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行育德出自哪里,果行育德,蒙以养正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6-05 0
  1. 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6篇
  2. 形容练的成语?
  3. 中国古代的儿童教育观有哪些
  4. 描写人物高尚的四字成语
  5. 描写高尚品德的词语有
  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下一句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随风巽 君子以申命行事

果行育德出自哪里,果行育德,蒙以养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渐雷震 君子以恐惧修省

善如水 君子以作事谋始

火同人 君子以类族辨物

步泽履 君子以辨民安志

艮山谦 君子以裒多益寡

这几句话出自《周易》

ng>

扩展资料: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周易》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对《周易》***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周易”一词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一种认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书;一种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书,英文中The Book of Changes的译文就是取此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周易

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6篇

育的成语有:

一、生男育女

释义:指生育子女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百丈惟政禅师》:“而且不解生男育女,直至如今门风断绝。”意思是而且不了解生育子女的事情,到现如今已经断绝后代了。

示例:只是出了家,难得妇人睡在身边,生男育女。

二、生儿育女

释义:指生育子女

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三回:“叫我明日怎与你操持井臼,生儿育女?”让我明天怎么一起和你操持使用井臼,生育子女。

示例:建家立业,生儿育女,在广阔天地自得其乐。

三、仰事俯育

释义: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出处:宋·陆游《戊申严州劝农文》:“春耕夏耘,仰事俯育。”意思是春天耕地,夏天耕耘,维持一家生活。

示例:我为了仰事俯育操碎了心。

四、作育人材

释义:培育人才。

出处:《诗经·大雅·域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意思是万寿无疆我周王,培养人材谋虑全。

示例:老师们为了作育人材付出了很多心血。

五、果行育德

释义: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出处:《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意思是君子应该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示例:在生活中我们要果行育德。

形容练的成语?

《儒林外史》这本书以明朝为背景,描写了在封建社会末期,在科举制度下生活的一群文人。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儒林外史》 读后感 6篇,欢迎借鉴参考。

更多“儒林外史”的相关 文章 推荐↓ ↓ ↓

儒林外史的知识点

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5篇?

? 《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5篇

《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6篇?

《儒林外史》简介及其现实意义

《儒林外史》读后感1

看了百分之四十,觉得没有必要再看下去了,因为 故事 再也变不出什么花来了。

感悟有以下几点:

被人轻视和瞧不起的时候应该感到开心,而不是愤怒,因为只有自己才最明白自己的能力,等到自己证明能力的时候,***的打脸的感觉岂不是更好!

同时永远不要小看一个人,尤其不要以貌取人,以这个人目前的境遇来判断这个人,因为人成功往往是需要时运,眼前的人若是时运到了说不定就一步登天了。

愤怒是最没有意义的情绪,因为根本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许多人这一生,要么为名所累,要么为利所累,为了名利活的卑微并且低三下四,追求名利难免得为权力低头,还不如做个世外高人来活得平和。幸而生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想实现人生理想的目标有千万条,若是生在古代只有求八股文这一条路,岂不是就给憋死了。

如果只有两种选择, 伪君子或是真小人,还是做个真小人比较实在,好歹落个轻松自在。当个伪君子,全身都是伪装,始终做不得自己,那做人就少了许多乐趣。

人是复杂而又多样性的,不要因为一件事情就对一个人盖棺定论。孝子有可能是衣冠禽兽,乞丐有可能是世外高人,侠客也有可能是个汪,洋大盗。

《儒林外史》读后感2

断断续续看完《儒林外史》,想是功力尚浅,不足以看透作者之思,只随文中描绘而爱、恶、敬、厌一番,作者十几年功夫,精雕细琢,慢慢读来——除恨透科举制度外,还展现了世人百态。

全文开头起得妙,“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一段话道尽官场沉浮,笔下有着自身对功名的怨恨后变成释然。以王冕为首,将心中美好愿望寄之,奇人开篇,结尾亦讲述了另外几位奇人异事。

前半部分,讲述读书人士,***风流,装清高,,自诩贤士,作者更有几句讽刺夹杂。中间思路渐开,有世人道“痴傻”的杜少卿,亦有不为名利所动的庄征君,令人敬佩的虞博士,郭孝子远涉千里寻父,救人报国反被诬陷的萧云仙,蕙质兰心的沈琼之……泰伯祠祭祀等情节。总之,其间小人从中牟利,也有仗义疏财之士,故事渐渐丰满而不拘于作者自身。后半部分,汤总镇的一番智斗,亦有举手称赞之处,惜有小人在上,汤反到乐得自在,解甲归乡。***装中书而被壮士凤四爷所救的万青云。而后妓院里的描写,灯花惊梦,那梦中的场景想必是天下苦寒而媚富贵的女子念想,作者寥寥几笔勾画出,不过南柯一梦罢了……全书从科举考场、战场、风景名胜、宗庙祠堂,旧时南京风貌一一展现,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后面祝文将文中人物几字概括。

更有风俗描写,祭祀礼仪,难怪古人语“先礼而后宾”。礼,成为交往之必备,亦成为趋势之徒借以欺世盗名。不拘礼法者,要么是奇怪才,要么便是无知。那么,现如今,礼静默地站在我们中间多久了?德改装换面在地上铺了几层?我感慨的是,儒林外史里交往的首句便是“尊姓大名?”,现如今有多少是直接请教姓名和经历的呢?多数都是聊得畅快无比之时突兀地问对方姓名。 “君子以果行育德”出自《周易》,故事开始和结束都是出自果断的行动,没有开始便不会有结束。

文中有美好品质之人,像是鲍文卿——有情有义。只因自七岁学戏念的是向鼎创造,便向按察司求情,虽其间迂腐,但贵在忠义,不为名利所动。惜其养子因变故,未曾学到分毫。

最可恨的场景之一便是王玉辉家三姑娘殉节时,那句"仰天大笑道‘死得好’",这样一句看得我心惊胆颤。虽后面,王玉辉后知后觉失女之痛,也抹不掉那令人憎恶的封建思想。殉节在明绝非罕事,怪只怪当时那可恨的理学教条,把好好的女子逼上绝路——思想上的绝路,远远比现实封杀更决绝。

关于其间诗文,我就不随意评论了,只是应了那句“盛于早,衰于早”。

以上是我读文感受,其间制度问题我未能深刻领会,带给我的只是一些感慨和教训罢了。

《儒林外史》读后感3

《范进中举》讲的是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最后考上举人,欢喜至疯,最后被平日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清醒的故事。十分简单的故事,但纵观全文事实上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中举从范进身上来看是好事,苦考了三十四年最后出头,从他发疯来看足以看出那时的读书人对功名痴情一片,像周进哭号着为秀才名分磕头撞板。但他们的痴情并不是为了道德理论上的治国之经,而是纯粹的个人升官发财。还有范进中举前后判若两人,中举前萎缩地向老丈人低头称事,中举后便有了老爷大人们的官腔。甚至在为母亲守丧时,在打秋风的筵席上大吃大喝。而他仅仅是中举,不出两个月,什么房产、田地、金银、奴役,不请自来。范进是千万得中读书人的代表之一,封建***用他们的荣华为不得中的读书人做榜样,加深科举对他们的毒害。

中举对胡屠户来说,也是好处非凡。对范进中举前要打要骂由着性子来,一旦中举后,因范进发疯让他打范进一巴掌,他却说:(范进)虽是我女婿,如今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如此便把一个势利小人的嘴脸清晰的勾画了出来,胡屠户就是那些满脑子也是功名,中了科举余毒的市井小人的化身。

还有那些乡绅,都在第一时刻忙不迭的为范进送金送银,正是他们为***传播科举毒推波助澜。跳出范进的故事,作者详细描述了临死伸着两指头,唯恐两个灯芯废油的严监生和强抢人猪,用云片糕当药讹诈船家的严贡生兄弟俩作为代表。

综上所述的人物,无一不受科举的毒害。事实上不只这些人。还有举着科举饭碗的名士们,还有科场屡屡落败的如看西湖风景都要挤出几句经典的马二先生之类的人。还有佛门***,一听胡屠户为女婿范进母亲做法师,屁滚尿流地立刻安排起来。甚至是贾宝玉最最推崇女子亦是如此。鲁**受其父影响只认八股文,什么都以八股文马首是瞻,自己终日练习八股,之后正因丈夫对科举毫无兴趣,终日长叹。书中充斥着讽刺味,辛辣尖刻,这与作者生活背景很有联系。

作者吴敬梓慷慨好施,被族人看成败家子。他后半生十分潦倒,但是旁人几次三番找他参加科举,他都不应。他的书桌下有八股细绳,每根下都有一个臭虫,一个蚊子,就是八股臭文之意。正因贫困无法取暖,他常邀请朋友绕成行走还歌吟啸呼,相与应和,并称其为暖足。这样的背景下,无怪乎书中描述如此地耐人寻味了。

