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声子论晋用楚材_蔡声子论晋用楚材翻译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6-19 0
  1. 国语的目录
  2. 古代劝谏皇帝的文言文
  3. 班荆道故的典故?

海瑞治安疏

一下来自百度百科1.大禹谟2.皋陶谟3.仲虺之诰4.伊训5.咸有一德6.洪范7.无逸8.吕刑(二)《左传》总述1.卫石碚大义灭亲2.五父谏陈侯3.曹刿论战4.宫之奇谏***道5.秦晋肴之战6.晋灵公不君7.晋祁奚举贤8.蔡声子论晋用楚材9.郑子产为政10.晏婴论“和”与“同”(三)《国语》总述1.邵公谏厉王弭谤2.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3.文公任贤与赵衰举贤4.寺人勃鞮求见文公5.蓝尹亹论吴将毙6.伍举论台美而楚殆(四)《战国策》总述1.邹忌讽齐王纳谏2.颜斶论士贵于王3.触龙说赵太后4.庄辛说楚襄王5.燕昭王复国求贤(五)《孟子》总述1.齐桓晋文之事章2.尊贤使能章3.子路人告之以有过章4.天时不如地利章5.景春日公孙衍张仪章6.离娄之明章7.桀纣之失天下也章8.君之视臣如手足章9.舜发于畎亩之中章10.君子有三乐章11.民为贵章12.滕文公问为国章(六)《荀子》总述1.富国2.解蔽(七)《墨子》总述尚贤上(八)《老子

国语的目录

⑴ 如图所示:班荆道故,是什么意思啊

蔡声子论晋用楚材_蔡声子论晋用楚材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班荆道故,汉语成语,拼音是bān jīng dào gù,意思是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⑵ 班荆道故的典故

“班荆道故”,是说朋友相逢,便立即就地铺开黄荆,坐在上面共话旧谊;“楚材晋用”,是说楚国虽有人才,却不被重用,结果其人才被晋国所用。这两个成语皆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伍举娶申公子牟之女为妻,后来子牟有罪,从楚国出逃,楚康王不察究竟,认为是伍举将他放走的。伍举得知后,便出逃到了郑国,准备由此到晋国去;而此时伍举的好友蔡声子也准备出使到晋国去,途经郑国。两人在郑国城郊不期而遇,便在草地上坐下叙谈起来—“班荆相与食,而广州昨故”。觥筹交错之间,伍举说,倘若我能归葬于楚国,即使是死,也可称得上不朽了。蔡声子见伍举这样眷恋故国,便对他说:“你努力加油吧,我一定让你回到楚国。” 蔡声子的晋国之行事毕,便到了楚国,谒见令尹子木。子木问蔡声子,说,晋楚两国人才相较,谁能占优势?蔡声子说,晋国的卿不如楚国,可是其下的大夫则很强,都是可以做卿的人才。就像晋国使用的杞梓良材、犀兕皮革,都产于楚国,正所谓“楚虽有材,晋实用之”。如今楚国滥用刑罚,有许多大夫为避免死亡出逃他国,成为诸侯的重要谋臣,这是有害于楚国的。譬如说吧,当年析公、雍子、子灵和贲皇先后出逃到了晋国,并受到重用,为晋国的霸业作出了贡献。 蔡声子的论说,使子木深深感到楚材晋用的危险,便向楚王进言,终于将伍举召回楚国。 来源:老同志之友

⑶ 班荆道故的成语典故

简介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

示 例

一次邂逅相逢,一次~,竟使一位艺术殉道者在冥冥里忽闻天籁,于混沌中顿悟禅机。”(李存葆《伏虎草堂主人》)

故 事

春秋时期,楚国的伍参(shen 第一声)与蔡国的子朝(chao 第四声)是好朋友,伍参儿子伍举与子朝的儿子声子也是好朋友。伍举因为岳父王子弁犯罪而逃到郑都城郊外,与声子相见,他们马上拔下路边的荆草铺在地上相对而坐,互相倾诉衷肠。

