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尾泥涂原文,曳尾泥途

tamoadmin 成语俗语 2024-06-12 0
  1. 泥尾的诗句泥尾的诗句是什么
  2. 抹匀的文言文
  3. 泥涂曳尾的运用示例
  4. 《先秦散文·庄子·达生(节选)》原文鉴赏
  5. 曳尾涂中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6. ?摇尾涂中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蜀素帖原文:

一、《拟古》原文:

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

曳尾泥涂原文,曳尾泥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

秋花起绛烟,旖旎云锦殷。

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

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

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

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

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

鹤有冲霄心,龟厌曳尾居。

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衢。

报汝慎勿语,一语堕泥涂。

译文:青松刚劲地挺着它的身姿,直插云宵而耻于曲盘。好多滕蔓杂树,互相牵连着露出松端,与之相争高下。秋天到了,山上的适季花儿忽然盛开,紫红一片,美丽得象云锦一般。对此,青松不感到羞辱,也不标新立异与之争艳,只是在阳光的照射下。

从自身的缝隙中向松林里射出一圈圈斑斓的光丸,美丽极了!柏树见此,吐出了柏籽效仿;仙鹤看到了,也缩起了自己的颈项,自愧不如。青松原本并不华丽,它是怎么得到这岁寒三友的尊称的?

龟与鹤年寿是相当的,可它们的羽介和生活方式却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是灵物和寿者,因此而能相伴相行,忘却了自己形状的不同。鹤有冲天的气概,龟厌烦安逸的生活。

但是,对于竹子来说,它们却都很喜欢。因此,鹤载着龟共上云端。一路上,鹤嘱咐龟说:别说话,说话就有可能掉下去堕入泥潭!

二、《吴江垂虹亭作》原文: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

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

何须织女支机石,且戏常娥称客星。?

时为湖州之行

译文:一片片残云,有如洞庭湖上的点点船帆,肥美的鲈鱼,肉色胜过了美玉鲜红的桔子,颜色亮过了金子。我诗兴澎湃,赋诗以继陆游诗翁,乃因站在这垂虹亭上看到了填满东南的秋色!广阔无边的湖面,充满了霜天的清气,有如轻漫飘渺的羽纱,让水天融合浑然一体。

大自然是最高超的造化师,创造这样的美景又何须织女支织机编织,就连嫦娥也只能做看客了!

三、《入境寄集贤林舍人》原文:

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颂歌。

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

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野哦。

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牋书尽剪江波。

译文:披星戴月乘船扬帆经过这里,远远地望见集贤林,见佳气盈盈、闻颂歌阵阵。这里路不拾遗,可知政之严肃;野外多滞留的谷穗,可见时局之和。天有秋凉暑热,可以让诗人吟咏;晴天带来了美丽的溪山让人沉醉。于是我捉蟾蜍研墨,写出的彩笺书信几可剪开宛若轻纱的江波。

四、《重九会郡楼》原文:

山清气爽九秋天,黄菊红茱满泛船。

千里结言宁有后,群贤毕至猥居前。?

杜郎闲客今焉是,谢守风流古所传。

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

译文:九月深秋, 山清气爽,乘着船儿,两岸满眼都是黄菊和红茱萸。与远方朋友千里相约之言难道有了后续吗?贤者群聚的时侯怎么大家都这么推让不敢往前呢?在这些贤者当中,谁是杜甫一般的闲人呢?谁又是谢灵运一般千古相传的风流人物呢 ?

我独独把秋菊为什么那么英爽骚艳的那些事儿写出来,使我们这些已经老来的人在情趣上增添一些诗情画意吧!

五、《和林公岘山之作》原文:

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

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

娑罗即岘山,谬云形大地。

地惟东吴偏,山水古佳丽。?

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

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

幽操久独处,迢迢愿招类。

金飐ī带秋威,欻逐云樯至。

朝隮舆驭飙,暮返光浮袂。

云盲有风驱,蟾餮有刀利。?

亭亭太阴宫,无乃瞻星气。

兴深夷险一,理洞轩裳伪。?

纷纷夸俗劳,坦坦忘怀易。

浩浩将我行,蠢蠢须公起。

译文:中天月色皎洁,团团辐照千里。太湖水域浩大,公已两任其滨。岘山即如月宫,何言委形于地。造化心偏东吴,山川自古秀丽。其地有位高士,琼衣玉食如仙。位列众人之长,学识高古深邃。德操素所独善,今蒙千里招我。金风吹送航船,瞬息渡我至此。

舟车朝驾狂风,衣袖暮映晚霞。浮云随风吹动,月有圆缺之变。亭亭月宫高悬,星气岂非在望。既有高情雅致,无谓平顺艰险。既晓世俗尘事,便悟荣华虚空。俗人争相自誉,无非杂事劳碌。君子虚怀若谷,淡然不足挂心。浩浩风云在天,我将启程回返。芸芸众生相望,急待林公德政。

六、《送王涣之彦舟》原文:

集英春殿鸣捎歇,神武天临光下澈。鸿胪初唱第一声。白面玉郎年十八。

神武乐育天下造。不使敲枰使传道。衣锦东南第一州。棘璧湖山两清照。

襄阳野老渔竿客。不爱纷华爱泉石。相逢不约约无逆。舆握古书同岸帻。

*朋嬖党初相慕。濯发洒心求易虑。翩翩辽鹤云中侣。土苴尫鸱那一顾。

迩来器业何深至。湛湛具区无底沚。可怜一点终不易。枉驾殷勤寻漫仕。

漫仕平生四方走。多与英才并肩肘。少有俳辞能骂鬼。老学鸱夷漫存口。

一官聊具三径资。取舍殊涂莫回首。元佑戊辰九月廿三日。溪堂米黻记。

译文:春日集英殿试,鞭梢之声稍停。神宗皇帝驾临,光芒垂照四海。巨声唱名新科,居首即是王郎。但见白面俊才,此岁年方十八。神宗求才若渴,恩泽天下万民。起用俊杰之士,赋以报效之宜。王郎衣锦而仕,领掌胜地杭州。美玉湖山一色,交相映照生辉。我乃襄阳野老,只适垂钓隐居。

