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杀掳掠,烧杀掳掠的拼音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7-23 0
  1. 倭寇掠夺明朝,倭寇对明朝有哪些影响?
  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故事情节概括
  3. 掳掠的词语掳掠的词语是什么
  4.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四章的主要内容
  5. 据说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时,经常烧杀劫掠,曾国藩为什么不制止呢?
  6. 掳掠是什么意思

晚年的唐玄宗不再那么勤政,不再那么雄才大略,而是更加儿女情长,居然将自己第18个儿子的妃子杨玉环纳入怀中,整天沉浸在温柔乡之中。而北方虎视眈眈的安禄山,早已做好了反叛的准备。安禄山敢于反叛关键在于唐朝已成尾大不掉之势,中央此时的军队只有不到二十万人,而安禄山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拥兵20万,他本人又是粟特和突厥混血,彪悍异常。

755年安禄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也就要除掉杨国忠,在蓟州独乐寺起兵,轰轰烈烈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揭开序幕。安史之乱成为了国运骤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第5年,唐朝的人口总数就由原先的5,200万下降到1,700万。唐朝最富庶的黄河以北地区中原一代惨遭战争蹂躏,横尸遍野,枯田万里,再也不适合大量人口居住了,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2次人口大迁移。军队被安史叛军消灭得已经没有余兵的时候,骨力裴罗之子摩多戳可汗请求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

此时的唐肃宗已经没有可以犒赏胡人的东西,便随口许愿,只要回鹘兵帮助收复长安,美女财物任凭你们处置。756年,回鹘大军跨过长城与郭子仪部队协同作战,共同消灭了参与叛乱的同罗人。之后联军又向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发动进攻,杀敌10万,收复了长安。回鹘人当然要求兑现承诺,但在太子李豫的坚持下,要求回鹘兵打下洛阳以后再抢夺财物美女,否则会造成洛阳的安庆绪死守和洛阳百姓的恐慌局面。很快,联军之后攻下了东都洛阳,回鹘兵收获的时刻到了,洛阳却成了人间地狱,回鹘兵比叛军还狰狞,收杀掳掠,无恶不作。唐肃宗为了表达对已经改名为回纥可汗的帮助,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宁国公主嫁了出去,这可以说历史上头一回。

烧杀掳掠,烧杀掳掠的拼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759年以后,投降后的史思明又再行背叛,居然把郭子仪的部队都打败了,又一次攻占了洛阳。三年之后唐代宗继位,他又联系回纥可汗发兵,目标是史思明的叛军,酬劳跟他父亲唐肃宗时期是一样的。回纥和唐朝联军终于击败了史朝义叛军,史思明被部下杀死。洛阳再次回到了手中,但回纥人又要兑现报酬了,回纥人再一次对洛阳进行了洗劫,烧杀掳掠、奸*又一次降临在洛阳百姓的头上。此后100年,曾经繁华无两的东都成为一片荒芜之地,无人问津。

倭寇掠夺明朝,倭寇对明朝有哪些影响?

原文如下: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

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举世震惊,同悼,雪松纪年,寒梅怒放。

亘古浩劫,文明罹难,百年悲叹,警钟鸣响。

积贫积弱,山河蒙羞,内忧外患,国破家亡。

民族觉醒,独立解放,改革振兴,国运日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七十七载,青史昭彰,生生不息,山高水长。

二零一四,国家公祭,中外人士,齐聚广场。

白花致哀,庄严肃穆,丹忱抒写,和平诗章。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德曰生,和气致祥。

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民族复兴,世代梦想。

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

出自《和平宣言》,2014年12月13日,首个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公祭仪式上,77名中学生齐声诵读的《和平宣言》,发出了南京对和平的呼唤。引用大量古今名句,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死难者的悼念与哀思

扩展资料:

《和平宣言》赏析:

《和平宣言》用诗经体展现东方智慧,祈福世界和平。悲壮的历史追溯,庄严的和平祈愿,都浓缩在240字的宣言中,既朗朗上口、富有韵律,又饱含深情、极具震撼。

《和平宣言》共240字,以诗歌的形式,参考《诗经》的韵文体,四字一句,既考虑到彰显南京历史文化特色,也考虑到契合国家公祭仪式这样庄重的场合。

《和平宣言》要表达的就是为全人类祈福,远离战争、珍重生命。

诗经体《和平宣言》用朗朗上口的文学语言,描述了之前南京的自然风光与优美生态环境,让人们对南京77前的古都风貌产生了深深地缅怀之情。

与此同时,又用文学语言追述了日本军国主义对南京进行狂轰滥炸、烧杀抢掠和大的战争罪行。

如果没有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南京古城会给后人带来更加丰富多彩和美丽动人的享受。但是,“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的美景已经被日本军国主义破坏了。

抚今追昔,我们怎能忘记日军的残暴罪行?

