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由径猜数字_行不由径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7-12 0
  1. 论语·雍也篇的详解
  2. 四字成语什么行什么走什么意思是什么
  3. 孰知求捷步的意思是什么
  4. 由的组词大全(约50个) 由的词语解释_由是什么意思?
  5. 四字成语响行什么有什么区别

上一篇《公冶长》,主要是对第一章学而的注释和讨论,本篇第六篇《雍也》则是和第二篇相衔接,是为政、为官、做事的相关讨论。 原文6.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孔子说:冉雍呀,可以做领导一个国家。冉雍问孔子“桑伯子这个人(做领导)怎么样”? 孔子说:还可以,不过过于精简了点。冉雍说:如果他是因为怀着一颗尊敬大众的心、从而只建立一个精简的机构,再用这个精简的机构来管理人民,不也是可行的吗?如果他能够在精简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简,岂不是更伟大的精简?孔子说:你说的对。从这话也可看出“雍也,仁而不佞”了,老师批评一个人,他直直地就加以反对,最后还逼得老师认错。 原文6.2、哀公问:***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鲁哀公问,你学生中,哪一个能真正续承你的学问?学问最好的是谁?孔子说:只有颜回,他可以做到不迁怒于他人,不重犯已经犯过的错。不幸他短命死掉了,现在没人了,我没听过哪个人学问好。现将“不迁怒,不贰过”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相比较:“不贰过”更高一层就是“见其过”;“不迁怒”再努力一下就能“内自讼”。 从上两句可以看出:冉雍做事直、颜回修养好,本章则认为做事比修养更重要,所以颜回再好,作者还是把雍排在前面。还有,“不迁怒,不贰过”是做人的较高修养,放在这里,也表明它也是做事的较高要求。 原文6.3、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子华(公西赤)被孔子派到齐国去了,冉子(冉求)替他的母亲请求发放粟米。孔子说:给他一釜吧。冉子请求多给他一点。孔子说:给他一庾吧。结果呢,冉子给公孙赤母亲五秉的粟。孔子就批评他说:公孙赤到齐国去,坐好马、穿好衣,够有钱的了。我听说:君子只雪中送炭、不锦上添花,你怎么能做这样的事。 原文6.4、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原思(原宪)做孔子家宰(相当于现在的总务主管),孔子给他的奉禄是“粟九百”。 原宪认为认为自己用不着,“辞”,不要。但是孔子说,你不要推辞,你用不完可以周济你的亲戚、朋友。 上两句观点很明显:作为一个执政者,其首要考虑的还是礼,也就是做事的规则。使人付工资天经地义,至于多少倒是可以裁量的。裁量的标准则应是“周急不继富”。 原文6.5、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蛉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孔子评价仲弓(冉雍)说:虽是犁牛(用于耕地的杂毛牛)生的小牛,却是赤黄发亮、头角峥嵘。就算是人们不想用它来祭祀,山川神灵也不会舍弃它的。 原文6.6、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孔子说:颜回呀,他的心中能三个月不忘记(违背)仁。别的人,只能一天、甚至一个月去想一次(仁)罢了。 这又到为政和“仁”的关系了:为了仁,我们要勇于当官;当了官,也不能忘记心中的仁。 从上面六句,我们可以看出为政之难。要善为政(1),要修养高(2)、要不违礼(3-4)、要别忘仁(5-6)。一旦为政,前面四章全用上了。 现在,闲着没事,我们再和第五章一样,对本章的第一句“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慎终追远一下。“可使南面”是个大问题,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是说孔子想造反,想让仲弓当皇帝。中国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比论语还晚了若干年,我不认为本章中的孔子有先见之明,更不认为当时的“南面”就是皇帝。当时南面该是指当官而已,不过后来把他收为皇帝的专利。“可”表示雍的能力达到,不管方圆十里的小镇、百里的县市,还是千里的省邦,他管理起来都绰绰有余。所以,问题最大的反倒是那个“使”字,使是动词,君使臣,使雍南面的人要比雍高一级,会是谁呢?不会是孔子,要是他的话,就该直接让雍也南面为官了,光说不做算什么?那岂不是“巧言令色”!不是孔子又会是谁?是某个执政者,孔子向执政者推荐了他?还是什么别的?这个问题过一会再说。接上句“仲弓问子桑伯子”,问的问题该是“桑伯子南面怎样”?由这话可以看出,仲弓比较推崇桑伯子这个人,认为他比自己强多了,不然也不会在这时候问的。联系全文,“可也,简”只有一种翻译:“还可以,不过过于简单了点”。意思是他当官,下面的管理机构就有点过于精简,不像当官的样子了。“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可以认为是仲弓的反驳:如果他是因为尊重(民?政?天?),所以没有官架子,所以用精简的机构来管民,不也应该是可行的吗?如果他能把精简的机构进一步精简,那岂不更伟大?从本句看上句,可以认为“简”是孔子对桑伯子的批评。孔子说:他有能力当官,可他会把机构精简的过分。这说明:1、孔子认为官是需要精简,2、但精简要有个限度,3、桑伯子的简超过了孔子的限度。雍的看法却不一样:“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1、居敬显示桑伯子的心态,也可能是雍的心态:当官的排场大、下属多谁不喜欢?但这样一来花费大,“尔薪尔俸、民脂民膏”。一个人如果敬民,必定会行简。2、这种简也是可行的。临其民就是管理他的民,如果以敬来管理,其管理的方法必然是先顺应民意,然后是“循循然善诱人”,引人朝自己的方向去走,最后的方向是哪、朝哪去?最终的目标当然是民的自我管理。3、这是一种逐步的改良,就像我们对待婴儿一样:一开始吃喝撒拉什么都管,可我们会慢慢教他怎么做,他学会一件事,我们就少管他一件事。最后他能挣钱养家了,我们就什么都不用问了。4、到那时,要不要我也没什么意思了,“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我就可以把自己简掉,(怎么简?腿一伸走路呗。)这就是大简。5、道家的无为而治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雍之言然。”这话简单,却也有值得探究的地方:雍的对是不是就说明孔子错了?我看不尽然,就我所理解,这话的准确意思应该是:你的想法能够自圆其说、有道理。孔子的想法不错、雍的想法也不错,这该是所谓的“君子和而不同”。 原文6.7、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季康子问孔子:可以让仲由(子路)当官吧?孔子说:仲由只是勇敢而已,他能当什么官?问:可以让子贡当官吧?孔子说:子贡只是明智(聪明通达)而已,他能当什么官?问:可以让冉求当官吧?孔子说:冉求只是知识渊博而已,他能当什么官?原文6.8、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季家派使者劝闵子骞做“费”这个地方的行政首长。闵子骞说:请你好好地替我推辞掉,如果再来劝我,对不住,那时候我出国去了——已经过了齐、鲁两国交界的汶水了。也就是说如果一定再来逼我作这个官,我立刻就走,离开鲁国到汶上去。 原文6.9、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冉伯牛有病,孔子去看他。从窗外握他的手说:死亡这件事,是人的命运呀!是人,就会有病的。是人,就会有病吗? 以上三句是对当时为政的否定:孔子***不愿当官,因为当时的为政是“齐之以刑”,与孔子的理想南辕北辙。