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什么羹,千里莼羹陆机心里的想法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11 0
  1. 从陆云和陆机的死,能看出魏晋南北氏族的矛盾有多深吗?
  2. 千里莼的诗词 千里莼的诗词是什么
  3. 戏说陆机:华亭鹤唳不复闻,一代名士的殒殁!
  4. 莼羹的诗句 莼羹的诗句是什么
  5. 千里莼的网络解释 千里莼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6. 刘义庆的 《世说新语·品藻》"洮洮清便"是什么意思
  7. 《世说新语》出来的成语

千里莼的引证解释是:⒈见“千里_羹”。

千里莼的引证解释是:⒈见“千里_羹”。 结构是:千(上下结构)里(独体字)莼(上下结构)。 拼音是:qiān lǐ chún。 注音是:ㄑ一ㄢㄌ一ˇㄔㄨㄣ_。

千里莼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千里什么羹,千里莼羹陆机心里的想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见“千里莼羹”。

二、网络解释

千里莼千里莼参见器用部·饮食“莼菜羹”。唐杜甫《赠别贺兰_》:“我恋岷下芋,君思千里莼。”

关于千里莼的诗词

《寄临川亲·屡试吴中千里莼》《莼菜·千里莼丝未下盐》《陆机·千里莼羹七里户》

关于千里莼的诗句

季鹰千里莼鲈兴千里莼羹七里户千里莼羹宜具馔

关于千里莼的成语

不远千里决胜千里千里眼千里莼羹日行千里尺寸千里沃野千里流血千里尺幅千里

关于千里莼的词语

决胜千里千里莼羹日行千里折冲千里一朝千里尺寸千里金城千里千里眼沃野千里尺幅千里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千里莼的详细信息

从陆云和陆机的死,能看出魏晋南北氏族的矛盾有多深吗?

世说新语》里有个段子: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陆机是东吴人,吴国灭亡后,陆机兄弟来到洛阳,中原人不太瞧得起他们,称他们为“吴儿”、“伧父”, 尽管张华敬两兄弟为二隽。一次,陆机拜会王武子时,王武子拿奶酪向陆机炫耀,问他:“你们江东有什么好东东能比得上的?”陆机回答:“有千里湖的莼羹,而且不用加酱油。”王武子以羊奶来夸傲中原食物之美,陆机则以清淡的莼羹来赞美江东食物之鲜

千里莼的诗词 千里莼的诗词是什么

自曹魏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来,统治阶级颁行各项法令,从制度上维护士族地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特权,从而形成了许多士族。士族是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士族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氏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直到唐代才渐渐消失。

西晋建立后,司马氏为取得世家大地主的支持,对士族继续实行放纵和笼络的政策,从而形成了典型的门阀政治。

魏晋士族

晋惠帝太安二年,成都王司马颖以失机之罪斩陆机、陆云兄弟,同时遇害的还有一大批南方士人,南方士族遭受重大打击。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与弟陆云俱为西晋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

陆氏兄弟之死,当时就有很多人认为是天下奇冤。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被杀呢?

一、陆家是南方士族领袖

陆机字士衡,陆云字士龙,他们是吴郡陆氏的代表人物。而吴郡陆氏是当时江东地区最为显赫的士族之一,孙吴时期一门有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尤其陆逊、陆抗都是东吴的中流砥柱。可以说陆家的家世背景在当时是顶尖的。

陆机

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造成了长达八十多年的南北分裂,南北士族之间的对立情况相当严重。西晋统一后,北方士族大多看不起南方士族,将他们称为 ?亡国之余?,南方士族对损害自己利益的北方士族集团也有着强烈的不满,很多士人***取不与北方士族和作的态度,更有甚者阴谋叛乱。

《晋书?五行志》称当时江南地区?窃发为乱者日继?。

面对这种情况,晋武帝虽一再下诏:?吴之旧望,随才擢叙?,但收效甚微, 江南士人并不买账,多***取隐居不仕的软抵抗策略。

陆云

《晋书?陆机传》称陆氏兄弟?退居故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而北方士族把持的***也给南人仕进制造很多人为的困难,陆机在《与杨彦明书》中说:?阶途尚否,通路今塞,令人罔然。?这说明在当时,南方士人的处境是很微妙的,他们的政治诉求也是很难得到满足的,心里对晋朝***也是愤恨的。

晋武帝对江南地区士族豪强也是心怀忧惧。《晋书?华谭传》记载,晋武帝对 ?吴人轻锐,易动难安?的形势深怀忧虑,常问手下大臣?今欲绥静新附,何以为先??就是说怎么样才能让南方士族死心塌地的与***合作?最终晋武帝***用了大臣华谭和刘颂的建议,对南人加以礼遇,?随才授任,文武并叙?,招揽南士。太康九年武帝诏令?内外群官举清能,拔寒素?,并在第二年将陆机、陆云等南方士人召入洛阳。

南方士族

作为士族门阀大家,陆机兄弟肩负着光大家业的使命。陆氏兄弟诗文中,常能看到他们赞颂前辈的功业的作品,如《思亲赋》、《述先赋》和《祖德赋》等等。陆氏兄弟向往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之前隐居,是迫不得已的浍,并不是他们的本心。因此一有机会他们便积极入世,弘扬祖业。这是陆氏兄弟在得到朝廷征召后立即***的原因。

陆机兄弟此时正当而立之年,风华正茂,既有良好的家世,又有天下知名的文***,他们理所当然成为南方士人的代表。陆氏兄弟入洛后,?造太常张华,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荐之诸公。?张华是晋朝宰相,他对陆机兄弟不惜赞誉,虽然有拉拢南方士族的意思,但最重要的是因为陆家兄弟是南方士人领袖,拉拢他们就是拉拢了整个南方士族集团。

张华

陆氏兄弟与***合作,对其他江东士人影响很大,不少人也放弃了不仕的想法,纷纷与晋朝合作,形成了一个南人北上的***。江南门阀大家陆、顾、张、虞等,都有大批子弟北上,并在洛阳形成了一个江南士人群体。

作为南士领袖,二陆大量举荐南方士人。在《晋书》、《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不少他们举荐乡里的资料。

《晋书?纪瞻传》载?瞻入洛,机亲加策问,予以引荐?。《晋书?戴若思传》载陆机向赵王司马伦举荐戴若思,称其?诚东南之遗宝,朝廷之贵璞也。?《晋书?吾彦传》则载?吴平,陆云荐之于刺史周浚。?

