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的感悟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7-12 0
  1. 论语60既往不咎(不是不追究)
  2. 《论语·八佾》篇:“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中的“成事”和“遂事”是什么意思啊?
  4. 成事不说 遂事不谏 既往不咎
  5. 遂事不谏怎么读

对于那些已经成了既成事实的事情就不必再去探讨论述,对于那引起已经有了最终结局的事情也不必再加分析评论,对于我现在吞下了我往昔种下的苦果,你们也不必再来责备和处分我了。

故事背景:

一天,鲁哀公约孔子及其***宰予交社祭(祭土地神)之事。哀公问宰予:“供奉土地神的神土(木牌位)用什么木料?”宰予回答:“夏代用松木,商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周代用栗木的意思是使黎民百姓害怕得战战栗栗。”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的感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此,哀公请孔子加以评说。孔子说:“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再说了,正在顺势办的事,就不要再劝阻,而对已经过去的事,应既往不咎,不必再予追究了。”

宰予问:“老师,您谈到‘既往不咎’,对已经过去的错误不再追究责备,是广义的,还是专指周代的做法?”孔子认为周朝的做法及其用意是不妥当的,但又不便明讲,所以,只好用较为模糊的语言回答:“对于既成事实的事,何必再去追究责备呢?把‘既往不咎’的含义推而广之,又有何不可呢?”

宰予又问:“对于曾伤害过您的感情而后来又认错的人,您能对他宽容吗?”孔子果断地回答:“能,也可以既往不咎!”

扩展资料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出自《论语·八佾》篇: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白话释义: 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孔子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对于***如此荒谬的错误,没有立即去倍加责难,只是语重心长的一句话: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展现了夫子待人的宽厚、仁爱,也用善于原谅但不忘教诲的态度给***以警戒,又不致让他过分难堪和不安,实为润物细无声般循循善诱的典范。

论语60既往不咎(不是不追究)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

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

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这十二字,入目便觉得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过,低调做人,放过自己以及放过他人这是很好的处世箴言。

今天我就想来说说我对于这十二字的理解。

成事不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

这四个字我有两个想法:首先,我们要闷声发大财,在发财之后我们要低调,继续发大财。

现在很多人很难保持闷声发大财了,多半是获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就开始张扬与炫耀,但是,低调做人,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成事不说,我想就是闷声发大财,这大概就是那句流行语:“你要悄悄惊艳所有人吧。”

在取得成就之后,我们也不应该沾沾自喜,应该继续下一阶段的努力,因为在日后回首时,当下的成就也不算什么。如果一个人一直强调自己十年前或者二十年前的成就,那么我想这个人是很失败的……人,应该是不断进步的,任何时候都应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永远走在学习的康庄大道上。

不应该以自己获得的一点点小小成就而沾沾自喜。

甚至,成事都不说,那更别提还没做成的事情了,更不应该说出来,以免徒增烦恼

站在另一个角度去向,做成的事情都不说,那没有完成的事情更应该默默努力了。要做一件事,坚定自己的信念去做就好,不要光说不做。成事一定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中,说是没用的。

遂事不谏——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

遂,在这里的意思是完成。那么这就代表做任何事情,我们不一定是事事顺遂,万事胜意的。我们可能会遇到挫折,遇到困难,发生无法挽回的事情。

那么遂事不谏,我的理解就是,向前看。

无论当下这个结果是不是你满意的,它都已经发生了,唯一要想的就是以后要怎么办。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或者在当下以及过往中的每个选择会有后悔的时候,我们常说如果当初。但是哪有那么多如果,哪有那么多当初呢?任何事情都不应该后悔,做了、发生了,那么就去承担,去解决。对于已经产生的结果,劝阻没用,后悔没用,生气没用,唯一有用的就是解决。

所以我觉得,遂事不谏就是放过自己,不留恋过往,只期待未来。在当下,不去想已经发生的事情,只想今后作何打算。

既往不咎—— 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如果说遂事不谏是放过自己,那么既往不咎就是放过别人。不知道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翻旧账的人,我很讨厌翻旧账的人。本来是C的事情,非拉着你讨论以前AB的事情……但是,我们注定是改变不了别人的。只能告诉自己别和他人一样翻旧账!