在的国家公祭日让77名学生诵读诗经体《和平宣言》,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据了解,之所以选择77名青少年诵读宣言,在于“77”这个数字寓意惨案发生77周年。

和平宣言-百度百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故事情节概括

倭寇抢夺,使得沿海的百姓也没有安稳的日子过,也造成明朝的国力下降。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比较昏庸的皇帝,他们并没有取有效的措施来打击倭寇,这也导致倭寇一天比一天严重。一些官僚甚至公开和倭寇勾结,这也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比如一些派往东南沿海抵御倭寇的官员并不是想方法积极的抵抗倭寇,而是侵占抵抗倭寇的军需品。有的官员中饱私囊,接受贿赂,导致抗倭寇的成效微乎其微,这也助长了倭寇的盛行。

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问题非常严重,这也使得大批的农民破产。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一部分人民不得不起义,这也导致沿海的农民加入了倭寇的队伍,从而壮大了倭寇的实力。

明朝后期的***也蔓延到了军队当中,军队裁员的现象非常普遍,军队里面大多是老弱病残。由于人员不足再加上战船数量严重不足,有的也是破损的战船,没有能够与倭寇交战的船只,也使得倭寇肆无忌惮。

其实早期的倭寇,就是日本海盗。在忽必烈两次攻打日本的行动中,对日本很多岛屿的居民进行了,所以前期倭寇是这些地方的残存者,他们对沿海地区进行有报复性的海盗行为。后面日本进入了南北朝的状态,倭寇的活动也因为的管制而减弱。可以这样说,倭寇开始于元朝末年,在明朝时期逐渐发展壮大,也成为了明朝的一大祸患。

掳掠的词语掳掠的词语是什么

1、十二岁那年,保尔?柯察金离开了学校。因为补考的时候,他把烟灰撒在了瓦西里神甫家做的复活节蛋糕的面团上了。不得已,保尔跟着母亲来到车站的食堂干活,在这里,他被老板打发到洗涮车间,负责烧茶炉,擦刀叉和倒脏水等一些粗活脏活。

在食堂干活的日子里,保尔受尽老板娘的压迫,也看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艰辛痛苦、贫穷,并且十分憎恶那些花天酒地的有钱人。不久,哥哥阿尔焦姆为他在发电厂找了一份工作,保尔离开了食堂。

2、沙皇被推翻的消息传来。但镇上的人的生活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改变,只是这里出现了越来越多被称为“布尔什维克”的士兵。镇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富人逃跑了。红军战士出现了,镇上的市民得到了红军发的。

很快,红军撤退,德国人进来了,他们要求市民缴纳。有钱的富人又回来了。保尔结识了装配工朱赫来,两人成为了好朋友,朱赫来教会了保尔打拳,还时常给保尔讲一些革命道理。保尔把偷的枪藏在院子里,德军搜查时没有发现。

3、保尔在湖边钓时,结识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她没有像别的富家子女一样嘲弄和侮辱保尔,两人很快认识了。车站的工人们罢了工,阿尔焦姆等三位工人在被迫开车时,为了自己和其他起义军的安全杀了一个德国人,之后跳车逃到乡下。

但他们的家人打听不到他们的消息了。冬妮娅在湖边读书,看见了游泳的保尔。他们在一起聊天,成了朋友。保尔为了养活自己和妈妈,再买一套新衣服,又找了一份锯木的工作。打扮一新的保尔让冬妮娅很惊喜。

4、冬妮娅给塔尼亚写信,倾诉自己的心事。城里唯一的剧院举行了盛大的晚会,佩特留拉派士绅界的很多人都出席了。保尔被押去发电。帕夫柳克趁舞会热闹时闯进来,又因乐曲的问题和戈卢勃打架。场内十分混乱。