举荐剧照

陆氏兄弟对当时南人仕进的艰难及其求取?清途?的愿望是十分了解的。陆机明确要求晋廷?均分显路,惠及外州?,改变歧视南人的政策,从而打开了南方士人求仕的通道。他们也当仁不让的成为当时南方士族领袖。

二、北方士人与陆氏兄弟的矛盾

当时晋朝的情况是,北方士族普遍看不起南方士族,他们认为自己才是?中国人?,南方是?蛮夷之地?,南人是?远人?,是?亡国之余?。在大多数北人看来,江南乃蛮荒化外之地,其习俗、风物皆稀奇怪诞,其人士皆愚陋可笑。当然,江东陆氏作为孙吴时期的一流高门,其代表人物陆机陆云的待遇稍好,他们感觉自己有义务为南方士族争取更大权利。但即便做为代表人物的他们,也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粗分南北

语言问题是南北士人的最大障碍。当时北人嘲笑陆氏兄弟?音楚?。中原地区在古代对南方地区的优势地位还是很大的,不可否认南方文化是受到中土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反映在语言上,北人基本说的是 ?雅言?。而且规定士人学习典籍与交流思想必须用雅言。余嘉锡在《世说新语笺疏?排调篇》的案语中指出:?东汉、魏、晋并都洛阳,风俗语言为天下之准则。?

南方人的语音中,不可避免的带有吴楚地方音,常遭北人讥笑。

陆云《与兄平原书》中说:?张公语云云:兄文故自楚,须作文。为思昔所识文,乃视兄作诔,又令结使说音耳。?

豁达的张华也指出陆机作文用韵有楚音,希望他改正。虽然张华善意的劝导陆氏兄弟改正语音,可是其他北人则当面嘲笑。

二陆入洛后?已有学洛阳音之事?。其他南士更是要努力学习北方口音。葛洪在《抱朴子外篇?讥惑》中便记述了南士?转易其声音以效北语,既不能便良似,可耻可笑?的情形。

抱朴子

一些北人在公开场合照样不给陆氏兄弟脸面。

《世说新语?言语》载:陆机诣王武子(济),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世说新语?简傲》也载:二陆初入洛,咨张公所宜诣,刘道真是其一,陆既往,刘尚在哀制中。性嗜酒,礼毕,初无他言,唯问:?东吴有长柄壶卢,卿得种来不?? 陆兄弟殊失望,乃悔往。

张华介绍?二陆?见刘道真,刘道真也不把陆家兄弟当回事,竟以?长柄壶卢?相问,其轻辱之态毕现。《世说新语?方正》载: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陆逊、陆抗,是君何物??答曰:?如君于卢毓、卢廷。?士龙失色,既出户,谓兄曰:?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耳!?

东吴名将陆逊剧照

卢志是大儒卢植之后,绝不可能不知陆氏兄弟,他这么说完全是羞辱二陆。所以陆机对卢志予以反讥,但双方由此结下深仇,为后来卢志极力陷害陆氏兄弟埋下了祸根。

二陆初到北方后,?陆机兄弟志气高爽,自以吴之名家,初入洛,不推中国人士。?但是,在与北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却屡屡受辱,既不能获得交往中的平等地位,更不可能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为求取仕途的发展,他们不得向北***贵低头,如陆机在《诣吴王表》、《谢平原内史表》中一再表示?臣本吴人,出身敌国?,仿佛自己低人一等。因为受到了太多的白眼与歧视,所以张华这样赏识自己的人更加感恩戴德。

为了自己和南人的前途,陆机?好游权门,与贾谧亲善,以进趣获讥。?贾谧乃晋朝元老贾充外孙,《晋书?贾谧传》称其?既为充嗣,继佐命之后,又贾后专恣,谧权过人主。?谧为捞取声名,招揽才俊文士,?二陆?也投其门下,列为?二十四友?。

贾谧剧照

贾谧一直为君子所不耻,陆氏兄弟附之,自然也受到人们的诟病,但?二陆?附贾谧,目的在于?自重于新朝?,求得政治上更大的发展空间,以维系门第于不衰。两晋南朝的世家大族人物首先考虑的是门第问题,这是当时的社会风尚所决定的。正是在这一心态支配下,陆机同时又交结厌恶贾氏的司马氏宗室人物,依附赵王伦,并终?豫诛贾谧功,赐爵关中侯。?作为?亡国之余?,他们很难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得晋升,建立勋业,光大祖业,不得已,他们只有?游走权门?。

三、陆氏兄弟死因分析

晋惠帝元康以后,西晋政局日乱,诸王之间公然火并,战火连天。《晋书?顾荣传》载诸王为博取声名,?甄拔才望,委以事机,不复计南北亲疏,欲平海内之心也。?由于这些王爷需要士族的支持,同时也需要装点门面,所以暂时对南方士人的态度有所改变。但是南方士人在北方缺乏社会基础,这就导致他们一有动荡必定首当其冲,容易受到伤害。

《晋书?顾荣传》记载了顾荣的一封信:?吾为齐王主簿,恒虑祸及,见刀与绳,每欲***,但人不知耳!?

八王之乱

陆机本人自视甚高,与成都王司马颖交好,以为司马颖?必能康隆晋室。?陆机追随司马颖,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建功立业。太安元年,司马颖任陆机为大将军参军,陆云为清河内史、右司马,又提拨南人陆耽为东平祭酒,孙惠为奋威将军,孙拯为参军。在成都王府中形成了一个以陆机、陆云兄弟为核心的南人小群体。

司马颖要与其他诸王争夺统治权,必须招聚名士,重视门第。他的府中集中了南北大族二十三姓,?显示了强盛的门阀势力背景?。陆氏家族是江南之?首望?,而且世代领兵。因此,司马颖将领兵大权交给了陆机。太安二年,司马颖与长沙王司马乂开战,以陆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统帅二十万人攻洛。陆机以为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他对司马颖说:?昔齐桓任管夷吾以建九合之功,燕惠疑乐毅以失垂成之业,今日之事,在公不在机也。?