如今时代不一样了,我们生活的时代很少有人提及科举这类的话,也没有了书中迂腐的现象。但是,我们常常看见家中老人为了让下下代的认凌晨排队报课外班,诸多考生正因中考高考日以继夜读书,有些考上的扔书庆贺,有些考不上的跳楼***。没有人为了什么秀才、举人磕头撞板,却有人为硕士、博士不择手段。很多人拿着文凭大吃大喝。不知以后是否还会有一本儒林次史来讽刺这个时代的制度。

《儒林外史》读后感4

在一篇篇辛辣的讽刺话语中,我仿佛看到了旧时被科举毒害的怀才不遇的人们对封建顽固礼教的不满、愤怒的呐喊。

《儒林外史》,中的周进令我印象很深。刚出场时,周进已经六十多岁的老童生。在汶上县做了三年西席,学生顾小舍人都进学成了秀才,他再无资格继续教下去,沦落到薛家集观音庵私塾中来坐馆糊口,饱受秀才梅玖和举人王进的嘲弄和冷遇。不久,他被生活所迫替一群商人当账房,飘过贡院,触景生情。大半生追求功名利禄却求之不得与所受过的***夹杂着悲愤的情绪一下子全部发泄出来,化作一厢老泪纵横,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读到那里,我不禁心感酸楚,周进只是一个代表,世上以前有多少人被封建礼教毒害,又有多少人去钻令人费解的深奥古经而耽误青春,使得人性荡然无存,尊富鄙贫,社会不得安宁!

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lz13)可见他已深陷科举毒害中,不得自拔。这是一种社会浓厚的风气。

自此,周进的人生陡然发生了喜剧性变化。如果说从前沉沦落魄受尽冷眼,此后可谓春风得意一帆风顺。中举人,中进士,做御史,做学道,一路升到国子监司业。他节节高升的仕途更加显现出世态丑陋,这是对整个士人阶层和市民社会的批判。

周进用钱买来了监生,读一个叫范进的老童生的文章。正因无事可做,便多读了几遍,这才领悟到文章***多,变化妙,加上遭遇与自己甚是相似,立刻产生共鸣。从字里行间也体现出对考场监生的讽刺:他们囫囵吞枣,漫不经心,不识人才。

其实,从辛辣的讽刺中,我还读到了欣慰的一点,就是已经有人开始意识到危害,并且想要革命去改变现状,这是思想的升华。

《儒林外史》读后感5

所谓外史,大抵既有一点正史的庄重,也有一点野史的诙谐,是一种综而合之兼严肃和幽默皆有之的叙述方式。

后人有把吴敬梓与塞万提斯搁在一起品味,把《儒》称之为讽刺***,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相提并论。吴敬梓写的是儒士外史,塞万提斯写的是骑士外史。一中一西,一文一武,而其中内容又都同样的令人啼笑皆非之余,又不免掩卷不语。盖出于其文其事虽读来荒.唐,却又无端亲切,仿佛就在身边发生不久。

荒.唐,就是这个东西,构成了我们世界的离奇性和生活的趣味性。惟其荒.唐,才能于肤浅中有了***性,于沉重中有了深刻性。惟其荒.唐,才能于善中见到恶,于悲中看到喜。惟其荒.唐,才能于短暂中体现永恒,于喧嚣中品味无声。

某种意义上,***是对真实世界真实生活的某种影印,影印本身就是一种荒.唐的行为。而被影印的原件,亦即世界和生活本身,其荒.唐又甚于被影印件。看上去,对于个体而言,影印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而是在于一种展示的效果。设使一件影印品从未得到展示,并不意味着这个世界会失去什么,受到什么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待***作品,这种文学形式本身即意味着某种不可克服的荒.唐性。而恰恰就是这种荒.唐,正是其意义所在。正如世界的荒.唐和生活的荒.唐本身,正是世界与生活的意义所在。

《儒林外史》叙述的荒.唐是一个群体的荒.唐,从周进与范进的痛苦与疯狂,从伪装斩下人头的张铁臂到炼银的***神仙,从散财如土的杜少卿到建功立业的萧云仙,荒.唐的看上去是那样郑重,郑重的看上去又是那样荒.唐。在荒.唐之间,没有被矫正的荒.唐,只有被抽象到荒.唐得近乎不能被觉察再也正常不过的荒.唐。而也有一种荒.唐令我们不免肃然起敬,杜少卿问其父遗言,杜父说,我活着是我的事,死了是你的事。此话荒.唐而坚硬,坚硬到我们不免为之一振,有想要喝***的愿望。

相较于《儒》,《堂吉诃德》叙述的是一个人的荒.唐。然而荒.唐既然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作为疾病的一种,难以避免其传染性。所以桑丘受到感染。其后,当荒.唐得一本正经戏弄堂吉诃德的贵族以骑士之礼戏弄吉诃德时,贵族们也正在与同等量和质的荒.唐戏弄自己,然而他们无从得知自己的荒.唐。而荒.唐的作者曾经在***中郑重而荒.唐的和主角进行了对话,却忘记了与荒.唐的贵族讨论关于荒.唐本身。作者的荒.唐,的确未免太荒.唐了。

读完了这本书,吴老先生笔下入木三分地描述了很多沽名钓誉,表里不一,吹牛扯淡,道德败坏的读书人,也有坚持自己,人格独立,性情洒脱的真名士,真豪杰。这些读书人群体总的来讲层次都不算很高,很少接触到高层,这就与很多正儿八紧的史书不同,让我们看到了普通读书人的人生与人品。今人都说人心不古,实际上不管古今都有道德败坏及道德高尚之人,古代有些人之虚伪龌龊不亚于如今。

读下来,以旁观者的角度看这人间百态,读到老先生对那些人的暗讽,更能培养三观,识人更明,也能对各种现象抱有平常心态,自古以来各色人都有,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上演了无数次类似的人间故事。所以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珍惜身边人就好。

其实这本书读下来还有很大的一点收获就是了解了无数的传统习俗,讲了这么多人,而且又有很多生活描述,可以看到大量的民间习俗。吴老先生本是安徽滁州人,晚年又客居南京和扬州,所以能在先生笔下看到不少至今我老家盐城能够看到的习俗,觉得非常有趣,感叹传统的魅力。很多东西具有了仪式,便让我们的记忆和情感有了寄托之处,读了本书,对于古人对礼节的重视,印象深刻,到处充满了仪式,小到见面前写拜见贴,大到泰伯祠那一段极其繁杂的礼仪。我觉得从中吸取营养,去其不合时宜部分,对我们的待人处事大有裨益。才读一遍,感悟不深,有趣的地方该选段再读,有妙处了再与大家分享。

我们无力以严肃的态度审视生活,审视世界,审视整个严肃的人类文明。因为,当我们试图严肃时,严肃本身即是一种对严肃的讽刺,荒.唐的讽刺。正因为这样荒.唐的原因,促使我们永远不能摆脱文学,正如我们永远不能摆脱荒.唐。于是我们努力严肃,以一种荒.唐的姿势。

《儒林外史》读后感6

中国的白话长篇***,自《水浒》、《三国演义》等不朽巨著问世以后,在知识分子及市民阶层中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铺陈历史,演述英雄豪杰、才子佳人,成为明清二代普遍的 文化 现象,***家的地位因此而得到奠定。但后世作品,除了不多几部能与《水浒》、《三国》并驾齐驱外,大多数在反映社会的深度上或在人物的刻划上没有很令人满意的成就。直到清代康、乾时,才出现了《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这两部在***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红楼梦》把笔触瞄准封建豪门大院;而《儒林外史》则把锋芒射向社会——写秀才举人、翰院名士、市井细民,客观的、写实的,这在中国***中是不多见的。

带着这样的敬仰之心,趁暑***的空暇,我也开始慢慢品读这本书了。我们以前是从语文课本书中的《范进中举》开始知道《儒林外史》,清代吴敬梓写的长篇章回体***,和《聊斋志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一起被称为晚清四大讽刺***。趁这个暑***看了一遍,发现其难度系数有点大,语言艰涩难度,一些写习俗、礼节的情节离我们实在太远,完全理解不了,而且人物出场又是一个接一个,称呼又让人眼花缭乱,但还是坚持看完了,略有几分感悟。

《儒林外史》这本书以明朝为背景,描写了在封建社会末期,在科举制度下生活的一群文人。闲斋老人在《儒林外史序》中写道,“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羡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依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其中有我们最熟悉的范进、严监生;有为了而冒名顶替最后招致官司的牛浦,有进了几十年考场,侥幸考中后又出尽洋相的周进,当然,也有才华横溢却仗义疏财、不屑功名利禄的杜少卿,有面临俗世的纷扰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人生境界、悠然自得的庄绍光等儒生,而最让我影响深刻的是那个曾经孝顺勤奋、奋发进取,后来却薄情寡义、虚伪的匡超人。