不爱荣华尘嚣,却有山水之乐。相逢不必再约,何如依依长别。我将携书乘马,游历奇山异水。庸常之辈相见,不胜羡慕之至。但欲洗尽杂念,终究避之不及。云中翩翩仙鹤,其志超迈脱俗。土芥秽鸟之流,其俗不屑一顾。王郎才识弥深,一如太湖无底。殷勤却是不改,枉自远驾招我。

在下平生放浪,素喜四海为家。所遇常有英才,并肩相交甚欢。年少言出轻狂,谈笑咒神骂鬼。老来始学范蠡,如今淡然封口。留此一官权宜,聊作隐居资用。你我云泥殊途,望君万勿回首。元祐三年(1088)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黻记。

扩展资料:

《蜀素帖》,为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墨宝。写于哲宗元佑三年(1088年),以行书写成。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蜀素帖》纵长27.8厘米,横长270.8厘米。"蜀素"指的是这卷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在四川东方所织造的名贵绢。卷上的乌丝栏也是织出来的,可见是专供书写用的。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又号鹿门居士、海岳米芾外史等。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本山西太原人,迁居襄阳,后又居住在江苏镇江等地,是声名显赫的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

《蜀素帖》为作者在蜀素上书其所作各体诗八首而成,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人称“天下第八行书”。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超逸。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

百度百科-蜀素帖

泥尾的诗句泥尾的诗句是什么

1. 文言文《学弈》的全文解释

《学弈》解释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6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

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两小儿辩日》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

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译文:山下的兰草已长得与溪水相连 松林间的小路干干净净的,没有稀泥 天快黑了,细雨中传来了子规的啼叫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年少 门前的溪水尚且能向西流去 何必自伤白发,感慨“黄鸡催晓” 这首词是苏轼病体康复之后游清泉寺,见溪水西流,感悟万物生机无限而作,词中表现一种对人生积极乐观态度。最末一句“休将白发唱黄鸡”,“白发”指老年,“黄鸡”当是借用白居易“黄鸡催晓”,“白日催年”形容人生易老的诗句,这里是告诫人老莫消极悲观。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烟波横, 水好像是眼波横流, 山是眉峰聚。 山好像是眉峰攒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 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 眉眼盈盈处。 有山有水风景很美的地方。

才始送春归, 方才送春天归去了, 又送君归去。 又送君(鲍浩然)回去了。

若到江南赶上春, 要是到江南(江苏浙江)赶上春天 千万和春住。 千万要把春天留住 来给分吧 下面的抄袭者杀无赦~!哈哈。

2. 文言文曳尾泥涂的翻译

原文:

庄子①钓于濮水②,楚王使大夫③二人往先焉④,曰:“愿以境内累⑤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⑥而藏之庙堂⑦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臣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楚王)想将国内的事务麻烦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时已经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臣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注释:

①庄子:名周,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庄子》。《庄子》一书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也是中国道家学派的重要典籍。现存《庄子》共33篇。

②濮水:古河流名,在今安徽省的北部。

③大夫:大臣。

④往先焉:指先前往表达心意。先:致意,问侯。焉:兼有“于之”的意思,到那里。

⑤累:烦劳

⑥巾笥:巾:覆盖用的麻织品。笥:盛饭食或放衣物的竹器,此处用作动词。装入竹箱里。用锦缎裹,用竹箱装。

⑦庙堂:国君祭祀祖先的地方。

请***纳,谢谢!

3. 文言文 介虫 翻译

海滨有介虫焉,状如蟛蛴(读音peng、qi二声,蟹的一种,体较小)八足二螯,惟右螯独巨,长二寸许。潮退行沮洳(读音ju四声,ru四声,低湿处)中,闻人声,弗逊(退让),竖其螯以待,若御敌者然。土人取而烹之,螯虽熟不僵也。

呜呼!螳螂奋臂以当车辙,漆园吏(庄周,因曾任漆园吏,故如此称之)固笑之矣。彼夫恃其区区之才与力,而不悟者多矣,之二虫又何知焉?

翻译:

海滨有一种介虫,(它)形状如同小螃蟹八只脚两只螯,惟独右螯特别巨大,长两村左右。潮退后在低湿处出没,听到人声,不退让,竖起它的螯等着,如同抵御敌人的样子。当地人抓取它们烹煮,螯就是熟了也不僵硬。

呜呼!螳螂举起臂膀在车辙旁阻挡马车,庄周当然讥笑它。它们靠微弱的才和力(企图)而不省悟(自不量力)的

东西(或人)多着呢,这两种虫又哪里知道呢?(没什么新意,所以没有感想。)

4. 文言文翻译在线

庄子钓于濮水》

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 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5. 古文翻译“卧 *** ”

摘录如下.曾与人言.乃以置一卧马于槽中.其有邻亚犁:出自《战国策.楚策四》

伯乐多良马.亚犁恐, *** 泥马啊..伯乐不及, *** 泥马呀.我亦善识马 *** 泥马、红鸟这厮也能当上十二骑士;

2.任其肆意妄为,即使上将潘凤在身边也不能稳坐江山.(等同于烂泥扶不上墙。此类残局来源于“泥马渡康王”的***故事:此何良驹、不会做就别做,真是 *** 泥马.有一骏马.沐猴而冠)

⑶形容模仿不到家,其中也有以“ *** 泥马”为名的杀法..但其能力不足是无法改变的、阿斗烂泥扶不上墙,ps个老虎照片也敢拿出来.表示即使给某人相应的地位:

⑴形容识人不明.。

此外.欲观之.表示明明其能力不足. *** 泥马尔.皆曰.

典故,象棋中有一类残局叫做“泥马残局”.人皆疑.,窃居名位者.

⑵形容虚有其表.但上位者因为种种原因或糊涂.

下面给出三个词义的例句;

3,反而不伦不类。

夹江 *** 泥马渡康王 :

1.众人视之笑其蠢.

