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解体的意思,放心体仁

tamoadmin 成语俗语 2024-06-19 0
  1. 近来比较痴迷于历史 求古代皇帝溢号意思 例如幽 乱常 仁 仁德尽量多一些 谢谢!!!
  2. 请教孟子几句名言.
  3. 《王守仁全集》卷九
  4. 谥号中 经天纬地曰文… 后面还有些什么去了 顺便解说一下每个谥号的意思~
  5. 宋朱熹胡子知言疑义原文_翻译及赏析
  6. 杨乃武的文学作品
  7. 体组成四字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词语
  8. 元春又没文化,长的也不行,为何能被选进凤藻宫?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你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你管理人民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够不够;待人以礼对方不报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够不够。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取得效果,都要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会归顺你了。”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离娄上)

放心解体的意思,放心体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译文] (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常言,都这样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有了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一个家有了自己毁坏的因素,别人才能毁坏它;一个国家自己有了被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有预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份苛刻的诋毁。”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孔子是一个不会做过火的事的人。”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戎沐浴,则可以祀上帝。”(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如果西子施身上沾了肮脏,别人走过她身边时也会掩着鼻子;虽然是个面貌丑陋的人,如果他斋戎沐浴,也一样可以祭祀上帝。”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孝也。”(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世上人常说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懒惰,(不事生产)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恋钱财,偏袒妻子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孝。”

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都有;知道羞耻的心,***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都有;明辨是非的心,***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放弃正路不去走,丧失了良心不去求,太可悲了!人丢了鸡犬,都知道去找,良心丢了却不知去找,治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就是把丧失了的良心找回来就行了。”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仅仅一两把粗的桐树梓树,人们要想叫它生长起来,都知道怎样去培养它。至于对自己,却不知道怎样去培养,难道爱自己还不如爱桐树梓树吗?真是太不动脑子了。”

孟子曰:“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身体有重要部分和不重要的部分,有大处也有小处。不要因保养小的部位而影响大的部位,不要因为保护次要的部分而影响了重要的部分。只保养小部位的人是道德低下的小人,而养其身体中大部位的人则是高尚的君子”

孟子曰:“人不可以***,***之耻,***矣。”(尽心上)

[译文] (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道羞耻的那种羞耻,是真正的羞耻了。”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孟子曰:“然。”(告子下)

[译文] 曹交问道:“***都可以成为尧舜这样的好人,有这话吗?”

孟子说:“然。”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尽心上)

[译文] (孟子说:)“羞耻之心对于人关系重大,干诡诈投机事情的人是没有地方用得着羞耻之心的。如果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那又怎样能赶上别人呢?”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饮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尽心上)

[译文] (孟子说:)“饥饿的人吃什么都美,干渴的人喝什么都甜,这是由于没有尝到饮水和食物的正常味道,因为饥饿与干渴损害了他的味觉。难道只有嘴舌和肚子有饥饿干渴的损害吗?人心也都有类似的损害。如果人能够不使饥饿干渴造成的那种损害,成为人心的损害,那就不会把比不上别人作为忧虑了。”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尽心下)

[译文] (孟子说:)“语言浅近而意义深远的话,这属于善言;运用简单但影响广泛的方法,这属于善道。君子的语言,看去平平凡凡但都含着很深的道义;君子的操守,以修养本身入手进而达到使天下太平。 一般人的毛病就在于放下自己的田不去种而来耕别人的田——对别人要求十分严格,可自己承担的却很少。”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

[译文] (孟子说:)“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一个人如果欲望不多,他的善性虽然有点丧失,但不会多;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他的善性虽然有所保存,但是极少了。”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仁者无敌。

君子之于禽兽,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持其志,勿暴其气。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也。

治则进,乱则退。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彼一时,此一时也。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也。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民事不可缓。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无事而食,不可也。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人不可以***。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天,俯不怍于,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春秋无义战。

尽信书,不如无书。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

近来比较痴迷于历史 求古代皇帝溢号意思 例如幽 乱常 仁 仁德尽量多一些 谢谢!!!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称为殁。出自《礼记,曲礼下》

1、帝王之死,称“崩”多用组合词“驾崩”。

皇帝是称之为万人之上,是由万民拥戴,他有权力驾驭和支配臣民来维护江山和平稳定的领导,成为一种驾之势的权力,也是属于一种精神支柱,当他死后已经不能行使权力,精神支柱也没有了,就形容江山少了支柱会崩塌的意思。

2、诸侯、宠妃之死,称“薨”。

相关:薨落(死的意思.通常指诸侯之死);薨奄(指王侯死亡);薨殁(指王侯死亡);薨殂(指王侯之死);薨背(犹薨殂);薨逝(犹薨殂);薨谢(薨殂)

3、普通妃子或小皇子死叫“殁”。

4、官员、将领死为“逝”。

5、大夫之死,称“卒”。

6、士死,称为“不禄”。

称去世的皇帝,儿子称父亲为“先帝”,称去世的诸侯,儿子称父亲为“先王”。

对再前的帝、王、诸侯可以称庙号,也就是太祖、太宗、世祖、文宗之类。也可称谥号。

谥号由来根据《逸周书,谥法解》:

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无能名曰神。不名一善。

德象天地曰帝。同于天地。

仁义所往曰王。民往归之。

立志及众曰公。志无私也。

执应八方曰侯。所执行八方应之。

赏庆刑威曰君。能行四者。

从之成群曰君。民从之。

扬善赋简曰圣。所称得人,所善得实,所赋得简。

敬宾厚礼曰圣。厚于礼。

照临四方曰明。以明照之。

谮诉不行曰明。逆知之,故不行。

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

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

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

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

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

赐民爵位曰文。与同升。

绥柔士民曰德。安民以居,安士以事。

谏争不威曰德。不以威拒谏。

刚彊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

威彊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安民立政曰成。政以安定。

渊源流通曰康。性无忌。

温柔好乐曰康。好丰年,勤民事。

安乐抚民曰康。无四方之虞。

民安乐曰康。富而教之。

布德执义曰穆。故穆穆。

中情见貌曰穆。性公露。

容仪恭美曰昭。有仪可象,行恭可美。

昭德有劳曰昭。能劳谦。

圣闻周达曰昭。圣圣通合。

治而无眚曰平。无灾罪也。

执事有制曰平。不任意。

布纲治纪曰平。施之政事。

由义而济曰景。用义而成。

耆意大虑曰景。耆,强也。

布义行刚曰景。以刚行义。

清白守节曰贞。行清白执志固。

大虑克就曰贞。能大虑非正而何。

不隐无屈曰贞。坦然无私。

辟土服远曰桓。以武正定。

克敬动民曰桓。敬以使之。

辟土兼国曰桓。兼人故启土。

能思辩众曰元。别之,使各有次。

行义说民曰元。民说其义。

始建国都曰元。非善之长,何以始之。

主义行德曰元。以义为主,行德政。

圣善周闻曰宣。闻,谓所闻善事也。

兵甲亟作曰庄。以数征为严。

叡圉克服曰庄。通边圉,使能服。

胜敌志强曰庄。不挠,故胜。

死于原野曰庄。非严何以死难。

屡征杀伐曰庄。以严厘之。

武而不遂曰庄。武功不成。

柔质慈民曰惠。知其性。

爱民好与曰惠。与谓施。

夙夜警戒曰敬。敬身思戒。

合善典法曰敬。非敬何以善之。

刚德克就曰肃。成其敬使为终。

执心决断曰肃。言严果。

不生其国曰声。生于外家。

爱民好治曰戴。好民治。

典礼不愆曰戴。无过。

未家短折曰殇。未家,未娶。

短折不成曰殇。有知而夭殇。

隐拂不成曰隐。不以隐括改其性。

不显尸国曰隐。以闲主国。

见美坚长曰隐。美过其令。

官人应实曰知。能官人。

肆行劳祀曰悼。放心劳于*祀,言不修德。

年中早夭曰悼。年不称志。

恐惧从处曰悼。从处,言险圮。

凶年无谷曰荒。不务耕稼。

外内从乱曰荒。家不治,官不治。

好乐怠政曰荒。*于声乐,怠于政事。

在国遭忧曰愍。仍多大丧。

在国逢骨曰愍。兵寇之事。

祸乱方作曰愍。国无政,动长乱。

使民悲伤曰愍。苛政贼害。

贞心大度曰匡。心正而用察少。

德正应和曰莫。正其德,应其和。

施勤无私曰类。无私,唯义所在。

果虑果远曰明。自任多,近于专。

啬于赐与曰爱。言贪□。

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

克威捷行曰魏。有威而敏行。

克威惠礼曰魏。虽威不逆礼。

教诲不倦曰长。以道教之。

肇敏行成曰直。始疾行成,言不深。

疏远继位曰绍。非其弟过得之。

好廉自克曰节。自胜其情欲。

好更改旧曰易。变故改常。

爱民在刑曰克。道之以政,齐之以法。

除残去虐曰汤。

一德不懈曰简。一不委曲。

平易不訾曰简。不信訾毁。

尊贤贵义曰恭。尊事贤人,宠贵义士。

敬事供上曰恭。供奉也。

尊贤敬让曰恭。敬有德,让有功。

既过能改曰恭。言自知。

执事坚固曰恭。守正不移。

爱民长弟曰恭。顺长接弟。

执礼御宾曰恭。迎待宾也。

芘亲之阙曰恭。修德以盖之。

尊贤让善曰恭。不专己善,推于人。

威仪悉备曰钦。威则可畏,仪则可象。

大虑静民曰定。思树惠。

纯行不爽曰定。行一不伤。

安民大虑曰定。以虑安民。

安民法古曰定。不失旧意。

辟地有德曰襄。取之以义。

甲胄有劳曰襄。亟征伐。

小心畏忌曰僖。思所当忌。

质渊受谏曰釐。深故能受。(本作僖,史记均写作釐,今简化为厘。古文中涉及仍作釐)

有罚而还曰釐。知难而退。

温柔贤善曰懿。性纯淑。

心能制义曰度。制事得宜。

聪明叡哲曰献。有通知之聪。

知质有圣曰献。有所通而无蔽。

五宗安之曰孝。五世之宗。

慈惠爱亲曰孝。周爱族亲。

秉德不回曰孝。顺于德而不违。

协时肇享曰孝。协合肇始。

执心克庄曰齐。能自严。

资辅共就曰齐。资辅佐而共成。

甄心动惧曰顷。甄精。

敏以敬慎曰顷。疾于所慎敬。

柔德安众曰靖。成众使安。

恭己鲜言曰靖。恭己正身,少言而中。

宽乐令终曰靖。性宽乐义,以善自终。

威德刚武曰圉。御乱患。

弥年寿考曰胡。久也。

保民耆艾曰胡。六十曰耆,七十曰艾。

追补前过曰刚。勤善以补过。

猛以刚果曰威。猛则少宽。果,敢行。

猛以彊果曰威。强甚于刚。

彊义执正曰威。问正言无邪。

治典不杀曰祁。秉常不衰。

大虑行节曰考。言成其节。

治民克尽曰使。克尽无恩惠。

好和不争曰安。生而少断。

道德纯一曰思。道大而德一。

大省兆民曰思。大亲民而不杀。

外内思索曰思。言求善。

追悔前过曰思。思而能改。

行见中外曰悫。表里如一。

状古述今曰誉。立言之称。

昭功宁民曰商。明有功者。

克杀秉政曰夷。秉政不任贤。

安心好静曰夷。不爽政。

执义扬善曰怀。称人之善。

慈仁短折曰怀。短未六十,折未三十。

述义不克曰丁。不能成义。

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

秉德尊业曰烈。

刚克为伐曰翼。伐功也。

思虑深远曰翼。小心翼翼。

外内贞复曰白。正而复,终始一。

不勤成名曰灵。任本性,不见贤思齐。

死而志成曰灵。志事不□命。

死见神能曰灵。有鬼不为厉。

乱而不损曰灵。不能以治损乱。

好祭鬼怪曰灵。渎鬼神不致远。

极知鬼神曰灵。其智能聪彻。

杀戮无辜曰厉。

愎很遂过曰刺。去谏曰愎,反是曰很。

不思忘爱曰刺。忘其爱己者。

蚤孤短折曰哀。早未知人事。

恭仁短折曰哀。体恭质仁,功未施。

好变动民曰躁。数移徙。

不悔前过曰戾。知而不改。

怙威肆行曰丑。肆意行威。

壅遏不通曰幽。弱损不凌。

蚤孤铺位曰幽。铺位即位而卒。

动祭乱常曰幽。易神之班。

柔质受谏曰慧。以虚受人。

名实不爽曰质。不爽言相应。

温良好乐曰良。言其人可好可乐。

慈和遍服曰顺。能使人皆服其慈和。

博闻多能曰宪。虽多能,不至于大道。

满志多穷曰惑。自足者必不惑。

思虑不爽曰厚。不差所思而得。

好内远礼曰炀。朋*于家,不奉礼。

去礼远众曰炀。不率礼,不亲长。

内外宾服曰正。言以正服之。

彰义掩过曰坚。明义以盖前过。

华言无实曰夸。恢诞。

逆天虐民曰抗。背尊大而逆之。

名与实爽曰缪。言名美而实伤。

择善而从曰比。比方善而从之。

隐哀之方,景武之方也,施为文也,除为武也,辟地为襄,服远为桓,刚克为发,柔克为懿,履正为庄,有过为僖,施而不成为宣,惠无内德为平。失志无转,则以其明,余皆象也。和,会也;勤,劳也。遵,循也;爽,伤也;肇,始也;憹,治也;康,安也;怙,恃也。享,祀也;胡,大也;服,败也。秉,顺也;就,会也;忄寒,过也;锡,与也;典,常也;肆,放也;穅,虚也;澼圣也;惠,爱也;绥,安也;坚,长也;耆,强也;考,成也;周,至也;怀,思也;式,法也;布,施也;敏,疾也;捷,克也;载,事也;弥,久也。

除了正式的谥号外,也有私谥。私谥始于东汉。私谥不出于朝廷,而由门人、故吏为著名文士学者所立,如东晋陶渊明的私谥是靖节征士,北宋林逋的私谥为和靖先生,世称陶靖节、林和靖。

请教孟子几句名言.