还记得匡超人的首次出场吗?“马二先生送殡回来,依旧到城隍山吃茶。忽见茶拿傍边添了一张小桌子,一个少年坐著拆字。那少年虽则瘦小,却还有些精神;却又古怪,面前摆着字盘笔砚,手里却拿着一本书看……”应该说,看完这个篇章,留给我们的镜头还是很美好的:一个家境贫寒、年少勤奋的读书人通过自己非常刻苦的努力取得了成功。然而故事精彩就精彩在这里,要是故事就这样完美结束,那我想这本书就远远没有现在这样的地位了。

回到家后的匡超人确实按照马二先生的教诲,白日杀猪,卖豆腐,辛勤劳作,晚上便拿个被单,睡在父亲脚跟头服侍父亲。他父亲夜里睡不着,要吐痰,吃茶水,一直到四更鼓,匡超人就读书陪到四更鼓,每夜只睡一个更头。真真是一个勤奋上进的寒门书生。当哥哥偷偷买了个鸡子来给他接风时,他却一定要把鸡肉先盛了一碗送给父母,然后才肯吃。晚上村里失火,累及自家,当匡大只顾着自己上集的一副担子,匡超人却觉得“别的都不打紧”,到是先把父母救了出来。最后被知县李本瑛发现,感其嘉行,提携他中了秀才。而在当时“无论是考生员,还是靠举人、进士,其中的额度都非常低,都是非常艰难的”。不得不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关系社会,不论是《儒林外史》中的周学道提携范进,范进提携荀玫,李本瑛提携匡超人,还是现今社会的托关系,找后门无不体现了这一点。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也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当我们都以为匡超人会青云直上时,事情却出现了转变,李知县被人诬告,可能累及匡超人。在潘保正的推荐下,匡超人带着书子来到杭州投靠潘三爷,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几经周折,跟随潘三爷拐卖使女,替人考试,在潘三的教唆下,匡超人逐渐尝到了甜头,不仅生活有了好转,还娶了妻。

然而匡超人的人生***还在后面。当拿到潘三的款单,那款单上开着十几款:一、包揽欺隐钱粮若干两;一、私和人命几案;一、短截本县印文及私动朱笔一案;一、***雕印信若干颗;一、拐带人口几案:一、重利剥民,威逼平人身死几案,一、勾串提学衙门,买嘱******几案;……不能细述。[1]匡超人只觉得魂飕的一声,从顶门出去了。他觉得自己也参与其中,于是他卖了房子,逼妻子回大柳庄乡下,又紧接着匆匆收拾行李赶往京城。李给谏爱才心切,匡超人在京城这几个月时间里,不仅安排他参加教习考试,承诺“学生料理,包管贤契可以取中。”还关心他的生活,得知他还未娶妻,便把自己的外甥女嫁与他。停妻再娶本就不应该,更何况古代七出规定“前贫贱而后富贵,不去”,但匡超人转一念道:“戏文上说的蔡状元招赘牛相府,传为佳话,这有何妨!”即便应允了。[2]燕尔新婚,享了几个月的天福后由于教习考取要回本省地方取结,匡超人不得不含泪拜别娇妻,回到杭州。面对妻子郑氏忧虑郁闷而死,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安慰丈人丈母,而是如何把郑氏的坟茔做得好看,与当年不顾家当抢救父母的他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不胜唏嘘。当从景兰江处得知潘三想见他时,他说: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二位先生,这话我不该说,因是知己面前不妨。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如今倒反走进监去看他,难道说朝廷处分的他不是?这就不是做臣子的道理了。况且我在这里取结,院里、司里都知道的,如今设若走一走,传的上边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场之玷。这个如何行得!可好费你蒋先生的心,多拜上潘三哥,凡事心照。若小弟侥幸,这回去就得个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载,那时带几百银子来帮衬他,倒不值甚么。[3]至此,匡超人完成了他从勤奋好学、孝顺上进到薄情寡义、虚伪伪善的转变。

当然,这么一篇文学大作,并不是我这么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能讲的好的。读到这里,也许大家都在为匡超人感到可惜。解弢在《***话》中评价说:《儒林外史》,匡超人原本是个好孩子,初遇马纯上,再遇李知县,三遇景兰江,四遇隋、卫二老,五遇景兰江,都是一番教诲,又各各不同,是一顿变厥初,失却本来面目。此墨子所谓染苍则苍,染黄则黄,无人而五变则也。回想起当初匡超人漂泊在外对重病父亲的牵挂,家中在兄长面前的谦卑,侍奉卧床父亲的细心孝顺,读书读到四更鼓的勤奋上进,再看后来红口白牙扯谎停妻再娶的虚伪,船上对冯瑶和牛布衣不着边际的自我吹嘘更是为名得名后的得意,拒绝去监狱看潘三的冷漠,他的转变让人觉得可恨又可怜。也许,若没有鲤鱼跳龙门、光宗耀祖的愿望;若没有对功名利禄的渴望与追求,也许他还是那个在乡下杀猪、买豆腐的单纯匡超人。还记得匡老爹在离世前对他的叮嘱:第二的侥幸进了一个学,将来读读书,会上进一层也不可知,但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紧的。

读书求名只是追逐功名富贵的 渠道 ,而功名富贵也是儒生们悲剧的诱饵。无论什么时代,名与利的诱惑一直都在,被名与利诱惑直至失去自我的人也一直都在。就如同我们,努力读书,寒窗数十载,又有多少人真正只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知识,更有内涵呢?也许,我们也应该好好学学庄绍光,即使俗世纷扰,也能坚守自我。

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 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6篇

★ 《儒林外史》读后感6篇

★ 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500字6篇

★ 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5篇

★ 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6篇

★ 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10篇

★ 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800字6篇

★ 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1500字5篇

★ 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

★ 关于《儒林外史》读书笔记800字6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中国古代的儿童教育观有哪些

⑴ 形容刻苦练习的成语

形容刻苦练习的成语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废寝忘食、焚膏继晷、发愤忘食

1、坚持不懈

读音:jiān chí bú xiè

释义:形容做事持之以恒,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处:近代赵尔巽《清史稿·刘体重传》:“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州。”

译文:煦激励士兵团结一心,坚持不懈,贼寇窘迫、困厄投降,于是收复了濮州。

例句: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不能 半途而废,这样才能把事做好。

2、勤学苦练

读音:qín xué kǔ liàn

释义: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出处:近代秦牧《秘诀》:“他的儿子听后,再不敢妄图侥幸走上捷径,经过真正的勤学苦练,终于也成为书法家。”

例句: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他的技术大大提高了。

3、废寝忘食

读音:fèi qǐn wàng shí ]

释义:也说废寝忘 餐。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

出处: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译文:元帝在江、荆期间,恢复教所,爱好学习,招收安置学生,亲自教授课程,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夜以继日。

例句:总理为了国家大事,日理万机,废寝忘食。

4、焚膏继晷

读音:fén gāo jì guǐ

释义:夜里点了油 灯,继续白天的事。形容学习、工作勤奋。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译文:太阳下去了,就燃起油灯,一年到头,永远在那里孜孜不倦地研究。

例句:他不顾一切地勤奋学习,像中了魔似的焚膏继晷,终于考入北京大学。

5、发愤忘食

读音:fā fèn wàng shí

释义: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常与“乐以忘忧”连用,形容十分勤奋。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述而》: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例句:既这样发愤忘食起来,也好,就由你去。

⑵ 形容训练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训练的成语有:练兵秣马,生聚教训,训兵秣马,寓兵于农

一:练兵秣马

读音:[ liàn bīng mò mǎ ]

基本解释:

训练士兵,喂饱战马。 指作好战斗准备。

详细解释:

1.解释: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2.出自:宋·苏洵《几策·审敌》:“将遂练兵秣马以出于实,实而与之战,破之易尔。”

二:生聚教训

读音:[ shēng jù jiào xùn ]

基本解释:

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 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详细解释:

1.解释: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2.出自:《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三:训兵秣马

读音:[xùn bīng mò mǎ]

基本解释:

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详细解释:

1,释义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2,出自《周书·文帝纪》:"臣自奉诏总平凉之师,责重忧深,不遑启处。训兵秣民,唯思竭力。"

四:寓兵于农

读音:[ yù bīng yú nóng ]

基本解释

寓:寄寓,包含。指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军队屯垦。

详细解释

1.解释:寓:寄寓,包含。指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军队屯垦。

2.出自: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⑶ 形容非常熟练,有经验的成语有哪些

如臂使指、游刃有余、手到擒来、得心应手、轻车熟路

一、如臂使指

白话释义:比喻指挥如意。

朝代:唐·

作者:独孤及

出处:《唐丞相故江陵尹御史大夫吕湮谥议》:“且训其三军;如臂使指。”

