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节不屈的意思_守节情不移的守节古今异义

tamoadmin 成语俗语 2024-07-19 0
  1. 兑上巽下
  2. 调查:关于明亡的时间。
  3. 愿听陵计,勿复有云的意思是什么?
  4. 大过的卦辞爻辞解释

VIP专享文档 2018-06-27 4页 用App免费查看

苏武颁奖词

守节不屈的意思_守节情不移的守节古今异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是不畏艰险远使异国的使臣,

你是不慕名利宁死不屈的勇者,

你是坚韧不拔自力更生的牧人,

你是忠贞不渝正义凛然的民族魂。

君无意,臣有心,十九年的坚守,十九年的赤子之情,

你铸就了一部历史,

创造了一个,

传承了一个民族千年不绝的浩然正气。

330班 姚欣

你是雪域高原上一支雪莲,你是寒冬中悄然恕放的梅花。莽苍苍的乌拉尔山,阻挡不了你前进的步伐;冰棱棱的贝加尔湖,冰结不了你坚定的信念。你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情感,令中华儿女敬仰。你,苏武,中华民族的魂。

330班 牟远征

幽幽的寒风,潺潺的流水,凄凄的箫音,无际的草原,孤独的身影。

他归心似箭,坚强不屈;他忍辱负重,铁骨铮铮。

他草原上的足迹,是我们的前行的航标;他掷地有声的话语,是我们心灵的强音。

他无畏的精神,爱国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

330班 屠一凡

他是孟子“贫贱不移,富贵不*,威武不能屈”的最好的诠释者,他是古老的中华民族气节的坚持者。扣留匈奴十九年,黑发出使银丝归,掘野鼠,卧啮雪,起操持,持旄节,他所坚持的是对国家的忠心,是一个使臣的职责。

他死,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

他生,是为了保住国家的尊严。

330班 周泳宏

他是独居边塞十九年的牧羊人,他是行走在生死边缘的和平大使,他更是危急关头一切美好品质的化身。面对敌人冷冰冰的刀剑,他不低头;面对眼前成山的财富,他不弯腰;面对曾经战友真挚的劝告,他不动摇。十九载的冰天雪地,孤苦伶仃,换来的却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可他从未反悔。他用满头的白发诠释了国家的尊严。他,就是屹立千年的苏武!

330班 朱佳成

扶一阵驼铃,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他游荡于寒沙衰草;擎一支旄节,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他奔走在茫茫大漠。

寒剑的无情,却终被贞义的节操所感化;

地窖的冰冷,却终为浑身的热血所沸腾;

挥着羊鞭,荣华富贵,扔进了浩潮的北海;

杖着节旄,精忠报国,装入了英雄的心间;

他,就是苏武。

330班 蔡一格

勇气,传递忠贞的信念;睿智,定格不朽的历史。擎一支旄节,他为汉匈和睦奔走于茫茫大漠;挥一只羊鞭,他独守北海寒冷的冬天。留胡不辱节,十九年穷厄,他的心如磐石坚定。人生有限,精神长存。苏武之魂已镌入中华精神的骨髓。

330班 郑丁芊

茫茫草原上,你的身影在地平线上的时隐时现;

如海苍山,如血残阳,你的心系着故乡。

手中残破的旄节,是你不变的信念;

十九年的春秋冬夏,是你圣洁的守望;

铮铮铁骨,宁死不屈,是融化寒冰的力量。

身处异地,你的心似闲庭信步

仰天长啸,泪水流过历史。

你却,无怨无悔。

330班 胡剑桥

在他的心里,国为重,家为轻;忠义为大,生死为微。流落异邦十九载,他富贵不*,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冰封千尺冻不了他满腔爱国的热血;荒原万里,挡不住他那似箭的归心。他用铮铮傲骨,诠释了一个民族的气节,成为了炎黄子孙当之无愧的精神楷模。

330班 孙靖雯

为守节,荣华富贵而不受;为守节,饮雪食毡而不悔;为守节,刀剑逼身而不动。十九度春秋,熬成白发终不移。你是“富贵不能移,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真汉子。你举起的不只是那节旄尽落的大汉旗帜,更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丰碑!

330班 罗颜卿

千百年来的腊腊西风,吹尽了边塞的凄苦,却吹不走那老人的孤独身影;沉甸甸的财宝美人,收买了从属的心,却收不了老人的忠诚。一根竹杖,一片风沙,一群牲畜,一片寂凉,是守候十九年的忠贞,他穿越了千年的汗青史册,留下了精神的烙印。

330班 向 桐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他以生命维护国家尊严,他以艰难的生存张显民族气节。手握旄节,在胡笳声中独为异客,在荒凉孤岛上遥望南方祖国。十九年,归来的是白发苍苍的老者,留下的是千古流芳的,立起的是民族不倒的丰碑。

319班 杨 稶

他是一位孤独的守望者。守望十九年,当年的风少年郎变成了白发老者;守望十九年,归家的心愿却坚定依然。十九年的凄风苦雨,十九年的冰刀霜剑,可以改变他的容颜,但磨不灭他盼归的意念。我要回来,这是这位牧羊老者坚定深沉的呐喊!