声子后来终于为伍举***。

⑷ 班荆道故造句

1、在他乡遇故,班荆道故也是常情。

2、客人分三等,直入主人的书房卧室者为上宾,尽显亲密无隙,作客至此,堪称无憾;次者院中檐下门前,随处一见,也算得上班荆道故,随心所欲;最下一等则肃入客厅,端坐寒暄。

3、他乡遇故交,自然是少不了班荆道故的。

4、刚来中国的留学生萨姆听他的同学说:用词语“班荆道故”造句是件特不轻松的事情。

5、玮博正偷偷摸摸地在背诵王维的诗《辋川集·栾家濑》,脚上穿着双高梁红色斐乐运动鞋的琳枭老师突如其来地走到前面,让他用“班荆道故”造句,吓得他魂都掉了。

(4)什么荆道故成语扩展阅读

班荆道故拼音:bān jīng dào gù

班荆道故释义: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

班荆道故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造句技巧:

1、正确理解词义。正确理解词义是造出好句子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应该根据词义特点和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及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要***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来理解。

2、把句子造得真实具体,生动形象。

3、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

⑸ 班荆道故是何意出自于哪

释义班:铺开。荆:一种灌木,枝条柔韧。道:说。故:过去的事情。坐在铺开的荆条上,讲述往事。形容朋友重逢,共话旧情。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春秋时,楚国的伍参和蔡国的子朝是好朋友,由于他们经常往来,关系密切,所以他们的儿子伍举和声子也成了好朋友。

有一年,伍举的岳父犯了法,逃亡到国外去。伍举受到牵连,只身逃出楚国,打算经过郑国,转道到晋国去。这一天凌晨,伍举走到郑国都城附近时,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他,回头一看,原来是好朋友声子,两人在异国的土地上突然相逢,都十分高兴。于是,他们就折下路边的荆条铺在地上,相对而坐,同时拿出干粮来边吃边说(班荆道故)。声子听了伍举的遭遇,非常同情,劝慰他说:“你暂时先住在晋国,我一定帮你想办法,让你重新回到楚国。”

声子来到楚国后,寻找机会拜见了尹子木,准备见机行事,正好子木询问他晋国大夫的情况,声子就故意说:“晋国的人才很多,楚国根本无法与晋国相比。”

子木听了,惊讶地问题:“他们怎么能物色到这么多人才?”

声子回答道:“这些人都是从楚国跑过去的。”

子木更加奇怪:“楚国人怎么肯为晋国出力呢?”

“楚国用刑太滥,有才能的贤人经常无辜判罪,他们实在无法忍受所以都逃到晋国去了。”声子接着说,“现在楚国的贤大夫伍举又被逼走了,他的岳父犯了法,实际上与他有什么关系,有人却硬要陷害他,伍举无法申辩,只有逃往晋国,如果他借晋国的力量来报私仇,恐怕楚国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子木听了,十分恐慌,急忙去请求楚康王赦免伍举,派人去接他回国。

⑹ 故,道,岩,班,荆可组成语

班荆道故 成语

⑺ 班荆道故近义词

成语:班荆道故

拼音: [bān jīng dào gù] ?

释义:班:铺开;道:叙说。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与食,而言复故。”杜预注:“班:布也。”

例句:一次邂逅相逢,一次~,竟使一位艺术殉道者在冥冥里忽闻天籁,于混沌中顿悟禅机。”

近义词:班荆道旧

⑻ 班荆道故的成语解释

词 目 班荆道故

发 音 bān jīng dào gù

班:铺开;荆:黄荆,一种落叶灌木。道:叙说。故:过去的事。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以前的情况。

⑼ 什么叫班荆道故

班荆道故

拼音:bān jīng dào gù

解释:班:铺开;道:叙说。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

示例:一次邂逅相逢,一次~,竟使一位艺术殉道者在冥冥里忽闻天籁,于混沌中顿悟禅机。” 李存葆《伏虎草堂主人》

近义词:班荆道旧

语法:作谓语;指好友相逢

古代劝谏皇帝的文言文

·周语3卷

·鲁语2卷

·齐语1卷

·晋语9卷

·郑语1卷

·楚语2卷

·吴语1卷

·越语2卷 一、周语  卷一 周语上

周语01 祭公谏穆王征犬戎  周语02 密康公母论小丑备物终必亡  周语03 邵公谏厉王弭谤  周语04 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  周语05 邵公以其子代宣王死  周语06 虢文公谏宣王不籍千亩  周语07 仲山父谏宣王立戏  周语08 穆仲论鲁侯孝  周语09 仲山父谏宣王料民  周语10 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论周将亡  周语11 郑厉公与虢叔杀子颓纳惠王  周语12 内史过论神  周语13 内史过论晋惠公必无后  周语14 内史兴论晋文公必霸