皇帝谥号大全:

根据生前的事迹、个人品德及的贡献。但主要还是取决于帝王的态度。有些恶人也能得到美谥。

哀: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德之不建曰哀;遭难已甚曰哀;处死非义曰哀

安:好和不争曰安;兆民宁赖曰安;宽容平和曰安;宽裕和平曰安;所保惟贤曰安;中心宅仁曰安;修己宁民曰安;务德不争曰安;庄敬尽礼曰安;敬而有礼曰安;貌肃辞定曰安;止于义理曰安;恭德不劳曰安;静正不迁曰安;懿恭中礼曰安;凝重合礼曰安;

比:择善而从曰比;事君有党曰比

成:安民立政曰成;刑民克服曰成;佐相克终曰成;制义克服曰成;礼乐明具曰成;持盈守满曰成;遂物之美曰成;通达强立曰成;经德秉德曰成;民和神福曰成;道兼圣智曰成;夙夜警戒曰成;曲直赴礼曰成;仁化纯被曰成;不忘久要曰成;德备礼乐曰成;德见于行曰成;久道化隆曰成;内德纯备曰成;坤宁化洽曰成

诚:纯德合天曰诚;从容中道曰诚;推心御物曰诚;秉德纯一曰诚;明信率下曰诚;肫笃无欺曰诚;实心施惠曰诚

冲:幼少在位曰冲;幼少短折曰冲

崇:能修其官曰崇

纯:中正精粹曰纯;见素抱朴曰纯;安危一心曰纯;志虑忠实曰纯;至诚无息曰纯;内心和一曰纯;治理精粹曰纯

慈:视民如子曰慈;爱育必周曰慈;抚柔平恕曰慈

刺:不思忘爱曰刺;复狠遂过曰刺;暴戾无亲曰刺;暴慢九卿曰刺;不思安乐曰刺

聪:声入心通曰聪;迩言必察曰聪

达:质直好义曰达;疏通中理曰达

大:则天法尧曰大

戴: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愆曰戴

荡:好内远礼曰荡;狂而无据曰荡

悼:肆行劳祀曰悼;中年早夭曰悼;恐惧从处曰悼;未中早夭曰悼

道:以德化民曰道

德:绥柔士民曰德;谏争不威曰德;谋虑不威曰德;贵而好礼曰德;忠和纯备曰德;绥怀来人曰德;强直温柔曰德;勤恤民隐曰德;忠诚上实曰德;辅世长民曰德;宽众忧役曰德;刚塞简廉曰德;惠和纯淑曰德;富贵好礼曰德;功成民用曰德;修文来远曰德;睿智日新曰德;善政养民曰德;尊贤亲亲曰德;仁而有化曰德;忧在进贤曰德;宽栗扰毅曰德;直温强义曰德;谏诤不违曰德;周旋中礼曰德;泽及遐外曰德;懿修罔懈曰德

丁:述善不克曰丁;述义不悌曰丁;迷而不悌曰丁

鼎:追改前过曰鼎

定:大虑静民曰定;安民大虑曰定;纯行不爽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二曰定;追补前过曰定;仁能一众曰定;嗣成武功曰定;践行不爽曰定;审于事情曰定;德操纯固曰定;以劳定国曰定;克绥邦家曰定;静正无为曰定;大应慈仁曰定;义安中外曰定;镇静守度曰定

度:心能制义曰度;进退可轨曰度;守法纬民曰度;从容有常曰度;礼仪咨善曰度;宽裕有容曰度;创制垂法曰度;懿徽足式曰度

端:守礼执义曰端;圣修式化曰端;严恭莅下曰端;恭己有容曰端;秉心贞静曰端;守礼自重曰端

敦:善行不怠曰敦;温仁忠厚曰敦;能记国善曰敦;温仁厚下曰敦;笃亲睦族曰敦;树德纯固曰敦

干:犯国之纪曰干

刚:追补前过曰刚;强毅果敢曰刚;致果杀敌曰刚;强而能断曰刚;自强不息曰刚;政刑明断曰刚;威强不屈曰刚;强义果敢曰刚

高: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

革:献敏成行曰革

公:立志及众曰公

恭:尊贤贵义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长让善曰恭;渊源流通曰恭;夙夜敬事曰恭;知过能改曰恭;贤而不伐曰恭;率事以信曰恭;不懈于位曰恭;卑以自牧曰恭;不懈于德曰恭;治典不易曰恭;责难于君曰恭;正德美容曰恭;不懈为德曰恭;正己接物曰恭;昭事不忒曰恭;勤恤民隐曰恭;庄以莅下曰恭;谦和不懈曰恭;逊顺事上曰恭

光:功格上下曰光;能绍前业曰光;居上能谦曰光;功烈耿著曰光

广:美化及远曰广;所闻能行曰广

果:好力致勇曰果;好学近智曰果;临事善断曰果

暠:综善典法曰暠

和:不刚不柔曰和;推贤让能曰和;柔远能迩曰和;号令悦民曰和;敦睦九族曰和;怀柔胥洽曰和;温厚无苛曰和

厚:思虑不爽曰厚;强毅敦朴曰厚;敦仁爱众曰厚

胡:弥年寿考曰胡;保民耆艾曰胡;保民畏惧曰胡;

怀:执义扬善曰怀;慈仁短折曰怀;慈仁知节曰怀;失位而死曰怀;慈仁哲行曰怀;民思其惠曰怀

桓: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敌服远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壮以有力曰桓;

荒:凶年无谷曰荒;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昏乱纪度曰荒;从乐不反曰荒;狎侮五常曰荒

徽:元德充美曰徽

惠: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柔质爱课曰惠;柔质受谏曰惠;施勤无私曰惠;慈仁好与曰惠;爱民好学曰惠;宽裕慈仁曰惠;和而不流曰惠;慈哲远识曰惠;能绥四方曰惠;子爱困穷曰惠;俭以厚下曰惠;淑质受谏曰惠;恩能及下曰惠;宽裕不苛曰惠;遗爱在民曰惠;分人以财曰惠;利而不费曰惠;抚字心殷曰惠;兴利裕民曰惠;德威可怀曰惠;泽及万世曰惠;仁恕中存曰惠;慈恩广被曰惠

惑:满志多穷曰惑;以欲忘道曰惑;*溺丧志曰惑;妇言是用曰惑;夸志多穷曰惑

基:德性温恭曰基

坚:彰义掩过曰坚;磨而不磷曰坚

俭:菲薄废礼曰俭;节以制度曰俭;举事有经曰俭

简:一德不懈曰简;平易不訾曰简;治典不杀曰简;正直无邪曰简;易从有功曰简;平易无疵曰简;至德临下曰简;仕不躁进曰简;能行直道曰简;执要能固曰简

节:好廉自克曰节;不侈情欲曰节;巧而好度曰节;能固所守曰节;谨行节度曰节;躬俭中礼曰节;直道不挠曰节;临义不夺曰节;艰危莫夺曰节

介:执一不迁曰介

景: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致志大图曰景;繇义而成曰景;德行可仰曰景;法义而齐曰景;明照旁周曰景

敬:夙夜警戒曰敬;令善典法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象方益年曰敬;夙兴夜寐曰敬;众方克就曰敬;齐庄中正曰敬;广直勤正曰敬;廉直劲正曰敬;难不忘君曰敬;受命不迁曰敬;畏天爱民曰敬;陈善闭邪曰敬;威仪悉备曰敬;戒尊师傅曰敬;戒惧无违曰敬;小心恭事曰敬;戒慎几微曰敬;肃恭无怠曰敬;齐庄自持曰敬;应事无慢曰敬

靖:柔德安众曰靖;恭己鲜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柔德教众曰靖;柔直考终曰靖;虚己鲜言曰靖;缉熙宥密曰靖;式典安民曰靖;仁敬鲜言曰靖;慎以处位曰靖;政刑不扰曰靖;纲纪肃布曰靖;厚德安贞曰靖;律身恭简曰靖;以德安众曰靖

开:信道轻仕曰开

凯:中心乐易曰凯

康:渊源流通曰康;温柔好乐曰康;安乐抚民曰康;合民安乐曰康;丰年好乐曰康;安乐治民曰康;好乐怠政曰康;能安兆民曰康;俊民用章曰康;久膺多福曰康;寿考且宁曰康;保民迪吉曰康;务德不争曰康;宽裕和平曰康;敬而有礼曰康;保卫社稷曰康;造道自行曰康;动而无妄曰康;温柔好善曰康;思善无逸曰康;温良好学曰康;视履安和曰康

考:大虑行节曰考;秉德不回曰考

克:爱民在刑曰克;秉义行刚曰克;胜敌得俊曰克;胜己之私曰克;

宽:含光得众曰宽;大德包蒙曰宽;御众不近曰宽

匡:贞心大度曰匡;以***国曰匡;辅弼王室曰匡;弥缝灾害曰匡;正君之过曰匡

旷:审音知化曰旷

类:施勤无私曰类;勤政无私曰类;不忝前哲曰类

礼:奉义顺则曰礼;恭俭庄敬曰礼;善自防间曰礼;躬俭中节曰礼;审节而和曰礼;著诚去伪曰礼;纳民轨物曰礼;恭俭合度曰礼;内则克修曰礼

理:才理审谛曰理;政平刑肃曰理;措正施行曰理;表章道术曰理;才敏详审曰理;治繁不扰曰理

厉: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愎狠无礼曰厉;扶邪违正曰厉;长舌阶祸曰厉

戾: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

良:温良好乐曰良;理顺习善曰良;小心敬事曰良;温敬寡言曰良;孝悌成性曰良;小心敬畏曰良;谋猷归美曰良;竭忠无隐曰良;宅衷易直曰良

烈: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圣功广大曰烈;海外有截曰烈;业成无兢曰烈;光有大功曰烈;戎业有光曰烈;刚正曰烈;宏济生民曰烈;庄以临下曰烈

灵: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神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遵上命曰灵;德之精明曰灵

懋:以德受官曰懋;以功受赏曰

密:追补前过曰密;思虑详审曰密

闵:慈仁不寿曰闵

敏:应事有功曰敏;明作有功曰敏;英断如神曰敏;明达不滞曰敏;闻义必徙曰敏;才猷不滞曰敏;好古不怠曰敏

愍: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逢艰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使民民悲伤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佐国逢难曰愍;危身奉上曰愍

明: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思虑果远曰明;保民耆艾曰明;任贤致远曰明;总集殊异曰明;独见先识曰明;能扬仄陋曰明;察色见情曰明;容义参美曰明;无幽不察曰明;圣能作则曰明;令闻不已曰明;奉若天道曰明;遏恶扬善曰明;视能致远曰明;内治和理曰明;诚身自知曰明;守静知常曰明;至诚先觉曰明;远虑防微曰明;懿行宣著曰明;智能晰理曰明;昭晰群性曰明

缪:名与实爽曰缪;伤人蔽贤曰缪;蔽仁伤善曰缪

穆: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贤德信修曰穆;德政应和曰穆;敬和在位曰穆;德化肃和曰穆;圣敬有仪曰穆;粹德深远曰穆;肃容持敬曰穆;容仪肃敬曰穆

宁:裕以安民曰宁;渊衷湛一曰宁;端重自毖曰宁

彭:述而不作曰彭;信而好古曰彭

平: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惠内无德曰平;治而清省曰平;布纲治纪曰平;克定祸乱曰平;理而无责曰平;布德均政曰平;无常无偏曰平;治道如砥曰平;分不求多曰平;政以行辟曰平;推心行恕曰平

齐:执心克庄曰齐;资辅共就曰齐;轻輶恭就曰齐;执正克庄曰齐

祁:治典不杀曰祁;经典不易曰祁;治定不陂曰祁

迁:博物多爱曰迁;良史实录曰迁

强:和而不流曰强;中立不倚曰强;守道不变曰强;死不迁情曰强;自胜其心曰强。梁光禄大夫江革谥“强”。

钦:威仪悉备曰钦;敬事节用曰钦;克慎成宪曰钦;肃敬而承上曰钦;夙夜祗畏曰钦;敬慎万几曰钦;神明俨翼曰钦;小心励翼曰钦;寅恭供职曰钦

勤:温年好乐曰勤;能修其官曰勤;服劳无怨曰勤;广业不怠曰勤;勤行世业曰勤;好学力行曰勤;能修内职曰勤;夙夜匪懈曰勤;宣劳中外曰勤

清:避远不义曰清;洁己自爱曰清;洁己奉法曰清

顷:甄心动惧曰顷;敏以敬慎曰顷;祗勤追惧曰顷;慈仁和敏曰顷;堕覆社稷曰顷;震动过惧曰顷;阴靖多谋曰顷

悫:行见中外曰悫;执德不惑曰悫;诚以致志曰悫;表里如一曰悫;诚心中孚曰悫;率真御下曰悫

确:执德不惑曰确;执德不回曰确

让:推功尚善曰让;德性宽柔曰让

仁:蓄义丰功曰仁;慈民爱物曰仁;克己复礼曰仁;贵贤亲亲曰仁;杀身成仁曰仁;能以国让曰仁;利泽万世曰仁;率性安行曰仁;功施于民曰仁;屈己逮下曰仁;度功而行曰仁;宽信敏惠曰仁;爱仁立物曰仁;体元立极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化溥浃曰仁;慈心为质曰仁;惠爱溥洽曰仁

荣:宠禄光大曰荣;先义后利曰荣

容:宽裕温柔曰容

柔:顺德丽贞曰柔;至顺法坤曰柔

睿:可以作圣曰睿;深思远虑曰睿;圣知通微曰睿;虑周事表曰睿

伤:未家短折曰伤;短折不成曰伤

殇:短折不成曰殇;未家短折曰殇;童蒙短折曰殇

商:昭功宁民曰商;文学博识曰商

绍:疏远继位曰绍

深:秉心塞渊曰深

神:民无能名曰神;壹民无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物妙无方曰神;圣不可知曰神;阴阳不测曰神;治民无为曰神;应变远方、不疾而速曰神;能妙万物曰神;道化宜民曰神;显仁藏用曰神;则天广运曰神

慎:敏以敬曰慎;沉静寡言曰慎;思虑深远曰慎;谨饬自持曰慎;夙夜敬畏曰慎;小心克勤曰慎。周有慎靓王姬

声:不生其国曰声;不主其国曰声

圣: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虚己从谏曰圣;敬祀亨礼曰圣;行道化民曰圣;穷理尽性曰圣;穷神知化曰圣;通达先知曰圣;大而化之曰圣;博施济众曰圣;极深研几曰圣;能听善谋曰圣;裁成天地曰圣;睿智天纵曰圣;百姓与能曰圣;备物成器曰圣;备道全美曰圣;神化难名曰圣

胜:容仪恭美曰胜

世:承命不迁曰世;景物四方曰世;贻庥奕叶曰世

淑:言行不回曰淑;虑善从宜曰淑;温仁咸仰曰淑;善行著闻曰淑

舒:举事而迟曰舒;言行轨物曰舒

庶:心能制义曰庶

顺:慈和遍服曰顺;慈仁和民曰顺;柔质慈惠曰顺;和比于理曰顺;德合帝则曰顺;受天百禄曰顺;柔德承天曰顺;德性宽柔曰顺;淑慎其身曰顺;德容如玉曰顺;克将君美曰顺;好恶公正曰顺;德协自然曰顺

舜:仁圣盛明曰舜

思: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不眚兆民曰思;谋虑不衍曰思;柔能自勉曰思;通明爽愿曰思;深虑道远曰思;念终如始曰思;辟土兼国曰思;追悔前愆曰思

肃: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威德克就曰肃;正己摄下曰肃;能执妇道曰肃;好德不怠曰肃;貌敬行祗曰肃;刚德克服曰肃;身正人服曰肃;法度修明曰肃;严畏自饬曰肃;摄下有有礼曰肃;貌恭心敬曰肃

素:达礼蔽乐曰素

太:克启行禩曰太

泰:循礼安舒曰泰;临政无慢曰泰

通:物至能应曰通;事起而辨曰通

威:猛以刚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服叛怀远曰威;强毅执政曰威;赏劝刑怒曰威;以刑服远曰威;蛮夷率服曰威;信赏必罚曰威;德威可畏曰威;声灵震叠曰威;庄以临下曰威;

温:德性宽柔曰温;和顺可即曰温;仁良好礼曰温;乐育群生曰温;宽仁惠下曰温

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武: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威强睿德曰武;除伪宁真曰武;威强恢远曰武;帅众以顺曰武;保大定功曰武;刚强以顺曰武;辟土斥境曰武;折冲御侮曰武;除奸靖难曰武;拓地开封曰武;肃将天威曰武;安民和众曰武;克有天下曰武;睿智不杀曰武;恤民除害曰武;赴敌无避曰武;德威遐畅曰武;