司马颖剧照

陆机以管仲、乐毅自比,自视甚高。但是幻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陆机在鹿苑之战中全军覆没。司马颖恼羞成怒,回头便将陆氏兄弟等一大帮南方士人处死。陆氏兄弟之死,表面上看是由于战败,但实际上是与北方士族的政治斗争有关。

陆氏兄弟得到司马颖重用,位居北人之上,自然会引起他们的忌恨。

《晋书?陆机传》载:?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固辞都督。?《晋书》载?秀任气,好为将帅?。

因此牵秀的怨恨尤深。另外,早与?二陆?结仇的卢志也在成都王幕中,他也经常寻机向司马颖进言,?颖左长史卢志心害机宠,言于颖曰:?陆机自比管、乐,拟君暗主,自古命将遣师,未有臣陵其君而可以济事者也。?《太平御览》也说:?机吴人,而在宠族之上,人多恶之。?吴人,是北人对陆氏兄弟的仇恨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洛阳之战中,王粹、牵秀等主要将领根本就听陆机的指挥。

大军出征剧照

不仅高级将领如此,一些中下级将领也不服陆氏兄弟。北人孟超领万人随军,纵兵大掠,在陆机干涉他的作法时大骂陆机:?貉奴能作督不!?根本不把陆机放在眼里。在战斗中,许多北方士族将领 ?不受机节督,轻兵独军?,可以说陆机的失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北人的阻挠和破坏。陆机战败后,北人将领反而纷纷传言陆氏兄弟有反叛之心,?证成其罪?,以致司马颖终将陆氏兄弟处死。

大家都知道晋惠帝是个弱智,可是据《成都王颖传》所载,成都王司马颖也是?形美而神昏,不知书。?他延揽士人,不过想得到?爱才?美名,实际上也是个糊涂蛋。司马颖宠信宦人孟玖,事事都依着这个孟玖。孟玖权力欲极盛,四处安插自己的亲信,掌握了相当大的权力。

陆氏兄弟对孟玖的做法极为不满,他们来自儒学世族,虽迫不得已依附权门,但没有改变其士人的基本品节。陆机在他的《辨亡论》便提到用贤乃兴国之本,并说:?开国承家,勿用小人?。必然要与孟玖等人发生冲突与斗争。

《晋书?陆云传》载:?初,宦人孟玖,颖所嬖幸,乘宠豫权,云数云其短,颖不能纳,玖又从而毁之。?

孟玖剧照

陆氏兄弟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孟玖的极大愤恨,《世说新语?尤悔》说:?玖闻此怨云,与(卢)志谗构日至。?孟玖想把?二陆?排挤出权力中心,在陆机兵败之时总算找到了机会,他们不仅杀了陆机,还将成都王府中的江南士人几乎一网打尽。 陆氏兄弟之死是一个冤案。

《晋书?陆机传》说:?机既死非其罪,士卒痛之,莫不流涕。?议者以为陆机之冤。?

很多正义的北方士人也不相信陆氏兄弟反叛,他们要求司马颖详查。可是司马颖没有听从。

陆氏兄弟之死标志着南方士族遭受失败,?二陆?之死是由于成都王司马颖幕府中南北士人争斗的结果。作为南人,他们居北人之上,必然成为众矢之的。他们没有北方世族那种盘根错节的关系,唯一的依靠便是司马颖的信任。一旦失去司马颖的信任,他们的悲剧便难以避免了。

作为南士之领袖,?二陆?之死对其他南士震动很大,顾荣、张翰等相继返归江南。晋朝的灭亡,不能不说和南北士族的矛盾有着一定的关联。

戏说陆机:华亭鹤唳不复闻,一代名士的殒殁!

千里莼的诗词有:《寄临川亲·屡试吴中千里莼》《莼菜·千里莼丝未下盐》。

千里莼的诗词有:《陆机·千里莼羹七里户》《莼菜·千里莼丝未下盐》。 拼音是:qiān lǐ chún。 注音是:ㄑ一ㄢㄌ一ˇㄔㄨㄣ_。 结构是:千(上下结构)里(独体字)莼(上下结构)。

千里莼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见“千里莼羹”。

二、引证解释

⒈见“千里_羹”。

三、网络解释

千里莼千里莼参见器用部·饮食“莼菜羹”。唐杜甫《赠别贺兰_》:“我恋岷下芋,君思千里莼。”

关于千里莼的诗句

君思千里莼如嗜千里莼季鹰千里莼鲈兴

关于千里莼的成语

不远千里尺幅千里千里莼羹千里眼流血千里沃野千里尺寸千里决胜千里日行千里

关于千里莼的词语

金城千里沃野千里日行千里尺寸千里千里眼决胜千里千里莼羹尺幅千里不远千里一朝千里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千里莼的详细信息

莼羹的诗句 莼羹的诗句是什么

陆机,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诗书并善,文才绝世,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开“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其实生在一个满是机遇的时代,太康年间,西晋初立,社会安定,那是三国时期难得的盛世。按理说,像陆机一样满腹经纶,又有治世之心的才子,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是很容易有一番大作为的,至少在仕途上,很容易混的风声水起,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识,历朝历代凡有大才的文人,大多在仕途上籍籍无名,并且极容易落个凄惨的下场,就拿后世的几个广为人知的人物来说:

初唐卢照邻,年少成名,却沉沦下僚,重病缠身投水自尽。

中唐李长吉,才高八斗,却举仕无门,恶疾折磨抑郁而亡。

明朝徐文长,旷世绝才,却连举不第,落魄流离孤苦而逝。

再看陆机这一生,本是名门之后,却在少不更事时遭灭国之厄运,家族荣光不复,带着满腔悲情和满腹才学入仕新朝以期复兴门楣,却因南人身份以及南北文化差异遭人排挤,仕途不畅又功名心切,急进做派惹来不少非议,又在宗室之争中身陷囹圄,不懂明哲保身,几番易主树敌无数,后遭人谗害,人到中年功名不就却丢了性命。