319班 汤淑平

听,牧笛声声,是谁在夕阳下赶着羊群?看,茫茫蛮夷之地,又是谁在忍受穷厄与孤单?北海牧羊十九年,掘野鼠、寻草食,其间多少辛与悲!单于劝降终不愿,妻离子散终不悔。是他给予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最好诠释。苏武,你让天地动容。

319班 龚郭丹

穿越沧桑两千年,一个生命如此厚重;历经磨难十九载,一段如此辉煌。多少年前,他被人们景仰;多少年后,他的精神依然传唱。他牧羊结网,他啮雪吞旃,为的是使命不辱,气节不移。苏武,手持旄节,挺直脊梁,在高高的乌拉尔山上风化成我们民族的影像。

319班 邓寒昱

一身傲骨,屹立天际不倒;二行热泪,化成思念无尽;三灾八难,却无法撼动忠贞的气节;四面楚歌,仍坚定地踏上归途。苏武,后人对您,五体投地。

你站在高山之颠,望北海涛涛,汹涌澎湃,掀起万丈狂澜;你坐在大窖之内,听北风呼呼,飕啸疾驰,卷落满堆枯叶。你爱国之情不灭,背叛之心泯除,视利益如粪土。你忠贞坚强,像一个巨人屹立大汉史册之上,你用英雄的体魄,砌成大汉民族最坚实的屏障。

319班 喻心琬

似一块顽石,在荒芜的草原上,历经风霜;

像一颗细沙,在苍凉的北海边,忍受惊浪;

是一块丰碑,在广褒的中华大地彰显气节。

他,啮雪吞旃,杖节牧羊,一切都只为中华魂殇。

他用青春,擦净华表;

用丹心,点燃民族的希望!

319班 田 蓉

他,峥峥铁骨;

他,坚守不移;

他,威武不屈,富贵不*,贫贱不移;

十九载春秋,空对皓月星辰;

七千个日夜,守望国土故人;

他用忠心传递信念;

他用傲骨演绎;

苏武,你是永远的巨人。

319班 谭 薇

塞北的荒野埋葬不了坚贞的忠魂,

呼啸的寒风带不来故乡的三月

满目苍凉,满目苍凉,何时能归还?

持节伫立,挺起的是民族的脊梁,

踽踽独行,决不放下的是心中的信念,

苏武牧羊,苏武牧羊,动容天地间。

319班 朱 茜

身居胡地无人处,魂系中华民族魂。一身傲骨天地造,会战群魔鬼神惊。男儿趁年少,豪情比天高。手握残阳旄节杖,心系大汉定如山。

319 丁章杰

五千年的漫漫长卷,总有一种品格,能够引起内心的激荡。他是一节任尔风的傲竹,朔漠的黄沙卷不动他的意志;冰冷的贝尔加湖,冲不走他思乡的容颜;孤寂的地窖中,写下的是他“以为神”的毅力。“威武不屈,富贵不*,贫贱不移”,沧海横流,方显苏武本色。

319 刘 贇

渴饮雪,饥吞毡,他在窟囚中梦系家园;一群羝羊,一根汉节,他在北海边遥望河山。他羁留匈奴十九年,黑发已染霜。他,不要任何人为他喝彩,却赢得所有人的膜拜。他,便是苏武,他让我们知道什么才是气节,什么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319 吴昌视

风萧萧兮,试问还有谁能杖汉节而牧羊?被扣胡地,卧啮雪,咽旄毛,匈奴以为神,因为有一种信念叫坚持;威武不屈,富贵不*,他人劝降不为所动,因为有一种气节叫爱国。悠悠十九载,去时壮年归白发,大好年华早在大漠寒风中逝去,但拳拳爱国情已在书旄尽落的汉节上,刻下永恒的记忆。

319班 徐 彬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送走多少岁月;

时代画卷波澜壮阔,记载多少英杰;

历史没有将苏武遗忘!因为……

用十九年的青春换来了民族的尊严;

他,受尽磨难,饱尝艰苦,却

激活了一个时代,激活了一个民族!

苏武,我们永远的英雄!

319班 彭 静

继续阅读

开通VIP,免费获得本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分享

收藏

下载

转存

打开App,查看更多同类文档

文档

颁奖词

颁奖词ppt

如何写颁奖词.. 推荐

进步奖颁奖词

颁奖词的写法

如何拟写颁奖词-怎样写颁奖词? 好评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苏武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6

苏武的颁奖词

为苏武写颁奖词 热门

告诉学生一个真实的苏武

精品课程

黄永刚-项目管理实务

¥260

德鲁克管理课堂

12课节

4K科技感创意舞台背景循环动态PPT背景

¥6.66

七楼A座说职场

9课节

刘文纲-管理学基础

¥270

德鲁克管理课堂

9课节

免费领文库VIP

下载并登录文库大学生APP领取

兑上巽下

鲁君谓子墨子曰:“吾恐齐之攻我也,可救乎?”子墨子曰:“可。昔者,三代之圣王禹、汤、文、武,百里之诸侯也,说忠行义,取天下;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厉,雠怨行暴,失天下。吾愿主君之上者尊天事鬼,下者爱利百姓,厚为皮币,卑辞令,亟遍礼四邻诸侯,驱国而以事齐,患可救也。非此,顾无可为者。”

齐将伐鲁,子墨子谓项子牛曰:“伐鲁,齐之大过也。昔者,吴王东伐越,栖诸会稽;西伐楚,葆昭王于随(2);北伐齐,取国子以归于吴。诸侯报其雠,百姓苦其劳,而弗为用。是以国为虚戾,身为刑戮也。昔者智伯伐范氏与中行氏,兼三晋之地。诸侯报其雠,百姓苦其劳,而弗为用。是以国为虚戾,身为刑戮,用是也。故大国之攻小国也,是交相贼也,过必反于国。”

子墨子见齐大王曰:“今有刀于此,试之人头,倅然断之,可谓利乎?”大王曰:“利。”子墨子曰:“多试之人头,倅然断之,可谓利乎?”大王曰:“利。”子墨子曰:“刀则利矣,孰将受其不祥?”大王曰:“刀受其利,试者受其不祥。”子墨子曰:“并国覆军,贼敖百姓(3),就将受其不祥?”大王俯仰而思之,曰:“我受其不祥。”

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杀其父(4),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5),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

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其牛马、粟米、货财,则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今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粮、衣裘,亦书之竹帛,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其可乎?”鲁阳文君曰:“然。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

子墨子为鲁阳文君曰(6):“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是故世俗之君子,知小物而不知大物者,此若言之谓也。”

鲁阳文君语子墨子曰:“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桥,其国之长子生,则鲜而食之(7),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子墨子曰:“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鲁君之嬖人死,鲁君为之诔,鲁人因说而用之(8)。子墨子闻之曰:“诔者,道死人之志也。今因说而用之,是犹以来首从服也。”(9)