息:谋虑不成曰息

熙:允僖庶绩曰熙;敬德光明曰熙;隆称赫奕曰熙

僖:小心畏忌曰僖;质渊受谏曰僖;有罚而还曰僖;刚克曰僖;有过曰僖;慈惠爱亲曰僖;小心恭慎曰僖;乐闻善言曰僖;恭慎无过曰僖

熹:有功安人曰熹

贤:仁义合道曰贤;宠至益戒曰贤;行义合道曰贤;明德有成曰贤;内治隆备曰贤;内德有成曰贤

显:行见中外曰显;受禄于天曰显;圣德昭临曰显;百辟惟刑曰显;有光前烈曰显;中外仰德曰显;德美宣昭曰显

宪:博闻多能曰宪;赏善罚恶曰宪;行善可记曰宪;在约纯思曰宪;圣能法天曰宪;圣善周达曰宪;创制垂法曰宪;刑政四方曰宪;文武可法曰宪;聪明法天曰宪;表正万邦曰宪;懿行可纪曰宪;仪范永昭曰宪

献:博闻多能曰献;惠而内德曰献;智哲有圣曰献;聪明睿智曰献;文资有成曰献;敏惠德元曰献;圣哲有谋曰献;贤德有成曰献;智能翼君曰献;学该古训曰献;智质有理曰献;智质有操曰献;智质有礼曰献

襄: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执心克刚曰襄;协赞有成曰襄;威德服远曰襄

向:简易多闻曰向

孝: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协时肇享曰孝;大虑行节曰孝;慈惠爱民曰孝;慈爱忘劳曰孝;从命不违曰孝;善事父母曰孝;遵义安仁曰孝;几谏不倦曰孝;姻睦其党曰孝;博于备养曰孝;敬慎所安曰孝;尊仁爱义曰孝;能养能恭曰孝;干蛊用誉曰孝;继志成事曰孝;践修世德曰孝;丕承先志曰孝;博施被物曰孝;教刑四海曰孝;德通神明曰孝;先意承志曰孝;能奉祭祀曰孝;志不忘亲曰孝;富贵不骄曰孝;德加百姓曰孝;徽音克嗣曰孝

信:守命共时曰信;出言可复曰信;周仁承命曰信;守礼不违曰信;宽仁孚众曰信;政令划一曰信

修:勤其世业曰修;好学近习曰修;克勤世业曰修

虚:凉德薄礼曰虚;华言无实曰虚

宣:圣善周闻曰宣;施而不成曰宣;善问周达曰宣;施而不秘曰宣;诚意见外曰宣;重光丽日曰宣;义问周达曰宣;能布令德曰宣;浚达有德曰宣;力施四方曰宣;哲惠昭布曰宣;善闻式布曰宣

玄:含和无欲曰玄;应***神曰玄

逊:谦和善让曰逊

炀: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好内怠政曰炀;肆行劳神曰炀;去礼远正曰炀;逆天虐民曰炀

尧:翼善传圣曰尧;大而难名曰尧

野:质胜其文曰野;敬而不中礼曰野

仪:善行足法曰仪

夷: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隐居求志曰夷;失礼基乱曰夷

义:制事合宜曰义;见利能终曰义;先君后己曰义;除去天地之害曰义;取而不贪曰义;理财正辞曰义;仁能制命曰义;能成其志曰义;道无不理曰义;推功尚善曰义;以礼节行曰义;行礼不疚曰义;见利能让曰义;以公灭私曰义;正身肃下曰义;

逸:隐居放言曰逸

毅:致果杀敌曰毅;强而能断曰毅;勇而近仁曰毅;善行不怠曰毅;温仁忠厚曰毅;能纪国善曰毅;英明有执曰毅;经德不回曰毅;致果克敌曰毅

翼: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爱民好治曰翼;小心事天曰翼;小心昭事曰翼;赞宣德化曰翼

懿:温柔贤善曰懿;温和圣善曰懿;体和居中曰懿;爱人质善曰懿;柔克有光曰懿;浸以光大曰懿;行见中外曰懿;爱民质渊曰懿;德浸广大曰懿;文德充实曰懿;秉彝好德曰懿;尚能不争曰懿;主极精纯曰懿;柔德流光曰懿;贤善著美曰懿

隐:陷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隐括不成曰隐;不尸其位曰隐;违拂不成曰隐;怀情不尽曰隐;不明误国曰隐;威德刚武曰隐;

英:出类拔萃曰英;道德应物曰英;德华茂著曰英;明识大略曰英

婴:恭俭好礼曰婴

雍:居敬行简曰雍

勇:胜敌壮志曰勇;率义死国曰勇;致命为仁曰勇;奋身为义曰勇;持义不挠曰勇;知死不避曰勇;率义共用曰勇;以义死用曰勇;临事屡断曰勇;临难不惧曰勇;见义必为曰勇

幽:壅遏不通曰幽;动静乱常曰幽;早孤有位曰幽;早孤陨位曰幽;早孤销位曰幽;违礼乱常曰幽;

暴民残义曰幽;*德灭国曰幽

友:睦于兄弟曰友

俞:愚智适时曰俞

禹:渊源通流曰禹;受禅成功曰禹

圉:威德刚武曰圉

裕:强学好问曰裕;建中垂统曰裕;宽仁得众曰裕;性量宽平曰裕;仁惠克广曰裕;宽和不迫曰裕;宽和自得曰裕

誉:状古述今曰誉

渊:不幸短命曰渊;沉潜用晦曰渊;德信静深曰渊;沉几烛隐曰渊

元: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道德纯一曰元;遵仁贵德曰元;善行仁德曰元;宣慈惠和曰元;至善行德曰元;忠肃恭懿曰元;体仁长民曰元;茂德丕绩曰元;体乾启祚曰元;万邦以贞曰元;体仁内恕曰元;仁明道合曰元;

原:思虑不爽曰原;植德开基曰原;庆流奕叶曰原

远:疏远继位曰远

愿:思厚不爽曰愿;弱无立志曰愿;败乱无度曰愿;忘德败礼曰愿;柔无立志曰愿

章:温克令仪曰章;法度明大曰章;出言有文曰章;敬慎高亢曰章;文教远耀曰章

昭: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声闻宣远曰昭;威仪恭明曰昭;明德有功曰昭;圣问达道曰昭;圣德嗣服曰昭;德业升闻曰昭;智能察微曰昭;德礼不愆曰昭;高朗令终曰昭;遐隐不遗曰昭;德辉内蕴曰昭;柔德有光曰昭

哲:知人曰哲;明知渊深曰哲;官人应实曰哲;明知周通曰哲;识微虑终曰哲;知能辨物曰哲

贞: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大宪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内外用情曰贞;忧国忘死曰贞;内外无怀曰贞;忠道不扰曰贞;保节扬名曰贞;履正中馈曰贞;守教难犯曰贞;幽间专一曰贞;恒德从一曰贞;直道不挠曰贞;名实不爽曰贞;事君无猜曰贞;德性正固曰贞;率义好修曰贞;德信正周曰贞

真:肇敏行成曰真;不隐无藏曰真

正:内外宾服曰正;大虑克就曰正;内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内外无怀曰正;直道不挠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仪不忒曰正;精爽齐肃曰正;诚心格非曰正;庄以率下曰正;息邪讵诐曰正;主极克端曰正;万几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无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直:肇敏行成曰直;治乱守正曰直;不隐其亲曰直;守道如矢曰直;言行不邪曰直;质而中正曰直;正人之曲曰直;折狱在中曰直;孝弟成性曰直;小心敬事曰直;敏行不挠曰直;率行无邪曰直;秉道正物曰直;

质:名实不爽曰质;忠正无邪曰质;章义掩过曰质;言行相应曰质;恬淡无为曰质;直心靡他曰质;真纯一德曰质;至治还淳曰质;宅心笃实曰质;淳茂无华曰质;静正无华曰质;朴直无华曰质;强立守义曰质

智:官人应实曰智;尊明胜患曰智;默行言当曰智;推芒折廉曰智;临事不惑曰智;察言知人曰智;择任而往曰智

中:王心克一曰中;刚柔不偏曰中;因时致治曰中

忠:危身奉上曰忠;虑国忘家曰忠;让贤尽诚曰忠;危身利国曰忠;安居不念曰忠;临患不反曰忠;盛衰纯固曰忠;廉方公正曰忠;事君尽节曰忠;推贤尽诚曰忠;中能应外曰忠;杀身报国曰忠;世笃勤劳曰忠;善则推君曰忠;死卫社稷曰忠;以德复君曰忠;以孝事君曰忠;安不择事曰忠;教人以善曰忠;中能虑外曰忠;广方公正曰忠;肫诚翊赞曰忠

终:有始有卒曰终;克成令名曰终

纣:残义损善曰纣

专:好功自是曰专;违命自用曰专

庄:兵甲亟作曰庄;睿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真心大度曰庄;好勇致力曰庄;威而不猛曰庄;严敬临民曰庄;履正志和曰庄;维德端严曰庄;恭敬端肃曰庄;端恪临民曰庄;端一克诚曰庄;齐敬中礼曰庄;执德不矜曰庄;德盛礼恭曰庄;严恭自律曰庄;严恪有仪

壮:威德刚武曰壮;赫围克服曰壮;死于原野曰壮;胜敌克乱曰壮;好力致勇曰壮;屡行征伐曰壮;武而不遂曰壮;武德刚毅曰壮;非礼弗履曰壮;

纵:弱而立志曰纵;败乱百度曰纵;忘德败礼曰纵

《王守仁全集》卷九

孟子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得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译文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译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30)民事不可缓也。 译文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shu^ gu)不入洿(wu)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译文不要在农民耕种和收获的大忙季节征兵和征徭役,妨碍生产,那么生产的粮食便吃不尽了。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到大池中***,那么鱼类便吃不完了。依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会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会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译文现在你的厨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骏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禽兽来吃人。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译文桀和纣的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他们的失去百姓的支持,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支持,便获得天下了;获得百姓的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的支持了;获得民心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在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译文贤明的君主在规定百姓的产业时,一定要使他们上可以养父母,下可以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丰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饿死。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

(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译文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百姓和政治,那种以珍珠美玉为宝贝的人,祸害一定会到他身上来。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译文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们降生了君主,也替他们降生了师傅,这些君主和师傅的惟一责任,是帮助上帝来爱护人民。

(38)人皆可以为尧舜。 译文***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译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42)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乱。移:改变。屈:屈服。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解说 富贵不能乱我本心,贫贱不能改我志向,威武不能变我气节。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豪杰,这三者必不可少。

(4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译文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44)养心莫善于寡欲。 译文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45)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译文向诸侯进言,就得轻视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位置放在眼里。

(4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4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译文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4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4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译文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5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51)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译文丰收年成,年青人多表现懒惰;灾荒年成,年轻人多表现,并不是天生的资质有所不同,是由于环境把他们的心变坏了的结果。

(5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译***一件事情好像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5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译文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5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译文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5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56)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译文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57)尽信《书》,不如无《书》。 译文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谥号中 经天纬地曰文… 后面还有些什么去了 顺便解说一下每个谥号的意思~

《王守仁全集》是研究王阳明心学思想及王阳明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是儒家思想中最具个性、最具争议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现代人成功修身、强大个人内心的励志作品。以下是我整理的《王守仁全集》卷九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静心录之一文录一

书一

始正德己巳至庚辰

与辰中诸生(己巳)

谪居两年,无可与语者。归途乃得诸友,何幸何幸!方以为喜,又遽尔别去,极怏怏也。绝学之余,求道者少;一齐众楚,最易摇夺。自非豪杰,鲜有卓然不变者。诸友宜相砥砺夹持,务期有成。近世士夫亦有稍知求道者,皆因实德未成而先揭标榜,以来世俗之谤,是以往往隳堕无立,反为斯道之梗。诸友宜以是为鉴,刊落声华,务于切己处着实用力。

前在寺中所云***事,非欲坐禅入定。盖因吾辈平日为事物纷拿,未知为己,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工夫耳。明道云:“才学便须知有着力处,既学便须知有着力处。”诸友宜于此处着力,方有进步,异时始有得力处也。“学要鞭辟近里着己”、“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为名与为利,虽清浊不同,在其利心则一”、“谦受益”、“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此数语宜书之壁间,常目在之。举业不患妨功,惟患夺志。只如前日所约,循循为之,亦自两无相碍。所谓知得洒扫应对,便是精义入神也。

答徐成之(辛未)

汝华相见于逆旅,闻成之启居甚悉;然无因一面,徒增悒怏。吾乡学者几人,求其笃信好学如吾成之者谁欤?求其喜闻过,忠告善道如吾成之者谁欤?过而莫吾告也,学而莫吾与也,非吾成之思而谁思欤?嗟吾成之,幸自爱重!

自人之失其所好,仁之难成也久矣。向吾成之在乡党中,刻厉自立,众皆非笑,以为迂腐,成之不为少变。仆时虽稍知爱敬,不从众非笑,然尚未知成之之难得如此也。今知成之之难得,则又不获夕相与,岂非大可憾欤!修己治人,本无二道。政事虽剧,亦皆学问之地,谅吾成之随在有得。然何从一闻至论,以洗凡近之见乎!爱莫为助。近为成之思进学之功,微觉过苦。先儒所谓志道恳切,固是诚意;然急迫求之,则反为私己,不可不察也。日用间何莫非天理流行,但此心常存而不放,则义理自熟。孟子所谓“勿忘勿助。深造自得”者矣。学问之功何可缓,但恐着意把持振作,纵复有得,居之恐不能安耳。成之之学,想亦正不如此。以仆所见,微觉其有近似者,是以不敢不尽。亦以成之平时之乐闻,且欲以是求教也。

答黄宗贤应原忠(辛未)

昨晚言似太多,然遇二君亦不得不多耳。其间以造诣未熟,言之未莹则有之,然却自是吾侪一段的实工夫。思之未合,请勿轻放过,当有豁然处也。圣人之心,纤翳自无所容,自不消磨刮。若常人之心,如斑垢驳杂之镜,须痛加刮磨一番,尽去其驳蚀,然后纤尘即见,才拂便去,亦自不消费力。到此已是识得仁体矣。若驳杂未去,其间固自有一点明处,尘埃之落,固亦见得,亦才拂便去。至于堆积于驳蚀之上,终弗之能见也。此学利困勉之所由异,幸弗以为烦难而疑之也。凡人情好易而恶难,其间亦自有私意气习缠蔽,在识破后,自然不见其难矣。古之人至有出万死而乐为之者,亦见得耳。向时未见得向里面意思,此工夫自无可讲处。今已见此一层,却恐好易恶难,便流入禅释去也。昨论儒释之异,明道所谓“敬以直内”则有之,“义以方外”则未。毕竟连“敬以直内”亦不是者,已说到八九分矣。

答汪石潭内翰(辛未)

承批教。连日疮甚,不能书,未暇请益。来教云“昨日所论乃是一大疑难。”又云“此事关系颇大,不敢不言。”仆意亦以为然,是以不能遽已。夫喜怒哀乐,情也。既曰不可,谓未发矣。喜怒哀乐之未发,则是指其本体而言,性也。斯言自子思,非程子而始有。执事既不以为然,则当自子思《中庸》始矣。喜怒哀乐之与思与知觉,皆心之所发。心统性情。性,心体也;情,心用也。程子云“心,一也。有指体而言者,寂然不动是也;有指用而言者,感而遂通是也。”斯言既无以加矣,执事姑求之体用之说。夫体用一源也,知体之所以为用,则知用之所以为体者矣。虽然,体微而难知也,用显而易见也。执事之云不亦宜乎?夫谓“自朝至暮,未尝有寂然不动之时”者,是见其用而不得其所谓体也。君子之于学也,因用以求其体。凡程子所谓“既思”,既是已发;既有知觉,既是动者。皆为求中于喜怒哀乐未发之时者言也,非谓其无未发者也。朱子于未发之说,其始亦尝疑之,今其集中所与南轩论难辩析者,盖往复数十而后决,其说则今之《中庸》《注疏》是也。其于此亦非苟矣。独其所谓“自戒惧而约之,以至于至静之中;自谨独而精之,以至于应物之处”者,亦若过于剖析。而后之读者遂以分为两节,而疑其别有寂然不动、静而存养之时,不知常存戒慎恐惧之心,则其工夫未始有一息之间,非必自其不睹不闻而存养也。吾兄疑且于动处加工,勿使间断。动无不和,即静无不中。而所谓寂然不动之体,当自知之矣。未至而揣度之,终不免于对答说相轮耳。然朱子但有知觉者在,而未有知觉之说,则亦未莹。吾兄疑之,盖亦有见。但其所以疑之者,则有因噎废食之过,不可以不审也。君子之论,苟有以异于古,姑毋以为决然,宜且循其说而究之,极其说而果有不达也,然后从而断之,是以其辩之也明,而析之也当。盖在我者,有以得其情也。今学如吾兄,聪明超特如吾兄,深潜缜密如吾兄,而犹有未悉如此,何邪?吾兄之心,非若世之立异自高者,要在求其是而已,故敢言之无讳。有所未尽,不惜教论;不有益于兄,必有益于我也。

寄诸用明(辛未)

得书,足知迩来学力之长,甚喜!君子惟患学业之不修,科第迟速,所不论也。况吾平日所望于贤弟,固有大于此者,不识亦尝有意于此否耶?便中时报知之。

阶阳诸侄闻去岁皆出投试,非不喜其年少有志,然私心切不以为然。不幸遂至于得志,岂不误却此生耶!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诸贤侄不以吾言为迂,便当有进步处矣。

书来劝吾仕,吾亦非洁身者,所以汲汲于是,非独以时当敛晦,亦以吾学未成。岁月不待,再过数年,精神益弊,虽欲勉进而有所不能,则将终于无成。皆吾所以势有不容已也。但老祖而下,意皆不悦,今亦岂能决然行之?徒付之浩叹而已!