卷二 周语中  周语15 富辰谏襄王以狄伐郑及以狄女为后  周语16 襄王拒晋文公请隧  周语17 阳人不服晋侯  周语18 襄王拒杀卫成公  周语19 王孙满观秦师  周语20 定王论不用全烝之故

卷三 周语下  周语21 单襄公论陈必亡  周语22 刘康公论鲁大夫俭与侈  周语23 王孙说请勿赐叔孙侨如  周语24 单襄公论郤至佻天之功  周语25 单襄公论晋将有乱  周语26 单襄公论晋周将得晋国  周语27 太子晋谏灵王壅谷水  周语28 晋羊舌肸聘周论单靖公敬俭让咨  周语29 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钱  周语30 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钟  周语31 景王问钟律于伶州鸠  周语32 宾孟见雄鸡自断其尾  周语33 刘文公与苌弘欲城周  二、鲁语  卷四 鲁语上  鲁语01 曹刿问战  鲁语02 曹刿谏庄公如齐观社  鲁语03 匠师庆谏庄公丹楹刻桷  鲁语04 夏父展谏宗妇觌哀姜用币  鲁语05 臧文仲如齐告籴  鲁语06 展禽使乙喜以膏沫犒师  鲁语07 臧文仲说僖公请免卫成公  鲁语08 臧文仲请赏重馆人  鲁语09 展禽论祭爰居非政之宜  鲁语10 文公欲弛孟文子与郈敬子之宅  鲁语11 夏父弗忌改昭穆之常  鲁语12 里革更书逐莒太子仆  鲁语13 里革断宣公罟而弃之  鲁语14 子叔声伯辞邑  鲁语15 里革论君之过  鲁语16 季文子论妾马

卷五 鲁语下  鲁语17 叔孙穆子聘于晋  鲁语18 叔孙穆子谏季武子为三军  鲁语19 诸侯伐秦鲁人以莒人先济  鲁语20 襄公如楚  鲁语21 季冶致禄  鲁语22 叔孙穆子知楚公子围有篡国之心  鲁语23 叔孙穆子不以货私免  鲁语24 子服惠伯从季平子如晋  鲁语25 季桓子穿井获羊  鲁语26 公父文伯之母对季康子问  鲁语27 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  鲁语28 公父文伯之母论内朝与外朝  鲁语29 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  鲁语30 公父文伯之母别于男女之礼  鲁语31 公父文伯之母欲室文伯  鲁语32 公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  鲁语33 孔丘谓公父文伯之母知礼  鲁语34 孔丘论大骨  鲁语35 孔丘论楛矢  鲁语36 闵马父笑子服景伯  鲁语37 孔丘非难季康子以田赋  三、齐语  卷六 齐语  齐语01 管仲对桓公以霸术  齐语02 管仲佐桓公为政  齐语03 桓公为政既成  齐语04 管仲教桓公亲邻国  齐语05 管仲教桓公足甲兵  齐语06 桓公帅诸侯而朝天子  齐语07 葵丘之会天子致胙于桓公  齐语08 桓公霸诸侯  四、晋语  卷七 晋语一  晋语01 武公伐翼止栾共子无死  晋语02 史苏论献公伐骊戎胜而不吉  晋语03 史苏论骊姬必乱晋  晋语04 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晋语05 献公伐翟柤  晋语06 优施教骊姬远太子  晋语07 献公作二军以伐霍  晋语08 优施教骊姬谮申生  晋语09 申生伐东山