《论语》里总提到“君子”我想,作为一个君子一定是豁达的、乐观的、包容的,有一定容错率的。世界因差异而精彩,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也都是会犯错误的,对于犯错的人,我们应该引导,应该包容而不是揪住不放。很多时候,给他人留点面子,就是给自己留点后路。试想,当自己犯错的时候,是不是也不希望别人对我们很苛刻呢?

既往不咎,是一种包容的心态,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放过自己的同时,也应该放过别人。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希望你我闷声发大财的路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只争朝夕!

《论语·八佾》篇:“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鲁哀公问宰我,做土地神的神位应该用什么木料。宰我回答说:“夏代人用松木,殷代人用柏木,周代人用栗木,目的是使百姓战战栗栗。”孔子听到这些话,告诫宰我说:“已经做完的事虽然有意见也不必说出来了,已经完成的事即使原本不同意也不必再劝谏了,既然已过去用语言责备他也无可挽回了。”

夏朝用的是松木,殷商用的是柏木,都有长久统治天下之意。而周朝用栗木,鲁哀公不明白周武王为什么会弃松柏不用而选择栗木,所以问宰我。鲁哀公身为周王室的宗亲,又是鲁国之君,自然知道神位的重要性,故有此问。宰我明白回答说:武王选栗木,就是为了让人民害怕,进而安心接受自己的统治。关于栗木的使用,历史上有两种解释,其一确如宰我所言,意在威慑百姓;二是表示敬畏天命,提醒自己执政时要战战兢兢

孔子这句话容易让人以为要掩盖什么,或许为了不产生更多的负面效应才如此说的吧。但是孔子如此说法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既成的事用话语是解决不了了的,那就用行动吧!

后人对此的误解可能是基于如下理解:过去的只能选择原谅!

而实际上孔子此说只是强调 多说无益 ,并没有原谅和不追究的含义,更有助于人们注重理性的认清形势,要用实际行动来做出更具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中的“成事”和“遂事”是什么意思啊?

八佾篇第二十一章

本章讲的是鲁哀公向孔子的学生宰我问社的事情,而宰我 耍了点小聪明,信口开河、望文生义 地解释了一通,说周代作社主用栗木,是要使人民战战栗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后,严肃地责备了宰我,并留下了著名的言论“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为什么说宰我是信口开河、望文生义呢?因为“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主要考虑的是地理因素,“周人以栗”跟使人民战战栗栗没什么关系。

我们先讲讲“社”。古代建立了国家后是一定要立社的,并且要选取 立社所在地(一般是国都) 适宜生长的树木制作牌位,叫做“社主”,用来祭祀地神以求保佑一方平安。夏朝的都城在山西运城的河东,适宜松树;商朝的都城在河南,适宜柏树;周朝的都城在丰镐,适宜栗树。这三种树木都是苍老坚久之材,寓意江山长久牢固。

而宰我却故意望文生义,生生地把“周人以栗”解释成为“要使人民战战栗栗”的意思。孔子对自己的学生耍小聪明、“抖机灵”的回答很不满,但破口大骂又不是孔子的风格,于是孔子责备学生不要瞎说话,并严肃地、意味深长地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大意是说,已经既成事实的事就不要再说了,已经顺遂完成的事就不要再规劝、更改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追究了。

孔子责备学生的话实际上也告诉了我们普遍意义上的人生道理:人生路上,要懂得卸包袱,要与时俱进、会变通,已经既成事实的事就不要再说了,已经顺遂完成的事就不要再规劝、更改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追究了。

活在当下,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成事不说 遂事不谏 既往不咎

词语:成事不说,遂事不谏 注音:chéng shì bù shuō,suì shì bù jiàn 释义:说:言论;遂:完成;谏:劝说.已做过的事不必再解释,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说了.含既往不咎之意.遂suì:成功,...