鲁阳文君谓子墨子曰:“有语我以忠臣者,令之俯则俯,令之仰则仰,处则静,呼则应,可谓忠臣乎?”子墨子曰:“令之俯则俯,令之仰则仰,是似景也(10);处则静,呼则应,是似响也。君将何得于景与响哉?若以翟之所谓忠臣者,上有过,则微之以谏(11);己有善,则访之上,而无敢以告。外匡其邪,而入其善。尚同而无下比,是以美善在上,而怨雠在下;安乐在上,而忧戚在臣。此翟之所谓忠臣者也。”

鲁君谓子墨子曰:“我有二子,一人者好学,一人者好分人财,孰以为太子而可?”子墨子曰:“未可知也。或所为赏与为是也。钓者之恭,非为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吾愿主君之合其志功而观焉。”

鲁人有因子墨子而学其子者(12),其子战而死,其父让子墨子(13)。子墨子曰:“子欲学子之子,今学成矣,战而死,而子愠,而犹欲粜籴,雠则愠也。岂不费哉(14)!”

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子墨子闻而见之。吴虑谓子墨子:“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子之所谓义者,亦有力以劳人,有财以分人乎?”吴虑曰:“有。”子墨子曰:“翟尝计之矣。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农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籍而以为得一升粟(15),其不能饱天下之饥者,既可睹矣。翟虑织而衣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妇人之织,分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籍而以为得尺布,其不能暖天下之寒者,既可睹矣。翟虑被坚执锐(16),救诸侯之患,盛,然后当一夫之战,一夫之战,其不御三军,既可睹矣。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故翟以为虽不耕而食饥,不织而衣寒,功贤于耕而食之、织而衣之者也。故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吴虑谓子墨子曰:“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籍设而天下不知耕,教人耕,与不教人耕而独耕者,其功孰多?”吴虑曰:“教人耕者,其功多。”子墨子曰:“籍设而攻不义之国,鼓而使众进战,与不鼓而使众进战而独进战者,其功孰多?”吴虑曰:“鼓而进众者,其功多。”子墨子曰:“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

子墨子游公尚过于越。公尚过说越王,越王大说,谓公尚过曰:“先生苟能使子墨子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17),方五百里,以封子墨子。”公尚过许诺。遂为公尚过束车五十乘,以迎子墨子于鲁。曰:“吾以夫子之道说越王,越王大说,谓过曰:‘苟能使子墨子至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子墨子谓公尚过曰:“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吾道,则翟将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18),奚能以封为哉!抑越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而吾往焉,则是我以义粜也。钧之粜,亦于中国耳,何必于越哉!”

子墨子游,魏越曰:“既得见四方之君,子则将先语(19)?”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音湛湎(20),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

子墨子出曹公子而于宋。三年而反,睹子墨子曰:“始吾游于子之门,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祭祀鬼神。今而以夫子之教,家厚于始也。有家厚,谨祭祀鬼神。然而人徒多死,六畜不蕃,身湛于病,吾未知夫子之道之可用也。”子墨子曰:“不然。夫鬼神之所欲于人者多:欲人之处高爵禄,则以让贤也;多财,则以分贫也。夫鬼神,岂唯擢季拑肺之为欲哉?(21)今子处高爵禄而不以让贤,一不祥也;多财而不以分贫,二不祥也。今子事鬼神,唯祭而已矣,而曰‘病何自至哉’,是犹百门而闭一门焉,曰‘盗何从入’。若是而求福于有怪之鬼,岂可哉?”

鲁祝以一豚祭(22),而求百福于鬼神。子墨子闻之曰:“是不可。今施人薄而望人厚,则人唯恐其有赐于己也。今以一豚祭,而求百福于鬼神,唯恐其以牛羊祀也。古者圣王事鬼神,祭而已矣。今以豚祭而求百福,则其富不如其贫也。”

彭轻生子曰:“往者可知,来者不可知。”子墨子曰:“籍设而亲在百里之外,则遇难焉,期以一日也,及之则生,不及则死。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奴马四隅之轮于此(23),使子择焉,子将何乘?”对曰:“乘良马固车,可以速至。”子墨子曰:“焉在矣来(24)!”

孟山誉王子闾曰:“昔白公之祸,执王子闾,斧钺钩要(25),直兵当心,谓之曰:‘为王则生,不为王则死!’王子闾曰:‘何其侮我也!杀我亲,而喜我以楚国(26)。我得天下而不义,不为也,又况于楚国乎?’遂而不为。王子闾岂不仁哉?”子墨子曰:“难则难矣,然而未仁也。若以王为无道,则何故不受而治也?若以白公为不义,何故不受王,诛白公然而反王?故曰:难则难矣,然而未仁也。”

子墨子使胜绰事项子牛。项子牛三侵鲁地,而胜绰三从。子墨子闻之,使高孙子请而退之,曰:“我使绰也,将以济骄而正嬖也(27)。今绰也禄厚而谲夫子,夫子三侵鲁而绰三从,是鼓鞭于马靳也(28)。翟闻之,言义而弗行,是犯明也。绰非弗之知也,禄胜义也。”