6. 文言文中"以布列天下"的意思

以:连词,以致。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情况以致造成某种结果。

布列:分布陈列。这里指“割据势力山头林立”

布列天下:在天下林立,或遍布于天下。

“以布列天下”:以致造成(地方割据势力)遍布于天下。

完整的原文句子:“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意思是:(这些权力极高的节度使都是)善武猛将,在没有战争的和平时期,仍然据有险要之地,专断一个地方的政治军事大权,既而有了属于他们的土地,又有了属于他们的人民,又有了属于他们的军队,还有属于他们的财税支持,以致于出现了军阀割据于天下的局面。

7. 文言文翻译

除蝗 徐光启《除蝗疏》 国家不务畜积,不备凶饥人事之失也。

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髙卑,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者也。

虽然水旱二灾有重有轻,欲求恒稔,虽唐尧之世,犹不可得此,殆由天之所设。惟蝗不然,先事修备,既事修救,人力苟尽固可殄灭之无遗育。

此其与水旱异者也。虽然水而得一丘一垤,旱而得一井一池,即单寒孤子聊足自救。

惟蝗又不然,必藉国家之功令,必须羣邑之协心,必頼千万人之同力一身一家,无戮力自免之理。此又与水旱异者也,总而论之,蝗灾甚重,除之则易,必合众力共除之,然后易此其大指矣。

谨条列如左。 ◎ 蝗灾之时 谨按:春秋至于胜国其间蝗灾,书月者一百一十有一,书二月者二、书三月者三、书四月者十九、书五月者二十、书六月者三十一、书七月者二十、书八月者十二、书九月者一、书十二月者三。

是最盛于夏秋之间,与百糓长养成熟之时正相值也,故为害最广。小民遇此乏绝最甚。

若二三月蝗者,按《宋史》言:二月,开封府等百三十州县蝗蝻复生,多去岁蛰者,《汉书》安帝永和四年五年比岁书:夏蝗而六月三月,书:去岁蝗处复蝗子生,曰;蝗蝻。蝗子则是去岁之种。

蝗非蛰蝗也。闻之老农言:蝗初生如粟米,数日旋大如蝇,能跳跃羣行,是名为蝻。

又数日即羣飞,是名为蝗。所止之处喙不停啮,故《易林》名为饥虫也,又数日孕子于地矣。

地下之子十八日复为蝻,蝻复为蝗,如是传生害之,所以广也。秋月下子者则依附草木,枵然枯朽非能蛰蔵过冬也。

然秋月下子者十有八九而灾,于冬春者百止一二,则三冬之候,雨雪所摧损灭者多矣。其自四月以后而书灾者,皆本岁之初蝗,非遗种也。

故详其所自生与其所自灭,可得殄绝之法矣。 ◎ 蝗生之地 谨按:蝗之所生,必于大泽之涯,然而洞庭彭蠡具区之旁,终古无蝗也,必也骤盈骤涸之处,如幽涿以南、长淮以北、青兖以西、梁宋以东诸郡之地,湖漅广衍,暵隘无常,谓之涸泽,蝗则生之。

歴稽前代及耳目所覩记,大都若此。若地方被灾,皆有延及与其传生者耳。

《略摭往牍》如元史百年之间所载:灾伤路郡、州县几及四百,而西至秦晋称平阳。解州、华州各二称陇陕。

河中称绛耀,同陕、鳯翔、岐山、武功、灵寳者各一。大江以南称江浙、龙兴、南康、镇江、丹徒各一,合之二十有二,于四百为二十之一耳。

自万厯三十三年,北上至天启元年,南还七年之间,见蝗灾者六,而莫盛于丁巳,是秋奉使夏,州则闗、陕、邠、岐之间徧地皆蝗。而土人云:百年来所无也。

江南人不识蝗为何物,而是年亦南至常州,有司士民尽力扑灭乃尽。故涸泽者,蝗之本原也,欲除蝗,图之此其地矣。

◎ 蝗生之縁 必于大泽之旁,者职所见。万厯庚戌,滕邹之间皆言起于昭阳吕孟湖。

任邱之人言:蝗起于赵堡口,或言来从苇地,苇之所生,亦水涯也。则蝗为水种,无足疑矣。

或言:是鱼子所化。而职独断以为鰕子何也。

凡倮虫、介虫与羽虫,则能相变,如螟蛉为蜾蠃、蛣蜣为蝉、水蛆为蚊是也。若鳞虫能变为异类,未之见矣,此一证也。

《尔雅》翼言:鰕善游而好跃,蝻亦善跃,此二证也,物虽相变,大都蜕壳即成。故多相肖。

若蝗之形酷类鰕,其身、其首、其纹脉、肉味、其子之形味无非鰕者。此三证也。

又蚕变为蛾蛾之,子复为蚕。《太平御览言》丰年,蝗变为鰕,知鰕之亦变为蝗也,此四证也。

鰕有诸种,白色而壳柔者散子于夏初,赤色而壳坚者散子于夏末,故蝗蝻之生亦早晚不一也。江以南多大水而无蝗,盖湖漅积潴水草生之,南方水草农家多取以壅田,就不其然,而湖水常盈,草恒在水,鰕子附之则复为鰕而已。

北方之湖盈则四溢,草随水上,迨其既涸,草流涯际,鰕子附于草间,既不得水,春夏郁蒸,乘湿热之气变为蝗蝻,其势然也。故知蝗生于鰕,鰕子之为蝗,则因于水草之积也。

◎ 考昔人治蝗之法 载籍所记颇多,其最著者则唐之姚崇,最严者则宋之淳熙勅也。《崇传》曰:***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诗云:秉彼蟊贼付畀炎火。

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蜮以及蟊贼,此除蝗诏也。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

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徳。

昔,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拒御史不应命。崇移书谓之曰:聪伪主徳,不胜妖,今妖不胜徳。

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徳,可免彼,将无徳致然乎。今坐视食苖忍而不救,因以无年,刺史其谓徳何。

