双枪将董平、没羽箭张清、花项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紫髯伯皇甫端还没有上梁山,梁山已经有了一百零三个头领。

细看卢俊义生擒史文恭的过程,就会发现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别说是玉麒麟卢俊义,就是换做鼓上蚤时迁金毛犬段景住,也能生擒史文恭。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既然梁山一百零三人,谁都能生擒史文恭,晁盖为何把功劳送给卢俊义?

卢俊义是不是梁山第一高手,这一点还一直有争论,因为在密林之中面对薛霸一个人的水火棍(董超在把风),卢俊义的反应是?泪如雨下,低头受死?;石秀孤身劫法场,卢俊义又怂了:石秀从酒楼上一跃而下,手举钢刀似砍瓜切菜,?卢员外惊得呆了,越走不动。?

本文不讨论在生死关头卢俊义与武松谁强谁弱,咱们今天要聊的是生擒史文恭的过程。在水浒原著中,这个过程很是耐人寻味:

东西南北四边,都是晁盖阴魂缠住。史文恭再回旧路,却撞着浪子燕青,又转过玉麒麟卢俊义来,喝一声:?强贼待走那里去!?腿股上只一朴刀,搠下马来,便把绳索绑了,解投曾头市来。?

卢俊义生擒史文恭,并没有经过真正的打斗,连那一声呐喊,史文恭可能也没有听见,就浑浑噩噩地挨了一朴刀栽于马下。

按照当时的情况,别说是鼓上蚤时迁金毛犬段景住,就是及时雨宋江和智多星吴用,拿下已经基本失去知觉的史文恭,也是不费吹灰之力。

我们细看水浒原著就会发现,晁盖直到临终之前,也没有认定史文恭就是射杀自己的那个仇人,但是他却费劲巴力地把史文恭驱赶到卢俊义面前,其目的就是彻底破坏吴用的***。

吴用是不想让卢俊义跟史文恭对战的,为此他还绞尽脑汁进行了防范:

只恐卢俊义捉得史文恭?立主叫卢员外带同燕青,引领五百步军,平川小路听号。?

吴用算盘打得精,却忘了一句古话: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欺心,神目如电。?

托塔天王晁盖英灵犹在,自然不会让宋江窃取梁山头把交椅,也不会让吴用的小算盘打赢,所以晁盖驱赶着迷迷糊糊的史文恭,把他束手束脚地送到了卢俊义朴刀之下。

按照水浒原著的描述,晁盖根本就不认识卢俊义,甚至可能不知道世上有这么一号人物,这就令人诧异了:晁盖为什么宁肯帮卢俊义建功,也不让宋江顺利接班、不力推林冲上位呢?

晁盖临终前,一直在怀疑到底是谁暗中射了自己一箭,所以他***用一句话断了宋江接班的念想:?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金圣叹点评水浒时列举了晁盖身亡的十点可疑之处:

通篇皆用深文曲笔,以深明宋江之弑晁盖?守定啼哭,不商疗治

(宋江得病,才有人想起神医安道全)

,五也;晁盖遗誓,先云?莫怪?,六也

不管晁盖有没有成神,他都没有归位,而是在梁山徘徊不去,此时他可能已经知道了凶手是谁,当然也知道了吴用的打算,所以才把一个活的史文恭送到了卢俊义面前,为的就是通过史文恭的招供,把事情真相大白于天下。

如果是宋江或者他的嫡系抓到了史文恭,肯定会第一时间干掉,根本就不给史文恭开口的机会,只有卢俊义为了满足?生擒?的要求,才会把史文恭活着押送到大家面前。

但是晁盖还是低估了宋江吴用的智谋,这二位根本就没经过任何审讯,直接就把史文恭干掉了:

林冲请宋江传令,教圣手书生箫让作了祭文;令大小头领,***挂孝,个个举哀;将史文恭剖腹剜心,享祭晁盖。?