卷八 晋语二  晋语10 骊姬谮杀太子申生  晋语11 公子重耳夷吾出奔  晋语12 虢将亡舟之侨以其族适晋  晋语13 宫之奇知虞将亡  晋语14 献公问卜偃攻虢何月  晋语15 宰周公论齐侯好示  晋语16 宰周公论晋侯将死  晋语17 里克杀奚齐而秦立惠公  晋语18 冀芮答秦穆公问

卷九 晋语三  晋语19 惠公入而背外内之赂  晋语20 惠公改葬共世子  晋语21 惠公悔杀里克  晋语22 惠公杀丕郑  晋语23 秦荐晋饥晋不予秦籴  晋语24 秦侵晋止惠公于秦  晋语25 吕甥逆惠公于秦  晋语26 惠公斩庆郑

卷十 晋语四  晋语27 重耳自狄适齐  晋语28 齐姜劝重耳勿怀安  晋语29 齐姜与子犯谋遣重耳  晋语30 卫文公不礼重耳  晋语31 曹共公不礼重耳而观其骿肋  晋语32 宋襄公赠重耳以马二十乘  晋语33 郑文公不礼重耳  晋语34 楚成王以周礼享重耳  晋语35 重耳婚媾怀嬴  晋语36 秦伯享重耳以国君之礼  晋语37 重耳亲筮得晋国  晋语38 秦伯纳重耳于晋  晋语39 寺人勃鞮求见文公  晋语40 文公遽见竖头须  晋语41 文公修内政纳襄王  晋语42 文公出阳人  晋语43 文公伐原  晋语44 文公救宋败楚于城濮  晋语45 郑叔詹据鼎耳而疾号  晋语46 箕郑对文公问  晋语47 文公任贤与赵衰举贤  晋语48 文公学读书于臼季  晋语49 郭偃论治国之难易  晋语50 胥臣论教诲之力  晋语51 文公称霸

卷十一 晋语五  晋语52 臼季举冀缺  晋语53 宁嬴氏论貌与言  晋语54 赵宣子论比与党  晋语55 赵宣子请师伐宋  晋语56 灵公使?麑杀赵宣子  晋语57 范武子退朝告老  晋语58 范武子杖文子  晋语59 郤献子分谤  晋语60 张侯御郤献子  晋语61 帅胜而范文子后入  晋语62 郤献子等各推功于上  晋语63 苗贲皇谓郤献子不知礼  晋语64 车者论梁山崩  晋语65 伯宗妻谓民不戴其上难必及

卷十二 晋语六  晋语66 赵文子冠  晋语67 范文子不欲伐郑  晋语68 晋败楚师于鄢陵  晋语69 郤至勇而知礼  晋语70 范文子论内睦而后图外  晋语71 范文子论外患与内忧  晋语72 范文子论胜楚必有内忧  晋语73 范文子论德为福之基  晋语74 范文子论私难必作  晋语75 栾书发郤至之罪  晋语76 长鱼矫胁栾中行  晋语77 韩献子不从栾中行召

卷十三 晋语七  晋语78 栾武子立悼公  晋语79 悼公即位  晋语80 悼公始合诸侯  晋语81 祁奚荐子午以自代  晋语82 魏绛谏悼公伐诸戎  晋语83 悼公使韩穆子掌公族大夫  晋语84 悼公使魏绛佐新军  晋语85 悼公赐魏绛女乐歌钟  晋语86 司马侯荐叔向

卷十四 晋语八  晋语87 阳平教平公灭栾氏  晋语88 辛俞从栾氏出奔  晋语89 叔向母谓羊舌氏必灭  晋语90 叔孙穆子论死而不朽  晋语91 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  晋语92 訾祏死范宣子勉范献子  晋语93 师旷论乐  晋语94 叔向谏杀竖襄  晋语95 叔向论比而不别  晋语96 叔向与子朱不心竞而力争  晋语*** 叔向论忠信而本固  晋语98 叔向论务德无争先  晋语99 赵文子请免叔孙穆子  晋语100 赵文子为室张老谓应从礼  晋语101 赵文子称贤随武子  晋语102 秦后子谓赵孟将死  晋语103 医和视平公疾  晋语104 叔向均秦楚二公子之禄  晋语105 郑子产来聘  晋语106 叔向论忧德不忧贫