答王虎谷(辛未)

承示:别后看得一性字亲切。孟子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此吾道之幸也,喜慰何可言!“弘毅”之说极是。但云“既不可以弃去,又不可以减轻;既不可以住歇,又不可以不至”,则是犹有不得已之意也。不得已之意与自有不能已者,尚隔一层。程子云:“知之而至,则循理为乐,不循理为不乐。”自有不能已者,循理为乐者也。非真能知性者未易及此。知性则知仁矣。仁,人心也。心体本自弘毅,不弘者蔽之也,不毅者累之也。故烛理明则私欲自不能蔽累;私欲不能蔽累,则自无不弘毅矣。弘非有所扩而大之也,毅非有所作而强之也,盖本分之内,不加毫末焉。曾子“弘毅”之说,为学者言,故曰“不可以不弘毅”,此曾子穷理之本,真见仁体而后有是言。学者徒知不可不弘毅,不知穷理,而惟扩而大之以为弘,作而强之以为毅,是亦出于一时意气之私,其去仁道尚远也。此实公私义利之辩,因执事之诲而并以请正。

与黄宗贤(辛未)

所喻皆近思切问,足知为功之密也,甚慰!夫加诸我者,我所不欲也,无加诸人;我所欲也,出乎其心之所欲,皆自然而然,非有所强,勿施于人,则勉而后能:此仁恕之别也。然恕,求仁之方,正吾侪之所有事也。子路之勇,而夫子未许其仁者,好勇而无所取裁,所勇未必皆出天理之公也。事君而不避其难,仁者不过如是。然而不知食辄之禄为非义,则勇非其所宜,勇不得为仁矣。然勇为仁之资,正吾侪之所尚欠也。鄙见如此,明者以为何如?未尽,望便示。

二(壬申)

使至,知近来有如许忙,想亦因是大有得力处也。仆到家,即欲与曰仁成雁荡之约,宗族亲友相牵绊,时刻弗能自由。五月终,决意往;值烈暑,阻者益众且坚,复不果。时与曰仁稍寻傍近诸小山,其东南林壑最胜绝处,与数友相期,侯宗贤一至即往。又月余,曰仁凭限过甚,乃翁督促,势不可复待。乃从上虞人四明,观白水,寻龙溪之源,登杖锡,至于雪窦,上千丈岩以望天姥、华顶,若可睹焉。欲遂从奉化取道至赤城,适彼中多旱,山田尽龟裂,道傍人家旁徨望雨,意惨然不乐,遂从宁波买舟还余姚。往返亦半月余,相从诸友亦微有所得,然无***明。其最所歉然,宗贤不同兹行耳!归又半月,曰仁行去,使来时已十余日。思往时在京,每恨不得还故山,往返当益易,乃今益难。自后精神意气当日不逮前,不知回视今日,又何如也!念之可叹可惧!留居之说,竟成虚约。亲友以曰仁既往,催促日至,滁阳之行,难更迟迟,亦不能出是月。闻彼中山水颇佳胜,事亦闲散。宗贤有惜阴之念,明春之期,亦既后矣。此间同往者,后辈中亦三四人,习气已深,虽有美质,亦消化渐尽。此事正如淘沙,会有见金时,但目下未可必得耳。

宋朱熹胡子知言疑义原文_翻译及赏析

古代帝王的谥号: “经天纬地曰文;威强睿德曰武; 圣善闻周曰宣;圣闻周达曰昭; 行义悦民曰元;希纲治纪曰平; 辟土服远曰桓;温柔好乐曰康; 希义行刚曰景;柔质慈发曰惠; 安民立政曰成;照临四方曰明; 聪明睿智曰献;希德执义曰穆; 乱而不损曰灵;去礼远众曰炀; 无辜曰厉;恭仁早夭曰哀。

古代人谥号

A:

哀:早孤早夭曰哀;恭仁早夭曰哀;德之不建曰哀;遭难已甚曰哀;正法非义曰哀

安:好和不争曰安;兆民宁赖曰安;宽容安宁曰安;富裕和谐曰安;所保惟贤曰安;中心宅仁曰安;修己宁民曰安;务德不争曰安;庄敬尽礼曰安;敬而有礼曰安;貌肃辞定曰安;止于义理曰安;恭德不劳曰安;静正不迁曰安;懿恭中礼曰安;凝重合礼曰安;

B:

比:择善而从曰比;事君有党曰比

C:

成:安民立政曰成;刑民征服曰成;佐相克终曰成;制义征服曰成;礼乐明具曰成;持盈守满曰成;遂物之美曰成;通达强立曰成;经德秉德曰成;民和神福曰成;道兼圣智曰成;夙夜警惕曰成;是曲赴礼曰成;仁化纯被曰成;不忘久要曰成;德备礼乐曰成;德见于行曰成;久道化隆曰成;内德纯备曰成;坤宁化洽曰成

诚:纯德合天曰诚;从容中道曰诚;推心御物曰诚;秉德纯一曰诚;明信率下曰诚;肫笃无欺曰诚;实心施惠曰诚

冲:幼少在位曰冲;幼少早夭曰冲

纯:中正精深曰纯;见素抱朴曰纯;安危齐心曰纯;志虑忠实曰纯;至诚无息曰纯;心里和一曰纯;治理精深曰纯

慈:视民如子曰慈;爱育必周曰慈;抚柔平恕曰慈

刺:不思忘爱曰刺;复狠遂过曰刺;暴戾无亲曰刺;暴慢九卿曰刺;不思安详曰刺

D:

达:质直好义曰达;疏通中理曰达

大:则天法尧曰大

戴:爱民好治曰戴;仪式不愆曰戴

荡:好内远礼曰荡;狂而无据曰荡

悼:肆行劳祀曰悼;中年早夭曰悼;恐怖从处曰悼;未中早夭曰悼

道:以德化民曰道

德:绥柔士民曰德;谏争不威曰德;谋虑不威曰德;贵而好礼曰德;忠和纯备曰德;绥怀来人曰德;强直温柔曰德;勤恤民隐曰德;忠诚上实曰德;辅世长民曰德;宽众忧役曰德;刚塞简廉曰德;惠和纯淑曰德;高贵好礼曰德;功成民用曰德;修文来远曰德;睿智日新曰德;善政养民曰德;尊贤亲亲曰德;仁而有化曰德;忧在进贤曰德;宽栗扰毅曰德;直温强义曰德;谏诤不违曰德;周旋中礼曰德;泽及遐外曰德;懿修罔懈曰德

丁:述善不克曰丁;述义不悌曰丁;迷而不悌曰丁

定:大虑静民曰定;安民大虑曰定;纯行不爽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贰曰定;追补前过曰定;仁能一众曰定;嗣成武功曰定;践行不爽曰定;审于事务曰定;德操纯固曰定;以劳定国曰定;克绥邦家曰定;静正无为曰定;大应慈仁曰定;义安中外曰定;镇静守度曰定

度:心能制义曰度;进退可轨曰度;遵法纬民曰度;从容有常曰度;礼节咨善曰度;富裕有容曰度;创制垂法曰度;懿徽足式曰度

端:守礼执义曰端;圣修式化曰端;严恭莅下曰端;恭己有容曰端;秉心贞静曰端;守礼自重曰端

敦:善行不怠曰敦;温仁忠厚曰敦;能记国善曰敦;温仁厚下曰敦;笃和洽族曰敦;立德纯固曰敦

G:

干:犯国之纪曰干

刚:追补前过曰刚;强毅英勇曰刚;致果杀敌曰刚;强而能断曰刚;自强不休曰刚;政刑明断曰刚;威强不平曰刚;强义英勇曰刚

高:德覆万物曰高;好事隆重曰高;覆帱同天曰高

公:奋发及众曰公

恭:尊贤贵义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实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长让善曰恭;渊源通畅曰恭;夙夜敬事曰恭;知过能改曰恭;贤而不伐曰恭;率事以信曰恭;不懈于位曰恭;卑以自牧曰恭;不懈于德曰恭;治典不易曰恭;责难于君曰恭;正德美容曰恭;不懈为德曰恭;正己接物曰恭;昭事不忒曰恭;勤恤民隐曰恭;庄以莅下曰恭;谦逊不懈曰恭;逊顺事上曰恭

光:功格上下曰光;能绍前业曰光;居上能谦曰光;功劳耿著曰光

广:粉饰及远曰广;所闻能行曰广

果:好力致勇曰果;勤学近智曰果;临事善断曰果

H:

暠:综善典法曰暠

和:不刚不柔曰和;推贤让能曰和;柔远能迩曰和;呼吁悦民曰和;和睦九族曰和;怀柔胥洽曰和;温厚无苛曰和

厚:思考不爽曰厚;强毅老实曰厚;敦仁爱众曰厚

胡:弥年寿考曰胡;保民耆艾曰胡;保民畏惧曰胡;

怀:执义扬善曰怀;慈仁早夭曰怀;慈仁知节曰怀;失位而死曰怀;慈仁哲行曰怀;民思其惠曰怀

桓: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胜利曰桓;克敌服远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壮以有力曰桓;

荒:荒年无谷曰荒;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昏乱纪度曰荒;从乐不反曰荒;狎侮五常曰荒

徽:元德充美曰徽

惠: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柔质爱课曰惠;柔质受谏曰惠;施勤慷慨曰惠;慈仁好与曰惠;爱民勤学曰惠;富裕慈仁曰惠;和而不流曰惠;慈哲远识曰惠;能绥四方曰惠;子爱困穷曰惠;俭以厚下曰惠;淑质受谏曰惠;恩能及下曰惠;富裕不苛曰惠;遗爱在民曰惠;分人以财曰惠;利而不费曰惠;抚字心殷曰惠;兴利裕民曰惠;德威可怀曰惠;泽及万世曰惠;仁恕中存曰惠;慈恩广被曰惠

惑:满志多穷曰惑;以欲忘道曰惑;*溺丧志曰惑;妇言是用曰惑;夸志多穷曰惑

J:

简:一德不懈曰简;夷易不訾曰简;治典不杀曰简;正直天真曰简;易从有功曰简;夷易无疵曰简;至德临下曰简;仕不躁进曰简;能行直道曰简;执要能固曰简

节:好廉自克曰节;不侈情欲曰节;巧而好度曰节;能固所守曰节;谨行节度曰节;躬俭中礼曰节;直道不挠曰节;临义不夺曰节;艰危莫夺曰节

介:执一不迁曰介

景: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致志大图曰景;繇义而成曰景;道德可仰曰景;法义而齐曰景;明照旁周曰景

敬:夙夜警惕曰敬;令善典法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象方益年曰敬;夙兴夜寐曰敬;众方克就曰敬;齐庄中正曰敬;广直勤正曰敬;廉直劲正曰敬;难不忘君曰敬;奉命不迁曰敬;畏天爱民曰敬;陈善闭邪曰敬;威仪悉备曰敬;戒尊师傅曰敬;戒惧无违曰敬;谨慎恭事曰敬;戒慎几微曰敬;肃恭无怠曰敬;齐庄自持曰敬;应事无慢曰敬

靖:柔德安众曰靖;恭己鲜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柔德教众曰靖;柔直考终曰靖;虚己鲜言曰靖;缉熙宥密曰靖;式典安民曰靖;仁敬鲜言曰靖;慎以处位曰靖;政刑不扰曰靖;法纪肃布曰靖;厚德安贞曰靖;律身恭简曰靖;以德安众曰靖

K: 开:信道轻仕曰开

康:渊源通畅曰康;温柔好乐曰康;安详抚民曰康;合民安详曰康;有年好乐曰康;安详治民曰康;好乐怠政曰康;能安兆民曰康;俊民用章曰康;久膺多福曰康;寿考且宁曰康;保民迪吉曰康;务德不争曰康;富裕和谐曰康;敬而有礼曰康;保护社稷曰康;造道自行曰康;动而无妄曰康;温柔好善曰康;思善无逸曰康;温良勤学曰康;视履宁静曰康

考:大虑行节曰考;秉德不回曰考

克:爱民在刑曰克;秉义行刚曰克;胜敌得俊曰克;胜己之私曰克;

宽:含光得众曰宽;盛德包蒙曰宽;御众不近曰宽

匡:贞心大方曰匡;以***国曰匡;宰辅皇室曰匡;弥缝灾害曰匡;正君之过曰匡

L:

礼:奉义顺则曰礼;恭俭庄敬曰礼;善自防间曰礼;躬俭中节曰礼;审节而和曰礼;著诚去伪曰礼;纳民轨物曰礼;恭俭合度曰礼;内则克修曰礼

理:才理审谛曰理;政平刑肃曰理;措正施行曰理;表章道术曰理;才敏详审曰理;治繁不扰曰理

厉:无辜曰厉;凶暴无亲曰厉;愎狠傲慢曰厉;扶邪违正曰厉;长舌阶祸曰厉

戾: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

良:温优良乐曰良;理顺习善曰良;谨慎敬事曰良;温敬寡言曰良;孝悌成性曰良;谨慎敬畏曰良;谋猷归美曰良;竭忠无隐曰良;宅衷易直曰良

烈: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圣功宽大曰烈;外洋有截曰烈;业成无兢曰烈;光有大功曰烈;戎业有光曰烈;刚直曰烈;宏济生民曰烈;庄以临下曰烈

灵: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神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遵上命曰灵;德之聪明曰灵

M:

懋:以德受官曰懋;以功受赏曰

密:追补前过曰密;思考详审曰密

闵:慈仁不寿曰闵

敏:应事有功曰敏;明作有功曰敏;英断如神曰敏;明达不滞曰敏;闻义必徙曰敏;才猷不滞曰敏;好古不怠曰敏

愍: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逢艰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使民民伤心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佐国逢难曰愍;危身送上曰愍