翻译:训练三军的战士,就像手臂指挥手指一样

二、游刃有余

白话释义:比喻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朝代:春秋

作者:庄子

出处:《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翻译:那节的有机会,而刀的不好。因为没有厚到有机会,看上去它们在刀刃会有空余的地方了

三、手到擒来

白话释义:手一到就把敌人捉拿过来,比喻做事很有把握或毫不费力就能成功。

朝代:明

作者:·吴承恩

出处:《西游记》“我共师兄去;手到擒来。”

四、得心应手

白话释义:心里怎样想,手里就能怎样做。比喻技艺纯熟,心手相应

朝代:春秋

作者:庄子

出处:《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翻译:这里面有规律,但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五、轻车熟路

白话释义:比喻任务不重,又有经验,做起来容易。

朝代:唐

作者:韩愈

出处:·《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翻译:就如同四匹马驾驶着轻车走熟路,而历史著名驾御高手王良、造父也与他不相上下啊

⑷ 形容“熟练”的成语有那些

不***思索

***:***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倒背如流

背:背诵。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

飞针走线

走:跑。形容缝纫技术非常熟练。

干净利落

形容没有多余的东西。令人爽心悦目。也形容动作熟练、敏捷准确。

琅琅上口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目无全牛

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熟能生巧

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心手相应

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心闲手敏

闲:熟悉;敏:灵敏。形容技艺熟练了,心里闲静,手法灵敏。

游刃有余

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运用自如

运用得非常熟练自然。

⑸ 形容“练兵”的成语有哪些

哀兵必胜āi bīng bì shèng 释义: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回受欺答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砥兵砺伍dǐ bīng lì wǔ 释义:砥:细的磨刀石;砺:粗的磨刀石,指磨练;伍:队伍。磨练军队。

厉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 释义: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行兵布阵xíng bīng bù zhèn 释义 :指挥军队,布置阵势。

束兵秣马hù bīng mò mǎ 释义:犹厉兵秣马。形容准备战斗。

遣兵调将qiǎn bīng diào jiàng 释义:犹调兵遣将。亦作“遣将调兵”、“遣将征兵”。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yǎng bīng qiān rì,yòng zài yī zhāo 释义: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兵强马壮bīng qiáng mǎ zhuàng 释义: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兵强将勇bīng qiáng àng yǒng 释义:兵力强盛,将领勇猛。形容军力强大。

练兵秣马liàn bīng mò mǎ 释义: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⑹ 形容磨练的成语有哪些

傲雪凌霜、十年磨一剑、日锻月炼、镞砺括羽、磨砻淬励

⑺ 形容练功的成语有哪些

投石拔距、行云流水 、投石超距、气吞山河 、势如破竹

⑻ 形容练功的成语

勤学苦练

废寝忘食

夜以继日

闻鸡起舞

悬梁刺骨(头悬梁、锥刺股)

凿壁偷光

卧薪尝胆

铁杵磨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手不释卷

韦编三绝

囊萤映雪(积雪囊萤、集萤映雪、聚萤映雪、映雪囊萤、萤囊映雪)

牛角挂书

划粥割齑

焚膏继晷

⑼ 形容培养的成语

一字师 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出处: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白首北面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出处:《文中子·立命》:“夫子十五为人师焉,陈留王孝逸先达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岂以年乎?”

百年树人 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百世之师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病民蛊国 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昔刘晏桑弘羊,利尽缁铢,而未尝病国病民,后世犹说其聚敛。”

伯乐相马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不堪造就 指没有培养前途。

出处:茅盾《蚀·追求》八:“第三是学生们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应当淘汰出去──这是清校。”

传道受业 受:通“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出处: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果行育德 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出处:《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俭以养廉 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教无常师 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出处:《尚书·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口传心授 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出处:明·解缙《春雨杂述·评书》:“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

老师宿儒 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能者为师 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出处:《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青出于蓝 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过于蓝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出处:宋·朱熹《答吕季克书》:“其所著书乃如此,若《原说》者,则可谓青过于蓝矣。”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下》:“东坡盖学徐浩书,山谷盖学沈传师书,皆青过于蓝者。”

孺子可教 指年轻人可培养。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师道尊严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师严道尊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十年生聚 比喻培养实力,为报仇雪耻作长期的准备。

授业解惑 授:教,传授。惑:疑难。传授学业,解除疑难。

桃李之教 指老师的教诲。

无师自通 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出处:唐·贾岛《送贺兰上人》诗:“无师禅自解,有格句堪夸。”

兴观群怨 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出处:《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朽木粪墙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出处:《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学如穿井 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学无常师 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指凡有点学问、长处的人都是老师。

出处:《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熏陶成性 熏陶:感化,培养;性:习惯。经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种习性。

出处:《宋史·程颐传》:“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与之处,以熏陶成性。”

鸦巢生凤 乌鸦的窝里生出了凤凰。比喻贫苦人家培养出了才化的人物。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如何是异类?’显端曰:‘鸦巢生凤。’”

言传身教 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出处:《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一字之师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衣钵相传 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出处:《旧唐书·神秀传》:“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尊师重道 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出处:《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名师出高徒 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桃李遍天下 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天下 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描写人物高尚的四字成语