昔者楚人与越人舟战于江,楚人顺流而进,迎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难。越人迎流而进,顺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速。越人因此若势,亟败楚人(29)。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钩强之备(30),退者钩之,进者强之,量其钩强之长,而制为之兵。楚之兵节(31),越之兵不节,楚人因此若势,亟败越人。公输子善其巧,以语子墨子曰:“我舟战有钩强,不知子之义亦有钩强乎?”子墨子曰:“我义之钩强,贤于子舟战之钩强。我钩强我(32),钩之以爱,揣之以恭(33)。弗钩以爱则不亲,弗揣以恭则速狎,狎而不亲则速离。故交相爱,交相恭,犹若相利也。今子钩而止人,人亦钩而止子,子强而距人,人亦强而距子,交相钩,交相强,犹若相害也。故我义之钩强,贤子舟战之钩强。”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须臾刘三寸之木(34),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公输子谓子墨子曰:“吾未得见之时,我欲得宋。自我得见之后,予我宋而不义,我不为。”子墨子曰:“翟之未得见之时也,子欲得宋,自翟得见子之后,予子宋而不义,子弗为,是我予子宋也。子务为义,翟又将予子天下。” (1)本篇各段记载了墨子与诸侯、***等人的一些话,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有墨子提出的游说诸侯,“必择务而从事”的原则;文中多处申明“兼爱”、“非攻”的主张;也有几处专门申说“义”的重要性。所有这些内容,体现出墨子向往国家富强、天下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

(2)葆:通“保”。

(3)敖:古“杀”字。

(4)三世:数代,言其多。

(5)强梁:凶暴,强横。

(6)为:通“谓”。

(7)鲜:“解”字之形误。

(8)这二句当作:“鲁人为之诔,鲁君因说而用之。”说:通“悦”。

(9)来:即氂,牦牛。

(10)景:通“影”。

(11)微:伺察。

(12)学:读作“敩”,教的意思。

(13)让:责备。

(14)费:为“悖”之借字。

(15)籍:通“藉”,使。

(16)被:通“披”。

(17)裂:分。

(18)比:列。

(19)先:“奚”之讹。

(20)憙:同“喜”。

(21)擢:“攫”之形误,攫:用手取;季:“黍”之形误;拑:“拑”之形误,抯:取。

(22)祝:司祭人。

(23)奴马:驽马。

(24)此句应作“焉在不知来”。

(25)要:古“腰”字。

(26)喜:“嬉”之借字,作弄。

(27)济:止;嬖:同“僻”。

(28)靳:马当胸的皮带,这里代指马胸。

(29)亟:屡次。

(30)钩强:即钩、镶,古兵器

(31)节:义同“适”。

(32)后一个“我”字,为“义”之借字。

(33)揣:推拒之意

(34)刘“斵”之形误。 鲁国国君对墨子说:“我害怕齐国攻打我国,可以解救吗?”墨子说:“可以。从前三代的圣王禹、汤、文、武,只不过是百里见方土地的首领,喜欢忠诚,实行仁义,终于取得了天下;三代的暴王桀、纣、幽、厉,把怨者当作仇人,实行暴政,最终失去了天下。我希望君主您对上尊重上天、敬事鬼神,对下爱护、有利于百姓,准备丰厚的皮毛、钱币,辞令要谦恭,赶快礼交遍四邻的诸侯,驱使一国的人民,抵御齐国的侵略,这样,祸患就可以解救。不这样,看来就毫无其他办法了。”

齐国将要攻打鲁国,墨子对项子牛说:“攻伐鲁国,是齐国的大错。从前吴王夫差向东攻打越国,越王勾践困居在会稽;向西攻打楚国,楚国人在随地保卫楚昭王;向北攻打齐国,俘虏齐将押回吴国。后来诸侯来报仇,百姓苦于疲惫,不肯为吴王效力,因此国家灭亡了,吴王自身也成为刑戮之人。从前智伯攻伐范氏与中行氏的封地,兼有三晋卿的土地。诸侯来报仇,百姓苦于疲惫而不肯效力,国家灭亡了,他自己也成为刑戮之人,也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大国攻打小国,是互相残害,灾祸必定反及于本国。”

墨子对齐太公说:“现在这里有一把刀,试着用它来砍人头,一下子就砍断了,可以说是锋利吧?”太公说:“锋利。”墨子又说:“试着用它砍好多个人的头,一下子就砍断了,可以说是锋利吧?”太公说:“锋利。”墨子说:“刀确实锋利,谁将遭受那种不幸呢?”太公说:“刀承受它的锋利,试验的人遭受他的不幸。”墨子说:“兼并别国领土,覆灭它的军队,残杀它的百姓,谁将会遭受不幸呢?”太***低下又抬起,思索了一会儿,答道:“我将遭受不幸。”

鲁阳文君将要攻打郑国,墨子听到了就阻止他,对鲁阳文君说:“现在让鲁四境之内的大都攻打小都,大家族攻打小家族,人民,掠取牛、马、狗、猪、布、帛、米、粟、货、财,那怎么办?”鲁阳文君说:“鲁四境之内都是我的臣民。现在大都攻打小都,大家族攻打小家族,掠夺他们的货、财,那么我将重重惩罚攻打的人。”墨子说:“上天兼有天下,也就象您具有鲁四境之内一样。现在您举兵将要攻打郑国,上天的诛伐难道就不会到来吗?”鲁阳文君说:“先生为什么阻止我进攻郑国呢?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了上天的意志。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降给他们惩罚,使三年不顺利。我将要帮助上天加以诛伐。”墨子说:“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使它三年不顺利,上天的诛伐已经够了!现在您又举兵将要攻打郑国,说:‘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上天的意志。’好比这里有一个人,他的儿子凶暴、强横,不成器,所以他父亲鞭打他。邻居家的父亲,也举起木棒击打他,说:‘我打他,是顺应了他父亲的意志。’这难道还不荒谬吗!”是!

墨子对鲁阳文君说:“进攻邻国,它的人民,掠取它的牛、马、粟、米、货、财,把这些事书写在竹、帛上,镂刻在金、石上,铭记在钟、鼎上,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现在***的人,也进攻他的邻家,邻家的人口,掠取邻家的狗、猪、食、粮、衣服、被子,也书写在竹、帛上,铭记在席子、食器上,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难道可以吗?”鲁阳文君说:“对。我用您的言论观察,那么天下人所说的可以的事,就不一定正确了。”

墨子对鲁阳文君说:“世俗的君子,知道小事却不知道大事。现在这里有一个人,如偷了人家的一只狗一只猪,就被称作不仁;如果窃取了一个国家一个都城,就被称作义。这就如同看一小点白说是白,看一大片白则说是黑。因此,世俗的君子只知道小事却不知道大事的情况,如同这句话所讲的。”

鲁阳文君告诉墨子说:“楚国的南面有一个吃人的国家,名叫‘桥’,在这个国家里,长子出生了,就被杀死吃掉,叫做‘宜弟’。味美就献给国君,国君喜欢了就奖赏他的父亲。这难道不是恶俗吗?”墨子说:“即使中国的风俗也象这样,父亲因攻战而死,就奖赏他的儿子,这与吃儿子奖赏他的父亲有何不同呢?如果不实行仁义,凭什么去指责夷人吃他们的儿子呢?”