303年冬,一个平常的清晨,陆机刚从军帐中出来,便被一队人扣押,没有人听他解释,也没人问他什么,他脱下戎装换上白袷,登上刑台,仰天而叹“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随即被诛,时年四十三岁,两个儿子及两个兄弟也相继遇害。这一天大雾弥合,大风折树,平地积雪厚逾一尺,士卒民众都因陆机之冤而痛惜流涕。《晋书》中有记载:

机释戎服,著白帢,与秀相见,神色自若,谓秀曰:“自吴朝倾覆,吾兄弟宗族蒙国重恩,入侍帷幄,出剖符竹。成都命吾以重任,辞不获已。今日受诛,岂非命也!”因与颖笺,词甚凄恻。既而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二子蔚、夏亦同被害。机既死非其罪,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雾昼合,大风折木,平地尺雪,议者以为陆氏之冤。

陆机一生让人无限唏嘘,短短四十三载汲汲于仕途只为复兴门楣,却理想未成,大功将成的关键时候却陡而逆转成全族覆灭的悲痛结局。

李白曾将陆机和李斯相提并论,有诗云: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可事实上,与李斯相比,陆机一生显得更为凄凉,李斯助秦皇统一六国,官至丞相,位列三公,而陆机的官宦生涯,也只是个平原内史。

尽管陆机在仕途上无甚作为,但其诗书成就不可置否。

其诗风繁缛,辞***华丽,以骈句见长,开一代之风气。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其诗文云:

陆机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

其书法成就更是不用说,所作《平复帖》成为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董其昌赞云:

右军以前,元常之后,唯存数行,为希代宝。

陆机身后三百余年,***贞观年间,朝廷开修《晋书》,太宗皇帝李世民亲自为陆机写下史论“百代文宗,一人而已”,并高度肯定了他“廊庙蕴才,瑚琏标器”的政治才能。

可惜,像太宗一样善识英才的明主,陆机一生终不得遇。

公元261年,江东士族,以张、朱、顾、***姓为首,陆机则生在陆家。

其父陆抗任东吴大司马,常年与西晋羊祜对抗,曾率三万吴军大破西晋八万强兵,堪称一代名将;祖父陆逊曾在夷陵之战大败刘备,也是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将。

陆机是陆抗第四子,生在钟鼎之家,年少遍历繁华,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熟稔儒家经典,恪守礼法规范,眼界和文才自然非同一般,成年之后,更是英姿非凡,据《晋书》记载:

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

陆机在少年时期并没有过多少好日子,274年,陆抗去世,年仅13岁的陆机出任偏将牙门将,与哥哥陆晏、陆景、陆玄和弟弟陆云分别统领父亲留下的,早早入仕本可大展宏图,可怎料风雨欲来山河将倾。

公元280年,西晋大兵压境,陆家兄弟各率所部抵抗却寡不敌众,陆晏、陆景战死,陆机兵败,吴主孙皓出降,东吴灭亡,中国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宣告结束。

江山易主,族门遭殃,在刚刚及冠的陆机心中留下了很深的阴影,曾经享尽荣光的陆氏一族,如今只剩下自己和两个弟弟,谁也不知道在年轻的陆机心中,有着怎样的悲恸,世人只看到他的诗作中,多了很多挽歌:

呼子子不闻,泣子子不知。

叹息重榇侧,念我畴昔时。

——陆机《挽歌诗》

此后陆机回到华亭祖宅,“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

在华亭的十年间,对志在光耀门楣的陆机来说是痛苦的,家国难复,悲痛不已,但自身的理想抱负和家族复兴的责任催促他走向新的征途,前朝旧臣不得不为新朝效忠,这种心理上的矛盾挣扎深深的缠绕着陆机。

他一边寄情山水,一边加强对新***的价值认同,他写下《辨亡论》,以亡国旧臣身份总结东吴兴衰之由,表述先祖功业,政治才情可见一斑。

在完成一系列心理建设之后,元康二年,西晋朝廷征召陆机为太子洗马,陆机和弟弟陆云带着兴复门楣的决心***入洛。

新朝建立,当下正是安宁盛世,在赴洛途中,陆机百感交集: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陆机《赴洛道中作》

这盛世王朝,并不是他的王朝,他的家族曾与这个王朝为敌,然而现在他要向它的君王跪拜,为它效忠,前途吉凶难料,一路上陆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新王朝对他是礼遇的,晋武帝特意召见他,文坛领袖张华也极其赏识他的文才,更是发出“伐吴之役,利获二俊”的称赞,认为西晋吞并孙吴最大的收获不是统一江南,而是得到陆机陆云兄弟。这样的称赞,在陆机兄弟听来,难免有些刺耳。

但不管怎么说,在张华的多方引荐下,陆机广泛结交西晋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声望大增,当时文坛以张载、张协、张亢为首,三人合称“三张”,陆机兄弟在洛阳声名鹊起后,时人甚至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

可见二人在才子云集的洛阳,也能凭借自己的才华站稳脚跟,二陆入洛,一时间名噪一时,《晋书》有“誉流京华,声溢四表”的记载。

纵然如此,陆机依然对这个新王朝心怀芥蒂,当然,也有人对他心怀芥蒂,当时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倶在北方,西晋建立后,尽管出于稳定南方局势的需要,对江南士人***取了一些怀柔性的策略,优待当地的头面人物以安抚人心。但在根本政策上,仍把江南看成是被征服的占领地区,加之南方地处偏僻,北方的门阀自然有一种自视甚高的心理优势,不把江南那些所谓的士族放在眼里,陆机在中原高门士族那里,受到的更多是轻视、排挤甚至羞辱。

有一次,陆机去拜访名士王济,此人是太祖司马昭的女婿,任职***侍中,锦衣玉食,尤好美食,两人一见面没聊两句,王济便指着餐桌上的羊奶酪问陆机,“卿江东何以敌此”,听说江南美食遍地,有什么能比得上奶酪吗?简简单单一句话,话外音明显是在讥讽江南地处蛮荒,毫无一物,陆机随即答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用江南莼菜做成的汤羹,不用加盐豉等调料,味道就相当鲜美爽滑。