《易经》中关于教育的论述十分丰富。我们可以把它概称为《易经》的教育观。后世许多重要教育观点都可以从《易经》中找到其发端或萌芽状态。弄清其间的源流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教育思想传统的形成,对于进一步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过,由于《易经》之成书,距今年代久远,文字生涩难懂,各家诠释不一;《易传》的作者及年代,莫衷一是;再加之本人才疏学浅,因而在理解上难免发生偏颇或错讹之处,诚望多多批评指正。 2.《易经》教育观与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2.1 “物生必蒙”——“教学为先”思想的发端。 我国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为之开先河的应当是《易经》。一般认为,我国最早论述教育重要地位的是《学记》:“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但初涉《易经》就会发现,其“教学为先”的思想早已赫然在目,比《学记》早了数百年之久。《易经》重点论述教育问题的是“蒙卦”,排在六十四卦的第四位,即在 “乾”(天)、“坤”(地)和“屯”(万物始生)三卦之后,而在“需”(营养)、“讼”(法制)和“师”(军队)等卦之前。这就给了教育一个特殊的地位。《易经·序卦传》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万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台湾孙振声先生把“蒙”卦的卦名训为“蒙,蒙昧、启蒙、教育”(注:孙振声《白话易经》,(台)星光出版社,1984年,第67页。)是非常合乎实际的。否则,《彖传》之“蒙以养正”就十分费解了。据此,孙先生说:“当万物生成之后,接着来的是幼维蒙昧的时期,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注:孙振声《白话易经》,(台)星光出版社,1984年,第67页。)天生万物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启蒙、教育,这不就是“教学为先”的意思吗?所以,可以认为我国重视教育的传统发端于《易经》,而非《学记》。不过,《易经》强调的是教育的人文价值,而《学记》强调的是教育的社会政治价值。因而说重视教育的传统发端于《易经》,并不否认《学记》“教学为先”思想的学术价值。 2.2 “童蒙求我”——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易经》“蒙”卦的卦辞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周振甫先生译为:“不是我求蒙昧的童子(学习),(而是)蒙昧的童子求我(施教)。”(注: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1994,第25页。)《易经》把教育看作学生自身的需要,可以说是抓住了教与学的关系的本质,不管儿童是否意识到这种需要,都不影响这种本质关系。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注:《论语·述而》。)荀子说:“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①。傲非也,@①非也,君子如响矣。”(注:《荀子·劝学》。)《礼记·曲礼》曰:“礼,闻来学,不闻往教。”这些论述都与“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意思一致而成书于《易经》卦、爻辞之后,可见《易经》在这一观点上对后世的影响。以前,有人认为上述观点有消极等待的意思。这是一种表面的认识。如果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就可发现其中包涵的“不干扰学生主体作用”的积极意义。 2.3 “蒙以养正”——中国特色的教育概念的精髓 “蒙以养正”出自《易经·彖传》,其意译为:“启蒙(教育)是为了培养正道。”(注:孙振声《白话易经》,(台)星光出版社,1984年,第67页。)这一界定开创了从教育作用定义教育概念的先河,可说是抓住了教育的精髓。《中庸》之“修道之谓教”,《学记》之“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说文解字》之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等等,与“蒙以养正”的思想一脉相承。它比外国历史上对教育的界定,如“教育即生长”,要贴切得多。 “蒙以养正”作为培养学生善端的教育思想的共同渊源,不论是孟子的“我养我浩然之气”(注:《孟子 ·公孙丑》。),还是荀子的“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注:《荀子·性恶》。),都是“蒙以养正” 的具体体现。所不同的是前者从“仁、义、礼、智,非由外铄也,我固有之也”(注:《孟子·告子上》。)的性善论出发,而后者则是从“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注:《荀子·性恶》。)的性恶论出发。截然对立的性善论和性恶论能殊途同归地得出共同结论,与“蒙以养正”的渊源是分不开的。 2.4 “包蒙,吉”——有教无类,面向全体学生 “包蒙,吉。”是“蒙”卦“九二”的爻辞。直译为:“能够容纳所有蒙昧的童子,是吉祥的。”陈梦雷先生的《周易浅述》从卦象及爻象的角度解释说:“九二阳刚统治群阴,当发蒙之任。然性不齐,不可一概取必,唯刚而得中,故能有所包容而吉也。”(注:转引自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1994,第27页。)这就是说,学生的材质不一,不能一概而论,教师***取包容全体学生的态度,就会是吉祥的。这种包容的思想不仅见于“蒙”卦,在其他卦的卦、爻辞及易传中也多处可见。如“师”卦大象传有“君子以容民畜众。”“泰”卦九二爻辞“包荒,用冯河,不遐遗。”“临”卦大象传“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等等。“包荒”即包容污垢。包蒙作为教育原则似乎令人费解。但其中含有深刻的辩证法思想。能否做到“包荒”则是能否做到“有教无类”的关键。老子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注:老子《道德经·七十八》。)可说是对“包荒”的精辟阐释。能够做到包容学生的缺点,能够喜欢有缺点的学生,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对比孔子说的“自行束xiū@②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注:《论语·述而》。)和子贡赞扬孔子的“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③栝之侧多枉木。”(注:《荀子·法行》。)就会发现,孔子的“有教无类”绝不会与其“读《易》,韦编三绝”毫无关系。 2.5 “振民育德”——开创重视德育的优良传统 “德”是《易经》中使用最广泛的范畴,天有天德,地有地德,人有人德,“德”与“规律具有同样的地位。正是从这种“泛德主义”出发,得出了重视德育的结论。《易经》中涉及德的卦,数以十计。在《易经》中,“德”的含义比较广泛,但在《易传》中则给其以确切的道德含义。《系辞下传》有“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还有“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这样就把这些卦的卦名赋予道德的意义。易传还把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如“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大象传),“蒙以养正”,“君子以果行育德”(“蒙”卦大象传),“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大有”卦大象传),“君子以振民育德”(“蛊”卦大象传)等命题,在易传中随处可见。如果像《史记·孔子世家》所说,“孔子晚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的话,则孔子大***扬了《易经》重视德育的思想,这也是功不可没的。 2.6 “小惩大戒”——适度惩罚的教育原则 在中国教育史上,《易经》首先肯定了惩罚的教育作用。但同时要求运用适度。 “蒙”卦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由于对“刑”、“桎梏”、“法”等概念的不同理解,在译文上分歧很大。台湾孙振声先生把“刑”训为“惩罚”,“桎梏”训为“约束”,“法”训为“法则”或“规范”,比较合乎实际。因为在《易经》***成书的年代,即奴隶社会初期,“刑”只是一种普遍的惩罚手段,而非依法专门对罪犯惩罚的手段。“法”也不能理解为现代的 “法律”。此外的“刑”只是一种“教刑”即惩罚学生的手段。《尚书·尧典》有“鞭作官刑,扑作教刑”的记载,可资佐证。据此,上文可译为:“儿童在发蒙时期,利用惩罚是有利的;如果脱去约束,是不利的。” “惩罚是为了树立一定的行为规范。”“噬嗑”卦初九曰:“履校灭趾,无咎。”象曰:“履校灭趾,不行也。”意即带上脚镣磨破了脚趾,没有害处;因为可以使他不再犯错误。《系辞上传》对此解释说:“小惩而大戒,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易经》这种“小惩大戒”的观点,无疑有其积极的教育意义。但是,“过犹不及”,过分运用惩罚,则会适得其反。自《学记》之“夏楚二物,收其威也。”的论述起,把惩罚和教师的权威结合起来,崇尚惩罚的教育思想流传后世,是值得我们警戒的。 3.结语 本文的论述,主要揭示了《易经》的教育观与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逻辑联系,或者说是从逻辑的角度分析了二者的承继关系。但限于作者水平和手头资料的不足,还无法揭示这种承继关系的历史线索和具体演变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文的价值。但是,有了这种揭示总比没有这种揭示要进了一步。它起码可以作为一种***说指引我们去寻求史料来验证,仍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另外,对于博大精深的《易经》教育观而言,本文仅只能挂一漏万和仅及皮毛。作者当以此激励自己,继续进行研究和探索。 文章引用自: id="id5">描写高尚品德的词语有

1. 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成语

描写人的品质:平易近人,宽宏大度,冰清玉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废寝忘食,大义凛然,临危不俱,光明磊落,不屈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描写人的智慧:料事如神 足智多谋 融会贯通 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 才华横溢 出类拔萃 博大精深 集思广益 举一反三 描写人物仪态、风貌:憨态可掬 文质彬彬 风度翩翩 相貌堂堂 落落大方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神***奕奕 描写人物神情、情绪: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神***奕奕 欣喜若狂 呆若木鸡 喜出望外 垂头丧气 无动于衷 勃然大怒 描写人的口才:能说会道 巧舌如簧 能言善辩 滔滔不绝 伶牙俐齿 出口成章 语惊四座 娓娓而谈 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三顾茅庐 铁杵成针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 精忠报国 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2. 描写人物高尚品质的四字成语

人品高尚的成语 :

德高望重、

大公无私

高风亮节、

拾金不昧、

舍己为人、

两袖清风、

光明磊落、

助人为乐、

襟怀坦白、

厚德载物、

冰清玉洁、

鞠躬尽瘁、

怀瑾握瑜、

忠心耿耿、

不同流俗、

高情远致、

克己奉公、

大义凛然、

德厚流光、

堂堂正正、

廉洁奉公

3. 关于高尚成语 四字成语

众望所归德高望重高风亮节大义凛然不负众望玉洁冰清洁身自好一代楷模仁人志士刚直不阿坚贞不屈坚定不移侠肝义胆赤胆忠心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国捐躯以身殉职义无反顾呕心沥血急公好义廉洁奉公舍己救人扶危济困冰魂雪魄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

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冰壶玉尺玉尺:玉制的尺。

比喻高尚纯洁的人品。冰壑玉壶壑:深沟。

像冰那样清澈的深山沟里的水,盛在晶莹的玉壶里。比喻人节操高尚,品性高洁。

冰壶玉衡冰壶:冰心玉壶;玉衡:用宝石装饰的天文仪器。比喻高尚的品质,优雅的气质。

百世之师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不同流俗流俗:流行的习俗。

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半天朱霞半天:空中;朱:红色。半空中的红霞。

比喻人品高尚,超凡脱俗。包元履德元:善。

指心怀善意,行为具有高尚的品德。是古代对帝王的谀词。

抱瑜握瑾瑜、瑾:美玉。比喻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春风沂水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存神索至存神:保养精神;索至:寻找事物深奥的道理。旧指品德高尚的人注重保养精神,以探寻事物深奥的道理。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

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大德必寿指高尚品德的人受命于天,必然会享高寿,以造福众人。

道高德重道德高尚,很有威信。德高毁来品德高尚却招来毁谤。

形容坏人总是嫉妒和毁谤品行高尚的人。德高望重德:品德;望:声望。

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德配天地指道德可与天地匹配。

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大人不曲曲:不公正。

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遵守一定的原则,不偏私,不迎合。大人无己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把自己和别人融为一体,不自私。

达人雅志达人:通达事理的人;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

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德深望重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

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

大雅宏达大雅:宏达雅正;宏达:才识广博通达。指宏达雅正才德高尚的人。

大雅君子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

指有才德的人。德重恩弘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

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孚尹明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同“孚尹旁达”。

方圆难周,异道不安周:调和,方和圆难于相互通融,政治道路不同的人不能和平相处。也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孚尹旁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高才大德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

形容才能和品德都很好。高风劲节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操。

同“高风峻节”。高风峻节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

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操。高风亮节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

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高风伟节高风:高尚的品格。

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比喻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高节迈俗高节:高尚的气节;迈俗:脱俗,超俗。气节高尚,超脱世俗。

高节清风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

比喻人品高洁。高情远意高、远:形容高尚;情、意:情趣。

高尚的品格或情趣。高情远致高、远:形容高尚;情、致:情趣。

高尚的品格或情趣。高人胜士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胜士:指隐居者。

清高不慕名利的隐居者。高人雅士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

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高人雅志高人:志行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