“伯牛有疾”这句话更近乎隐喻:鲁国病太重了,孔子及***的做法该是“自牖执其手”:一方面帮助鲁国、希望逐步好转;一方面保持距离、防止危及自身。“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则是认为,在“齐之以刑”的前提下,“治乱循环”基本上是命中注定、不可避免。后一句“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则是提出疑问:真的只要是人、就会有生老病死吗?只要是国、必然会混乱灭亡吗?再说一下“自牖执其手”的原意:听说在古代下层社会,如果有人病重,没有什么治好的希望了。人们往往会把他放在村头的小屋里,外面门反锁,每天三餐时从窗户里送点饭过去。哪天发现他死了,便打开门,把他抬出去埋了。同时对屋子进行消毒(打醋炭)。如果是这种情况,那孔子去看他,就根本进不了门,只能从窗外握握手罢了。 原文6.1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赞叹颜回说:颜回贤呀,吃的是竹碗盛饭、就瓢里饮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不堪其忧”愁得不得了。颜回呢、却还能高高兴兴。颜回贤呀。 原文6.11、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冉求对孔子说:并不是我不想为人讲解你的道理,实在是我能力不够、讲不上来呀。孔子说:能力不够的人,可以在讲到一半、说不上来时再半途而废。你现在还没开始讲,就说自己不行了。 原文6.12、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儒为人需。在这里是动词,意指有目的性的服务。 原文6.13、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子游做“武城”这个地方的行政长官。孔子说:你在那儿发现什么人材没有?子游说: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他做起事来不依常规,总有特别的一套方法。同时不是公事,他从未找过我。 以上四段(10-13):1、那个“贤哉回也”老呆在陋巷干什么?如果只是高兴就可称他为贤,那南街门前要饭的呆子也是整天乐呵呵的,是不是也可称为贤?2、冉求不说子之道,孔子很不高兴。从这句我们几乎就可以推定:那个“贤哉回也”当时正在陋巷“说子之道”。3、我们的服务要找准方向。所谓育人,是把小人育为君子,而不是把君子育为小人。4、要善于总结老方法,更要找出新方法,而不能局限于过去的老方法。 原文6.14、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孔子说:孟之反不夸耀自己,打败仗时他后面殿后,快入城门了(已脱离危险),他才打马跟上说:我在后面并不是因为我不怕死,是因为马跑不快。 原文6.15、子曰:不有祝跄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孔子说:没有祝跄的口才,光有宋朝的美貌,在当今很难过得下去。 原文6.16、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孔子说:有谁能够不从户门出去?又有谁能够不沿着这条道路发展? 原文6.1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说:质朴胜于文***、就会显得野;文***胜于本质、就会显得史。文质相符、彬彬有礼,然后才能成就君子。 以上四段(14-17):1、不伐要有个前提,那就是勇于为善,什么事都不做,那不叫不夸耀,而是没得夸。2、光是自己好、修养高,不善于处事也是不成的。3、和别人相处是一种必然,没人可以独自生活。4、处事要内外相符,文质相符。我们再将以上四段与两句诗“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联系起来解释一下,谈谈做人和做事的关系:1、学而是修身、讲究内在的修养,是一个逐步把自己变成玉的过程;为政是做事、讲究与外界的交流,是通过“切磋琢磨”显示出玉的过程。2、做人讲究质、做事讲究文;为人注重本质、为事注重方法。在修养高的前提下一定要注重方法,没有方法修养再高也没用。3、人只能从这两个方面同时提升自己,找不出别的路。4、把人比成一块玉的话,如果这块玉质地坚硬、外表却不光滑,就会伤别人的手;如果只是柔软光滑,可质地较差,就得不到别人的重视。5、所以、要想成为君子,就必须从这两方面同时着手、双向提升。一方面提升自己内在的玉的质地、另一方面通过“切磋琢磨”,把自己外在变的如玉般温润。 原文6.18、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原文6.1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知道怎么做不如把事情做的好,事情做的好不如自己喜欢做。 原文6.20、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原文6.21、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樊迟问“什么是知”。 孔子说:让民知道,对于鬼神要敬而远之,这就是智慧。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仁是“先难而后获”。 以上四段有几句我不懂,但我想它是在谈为政与礼(规则)的关系:1、人的本来应该是直的。2、知道规则不如善于利用规则,利用规则不如引导规则,乐、就是指向上的引导力量。3、对于不同的人要适用不同的规则。4、要将信仰和规则拉开距离。让神圣的信仰继续神圣、世俗的规则流于世俗。“先难而后获”是“信仰(仁)”的显著特征。开篇我就说过,所谓信仰、就是利用超越自己的存在。所谓思考、就是从无路中找出道路。而所谓智慧,就是积极思考、保留信仰。我们再回头看一下:“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这句话。臧文仲无疑是个有智慧的人,他的做法就是把信仰(龟壳)供的高高的,解决事情则还是靠思考。 原文6.22、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说:智者像水一样;仁者像山一样。智者是动态的、活泼的、愉快的;仁者是静态的、坚定的、长久(长寿)的。 原文6.23、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孔子说:齐国已经变化,到了鲁国,又发生了变化。至于道,孔子说:我现在所用的酒杯,它已经和古代的酒杯不一样了。这酒杯还是酒杯吗?是酒杯。 礼后就要谈乐,规矩后面跟着榜样,以上两句谈为政和乐的关系。1、智者做事方法多样,如水一样、是流动的;仁者做事坚定执着,像山一样,是不变的。这两种做事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效仿。2、在不同的时代,榜样的标准是不同的,我们不必执着于某种形式不放。 原文6.24、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宰我(宰予)问道:对于一个有信仰的人,如果有人告诉他:“井里有你的信仰”,他是不是要往井里跳?孔子说:怎么可能?做为一个君子,他会因为信仰放弃生命,却不会因为陷阱而放弃生命;你是可以欺骗他一时,但你不可能让他迷失方向。 下面是另外一种解释,也比较说的通,附录如下:宰我问孔子,要是有人告诉一个仁义之士,说有人掉井里了,这个仁义之士是否就该跳下井去?孔子没有回答,而是批评这个学生: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呢?孔子的理由是,君子可以牺牲他的生命,但你不能设局为难他;你甚至可以欺骗一个君子,但你不能用这样的难题玩弄他。因为在孔子看来,悲剧之间的任何选择,都有违于仁义。我见过这样一道公务员考试的面试题:你驾驶着一辆火车,驶近岔道口,突然发现正常行驶的轨道上有五、六个孩子在玩耍,而另一条备用轨道上有一个孩子在玩耍,你会将火车开上哪个轨道?照实回答,你要么轧死五、六个不守规矩的孩子,要么轧死一个守规矩的孩子。两个悲剧,你能选择哪个悲剧?