这一来一回,隐约就有种一争高下的暗斗氛围。

看来地域歧视并不是现代才有的产物,江南士人在北方所遭受的种种屈辱,有着深刻的政治与文化背景。

在这个新王朝,陆机始终像是个外人,他一边小心翼翼,一边继续写着挽歌,为失去的家国,也为自己漂浮若风云的命运:

挽歌挟毂唱。嘈嘈一何悲。

浮云中容与。飘风不能回。

——陆机《庶人挽歌辞》

陆机作为从前的江南高门大族,在政治上自然受到压制,在险恶的仕宦环境中备受羞辱排挤,这也就意味着陆机的仕进之路,道阻且长。

陆机入洛后,久久不能融入北人圈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三国鼎立时期,南北文化的分裂。

北方兴起玄学,士人的生命意识空前觉醒,更多关注超越政治道德的个体精神,积极追求理想人格的塑造。

而南方则恪守传统经学,立身行事以儒家礼法为准则。

北人视南方为蛮荒,而在陆机等南方士人看来,把精力放在清谈、游宴、饮酒、、作乐上的北方士人,都是一帮颓废放荡之徒,简直就是在浪费生命,破坏纲纪。

怎么着也是名门之后,陆机表现出不合时宜的倨傲,洛阳待了许久,人脉没多少,梁子反倒结下很多,像当时地位远在他之上的卢志,写《三都赋》使得洛阳纸贵左思,地位和才学与他相差无几的潘岳等都被陆机得罪个遍。

都说文人相轻,可陆机却像是自负过头,身在异国他乡,说的难听一些,生为“亡国之士”,这样的脾气秉性,丝毫不知收敛,也怪不得在洛阳十年,依然只是到了著作郎这样的小官职。

陆机个性狷介,更兼时运不济,在洛阳的仕途走得险象环生,命途多舛。

晋武帝病逝,晋惠帝即位后不久,司马家族的八位王爷开始了窝里斗。史书记载:

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

此时的陆机,做出这样的选择实在让人惊讶,明明十年之间在洛阳混的并不好,此时晋王朝正是内乱时期,宗室之争,陆机作为一个“外人”,并没有需要辅佐的人,完全可以回归吴郡,避身事外,可陆机却不听好友劝告,以“志匡世难”为由,留在洛阳。

从另一个层面上,也不难理解陆机的选择,他心怀兴复家族的宏愿,当时刚在洛阳站住脚跟,虽然政治环境复杂,天下大乱,可乱世正需人才,他想抓住这次机会有所作为,但最后,他并没有如愿以偿。

陆机先是投奔到执掌朝政的皇太后之父杨骏门下,出任祭酒。可位置还没坐热,贾皇后就发动***,诛杀杨骏,西晋皇族的一系列矛盾斗争演变成“八王之乱”的形式爆发。

杨骏被杀,陆机转投“权势愈盛,宾客盈门”的贾皇后外甥贾谧,可以说是各种跪舔,文人风范尽失,名列贾谧“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随吴王司马晏出镇淮南,担任吴国郎中令,转任尚书中兵郎、殿中郎、著作郎等职。

元康九年,陆机改换门庭至赵王司马伦麾下,参与谋划夺权,司马伦随之铲除贾皇后、贾谧,随后篡位称帝,让陆机改任中书郎。

趋利避害也好,见风使舵也罢,陆机只是在各个政治集团之间辗转依附,寻求立身之地,可见他功名心切,急于求成。可他分不清时局,只能越陷越深,陷入困境,他内心充满焦虑: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

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猛虎行》

渴了也不喝盗泉的水,热得难受也不歇于恶木阴下,身为名门之后,一介儒士,慎于出处,看重操守,爱惜身名,远离恶名,不得已屈节晋国,以期复兴门庭,然而仕途艰险,仍然功业无成,徘徊于这山谷之间,有时低吟,有时长啸,还是幽怀难抒。有感于自己性格耿介,隐居山野既不可能,出山也难成功业,所以俯仰古今,眷顾身世,深感愧疚。

永宁元年,齐王司马冏联合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顒,起兵打败司马伦,陆机自然逃不掉,被收押治罪,将被处死,好在司马颖留情,陆机才幸免于难。

司马冏主政后,变得骄奢*逸而大失人心,陆机自然非常厌,作《豪士赋》讽刺,司马冏不以为然,果然不久之后,司马冏被司马顒、司马颖、以及司马乂攻杀。

司马颖因推功居,慰劳下士而深得人心,陆机对其有救命之恩的司马颖是能兴复晋室、平定祸乱的天选之人,“遂委身焉”,出任司马颖大将军府参谋军事,并受其举荐为平原内史,后世由此称其为“陆平原”。

不得不说,就当时局势而言,陆机总算是做出了正确的政治投机。当时司马颖可谓如日中天,他有意拉拢整合各方势力,大有重整山河共襄大业之势,陆机作为一个旧朝之人,又身在南方,与北方大族牵连较少,自然是值得重用的对象,经由陆机推荐,司马颖连续将陆机弟弟陆云、陆耽,南人孙惠、孙拯等招入幕府,自此,也形成了形成了一个以陆机为首的政治集团,这是陆机北上之后在仕途上的重大突破。

当时司马颖身为成都王,长期镇守邺城,其势力大都在河北,河北集团以卢志、孟玖为核心,二人曾辅佐司马颖南征北战,二人在河北地区站稳了脚跟,对全国纷争兴趣不大,而司马颖却志在统一***,于是攘外必不可少,在此形势下,只得将重任托付于陆机等人。

太安二年,司马颖起兵讨伐总揽朝政长沙王司马乂,任命陆机为前将军、前锋都督,统帅王粹、牵秀等人所部二十万进攻洛阳。

司马颖此举,可以说是将陆机置于众矢之的,一个东吴旧臣,如今身居要职,并统帅诸军,自然引起以河北集团的不满,陆机也深知此道,辞不肯往,但司马颖显然已无其他人选,坚持让陆机领兵,陆机虽然担虑,但更多的还是想要一战功成,兴复门楣,于是领兵出战。