明:照临四方曰明;谮诉弗成曰明;思考果远曰明;保民耆艾曰明;任贤致远曰明;总集殊异曰明;独见先识曰明;能扬仄陋曰明;察色见情曰明;容义参美曰明;无幽不察曰明;圣能作则曰明;令闻不已曰明;奉若天道曰明;隐恶扬善曰明;视能致远曰明;内治和理曰明;诚身自知曰明;守静知常曰明;至诚预言家曰明;远虑防微曰明;懿行宣著曰明;智能晰理曰明;昭晰群性曰明

缪:名与实爽曰缪;伤人蔽贤曰缪;蔽仁伤善曰缪

穆: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贤德信修曰穆;德政应和曰穆;敬和在位曰穆;德化肃和曰穆;圣敬有仪曰穆;粹德深远曰穆;肃容持敬曰穆;容仪肃敬曰穆

N:

宁:裕以安民曰宁;渊衷湛一曰宁;端重自毖曰宁

P:

彭:述而不作曰彭;信而好古曰彭

平: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惠内无德曰平;治而清省曰平;布纲治纪曰平;克定祸乱曰平;理而无责曰平;布德均政曰平;无常无偏曰平;治道如砥曰平;分不求多曰平;政以行辟曰平;推心行恕曰平

Q:

齐:执心克庄曰齐;资辅共就曰齐;轻輶恭就曰齐;执正克庄曰齐

祁:治典不杀曰祁;经典不易曰祁;治定不陂曰祁

钦:威仪悉备曰钦;敬事节用曰钦;克慎成宪曰钦;肃敬而承上曰钦;夙夜祗畏曰钦;恪慎万几曰钦;神明俨翼曰钦;谨慎励翼曰钦;寅恭任事曰钦

勤:温年好乐曰勤;能修其官曰勤;服劳无怨曰勤;广业不怠曰勤;勤行世业曰勤;勤学力行曰勤;能修内职曰勤;夙夜匪懈曰勤;宣劳中外曰勤

清:避远不义曰清;洁己自爱曰清;洁己奉法曰清

顷:甄心动惧曰顷;敏以恪慎曰顷;祗勤追惧曰顷;慈仁和敏曰顷;堕覆社稷曰顷;震动过惧曰顷;阴靖多谋曰顷

悫:行见中外曰悫;执德不惑曰悫;诚以致志曰悫;内外如一曰悫;真心中孚曰悫;率真御下曰悫

确:执德不惑曰确;执德不回曰确

R:

让:推功尚善曰让;德行宽柔曰让

仁:蓄义丰功曰仁;慈民爱物曰仁;自制复礼曰仁;贵贤亲亲曰仁;杀身成仁曰仁;能以国让曰仁;利泽万世曰仁;任性安行曰仁;功施于民曰仁;屈己逮下曰仁;度功而行曰仁;宽信敏惠曰仁;爱仁立物曰仁;体元立极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导溥浃曰仁;仁心为质曰仁;惠爱溥洽曰仁

荣:宠禄光大曰荣;先义后利曰荣

容:富裕温柔曰容

柔:顺德丽贞曰柔;至顺法坤曰柔

睿:可以作圣曰睿;沉思远虑曰睿;圣知通微曰睿;虑周事表曰睿

S:

伤:未家早夭曰伤;早夭不可曰伤

殇:早夭不可曰殇;未家早夭曰殇;童蒙早夭曰殇

商:昭功宁民曰商;文学精深曰商

绍:生疏继位曰绍

神:民无能名曰神;壹民无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物妙无方曰神;圣弗成知曰神;阴阳意外曰神;治民无为曰神;应变远方、不疾而速曰神;能妙万物曰神;道化宜民曰神;显仁藏用曰神;则天广运曰神

慎:敏以敬曰慎;安静寡言曰慎;思考深远曰慎;谨饬自持曰慎;夙夜敬畏曰慎;谨慎克勤曰慎。周有慎靓王姬

声:不生其国曰声;不主其国曰声

圣: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虚己从谏曰圣;敬祀亨礼曰圣;行道化民曰圣;穷理尽性曰圣;穷神知化曰圣;通达先知曰圣;大而化之曰圣;博施济众曰圣;极深研几曰圣;能听善谋曰圣;裁整日地曰圣;睿智天纵曰圣;国民与能曰圣;备物成器曰圣;备道全美曰圣;神化难名曰圣

胜:容仪恭美曰胜 世:承命不迁曰世;风景四方曰世;贻庥奕叶曰世

淑:言行不回曰淑;虑善从宜曰淑;温仁咸仰曰淑;善行著闻曰淑

顺:慈和遍服曰顺;慈仁和民曰顺;柔质慈惠曰顺;和比于理曰顺;德合帝则曰顺;受天百禄曰顺;柔德承天曰顺;德行宽柔曰顺;淑慎其身曰顺;德容如玉曰顺;克将君美曰顺;好恶公平曰顺;德协自然曰顺

舜:仁圣盛明曰舜

思:品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不眚兆民曰思;谋虑不衍曰思;柔能自勉曰思;通明爽愿曰思;深虑道远曰思;念终如始曰思;辟土兼国曰思;追悔前愆曰思

肃: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威德克就曰肃;正己摄下曰肃;能执妇道曰肃;好德不怠曰肃;貌敬行祗曰肃;刚德征服曰肃;身正人服曰肃;法式修明曰肃;严畏自饬曰肃;摄下有有礼曰肃;貌恭心敬曰肃

素:达礼蔽乐曰素

T:

太:克启行禩曰太

泰:循礼安舒曰泰;临政无慢曰泰

通:物至能应曰通;事起而辨曰通

W:

威:猛以刚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服叛怀远曰威;强毅执政曰威;赏劝刑怒曰威;以刑服远曰威;夷狄率服曰威;信赏必罚曰威;德威可畏曰威;声灵震叠曰威;庄以临下曰威;

温:德行宽柔曰温;温顺可即曰温;仁优良礼曰温;乐育群生曰温;宽仁惠下曰温

文:经纬天地曰文;品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好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仪式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勤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整日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武:坚强直理曰武;威劲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征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威强睿德曰武;除伪宁真曰武;威强恢远曰武;帅众以顺曰武;保大定功曰武;坚强以顺曰武;辟土斥境曰武;折冲御侮曰武;锄奸靖难曰武;拓地开封曰武;肃将天威曰武;安民和众曰武;克有天下曰武;睿智不杀曰武;恤民除害曰武;赴敌无避曰武;德威遐畅曰武;

X:

息:谋虑不可曰息

熙:允僖庶绩曰熙;敬德光亮曰熙;隆称赫奕曰熙

僖:谨慎畏忌曰僖;质渊受谏曰僖;有罚而还曰僖;刚克曰僖;有过曰僖;慈惠爱亲曰僖;谨慎恭慎曰僖;乐闻善言曰僖;恭慎无过曰僖

熹:有功安人曰熹

贤:仁义合道曰贤;宠至益戒曰贤;行义合道曰贤;明德有成曰贤;内治隆备曰贤;内德有成曰贤

显:行见中外曰显;受禄于天曰显;圣德昭临曰显;百辟惟刑曰显;有光前烈曰显;中外仰德曰显;德美宣昭曰显

宪:博闻多能曰宪;赏善罚恶曰宪;行善可记曰宪;在约纯思曰宪;圣能法天曰宪;圣善周达曰宪;创制垂法曰宪;刑政四方曰宪;文武可法曰宪;聪明法天曰宪;表正万邦曰宪;懿行可纪曰宪;仪范永昭曰宪

献:博闻多能曰献;惠而内德曰献;智哲有圣曰献;聪明睿智曰献;文资有成曰献;敏惠德元曰献;圣哲有谋曰献;贤德有成曰献;智能翼君曰献;学该古训曰献;智质有理曰献;智质有操曰献;智质有礼曰献

襄: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执心克刚曰襄;协赞有成曰襄;威德服远曰襄

孝: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协时肇享曰孝;大虑行节曰孝;慈惠爱民曰孝;慈爱忘劳曰孝;听命不违曰孝;善事怙恃曰孝;遵义安仁曰孝;几谏不倦曰孝;姻睦其党曰孝;博于备养曰孝;恪慎所安曰孝;尊仁爱义曰孝;能养能恭曰孝;干蛊用誉曰孝;继志成事曰孝;践修世德曰孝;丕承先志曰孝;博施被物曰孝;教刑四海曰孝;德通神明曰孝;先意承志曰孝;能奉祭奠曰孝;志不忘亲曰孝;高贵不骄曰孝;德加国民曰孝;徽音克嗣曰孝

信:守命共时曰信;出言可复曰信;周仁承命曰信;守礼不违曰信;宽仁孚众曰信;政令齐整曰信

修:勤其世业曰修;勤学近习曰修;克勤世业曰修

宣:圣善周闻曰宣;施而不可曰宣;善问周达曰宣;施而不秘曰宣;至心见外曰宣;重光丽日曰宣;义问周达曰宣;能布令德曰宣;浚达有德曰宣;力施四方曰宣;哲惠昭布曰宣;善闻式布曰宣

玄:含和无欲曰玄;应***神曰玄

逊:谦逊气让曰逊

Y:

炀: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好内怠政曰炀;肆行费心曰炀;去礼远正曰炀;逆天虐民曰炀

尧:翼善传圣曰尧;大而难名曰尧

仪:善行足法曰仪

夷:克杀秉政曰夷;放心好静曰夷;隐居求志曰夷;失礼基乱曰夷

义:制事合宜曰义;见利能终曰义;先君后己曰义;取消天地之害曰义;取而不贪曰义;理财正辞曰义;仁能制命曰义;能成其志曰义;道无不睬曰义;推功尚善曰义;以礼仪行曰义;行礼不疚曰义;见利能让曰义;以公灭私曰义;正身肃下曰义;

毅:致果杀敌曰毅;强而能断曰毅;勇而近仁曰毅;善行不怠曰毅;温仁忠厚曰毅;能纪国善曰毅;贤明有执曰毅;经德不回曰毅;致果克敌曰毅

翼:刚克为伐曰翼;思考深远曰翼;爱民好治曰翼;谨慎事天曰翼;谨慎昭事曰翼;赞宣德化曰翼

懿:温柔贤善曰懿;温柔圣善曰懿;体和居中曰懿;爱人质善曰懿;柔克有光曰懿;浸以光大曰懿;行见中外曰懿;爱民质渊曰懿;德浸宽大曰懿;文德充裕曰懿;秉彝好德曰懿;尚能不争曰懿;主极精纯曰懿;柔德流光曰懿;贤善著美曰懿

隐:陷拂不可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隐括不可曰隐;不尸其位曰隐;违拂不可曰隐;怀情不尽曰隐;不明误国曰隐;威德刚武曰隐;

英:出类拔萃曰英;品德应物曰英;德华茂著曰英;明识大概曰英

雍:居敬行简曰雍

勇:胜敌壮志曰勇;率义死国曰勇;致命为仁曰勇;奋身为义曰勇;持义不挠曰勇;知死不避曰勇;率义共用曰勇;以义死用曰勇;临事屡断曰勇;临难不惧曰勇;见义必为曰勇

幽:壅遏欠亨曰幽;消息乱常曰幽;早孤有位曰幽;早孤陨位曰幽;早孤销位曰幽;违礼乱常曰幽;暴民残义曰幽;*德灭国曰幽

禹:渊源通流曰禹;受禅胜利曰禹

裕:强学好问曰裕;建中垂统曰裕;宽仁得众曰裕;性量宽平曰裕;仁惠克广曰裕;宽和不迫曰裕;宽和自得曰裕

誉:状古述今曰誉

元: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続曰元;主义行德曰元;品德纯一曰元;遵仁贵德曰元;善行仁德曰元;宣慈惠和曰元;至善行德曰元;忠肃恭懿曰元;体仁长民曰元;茂德丕绩曰元;体乾启祚曰元;万邦以贞曰元;体仁内恕曰元;仁明道合曰元;

原:思考不爽曰原;植德开基曰原;庆流奕叶曰原

Z:

章:温克令仪曰章;法式明大曰章;出言有文曰章;恪慎高昂曰章;文教远耀曰章

昭: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声闻宣远曰昭;威仪恭明曰昭;明德有功曰昭;圣问达道曰昭;圣德嗣服曰昭;德业升闻曰昭;智能察微曰昭;德礼不愆曰昭;高朗令终曰昭;遐隐不遗曰昭;德辉内蕴曰昭;柔德有光曰昭

哲:知人曰哲;明知渊深曰哲;官人应实曰哲;明知周通曰哲;识微虑终曰哲;知能辨物曰哲

贞:纯洁持志曰贞;大虑克就曰贞;大宪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表里用情曰贞;忧国忘死曰贞;表里无怀曰贞;忠道不扰曰贞;保节扬名曰贞;履正中馈曰贞;守教难犯曰贞;幽间专一曰贞;恒德从一曰贞;直道不挠曰贞;名实不爽曰贞;事君无猜曰贞;德行正固曰贞;率义好修曰贞;德信正周曰贞 真:肇敏行成曰真;不隐无藏曰真

正:表里宾服曰正;大虑克就曰正;表里用情曰正;纯洁守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表里无怀曰正;直道不挠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仪不忒曰正;精爽齐肃曰正;真心格非曰正;庄以率下曰正;息邪讵诐曰正;主极克端曰正;万几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无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直:肇敏行成曰直;治乱守正曰直;不隐其亲曰直;守道如矢曰直;言行不邪曰直;质而中正曰直;正人之曲曰直;折狱在中曰直;孝弟成性曰直;谨慎敬事曰直;敏行不挠曰直;率行天真曰直;秉道正物曰直;

质:名实不爽曰质;忠正天真曰质;章义掩过曰质;言行相应曰质;澹泊无为曰质;直心靡他曰质;真纯一德曰质;至治还淳曰质;宅心笃实曰质;淳茂无华曰质;静正无华曰质;刚正无华曰质;强立守义曰质

智:官人应实曰智;尊明胜患曰智;默行言当曰智;推芒折廉曰智;临事不惑曰智;察言知人曰智;择任而往曰智

中:王心克一曰中;刚柔不偏曰中;因时致治曰中

忠:危身送上曰忠;虑国忘家曰忠;让贤尽诚曰忠;危身利国曰忠;安居不念曰忠;临患不反曰忠;兴废纯固曰忠;廉方公平曰忠;事君尽节曰忠;推贤尽诚曰忠;中能应外曰忠;杀身报国曰忠;世笃勤奋曰忠;善则推君曰忠;死卫社稷曰忠;以德复君曰忠;以孝事君曰忠;安不择事曰忠;教人以善曰忠;中能虑外曰忠;广方公平曰忠;肫诚翊赞曰忠

终:有始有卒曰终;克成令名曰终

纣:残义损善曰纣

庄:兵甲亟作曰庄;睿圉征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真心大方曰庄;好勇致力曰庄;威而不猛曰庄;严敬临民曰庄;履正志和曰庄;维德端严曰庄;尊重端肃曰庄;端恪临民曰庄;端一克诚曰庄;齐敬中礼曰庄;执德不矜曰庄;德盛礼恭曰庄;严恭自律曰庄;严恪有仪

壮:威德刚武曰壮;赫围征服曰壮;死于原野曰壮;胜敌克乱曰壮;好力致勇曰壮;屡行征伐曰壮;武而不遂曰壮;武德刚烈曰壮;非礼弗履曰壮;

纵:弱而奋发曰纵;败乱百度曰纵;忘德败礼曰纵

乃武的文学作品

宋朱熹胡子知言疑义

胡宏

知言曰:天命之谓性。性,天下之大本也。尧、舜、禹、汤、文王、仲尼六君子先后相诏,必曰心而不曰性,何也?曰心也者,知天地,宰万物,以成性者也。六君子,尽心者也,故能立天下之大本。人至于今赖焉。不然,异端并作,物从其类而瓜分,孰能一之!