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高人雅致雅致:高雅的情趣。

指品格高尚之人的优雅情趣。桂折兰摧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高山仰之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同“高山仰止”。高世之德高世:超出世人;德:品德。

具有超出一般人的德行。形容德行非常高尚。

果行育德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高躅大年躅:足迹,引申为行为,品行。

品德高尚而年纪高迈。厚德载物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黄花晚节黄花:菊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4. 形容人“品德高尚”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形容人“品德高尚”的四字词语有:一、德高望重 [ dé gāo wàng zhòng ] 1. 解释:德:品德;望:声望。

道德高尚,名望很大。2. 出自:《晋书·简文三子传》。

3. 示例:我们家~,呼韩邪单于保护我们、信任我们。二、德才兼备 [ dé cái jiān bèi ] 1. 解释: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

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2. 出自:宋·许月卿《先天集·人邑道中三首》。

3. 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含褒义三、品学兼优 [ pǐn xué jiān yōu ] 1. 解释:兼:都。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

2. 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3. 示例:他是一名~的好学生。

四、才高行洁 [ cái gāo xíng jié ] 1. 解释:才智高超,操行纯洁。2. 出自:汉·王充《论衡·逢遇》。

3.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德才兼备的良好素质五、高风亮节 [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1. 解释: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2. 出自: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3. 示例:蓝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与伟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们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下一句

1.赞美人品德高尚的成语

赞美人品德高尚的成语有:德高望重、高风亮节、德艺双馨、厚德载物、大公无私

1、德高望重dé gāo wàng zhòng

解释:指品德高尚,声望很高。 多称颂年纪高而且大多是有名望的人。德,品德;望,声望。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道德高一般称颂老人、医师。

近义词:众望所归、年高德劭

反义词:无名鼠辈 、臭名远扬

例句:张爷爷知识渊博,待人和气。可谓是德高望重的人。

2、高风亮节gāo fēng liàng jié

解释: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

典故:汉武帝时,匈奴单于即位,想与汉朝改善关系。汉武帝派苏武作为使节访问匈奴,由于匈奴内部变故,单于扣押了苏武,百般折磨他。并让降将张胜、李陵来劝降他,苏武坚贞不屈,高风亮节,誓死不降,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近义词:高风峻节

反义词:卑鄙 *** 、卑鄙龌龊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道德和行为。

例句:蓝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与伟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们的高风亮节。

——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三

3、德艺双馨 dé yì shuāng xīn

解释: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

用法: 作谓语、定语;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

例句:梅兰芳先生不愧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4、厚德载物hòu dé zài wù

解释:指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又或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出处:《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指君子的品德应如大地般厚实可以承载万物。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厚德育人。

例句:“厚德载物”有利于督促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促进个人幸福。

5、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解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用法: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歌颂人的品德。

近义词:舍己为公、铁面无私、公而忘私

反义词:***公济私、自私自利、利欲熏心

例句:他大公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6、光明磊落guāng míng lěi luò

解释:形容人的行为正直坦白,毫无隐私暧昧不可告人之处。磊落:心地光明坦荡,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同义词:襟怀坦白 光明正大

反义词:居心叵测 鬼鬼祟祟 偷偷摸摸

例句:他为人光明磊落,在群众当中威信很高。

2.形容品德高尚的词语有哪些

形容品德高尚的词语有德高望重,年高德勋,众望所归,德隆望重,德才兼备。

1、德高望重 [ dé gāo wàng zhòng ]

解释: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自:《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示例:我们家~,呼韩邪单于保护我们、信任我们。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称颂老人

2、年高德勋 [ nián gāo dé xūn ]

解释:年纪大而有德行。

示例:梁老先生~正好担当这个职位。

3、众望所归 [ zhòng wàng suǒ guī ]

解释:众望:众人的希望;归:归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传论》:“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与二。”宋·陈亮《复陆伯寿》:“舍试揭榜,伏承遂释褐于崇化堂前,众望所归,此选增重,凡在友朋之列者,意气为之光鲜。”

示例:他非去不可!~,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4、德隆望重 [ dé lóng wàng zhòng ]

解释:犹言德高望重。

出自:《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议,称己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5、德才兼备 [ dé cái jiān bèi ]

解释: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出自:宋·许月卿《先天集·人邑道中三首》:“天涵地育王公旦,德备才全范仲淹。”

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含褒义

3.形容品德高尚的词语

高尚 暗室不欺 不同流俗 不欺暗室 不忘沟壑 赤子之心 德厚流光 高情远致 高山景行 功德无量 厚德载物 怀瑾握瑜 蕙心纨质 见危授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精金良玉 敬老慈幼 良金美玉 明德惟馨 年高德劭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 山高水长 拾金不昧 玉洁松贞 沅茝沣兰 云中白鹤 志士仁人 杰出 补***日 风流人物 风华正茂 伏龙凤雏 盖世英雄 盖世无双 桂林一枝 鹤立鸡群 鹤鸣之士 加人一等 矫矫不群 金榜题名 举世无双 绝世超伦 昆山片玉 人中之龙 首屈一指 铁中铮铮 头角峥嵘 无出其右 裒然举首 一代风流 一世龙门 庸中佼佼 尊贵 不虞之誉 不言而信 不恶而严 荣华富贵 山中宰相 师道尊严 著名 草木知威 驰名中外 大名鼎鼎 德高望重 风云人物 功成名遂 功标青史 赫赫有名 举世闻名 如雷贯耳 声振寰宇 威望素著 宽容 海阔天空 含垢纳污 呼牛呼马 豁达大度 既往不咎 宽大为怀 宽宏大量 网开一面 网开三面 息事宁人 下不为例 下车泣罪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以直报怨 以德报怨 宰相肚里能撑船 知情达理 中庸之道 助人 将伯之助 解衣推食 救死扶伤 绝甘分少 普度众生 起死人,肉白骨 轻财好施 设身处地 疏财仗义 为民除害 为民*** 雪中送炭 与人为善 云行雨施 仗义疏财 助人为乐 荣耀 生荣死哀 死得其所 万古千秋 万古流芳 为国捐躯 ⑵志气 有志 不耻最后 乘风破浪 顶天立地 鸿鹄之志 九天揽月 夸父追日 老骤伏枥 老当益壮 力争上游 陵云之志 猛志常在 磨杵成针 穷而后工 三户亡秦 十载寒窗 铁杵成针 韦编三绝 心小志大 胸怀大志 雄飞雌伏 雄心壮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移山倒海 迎头赶上 有志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 争强好胜 知难而进 治国安民 志在四方 中流击楫 壮志凌云 自力更生 自强不息 自求多福 自食其力 有为 大显神通 大显身手 大有作为 大器晚成 非池中物 奋发有为 公才公望 后生可畏 龙跃凤鸣 鹏程万里 前程万里 如日方升 奋发 发愤图强 奋发图强 奋发蹈厉 披荆斩棘 闻鸡起舞 我武惟扬 其他 八仙过海 不务空名 负重致远 掞藻飞声 ⑶忠贞 忠诚 碧血丹心 不避斧钺 成仁取义 赤胆忠心 赤心相待 赤心报国 大节不夺 ***小廉 蹈节死义 断头将军 肝脑涂地 故旧不弃 故剑情深 寒花晚节 久要不忘 扪心无愧 倩女离魂 舍身求法 田父献曝 先驱蝼蚁 心虔志诚 以身殉职 以身许国 忧国奉公 孝子顺孙 忠孝节义 忠心耿耿 忠肝义胆 坚定 从容就义 富贵不能* 海枯石烂 坚持不渝 坚韧不拔 坚定不移 雷打不动 木人石心 破釜沉舟 锲而不舍 誓死不二 心坚石穿 心如铁石 言必信,行必果 一不做,二不休 一口咬定 真金不怕火炼 之死靡它 指天誓日 志坚行苦 至死不变 忠贞不渝 坚强 坚苦卓绝 姜桂之性 宁死不屈 铁石心肠 威武不屈 节操 冰魂雪魄 冰清玉润 冰清玉洁 冰壶秋月 高风亮节 古井无波 黄花晚节 坚贞不屈 俭可养廉 见利思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屈节辱命 三贞九烈 丧身失节 岁寒松柏 守身如玉 投梭折齿 心如古井 一片冰心 ⑷真诚 真诚 抱诚守真 诚心诚意 讲信修睦 金石为开 开心见诚 悃愊无华 披心相付 披肝沥胆 璞玉浑金 拳拳服膺 全心全意 推诚相信 推诚相见 推心置腹 推襟送抱 信及豚鱼 信誓旦旦 一寸丹心 允执其中 真心实意 诚实 表里如一 开诚相见 恪守不渝 倾心吐胆 杀彘教子 实心实意 拭面容言 天人共鉴 闭邪存诚 心口如一 胸无宿物 胸无城府 言而有信 言行一致 坐言起行 肝胆相照 ⑸谦虚 虚心 不耻下问 不骄不躁 不矜不伐 不露圭角 辞尊居卑 功成不居 功薄蝉翼 好问则裕 戒骄戒操 礼贤下士 满招损,谦受益 抛砖引玉 谦让末遑 谦虚谨慎 犬马之劳 深藏若虚 损之又损 闻过则喜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逊志时敏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移樽就教 以莛叩钟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载酒问字 择善而从 知之为知之 自知之明 律已 防意如城 非异人任 修心养性 引咎自责 知过必改 自愧弗如 自怨自艾 谨慎 爱惜羽毛 刚毅木讷 画地为牢 斤斤自守 谨言慎行 慎终追远 守口如瓶 临事而惧 临深履薄 如临探渊 如履薄冰 奉命唯谨 三思而行 小心谨慎 小心翼翼 瞻前顾后 其他 见贤思齐 名列前茅 平步青云 弃暗投明 弃旧图新 青云直上 绳愆纠谬 水涨船高 痛改前非 突飞猛进 脱胎换骨 恶居下流 再接再厉 ⑹廉洁 廉洁 不忮不求 澹泊寡欲 奉公守法 富贵浮云 廉洁奉公 两袖清风 先公后私 纤尘不染 洗手奉职 枵腹从公 一尘不染 一介不取 一琴一鹤 饮马投钱 澡身浴德 无私 大公无私 公事公办 公正无私 公而忘私 顾全大局 国尔忘家 毫不利已,专门利人 涓滴归公 开诚布公 克己奉公 嫠不恤纬 摩顶放踵 舍己为人 舍已救人 舍己从人 先人后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修身洁行 一秉至公 衣被群生 以义割恩 正直 不愧屋漏 大义凛然 大事不糊涂 风骨峭峻 刚肠嫉恶 光风霁月 光明正大 光明磊落 浩然之气 襟怀坦白 明镜高悬 事无不可对人言 守正不阿 守经达权 堂堂正正 危言危行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行不由径 严气正性 正大光明 仗义执言 慷慨 高义薄云 慷慨解囊 乐善好施 勇为 见义勇为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清高 不为五斗米折腰 超然物外 超尘拔俗 宠辱不惊 孤芳自赏 洁身自好 狷介之士 落落难合 特立独行 与世无争 其他 目不邪视 相忍为国 修桥补路 眼里揉不下沙子 仰不愧天 一视同仁 一碗水端平 正义凛然 直道而行 坐怀不乱 ⑺勤奋 勤奋 发愤忘食 废寝。