若水惧乃縦,捕得蝗十四万石时,议者喧哗,帝疑复以问崇,对曰:庸儒泥文不知变,事固有违,经而合道,反道而适权者。昔,魏世,山东蝗小忍不除,至人相食。

后秦有蝗,草木皆尽,牛马至相噉毛。今飞蝗所在充满加复蕃息,且河南、河北家无宿藏一,不获则流离,安危系之。

且讨蝗縦不能尽,不愈于养以遗患乎,帝然之。黄门监 卢懐慎曰:凡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蝗多必戾和气,愿公思之。

崇曰:昔,楚王吞蛭而疾瘳,。

抹匀的文言文

泥尾的诗句有:甘将泥尾随龟后,泥尾可能留雁使。

泥尾的诗句有:泥尾可能留雁使,甘将泥尾随龟后。拼音是:níwěi。注音是:ㄋ一_ㄨㄟˇ。结构是:泥(左右结构)尾(半包围结构)。

泥尾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曳尾于泥涂。比喻自由自在的隐逸生活。语出《庄子.秋水》:"此_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引证解释

⒈参见“泥龟”。参见“泥龟”。引曳尾于泥涂。比喻自由自在的隐逸生活。语出《庄子·秋水》:“此龟者,_其死为留骨而贵乎?_其生而曳尾於涂中乎?”唐元稹《送友封》诗之二:“甘将泥尾随龟后,尚有云心在鹤前。”

三、网络解释

泥尾níwěi,曳尾于泥涂。比喻自由自在的隐逸生活。典源《庄子》外篇·卷六下《秋水》。

关于泥尾的成语

曳尾泥涂泥涂曳尾云泥之别泥牛入海拖泥带水云飞泥沉泥足巨人禅絮沾泥鸿爪留泥留尾巴

关于泥尾的词语

泥饭碗沾泥絮泥车瓦马泥涂曳尾曳尾泥涂禅絮沾泥云飞泥沉拖泥带水泥牛入海污泥浊水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泥尾的详细信息

泥涂曳尾的运用示例

1. 捻的古文意思

有关这个字的古文意思解释如下:

捻niǎn

〈动〉

(1) (形声。从手,念声。本义:用手指搓转)

(2) 同本义 [ist with the fingers]

轻拢慢捻抹复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捻就(揉缩);捻髯(用手指搓着腮上的胡须);捻断髭须(比喻费尽心思);捻绳;捻灯芯;将两股纱捻成一根线

(4) 领导 [lead]

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贾仲明《凌波仙》

(5) 驱逐;追赶 [drive]。如:捻出门(驱赶出家门)

(6) 聚;聚合成股。因称成群的人为捻。亦为清代中叶后反 *** 农民武装捻子或捻军的简称 [assemble]。如:捻分子(凑分子);捻信(火药引线);捻党(清军对捻军的称呼)

(7) 用同"捞" [fish out]。如:捻河泥

(8) 拿;捏;提;举 [take;hold up]

闲捻紫箫吹。--杜牧《杜秋娘》

(9) 又如:捻着汗(捏着汗)

〈名〉

(1) 用线、纸等搓成的条状物 [things isted into a long,slender form]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西游记》

(2) 又如:灯捻;纸捻儿

(3) 另见 niē

捻 niē

〈动〉

(1) 捏,揉塑 [press with fingers]。如:捻土成香(捏泥成香);捻塑(揉捏塑造);捻着鼻子(形容忍气吞声的样子)

(2) 握持 [hold]。如:捻香(持香礼拜);捻掿(用两个指头捏住)

(3) 按 [press]。如:捻管(按抑管孔。吹奏管乐器的手法)

(4) 堵塞 [stuff;stop]。如:捻船(泥船缝)

(5) 另见 niǎn

2. 文言文翻译

1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今天夜里鄜州(今陕西富县)的月亮,你(杜甫妻)在家里只能一个人看了。

2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风儿吹皱水面,波浪涟漪。

3玉庐山,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玉石炉中香烟袅袅,滴泪的红蜡渐渐消融,烛光偏偏照在画堂里怀有秋思的人的身上。

4山抹微云,天连衰草。

一片片微云仿佛被什么人涂抹到山峰上一样,极目所至的天边与衰草胶着在一起。

5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舞啊舞啊,绿杨掩映下的楼头明月渐渐西沉;唱啊唱啊,桃花扇底的微风也渐渐没有了。

6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脊令困在陆地,兄弟赶来救难。

7圣主如天万物春,小层愚暗自亡身

皇上的圣恩大如天,我在为官期间气盛偏激,言辞锋利,得罪了人

8茑与女萝,施与松柏

桑上寄生菟丝草,松柏树上相攀援。

9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同根兄弟随风飞散,恰似秋蓬。

10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砍伐树木“丁丁铮铮”,鸟儿啼鸣“咿咿嘤嘤”。鸟儿们从深深的幽谷飞出来,一起集聚在高高的乔木上。

3. 翻译"画竹”这篇文言文的全文

余家有茅屋三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阳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是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我家里有三间茅草屋,南面种着竹子,夏天新竹刚刚开花,绿色的阳光照进来,在里面放一个小床,非常凉爽舒适.秋天冬天,取围着的屏风的骨子,端掉两个头,横着放当作窗棂,用薄的洁白的纸糊上,风和太阳暖,冻着的苍蝇碰到纸上,冬冬的作小鼓的声音.这时候一片零乱的竹子影子,难道不是天然的图画吗?凡是我画竹子,没有老师的教授,大多数是从纸窗户白墙壁太阳光月亮影中得到的.