但问题绕不过去,若让我回答那道面试题,我只能这样说:如果作为一个火车司机,遭遇这样的选择,非常残忍,我既不能依照常规,驶向五、六个不守规矩的孩子,虽然他们错了,但他们错不至死;我更不能违反常规,驶向那个守规矩的孩子,他遵守规矩,更不当死。好在这只是一个***设,我们完全可以防患于未然,避免这场悲剧。这既然是个孩子出没的地方,就该有人把守,就该设置孩子无法逾越的栅栏,就该有醒目的标识,或有预先提请离开轨道的装置……总之,不能回答该让火车开上其中任何一个轨道。

 记住孔子的话:“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原文6.25、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说:君子如果学问好、守规矩,(那即使没有仁,)也不会做错什么事。 原文6.26、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孔子要去见南子(卫灵公宠爱的一个漂亮的妃子),子路劝他别去。孔子很严肃地说:我所否定的人,就连老天也应该讨厌他!她(南子)是老天讨厌的人吗? 原文6.27、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说:以“中庸”来取得别人推崇的,这是做事(为政)的极至呀,现在的民已经很久没见过这样的执政者了。 以上四段(24-27)谈为政与仁的关系:1、有信仰的人来执政,可能会因信仰产生偏差,但大方向不会错。2、如果一个人会办事,守规矩,即使他没有信仰,做起事(当起官)来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3、但对于有信仰者来说,他却可以凭信仰改变规矩,而不仅限于被动地守规矩。4、如果能人“中庸”当官,那就是当官的极致,但已很久没有人能凭此当官做事了。 再说下“中庸”:它和异端是相对的。要想找到“中”,你就得先找到它所有的“端”,然后才能找到和所有的“端”距离相等的“中”;想要“平常”你就要找出所有的“异常”,把所有的异常都排除才能得到平常。如果不能“攻乎异端”,那你就得不到真正的“中庸”。那是不是“攻乎异端”后就能得到“中庸”呢?不是。如果说世俗是一张纸,“攻乎异端”的结果只是知道“纸有多大?尽头在哪?上面有没有洞?”之类的信息。你还要先进一步“绘事”,把世俗的规则画在上面,形成这张纸的底纹。我并不知道眼前的世界从何而来。但我相信:如果这个世界由诸神创造,那世俗规则必然会有诸神的烙印;如果这个世界凭空而来,那我也可凭世俗规则推测出其历史的演变。“绘事”后我们再研究它的“素”:在规则后面往往藏着信仰,礼后有仁。在这张纸上的我们,只有通过信仰来体验那些在我们思维之外的、诸神的天空。(注:对于无神论者,“信仰”可用“思考”两个字来进行替代!)所谓“中庸”这是先确定自己来纸中间,再确定周围都平安无事,再找出一个来自纸外的力量。这样才可能提升这张纸。如果不能中,就不能把纸平平提起;如果不能庸,一提纸上出个破洞,你上去了、纸却掉下来了;如果找错方向,向上变成了向下,那可更是***烦。你可以看出为什么说“中庸”是至德了吧!“学而、为政、八佾、里仁”齐上马,才能做到“中庸”。“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则是告诉我们:如果中庸不可得,那我们干脆就反过来,找一下异端。只要我们不在异端上,也就凑乎着了。当然,越中庸越好。 最后补充一下“子路不说”。这话我理解为倒装句,意思是“子路说不”,意思是子路劝孔子“老师,你别去,去见她不合乎规矩,别人也会说三道四的”等诸如此类的话。如果解释为子路生气,那子路的修养真就那么差,学了几年竟然连“尊师”都不懂?说孔子赌咒:“你不要怀疑我啊!我***如做了对不起人的事,给天雷打死!给天雷打死!”更不靠谱:别人怀疑也就罢了,如果连子路也怀疑。那我更怀疑孔子是不是经常偷嘴!矢之说明孔子很严肃:世俗规矩是要遵守,但违背信仰的规矩是个例外!本句就是“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信仰是争的基础,讨论是争的过程,至于结果怎样反倒并不重要了。如果某人***借大众***、其实是为自己的利益而争的话,他的行为首先就不诚实,那种争执就不是君子之争,与本句无关了。 原文6.28、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子贡说:如果有人能给民很多东西、并且能给很多人,怎么样?可以称他为“仁”吗?孔子说:何止是“仁”,他一定已经达到圣的地步了。这件事,尧舜他们都做不到呀!做为一个仁(有信仰)的人,自己想站得住脚同时、也要让别人站住脚;自己发财的同时,也让别人发财。能够从这个方向想一想,就是成仁的方法呀! 子贡是孔子******别有才的一位,他特别会挣钱,但孔子老是说他只是有才、未达到仁的境界。所以子贡说:如果挣很多很多的钱,到时候一人给一大把钱,给很多人。那样人民都富了,也就不达到理想了吗?孔子认为,这是一条不可能的道路。如果把成仁比成一条向上爬的道路,那子贡的设想就是先飞到了山头、再向下俯冲。这一点,就是尧和舜都做不到。接着,孔子又会子贡指出一条成仁的道路。做生意、挣钱的人,成仁的方法也简单,就是在自己站住脚的时候,不要让别人站不住脚;在自己挣钱发财的同时,让别人也挣钱发财。套用现在的一句话,就叫“共同致富”。 至此,为政这一篇的讨论算是讲完了,现在我们再回头,提纲挈领说一下纲要。1、为政的目的是大简,当官的终极是没官当(1)。2、对为政者的要求(2-6)。3、对当前为政的批判(7-9)。3、启发民智是良政的前提(10-13)。4、为什么要为政(14-17)。5、为政与礼、乐(18-23)。6、为政与仁(24-27)。7、以民为政、进而达仁的方法(28),同时与1相呼应。