又是林冲带头向宋江请示,这就是明确表示不承认生擒史文恭的卢俊义有接班资格。

之所以说?又是?,是因为林冲向宋江低头,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在梁山众头领中,晁盖最信任的五六个人中,就应该有林冲一个,但是二打曾头市之前,林冲不但没有提出为晁盖报仇,反而大仇未报的时候就跟吴用一起把宋江推上了?代理寨主?的宝座:

宋江每日领众举哀,无心管理山寨事务。林冲与公孙胜、吴用并头领商议,立宋公明为梁山泊主,诸人拱听号令。次日清晨,香花灯烛,林冲为首,与众等请出保义宋公明,在聚义厅上坐定

虽然林冲伏低做小极力奉承宋江,但却没有取得宋江吴用的信任:在当时情况下,梁山包括玉麒麟卢俊义和已经暗中投降的险道神郁保四,梁山已经一百零三位头领,但是除了卢俊义,宋江吴用还重点防范着豹子头林冲,根本就没让他参加二打曾头市。

当时宋江吴用调集的梁山好汉,一流高手或准一流高手只有秦明、花荣、鲁智深、武松、杨志、史进、朱仝、雷横、公孙胜、李逵、樊瑞,后续才急调大刀关胜金***徐宁驰援,把林冲死死按在梁山,名为看家,实为冷藏。

林冲没有坐头把交椅之心,也没有查明真相之胆,最后连竞争的机会也被宋江吴用剥夺,晁盖在失望之余,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把生擒史文恭这件功劳送给了卢俊义。

这时候我们不禁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晁盖把史文恭送给了鲁智深,结果又会如何?

《先秦散文·庄子·骈拇》原文鉴赏

晁盖直到闭上眼睛,也没有说自己是曾头市史文恭射死的,虽然没有明说自己中箭宋江难洗嫌疑,但是晁盖临终前刚开口说了六个字,宋江和吴用就全都明白了。于是宋江放声大哭:?这摆明了是不让我接班呀!?原著中宋江哭得十分伤心,?如丧考妣?。但宋江是为好大哥之死难过,还是为自己不能接班而伤心,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那么晁盖说了哪六个字,宋江的心就凉了半截呢?咱们还是来看看原著:?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著宋江,嘱咐道:?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老于世故的郓城押司宋江,听了?贤弟莫怪我说?,就什么都明白了。也就是这六个字,证明了晁盖绝对没有把大位传给宋江的意思。

人都是在社会中生活或生存的,稍微懂一点人情世故的人,都会听话听音。如果对方在告诉你某件事情之前先说?你可别着急?,那接下来听到的肯定不是好事;如果选秀节目评委对选手先说?对不起,虽然我很欣赏你?,那选手就该准备向后转了。同样的道理,晁盖说了?贤弟莫怪我说?六个字,宋江就知道自己没戏了,因为晁盖这六个字包含的潜台词,实际已经是明台词了:?兄弟,我知道你想做大哥好多天,不要逼我明言,不要逼我让位,我会翻脸!?

其实晁盖也曾经明确表示要让位给宋江,宋江虚心***意推辞:?仁兄,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

宋江不提晁盖对他的救命之恩,也不提梁山是晁盖从王伦手里抢过来的,只是拿年纪来说事儿,这摆明了是要把晁盖的功绩能力恩情都一笔抹杀:?我们让你当老大,就是因为你年纪大,别以为你威望能力有多出众!?要是按照宋江的这个说法,万一以后梁山来个比晁盖岁数还大的,那头把交椅岂不是要换主人?

晁盖能当上东溪村保正,应该也是十分熟悉官场规则的,对那些虚情***意的官样文章,也不是一窍不通。为了救赤发鬼刘唐,晁盖出手就是十两一锭大银子,为了这十两银子,插翅虎雷横明知道打不过刘唐也要打,可见晁盖出手阔绰,在送银子这种事情,也是轻车熟路?银子送少了,他根本就当不上保正,据说有的地方,想当保正,是要拿出五千贯(一贯一千钱)才行的。

晁盖能看穿宋江的野心,并不代表他有办法应对。事实证明,晁盖还是不如宋江,因为宋江谋到手的是郓城县押司。押司虽然没有品级,但还是可以管保正的,如果宋江想当保正,早就当了。

晁盖委婉地把话挑明,但是保正就是保正,他低估了押司的脸皮厚度?看过去的官场,我们就会发现一个现象:官越大,脸皮越厚,当到蔡京高俅那个级别的***,没有影帝级表演才能是不行的。

结果是宋江一转脸就把晁盖的话篡改了,?射死我的?直接变成了?史文恭?,一锤定音,把晁盖之死的种种疑云一风吹掉,也为自己上位扫清了障碍。接下来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变:?聚义厅今改为忠义堂。?一下子就抹去了晁盖在梁山上的最后一点痕迹,连金圣叹看到这里也感叹:?深文曲笔,以深明宋江之弑晁盖。前书谦让,后书分拨,以深表宋江之权诈也!?