鲁国国君的爱妾死了,鲁国人阿谀国君,为她写了诔文,鲁国国君看了很高兴,就用了。墨子听到这件事,说:“诔文,说明死人的心志。现在因为高兴用了它,这就象用牦牛的头来做衣服一样。”

鲁阳文君对墨子说:“有人把‘忠臣’的样子告诉我:叫他低下头就低下头,叫他抬起来就抬起来;日常居住很平静,呼叫他才答应,这可以叫做忠臣吗?”墨子答道:“叫他低下头就低下头,叫他抬起来就抬起来,这好象影子;日常居住很平常,呼叫他才答应,这就好象回声,你将从象影子和回声那样的臣子那里得到什么呢?我所说的忠臣却象这样:国君有过错,则伺察机会加以劝谏;自己有好的赏析,则上告国君,不敢告诉别人。匡正国君的偏邪,使他纳入正道,崇尚同一,不在下面结党营私。因此,美善存在于上级,怨仇存在于下面,安乐归于国君,忧戚归于臣下。这才是我所说的忠臣。”

鲁国国君对墨子说:“我有两个儿子,一个爱好学习,一个喜欢将财物分给人家,谁可以作为太子?”墨子答道:“这还不能知道。二子也许是为着赏赐和名誉而这样做的。钓鱼人躬着身子,并不是对鱼表示恭敬;用虫子作为捕鼠的诱饵,并不是喜爱老鼠。我希望主君把他们的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观察。”

鲁国有一人因与墨子有关系,而使墨子教学他的儿子。他儿子战死了,父亲就责备墨子。墨子说:“你要让我教你的儿子,现在学成了,因战而死,你却怨恨我;这就象卖出买进粮食,粮食卖出去了却怨恨一样,难道不荒谬吗!”

鲁国的南郊有一个叫吴虑的人,冬天制陶夏天耕作,拿自己与舜相比。墨子听说了就去见他。吴虑对墨子说:“义啊义啊,责在切实之行,何必空言!”墨子说:“你所谓的义,也有以力量给人效劳,以财物分配给人的方面吗?”吴虑回答说:“有。”墨子说:“我曾经思考过:我想自己耕作给天下人饭吃,十分努力,这才相当于一个农民的耕作,把收获分配给天下人,每一个人得不到一升粟。设一个人能得一升粟,这不足以喂饱天下饥饿的人,是显而易见的。我想自己纺织给天下的人衣服穿,十分努力,这才相当于一名妇人的纺织,把布匹分配给天下人,每一个人得不到一尺布。设一个人能得一尺布,这不足以温暖天下寒冷的人,是显而易见的。我想身披坚固的铠甲,手执锐利的武器,解救诸侯的患难,十分努力,这才相当于一位战士作战。一位战士的作战,不能抵挡三军的进攻,是显而易见的。我认为不如诵读与研究先王的学说,通晓与考察圣人的言辞,在上劝说王公大人,在下劝说平民百姓。王公大人用了我的学说,国家一定能得到治理;平民百姓用了我的学说,品行必有修养。所以我认为即使不耕作,这样也可以给饥饿的人饭吃,不纺织也可以给寒冷的人衣服穿,功劳胜过耕作了才给人饭吃、纺织了才给人衣穿的人。所以,我认为即使不耕作、不纺织,而功劳胜过耕作与纺织。”吴虑对墨子说:“义啊义啊,贵在切实之行,何必空言!”墨子问道:“设天下的人不知道耕作,教人耕作的人与不教人耕作却独自耕作的人,他们功劳谁的多?”吴虑答道:“教人耕作的人功劳多。”墨子又问:“设进攻不义的国家,击鼓使大家作战的人与不击鼓使大家作战、却独自作战的人。他们的功劳谁的多?”吴虑答道:“击鼓使大家作战的人功劳多。”墨子说:“天下平民百姓少有人知道仁义,用仁义教天下人的人功劳也多,为什么不劝说呢?若我能鼓动大家达到仁义的要求,那么,我的仁义岂不是更加发扬光大了吗!”

墨子使公尚过前往越国出仕做官。公尚过劝说越王。越王非常高兴,对公尚过说:“先生如能让墨子到越国教导我,我愿意分出过去吴国的地方五百里封给墨子。”公尚过答应了。于是给公尚过套了五十辆车,到鲁国迎取墨子。公尚过对墨子说:“我用老师的学说劝说越王,越王非常高兴,对我说:‘如你能让墨子到越国教导我,我愿意分出来过去吴国的地方五百里封给墨子。’”墨子对公尚过说:“你观察越王的心志怎么样?如越王将听我的言论,纳我的学说,那么我将前往。或者越国不听我的言论,不纳我的学说,如果我去了,那是我把‘义’出卖了。同样是出卖‘义’,在中原国家好了,何必跑到越国呢!”