行不由径猜数字_行不由径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论语·雍也篇的详解

1、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从心所欲 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当仁不让 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恶衣恶食 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 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犯上作乱 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割鸡焉用牛刀 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另有

1.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受教育不分贵贱,贤愚,机会都是均等的.

2.金声玉振

《孟子.万章下》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孟子称赞孔子 才德兼备,学识渊博,正如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乐,集众音之大成.)

3.始作俑者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俑者,古时制作用於殉葬的木偶,孔子觉得俑的面目与人非常相似,用以殉葬十分残忍,故孔子厌恶创始者的不仁.)后引申以作俑指创先制造坏事,首开恶例.现今孔庙的神龛内不设偶像崇拜,亦无孔子塑像.台中孔庙正殿内有书写雕刻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神位牌为贴金箔九龙所蟠护,是民族艺术薪传奖木雕***李松林先生之作品.

4.万仞宫墙

《论语.子张》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闚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寓意孔夫子学问道德高深,若要求取上进,并无捷径,唯有进黉门或泮宫(皆古代学校)潜心修习,才能窥其堂奥.

道听涂说 《论语.阳货》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随便听来的话,又随便传说出去,那是不能修德的事.)

5.患得患失

《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未得到官位时,处心积虑谋取官位,得到官位则忧心失掉官位,那便什麼事都做得出来.)

6.里仁为美

《论语.里仁》选择风俗淳朴的居所,人才会如沐春风,德行才会有进步.

7.见贤思齐

《论语.里仁》遇到比自己贤能的人不应嫉妒,学习对方的优点,使自己改进向善,成为贤能的人.

8.慎终追远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守丧尽礼,祭祀尽诚,以追念远祖,民间的习俗就会趋於淳厚朴实.)

9.述而不作

《论语.述而》不要胡乱树立自己的学说,免得贻笑众人.应该尊重先贤,传述正统的思想而不擅自创作.

10.暴虎凭河

《论语.述而》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赤手空拳与猛虎相搏斗,泅手渡河,死了也毫不悔悟,我不能和这种胡作非为有勇无谋的人同进同出.

11.举一反三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用一个四角形作譬喻,列举一个角而不能推想其余三个角的人,我是没有兴趣再教导他了.)

12.巧言令色

《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口头上说些甜言蜜语奉承谄媚的话,是缺乏德性修养的人.

13.过勿惮改

《论语.学而》贤者勇於认错勇於改进,并时时警惕自己不再犯同样的过错.

14.三十而立

《论语.为政》十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言他三十岁的时候,不论在精神或物质上都能独立自主,且合乎礼节的要求.)

15.温故知新

《论语.为政》追溯过去并研讨当时的情状,作为发掘将来新思想,新方式的基石.

16.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立志成为伟大人物,应避免自己变成像器皿一般只有单一用途的人.

17.周而不比

《论语.为政》与人交际应酬,应该一视同仁公正无私,不偏袒一方或结成党派树立敌人.

18.见义勇为

《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被利益所诱感或为保护自己而畏缩不前是没有勇气的人.)

19.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对於己经成为过去的事,不要再苦苦追究,或说些悔不当初的话.

20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遇到困惑难解的事情,恭敬地请教比自己年轻或地位比自己低贱的人,并不是不件可耻的事.

21闻一知十

《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形容颜回十分地聪慧,有推演事理的能力.)

22.文质彬彬

《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后天修养的文彩与天生朴素的本质,两相调和适当的人,才是名符其实的君子.)

23.先难后获

《论语.雍也》有仁德的人凡事总比别人先尝苦头,而对於应得的利益从不斤斤计较,这便是仁者的风度.

24知者乐水

《论语.雍也》有智慧的人欣赏流水悠然自得的姿态,他的心灵也如同水一般清莹透澈.

25.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仁者的心如同山岳的万古坚贞,绝不因一时的利害和荣辱,而动摇自己的意志.

26.行不由径

《论语.雍也》选择捷径的人,往往因操之过急而走头无路.

27.箪食瓢饮

《论语.雍也》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形容颜回饮食简单安贫乐道.)

28.任重道远

《论语.泰伯》背负沉重使命,迈向遥不可及的旅程,以贯彻仁道作为自己终身任务.

29.后生可畏

《论语.子罕》年轻人只要肯发愤苦读努力工作,将来的前途无可***,是令人敬畏的.

30.苗而不秀

《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幼苗虽然发芽,不抽穗不开花,有的虽已抽穗但却不结果实.喻***称其神童的人,长大成人后,可能变得平庸无能)

31.功亏一篑

《论语.子罕》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堆聚一座山只差一笼土沙即可完成,但半途而废,则前功尽弃.)