司马颖为鼓舞陆机士气,以百里鼓队相送,史载,陆机军队从朝歌排到河桥,鼓声声震几百里,汉魏以来,大将出师,从来没有如此壮观的场面。

然而,陆机军队气势虽盛,却没有赢得胜利,反而被长沙王司马乂击败。二十万大军,损失惨重,尸积如山,乃至于河水阻塞断流。《晋书》中有记:

列军自朝歌至于河桥,鼓声闻数百里,汉、魏以来,出师之盛,未尝有也。长沙王乂奉天子与机战于鹿苑,机军大败,赴七里涧而死者如积焉,水为之不流。

墙倒众人推,陆机战捷尚且不论,一旦战败,此前他的罪过的卢志、孟玖等人趁机向司马颖进谗言,诬告陆机谋反,司马颖深以为然,一片信任被辜负,大怒之下便派牵秀秘密逮捕并处决陆机。

面对来抓捕自己的兵士,陆机像是早就有预料一般,一脸坦然。

脱下戎装,换上白色丧服。临刑之前,陆机再次想起华亭天空中的声声鹤唳,长叹一声,“华亭鹤唳,可复闻乎”。遂从容就死,一代名士就此殒命,时年四十三岁。

临终之前,陆机想到了华庭故居的鹤唳,可惜再也听不到了,是怀恋,是追忆,或许,还有一丝悔恨。

据东晋葛洪《抱朴子》记载,陆机临终之时还曾有言:

穷通,时也;遭遇,命也。古人贵立言,以为不朽。吾所作子书未成,以此为恨耳。

陆机身怀巨才,无奈时运不济,作为一个典型的文人,本可以终其一生著书立论,成就不朽功勋,可无奈,偏偏要踏上并不熟悉的政治舞台,不知不觉,命运竟也被裹挟其中,得此结局,只能归结于命运。

纵观陆机一生,他似乎并不适合参与政治,他文才绝世,诗书兼能,在史学也有建树,从他入洛出仕的系列经历来看,他的悲惨结局,似乎为他一手酿成:

一是个性耿介,过于倨傲; 如前所说,由于南北文化差异以及陆机本身性格原因,在洛阳期间,没少与人结下梁子,以至于他的仕途很难打开局面,在关键时候,并无北方大族相助,落井下石的倒不少,甚至在最后,也是因为所得罪的卢志等人火上浇油,煽风点火才落下个全族覆灭的悲痛下场。

二是高估自己,不辨局势; 陆机所作最致命的一次选择是面对司马颖的委任时,他明知自己身处矛盾中心难以服众,也无领兵之能,一边仍未取得司马颖的信任,另一边又有同僚的排挤,此种情况下,即使取得胜利,也同样有被过河拆桥,为他人做嫁衣的风险,此种时局,陆机显然未能洞悉,而一心只想借此战成名,成就功勋。

三是低估局势,功名心切; 陆机另外一个关键性的选择,是在当时晋王朝宗室之乱愈演愈烈时,局势愈加复杂,可谓扑朔迷离,事态发展难以预料,退居吴郡何尝不是最明智的选择,暂时蛰伏静观其变也是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的智举,可陆机终究是功名心太过急切,以至于在混乱的局势下,做出了最冒险的选择,孤注一掷最终满盘皆输,几番易主下来,才知道谁都靠不住。

以文人的理想化气质参与政治斗争,注定是一场悲剧。

唐朝诗人胡曾曾作诗《华亭》有云:

陆机西没洛阳城,吴国春风草又青。

惆怅月中千岁鹤,夜来犹为唳华亭。

东吴春草丛生,华亭鹤唳不绝,可陆机魂归何处?

千里莼的网络解释 千里莼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莼羹的诗句有:莼羹忆江东,莼羹鲈_。

莼羹的诗句有:拟为莼羹乞长***,莼羹忆江东。 注音是:ㄔㄨㄣ_ㄍㄥ。 拼音是:chún gēng。 结构是:莼(上下结构)羹(上下结构)。

莼羹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莼菜做的羹。

二、引证解释

⒈用_菜烹制的羹。引《晋书·陆机传》:“尝诣侍中王济,济指羊酪谓机曰:‘卿吴中何以敌此?’答云:‘千里_羹,未下盐豉。’时人以为名对。”《说郛》卷十九引宋曾三异《因话录·_羹》:“‘千里_羹,未下盐豉。’世多以淡煮_羹,未用盐与豉相调和。非也!盖末字误书为未,末下乃地名,千里亦地名。此二处产此二物耳。其地今属平江郡。”清金农《闻喜县中早发》诗:“脯腊_胰非不饱,未免秋风刮面思_羹。”⒉_羹:莼菜做的羹。引唐张志和《渔父歌》:“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_羹亦共餐。”宋周邦彦《蓦山溪》词:“玉_金管,不共美人游,因_甚,烟雾底。独爱_羹美。”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二次大失败》:“张翰在西晋齐王炯的幕下,因秋风起而思食江东莼羹,因而离开了齐王。”

三、网络解释

莼羹chúngēng亦作“_羹”。(_chún同“莼”)莼羹:用莼菜烹制的羹。

关于莼羹的诗词

《陆机·千里莼羹七里户》《莼羹歌·怪我生长居江东》《莼羹歌》

关于莼羹的成语

橡饭菁羹残羹冷饭尘饭涂羹千里莼羹莼鲈之思羹藜含糗吃闭门羹莼羹鲈脍羹藜_糗

关于莼羹的词语

一杯羹橡饭菁羹惩羹吹_鼠屎_羹残羹冷饭尘饭涂羹莼羹鲈脍莼鲈之思羹藜含糗羹藜_糗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莼羹的详细信息

刘义庆的 《世说新语·品藻》"洮洮清便"是什么意思

千里莼的网络解释是:千里莼千里莼参见器用部·饮食“莼菜羹”。唐杜甫《赠别贺兰_》:“我恋岷下芋,君思千里莼。”。

千里莼的网络解释是:千里莼千里莼参见器用部·饮食“莼菜羹”。唐杜甫《赠别贺兰_》:“我恋岷下芋,君思千里莼。”。 结构是:千(上下结构)里(独体字)莼(上下结构)。 拼音是:qiān lǐ chún。 注音是:ㄑ一ㄢㄌ一ˇㄔㄨㄣ_。