按照金圣叹先生的看法,宋江弑杀晁盖,是铁板钉钉的事情,这一点晁盖可能也早已心知肚明,所以才设置了宋江迈不过去的门槛。即使是鼓上蚤时迁,也比宋江成功的可能性大。就更不用说林冲呼延灼了:曾头市虽然有金人背景,但毕竟是民间武装,在职业军人林冲呼延灼眼里,还真不够看。如果呼延灼重整铁甲连环马,一个集团冲锋过去,十个史文恭也会被踏为肉泥。

其实晁盖不想传位给宋江,最主要的原因可能不是怀疑宋江背后下了黑手,而是宋江与晁盖理念不合:晁盖只反奸臣不反昏君,宋江是昏君奸臣统统不反。晁盖不反对招安,但前提是已经?清君侧?除掉了奸臣;宋江则是无条件招安,只求奸臣们赏他一碗残羹剩饭

为了得到乌纱和官袍,宋江可以和蔡京高俅合作,他与奸臣合作的筹码,就是梁山众好汉的性命。

晁盖已经预料到宋江坐上头把交椅,必然会用兄弟们的鲜血染红自己的官袍。这是晁盖绝对做不来也难以容忍的,所以晁盖?贤弟莫怪我说?,就挑明了自己的态度:除了你宋江,谁当梁山之主都行,请原谅我戳破了你美梦的肥皂泡?

《先秦散文·庄子·骈拇》原文鉴赏

骈拇枝指①,出乎性哉②,而侈于德③。附赘县疣④,出乎形哉⑤,而侈于性。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⑥,列于五藏哉⑦,而非道德之正也⑧。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⑨;骈枝于五藏之情者⑩,*僻于仁义之行(11),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

是故骈于明者(12),乱五色(13),*文章(14)青黄黼黻之煌煌(15),非乎!而离朱是已(16)。多于聪者(17),乱五声(18),*六律(19),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 ,非乎!而师旷是也(21)。枝于仁者(22),擢德塞性以收名声(23),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24),非乎!而曾、史是已(25)。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26),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27),而敝跬誉无用之言(28),非乎!而杨、墨是已(29)。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彼正正者(30),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31);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32),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意仁义非其人情乎(33),彼仁人何其多忧也。且夫骈于拇者,决之则泣(34);枝于手者,龁之则啼(35)。二者或有余于数(36);或不足于数,其于忧一也(37)。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38);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贵富(39)。故意仁义非其人情乎!自三代以下者(40),天下何其嚣嚣也(41)?

且夫待钩绳规矩而正者(42),是削其性者也(43);待绳约胶漆而固者(44),是侵其德者也(45);屈折礼乐(46),呴俞仁义(47),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48)。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49),约束不以绳索(50)。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51),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52),故古今不二,不可亏也。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纆索而游乎道德之间为哉(53),使天下惑也。

夫小惑易方(54),大惑易性。何以知其然邪?自虞氏招仁义以扰天下也(55),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56)。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57)。小人则以身殉利(58),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59),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60),事业不同,名声异号(61),其于伤性以身为殉(62),一也。臧与谷(63),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64)。问臧奚事(65),则挟策读书(66);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67)。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68)。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69),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70),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71)!

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72),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73)?

且夫属其性乎仁义者(74),虽通如曾、史(75),非吾所谓臧也(76);属其性于五味(77),虽通如俞儿(78),非吾所谓臧也;属其性乎五声,虽通如师旷,非吾所谓聪也(79);属其性乎五色,虽通如离朱,非吾所谓明也(80);吾所谓臧者,非仁义之谓也,臧于其德而已矣(81);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82),自闻而已矣(83);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84),自见而已矣(85)。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86),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87),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88)。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盗跖与伯夷,是同为*僻也。余愧乎道德(89),是以上不敢为仁义之操(90),而下不敢为*僻之行也。