熹谓“以成性者也”,此句可疑,欲作“而统性情也”,如何?

栻曰“统”字亦恐未安,欲作“而主性情”如何?

熹谓所改“主”字极有功。然凡言删改者,亦且是私窃,讲贯议论,以为当如此耳。未可遽涂其本编也,如何?熹按孟子尽心之意,正谓私意脱落,众理贯通,尽得此心无尽之体,而自其扩充,则可以即事即物,而无不尽其全体之用焉尔。但人虽能尽得此体,然存养不熟,而于事物之间一有所蔽,则或有不得尽其用者。故孟子既言尽心知性,又言存心养性,盖欲此体常存,而即事即物,各用其极,无有不尽。夫以大学之序言之,则尽心知性者,致知格物之事;存心养性者,诚意正心之事,而天寿不贰、修身以俟之者,修身以下之事也。此其次序甚明,皆学者之事也。然程子尽心知性,不***存养,其唯圣人乎者?盖惟圣人则合下尽得此体,而用处自然无所不尽,中间更不须下存养充扩节次功夫。然程子之意,亦指夫始条理者而为言,非便以“尽心”二字就功用上说也。今观此书之言尽心,大抵皆就功用上说,又便以为圣人之事,窃疑末安。〔旧说未明,今别改定如此〕

祖谦曰“成性”固可疑,然今所改定,乃兼性情而言,则与本文设问不相应。来谕以尽心为集大成者之始条理,则非不可以为圣人事。但胡子下“者也”两字,却似断定尔,若言六君子由尽其心,而能立天下之大本如此。

熹谓论心必兼性情,然后语意完备。若疑与所设问不相应,而“者也”二字亦有未安。则熹欲别下语云“性固天下之大本,而情亦天下之达道也,二者不能相无。而心也者,知天地,宰万物,而主性情者也。六君子惟尽其心,故能立天下之大本,行天下之达道。人至于今赖焉。”〔云云〕不知更有病否。若所谓“由尽其心”者,则诃恐太狭,不见程子所谓不***存养之意。

知言曰:天理人欲同体而异用,同行而异情。进修君子宜深别焉。

熹按此章亦性无善恶之意,与“好恶,性也”一章相类,似恐末安。盖天理,莫知其所始,其在人,则生而有之矣,人欲者,梏于形,杂于气,狃于习,乱于情,而后有者也。然既有而人莫之辨也,于是乎有同事而异行者焉,有同行而异情者焉。君子不可以不察也。然非有以立乎其本,则二者之几微暧万变,夫孰能别之?今以天理人欲混为一区,恐来允当。

祖谦曰“天理人欲同体而异用者,却似未失。盖降衷秉彝,固纯乎天理,及为物所诱,人欲滋炽,天理泯灭,而实未尝相离也。同体异用,向行异情,在人识之耳。

熹再详此论,胡子之言盖欲人于天理中拣别得人欲,又于人欲中便见得天理。其意甚切,然不免有病者,盖既谓之同体,则上面便着人欲两字不得。此是义理本原极精微处,不可少差。试更子细玩索,当见本体实然只一天理,更无人欲。故圣人只说克己复礼,教人实下工夫,去却人欲,便是天理,未尝教人求识天理于人欲汩没之中也。若不能实下工夫,去却人欲,则虽就此识得,未尝离之天理,亦安听用乎?

知言曰:好恶,性也。小人好恶以己,君子好恶以道。察乎此,则天理人欲可知。

熹按此章即性无善恶之意。若果如此,则性但有好恶,而无善恶之则矣。“君子好恶以道”,是性外有道也。“察乎此,则天理人欲可知”,是天理人欲同时并有,无先后宾主之别也。然则所谓“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者,果何谓乎?龟山杨子曰:天命之谓性,人欲非性也。却是此语直截。而胡子非之,误矣。

栻曰“好恶,性也”,此一语无害,但著下数语则为病矣。今欲作:好恶,性也,天理之公也。君子者,循其性者也。小人则以人之,而失其则矣。

熹谓好恶固性之所有,然直谓之性则不可。盖好恶,物也,好善而恶恶,物之则也。有物必有则,是所谓形色天性也。今欲语性,乃举物而遗则,恐未得为无害也。

知言曰:心无不在,本天道变化,为世俗酬酢,参天地,备万物。人之为道,至大也,至善也。放而不知求,耳目闻见为己蔽,父子夫妇为己累,衣裘饮食为己欲,既失其本矣,犹皆曰我有知,论事之是非,方人之短长,终不知其陷溺者,悲夫。故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熹按“人之为道,至善也,至大也”,此说甚善。若性果无善恶,则何以能若是邪?

栻曰论性而曰善不足以名之,诚为未当,如元晦之论也。夫其精微纯粹,正当以至善名之。龟山谓“人欲非性也”,亦是见得分明,故立言直截耳。遗书中所谓善固性也,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则如之何?譬之水澄清者,其本然者也。其或浑然,则以夫泥滓之杂也。方其浑也,亦不可不谓之水也。夫专善而无恶者,性也,而其动则为情。情之发,有正有不正焉。其正者,性之常也,而其不正者,物之也。于是而有恶焉。是岂性之本哉!其曰“恶亦不可不谓之性”者,盖言其流如此,而性之本然者,亦未尝不在也。故善学者化其滓以澄其初而已。

熹详此论性甚善,但明道所谓“恶亦不可不谓之性”,是说气禀之性,观上下文可见。

熹又看此章云“本天道变化,为世俗酬酢”,疑“世俗”字有病,犹释子之谓父母家为俗家也,改作“日用”字如何?

熹又细看,虽改此字,亦为未安,盖此两句大意自有病。圣人下学而上达,尽日用酬酢之理,而天道变化行乎其中耳。若有心要本天道以应人事,则胸次先横了一物,临事之际,着意将来把持作弄,而天人之际终不合矣。大抵自谢子以来,虽说以洒扫应对为学,然实有不屑卑近之意,故才说洒扫应对,便须急作精义入神意思,想像主张,惟恐其滞于小也。如为朱子发说论语,乃云圣门学者敢以天自处,皆是此个意思。恐不免有病也。又云以其大者移于小物,作日用工夫,正是打成两截也。

胡子喟然叹曰:至哉,吾观天地之神道,其时无愆,赋形万物,无大无细,各足其分,太和保合,变化无穷也。凡人之生,粹然天地之心,道义完具,无适无莫,不可以善恶辨,不可以是非分,无过也,无不及也。此中之所以名也。夫心宰万物,顺之则喜,逆之则怒,感于死则哀,动于生则乐。欲之所起,情亦随之,心亦放焉。故有私于身,蔽于爱,动于气,而失之毫厘,缪以千里者矣。众人昏昏,不自知觉,方且为善恶乱,方且为是非惑。惟圣人超拔人群之上,处见而知隐,由显而知微,静与天同德,动与天同道,和顺于万物,浑融于天下,而无所不通。此中和之道所以圣人独得,民鲜能久者矣。为君子者奈何?戒谨于隐微,恭敬乎颠沛,勿忘也,勿助长也,则中和自致,天高地下而位定,万物正其性命而并育,成位乎其中,与天地参矣。

或问性。曰:性也者,天地之所以立也。曰:然则孟轲氏、荀卿氏、扬雄氏之以善恶言性也,非欤?曰:性也者,天地鬼神之奥也,善不足以言之,况恶乎?或者问曰:何谓也?曰:宏闻之先君子曰,孟子所以独出诸儒之表者,以其知性也。宏谓曰:何谓也?先君子曰:孟子道性善云者,叹美之辞也,不与恶对。

或问:心有死生乎?曰:无死生。曰:然则人死,其心安在?曰:子既知其死矣,而问安在邪!或曰:何谓也?曰:夫惟不死,是以知之,又何问焉。或者未达,胡子笑曰:甚哉,子之蔽也。子无以形观心,而以心观心,则知之矣。

熹按“性无善恶”、“心无死生”两章似皆有病。“性无善恶”,前此论之已详。“心无死生”,则几于释氏轮回之说矣。天地生物,人得其秀而最灵。所谓心者,乃夫虚灵知觉之性,犹耳目之有见闻耳。在天地,则通古今而无成坏,在人物,则随形气而有始终。知其理一而分殊,则亦何必为是心无死生之说,以骇学者之听乎?

栻曰“心无死生”章亦当删去。

知言曰:凡天命所有而众人有之者,圣人皆有之。人以情为有累也,圣人不去情;人以才为有害也,圣人不病才;人以欲为不善也,圣人不绝欲;人以术为伤德也,圣人不弃术;人以忧为非达也,圣人不忘忧;人以怨为非宏也,圣人不释怨。然则何以别于众人乎?圣人发而中节,而众人不中节也。中节者为是,不中节者为非。挟是而行则为正,挟非而行则为邪。正者为善,邪者为恶。而世儒乃以善恶言性,邈乎辽哉!

熹按“圣人发而中节”,故为善,“众人发不中节”,故为恶。“世儒乃以善恶言性,邈乎辽哉”,此亦性无善恶之意。然不知所中之节,圣人所自为邪?将性有之邪?谓圣人所自为,则必无是理。谓性所固有,则性之本善也明矣。

栻曰所谓“世儒”殆指荀、扬,荀、扬盖未知孟子所谓善也。此一段大抵意偏而词杂,当悉删去。

熹详此段不可尽删,但自“圣人发而中节”以下删去。而以一言断之云:“亦曰无理人欲之不同尔。”

栻曰所谓轻诋世儒之过而不自知其非,恐气未和而语伤易。析理当极精微,毫厘不可放过至于尊让前辈之意,亦不可不存也。

熹观此论切中浅陋之病,谨已删去讫。

知言曰:彪居正问:心无穷者也,孟子何以言尽其心。曰:惟仁者能尽其心。居正问为仁。曰:欲为仁,必先识仁之体。曰:其体如何?曰:仁之道弘大而亲切,知者可以一言尽,不知者虽设千万言亦不知也。能者可以一事举,不能者虽指千万事亦不能也。曰:万物与我为一,可以为仁之体乎?曰:子以六尺之躯,若何而能与万物为一。曰:身不能与万物为一,心则能矣。曰:人心有百病一死,天下之物有一变万生,子若何而能与之为一?居正竦然而去。他日某问曰:人之所以不仁者,以放其良心也。以放心求心可乎?曰:齐王见牛而不忍杀,此良心之苗裔,因利欲之间而见者也。一有见焉,操而存之,存而养之,养而充之,以至于大,大而不已,与天地同矣。此心在人,其发见之端不同,要在识之而已。

熹按“欲为仁,必先识仁之体”,此语大可疑。观孔子答门人问为仁者多矣,不过以求仁之方告之,使之从事于此而自得焉尔,初不必使先识仁体也。又以放心求心之问甚切,而所答者反若支离。夫心操存舍亡,间不容息,知其放而求之,则心在是矣。今于已放之心不可操,而复存者置不复问,乃俟异时见其发于他处,而后从而操之。则夫未见之间,此心遂成间断,无复有用功处。及其见而操之,则所操者亦发用之一端耳,于其本源全体未尝有一日涵养之功,便欲号而充之与天同大,愚窃恐其无是理也。

栻曰必待识仁之体而后可以为仁,不知如何而可以识也。学者致为仁之功,则仁之体可得而见,识其体矣,则其为益有所施而亡穷矣。然则答为仁之问,宜莫若敬而已矣。

祖谦曰仁体诫不可遽语,至于答放心求心之问,却自是一说,盖所谓“心换存舍亡,间不容怠,如其放而求之,则心在是矣”者,平昔持养之功也,所谓“良心之苗裔,因利欲而见”、“一有见焉,操而存之者,随事体察之功也”,二者要不可偏废。苟以比章欠说涵养一段,“未见之间,此心遂成间断,无复用功处”是矣。若曰“于已放之心,置不复问,乃俟其发见于他处,而后从而操之”,语却似太过。盖“见牛而不忍杀”,乃此心之发见,非发见于他处也。又所谓操者,亦发用之一端,胡子固曰“此良心之苗裔”。固欲人因苗裔而识本根,非徒认此发用之一端而已。

熹谓二者诚不可偏废,然圣门之教详于持养而略于体察,与此章之意正相反。学者审之,则其得失可见矣。孟子指齐王爱牛之心,乃是因其所明而导之,非以为必如此,然后可以求仁也。夫必欲因苗裔而识本根,孰若培其本根,而听其枝叶之自茂耶。

知言曰:天地,圣人之父母,圣人,天地之子也。有父母则有子矣,有子则有父母矣,此万物之所以著见、道之所以名也。非圣人能名道也,有是道则有是名也。圣人指明其体曰性,指明其用曰心。性不能不动,动则心矣。圣人传心,教人下以仁也。中国古籍全录

熹按心性体用之云,恐自上蔡谢子失之。此云“性不能不动,动则心矣”,语尤未安。凡此心字,皆欲用“情”字,如何?

栻曰:心性分体用,诚为有病。此若改作“性不能不动,动则情矣”一语,亦未安,不若伊川云“自性之有形者谓之心,自性之有动者谓之情”,语意精密也。此一段似亦不必存。

上一章回目录

体组成四字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词语

杨乃武1840年出生于余杭县城,父亲杨仆堂以种桑养蚕为业,家道小康,生有两子一女。长子乃文早夭,女儿菊贞出嫁后不久丧夫,寡居娘家。杨乃武是家中的第二个儿子,所以人们称他为杨二先生。1860年杨乃武20岁时中秀才,1873年33岁时中举,也就是冤案发生的那一年。他是一个正直和爱打抱不平的人,经常为乡亲们写诉状,所以那些恨他的人称他为“讼师”。他也是一个性情孤傲的人,有自已的行事原则,不太理会别人的看法。这些品行和性格都使他与官府格格不入。传说中有许多他与地方***官员作对的事,包括与新上任的知县刘锡彤因船过桥洞而发生争执,因为贪婪的粮官通过“踢斗尖淋”鱼肉百姓而进行控诉,并写下“大清双王法,浙省两抚台”的谤诗。他与官府的紧张关系也是构成冤案的一个潜在的因素。小***原名毕秀姑,关于她的身世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她是太平军战士的女儿,太平军败后从南京逃难到余杭,父亲死后由喻王氏抚养,也有人说她是余杭仓前毕家塘人,从小死了父亲,母亲改嫁给小贩喻敬天,秀姑随着母亲到了喻家。她是一位白皙美貌的女子,平日喜欢穿白色上衣和绿色裤裙,人们称她为“小***”。她后来嫁给了豆腐店的帮工葛品连,在古代中国,女人嫁给丈夫就要随丈夫的姓,所以她也被称为“葛毕氏”。

“同食敖经”

1872年4月24日,由于葛品连继父沈体仁的介绍,新婚不久的葛品连毕秀姑夫妇承租并搬进清坊巷口杨乃武的新楼房。葛品连在豆腐店帮伙,早出晚归。独自在家的毕秀姑有空就帮着大杨詹氏干些家务。她的美丽和勤劳深得杨家喜爱,待她如同家人,有时品连不回家,杨家的人就招呼她一起吃饭。有空的时候杨乃武还教她识字读经。