遂事不谏怎么读

这句话出自《论语·八佾》篇,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大致意思是已经成为定局的事情就不要再提,已经做的事情就不要再劝,已经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追究。充满中庸思想的言论,也蕴含深刻的语言魅力。

(一)成事不说

恰逢世界期间,看球之余不少人选择了。小张到挣钱换房买车的新闻,也心中一动瞒着老婆小李赌了一次球。结果,比赛曝出大冷门,小张的钱全赔进去了。小李知道后大骂丈夫无能,说挣不了大钱反而赔钱。结果小张也是一气之下说出了离婚的话,夫妻二人闹得不可开交

上面当然是我编的小故事,但是却真有可能发生。钱都已经赔进去了,骂骂咧咧显然是于事无补,反而只能火上浇油,加剧矛盾,这就是“成事不说”的道理。当然孔圣人也不是教导我们要忍气吞声,只是告诉我们,面对发生的恶果,骂骂咧咧,不是唯一的方式但却可能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处理方式,恰恰这种方式最是伤人。如果小李知道输钱后,不骂小张,反而用心宽慰,说些确实有风险要小心谨慎的话,可能又是另一种结果了。

成事中所成之“事”当然不全是坏事,也指成绩、功劳等好事。如果一个人满嘴老子当年如何如何,出过哪些成绩等等,周围人就算不说出来,也会心生不满吧。帮助曹操打赢官渡之战的许攸自恃功劳,张嘴闭嘴“曹阿瞒”,最终也是尝到了苦果。

(二)遂事不谏

还是说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前袁绍兵壮粮足,曹操缺兵少粮。谋士沮授劝谏袁绍打持久战,袁绍一意孤行要急于求胜。因谏被关大牢的沮授仍然坚持劝谏,结果反而连累看守狱卒被砍,也未能改变袁绍战败的局面。

沮授的劝谏可以说是死忠的,可作为谋士确实不合格的。明知不可为还执意阻拦,那是逆流而动,还不如留待有用之身,想些补救措施比较靠谱。

君臣如此,朋友也是如此。在明明知道阻拦不住的情况下仍苦苦劝阻,在我看来只是对于友情的卖弄,一场宣示无奈的表演。朋友执意要冒雨出行,在家煮一碗姜汤总是胜过不断打电话叫停路上的朋友。

(三)既往不咎

这个词经常跟以德报怨、心胸广阔联系起来,用来表达一种道德境界,我反倒更习惯将之视为一种生活态度。

小红经常跟男朋友小王吵架,一吵架就习惯性的翻起以前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上次怎么样、那次怎么样等等,问题越积越多,矛盾越来越大,直至难以调和。

小红与小王的困境可能是许多男女朋友的现实缩影。想化解如此矛盾就要先搞清楚为什么“既往”应该“不咎”,因为抓住别人的小辫子并不能让别人心悦诚服,反而会使对方产生抵触乃至自卫。

(四)知行合一

知之非艰,行之唯难。道理是浅显的,但遵照执行却是不易的。刘墉先生说,我每天晚上要想下自己说过什么话,有没有说的不好的,有没有还能改进的。知道怎么做只是最基本的,就像所有人都知道应该做好事,但世上的坏事也是层出不穷的,只有把所知道的化为行动的力量,以理论为指导,以言行为实践,知行合一,才算是真会了“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的道理。

遂事不谏读音[suì shì bù jiàn]?遂事不谏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已做过的事不必再解释,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说了。基本信息词目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拼音chéng shì bù shuō,suì shì bù jiàn

基本解释已做过的事不必再解释,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说了。详细解释 含义说:言论;遂:完成;谏:劝说。已做过的事不必再解释,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说了。含既往不咎之意。 遂suì: 成功,实现。

出处“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八佾篇》)释: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说了。已近完结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匡正,挽回。过去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追究它的得失与责任了。 ——出自《论语》

相关词语拼音粼粼波光(lín lín bō guāng)?挂靠经营(guà kào jīng yíng)?电话(shì pín diàn huà)?二合二面(èr hé èr miàn)?潘郎车满(pān láng chē mǎn)?秦皇汉武(qín huáng hàn wǔ)?石庆数马(shí qìng shǔ mǎ)?户曹参军(hù cáo cān jū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