卷十五 晋语九  晋语107 叔向论三奸同罪  晋语108 中行穆子帅师伐狄围鼓  晋语109 范献子戒人不可以不学  晋语110 董叔欲为系援  晋语111 赵简子欲有斗臣  晋语112 阎没、叔宽谏魏献子无受贿  晋语113 董安于辞赵简子赏  晋语114 赵简子以晋阳为保鄣  晋语115 邮无正谏赵简子无杀尹铎  晋语116 铁之战赵简子等三人夸功  晋语117 卫庄公祷  晋语118 史黯谏赵简子田于蝼  晋语119 少室周知贤而让  晋语120 史黯论良臣  晋语121 赵简子问贤于壮驰兹  晋语122 窦犨谓君子哀无人  晋语123 赵襄子使新稚穆子伐狄  晋语124 智果论智瑶必灭宗  晋语125 士茁谓土木胜惧其不安人  晋语126 智伯国谏智襄子  晋语127 晋阳之围  五、郑语  卷十六 郑语  郑语01 史伯为桓公论兴衰  郑语02 平王之末秦晋齐楚代兴  六、楚语  卷十七 楚语上  楚语01 申叔时论傅太子之道  楚语02 子囊议恭王之谥  楚语03 屈建祭父不荐芰  楚语04 蔡声子论楚材晋用  楚语05 伍举论台美而楚殆  楚语06 范无宇论国为大城未有利者  楚语07 左史倚相儆申公子亹  楚语08 白公子张讽灵王宜纳谏  楚语09 左史倚相儆司马子期唯道是从  楚语10 观射父论绝地天通

卷十八 楚语下  楚语11 观射父论祀牲  楚语12 子常问蓄货聚马鬬且论其必亡  楚语13 蓝尹亹避昭王而不载  楚语14 郧公辛与弟怀或礼于君或礼于父  楚语15 蓝尹亹论吴将毙  楚语16 王孙圉论国之宝  楚语17 鲁阳文子辞惠王所与梁  楚语18 叶公子高论白公胜必乱楚国  七、吴语  卷十九 吴语  吴语01 越王勾践命诸稽郢行成于吴  吴语02 吴王夫差与越荒成不盟  吴语03 夫差伐齐不听申胥之谏  吴语04 夫差胜于艾陵使奚斯释言于齐  吴语05 申胥***  吴语06 吴晋争长未成勾践袭吴  吴语07 吴欲与晋战得为盟主  吴语08 夫差退于黄池使王孙苟告于周  吴语09 勾践灭吴夫差***  八、越语  卷二十 越语上  越语01 勾践灭吴

卷二十一 越语下  越语02 范蠡进谏勾践持盈定倾节事  越语03 范蠡劝勾践无蚤图吴  越语04 范蠡谓人事至而天应未至  越语05 范蠡谓先为之征其事不成  越语06 范蠡谓人事与天地相参乃可以成功  越语07 越兴师伐吴而弗与战  越语08 范蠡谏勾践勿许吴成卒灭吴  越语09 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  国语解叙

班荆道故的典故?