34.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道理应该力求中庸,不偏不倚,过与不及,同样不合理.

35.非礼勿视

《论语.颜渊》对待没有礼貌的人,应当避免接近他,一但人适应了非礼的事,便会渐渐失去坦白公正的心,不能主持公道.

36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尽力克服私欲的诱惑,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作法,凡事保持适度与社会民众的精神合一,这就是实践仁道的善政.)

37.成仁之美

《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不发掘别人的缺陷,反会表扬别人的优点和善行,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

38察言观色

《论语.颜渊》洞悉对方的言谈,并考察他的动机原由,才有深入的了解.

39.风行草偃

《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上位者的德政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加诸於草上,草必定会随风仆倒.)

40.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

《 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交友以诗书,礼乐的修养做为朋友情谊的基础.以朋友的学问道德作为自己的榜样.)

41.近悦远来

《论语.子路》近者说,远者来.(治理国家道先使周遭的人士,对您的政绩满意欢愉,远方的民众也会感佩您的仁政来归顺你.)

42.行己有耻

《论语.子路》对自己的过失,有羞耻反悔的心,随时自我警惕.

43.刚毅木讷

《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公正无欲,果敢坚忍,性情质朴,言谈迟钝,是接近仁者的风范.

44.怨天尤人

《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不埋怨上天对我苛薄,也不责怪别人不能体谅我.)

45.以德报怨

《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应该以公正报答仇怨,以恩惠报答恩惠.)《老子三章》报怨以德.(对於自己有怨雠的人用德来回报他,最后也会被感化.)

46.言不及义

《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一群人整天聚在一起,没讲一句正经的话,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不会有什麼成就.)

47.当仁不让

《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於师.(在为仁的大道理上,虽然面对师长,也不必谦让.)

48驷不及舌

《论语.颜渊》一旦失言犯了过错,纵使鞭策四匹马的快车去追,也追不上了.一言即出四马难追,讲话宜特别注意,免得祸从口出.

49.升堂入室

《论语.先进》子曰:「由之瑟,奚为於丘之门 」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升堂入室喻研究学问,已达高明精微的境界.但此句言子路未入室,即说明子路尚未达到孔子的理想境界.)(同豋堂入室)

50.六尺之孤

《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做人应该达到这种地步,把年幼的孤儿托附给你,而你能使对方放心完全信任你.)

51.战战兢兢

《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形容凡事小心谨慎.)

四字成语什么行什么走什么意思是什么

原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

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评析

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天子、诸侯和官员听政都是面向南面而坐。所以这里孔子是说可以让冉雍去从政做官治理国家。在《先进》篇里,孔子将冉雍列在他的第一等学科“德行”之内,认为他已经具备为官的基本条件。这是孔子实行他的“学而优则仕”这一教育方针的典型事例。

原文

仲弓问子桑伯子①。子曰:“可也,简②。”仲弓曰:“居敬③而行简④,以临⑤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⑥大⑦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注释

①子桑伯子:人名,此人生平不可考。

②简:简要,不烦琐。

③居敬:为人严肃认真,依礼严格要求自己。

④行简:指推行政事简而不繁。

⑤临:面临、面对。此处有“治理”的意思。

⑥无乃:岂不是。

⑦大:同“太”。

译文

仲弓问孔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评析

孔子主张办事简明扼要,不烦琐,不拖拉,果断利落。不过,任何事情都不可太过分。如果在办事时,一味追求简要,却马马虎虎,就有些不够妥当了。所以,孔子听完仲弓的话以后,认为仲弓说得很有道理。

原文

哀公问:“***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①,不贰过②,不幸短命死矣③。今也则亡④,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

①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

②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

③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岁。

④亡:同“无”。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评析

这里,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得意门生颜回,认为他好学上进,自颜回死后,已经没有如此好学的人了。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他特别谈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原文

子华①使于齐,冉子②为其母请粟③。子曰:“与之釜④。”请益。曰:“与之庾⑤。”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

注释

①子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2岁。

②冉子:冉有,在《论语》中被孔子***称为“子”的只有四五个人,冉有即其中之一。

③粟:在古文中,粟与米连用时,粟指带壳的谷粒,去壳以后叫做米;粟字单用时,就是指米了。

④釜(fǔ):古代量名,一釜约等于六斗四升。

⑤庾(yǔ):古代量名,一庾等于二斗四升。

译文

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斗。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

评析

孔子主张“君子周急不济富”,这是从儒家“仁爱”思想出发的。孔子的“爱人”学说,并不是狭隘的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他又认为,周济的只是穷人而不是富人,应当“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这种思想符合于人道主义。

原文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注释

①原思:孔子***原宪,字子思。

②之:用法同“其”,他的,指孔子而言。

③邻里乡党:古代地方单位的名称,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

译文

原思任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小米九百,他不肯受。孔子道:“别推辞,有多的,给你地方上(的穷人)吧!”

原文

子谓仲弓,曰:“犁牛①之子骍且角②。虽欲勿用③,山川④其舍诸⑤?”

注释

①犁牛:牛。古代祭祀用的牛不能以耕牛代替,系红毛长角,单独饲养的。

②骍(xīnɡ)且角:祭祀用的牛,毛色为红,角长得端正。

③用:用于祭祀。

④山川:山川之神。此喻上层统治者。

⑤其舍诸:其,有“怎么会”的意思。舍,舍弃。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译文

孔子在评论仲弓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评析

孔子认为,人的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在于自己应有高尚的道德和突出的才干。只要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就会受到重用。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作为统治者来讲,选拔重用人才,不能只看出身而抛弃贤才,反映了举贤才的思想和反对任人唯亲的主张。

原文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①不违仁,其余则日月②至焉而已矣。”

注释

①三月:指较长的时间。

②日月:指较短的时间。

译文

孔子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

评析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对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有深入的理解,而且将“仁”贯穿于自己的行动与言论当中。所以,孔子赞扬他“三月不违仁”,而别的学生“则日月至焉而已”。

原文

季康子①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②,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③,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④,于从政乎何有?”