城里有“烧杀掳掠犹太人”的传闻不胫而走,引起很多人的恐慌,谢廖沙等人商量着藏身的地方和方法。戈卢勃和帕夫柳克双方发生冲突后第三天,虐杀犹太人的暴行开始了。可怕的三天两夜里,有很多人被杀戮和摧残。但只有几个人抵抗。

5、一天晚上,朱赫来为了躲避搜捕,藏到了保尔家。在保尔家里,朱赫来给保尔讲述了很多革命道理。保尔懂得了生命的真理,也知道了朱赫来是***。这八天里,朱赫来总是傍晚时出去,深夜再回来。一天晚上,朱赫来出去后就没有回来。

保尔在街上打听朱赫来的下落,还回忆了与冬妮娅吵架的经过。当他看到朱赫来被一个士兵押解着时,果断地把押送兵扑倒,救了朱赫来。当晚,朱赫来离开了小镇,但保尔被维克托告发,之后被抓到城防司令部。

6、苏维埃建立了,乌克兰共青团地方委员会建立起来了,红军攻占了谢别托夫卡小镇。谢廖沙不顾母亲阻拦,加入红军,成为了一个布尔什维克。他是共青团员、团区委书记。他还组织自己的伙伴和姐姐参加共青团。会议上,却只有一个人参加组织,谢廖沙有些泄气,其他人鼓励了他。

保尔的腿被打伤了,他住院时来了信,谢廖沙和丽达去湖边时遇见了冬妮娅,并把信给她看。谢廖沙和丽达在一起聊天还练习了枪法。丽达走后,谢廖沙很伤心。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20年代末30年代初,随着新经济政策的结束和斯大林政治经济体制的确立,在文艺界也要求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局面。斯大林时期的国家用“一统化“思想教育青少年,尤其重视文学艺术在培养青少年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中的重要作用。

斯大林要求文学作品要“追求直接的宣传目的“,许多作品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向青年灌输“共产主义理想“。官方强调文学用“社会主义精神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文学艺术要完成这种教育功能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塑造体现社会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的英雄人物。

这一时期,苏联文学的主题是歌颂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歌颂党和领袖,塑造苏维埃新人的光辉形象,苏联文学的任务就是根据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创造出一个绝对信仰共产主义的人物并把他描绘得真实可信。

奥斯特洛夫斯基响应官方的号召开始撰写《钢铁》,保尔朴素的阶级感情、狂热的献身精神、对共产主义的美好憧憬和对领袖的绝对服从正是斯大林推行其路线所需要的。

百度百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四章的主要内容

掳掠的词语有:挥拳掳袖,揎拳掳袖,浮光掠影。

掳掠的词语有:掠是搬非,挥拳掳袖,奸掳烧杀。2:结构是、掳(左右结构)掠(左右结构)。3:拼音是、lǔlüè。4:注音是、ㄌㄨˇㄌㄩㄝ_。5:词性是、动词。

掳掠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掳掠lǔluè。(1)抢劫;劫夺。

二、引证解释

⒈俘虏人口和抢劫财物。引《东观汉记·冯异传》:“更始诸将,纵横暴虐,所至掳掠,百姓失望。”晋葛洪《抱朴子·微旨》:“强取强求,掳掠致富。”《古今·吴保安弃家赎友》:“原来南蛮从无大志,只贪图中国财物。掳掠得***,都分给与各洞头目。”瞿秋白《乱弹·狗样的英雄》:“老百姓对于焚烧奸*掳掠的故事,都已经看得不要看。”

三、国语词典

强行抢夺财物或人口。

四、网络解释

掳掠掳掠,汉语词汇。注音:lǔlüè,英文:[loot;pillage;sack]释义:抢劫;劫夺。掳:把人抢走,lǔ。

关于掳掠的近义词

掠夺劫掠抢劫劫夺抢夺洗劫

关于掳掠的成语

梳云掠月奸掳烧杀攻城掠地奸*掳掠掳袖揎拳揎拳掳袖

关于掳掠的造句

1、这几年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有乱兵,也有匪人试图进入村中掳掠,好在子午村的地理位置极佳,入村的道路只有一条,而山村的后方山中也有退路可走。

2、当时,东夷常常入侵殷商之地,搔扰掳掠庶民百姓,自武丁至帝乙等虽然多次讨伐,均未彻***服。

3、敌人刚一进村,就开始奸*掳掠,无恶不做。

4、这帮匪徒,烧杀掳掠,无所不为,真是十恶不赦。

5、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掳掠的详细信息

据说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时,经常烧杀劫掠,曾国藩为什么不制止呢?