4.形容人品德高尚的词语

冰魂雪魄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

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冰壶玉尺玉尺:玉制的尺。

比喻高尚纯洁的人品。 冰壑玉壶壑:深沟。

像冰那样清澈的深山沟里的水,盛在晶莹的玉壶里。比喻人节操高尚,品性高洁。

冰壶玉衡冰壶:冰心玉壶;玉衡:用宝石装饰的天文仪器。比喻高尚的品质,优雅的气质。

百世之师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不同流俗流俗:流行的习俗。

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半天朱霞半天:空中;朱:红色。半空中的红霞。

比喻人品高尚,超凡脱俗。 包元履德元:善。

指心怀善意,行为具有高尚的品德。是古代对帝王的谀词。

抱瑜握瑾瑜、瑾:美玉。比喻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春风沂水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存神索至存神:保养精神;索至:寻找事物深奥的道理。旧指品德高尚的人注重保养精神,以探寻事物深奥的道理。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

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大德必寿指高尚品德的人受命于天,必然会享高寿,以造福众人。

道高德重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德高毁来品德高尚却招来毁谤。

形容坏人总是嫉妒和毁谤品行高尚的人。 德高望重德:品德;望:声望。

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配天地指道德可与天地匹配。

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大人不曲曲:不公正。

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遵守一定的原则,不偏私,不迎合。 大人无己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把自己和别人融为一体,不自私。

达人雅志达人:通达事理的人;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

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德深望重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

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

大雅宏达大雅:宏达雅正;宏达:才识广博通达。指宏达雅正才德高尚的人。

大雅君子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

指有才德的人。 德重恩弘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

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孚尹明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同“孚尹旁达”。

方圆难周,异道不安周:调和,方和圆难于相互通融,政治道路不同的人不能和平相处。也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孚尹旁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高才大德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

形容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高风劲节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操。

同“高风峻节”。 高风峻节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

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操。 高风亮节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

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高风伟节高风:高尚的品格。

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比喻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高节迈俗高节:高尚的气节;迈俗:脱俗,超俗。气节高尚,超脱世俗。

高节清风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

比喻人品高洁。 高情远意高、远:形容高尚;情、意:情趣。

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高情远致高、远:形容高尚;情、致:情趣。

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高人胜士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胜士:指隐居者。

清高不慕名利的隐居者。 高人雅士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

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高人雅志高人:志行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

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高人雅致雅致:高雅的情趣。

指品格高尚之人的优雅情趣。 桂折兰摧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高山仰之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同“高山仰止”。 高世之德高世:超出世人;德:品德。

具有超出一般人的德行。形容德行非常高尚。

果行育德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高躅大年躅:足迹,引申为行为,品行。

品德高尚而年纪高迈。 厚德载物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黄花晚节黄花:菊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寒花晚节寒花:寒天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怀瑾握瑜怀:怀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亲:亲近;辅:帮助。指老天爷公正无私,总是帮助品德高尚的人。

鸿轩凤翥比喻举止高尚。 怀珠抱玉珠、玉:比喻美德和才华。

比喻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杰出的才能。 怀质抱真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

同“怀真抱素”。 霁月光风指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

用以。

5.关于高尚品质的成语

高风亮节 舍己为人 坚忍不拔 艰苦奋斗 坚贞不屈 海纳百川 一身正气 临危不惧 绝处逢生 化险为夷 品学兼优 德才兼备 德尊望重 乐于助人 蕙心兰质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赤胆忠心 不屈不挠 忠贞不渝 誓死不二 威武不屈 宁死不屈 杰出 补***日 风流人物 风华正茂 伏龙凤雏 盖世英雄 盖世无双 桂林一枝 鹤立鸡群 鹤鸣之士 加人一等 矫矫不群 金榜题名 举世无双 绝世超伦 昆山片玉 人中之龙 首屈一指 铁中铮铮 头角峥嵘 无出其右 裒然举首 一代风流 一世龙门 庸中佼佼 尊贵 不虞之誉 不言而信 不恶而严 荣华富贵 山中宰相 师道尊严 著名 草木知威 驰名中外 大名鼎鼎 德高望重 风云人物 功成名遂 功标青史 赫赫有名 举世闻名 如雷贯耳 声振寰宇 威望素著 宽容 海阔天空 含垢纳污 呼牛呼马 豁达大度 既往不咎 宽大为怀 宽宏大量 网开一面 网开三面 息事宁人 下不为例 下车泣罪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以直报怨 以德报怨 宰相肚里能撑船 知情达理 中庸之道 助人 将伯之助 解衣推食 救死扶伤 绝甘分少 普度众生 起死人,肉白骨 轻财好施 设身处地 疏财仗义 为民除害 为民*** 雪中送炭 与人为善 云行雨施 仗义疏财 助人为乐 荣耀 生荣死哀 死得其所 万古千秋 万古流芳 为国捐躯 有志 不耻最后 乘风破浪 顶天立地 鸿鹄之志 九天揽月 夸父追日 老骤伏枥 老当益壮 力争上游 陵云之志 猛志常在 磨杵成针 穷而后工 三户亡秦 十载寒窗 铁杵成针 韦编三绝 心小志大 胸怀大志 雄飞雌伏 雄心壮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移山倒海 迎头赶上 有志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 争强好胜 知难而进 治国安民 志在四方 中流击楫 壮志凌云 自力更生 自强不息 自求多福 自食其力 有为 大显神通 大显身手 大有作为 大器晚成 非池中物 奋发有为 公才公望 后生可畏 龙跃凤鸣 鹏程万里 前程万里 如日方升 奋发 发愤图强 奋发图强 奋发蹈厉 披荆斩棘 闻鸡起舞 我武惟扬。

6.描写道德高尚的成语

冰魂雪魄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不同流俗 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春风沂水 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益:更加;势:权势。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德高望重 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重恩弘 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高风亮节 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高节清风 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高情远致 高、远:形容高尚;情、致: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高人雅士 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高山仰止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寒花晚节 寒花:寒天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厚德载物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怀瑾握瑜 怀:怀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黄花晚节 黄花:菊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积善成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敬老尊贤 尊敬年纪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敬贤礼士 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兰心蕙性 比喻人品高尚,举止文雅。