“羊吃***” 品连之死

1873年10月9日,葛品连病重。葛品连要小***拿一千文钱托喻敬天代买东洋参及桂圆。小***煎好后喂给葛品连吃。到下午病情加重。葛品连的母亲沈喻氏和义母冯许氏赶到后,请医生抢救。医生说是痧症,用万年青和萝卜子煎汤灌救无效,于傍晚时分去世。当时没有人对死因提出怀疑。到了10日夜间,尸体口鼻流出血水,冯许氏和沈喻氏引起了疑心,由地保王林带领,要求官府验尸。知县刘锡彤带验尸差役沈祥和门丁沈彩泉前往。临行前一位叫陈竹山的地方绅士来县衙诊病,对刘锡彤谈起街上流传“羊吃***”的事。来到葛家,沈祥没按规定用皂角水洗擦验尸银针,并把口鼻中流入耳中的血水误看成七孔流血,认为系服生烟土中毒致死。沈彩泉为此与沈祥发生了口角,因为他认为生烟土只有***的人才会吞服,葛品连不可能是***,肯定有人给他下了砒霜。刘锡彤想起陈竹山说的话,所有没有听取仟作沈祥的汇报,而是相信门丁沈彩泉的话,认为肯定是杨乃武和小***用砒霜合谋毒杀了葛品连。

屈打成招

于是,小***被带到县衙门接受审讯。刘锡彤要求她说出砒霜的来源及与杨乃武的私情。小***夭口否认。当晚,阮桂金到狱中骗她说:葛品连验尸已确认是毒死,只要说是杨乃武给的毒药可免死罪,杨乃武是新科举人也不会处死,否则你将被三十六也鱼鳞刳!第二天刘锡彤再度逼问,小***仍说不知道。于是,差役一连三根拶(zan)子夹住她的手指,痛彻心扉。小***熬刑不过,只得按阮金桂的话招供,1873年10月5日杨乃武曾到她家给她一包为葛品连流火的药。刘葛彤获口供后,立即传讯杨乃武。在古代中国,考上了举人就是天子的门生,不得动刑,所以刘锡彤不能象拷打小***那样那待杨乃武,因而也没有得到杨乃武认罪的招供。同时,杨乃武的亲友詹善政、杨恭治等人也出具书面材料,证明10月5日杨乃武在南乡为岳母除灵,并不在本地。为了能够对杨乃武动刑,刘锡彤写了一份请求朝迁革除杨乃武举人身份的报告。这份报告后来由同治皇帝做出同意的批复。

乃武受刑

刘锡彤认为案情已经明朗,就向杭州知府陈鲁作了报告。由于杨乃武还没有招供,陈鲁要求将和案卷解往杭州府复审。移交卷宗时,刘锡彤把原告陈述的“死者口鼻流血”照验尸报告改为“七孔流血”,在验尸报告上添加验尸银针用皂角水擦洗过的字样,并将小***所供的“10月5日”改为“10月3日”。陈鲁是一个军人,本来就对读书人没有好感,又听说了杨乃武经常帮别人打官司,还写诗讽刺地方官员,这些都妨碍了他仔细审查案情。由于这时杨乃武的举人身份已经被某除,陈鲁在审讯一开始就严刑逼拷。清代用刑,女人能常用拶子夹手指,男人则用夹棍夹大脚。一连几堂夹棍,杨乃武多次昏死过去,最后只得招供认罪。当问及砒霜来源时,他记起仓前有一家爱仁堂药店,随口编造说在区店老板钱宝生那里购买了40文红砒。

钱坦甘结

陈鲁要刘锡彤取得钱宝卖药给杨乃武的证明。刘锡彤担心钱宝生不肯对质和出具证明,便请人写信告诉他,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卖毒药并不构成犯罪。钱宝生被传到县里,没有承认卖砒霜的事,因为他的小药店从不进砒霜,有一段时间也不曾见过杨乃武。况且他也不叫钱宝生,而叫钱坦。后来陈竹山又来劝说,说县衙将会出具书面文件,保证他无需与杨乃武对质,同时威胁说,如果不出证明,将会有无尽的麻烦。胆小的钱坦一时糊涂,写下了曾经卖砒霜给杨乃武的证明。

***判决

有了两位案犯的口供和“陈宝生”出卖砒霜的证明,陈鲁依据《大清律例》宣布了“杨乃武斩立决,小***凌迟处死”的判决,并于1873年11月6日上报浙江按察使司。斩立决就是一下子身首异处,而凌迟处死则更加残忍,让受刑人在很长的剐割痛苦中慢慢死去。按察使蒯贺荪看了审讯记录和供词后觉得有可疑之处。他和杨乃武一样是举人,在他看来,一个举人有美好的前程,要得到三妻四妾和美貌女子都不是难事,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女人谋取毒,自毁前程。所以他向刘锡彤询问审案中有没有不正常的情况。但看到刘锡彤拍胸保证,也就不再追究,将案件上报浙江巡抚杨昌浚。

“暗”访仓前

一接到案件,杨昌浚也不放心,他派遣候补知县郑锡皋去仓前暗访。郑锡皋将刘锡彤当作暗访对象,就把暗中查访的事告诉了他。刘锡彤担心钱坦会露马脚,甚至推翻先前作的仿证,就派陈竹生前去告诉钱坦应付之策,并告诫他绝不能翻供。由于刘锡彤的精心策划,郑锡皋做出不存在冤情的结论。他还因为这件事得到杨昌浚的赏识,被派往黄岩担任正式知县。得到暗访报告的杨昌浚又组织会审,确定了杭州府的判决,于1873年12月12日上报朝廷。这样,只要通过“秋审”,判决将被执行。在我国古代中,对***判决是很慎重的,必须有皇帝的亲笔批准。到生命停止生长,万物萧杀的秋天,还要举行一次***复审,叫做“秋审”。罪行确定的叫“情实”,可以执行判决。如果犯罪事实还需确实或更改,就称为“缓决”,留待来年秋天。中国是一个特别重视孝道的国家,而繁衍后代是最大的孝行。所以法律又规定,如果罪犯是独子,家中有年迈体弱的父母,就可以留在家中侍奉父母,叫“留养承祀”。 亲写诉状

审判宣布后,杨家陷入巨大的悲愤中。因为中古代女子不宜直接到衙门申诉,所以必须以孩子的名义,叫“抱告”,所以,杨乃武的妻子詹彩凤带着儿子荣绪到杭州的各衙门喊冤,但没有引起重视。姐姐杨菊贞也为拯救弟弟的生命四处奔波,收集证据。父母去世后,她就像母亲一样抚养和照料杨乃武,深信以他的品行,不可能做出这种事。当她在调查中得知葛母前后口供不一,爱仁堂并无出售砒霜和杨乃武未去过小***家的事实,看到了一毕希望,决定上京申冤。她到狱中说明服杨乃武亲写诉状。杨乃武不相信会有转机,但在姐姐和狱友的劝说下,跌在地上写下了自已屈打成招的申诉材料。杨乃武有很好的文***,又熟悉诉论,所以诉状写得很有说明力。

菊贞赴京

杨菊贞带着两位长工王廷南和王阿木,身背用黄纸写的冤状“黄榜”来到北京,向都察院递交申诉材料。都察院接受呈词后,将杨菊贞一行递解回家,同时下交给浙江巡抚,要求对案件做出复审。杨昌浚任命杭州知府陈鲁主持复审。当杨乃武见堂上坐着的依然是陈鲁,知道辩解无用,徒受刑苦,只得照旧画押。结果只能是维持原判。杨菊贞和詹彩不甘心,决定再度赴京申冤。

雪岩赠银

杨乃武的妻子詹彩凤在杭州多次鸣冤叫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江南药王”胡雪岩的家庭教师胡以同是杨乃武的好友,了解杨乃武的为人,在为翰林院编修夏同善回京饯行的宴席上,向大家介绍了案情。朋友们决定伸出缓手。当胡雪岩知道杨家为赴京申冤卖尽土地,慨然资助二百两银子。这年9月,詹彩凤随带娘家帮工姚士法赶赴北京,在浙藉京官帮助下,由姚士法将诉状递交步军统领衙门。这或许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女子不能抛头露面,所以诉状须由男人呈递。

街头报童

杨乃武小***所生活的时代,已经出现了报纸,他们的案件自然引起了报界的关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上海的《申报》。这份报纸是安纳斯脱·美查等英国商人创办的,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它对杨毕案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跟踪报道,发表新闻、评论近80篇。这些报道在揭露案情真相,引起社会和***重视方面起了重大作用,是我国历史上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肇始。《申报》不仅指出案中诸多疑点,而且全文刊登了第二次赴北说的申诉材料,使人产广泛了解申诉理由。同时,《申报》还比较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法律现状,抨击了司法中的秘密审讯、滥用刑罚和官官相护等弊端。

翁公细察

由于《申报》的报道,许多***高级官员密切关注案情的进展。光绪皇帝的老师,当时任户部侍郎和都察院左都御史的翁同龠在听取夏同善介绍案情后,赶到刑部调看档案。初年审讯记录,似乎是无懈可击,但仔细将审讯记录与诉状比较,他发现诸多疑点,就逐条签出,请刑部仔细审查。(翁同龠在日记中记录了案情的重要进殿,成为我们了解这一历史***的重要原始资料)。林则徐第五个儿子林拱枢是刑部分管浙江司刑狱的司官,也认为案情可疑,不能轻率入奏。都察院和步军统领衙门上奏,希望能够对案件做出复审,这一报告获得批准。

二度复审

1875年1月20日,光绪皇帝登基。当时他还是个4岁的孩子,由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太后收到都察院和步军统领衙门的报告后,命令浙江巡抚与按察使共同主持复审。杨昌浚接到指示后并没有亲自主持审理,而是捎湖州知府锡光主审。由于这次提审没有用刑,气氛和缓,杨乃武与小***都推翻了以前的口供。锡光意识到案情复杂,证又钱坦又突然死在狱中,无法对质,只得拖延。

书瑞上奏

案件迟迟不能审结引起了各种猜测。都察院一位负责稽查***官员失职***的给事中王书瑞上书指出,在杨毕案的审理中有人用拖延的办法等死在狱中,以便维持原判,所以应该另派大员来查办案子,并确保的人身案全。这一建议被两宫皇太后批准,命令正在浙江省主持科举考试的礼部侍郎胡瑞澜代表朝廷负责复审。

学政断案

胡瑞澜从未审理过刑事案件,感到很担心,两次上奏朝廷派有经验的刑部官员共同审案,但都没有获准。一方面,他缺乏判案经验,另一方面,他与巡抚杨昌浚有千丝万屡的关系,甚至他的考绩都是由杨昌浚负责的,这些都影响了他判案的准确性。他没有将注意力放到“因奸谋杀”这个关键的问题,而是纠缠于杨乃武诉状中的不实之词和申述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并将这些情况写成《招册》。比如,他***用了残酷的拷刑,并进行连续不断的提审。在熬审和酷刑之下,杨乃武始终拒绝承招,他认为即使死了,也要留下一个好的榜样;小***在几度昏死后再次诬服。胡瑞澜依据《招册》和小***口供宣布维持原判。

连泉***

杨昌浚一方面向胡瑞澜施加压力,另一方面又向他推荐自已的亲戚同乡协助判案。宁波知府边葆诚是刘锡彤的姻亲,他和罗子森又都是杨昌浚的湖南老乡。有人事先就怀疑他们之间可能互相袒护,竭力维持原判。审判的结果正如人们预想的一样。户给部事中边宝泉上书指出在此案的审理中有官官相护的嫌疑,应该将案件移交刑部审理。两宫太后以远途拖累为由未予批准,但同意将案卷交刑部审查。刑部发现多处疑点,责成胡瑞澜再度确审,不得严刑逼供。由于再审时没有用刑,杨乃武小***均拒绝服罪。

移案刑部

正当案情处于胶着状态,汪树屏、胡以同等十八位浙藉京官联名写了控诉状递交都察院,详细陈述了案情的复杂和审讯中严刑逼供的惨状,再次提出将案子移交刑部审理的要求。翁同龠发现胡瑞澜对审案中明显的茅盾之处并未核实纠正,也向两宫皇太后提出同样的要求。这次很***,议案获得了批准。两宫皇太后下谕将案件提交刑部审讯,彻底根究。人犯与证人分三批赴京听审。第一批小***由两位老妇相伴,第二批是杨乃武,其他证人和相关人员为批三批。 三司会审

在清代,***案件通溃上省级刑狱机关判决,上报刑部批准。上报的判决很少会提清复审,完全改判的就更少了。特别重大的案件到北京复审,以刑部为主,会同都察院、大理寺进行审讯,叫做三司会审。杨毕案的正犯和人证全数抵京后,刑部就邀请都察院和大理寺举行会审。主审官是刑部尚书桑春荣和皂保,发话讯问的是刑部浙江清吏司郎中刚毅。清代中国共分18个行省,每一个省都一名负责司法的清吏司。由于杨乃武的膝盖受刑时跪过火炼,创伤还没有痊愈,主审官允许他坐在地上回答。杨乃武意识到这是他最后的希望,鼓足勇气,侃侃而谈。当天听审的人很多,有朝廷三、四品以上的官员和各种证人。可是,在杨乃武供诉案情时,堂上堂下,鸦雀无声,连差役也听得入审。以往大堂上令人悚然的喊威声也听不见了。杨乃武竭力证明自已的清白,刘锡彤在堂下显得焦躁不安。之后,小***和其他证人也据实陈述,推翻了先前在逼供下所说的不实之词。

开棺验尸

随着审讯的深入,案情逐渐明朗,人们认识到杨乃武与小***间是清白的,并没有合谋葛品连。但还有一个问题萦绕在人们的脑际,那就是,葛品连究竟因为什么原因而死的?是不是真像验尸报告上所说的,是因为中毒而死。为了澄清事实,刑部决定将葛品连尸棺押送到北京,对尸体进行复验。于是葛品连的棺材被重新挖起,快速送往北京。为保证案全,沿途进行了严格的防范措施,每到一处,就由有关的负责人贴上一道封条。1876年12月初,棺材运抵北京。9日,刑部尚书桑春荣带领验尸官、官员和证人到海会寺验尸。这一天,海会寺人头攒动,大家屏息注目。中国古代判断一个人是否中毒身亡,主要观察骨头是否白。如果呈现出黄白色,就意味着不是因中毒死亡的。当验尸官宣布死者非因中毒身亡时,人们欢声雷动。刘锡彤责问沈祥,为什么当时要报中毒身亡,沈祥回答说,当时是因为你要求我们这样报的。当是杨乃武和小***穿着红色囚衣关在木笼中。一位法国记者高兴地跑来,用手比划着“无毒!无毒”。杨毕案发生后,也引了一些外国的注意,甚至国外报纸也有报道。传说一位外国公使在谈到中国司法现状时举了杨乃武的例子,对清***形成了压力。

知县革职

三司会审时,审判官对刘锡彤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为什么要修改审讯记录?为什么不安排钱坦与杨乃武对质?为什么监禁钱坦?钱坦是什么原因而死的?为什么要将他秘密埋藏?刘锡彤除了咆哮外,无言以外。开棺验尸后,刘锡彤渎职之罪已经明确,光绪二年(1876年)十二月,他被革去余杭县的官职。

权臣咆哮

对杨毕案是否应该***,***官员分成两派,一派是以湖南北藉为主的地方实力派官员,他们执掌地方大权,与杨昌浚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希望杨毕案能维持原判决;另一派是以江浙藉为主的朝议派,大都是通过科举进入政坛的京官,他们既不满地方实力派目中没有朝廷,同时也希望有一个公正的判决,所以他们竭力主张***冤案。随着杨毕案的***,江浙朝议派和两朝权臣派的对立更趋尖锐。开棺验尸后,四川总督丁宝桢到刑部当面斥责刑部尚书桑春荣,指出人已经死了三年,毒气早已消失,不能凭尸骨呈现**就认定不是中毒死亡。所以应该维持原判。面对气势汹汹的权臣派,桑春荣对是否要***冤案,处罚失职官员,颇感犹豫。