第四章

冬妮娅给塔尼亚写信,倾诉自己的心事。城里唯一的剧院举行了盛大的晚会,佩特留拉派士绅界的很多人都出席了。保尔被押去发电。帕夫柳克趁舞会热闹时闯进来,又因乐曲的问题和戈卢勃打架。场内十分混乱。

城里有“烧杀掳掠犹太人”的传闻不胫而走,引起很多人的恐慌,谢廖沙等人商量着藏身的地方和方法。戈卢勃和帕夫柳克双方发生冲突后第三天,虐杀犹太人的暴行开始了。可怕的三天两夜里,有很多人被杀戮和摧残。但只有几个人抵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扩展资料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于1933年写成。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1927年初,22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因瘫痪卧病在床,双目失明。在与病魔做斗争的同时,他决意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当时的时代面貌和个人的生活体验。他创作了一篇关于科托夫骑兵旅成长以及英勇征战的中篇。

但在把寄给敖德萨科托夫骑兵旅的战友们征求意见后,手稿在回寄途中被邮局丢失。这并没有挫败他,在参加斯维尔德洛夫共产主义函授大学学习的同时,他开始构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根据亲身经历写就此书。

参考资料: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在索契完成的著作-人民网

掳掠是什么意思

曾国藩位列晚晴四大名臣,也是饱读诗书的鸿儒,这一点是人尽皆知的。不过,有些人或许会感觉奇怪:一个修习孔孟之道的大儒,为何会纵容湘军屠戮太平天国军民呢?

可是,从另一个视角来看,也正因曾国藩信奉修、齐、治、平,满脑子想的都是?忠君?,所以才会对反清的太平天国尤为痛恨。

说起曾国藩这个人,或许总有讲不完的故事。不过,要理解他屠戮太平天国军民的行为,倒也没有那么复杂,大体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曾国藩是科举出身,读圣贤书不,但被灌输的更多的却是忠君理念。

曾国藩的父亲,便曾想通过读书进入仕途,然而终其一生,他也没能实现这一宏愿。所以,这个份期许最终落在了曾国藩这代人身上。曾国藩自幼读书就很刻苦,一心考取科举。而发展到明清时的科举,已经成了典型的八股取士。

可以说,曾国藩所学、所写、所信的东西,都是忠君的那一套。从这一点来讲,曾国藩对清王朝是有着浓厚的感情的。面对太平天国军民,曾国藩并不心慈手软,而是将他们视为仇敌。

其次,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具有反清的进步性,但在发展过程中,还是殃及了许多无辜百姓。

在洪秀全发动起义、四处征讨时,曾国藩正在家丁忧。当时,清朝的八旗军队日益腐朽,故清廷允许地方组织团练。面对太平天国的?作乱?,曾国藩决定招募乡勇,誓死镇压这些乱匪。

所以,在曾国藩和湘军头目眼里,镇压太平天国,也有复仇的感情因素在里面。如此一来,曾国藩势必不会手软。

再者,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为了鼓励士兵的战斗热情,放任掳掠也是一种手段。

这个问题是比较好理解的。在战乱年代,封建统治者要让底下人跟着拼命,有一个最直接的法子,那就是让允许士兵在获胜后进行一定的掳掠。这一点,不仅曾国藩纳了,洪秀全的太平军也是如此。

掳掠,汉语词汇,拼音lǔlüè,意思是俘虏人口和抢劫财物。

出自《东观汉记·冯异传》:“更始诸将,纵横暴虐,所至掳掠,百姓失望。”

近义词:劫掠、洗劫、抢掠。

例句:敌人刚一进村,就开始烧杀掳掠,无恶不做。

掳:

1、俘获;抓获。《西游记》:“只因那院里失了火,你这厮,趁哄掳掠,盗了来。”

2、抢取;舞弊敛财。《儿女英雄传》:“吃是吃饱了,掳是掳够了。”

3、往上推挤衣袖。如:掳袖子。

掠:

1、夺取、抢夺(多指财物)。《说文新附》:“掠,夺取也。”

2、拷打;拷问。《南史·柳仲礼传》:“毒掠百姓。”

3、轻快地拂过。袁宏道《满井游记》:“髻鬟之始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