千里莼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见“千里莼羹”。

二、引证解释

⒈见“千里_羹”。

关于千里莼的诗词

《陆机·千里莼羹七里户》《莼菜·千里莼丝未下盐》《寄临川亲·屡试吴中千里莼》

关于千里莼的诗句

千里莼羹七里户千里莼羹未下盐千里莼羹宜具馔

关于千里莼的成语

日行千里尺幅千里沃野千里流血千里尺寸千里不远千里千里莼羹决胜千里千里眼

关于千里莼的词语

千里莼羹一朝千里尺寸千里不远千里日行千里沃野千里决胜千里金城千里尺幅千里折冲千里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千里莼的详细信息

《世说新语》出来的成语

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一览无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 若使阡陌条申昜,则一览而尽,故纡馀委曲,若不可测。"后以"一览无馀"谓一眼即可全见。

二童一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 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七步成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 作诗,不成者行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

才高七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 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才疏志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 名重而识暗。"后以"才疏志大"谓志向大而才能小。

千里莼羹旧时多作思乡之辞。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千里,湖名,在江苏溧阳县。莼羹,用莼菜煮的汤。原为具有吴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亦作"千里莼羹"。

千岩万壑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 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后用以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

不舞之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 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后因以"不舞之鹤"喻名不副实。

相煎何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 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相煎何急"喻自相残杀或迫害。

瞎马临池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 临深池。"后因以"瞎马临池"比喻处境危险而犹暗昧无知。

略见一斑大致地看到事物的某一部分。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说·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竹头木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扞陶公呴作荆州时,敕 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后以"竹头木屑"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管中窥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 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谓从管子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后用以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管宁割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 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后以"管宁割席"谓不与志同道合者为友。

簸之扬之,穅粃在前谓扬米去糠,糠在米上。穅,同"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穅粃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本为调侃之词,谓位卑而居前列。后亦用为谦词,谓无才而居前。穅,亦写作"糠"。

肃然起敬肃穆地产生敬佩的态度或心情。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规箴》:"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世说新语》是一部对中国思想文化,特别是士人精神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作品,它以生动传神的笔触,优美精炼的语言,分门别类地记录了汉末、三国、两晋人物的逸闻轶趣,是那个时代的精彩缩影.《世说新语》中有很多成语,现整理如下:

席不暇暖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陈(仲举)曰:“武王式商容之间,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释义: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近义词:应接不暇、日理万机

反义词:无所事事、闲得发愁

难兄难弟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之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释义:原义形容两兄弟都好,才得相当,难分上下,今指共过患难的人或都处于同样困境(环境艰苦)的人,含贬意.

近义词:一丘之貉、不相上下

反义词:大相径庭、判若云泥

身无长物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

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释义: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近义词:别无长物、空空如也、阮囊羞涩、家徒四壁

反义词:绰有余裕、丰衣足食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释义: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释义:鸟巢既倾覆,其卵当皆破,用来比喻事之整体被毁灭,其个体也无以保全.

黑白分明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稽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

释义: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近义词:泾渭分明、一清二楚

反义词:不分皂白、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吴牛喘月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释义: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

近义词:蜀犬吠日

千里莼羹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释义:多作思乡之辞.

百感交集

处:《世说新语·言语》

卫阶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释义: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近义词: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反义词:心如枯槁

楚楚可怜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高世远时亦邻居,语孙曰:“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孙曰:“枫柳虽合抱,亦何所施?”

释义:原指幼松丛密柔弱,后形容女子形体姿态娇柔可爱,也形容神情凄楚或处境令人可怜.

近义词:妩媚动人

反义词:望而生畏、令人作呕

云兴霞蔚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释义: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近义词:五彩缤纷、云兴霞蔚、花团锦簇

反义词:漆黑一团、暗淡无光

千岩万壑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释义:形容峰峦、山谷极多.

近义词:千山万水、千山万壑

反义词:一马平川

应接不暇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王子敬云:“从山***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释义:指美景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近义词: 目不暇接

反义词: 应付裕如

一览无余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释义: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近义词:一目了然、一览而尽、尽收眼底

反义词:一鳞半爪、目不暇接、管中窥豹

骨肉相残

出处:《世说新语·政事》

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

释义:比喻自相残杀.

近义词:同室操戈、兄弟阋墙

反义词:情同手足、辅车相依、亲密无间

牖中窥日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罱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释义:比喻见识不广.

近义词: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以蠡测海

反义词:高瞻远瞩、见多识广、深谋远虑

拾人牙慧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释义:原指言谈中所流露漂亮言辞,后比喻拾取他人一言半语为己用,或抄袭他人的语言或文字.

近义词:人云亦云

反义词: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

释义:原指独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来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张,创造新奇的式样;有时带贬义,指另搞一套.

近义词: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反义词:故步自封、墨守成规

登峰造极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简文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释义:比喻学问、技艺等已达到最高的境界.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近义词:叹为观止、空前绝后

反义词:平淡无奇、屡见不鲜

相煎何急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释义:比喻兄弟或朋友之间自相残杀或迫害.

近义词: 同室操戈、相煎太急

反义词: 情同手足、亲密无间

掷地有声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释义:形容语句言词巧妙华美、语言铿锵有致.

近义词:字字珠矶

反义词:诘屈聱牙

倚马可待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释义: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义形于色

出处:《世说新语·方正》魏文帝受禅,陈群有戚容.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群曰:“臣与华歆,服膺先朝,今虽欣圣化,犹义形于色,”

释义:伸张正义的神态在脸上流露出来,形容非常义愤.

近义词:义无反顾、义正词严、义愤填膺

反义词:理屈词穷、无理取闹、心怀叵测

知难而退

出处:《世说新语·方正》或谓钟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

释义:见到困难就后退.

近义词:望而却步

反义词:勇往无前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出处:《世说新语·方正》 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释义:从竹管的小孔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有时可以作“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近义词:坐井观天

反义词:纵览全局

拂袖而去

出处:《世说新语·方正》 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袖而去.”

释义:形容生了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近义词:扬长而去

反义词:不期而遇

举止自若

出处:《世说新语·雅量》 裴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

释义: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近义词:镇定自若

反义词:惊荒失措

入幕之宾

出处:《世说新语·雅量》 谢含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也.”