注释

①季康子:他在公元前492年继其父为鲁国正卿,此时孔子正在各地游说。8年以后,孔子返回鲁国,冉求正在帮助季康子推行革新措施。孔子于是对此三人做出了评价。

②果:果断、决断。

③达:通达、顺畅。

④艺:有才能技艺。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断,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又问:“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冉求有才能,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评析

端木赐、仲由和冉求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在从事国务活动和行政事务方面,都各有其特长。孔子所培养的人才,就是要能够辅佐君主或大臣从事政治活动。在本章里,孔子对他的三个学生都给予较高评价,认为他们已经具备了担任重要职务的能力。

原文

伯牛①有疾,子问之,自牖②执其手,曰:“亡③之,命矣夫④,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注释

①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孔子认为他的“德行”较好。

②牖(yǒu):窗户。

③亡:一作丧失解,一作死亡解。

④夫:语气词,相当于“吧”。

译文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②,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③。贤哉回也。”

注释

①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②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③乐:乐于学。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评析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原文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文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 评析 从本章里孔子与冉求师生二人的对话来看,冉求对于学习孔子所讲授的理论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认为,冉求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做怪,所以对他提出批评。

原文

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文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别,要求子夏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君子儒”是指地位高贵,通晓礼法,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小人儒”则指地位低贱,不通礼仪,品格平庸的人。

原文

子游为武城①宰。子曰:“汝得人焉尔乎②?”曰:“有澹台灭明③者,行不由径④,非公事,未尝至于偃⑤之室也。”

注释

①武城:鲁国的小城邑,在今山东费县境内。

②焉尔乎:此三个字都是语助词。

③澹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武城人。

④径:小路,引申为邪路。

⑤偃:言偃,即子游,这是他自称其名。

译文

子游做了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得到了人才没有?”子游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从来不走邪路,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屋子里来。”

评析

孔子极为重视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他问子游的这段话,反映出他对举贤才的重视。当时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都重视接纳人才,尤其是能够帮助他们治国安邦的有用之才,这是出于政治和国务活动的需要。 原文

子曰:“不有祝鮀①之佞,而②有宋朝③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注释

①祝鮀(tuó):字子,卫国大夫,有口才,以能言善辩受到卫灵公重用。

②而:这里是“与”的意思。

③宋朝:宋国的公子朝,《左传》中曾记载他因美丽而惹起乱子的事情。

译文

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也没有宋朝的美貌,那在今天的社会上处世立足就比较艰难了。”

原文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译文

孔子说:“谁能不经过屋门而走出去呢?为什么没有人走(我所指出的)这条道路呢?”

评析

孔子这里所说的,其实仅是一个比喻。他所宣扬的“德治”、“礼制”,在当时有许多人不予重视,他内心感到很不理解。所以,他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原文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③,文胜质则史④。文质彬彬⑤,然后君子。”

注释

①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

②文:文***,经过修饰的。

③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

④史:言辞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

⑤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

译文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评析

这段话言简意赅,确切地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质朴与文***是同样重要的。孔子的文质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实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原文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①之生也幸而免。”

注释

①罔:诬罔不直的人。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评析

“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直即直心肠,意思是耿直、坦率、正直、正派,同虚伪、奸诈是对立的。直人没有那么多坏心眼。直,符合仁的品德。与此相对,在社会生活中也有一些不正直的人,他们也能生存,甚至活得更好,这只是他们侥幸地避免了灾祸,并不说明他们的不正直有什么值得效法的。

原文

樊迟问知,子曰:“务①民之义②,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释

①务:从事、致力于。

②义:道德。

译文

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评析

本章提出了“智”、“仁”等重大问题。面对现实,以回答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为中心,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他还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否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他不迷信鬼神,自然也不主张以卜筮向鬼神问吉凶。所以,孔子是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定鬼神作用的。

原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的爱好像流水一样善变,智谋层出不穷,有仁德者的意志像山岳一样坚定,巍然屹立;聪明人勇于实践,有仁德者静思默运。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评析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这正如朱熹在 《论语集注》里面的讨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圣人智仁双全,所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 非他莫属.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浅见

古之注者皆论仁智之分,则不能得其要也,亦非中庸之道。夫智者向仁,仁者本乎智,本不可分。子以水比智,以山比仁,则知山水之不可分也。山无水则无生,水无山则死。故仁智者则处必依山靠水,安则静,行则动,心中无碍则安,安有好则乐,乐则寿。是谓仁智者乐山水,亦动亦静,乐且寿。 原文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译文

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先王之道了。”

评析

本章里,孔子提出了“道”的范畴。此处所讲的“道”是治国安邦的最高原则。在春秋时期,齐国的封建经济发展较早,而且实行了一些改革,成为当时最富强的诸侯国家。与齐国相比,鲁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但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保存得比较完备,所以孔子说,齐国改变就达到了鲁国的样子,而鲁国再一改变,就达到了先王之道。这反映了孔子对周礼的无限眷恋之情。

原文

子曰:“觚①不觚,觚哉?觚哉?”

注释

①觚(ɡū):古代盛酒的器具,上圆下方,有棱,容量约有二升。后来觚被改变了,所以孔子认为觚不像觚。

译文

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

评析

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更动的,从井田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这里,孔子概叹当今事物名不副实,主张“正名”。尤其是孔子所讲,现今社会“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这种状况,是让人不能容忍的。

浅见

此乃子以物喻世。觚,二升之酒器,上圆下方,时或人改之,如此则不能称觚也。是时,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世道不兴,而引子之叹也。世人当各司其职,安守本分,则名正言顺,天下安矣。此语至极则如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非真不为也,乃为此则不安分矣。要之,当得其大义。

原文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①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②也,不可陷③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注释

①仁:这里指有仁德的人。

②逝:往。这里指到井边去看并设法救之。

③陷:陷入。

译文

宰我问道:“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掉下去一位仁人啦,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评析

宰我所问的这个问题的确是比较尖锐的。“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对此,孔子的回答似乎不那么令人信服。他认为下井救人是不必要的,只要到井边寻找救人之法也就可以了。这就为君子不诚心救人找到这样一个借口。这恐怕与他一贯倡导的“见义不为非君子”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了。