注释 ①骈拇:脚的大指与二指连生;枝指,手的大拇指旁多生一指。 ②出乎性:指出于自然,属于先天而非外力造成的。 ③侈:多,多余;德,通得,指应得的。 ④赘:瘤子;县,同悬;疣,俗称瘊子。 ⑤形:指形体,躯体。 ⑥多方:用各种方法;用,使用,推行。 ⑦列:排列,比列;五藏,指人的五脏;古人将仁、义、礼、智、信与五脏比列,据《内经》载,仁配肝,礼配心,信配脾,义配肺,智配肾。 ⑧正:纯正。 ⑨树:长。 ⑩五藏之情:指人的自然性情。该句句首通行本有“多方”二字,焦竑《庄子翼》疑为衍文,宣颖《南华经解》从之,似于意较长,今据焦,宣本删。 (11)*僻:过份沉溺;行:行为。 (12)骈:多生枝节;明:视觉。 (13)五色:青、黄、赤、白、黑。 (14)*:*滥;文章,青与赤相交为文,赤与白相交为章。 (15)黼黻(fu fu音府伏):古代贵族服装;黼,指白与黑相间绣成的斧形花纹;黼,指黑与青相同绣成的弓形花纹;煌煌,形容色彩耀人眼目。 (16)离朱:传说为黄帝时人,目力过人,能于百步之外察毫毫秋之末。《孟子》中作离娄。 (17)聪:听力。 (18)五声,又称五音,指宫、商,角、徵、羽。 (19)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蕤宾、无射、夷则。 (20)金、石、丝、竹:乐器名,金,指镈;石,石磐;丝,琴瑟;竹,笙笛;黄钟;六律之一;大吕,六吕之一。 (21)师旷:晋平公的乐师,相传精于音乐,耳力过人。 (22)枝:多生枝节。 (23)擢:拔高,标榜;塞,遮蔽,压抑;收,收取,获得。 (24)簧鼓:吹笙打鼓,引为鼓吹;奉,奉行;不及,无法企及;法,指儒家标榜的礼法。 (25)曾:曾参,孔子的学生;史,史鰌,卫灵公的臣子;曾参、史鰌都以仁孝著称。 (26)累瓦结绳:古代记事的方法,这里指攒集无用的文辞;窜句,穿凿词句,唐写本下有“捶辞”二字。 (27)坚白、同异:即“离坚白”、“合同异”,先秦时期名家的主要论题,详见《秋水》注。 (28)敝跬(bi kui音币葵):劳神费力的样子;誉,颂扬。 (29)杨:杨朱,字子居,魏人,主张“为我”,不以物累;墨,墨翟,鲁人,墨家代表人物,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30)正正:当为“至正”之误,指最纯正的道德,阐发上文“天下之至正”的内容。(31)跋(qi音奇):多出的脚趾。 (32)凫(fu音浮):野鸭;胫,小腿。(33)意:猜想。 (34)决:裂,指切开。 (35)龁(he音何):咬。 (36)数:应有的数目。 (37)一:相同。 (38)蒿 (hao)目:愁苦的眼光,形容仁人对世间祸患焦虑、愁苦的样子。 (39)决:使……溃决;饕(tao音涛),贪求。 (40)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41)嚣嚣:喧嚣,扰攘。 (42)待:凭借。钩、绳、规、矩,木匠用来取曲、直、方、圆的工具;正,矫正。 (43)削:损伤,毁坏。 (44)约:绳子;胶、漆,都是用来粘合物体的。 (45)侵:侵害。 (46)屈折:折屈身体;屈折礼乐,形容劳身费心地施实礼乐。 (47)呴俞(xu yu音虚余):吹嘘,鼓吹。 (48)常然:人的自然性情。 (49)附离:依附,粘合;离,通丽,依附;以,用。(50)约束:捆缚; (mo音墨),即索,三股绳拧在一起称索。 (51)诱然:油然。 (52)同,一同,同样。 (53)奚……为:为什么;连连,连连不断,游,游动,活动,这里意为强行。 (54)易:变换,改变;方,方向。 (55)虞氏:舜;招,标举,标榜。 (56)奔命于仁义:指人们为推行仁义或遵从仁义而奔命。 (57)物:指身外之物,包括下文之利、名、家、天下等;性:人的自然本性。 (58)殉利:为利而殉身;以下殉名、殉家、殉天下都指不惜牺牲自己而求取名、家、天下。 (59)家:指卿大夫的***地食邑。 (60)数子:指上文小人、士、大夫、圣人。 (61)号:名称。(62)以身为殉:以自己的身体作为牺牲品。 (63)臧、谷:虚构的人物。(64)亡:丢失。 (65)奚事:干什么事。 (66)挟:持,拿;策,策,古代在竹片上著书,成编的叫策。 (67)博塞:下棋之类的游戏。 (68)均:均等,一样。 (69)伯夷:商末孤竹君之子,孤竹君传位于次子叔齐,叔齐让于伯夷,伯夷不受,二人一同奔周。后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而谏,武王不从,遂投往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70)盗跖:春秋时奴隶起义领袖,详见《盗跖篇》;东陵,山名,传说在今山东。 (71)是:对。 (72)货财:财物。 (73)恶:何。 (74)属:从属;乎,于。 (75)通:精通。 (76)臧(zang音脏):善,好。 (77)五味:酸、辛、甘、苦、咸。 (78)俞儿:传说古代味觉特别灵敏的人。 (79)聪:听力灵敏。 (80)明:视力敏锐。 (81)德:通得,指自得天性。 (82)闻彼:指听闻于身外的声音。 (83)自闻:指将听觉凝聚于自身,与“闻彼”相对。 (84)见彼:指集中视力于外物。 (85) 自见:指将视力凝聚于自己,即内视自己。 (86)不自得:指丢失自己的本性。 (87)得人之得:得到了别人所得之物。(88)适人之适:前一个适,作动词,适合;后一个适,作名词,安适。(89)愧乎道德:愧对道德;这是作者的自谦之词。 (90)操:操行。