4. 用相濡以沫文言文编改写成一个3百字的故事

庄子河边去散步,脚下是条干了的河。

河滩上两条小金鱼,互相在身上抹唾沫。庄子边走边琢磨,心里琢磨嘴上说:“两条小鱼真奇怪,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两条金鱼张了张嘴,摆动着身子大声说:“天不下雨小河干,鱼儿没水不能活。我们互相抹唾液,我救他来他救我。等到大雨‘哗哗’下,我们就会有条河……”庄子听了心里想,做件好事真不错:“我送你们去湖里,那里水多鱼也多!两条小鱼摆摆头,一起低声把话说:“那样我们会分离,这样我们很快活!”两条小鱼金光闪,庄子心里直发热。多好的***多深的情呀,真想为他们唱支歌儿!古代有个很有学问的人叫庄子。有一天他路过一条干涸的小河,看到河滩上有两条鱼,正把自己的唾液抹在对方身上。庄子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鱼儿说:“河水干了,我们只能用唾液保持彼此身体的湿润。下雨了,我们就有救了。”庄子很感动,要把他们送到很远的湖里去。鱼儿说:“湖里虽然好,但是我们会分离,我们宁愿这样在一起。”

后人用“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相互帮助。

5. 文言文曳尾泥涂的翻译

原文:

庄子①钓于濮水②,楚王使大夫③二人往先焉④,曰:“愿以境内累⑤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⑥而藏之庙堂⑦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臣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楚王)想将国内的事务麻烦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时已经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臣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注释:

①庄子:名周,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庄子》。《庄子》一书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也是中国道家学派的重要典籍。现存《庄子》共33篇。

②濮水:古河流名,在今安徽省的北部。

③大夫:大臣。

④往先焉:指先前往表达心意。先:致意,问侯。焉:兼有“于之”的意思,到那里。

⑤累:烦劳

⑥巾笥:巾:覆盖用的麻织品。笥:盛饭食或放衣物的竹器,此处用作动词。装入竹箱里。用锦缎裹,用竹箱装。

⑦庙堂:国君祭祀祖先的地方。

请***纳,谢谢!

6. 文言文中的经涂是什么意思

经涂

汉语词语,意思是亦作经涂。在《周礼·考工记·匠人》出现过。

1. 亦作经途。亦作经涂。2.南北向的道路。3.所历路程

详细解释:1.南北向的道路。《周礼·考工记·匠人》:“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晋 左思 《蜀都赋》:“经途所亘,五千馀里。” 南朝 宋 颜延之 《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经涂延旧轨,登闉访川陆。”

2. 所历路程。《文选·任昉诗》:“与子别几辰,经涂不盈旬。” 李善 注:“经犹历也。”

摘自《百度百科》

《先秦散文·庄子·达生(节选)》原文鉴赏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一回:“叶伯芬的曳尾泥涂,大都如此,这回事情,不过略表一二。”

北齐 刘昼 《新论·韬光》:“龟曳尾于暘谷之泥,则钻灼之患不至。”

唐 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忆去岁禊洛见示之作》:“鹏背负天龟曳尾,云泥不可得同游。”

唐 钱起 《巨鱼纵大壑》诗:“倾危嗟幕燕,隐晦诮泥龟。”

曳尾涂中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先秦散文·庄子·达生(节选)》原文鉴赏

仲尼适楚①,出于林中②,见佝偻者承蜩③,犹掇之也④。仲尼曰:“子巧乎⑤,有道邪⑥?”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⑦,则失者锱铢⑧;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⑨;累五而不坠,犹摄之也。吾处身也⑩,若厥株拘(11),吾执臂也(12),若槁木之枝(13),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14),不以万物易蜩之翼(15),何为而不得!”孔子谓***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26)!”

注释 ①适:到。 ②出:经过。 ③佝偻:驼背老人;承蜩,以长竿取蜩;蜩,蝉。 ④掇:拾取。 ⑤巧:技术纯熟。⑥道:方法,窍门。 ⑦五六日:指练习承蜩所用的时间;累丸二,在竹竿顶端叠放两个小球;累,叠放。 ⑧失者:逃脱的蝉;锱铢(zi zhu音姿珠),古代重量单位,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这里形容数量极少。⑨十一:十分之一。 ⑩处身:指承蜩时身体摆出的姿势。 (11)厥(jue音绝):通橛,断木;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拘,弯曲的木头。 (12)执臂:举起胳膊。 (13)槁木:枯木。 (14)反:转,侧,向一边倾斜。(15)易:改变,转换。 (16)其:大概,表示推测的语气。

今译 仲尼到楚国去,经过一片树林,看见一位驼背老人用竹竿粘蝉就象用手拾东西一样容易。仲尼说:“您真巧啊,有什么窍门吗?”老人说:“我有窍门啊。我用五、六个月的时间练习在竹竿上叠放两个小球而不掉下去,蝉就很少跑掉了;叠放三个小球而不掉下去,十只蝉最多跑掉一只;叠放五个小球而不掉下去,粘蝉就象拾东西一样了。我站着就象一截树桩,拿竿的手臂就象一根干树枝,尽管天地那么大,世上万物那么多,而我的心里只想着蝉的翅膀,我不转身,不倾身,不因万物分散我对蝉的注意力。这怎么能捉不到蝉呢!”孔子对学生说:“用心专一,就会达到神妙的境界。说的大概就是这位驼背老人吧。”

集评 明·孙矿《南华真经》:“是小文字,然却工妙,章句字法俱精。”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写丈人俱作踌躇满志之言,引成语赞叹作结,点出‘志’字、‘神’字,水到渠成。通幅纯是喻意.而正意已了然言下矣。”

总案 作者以佝偻丈人承蜩为喻,说明要排除一切外界干扰,保持内心统一,“若厥株拘”、“若槁木之枝”,方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本节以极其精炼的语言,勾画出“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佝偻丈人的形象,同时,也可使人从中悟出熟能生巧的道理。

祝宗人元端以临牢笑①,说彘曰②:“汝奚恶死③?吾将三月豢汝④,十日戒⑤,三日齐⑥,藉白茅⑦,加汝肩尻乎雕俎之上⑧,则汝为之乎?”为彘谋,曰:“不如食以糠糟而错之牢荚之中⑨;”自为谋,则苟生有轩冕之尊⑩,死得于腺楯之上、聚偻之中则为之(11)。为彘谋则去之(12), 自为谋则取之,所异彘者何也?”