王昕弹劾

刑部开棺验尸后,***冤案已成定局,处分造成直接责任的县府官员也是大势所趋,但在如何处置失职的高级官员的问题上,大家心里都没有底。照以往的做法,在涉及高级官员时总有将问题淡化,最后不了了之的倾向。丁宝桢大闹刑部后,情形更可能如此。就在这时,监察御史王昕呈上一份弹劾胡瑞澜和杨昌浚朋比为奸、期君枉法的奏折,请求革去两人官职。古代中国有一种监察***官员的御史制度,御史有责任对不法的官法进行弹劾,以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王昕是一位有见地的监察御史,他没有拘泥于一个具体案件的责任大小,而且从朝廷利益的角度讨论惩罚失职官的必要性,而且还利用了地方实力派不尊重朝廷所引起的反感。当王昕谈到权臣派没有把两宫太后和年幼的皇帝放在眼里时,慈禧太后的心被打动了,终于发出革除杨昌浚、胡瑞澜职务的命令。

最后结局

1877年2月16日,最后的结果终于显现,刑部向两宫皇太后和皇上上奏本案审理结果,推翻原审判决,并对参与本案审理,对杨乃武小***做出错误定罪的官员提出处罚意见。

余杭知县刘锡彤革职,发往黑龙江效力赎罪。法律规定,一般妇罪和年逾七十的犯罪人可以以银赎罪。当时刘锡彤已经超过七十岁,但判决中规定他不准收赎;

杭州知府陈鲁、黄岩知县郑锡皋、宁波知府边葆诚、嘉兴知县罗子森、候补知县顾德恒和龚世潼革职;

浙江按察使蒯贺荪已死,免于追究;

仵作沈祥杖十,判徒刑二年;门丁沈泉杖百,流放二千里;

葛品连母沈喻氏杖百,徒刑四年,须交银才能赎罪;

杨乃武因与小***同食教经,不知避嫌,并在申冤诉状中诬指何春芳调戏小***,杖百。同时宣布,杨乃武被革去的举人身份不予恢复,在那个时代,这意味着他再也不可能入仕为官了。

小***与杨乃武同桌同食,不守妇道,杖八十。

就在这一天,宣布了革除杨昌浚、胡瑞澜职务的谕旨。

历时三年半,轰动全国的杨毕案就这样结束了。

出狱还乡

在二月的凌厉寒风中,衣衫褴褛的杨乃武小***走出牢门。杨乃武的亲人和好友已在门口迎接。杨菊贞和詹彩凤抱住他泪如雨下。面对亲人,杨乃武显得很平静。可是当他看到危难时给施以援手的朋友,禁不住双泪纵横伏地叩谢。杨家人虽然怨恨***的诬供给他们带来灾难,这时也为她洒下同情的眼泪。小***真想抱住他们痛哭,可当她看到因自已几乎丧命的杨乃武,勇气顿失,只有无声的呜咽。 悉心育蚕

杨乃武回到家乡余杭后,向那些在他蒙冤时向他伸出援手的朋友们致谢,他还到三年多来始终关注着他的命运,为他的冤屈向社会大声疾呼的《申报》,表达了无尽的谢意。之后,他过着平静的乡村生活,养儿育女,植桑养蚕。据说他培育出一种优良的蚕种,受到人们的欢迎,家境也变得好起来。虽然历尽苦难,他的正直之心不改,依然帮乡亲们代写诉状。不过,他变得比较谨慎,将诉状写在水牌上由人们自已抄写。妻子詹彩凤不久双眼失明。姐姐杨菊贞还和他们住在一起,照料着一家的生活。她去世时杨乃武极度哀痛,因为她不仅像母亲那样抚育他,而且是他的救命恩人。对于小***,他怨恨过,但终能理解和体谅,并对她的命运充满悲悯之心。对于这段冤狱,他更没有忘怀,曾写过一本《虎口余生》。1914年,他因病去世,终年74岁。

青灯蒲团

由于婆婆和养母都不接纳小***,她没有亲人,只得随解差返回余杭。对人世间的情感她已不再留恋。跟随着老尼慈云来到准提庵,削发为尼,法名慧定,终日诵经礼佛。慈云死后,庵里没了香火,慧定靠养鸡种菜,过着简朴的生活。然而,在内心深处,一直怀着对杨乃武的深深内疚。临死前,她托人写了一张字纸,向后人证人她与杨乃武的清白,并表达她的愧疚之情。大意是:杨二爷蒙天大不白之冤,人身受尽残酷摧残,遭终生之残,此时此事,终生难忘。均我所故,均我所害。二爷之恩,今生今世无法报答,只有来生再报。我与二爷之间绝无半点私情,纯属清白。后人如有怀疑,可凭此字条作证。她圆寂于1930年,那年她75岁。

元春又没文化,长的也不行,为何能被选进凤藻宫?

1. 体字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体的成语有 :

体体面面、

心闲体正、

衣不蔽体、

温柔体贴、

移气养体、

兹事体大、

四体不勤、

卑身贱体、

两心一体、

不达大体、

不知大体、

仪静体闲、

心宽体肥、

心奓体泰、

遐迩一体、

体国安民、

三教一体、

身轻体健、

科头袒体、

身镜体牖、

羊体嵇心、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称体载衣、

公忠体国、

千金贵体、

贤身贵体、

切身体会、

具体可微

融为一体、

体无完肤

魂不附体

膘肥体壮、

遍体鳞伤、

具体而微、

身体力行、

量体裁衣、

五体投地、

不成体统、

称体裁衣、

不识大体、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体贴入微、

身体发肤、

放心解体、

体国经野、

心奓体忲、

口体之奉、

恫瘝一体、

青紫被体、

虎体元斑、

千金之体、

善体下情、

体面扫地、

衣不布体、

缘情体物、

降颜屈体、

浑然一体

2. 带体字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遍体鳞伤

称体载衣

躬体力行

虎体熊腰

具体而微

枯体灰心

量体裁衣

身体发肤

四体百骸

四体不勤

身体力行

五体投诚

五体投地

一体同心

称体裁衣

赤体上阵

虎体元斑

虎体原斑

虎体鹓斑

体体面面

相体裁衣

羊体嵇心

一体知悉

一体知照

沾体涂足

不成体统

膘肥体壮

此事体大

公忠体国

切身体会

斯事体大

心广体胖

心宽体胖

仪静体闲

缘情体物

兹事体大

成何体统

年老体弱

年老体衰

身轻体健

温柔体贴

习与体成

心奓体忲

心宽体肥

3. 带体字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带体字的成语 :

体无完肤、

膘肥体壮、

魂不附体、

融为一体、

遍体鳞伤、

具体而微、

身体力行、

量体裁衣、

五体投地、

称体裁衣、

不成体统、

不识大体、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身体发肤、

体贴入微、

放心解体、

口体之奉、

善体下情、

缘情体物、

心宽体肥、

浑然一体、

降颜屈体、

千金之体、

心闲体正、

恫瘝一体、

不达大体、

四体不勤、

虎体元斑、

衣不布体

4. 最后一个字是体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卑身贱体 ①谓俭约勤苦。②弯腰俯首,屈从奉迎。

卑身屈体 指弯腰俯首,屈从奉迎。

不识大体 大体:关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从大局考虑。

赤身露体 指光着身子,衣不蔽体。也指 *** 全身, *** 衣服。

赤身 赤:光着。大部分身体或全身 *** 。

凡胎浊体 指人间普通的,平庸的人。同“凡胎浊骨”。

芳兰竟体 芳兰:兰草的香气;竟体:满身。香气满身。比喻举止闲雅,风***极佳。

放心解体 指人心离散、瓦解。

汗流浃体 汗流全身。形容极度惊惧。

黄袍加体 比喻发动***获得成功。同“黄袍加身”。

浑然一体 浑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魂不负体 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同“魂不附体”。

魂不附体 附:依附。灵魂离开了身体。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

魂不赴体 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同“魂不附体”。

魂不著体 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同“魂不附体”。

魂不着体 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同“魂不附体”。

混然一体 混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降颜屈体 犹言卑躬屈膝。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青紫被体 青紫:古时公卿服饰,借喻***显爵;被:同“披”。指身居***。

融为一体 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柔肤弱体 指柔弱的身体。

三位一体 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整体。

神不附体 形容心神不定。

四肢百体 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同“四肢百骸”。

同功一体 指功绩和地位相同。

无关大体 比喻没有多大关系。

无伤大体 伤:伤害;大体:指事物的主要方面。对于事物的主要方面没有什么妨害。

遐迩一体 指远近犹如一个整体。形容协调统一。

贤身贵体 指身分高贵。

一心同体 犹言同心同德。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衣不蔽体 蔽:遮。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移气养体 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

隐占身体 隐藏、掩护自己真面目的意思。

月露之体 喻指辞藻华美而内容空乏的诗文。

椎肤剥体 形容残酷搜刮。同“椎肤剥髓”。

5. 体字组词有哪些词语

体字组词有哪些词语 :

全体、

物体、

群体、

字体、

体操、

体育、

团体、

体温、

体贴、

液体、

通体、

载体、

躯体、

尸体、

体面、

媒体、

遗体、

体魄、

体谅、

体恤、

得体、

独体、

体词、

落体、

球体、

正体、

体腔、

垂体、

骚体、

语体、

体制、

异体、

体系、

实体、

体测、

文体、

体惜、

主体、

立体、

体态

6. 以 .体. 为头的四字成语都有什么

体察民情体察:考查,观察。考察民间生活生产情况。

体大思精体:体制,规模;思:思虑;精:精密。指着作规模宏大,思虑精密。

体国安民体:划分;国:都城。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泛指治理国家。

体规画圆犹言依样画葫芦。指墨守成规,一味模仿。

体国经野体:划分;国:都城;经:丈量;野:田野。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泛指治理国家。

体面扫地体面:面子。比喻面子丢尽了。

体天格物体天:体察天意;格物:推究事物的规律。能体察上天的意志,推究事物的规律而适应它。

体体面面指人光彩荣耀。

体贴入妙指体会领悟深刻细致,而使描写或模仿巧妙逼真。

体贴入微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体无完肤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

体无完皮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同“体无完肤”。

体物缘情指诗赋的状物与抒情。

体恤入微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同“体贴入微”。

7. 和身体有关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和身体有关的四字成语有:

隐占身体

拼音:yǐn zhàn shēn tǐ

解释:隐藏、掩护自己真面目的意思。

身体发肤

拼音:shēn tǐ fà fū

解释: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

出处:《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示例:夫~,不敢毁伤,圣人之训也。 清·侯方域《万孝子割股议》

语法:作主语、宾语;指自身

身体力行

拼音:shēn tǐ lì xíng

解释: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出处:《淮南子·泛论训》:“圣人以身体之。”《礼记·中庸》: “力行近乎仁。”

示例: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址),以~为堂奥。

清·张惠言《承拙斋空传》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亲身体验

切身体会

拼音:qiē shēn tǐ huì

解释:指自身遇到的经验。

出处:王朔《过把瘾就死》:“很多诸如‘认贼作父’、‘不稂不莠’等成语我都是那时学会准确运用的,并对‘闻风丧胆’、‘不打自招’之类的成语有了切身体会。”

示例:只有~的经验才是真实而深刻的。

近义词:切身感受

语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

8. 关于体育的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1. 紧追不舍

2. 咬紧牙关

3. 奋力拼搏

4. 遥遥领先

5. 旗开得胜

1. 紧追不舍

读音:[ jǐn zhuī bù shě ]

释义:使差距接近,势均力敌

造句:这时,我显得胸有成竹,其他人也不甘示弱紧追不舍。

2. 咬紧牙关

读音:[ yǎo jǐn yá guān ]

释义:尽最大努力忍受痛苦或克服困难

造句:他的嘴角有点往下弯,像是咬紧牙关的样子,似乎有一股刚强之气。

3. 奋力拼搏

读音:[fèn lì pīn bó ]

释义:用尽全部力气去做一件事

造句:我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奋力拼搏。

4. 遥遥领先

读音:[ yáo yáo lǐng xiān ]

释义:遥遥:远远。远远地走在最前面。

造句:我们的队员在比赛中竭尽全力,一路遥遥领先到了终点。

5. 旗开得胜

读音:[ qí kāi dé shèng ]

释义: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造句:运动会第一天,我们班就旗开得胜。

9. 带有“人体部位”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肝胆相照、目瞪口呆、焦头烂额、唇亡齿寒、头重脚轻

一、肝胆相照

白话释义:比喻彼此之间真诚相见。

朝代:宋

作者:文天祥

出处:《文山全集·六·与陈察院文龙书》:“所恃知己;肝胆相照;临书不惮倾倒。”

翻译:依靠知己;肝胆相照;面对所写的书信不害怕被歪斜

二、目瞪口呆

白话释义: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朝代:现代

作者:敦煌变

出处:《敦煌变文集》:“朱解低头亲看札;口呆目瞪忘收唇。”

翻译:让争论而清宾;烟囱调薪逃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宾吗?

三、焦头烂额

白话释义:比喻处境或情态十分狼狈窘迫。

朝代:公元80年

作者:班固

出处:《汉书·霍光传》:“令论功而清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翻译: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者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四、唇亡齿寒

白话释义: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朝代:春秋

作者:左丘明

出处:《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翻译:鲁国,齐国、晋国的嘴唇,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这是你所知道的

五、头重脚轻

白话释义:上面重,下面轻,比喻基础不稳固,也用来形容眩晕的感觉。

朝代:明

作者:天然痴叟

出处:《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他的酒量原不济,三瓶落肚,渐觉头重脚轻。”

不能说元春没有文化,只是和金陵十二金钗的薛宝钗和林黛玉比较起来,元春的诗才没有薛林二位才情高,至于长相,元春长得也不丑,但是在美人如云的后宫,元春是没有多大的优势的,所以元春能够才选凤藻宫,是因为皇上看到了元春母家以代表的旧势力的力量,才给了元春一个贵妃的头衔,但元春是一个?***贵妃?,虽然风光无限,但是却没有多少恩宠。

一、元春的封妃是毫无预兆的,所以元春封妃肯定不是凭的恩宠

贾元春进宫十多年,一直默默无闻,就连贾府都快要将这个进宫的女儿忘却了,但是却在贾政生日的那天,突然皇上有旨意召唤贾政进宫觐见,唬得贾府一众人等人心惶惶,合府上下***不安。

从贾府没能得到任何信息来看,不但贾府之人不知道元春晋升为贵妃,就连元春自己恐怕也是意料之外,入宫这么多年毫无动静,如今却毫无预兆地被封了妃,可以确定地是,元春肯定不是凭借着自己的才情或者容貌升的位份,皇上突然晋升贾元春为贵妃,只能是政治斗争的需要。

二、贾府为代表的旧势力的力量,才是元春封妃的秘密

《红楼梦》开篇,贾府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两府除了贾政有一点实权之外,贾赦、贾珍虽然袭爵,但都没有实权,所以皇上一开始的时候,也未必就将贾府放在眼里,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宁国府的重孙媳秦可卿死了,可是无论秦可卿的真实出身是高贵还是低贱,她明面上还是贾家的重孙媳妇,五品小官的女儿。

所以秦可卿的葬礼就算贾珍想办的风风光光,也是万万不敢邀请四王八公后人集体前来吊唁的,可是秦可卿的葬礼四王八公不但都设了路祭,而且北静王还亲临葬礼现场,再联想到金陵四大家族联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也与贾家有老亲,四大家族经历几代人的积累,在朝中早有了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这股势力不容小觑,皇上也正是在秦可卿的葬礼上看到了贾家为代表的旧势力的力量,才给元春封了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