今译 并生的足趾和歧生的手指,虽然出于自然本性,但对于应得的来说,却是多余的。附生的瘤与悬着的疣,虽然出自人的形体,但对于自然本性来说,却是多余的。用各种方法造出仁义并推行它,虽然把仁义与五脏相比列,但却不是纯正的道德。因此,并生在脚上的,只是连接一块无用的肉,岐生在手上的,只是长了一根无用的指头。超出了人内在的自然真情,过分沉溺于仁义的行为,那就把聪明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

在视觉上多生枝节的人,就会造成五色混乱,文****滥。就像服装上炫人眼目的华丽色彩一样,这不是很错误的吗!而离朱就是这样的人,在听力上多生枝节的人,就会弄乱五声,搅乱六律,就像金石丝竹黄钟大吕的乐音一样,这不是很错误的吗!而师旷就是这样的人。在仁义上多生枝节的人,就会标榜自己的德性,压抑自己的真性以沽名钓誉,使天下人都竞相鼓吹去奉行那无法企及的礼法,这不是很错误的吗!而曾参、史鰌就是这样的人。在辩论方面多生权节的人,就象累瓦结绳那样穿凿词句把心思花费在“坚白”、“同异”的论题上,劳神费力地去称颂它、说出那些无用之语,这不是很错误的吗!而杨朱、墨翟就是这样的人。因此,这些都是邪门歪道,不是天下最纯正的道德。

那些最纯正的道德,不违失性命的真情。脚趾并生在一起的不叫“骈”,多生一根手指也不叫“跂”,长的并不多余,短的也并非不足。所以,野鸭的腿虽短,但接上一截则会给它造成痛苦,野鹤的腿虽长,但切断一节便会造成悲哀。所以生来是长的,不必截断,生来是短的,也不必接长,这样就没有什么忧虑需要排除了。我以为仁义大概不是性情所固有的吧,那些仁人又何必要忧虑重重呢!

况且脚趾并生的人,如果给他切开,就会哭泣;手指歧生的人,如果给他咬去,就会哀啼。这两种或多于应有的数目,或少于应有的数目,但忧虑却是相同的。当今之仁人,十分忧虑世间的祸患;不仁之人,则溃乱人的性情而贪图富贵。所以,我想仁义大概不是人的自然性情中所固有的吧!然而,自夏、商、周三代以下,天下为什么这样喧嚣不停呢?

凭借钩绳规矩来矫正物体形状的,这是损伤了物体的本性;凭借绳索胶漆来固定物体的,这是侵害了物体的天性。以施行礼乐,鼓吹仁义来安慰天下人心的,这就使人失去了自然的真性。天下万物都有它们自然的真性。这自然的真性就是,曲的不用钩,直的不用绳,圆的不用规,方的不用矩,粘合在一起不用胶漆,捆缚在一起不用绳索。所以天下万物都自然生长,但不知自己是怎样生长的,都同样各得其所应得的东西却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得到的。古今道理是一样的,不能用强力去亏损。那么,仁义礼乐又为什么要连连不断地象胶漆绳索一样强行于道德之间,使天下人迷惑呢!