注释 ①祝宗人:指祭祀官;祝,祝史;宗人,掌管祭祀的官;无端,祭祀穿的衣冠;临,靠近;牢笑,猪圈。· ②说彘:劝说猪;说(shui音税),劝说,彘(zhi音智),猪。 ③恶死:指怕死;恶(wu音务),厌恶。 ④豢(huan音涣):喂养。 ⑤戒:斋戒。 ⑥齐(zhai音斋):通斋,指祭祀官不吃荤腥。 ⑦藉:铺垫。 ⑧尻:臀部;雕俎,雕有花纹的祭器。 ⑨错:通措,放置,这里是生活的意思。⑩轩冕之尊:指***厚禄。 (11)腞(zhuan音篆)楯(xun音旬):雕刻花纹的柩车;聚偻,有彩饰的棺椁。 (12)去:抛弃;之,指上文白茅、雕俎。

今译 祭祀官穿着端庄的黑色礼服走近猪圈,劝说猪道:“你何必怕死呢?我将在三个月里用精良的饲料喂你,为你作十日斋戒,我自己十日也不食荤腥。祭祀时,为你铺上洁净的白茅草作垫子,把你的肩与臀部盛在雕有花纹的精美祭器上,这样你总该愿意了吧。”作为猪替自己打算,说:“不如吃着糟糠,养在猪圈之中”;作为人替自己打算.只要活着有荣华富贵的高位,死后能够放在有雕刻的柩车和有彩饰的棺椁中,就会去干。作为猪替自己考虑时,就抛弃白茅、雕俎;人替自己打算,则贪图轩冕、腞楯、聚偻, 人与猪的不同是什么呢?

集评 宋·刘辰翁《评点庄子》;“语意曲折、恳到,玄端、说彘皆奇事也。”

清·吴世尚《庄子解》:“庄子之文,每以结语作起语,此即更以问语作结语,令人反已自思,不觉哑然失笑,潸然出涕,奇而又奇。”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此段极写沉溺富贵一等人,娱其生而忘其害。为彘谋,则宁辞祝宗之豢养,而不厌糟糠;自为谋,则贪取轩冕之尊荣,而甘蹈刑戮。两两相形,真不知何以用情颠倒至此也。龟不愿留骨于庙堂之上,而曳尾泥涂,庄子以之自喻。彘不愿加身于雕俎之间,而栖形牢笑,庄子以之醒世。梦梦者,迷而不悟,又庄子所大悲也。收句极冷峭,茫茫苦海中,安得此宝筏慈航,渡出迷津邪。”

总案 本节以嘲弄、冷峭的笔独,讥刺了那些为贪取轩冕之尊,而甘愿置身于庙堂之上的营营苟苟之徒,反映了作者决不为官的清高和对荣华富贵的蔑视。同时,仅此几笔,也勾画出祝宗人伪善、令人憎恶的面孔,表现出作者对人情世故的深刻认识。

桓公田于泽①,管仲御②,见鬼焉。公抚管仲之手曰③:“仲父何见④?”对曰:“臣无所见。”公反⑤,诶治为病⑥,数日不出。齐士有皇子告敖者曰:“公则自伤,鬼恶能伤公!夫忿渣之气⑦,散而不反,则为不足;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桓公曰:“然则有鬼乎?”曰:“有。沈有履⑧,灶有髻⑨,户内之烦壤⑩,雷霆处之(11);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鲑“ ?”跃之(12),西北方之下者,则泆阳处之(13)。水有罔象(14),丘有峷(15),山有夔(16),野有彷徨(17),泽有委蛇(18)。”公曰:“请问,委蛇之状若何?”皇子曰:“委蛇,其大如毂(19),其长如辕(20),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21),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22)。”桓公“ ?”然而笑曰(23):“此寡人之所见者也。”于是正衣冠与之坐(24),不终日而不知病之去也(25)。”

注释 ①桓公:即齐桓公小白,春秋时齐国君主;田,通畋,打猎;泽,野泽地。 ②管仲:即管夷吾,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桓公时曾为相;御,驾车。 ③抚:执,握。 ④仲父:桓公对管仲的尊称。 ⑤反:同返。 ⑥诶诒(xi yi音希夷):因神志不清而发呓语。 ⑦忿:愤急;滀,原指水停聚,引申为蓄积。 ⑧沈:水与污泥积聚之处;履,鬼神名。 ⑨髻:灶神,传说状如美女,身着赤衣。 ⑩烦壤:粪土聚积处。 (11)雷霆:鬼神名;处之,住在那里。 (12)倍阿鲑蠪:鬼神名,传说位于屋内东北墙下,跳起来的样子象小孩,长一尺四寸,黑衣赤帻,带剑持戟。 (13)泆阳:鬼神名,即《国语·周语》中的夷平,豹头马尾,一说狗头马尾。 (14)罔象:水神名,传说状如小儿,赤黑色,赤爪,大耳,长臂。 (15)峷:鬼神名,传说状如狗,有角,文身五***。 (16)夔:神名,见《秋水篇》注。 (17)彷徨:亦作方皇,鬼神名,传说状如蛇,两头,有五***之文。 (18)委蛇:鬼神名,其状见下文所释。 (19)毂:车轮中心的圆木,与车辐一端相接,其中有套轴的部件。 (20)辕:车辕,与车轴连接的两根长木,用于驾马。 (21)雷车:一种行走时声如雷鸣的车。 (22)殆:近。郸 (23)“辴”(chan音产)然:喜笑颜开的样子。 (24)正衣冠:整理好衣帽;冠,帽子。 (25)病之去:指病愈。

今译 齐桓公在野泽中打猎,管仲驾车,桓公忽然见到了鬼。桓公握着管仲的手说:“仲文,你看见什么了吗?”,管仲回答说:“我没有看见什么。”桓公回去后,便生病了,因神志不清而发呓语,多日没有出门。齐国士人中有位叫皇子告敖的说:“您是自己伤害自己,鬼怎么能伤害您呢!愤急之气郁结于内,精气去而不返,就会使身虚气弱;如果郁结在人体的上部降不下来,则使人容易发怒;如果郁积在人体的下部上不来,则使人容易忘事;如果郁积在人的心中,就要生病。”桓公说:“那么,真的有鬼吗?”皇子告敖说:“有。水与污泥积聚之处,有鬼名叫履,灶有神名听髻,门户内粪土聚积处有鬼,雷霆就住在那里,屋内东北墙下面,倍阿鲑蠪神在那儿跳跃,屋内西北墙的下面,泆阳神便住在那里。水中的神听罔象,丘陵中的神叫峷,山中的神叫夔,田野里的神叫彷徨,野泽中的神叫委蛇。”桓公说:“请问,委蛇的形状是怎样的?”皇子告敖说:“委蛇,它有车毂大小,长如车辕,身穿紫衣,头戴朱冠。它作为神,最厌恶雷车的声音,一听到雷车之声便捧着头站在那里,见到它的人将要成为霸主。”桓公高兴地笑着说:“这正是我听见到的神。”于是.桓公整理好衣冠与皇子告敖坐在一起谈话,不到一天,病便不知不觉地好了。

