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月吟风对句,吟风弄月的对联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5-31 0
  1. 《菜根谭》养生篇:杯中吟风月,躲万丈红尘
  2. 卧雪眠云 的深层含义及用法、典故、来源

『包含有“风 月”字的成语』 (共52则)

[b] 霸王风月 

[c] 嘲风弄月 嘲风咏月 

弄月吟风对句,吟风弄月的对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d] 雕风镂月 

[f] 风高放火,月黑*** 风光月霁 风花雪月 风清月白 风清月皎 风清月朗 风清月明 风情月思 风前月下 风情月意 风情月债 风月无边 风月无涯 风云月露 

[g] 光风霁月 

[j] 霁风朗月 霁月光风 

[l] 临风对月 朗月清风 

[m] 抹月秕风 抹月批风 明月清风 

[n] 弄月嘲风 弄月吟风 

[p] 批风抹月 

[q] 清风朗月 清风明月 秋月春风 

[t] 调风弄月 

[w] 无边风月 

[x] 笑傲风月 啸傲风月 晓风残月 雪月风花 

[y] 月白风清 咏嘲风月 迎风待月 吟风弄月 吟风咏月 月黑风高 烟花风月 月朗风清 月露风云 月晕而风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月晕知风,础润知雨 

[z] 捉风捕月 止谈风月

《菜根谭》养生篇:杯中吟风月,躲万丈红尘

吟风弄月兴何长的下一句:从容咏叹无今古。

吟风弄月兴何长的下一句:从容咏叹无今古。诗词名称:《抄二南寄平父因题此诗》。本名:朱熹。别称:朱子、文公、***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字号: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出生时间:1130年10月18日。去世时间:1200年4月23日。主要作品:《九曲棹歌》《春日》《题榴花》《观书有感》《泛舟》等。主要成就:儒学集大成者,宋代理学家。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吟风弄月兴何长”的详细介绍:

一、《抄二南寄平父因题此诗》的全文点此查看《抄二南寄平父因题此诗》的详细内容

阙里言诗得赐商,千秋谁复与相望。

邹汾断简光前载,关洛新书袭旧芳。

析句分章功自少,吟风弄月兴何长。

从容咏叹无今古,此乐从兹乐未央。

二、朱熹其他诗词

《泛舟》、《劝学诗》、《春日》、《观书有感》、《兰涧》。相同朝代的诗歌

《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_》、《送客至灵谷》、《叹_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抄二南寄平父因题此诗的详细信息

卧雪眠云 的深层含义及用法、典故、来源

2022.06.12周日阴D162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662

《菜根谭》养生篇

36 杯中吟风月,躲万丈红尘

原文: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

译文:身盖芦花被褥,居住在清静的山野中,便能保全一窝清新的晚风;手持竹叶酒杯,沉浸在吟咏风光邀对明月的意境里,就能摆脱人世的种种烦恼。

解读:手持酒杯,赏风月吟诗歌,平日在红尘中翻腾的人们,可以暂时远离世俗的种种烦恼。平日汲汲于追求名利的小人,只知追求衣食住行的豪奢丰足,心便自然而然的世俗化。反之,人处于清寒淡泊的境界,反倒会有无穷的趣味。

元朝时,贯云石南游途经梁山泊,喜爱上一床用芦花絮成的被子。被子的主人渔翁要求贯云石用诗来交换。贯云石略加思索,吟出了一首七律:“***得芦花不涴尘,绿蓑聊复藉为茵。西风刮梦秋无际,夜月生香雪满身。毛骨已随天地老,声名不让古今贫。青绫莫为鸳鸯妒,欸乃声中别有春。”这首《芦花被》诗广为流传,贯云石用它换取芦花被的事也传为佳话。后来,贯云石干脆又取了“芦花道人”的别号,并写道:“清风荷叶杯,明月芦花被,乾坤静中心似水。”宣布了自己和名利场的决绝,开始了他十年浪迹江湖、专心创作的新生活。