小的迷惑会改变方向,大的迷惑会改变本性,怎么知道是这样呢?自虞舜标举仁义来扰乱天下,天下人无不为仁义而奔命,这岂不是用仁义来改变人的本性吗?现在试作论述,自夏、商、周三代以下,天下没有不因外物而扭曲自己本性的。小人牺牲自己以求利,士人牺牲自己以求名,大夫牺牲自己以为家,圣人牺牲自己以为天下。这几种人,所追求的事业不同,所取得的名号不一样,但对于伤害本性,以自己为牺牲品来说,却是一样的。臧与谷一起牧羊,两人都丢了羊,问丢羊时臧在作什么,他在手持书简读书;问谷在作什么,他在下棋游玩。这两个人所干的事情不同,但对于残生伤性来说,却是一样的。为什么认定伯夷一定是对而盗跖就一定是错呢?

天下人都在牺牲自己;有的为仁义而牺牲,世俗则称他们为“君子”;有的为财物而牺牲,世俗则称他们为“小人”,对于牺牲自己来说是相同的,而有的是君子,有的是小人。但如就残生损性而言,盗跖也与伯夷相同了。又如何在他们之间区分君子与小人呢?

强将自己的性情从属于仁义,虽然像曾参、史鱼那样精通,却并不是我所认为的完善;强将自己的本性从属于五味,虽然像俞儿那样精通,却并不是我所认为的完善;强将自己的性情从属于五声,虽然像师旷那样精通,却并不是我所认为的聪敏;强将自己的性情从属于五色,虽然像离朱那样精通,却并不是我所认为的视力敏锐。我所认为的完善、美好,不是仁义所称颂的东西,只是在于自得、任情罢了;我所认为的完善、美好,不是仁义所称颂的东西,而是顺着自己的性命之情罢了;我所认为的听力的聪敏,并不是指听闻于身外的声音,而是指将听觉凝聚于自身;我所认为的视觉的敏锐,并不是指看见身外的东西,而是指将视觉凝聚于自身。不内视自己而只看见身外的一切,没有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而得到不该得的东西,这是得到了别人所得之物而没有得到自己应得之物,适合于别人的安适而不求适合于自己的安适。如果适合于别人的安适而不求适合于自己的安适,无论是盗跖还是伯夷,都同样陷入了邪僻之途。我愧对“道德”,因此,上不敢奉行仁义的操行,下不敢去作邪僻行径。

集评 宋。欧阳修:“语至刻急,每结皆缓,若深厚不可知者,优柔有余,得雄辩守胜之道,自经而子,未有成篇文字,枝叶横生,首尾救应,自为一家。若此以下数篇者,但论笔意,亦《大宗师》耳。”(转引自《百大家评庄》)

宋·刘辰翁《评点庄子》:“其言扶疏,其字错落。”

明·孙矿《南华真经》:“跌荡痛快,文气最豪。”

清·宣颖《南华经解》:“(第二段)再申畅上意,应转非道德之正,却故意写得华藻烂然。又特举世所推重之出色数子,以点实之皆加意摧挫之笔,文气滚滚然。”

又:“(第五段)拈出伯夷盗跖之死,为‘殉’字点一榜样。”

又:“(第六段)又一翻,愈横愈快。”“一路波涛汹涌,此处顿住。”

又:“(第七段)结处现出自己,归束到道德上去,是一篇大章法。”

又:“引仁义而合性则为骈,言其牵联外物也。由性而分仁义则为枝,言其旁出非本也。篇中将仁义与聪明口辩之用,声色臭味之欲,作一派铺写,其眼光直是最高,其笔力直是最辣。”

又:“行文段落极整,而其每段中,忽添忽减,随手错落。”

又:“一线穿去,一段生一段,波澜滚滚然。至束笔处,皆故作悠扬蕴藉,另是一格。”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首段特提‘道德’二字,为一篇主脑。……漆园惯用此深文曲笔,又添出聪明二项,正是*僻之具,从此汩没性灵,无怪乎去道日远也。”

又:“(第二段)用多骈旁枝一句,总结上文,将前四项人,一齐抹煞,应转非道德之正,漾出无限文情。’”