1. 古代臣子劝谏帝王的方法有哪些

治国之道:中国历代谏书 上前言镜鉴历史智慧治国先秦(一)《尚书》总述1.大禹谟2.皋陶谟3.仲虺之诰4.伊训5.咸有一德6.洪范7.无逸8.吕刑(二)《左传》总述1.卫石碚大义灭亲2.五父谏陈侯3.曹刿论战4.宫之奇谏***道5.秦晋肴之战6.晋灵公不君7.晋祁奚举贤8.蔡声子论晋用楚材9.郑子产为政10.晏婴论“和”与“同”(三)《国语》总述1.邵公谏厉王弭谤2.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3.文公任贤与赵衰举贤4.寺人勃鞮求见文公5.蓝尹亹论吴将毙6.伍举论台美而楚殆(四)《战国策》总述1.邹忌讽齐王纳谏2.颜斶论士贵于王3.触龙说赵太后4.庄辛说楚襄王5.燕昭王复国求贤(五)《孟子》总述1.齐桓晋文之事章2.尊贤使能章3.子路人告之以有过章4.天时不如地利章5.景春日公孙衍张仪章6.离娄之明章7.桀纣之失天下也章8.君之视臣如手足章9.舜发于畎亩之中章10.君子有三乐章11.民为贵章12.滕文公问为国章(六)《荀子》总述1.富国2.解蔽(七)《墨子》总述尚贤上(八)《老子》总述1.三十三章2.三十六章3.三十七章4.四十五章5.四十八章6.四十九章7.五十七章8.五十八章9.六十章(九)《管子》总述1.牧民2.八观(十)《商君书》总述1.更法2.农战(十一)《韩非子》总述1.主道2.亡征(十二)《吕氏春秋》总述1.察今2.贵直论3.贵公两汉《新语·辅政第二》过秦论[上]过秦论[中]过秦论[下]陈政事疏论积贮疏论贵粟疏天人三策汉武帝策贤良文学之士制一董仲舒对策一汉武帝策贤良文学之士制二董仲舒对策二汉武帝策贤良文学之士制三董仲舒对策三尚德缓刑书陈兵利害书上政治得失疏论衡·自然政论浮侈昌言阙题理乱损益治国之道:中国历代谏书 中治国之道:中国历代谏书 下 有名的典故: 《邹忌讽齐王纳谏》《 魏征劝谏唐太宗》《 触龙说赵太后》 《直言敢谏的西汉名臣--汲黯》《简雍戏见刘备》《海瑞的死谏》。

2. 大臣劝谏皇帝的故事

1、唐太宗与魏征 魏征的样貌虽不超过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善于让皇帝回心转意。

魏征总是触犯龙颜当面直言规劝;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皇上也就息怒。魏征曾请***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

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 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看见魏征前来,藏到怀中。

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 2、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

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扩展资料:

涉及到的劝谏人物一生: 1、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

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战天下,为***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 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他虚心纳谏,开疆拓土,厉行俭约,轻徭薄赋,使百姓休养生息,各民族融洽相处,国泰民安,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2、魏征 魏徵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

每进切谏,虽极端激怒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动摇,使太宗也为之折服。 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戒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清静无为、“仁义”行事,无不受到***纳。

贞观十三年(639)所上《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 3、邹忌 邹忌(约前385年—前319年),一作“驺忌”,尊称“驺子”,中国战国时期齐国人。

《史记》亦作驺忌,齐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1353366桓公田午时的大臣;齐威王田因齐时期,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州西南),号成侯;后又侍齐宣王田辟疆。 他曾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从此齐国渐强。

“班荆道故”,是说朋友相逢,便立即就地铺开黄荆,坐在上面共话旧谊;“楚材晋用”,是说楚国虽有人才,却不被重用,结果其人才被晋国所用。这两个成语皆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娶申公子牟之女为妻,后来子牟有罪,从楚国出逃,楚康王不察究竟,认为是伍举将他放走的。伍举得知后,便出逃到了郑国,准备由此到晋国去;而此时伍举的好友蔡声子也准备出使到晋国去,途经郑国。两人在郑国城郊不期而遇,便在草地上坐下叙谈起来—“班荆相与食,而广州昨故”。觥筹交错之间,伍举说,倘若我能归葬于楚国,即使是死,也可称得上不朽了。蔡声子见伍举这样眷恋故国,便对他说:“你努力加油吧,我一定让你回到楚国。”蔡声子的晋国之行事毕,便到了楚国,谒见令尹子木。子木问蔡声子,说,晋楚两国人才相较,谁能占优势?蔡声子说,晋国的卿不如楚国,可是其下的大夫则很强,都是可以做卿的人才。就像晋国使用的杞梓良材、犀兕皮革,都产于楚国,正所谓“楚虽有材,晋实用之”。如今楚国滥用刑罚,有许多大夫为避免死亡出逃他国,成为诸侯的重要谋臣,这是有害于楚国的。譬如说吧,当年析公、雍子、子灵和贲皇先后出逃到了晋国,并受到重用,为晋国的霸业作出了贡献。蔡声子的论说,使子木深深感到楚材晋用的危险,便向楚王进言,终于将伍举召回楚国。来源:老同志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