37 闲看花开落,漫随云卷舒

原文: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译文:对于一切荣耀与屈辱无动于衷,用安静的心情欣赏庭院中的花开花落;对于官职的升迁得失丝毫不放在心上,冷眼观看天上浮云随风聚散。

解读:宠,是得意的总表相。辱,是失意的总代号。得到了荣誉、宠禄不必狂喜狂欢,失去了也不必耿耿于怀。忧愁哀伤、得失界限不会永远不变,一切功名利禄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得而失之,失而复得这种情况都是经常发生的。意识到一切都可能因时空转换而发生变化,就能够把功名利禄看淡看轻,做到“荣辱毁誉不上心”。

有一次,孟子准备去见齐王,恰好这时齐王派人捎话,说是自己感冒了不能吹风,因此请孟子到王宫里去见他。孟子觉得这是对他的一种轻慢,于是便对来人说:“不幸得很,我也病了,不能去见他。”第二天,孟子要到东郭大夫家去吊丧,他的学生公孙丑说:“先生昨天托病不去见齐王,今天却去吊丧,齐王知道了怕是不好吧?”孟子说:“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今天病好了,我为什么不能办我想办的事呢?”孟子刚走,齐王便打发人来问病。孟子的弟弟孟仲子应付说:“昨天王有命令让他上朝,他有病没去,今天刚好一点,就上朝去了,但不晓得他到了没有。”齐王的人一走,孟仲子便派人在孟子归家的路上拦截他,让他不要回家,快去见齐王。孟子仍然不去,而是到朋友景丑家避了一夜。景丑问孟子:“齐王要你去见他,你不去见,这是不是对他太不恭敬了呢?这也不合礼法啊。”孟子说:“哎,你这是什么话?齐国上下没有一个人拿仁义向王进言,这才是不恭敬哩。我呢,不是尧舜之道不敢向他进言,这难道还不够恭敬?曾子说过,‘晋国和楚国的财富我赶不上,但他有他的财富,我有我的仁,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义,我为什么要觉得比他低而非要去趋奉不可呢?’爵位、年龄、道德是天下公认为宝贵的三件东西,齐王哪能凭他的爵位轻视我的年龄和道德呢?如果他真是这样,便不足以同他有所作为,我为什么一定要委屈自己去见他呢?”

38 羡山林之乐,未必得林趣

原文:羡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淡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译文:经常畅谈山野林泉生活之乐的人,未必就能完全领悟山林的真正乐趣;经常高谈讨厌功名利禄的人,心中未必就完全忘记名利思想。

解读后汉阳羡人许武,被推举为孝廉后,官运一帆风顺;但他的两个弟弟许晏和许普,却仍默默无闻。许武为了让两个弟弟早日成名,有一天,就对两个弟弟说:“礼也有分异之义,因此我想和你们分家,你们看如何?”两个弟弟表示无异议,许武于是将家产分成三份,把肥田、大宅、壮仆都分在自己名下,而将薄劣的田地房屋、体弱多病的奴仆分给弟弟,两个弟弟都没有说什么。

正因如此,当时乡里父老都称赞两个弟弟对兄长的礼让,而轻视许武的贪婪。不久,许晏和许普果然盛名远播,并被乡人推举为孝廉,分派官职。一段日子后,许武召集宗亲族人,说:“我曾侥幸被推举为孝廉任官,但我的两个弟弟却都无法踏入仕途。为了让弟弟们能有机会被选为孝廉,就要求分家并且多分家产,替弟弟们打响贤能的知名度。现在我的愿望都已达成,我希望能重新再分家产。”于是把自己以前多取的部分还给了两个弟弟。

39花茂谷艳幻,木落崖枯真

原文:莺花茂而谷艳山浓,总是乾坤之幻境;水木落而崖枯石瘦,才见天地之真吾。

译文:春天一到百花盛开百鸟齐鸣,即为山谷平添了无限迷人景色,然而这种鸟语花香的艳丽风光,只不过是大自然的一种幻象;秋天一到泉水干涸树叶凋落,山涧中的石头呈现干枯状态,然而这种山川的一片荒凉,才正好能看见天地的本来面貌。