集评 明·孙矿《南华真经》:“章法错综,有色怒。”

清·林云铭《庄子因》:“桓公所见,未必即是此物,是英雄欺人鼓动人心处,安知白鱼赤乌,斩蛇渡水之事,非造作出来。陈胜狐鸣帛书,亦即此意,勿以成败论英雄也。”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此段借证桓公之病,以明养生之道,在守气而全神。……‘公则自伤’二语,说透病源,包括一篇无鬼论,随手拈出‘气’字,妙解入微。……此节纯从反面托出养生之义,至精至微。……以下又承桓公之问,索性著实见鬼一层,迎机开导。与桓公谈玄,不足以生其悟;与桓公说鬼,乃足以释其疑,信手写来,只觉宇宙空虚之处,皆鬼神之流动、充满。无象而若接其象,无声而若传其声,怪怪奇奇,分出如许种类,指出如许地名,郑侨以后,亦无此精核也。末写委蛇之状,说到‘见之者殆乎霸’,明知好大喜功,神驰六台,乃是桓公病根,以‘霸’字极力歆动,正如枚乘《七发》至广陵观涛,而其病霍然顿失也。前幅理蕴精深,后幅文情诡谲,疏密相间,奇正相生,极惨淡经营之致。”

总案 桓公见鬼一节,说明精神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认为,精神可以使人死,也可以使人生,因而,养生首先要注重精神的修养,不以外物动心,更不能伤神。

本节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细腻的心理刻画上。皇子告敖对齐桓公想称霸的心理洞悉入微,于是利用“见鬼”大作文章,开始时单刀直入,直称有鬼。一旦桓公入彀,则又千曲百折,引而不发,最后才一语中的,说出桓公的“病根”。作者写桓公见鬼,写有病,写医治无效,写说鬼治病,写桓公听说见委蛇者“殆乎霸”,不终日而病愈,一步步深入,丝丝入扣,看似不着桓公心理一笔,却又笔笔触在桓公心上。把一个先忧虑成疾、继而又释然得意的人物形象活泼泼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孔子观于吕梁①,县水三十仞②,流沫四十里③,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④。见一丈夫游之⑤,以为有苦而欲死也⑥,使***并流而拯之⑦。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⑧。孔子从而问焉⑨,曰:“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⑩。请问,蹈水有道乎?”曰:“亡(11),吾无道。吾始乎故(12),长乎性(13),成乎命(14)。与齐俱入(15),与汩偕出(16),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17)。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18),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注释 ①吕梁:水名,一说在今山西河津县北面的龙门;一说在今江苏铜山县。 ②县(xuan音悬):同悬。 ③流沫:激流奔驰时溅起的泡沫,这里渲染水流又大又急。 ④鼋(yuan音元):雄性的大鳖;鼍(tuo音驼),一种鳄鱼,俗称“猪婆龙”。 ⑤丈夫:古代对男子的称呼。 ⑥苦:痛苦。 ⑦并流:沿着河,顺流;拯,救。 ⑧被发:披散着头发;被,同披;塘下,堤岸之下。 ⑨从:跟随。 ⑩察:细看,观察。 (11)亡(wu音无):同无,没有。 (12)故:故常,天性。 (13)长:长大,成长;性,习性。 (14)成:学成;命,指自然之理。 (15)齐:通脐,形容漩涡象人的肚脐一样。 (16)汩(gu音古):向上涌起的水流。 (17)私:私意,这里指自己的主观意志。 (18)陵:丘陵。

今译 孔子在吕梁游览观赏,吕梁的瀑布从高达三十仞的地方直泻而下,溅起的泡沫达四十里之远,鼋、鼍、鱼、鳖这些水族动物都不能在这里浮游,却见到一个男子游于其中,孔子以为他有什么痛苦的事而欲寻短见,就派遣自己的***顺流而下去救他。那男子游到几百步之外露出了水面,披着头发唱着歌,在堤岸下悠然自得地游起来。孔子跟上前去同道:“我以为你是鬼,仔细看看你却是人。请问,游水有什么秘诀吗?”那男子回答说:“没有,我游水没有什么秘诀。最初是出于天性,成长过程中出于习性,能有所成就是在于顺应了自然。我游水时能随着漩涡的水流潜入水底,又能随首漩涡的涌流露出水面,顺应着水的规律而绝不由着自己的意志,这就是我游水的道理啊。”孔子问道:“什么叫作最初是出于天性,成长过程是出于习性,能有所成就是在于顺应了自然呢?”那男子答道:“我生于丘陵之地则适应于丘陵之地的生活,这就叫出自天性;在水边长大则适应于水边的生活,这就叫出自习性;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却又这样做了,就叫作顺应自然。”

集评 明·杨慎《庄子解》:“此即游记之祖。”

清·林云铭《庄子因》:“于行险中发出一个居易学问,大奇!大奇!。”

清·胡文英《庄子独见》:“承蜩有道,蹈水无道,纵横说来,头头皆是。”

清·刘风苞《南华雪心编》:“出水后游于堤岸之下,且行且歌,意致甚暇。”

又:“此段亦是借喻神全则物不能伤意。从水之道而不为私,即孟子所谓顺水之性,而行其所无事也。‘始乎故’者,居陵而与水相习,习于水,忘其为陵也。 ‘长乎性’者,积久而与水相安,安于水,并忘其为水也;‘成乎命’者,安于陵而不知其所以然,安于水而亦不知其所以然也。三层托出正意,有飞花滚雪之姿。”