墨子出外游历,魏越问他:“如果能见各地的诸侯,您将说什么呢?”墨子说:“到了一个国家,选择最重要的事情进行劝导:如一个国家昏乱,就告诉他们尚贤尚同的启发;如一个国家贫穷,就告诉他们节用节葬;如一个国家喜好声乐、沉迷于酒,就告诉他们非乐非命的好处;如一个国家荒*、怪僻、不讲究礼节,就告诉他们尊天事鬼;如一个国家以欺侮、掠夺、侵略、***别国为事,就告诉他们兼爱、非攻的益处。所以说‘选择最重要的事情进行劝导。’”

墨子让曹公子到宋国做国,三年后返了回来,见了墨子说:“开始我在您门下学习的时候,穿着粗布短衣,吃着野菜一类粗劣的食物,早晨吃了,晚上可能就没有了,不能够祭祀鬼神。现在因为你的教育培养,家比当初富多了。家富有了,就谨慎祭祀鬼神。象这样反而家里人多死亡,六畜不繁盛众多,自身困于病患之中。我还不知道老师的学说是不是可以用。”墨子说:“不对。鬼神希望人的东西很多:希望人处***厚禄时可以让贤,财物多了可以分给穷人。鬼神难道仅仅是想取食祭品吗?现在你处在***厚禄的位置上却不让贤,这是第一种不吉祥;财物多不分给穷人,这是第二种不吉祥。现在你侍奉鬼神,只有祭祀罢了,却说:病从那里来?这就象百门只闭了一门一样,却问:盗贼从哪里进来?象这样向对你有责怪的鬼神求福,难道可以吗?”

鲁国的司祭人用一头小猪祭祀,向鬼神求百福。墨子听到了说:“这不行。现在施给人的少,希望人的多,那么,别人就只怕你有东西赐给他们了。现在用一头小猪祭祀,向鬼神求百福,鬼神就只怕你用牛羊祭祀了。从前圣王侍奉鬼神,祭祀罢了。现在用小猪祭祀向鬼神求百福,与其祭品丰富,还不如贫乏的好。”

彭轻生子说:“过去的事情可以知道,未来的事情不可以知道。”墨子说:“设你的父母亲在百里之外的地方,即将遇到灾难,以一日的期限,到达那里他们就活下来了,不到就死了。现在有坚固的车子和骏马在这里,同时这里又有驽马和四方形轮子的车,使你选择,你将选择哪一种呢?”彭轻生子回答说:“乘坐骏马拉的坚固的车子,可以很快到达。”墨子说:“怎能断言未来的事不可知呢?”

孟山赞扬王子闾说:“从前白公在楚国作乱,抓住了王子闾,用斧钺钩着他的腰,用直兵器对着他的心窝,对他说:‘做楚王就让你活,不做楚王就让你死。’王子闾回答道:‘怎么这样侮辱我呢!我的亲人,却用给予楚国来作弄我。用不义得到天下,我都不做;又何况一个楚国呢?’他终究不做楚王。王子闾难道还不仁吗?”墨子说:“王子闾守节不屈,难是够难的了,但还没有达到仁。如果他认为楚王昏聩无道,那么为什么不接受王位治理国家呢?如果他认为白公不义,为什么不接受王位,诛杀了白公再把王位交还惠王呢?所以说:难是够难的了,但还没有达到仁。”

墨子让***胜绰去项子牛那里做官。项子牛三次入侵鲁国的领土,胜绰三次都跟从了。墨子听到了这件事,派高孙子请项子牛辞退胜绰,高孙子转告墨子的话说:“我派胜绰,将以他阻止骄气,纠正邪僻。现在胜绰得了厚禄,却欺骗您,您三次入侵鲁国,胜绰三次跟从,这是在战马的当胸鼓鞭。我听说:‘口称仁义却不实行,这是明知故犯。’胜绰不是不知道,他把俸禄看得比仁义还重罢了。”

从前楚国人与越国人在长江上进行船战,楚国人顺流而进,逆流而退;见有利就进攻,见不利想要退却,这就难了。越国人逆流而进,顺流而退;见有利就进攻,见不利想要退却,就能很快退却。越国人凭着这种水势,屡次打败楚国人。公输盘从鲁国南游到了楚国,于是开始制造船战用的武器,他造了钩、镶的设备,敌船后退就用钩钩住它,敌船进攻就用镶推拒它。计算钩与镶的长度,制造了合适的兵器。楚国人的兵器适用,越国人的兵器不适用。楚国人凭着这种优势,又屡次打败了越国人。公输盘夸赞他制造的钩、镶的灵巧,告诉墨子说:“我船战有自己制造的钩、镶,不知道您的义是不是也有钩、镶?”墨子回答说:“我义的钩、镶,胜过你船战的钩、镶。我以‘义’为钩、镶,以爱钩,以恭敬推拒。不用爱钩就不会亲,不用恭敬推拒就容易轻慢,轻慢不亲近就会很快离散。所以,互相爱,互相恭敬,如此互相利。现在你用钩来阻止别人,别人也会用钩来阻止你;你用镶来推拒人,人也会用镶来推拒你。互相钩,互相推拒,如此互相残害。所以,我义的钩、镶,胜过你船战的钩、镶。”

公输盘削竹、木做成鹊,做成了就让它飞起来,三天不从天上落下来。公输盘自己认为很精巧。墨子对公输盘说:“你做的鹊,不如匠人做的车轴上的销子,一会儿削成一块三寸的木头,可以担当五十石重的东西。所以,平常所做的事,有利于人,可称作精巧;不利于人,就叫作拙劣了。”

公输盘对墨子说:“我没有见到你的时候,我想得到宋国。自从我见了你之后,给我宋国,如是不义的,我不会接受。”墨子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你想得到宋国。自从我见了你之后,给你宋国,如是不义的,你不会接受,这是我把宋国送给你了。你努力维护义,我又将送给你天下。”

调查:关于明亡的时间。

用时间起卦兑上巽下问人在哪里卦意 此卦是泽风大过。枯木生花之象,反省过失之意。

根据你问的人在哪里,卦辞里有一句,“走失行人不见踪”。应该是不好找。

还需要根据你占卦的动爻来判断,只是本卦无法判断。

《易经》第二十八卦 大过 泽风大过 兑上巽下 问感情复合 本卦为 泽风 大过卦, 上六,九四,九二 变卦, 变卦为 风山 渐卦

三变卦,根据本卦和变卦卦辞作解。而非爻辞做解释。我理解为,大过为起因,当初分开的的原因,屋梁压得弯曲了,说明有压力,分开了,但是你们如果要继续下去,压力依旧存在,你依旧要有所准备。而渐卦是结果,如果你做好了准备,担负了该担负的责任,女子和你和好,当然也是顺因天道的。