浅见

此章诚可见子之真性情,仁智而非愚也。井有仁可从乎?从即从之于井,从之于井不能救而反陷自身,非仁也,愚也。此犹喻昏君可忠乎?忠于此君则失大道于天下,非忠也,愚也。故子曰君子可逝不可陷,因君子智而可察也;可欺不可罔,因君子仁且智也。被欺而逝乃仁,不罔不陷乃智也。而唯其不罔不陷,乃可行于大道。

孰知求捷步的意思是什么

1. 含有"走"字的意思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阪上走丸、奔走呼号、奔走如市、奔走相告、奔走之友

奔走钻营、笔走龙蛇、不胫而走、闯南走北、吃不了兜着走

弛声走誉、驰声走誉、大杖则走、东奔西走、东闯西走

东走西顾、东走西撞、斗鸡走狗、斗鸡走马、斗鸡走犬

贩夫走卒、飞苍走黄、飞觥走斝、飞禽走兽、飞沙走砾

飞沙走石、飞砂走石、飞觞走斝、飞书走檄、飞沿走壁

飞檐走壁、飞檐走脊、飞殃走祸、飞鹰走狗、飞鹰走马

飞鹰走犬、飞针走线、风驰云走、高飞远走、狗走狐*

骇龙走蛇、横行直走、鸡飞狗走、疾走先得、抗尘走俗

离弦走板、鹿走苏台、落荒而走、逆阪走丸、逆坂走丸

牛童马走、弃车走林

2. 四字成语走什么

行尸走肉、

不胫而走、

走马观花、

笔走龙蛇、

飞禽走兽、

铤而走险、

走投无路、

远走高飞、

奔走相告、

飞檐走壁、

飞沙走石、

阪上走丸、

奔走呼号、

乌飞兔走、

走南闯北、

走马上任、

东走西顾、

走马看花、

挺而走险、

衔枚疾走、

东奔西走、

贩夫走卒、

走为上策

走马章台、

走为上计、

一走了之、

走头无路、

斗鸡走狗、

飞鹰走狗、

鸡飞狗走

3. 含有“走”意思的四字成语

“看”意思的四字成语

耳闻目睹

睹物思人

以观后效

察言观色

走马观花

昂首望天

望梅止渴

东张西望

东瞧西望

阅人多矣

察言观色

雾里看花

见风使舵

见财起意

见缝插针

惊鸿一瞥

“跳”意思的四字成语

上蹿下跳

连蹦带跳

蹿来蹦去

手舞足蹈

走意思的四字成语

兔走鹘落

衔枚疾走

行尸走肉

一走了之

远走高飞

走马观花

走马看花

走马上任

走南闯北

飞沙走石

走投无路

走为上策

4. 行什么为四字成语

行踪无定 〖解释〗行踪:行动的踪迹。指在各处来往出没,没有固定处所。

行思坐忆 〖解释〗走着坐着都在想。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解释〗表示自己是个硬汉,对别人毫无隐瞒。

行浊言清 说得好听而行为卑劣狠毒。形容言行不一。

行住坐卧 指一举一动。

行针步线 比喻设***策。

行者让路 行走的人相互让路。谓大家都谦逊有礼。

行远升高 《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后遂以“行远升高”比喻为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行有余力 谓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

行易知难 孙中山的认识论命题,与古代流传下来的“知易行难”学说相对。也称知难行易。

行香挂牌 学政到省后例行的仪式。行香:到孔丘庙烧香。挂牌:出牌公告考试地点、日期等。

行崄侥幸 见“行险徼幸”。

行险徼幸 谓冒险行事以求利。语出《礼记·中庸》:“小人行险以徼幸。”

行侠好义 谓讲义气,肯舍己助人。

行同能偶 品行相同,才能相等。

行同狗豨 豨:猪。人的行为丑恶,如同猪。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亦作“行如禽兽”、“行若狗彘”、“行同犬彘”。

行思坐想 谓不停地思考。

行思坐筹 见“行思坐想”。

行尸走骨 见“行尸走肉”。

行师动众 谓指挥大军作战。

行色怱怱 见“行色匆匆”。

行色匆匆 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忙忙的样子。

行若狗彘 指人 *** ,行为像猪。

行眠立盹 形容极度疲倦无精神。

行间字里 谓文章的字句中间。

行奸卖俏 谓恣*行邪,弄姿作态。

行己有耻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行合趋同 行为志趣相同。

行号卧泣 行走或躺卧时都在号呼哭泣。形容悲痛之极。

行古志今 按古道行事,为当今服务。谓时异势迁,不可食而不化。

行成于思 品德的养成在于能思考。

行藏用舍 行:做,实行。藏;退隐。用:任用。舍:不用。

行不逾方 谓行动不逾越法度。

行步如飞 走路的步子轻快如飞。亦作“行步如风”、“行疾如飞”、“行走如飞”。

行不履危 不走有危险的地方。

行不苟合 谓做事有主见,不随便附和别人。

行不副言 谓言行不一。

行不贰过 谓犯过的错误不再犯。语出《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行不从径 走路不遵循正道。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

行兵布阵 行兵:出兵。带兵出征和布置战斗阵势。泛指军事指挥之术。亦作“行兵列阵”。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

行不胜衣 衣服都禁受不起,比喻体力衰弱。

行之有效 之:代词,它,指办法、措施等;效:成效,效果。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行百里者半九十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行不得也哥哥 鹧鸪叫声的拟意,表示行路艰难。

行不由径 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行尸走肉 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行若无事 行:行动,办事;若:好象。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行远自迩 自:从;迩:近。走远路必须要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

行动坐卧 泛指人的举止和风度。

行将就木 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行号巷哭 行:路;号:大声哭叫。道路上和大街小巷里的人都在哭泣。形容人们极度悲哀。

行同狗彘 旧时指人 *** ,行为和猪。

行云流水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5. 要四字成语,都行,就是要带意思

1.狂风暴雨: 指大风大雨。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

2.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3.座无虚席:虚:空。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4.意想不到 :料想不到,没有料到。