释义:比喻关系亲近的人或参与机密的人.讥讽妇女私姘的男人,亦用此语.

神色自若

出处:《世说新语·雅量》

初见谢失仪,而神色自若,坐上宾客相贬笑.

释义: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近义词:从容不迫、不慌不忙

反义词:惊慌失措、手足无措

怅然若失

出处:《世说新语·雅量》

殷怅然自失.

释义:心情恍惚,没了主意,像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痛快.

近义词:若有所失、六神无主

反义词:泰然自若、若无其事

志大才疏

出处:《世说新语·识鉴》 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

释义:指人志向大而才能不足

近义词:眼高手低

反义词:雄才大略

栋梁之材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释义: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同义词:出类拔萃

反义词:庸碌之辈

拨云见日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拨云雾睹青天.”

释义:拨开乌云见到青天.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近义词:豁然开朗、水落石出

皮里阳秋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桓茂伦云:“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

释义:指表面不露好恶、不表态度,但内心实际上是有褒贬的.

近义词:指桑骂槐、委婉曲折

反义词: 心直口快、开门见山

金玉满堂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王长史谓林公:“真长可谓金玉满堂.”

释义: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用来形容学识丰富.

近义词:堆金积玉

反义词:家徒四壁

堕云雾中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释义:落入迷茫的云雾中间.比喻迷惑不解.

反义词:豁然开朗

后起之秀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逸望,真后来之秀.”

释义:指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近义词:青出于蓝

以天下为己任

出处:《世说新语·品藻》 陔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明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

释义: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一丘一壑

出处:《世说新语·品藻》 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释义:用来比喻归隐山野、纵情山水、放纵旷达的情怀.

老生常谈

出处:《世说新语·规箴》 何晏、邓扬令管辂作卦,云:“不知位至三公不?”卦成,辂称引古义,深以戒之.扬曰:“此老生之常谈.”

释义: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

近义词:陈词滥调、老调重弹

反义词:标新立异、真知灼见

肃然起敬

出处:《世说新语·规箴》

***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释义: 肃穆地产生恭敬钦佩的态度或心情.

近义词:毕恭毕竟

反义词:嗤之以鼻

旁若无人

出处:《世说新语·豪爽》 帝令取鼓与之,(王敦)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

《世说新语·简傲》 康扬槌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

释义: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自高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近义词:目中无人

反义词:众目睽睽

面如傅粉

出处:《世说新语·容止》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释义:形容男子美貌.

鹤立鸡群

出处:《世说新语·容止》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释义: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近义词:出类拔萃、超群绝伦

反义词:相形见绌、滥竽充数

自惭形秽

出处:《世说新语·容止》 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隽爽有风姿,见玠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释义:自己为自己形象不体面或自觉不如别人而羞愧.

近义词:自愧不如

反义词:自命不凡

琳琅满目

出处:《世说新语·容止》 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释义:比喻随处可见珍异的物品、出色的文章或杰出的人才.

近义词:美不胜收

反义词:满目疮痍

国破家亡

出处:《世说新语·贤媛》 徐曰:“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

释义: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反义词:国泰民安

独木难支

出处:《世说新语·任诞》 元裒如北夏门,拉捋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

释义:一根木头难以支撑要倒塌的东西,比如单薄的力量无法维持全局.

近义词:力不从心、孤掌难鸣

反义词:力挽狂澜、众志成城

引人入胜

出处:《世说新语·任诞》 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

释义: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

近义词:令人神往

反义词:味同嚼蜡

一往情深

出处:《世说新语·任诞》 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释义:指对人或对事物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

近义词:深情厚意、情深意重

反义词:朝三暮四、朝秦暮楚

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出处:《世说新语·任诞》 人问其故,王(子猷)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安道)?”

释义:趁着当时的兴致而来,兴致满足了就返回.指兴致融景而产生,又随兴致被破坏而改变最初的想法.

攀龙附凤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犹以文***可观,意思详序,攀龙附凤,并登天府.

释义:比喻依附帝王以成就功业或扬威.也用来比喻依附有声望的人以立名.

近义词:攀龙附骥、攀高结贵

反义词:安贫守道、刚直不阿

普天同庆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元帝皇子生,普赐群臣,殷洪乔谢曰:“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而猥颁厚赉.”中宗笑曰:“此事岂可使卿助邪?”

释义:整个天下一块庆祝.

近义词:举国欢腾

反义词:哀鸿遍野

空洞无物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释义:没有什么内容,没有东西,多指言谈、文章极其空泛或不切实际.

近义词:空空如也、有名无实

反义词:名副其实、言之有物

后生可畏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郗重熙与谢公书,道:“王敬仁闻一年少怀问鼎,不知桓公德衰?为复后生可畏?”

释义: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近义词:少年老成

反义词:少不更事

渐入佳境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释义: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

近义词:佳境渐至

反义词:急转直下

咄咄逼人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释义:形容气势汹汹,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近义词:盛气凌人

反义词:和颜悦色

顾名思义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桓南郡与道曜讲老子,王侍中为主簿,在坐.桓曰:“王主簿,可顾名思义.”

释义:看到名字,就可以想到含义.

近义词:望文生义

反义词:名不符实

望梅止渴

出处:《世说新语·***谲》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释义: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或别人.

近义词:画饼充饥

反义词:心想事成

咄咄怪事

出处:《世说新语·黜免》 殷中军被废后,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释义:使人惊讶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常理,让人无法理解.

近义词:莫名其妙、不可思议

反义词:顺理成章、天经地义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出处:《世说新语·尤悔》 桓公卧语曰:“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释义:流芳百世指美好的名声在后世永久流传

遗臭万年指人虽死了,但坏名声却永远传了下去,遭人唾骂.

近义词:流芳百世 永垂不朽、名传千古

遗臭万年 声名狼藉、臭名昭著

反义词:流芳百世 遗臭万年、臭名远扬

遗臭万年 流芳百世、万古流芳

卿卿我我

出处:《世说新语·惑溺》

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释义:形容男女相爱,十分亲昵,情意绵绵.

近义词:两小无猜、儿女情长

反义词:视同陌路、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