大过卦辞:

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白话文解释

大过卦:屋粱压得弯曲了。有所往则有利,通泰。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巽为木,上兑下巽,泽水淹没木舟,这是大过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舟重则覆为戒,领悟到遭逢祸变,应守节不屈,稳居不仕,清静淡泊。

渐卦卦辞:

渐。女归吉,利贞。

象曰:山阀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白话文解释

渐卦:女大当嫁,这是好事。这是吉利的贞卜。

《象辞》说:本卦下卦为艮,艮为山;上卦为巽,巽为木,木植山上,不断生长,是渐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山之育林,从而以贤德自居,担负起改善风俗的社会责任。

PS: 刚才看到楼主1994年生,男。呵呵,自己评估一下,是否能担得起这份责任呢?

上兑下巽余数为5是什么卦? 泽风大过

大过 泽风大过 兑上巽下 求问新工作 。。。。这个也叫占卜?你的心融入里没? 在抽牌时感觉到牌的力量了没?随机抽的可不准。

卦名寓意:你对工作根本无法做主,心迷了。

个人建议:重新卜卦

《易经》第二十八卦 大过 泽风大过 兑上巽下,额请***帮忙解答一下有关姻缘 才看到你的定向求助

于是分析解卦如下:

身临月建比扶,日建冲动,身下伏子,都是不安之象,临朱雀,父母暗动,说明自己想主动发起和对方的联系。

因不知道卦主和他的关系,所以取用比较麻烦。

(有过同床关系的才看官鬼)此卦暂取应爻

应克身,当前的僵局自己比较理亏一些,父母变妻财回头克,且发动之爻和自身五行相同,变爻和应爻五行又相同,本月你就会主动联系对方,但是应爻妻持,或许,他周围已经出现了别的女人了。情敌的信息比较明显。

再者应爻化回头克,看来这次联系,双方关系不太会好转。。今年年底之前都够呛了。。

《易经》第二十八卦 大过 泽风大过 兑上巽下,请***帮忙解答一下有关姻缘 本卦游魂卦,有游离之意,变卦归穿卦有归来之意。泽风大过,大而过当,天火同人,预示同心一致。应该说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父母爻持世,主辛劳奔波,世爻得月扶,应该还算旺象,说明卦主人当前还是不错的,该卦官鬼爻静而不动又值旬空,是否可以理解,对方不够主动,且当前心中狐疑不决。由于是官鬼两现,按古人说法,是否可以理解除男友外,卦主人另有感觉不错的男性朋友。此卦中,六二父母爻动化回头克。妻财三现,是否也可以理解,男友除你之外也有异性朋友。

建议,冷静地思考您们的关系,感情专一专注,才能实现真正的合好。

周易求解,请问 泽风大过 兑上巽下这一卦预示着什么?求运势 10分 这是《易经》第二十八卦

|| ||

|||||

|||||

|||||

|||||

|| ||

枯木生花之象 反省过失之意

大象:中间四阳爻,为结实之梁,但初末为阴爻,力弱不支,则势将摧折。

运势:有力不从心,负担过重之象,多烦恼,防官非及水险。

爱情:双方之眼光均太高或各已有心上人,凶象。

疾病:严重,须耐心治疗,为肺、神经系统,女占得妇科经带之疾。

失物:无法发现,不能物归原主。

诉讼:有文书之烦,即使求和也未能如愿。

官是官司,非是口舌是非;水险就是有关水方面的灾害,例如溺水什么的

愿听陵计,勿复有云的意思是什么?

『煮酒论史』 [评论随笔]明亡时间考异

作者:China_Power 提交日期:2006-12-9 15:38:00

余读宋史,皆以宋末陆秀夫负帝昺投海死为宋亡标志。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明朝在崇祯上吊时就算灭亡了?我们现在不是清朝,不能按照清朝的“标准”来判定明亡的时间。

我认为永历帝被害是明亡的标志。

下面给出几个时间点:

1276年元军陷临安,宋恭帝出降。

1279年陆秀夫负帝昺投海死,宋亡。

1644年崇祯帝***。

1662年初(永历十五年底)永历帝被俘,四个多月后被害,明亡。

最近又看了些史书,发现就算清朝的乾隆皇帝也不认为明亡于崇祯***。

乾隆四十年闰十月二十四日,上谕曰:『前据各省查送应毁书籍内,有朱璘「明纪辑略」一种。朕详加披阅,其中叙及明季事实俱称本朝为大清,并恭载我太祖高皇帝庙号;其词尚属敬顺,并无诞妄不经字句,可无庸毁禁。外省所以一体查缴者,祗缘从前浙江省因此书附记明末三王年号,奏请销毁,曾经允行。嗣因评纂「通鉴辑览」,儒臣於本朝定鼎後,即削去福王事实。朕以历朝嬗代之际,进退、予夺关系万世至公,必须斟酌持平权衡,始能允协。若前代偏私曲徇之陋习,朕实不以为然。如明之末造,李自成既陷京师,江左遗臣相与迎立福王图存宗社;其时江山半璧,疆域可凭。使福王果能立国自强,则一线绵延,未尝不可比於宋高宗之建炎南渡。特因其荒*孱弱,君若臣相率为燕雀之处堂,寻至自贻颠覆;而偏安之规模未失,不可遽以国亡之例绝之。特命於甲申以後附记福王年号,仍从「分注」之例,而提纲则书「明」字以别之;直至芜湖被执,始大书「明亡」。并於披阅时,一一详阐其说。盖所以折衷至是,务合乎人情、天理之公,以垂示天下後世也。至於唐王、桂王遁迹闽、滇,苟延残喘,不复成其为国;正与宋末?、昺二王之流离海岛者相类,自不得等於福王之例。是以「辑览」内,未经载入。但思二王为明室宗支,与异姓僭窃者不同,本非伪托;且其始末虽无足道,而称尊擅号首尾十有馀年,事迹亦多有可考。与其听不知者私相传述,转致失实无稽;又何如为之约举大凡,俾知当日边隅偷息,不过若是之穷蹙无成,更可以正传闻之?异。又若其下诸臣,当时因其旅拒王师,率多以伪官为目。然其间如白文选、李定国等本献贼义子,反侧无常,彼在明已合称「贼」、称「伪」,自当准「春秋」书「盗」之例;又如金堡等之五虎横行,把持国是者,亦为无足齿录。若其他各为其主守节不屈,以致陨首捐躯者,实不一而定;较宋之文天祥、陆秀夫,实相髣?。虽开创之初,兵威迅扫,不得不行抗命之诛;而诸人琐尾间关,有死无二,在人臣「忠於所事」之义,实为无愧。迄今日久论定,朕方深为嘉予,不欲令其湮没无传。即使载笔有体,亦不妨於事涉二王者书之为彼,以稍存内外之别;而其臣则书为「某王某官之某」,概不必斥之为伪也。著交四库全书馆总裁,将唐、桂二王本末撮叙梗概,并将当时死事诸臣姓名事迹逐一登载,诠次成帙,具稿进呈;候朕裁定後,即刊附「通鉴辑览」之末。俾论史者正名核实,共知朕大中至正、无一毫偏倚之私;而表微阐幽,益称朕宏奖节义之意。所有「明纪辑略」一书,不必禁毁;并将此通谕知之』。

看来乾隆认为宋亡于临安之降,明亡于福王被执。

而清朝遗老写的《清史稿·吴三桂传》则认为李定国病逝及其余部降清标志着明亡:

未几,定国走死猛腊。三桂招其子嗣兴,以千馀人降,明亡。

——《清史稿·吴三桂传》

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敌人大概还在那里做元朝灭宋、清朝灭明、英占北美和印度、拉丁系国家占中南美等等的好梦。”这么看来,他老人家也不认为明亡于崇祯,否则谈不上“清朝灭明”。

大过的卦辞爻辞解释

意思: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

出处:《苏武传》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创作的史传文。

原文节选: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译文: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扩展资料

这篇文章按苏武一生经历的主要关节,大致可以划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头两小节,写苏武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

第二部分共十一小节,写苏武在匈奴遇到意外情况而被扣留及后被放回的经过。

第三部分为最后四小节,写苏武返汉以后受尊宠的情形。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刻画人物入骨三分。

《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作者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原文 大过①:栋桡②。利有攸往,亨③。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译文 大过卦:屋粱压得弯曲了。有所往则有利,通泰。

《象辞》说:泽水淹没木舟,这是大过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舟重则覆为戒,领悟到遭逢祸变,应守节不屈,稳居不仕,清静淡泊。

注释

①大过,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巽,巽为风为木。上兑下巽,有泽水淹没木舟之象。兑、巽相迭,中间四爻为阳爻,初、上为阴爻,阳盛而阴柔,中壮而端弱,也兆示着拆毁之象。喻人君人臣,行事大错,则将有栋拆粱摧之险。所以卦名曰大过。过,过失。

②栋,屋正中最高的横梁。桡,沙少海先生说:“原本作挠。《校勘记》曰:‘挠,各本作桡。’”今从之。桡,弯曲。

③“利有攸往,亨。”此属另外一次贞卜的记录,文义上不过可强为贯通。《易卦》作者将这凶吉绝然相反的占卜之辞同系于一卦,意在反映大过的卦、爻之象预示着多种意义。《彖辞》正缘此意进行解释。洋《彖辞》译文。

原文 《彖》曰:大过,大者过也。“栋桡”,本末弱也。刚过而中①,巽而说②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大矣哉。

译文 《彖辞》说:大过,意思是大而过当。“栋梁弯曲”,就是因为横梁中部太粗,两头太细,不堪负荷。本卦阳爻多,阴爻少,阳刚过盛;但是九二、九五之爻分居下卦、上卦之中位,像人得贞正之道,有谦逊而和悦的品德。秉此行事,“有所往则必有利”,所以又说“通泰”。大过之卦,并容凶吉之象,因此其意义是重大的。

注释

①刚过而中。本卦二、三、四、五,四爻为阳,初、上为阴,所谓阳刚过盛。“中”,以九二,九五之爻位为据。

②巽而说,本卦上卦为兑,兑义为悦,下卦为巽,巽义为谦。

原文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译文初六:恭敬地用白茅垫着祭品,可以无灾祸。

《象辞》说:“恭敬地用白茅垫着祭品”,柔软之物铺垫在下面,正像初六阴爻居一卦之下位。

原文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译文九二:枯杨发芽,老头子娶少女为妻,并无不吉利。

《象辞》说:夫老妻少,年龄不当,这是错误的婚配。

原文九三。栋桡,凶。

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译文九三:屋梁弯曲,这是凶险之象。

《象辞》说:屋梁弯曲之所以凶险,因为栋曲即屋倾,无法支撑。

原文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译文九四:屋梁挺直,吉利。但有意外之患则不好应付。

《象辞》说:屋梁挺直之所以吉利,因为屋梁不弯曲则房屋不倾倒。

原文九五。枯杨生花,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象曰:枯杨生花,何可久也。老妇土夫,亦可丑也。

译文 九五:枯杨开花,老妇人嫁给一个年轻人,这件事不好也不坏。

《象辞》说:枯杨开花,其花怎能长开不谢。老妇人嫁给年轻人,这种事总不大光彩。

原文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译文上六:盲目涉水,水深过顶,虽遇凶险,但终归没有灾难。

《象辞》说:盲目涉水遭致危险,事已至此,谴责亦属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