解读金圣叹在《临江仙》一词中叹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再看《列子?天瑞》篇中的描述:虹霓呀,云雾呀,风雨呀,四季呀,这些是气候在天空积聚所形成的现象。山岳呀,河海呀,金石呀,火木呀,这些是有形之物聚积于地所形成的。知道是气体的积聚,知道是土块的积聚,为什么说它不会坏?天和地是宇宙中的小东西,还有最大的物体,难得穷究,难得透彻,本来如此;难得推测,难得了解,也本来如此。忧愁它会坏的,难免忧愁得太远;认为它不会坏的,也未必正确。天和地不会不坏,总有一天会坏,碰到要坏的时候,怎么不忧愁呢?

列子说:“说天地会坏是荒谬,说天地不会坏的也荒谬。会坏和不会坏是我所不知道的。纵使这样,坏是一种可能,不会坏也是一种可能,所以活着不知道死亡是什么情况,死者又不知活着的情况,出生不知终结,终结不知开始。会坏和不会坏,我何必放在心里呢?”

40 岁月本来长,而忙者自促

原文: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自闲,而劳攘者自冗。

译文:自然界的岁月本来很长,可是那些奔波忙碌的人却自己觉得时间很短促;自然界的天地本来很宽广辽阔,可是那些心胸狭窄的人却把自己局限在小圈子里;春花秋月本来是供人欣赏调剂身心的,可是那些奔波劳碌的人却认为是一种多余无益的东西。

解读宋朝秦桧修建格天阁时,有个任职江南的官员想别出心裁,好巴结秦桧,就重金贿赂建筑工人,取得厅堂的尺寸,特别定做绒毯献给秦桧。由于绒毯的尺寸大小恰到好处,秦桧认为这名官员打探他府中隐私,非常生气,常借事斥责这名官员。

明朝人周忱任江南巡抚期间,正值大宦官王振当权。周文襄怕王振借机刁难,因此当王振兴建宅第时,周文襄事先要人暗中测量厅堂的大小宽窄,然后命人到松江按尺寸定做地毯送给王振作为贺礼。由于尺寸大小丝毫不差,王振非常高兴。以后,凡是周文襄所呈报的公文,都在王振的赞同下顺利通过。江南的百姓到今天还蒙受这福泽。

同样是呈献绒毯,结果却一怒一喜,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人认为这是忠奸不同,所以各得其不同的报应。其实,王振虽然骄横、暴虐但心机并不深沉;秦桧则阴险狡诈心机重。王振喜欢招抚君子获致名声;秦桧却是怕遭谋刺,所以心胸狭窄以小人心严防众人,这才是结果不同的原因。

来自《菜根谭》:

三十九,卧雪眠云,绝俗超尘。

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

译文:以芦花作棉被,以雪地作睡床,以云彩作蚊帐,在如此美景下睡眠,可以保持一天之间的精气;以竹叶作酒杯,在清风明月下吟咏,可以摆脱尘世间的纷乱烦扰。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洪应明,生平事迹不详。据推测,他很可能是金坛县人士,是一位久居山林的隐士。该书成书和刊行的时间可能在万历年间的中后期或末期。

这时,神宗皇帝治国无道,宦官专权,朝纲废弛,党祸横流,由嘉靖朝开始显露端倪的内忧外患至此更加深重起来,有识之士的思想异常沉闷,无法从当时十分激烈的社会矛盾中解脱出来,于是就会有人形诸笔墨,表达时代的心声。

后世影响

《菜根谭》将重构社会文化心态的起点放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身修养之上。他要求人们“昨日之非不可留”,一旦坚持这些错误,不加以彻底改正,那么,终有一日,死灰复燃,阻碍自己对事理、天理的追求,因此,在闲暇无事之时,就要认真反省自己是否有不纯杂念存在。

士人一旦具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能获得无穷无尽的智慧妙用,若有人能“一念常醒,才避去神弓鬼矢”,免受伤害;若能“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获得真正的自在。因为“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兢”,那种时而狂热,时而沮丧的世俗之情自会清除。

百度百科-菜根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