总案 这一节的主旨在于说明人如果一切顺应自然,就能在险恶的环境中安然相处,不会受到任何损伤,反映了作者崇尚自然的人生观。

在艺术上,作者塑造了一个技艺高超而又潇洒的游水丈夫形象。作者首先借助夸张的手法,尽情渲染水势的汹涌,而“丈夫”却出没于其中,自然引出了孔子的忧虑,造成一种屏息揪心的紧迫感,然后则大笔一收,转为闲逸、悠然的抒情式描写,写游水丈夫“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的自如、潇洒。这种言此意彼、层层烘托的写法,使人物形象由于对比、陪衬的作用而愈加鲜明。

梓庆削木为滹鐻①,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②?”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 。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③,必齐以静心④,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⑤;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⑥,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支形体也⑦。当是时也,无公朝⑧,其巧专而外骨消⑨。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⑩,至矣鐻(11),然后成见鐻(12),然后加手焉(13),不然则已((14)。则以天合天(15),器之所以疑神者(16),其是与!”

注释 ①梓庆:鲁国著名的巧匠;梓,木匠;庆,人名;削木,用刀刻削木头; 鐻(ju音锯),悬挂钟、馨等乐器的木架,常雕为鸟兽等图形。 ②术:技术,这里指非人工的技术,意为法术;焉,此,指鐻上的图形。 ③耗气:损耗精神。 ④齐(zhai音斋):同斋,斋戒,排除杂念;静心,使心宁静。 ⑤庆赏:受人庆贺赏赐。 ⑥非:指别人的非议;誉,指别人的称赞;巧、拙,指别人认为鐻的精巧与笨拙。⑦辄(zhe音哲)然:一动不动的样子;枝,同肢,肢体。 ⑧公朝:朝廷。 ⑨巧专:专心于雕刻的技巧;外骨,外界的干扰;骨,滑的***借字,乱。 ⑩天性:指鸟、兽在没有外界干扰时的天然情性;形躯,指鸟兽的形貌躯体。 (11)至矣:指得到了鸟兽的自然形状;至,得到。(12)成见鐻:指心中浮现出一个鐻的形象;见,同现,显示,显现。 (13)加手:动手制作。 (14)不然:不这样,指达到“成见鐻”的境界;已,止。 (15)以天合天:前一个“天”,指心中浮现出的鸟兽形象,因为它是从自然中观察得来的,合于自然,故曰“天”;后一个“天”,指自然界中的鸟兽形象。 (16)器:指制作出的鐻;疑神,怀疑是出于神工,呼应前面“犹鬼神”句。

今译 梓庆刻削木头做鐻,鐻做成后,看见的人都惊讶它有如出自鬼斧神工。鲁国国君见鐻后问梓庆说:“你用什么法术做成的呢?”梓庆回答说:“我不过是一个工人,那里有什么法术呢”不过,我还是有一点可以说说的。我将要制作鐻的时候,从来不敢分散一点精神,一定通过斋戒,排除杂念,使心宁静下来,斋戒三天,心里就不敢存有希望别人庆贺赏赐的念头;斋戒五天,就全然不敢把别人的毁誉、评议放在心上;斋戒七天,就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连自己的四肢形体都统统忘掉了。到了这个时候,心里再没有这是为了朝廷制作鐻的想法,只是专心于雕刻的技巧,外界的一切干扰都消除了,然后我才进入山林观察鸟兽的天然情形与外在形态,并得之于心,这时,一个精良的鐻的形态已存在于我的心中了。到这时,我再开始动手制作,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就不做。做,就要使心中的鸟兽形象与天然的鸟兽形象相符合。我做成的鐻之所以被人怀疑有鬼斧神工,大概就是这个缘故吧。”

集评 清·宣颖《南华经解》:“用数‘然后,字揣摹,神***如画。”

清·胡文英《庄子独见》:“连下两‘然后’字,忽用‘不然’截住,急流遏石,爽籁披枝,文境可想。”

总案 “梓庆为鐻”的中心思想,仍在于说明养生之道的关键在于排除一切外在干扰,顺应自然。但是,这个思想并非以抽象的论辩形式表述出来,而是通过寓言故事,通过人物形象、对话显现出来,实现了论述目的与形象的统一。同时,这则寓言还在客观上讲述了艺术创作中的构思与实践过程,告诫人们,艺术创作是不能怀有功名利禄之心的,惟其如此,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摇尾涂中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注音一式 ㄧˋ ㄨㄟˇ ㄊㄨˊ ㄓㄨㄥ 汉语拼音 yì wěi tú zhōng 同义词 曳尾泥涂 泥涂曳尾 摇尾涂中 出处 语本庄子˙秋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三国志˙卷四十二˙蜀书˙郤正传:「是以贤人君子,深图远虑,畏彼咎戾,超然高举,宁曳尾于涂中,秽浊世之休誉。」 释义 原意是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 拖着尾巴在泥路中爬行。比喻宁愿贫困而逍遥自在,不愿尊贵礼遇而备受拘束。亦作「曳尾泥涂」。后亦比喻为行为卑鄙龌龊,如龟拖着尾巴在泥地中爬行。 曳尾泥涂: ①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同「曳尾涂中」。 ②比喻卑鄙龌龊的行为。 摇尾涂中:比喻自由自在地生活。曳尾,犹摇尾。 例句 ①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险些儿早狗烹锜釜,做不得脱囊锥,尚兀是曳尾泥涂。」 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一回:「叶伯芬的曳尾泥涂,大都如此,这回事情,不过略表一二。」 功名利禄只会带来一身的负担与羁绊,何不「曳尾涂中」,过著逍遥自适的生活呢?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相似词 苟且偷生

出处:战国时,楚王派大夫去请庄子做官,庄子对楚大夫说:听说楚国有神龟,死去已三千年,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你看此龟是留下骨头让人珍藏好呢,还是活着曳尾于泥涂中好?大夫说:当然是活着曳尾于涂中好。庄子说:那末我将曳尾于涂中。见

释义:比喻自由自在地生活。曳尾,犹摇尾。

读音:yao wěi tu zhō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