01. 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02. 坤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括囊无咎,慎不害也。黄裳元吉,文在中也。龙战于野,其道穷也。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03.屯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大得民也。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求而往,明也。屯其膏,施未光也。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04. 蒙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子克家,刚柔接也。勿用取女,行不顺也。困蒙之吝,独远实也。童蒙之吉,顺以巽也。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05. 需

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终吉也。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需于血,顺以听也。酒食贞吉,以中正也。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06. 讼

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食旧德,从上吉也。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讼元吉,以中正也。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07. 师

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师出以律,失律凶也。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师或舆尸,大无功也。左次无咎,未失常也。长子帅师,以中行也。***舆尸,使不当也。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08. 比

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比之初六,有它吉也。比之自内,不自失也。比之匪人,不亦伤乎?外比于贤,以从上也。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09. 小畜

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复自道,其义吉也。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有孚惕出,上合志也。有孚挛如,不独富也。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10. 履

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素履之往,独行愿也。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愬愬终吉,志行也。夬履贞厉,位正当也。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11. 泰

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拔茅征吉,志在外也。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无往不复,天地际也。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12. 否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拔茅贞吉,志在君也。大人否亨,不乱群也。包羞,位不当也。有命无咎,志行也。大人之吉,位正当也。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13. 同人

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出门同人,又谁咎也。同人于宗,吝道也。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同人之先,以中直也。***相遇,言相克也。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14. 大有

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大有初九,无交害也。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匪其彭无咎,明辨皙也。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15. 谦

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鸣谦贞吉,中心得也。劳谦君子,万民服也。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利用侵伐,征不服也。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16. 豫

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初六鸣豫,志穷凶也。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盱豫有悔,位不当也。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17. 随

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官有渝,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系小子,弗兼与也。系丈夫,志舍下也。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孚于嘉吉,位正中也。拘系之,上穷也。

18. 蛊

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干父之蛊,意承考也。干母之蛊,得中道也。干父之蛊,终无咎也。裕父之蛊,往未得也。干父用誉,承以德也。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19. 临

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咸临贞吉,志行正也。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至临无咎,位当也。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20. 观

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初六童观,小人道也。窥观女贞,亦可丑也。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观国之光,尚宾也。观我生,观民也。观其生,志未平也。

21. 噬嗑

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勅法。

屦校灭趾,不行也。噬肤灭鼻,乘刚也。遇毒,位不当也。利艰贞吉,未光也。贞厉无咎,得当也。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22. 贲

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舍车而徒,义弗乘也。贲其须,与上兴也。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六五之吉,有喜也。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23. 剥

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剥床以足,以灭下也。剥床以辨,未有与也。剥之无咎,失上下也。剥床以肤,切近灾也。以宫人宠,终无尤也。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24. 复

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不远之复,以修身也。休复之吉,以下仁也。频复之厉,义无咎也。中行独复,以从道也。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25. 无妄

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无妄之往,得志也。不耕获,未富也。行人得牛,邑人灾也。可贞无咎,固有之也。无妄之药,不可试也。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26. 大畜

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贤往行,以畜其德。

有厉利巳,不犯灾也。舆说輹,中无尤也。利有攸往,上合志也。***元吉,有喜也。六五之吉,有庆也。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27. 颐

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六二征凶,行失类也。十年勿用,道大悖也。颠颐之吉,上施光也。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28. 大过

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藉用白茅,柔在下也。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枯杨生华,何可久也。无妇士夫,亦可丑也。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29. 坎

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习坎入坎,失道凶也。求小得,未出中也。来之坎坎,终无功也。樽酒簋贰,刚柔际也。坎不盈,中未大也。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30. 离

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履错之敬,以辟咎也。黄离元吉,得中道也。日昃之离,何可久也?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六五之吉,离王公也。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 象下

31. 咸

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咸其拇,志在外也。虽凶居吉,顺不害也。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下也。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咸其脢,志末也。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32. 恒

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浚恒之凶,始求深也。九二悔亡,能久中也。不恒其德,无所容也。久非其位,安得禽也。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33.遯

天下有山,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遯尾之厉,不往何灾也?执用黄牛,固志也。系遯之厉,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君子好遯,小人否也。嘉遯贞吉,以正志也。肥遯无不利,无所疑也。

34. 大壮

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壮于趾,其孚穷也。九二贞吉,以中也。小人用壮,君子罔也。藩决不羸,尚往也。丧羊于易,位不当也。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35. 晋

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受兹介福,以中正也。众允之志,上行也。鼫鼠贞厉,位不当也。失得勿恤,往有庆也。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36. 明夷

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君子于行,义不食也。六二之吉,顺以则也。南狩之志,乃大得也。入于左腹,获心意也。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37. 家人

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闲有家,志未变也。六二之吉,顺以巽也。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富家大吉,顺在位也。王***有家,交相爱也。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38. 睽

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见恶人,以辟咎也。遇主于巷,未失道也。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交孚无咎,志行也。厥宗噬肤,往有庆也。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39. 蹇

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往蹇来誉,宜待也。王臣蹇蹇,终无尤也。往蹇来反,内喜之也。往蹇来连,当位实也。大蹇朋来,以中节也。往蹇来硕,志在内也。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40. 解

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刚柔之际,义无咎也。九二贞吉,得中道也。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解而拇,未当位也。君子有解,小人退也。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41. 损

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巳事遄往,尚合志也。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一人行,三则疑也。损其疾,亦可喜也。六五元吉,自上祐也。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42. 益

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或益之,自外来也。益用凶事,固有之也。告公从,以益志也。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43.夬

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不胜而往,咎也。有戎勿恤,得中道也。君子夬夬,终无咎也。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中行无咎,中未光也。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44.姤

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系于金柅,柔道牵也。包有鱼,义不及宾也。其行次且,行未牵也。无鱼之凶,远民也。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姤其角,上穷吝也。

45. 萃

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乃乱乃萃,其志乱也。引吉无咎,中未变也。往无咎,上巽也。大吉无咎,位不当也。萃有位,志未光也。赍咨涕洟,未安上也。

46. 升

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允升大吉,上合志也。九二之孚,有喜也。升虚邑,无所疑也。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贞吉升阶,大得志也。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47. 困

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入于幽谷,幽不明也。困于酒食,中有庆也。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困于葛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48. 井

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井谷射鲋,无与也。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井甃无咎,修井也。寒泉之食,中正也。元吉在上,大成也。

49. 革

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巳日革之,行有嘉也。革言三就,又何之矣。改命之吉,信志也。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50. 鼎

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鼎耳革,失其义也。覆公饣束,信如何也。鼎黄耳,中以为实也。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51. 震

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来厉,乘刚也。震苏苏,位不当也。震遂泥,未光也。震往来厉,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丧也。震索索,中未得也。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52. 艮

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艮其趾,未失正也。不拯其随,未退听也。艮其限,危熏心也。艮其身,止诸躬也。艮其辅,以中正也。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53. 渐

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小子之厉,义无咎也。饮食衎衎,不素饱也。夫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寇,顺相保也。或得其桷,顺以巽也。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54. 归妹

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归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利幽人之贞,未变常也。归妹以须,未当也。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上六无实,承虚筐也。

55. 丰

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虽旬无咎,过旬灾也。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丰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丰其蔀,位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六五之吉,有庆也。丰其屋,天际翔也。窥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

56. 旅

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旅琐琐,志穷灾也。得童仆贞,终无尤也。旅焚其次,亦以伤矣。以旅与下,其义丧也。旅于处,未得位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终以誉命,上逮也。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57. 巽

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贞,志治也。纷若之吉,得中也。频巽之吝,志穷也。田获三品,有功也。九五之吉,位正中也。巽在床下,上穷也。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58. 兑

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和兑之吉,行未疑也。孚兑之吉,信志也。来兑之凶,位不当也。九四之喜,有庆也。孚于剥,位正当也。上六引兑,未光也。59. 涣

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初六之吉,顺也。涣奔其机,得愿也。涣其躬,志在外也。涣其群元吉,光大也。王居无咎,正位也。涣其血,远害也。

60. 节

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不出户庭,知通塞也。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不节之嗟,又谁咎也?安节之亨,承上道也。甘节之吉,居位中也。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61. 中孚

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初九虞吉,志未变也。其子和之,中心愿也。或鼓或罢,位不当也。马匹亡,绝类上也。有孚挛如,位正当也。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

62. 小过

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不及其君,臣不可过也。从或戕之,凶如何也?弗过遇之,位不当也。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密云不雨,已上也。弗遇过之,已亢也。

63. 既济

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曳其轮,义无咎也。七日得,以中道也。三年克之,惫也。终日戒,有所疑也。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64. 未济

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濡其尾,亦不知极也。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未济征凶,位不当也。贞吉悔亡,志行也。君子之光,其晖吉也。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