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下一句_人不知的上一句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6-17 0
  1. “若要人不知”的下一句是什么?
  2. 森林人不知下一句是什么?
  3. 若要人不知下一句是什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是论语中的《学而》

若要人不知”的下一句是什么?

深林不知人下一句是明月来相照。

人不知下一句_人不知的上一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诗: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出处:唐代王维的《竹里馆》

诗歌赏析

这首小诗仅仅二十个字,语言平淡无奇,它所写的内容也极为简单,但是,它却以特殊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人们,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诗人的心性与自然景物的自然融合。竹林茂密,又在其深处,是如此的宁静,远离喧嚣的尘世,可谓清幽绝俗。而明月相照,一片空明澄静,可谓一尘不染。诗人独坐此境之中,弹琴长啸,高雅安闲。

他是如此脱尘拔俗,尘虑皆空,以致明月来相照也全然不知。这样一种自然和谐的意境就构成了一种意味隽永的整体美。而自然平淡的语言风格与这种清幽和谐的意境又十分协调,因而使人感到虽不着力雕饰,却又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这首诗***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独坐幽篁是静,弹琴长啸是动;明月来照是动,人不知是静。动和静互相对照,又互相反衬,从而造成了作品的错综变化,也增强了艺术魅力。

森林人不知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除非己莫为”。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ruò yào rén bù zhī,hú fēi jǐ mò wéi ]

1.释义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2.出 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3.例句

(1)2. 贪念莫起,贪手莫伸。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2)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干了坏事是隐瞒不住的。

(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大家都知道这件事了。?

(4)举头三尺有神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5)俗话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可俗话又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知之不知之,到底谁知呢?还是走好现在的每一步吧!

若要人不知下一句是什么

明月来相照。

出处:《竹里馆》王维? 。?

原文: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若要人不知下一句:除非己莫为。

意思是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出自:汉代枚乘的《上书谏吴王》

原文: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译文:想要人不知道,就不要说出来,想要人不知道,就不要去做。

创作背景:

适时吴王刘濞为汉高祖刘邦兄刘仲之子。初为沛侯,因破黥布有功,封吴王。孝文帝时,吴太子人见,侍奉于皇太子,后被杀。

吴王“由是怨恨,稍失藩臣礼,称疾不朝”,并有谋反之心。当时,作者正为吴王郎中,了解这些情况,反对吴王谋逆,于是写下这篇文章。

此文写在吴王叛乱之前。刘濞虽已蓄意谋反,但还没有完全暴露,不好明明白白指出他反叛的阴谋,所以全文多用隐语,只在开头和结尾处略见劝告之意,中间全用比喻,反复说明利害,意在促使对方猛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