又:“(第三段)眼前妙啼谁解,如此生发,与上凫胫四句同一意境。”“此段痛发仁人之多忧,与不仁之人同一损性。目击流弊,语重心长,为普天下放声一痛。”“接上‘至正’二字说来,轻轻捩舵,帆随湘转,水送山迎,爽性疏照。‘不失其性命之情’,一语透宗,显出庐出面目。下面四个‘不为’字,抽刀断水,斩截非常。从‘骈枝’生出‘长短’二意,从‘长短’生出‘断续’二意,有野花争发、溪水乱流之势。‘凫胫’二喻,隽妙绝伦,长短皆出于天然,不容人事为增损。……天下非仁义不治,而仁义适足以扰天下。上下千古,悲感无端,笔亦奇横恣肆。”

又:“(第五段)此段申写仁义之无用,极力排宕,痛下针砭,前性侵德,失其常然,皆非道德之至正,一转撇去上文,笔势飒沓奔腾,如风雨之骤至。……(伯夷、盗跖)死不同,而残生损性则同。孰是孰非,皆可以‘亡羊’例之也。推论至此,足令殉仁义者,心灰意尽。奇文,快文,千古无两。”

又:“(第六段)首句沉痛,为大千世界,当头喝棒,直是冷眼觑破,无处躲藏。……君子小人,无一非残生损性之人也,夷、跖何分哉?顿笔冷绝。”

又:“(第七段)末幅回应前文,多骈旁枝四项,一反一正,朗若列眉。就中减去辩论一层,而增入五味,辩即富于仁义聪明之内,可以类推。至五味与声色并列五藏,故连类及之。‘自闻’、‘自见’,措词精妙绝伦,不言性命,却笔笔透入清虚。 ‘不自见而见彼’,承上文而反言之,又减去‘不自闻’,而增入‘不自得’一层。下四句,申明上意,又减去‘不自见’,而增入‘不自适’一层,一路衔尾而下,节节相生,层层脱卸,随手增减,皆成无缝天衣。以后仅就‘不自适’一层,轻轻拍合伯夷、盗跖,早已收足全篇,一结现身说法,极闲极冷。开 *** 僻于仁义之行,是从仁义中看出*僻,故以仁义属之仁义,此处豁地分开,明镜彩虹,各臻其妙。道德是此篇上乘宗旨,却一笔扬开,用作谦词,正见难能而可贵。‘上不敢为仁义,下不敢为*僻,’庄子果自居何等哉。曲终奏雅,可想见其寄托深心矣。”

又:“其行文,节节相生,层层变换,如万顷怒涛,忽起忽落,极汪洋恣肆之奇。尤妙在喻意层出叠见,映发无穷,使人目光霍霍,莫测其用意用笔之神。后来惟眉山苏氏得此灵境,故嬉笑怒骂,信手挥洒,可以横绝峨眉,其余皆望洋而叹。”

总案 骈拇,即并生的足趾。本篇主要阐述道家的人性论。在文中,作者以骈拇枝指、附赘县疣等比喻仁义,指出人为制造的仁义礼乐等道德观念,从本质上说,就是要束缚人性、残害人心,是违背人的性命之情的。真正的、纯正的道德,就在于“不失其性命之情”,保持人自然的天性。在作者看来,无论是为追求名而死于首阳山的伯夷,还是为追求利而死于东陵山的盗跖,都为名利而残害了自己的生命。其实质是一样的。因而,作者否定有为的仁义,主张回到无为的自然状态,说明真正的、完善的人性,不应用仁义礼乐去陶铸,而应按照人的自然本性去发展。作者要求人性复归自然、摆脱一切人为的束缚、打碎仁义礼乐等桎梏的思想,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后代人们抨击黑暗社会现实的重要思想武器。如陶渊明诗文中返归自然的旨趣、龚自珍诗文中提出的冲破礼教束缚的思想等等,显然与作者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篇行文层层相生,大气贯注,常常利用短小精悍的比喻,一层一转,一转一接,映发无穷。为说明纯正之道德,先批驳仁义是非;批倒仁义是非后,再正面端出道德,如“图穷匕首见”一般。文章的句式更是变化莫测,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交错而下,甚至“二十一字为一句,笔力雄大”(刘凤苞《南华雪心编》)。特别是大量排比句的运用,使文章颇具气势。这种信笔挥洒,跌宕奔腾的文气,对宋代苏轼的散文具有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