5.惊心动魄: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6.养尊处优 :养:生活;尊:尊贵;处:居于;优:优裕。生活在尊贵,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

7.零七八碎 :形容又零碎又乱。也指零散而没有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8.万象更新 :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9.张灯结彩: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10.能歌善舞 :指很擅长唱歌和跳舞

11.哄堂大笑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12.别无所求 :形容除了眼前的要求之外,没有其他请求

13.蜂拥而至 :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

14.铺天盖地 :一下子到处都是。形容来势很猛

15.肃然起敬 : 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16.美不胜收 :胜:尽。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17.重于泰山 :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18.轻于鸿毛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

19.精兵简政: 精减人员,缩减机构

20.死得其所: 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21游手好闲:指人游荡懒散,不愿参加劳动

22落荒而逃 :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23.鱼贯而入 :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24满不在乎:满:全;在乎:在意。丝毫不在意。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

25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26闻所未闻:闻:听闻 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27与世隔绝 :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28卓有成效 :卓:卓越,高超。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29司空见惯 :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6. 列行什么什么四字成语

没有,行开头成语: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

行兵布阵 [xíng bīng bù zhèn] 行兵:出兵。带兵出征和布置战斗阵势。泛指军事指挥之术。亦作“行兵列阵”。

行不从径 [xíng bù cóng jìng] 走路不遵循正道。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

行不得也哥哥 [xíng bù dé yě gē gē] 鹧鸪叫声的拟意,表示行路艰难。

行不贰过 [xíng bù èr guò] 谓犯过的错误不再犯。语出《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行不副言 [xíng bù fù yán] 谓言行不一。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xíng bù gēng míng,zuò bù gǎi xìng] 〖解释〗表示自己是个硬汉,对别人毫无隐瞒。

行不苟合 [xíng bù gǒu hé] 谓做事有主见,不随便附和别人。

行不履危 [xíng bù lǚ wēi] 不走有危险的地方。

行不胜衣 [xíng bù shèng yī] 衣服都禁受不起,比喻体力衰弱。

行不由径 [xíng bù yóu jìng] 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行不逾方 [xíng bù yú fāng] 谓行动不逾越法度。

行步如飞 [xíng bù rú fēi] 走路的步子轻快如飞。亦作“行步如风”、“行疾如飞”、“行走如飞”。

7. 表示“走”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1、健步如飞,读音:jiàn bù rú fēi,释义:健步:脚步快而有力。步伐矫健,跑得飞快。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丽人牵坐路侧,自乃捉足,脱履相***。女喜着之,幸不凿枘,复起从行,健步如飞。”

2、走南闯北,读音:zǒu nán chuǎng běi,释义: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闯荡。

出处:老舍《龙须沟》第二幕:“这年月呀,女人尊贵啦,跟男人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的。”

3、走为上计,,读音:zǒu wèi shàng jì,释义: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

出处:《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4、行走如飞,读音:xíng bù rú fēi,释义:形容走路快得像飞一样。

出处:宋·洪迈《夷坚丁志·李茇遇仙》:“至寺门下,觉身轻神逸,行步如飞,洎归舍,不复饮食。”

5、行步如风,读音:xíng bù rú fēng,释义:形容走路的步子轻快得像风一样。

出处:宋·洪迈《夷坚丁志·李茇遇仙》:“至寺门下,觉身轻神逸,行步如飞,洎归舍,不复饮食。”

6、行步如飞,读音:xíng bù rú fēi,释义:走路的步子轻快如飞。亦作“行步如风”、“行疾如飞”、“行走如飞”。

出处:宋·洪迈《夷坚丁志·李茇遇仙》:“至寺门下,觉身轻神逸,行步如飞,洎归舍,不复饮食。”

7、远走高飞,读音:yuǎn zǒu gāo fēi,释义:指象野兽远远跑掉,象鸟儿远远飞走。比喻人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多指摆脱困境去寻找出路。

出处:《后汉书·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8、扬长而去,读音:yáng cháng ér qù,释义:大模大样地径自走了。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回:“(道士)道:‘……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我来收取,管叫你病好。’说毕,徉长而去。”

9、逃之夭夭,读音:táo zhī yāo yāo,释义: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10、溜之大吉,读音:liū zhī dà jí,释义:溜:趁人看不见走开;吉:吉祥。偷偷地跑掉为妙。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稚燕趁着他们扰乱的时候,也就溜之大吉。”

8. 四字成语最后一个字是行的成语有哪些

四字成语最后一个字是行的成语有:[坐言起行] 坐能言,起能行。

原指言论必须切实可行,后比喻说了就做。[恣意妄行] 恣意:任意,随意;妄行:胡作非为。

随心所欲,胡作非为。[卓尔独行] 指超越众人,不随俗浮沉

[昼夜兼行] 兼:加倍。白天黑夜不停地行走。

形容急速的赶路。亦作“昼夜兼程”。

[昼伏夜行] 伏:躲藏;行:赶路。白天躲藏,夜间赶路。

指为避免被敌人发现所***取的秘密活动。[窒碍难行] 窒:阻塞不通。

阻碍太多,难以实行。[直情径行] 径:直;行:从事。

凭着自己的意思径直地去做。比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直道而行] 比喻办事公正。[正视绳行] 谓言行正直。

[择善而行] 指选择有益的事去做。[鱼尾雁行] 指兵轮行进之队列,一轮居中为首,其它轮船按人字形两旁依次排列,状如鱼尾,又如雁阵。

[鱼贯雁行] 比喻连续而进,犹如鱼群相接,雁阵行进。[鱼贯而行] 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

形容一个跟一个单行前进。[余食赘行]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

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幼学壮行] 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庸言庸行] 指平平常常的言行。[衣绣昼行] 昼:白天。

穿了锦绣衣服在白昼行走。比喻在本乡作官,或富贵后回到故乡。

[衣食住行] 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衣锦夜行]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夜里穿着锦绣衣服走路。比喻不能在人前显示荣华富贵。

[一意孤行] 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一言一行] 每句话,每个行动。

[一目五行] 犹一目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一目数行] 犹一目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一目十行]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言听事行] 指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言听计行]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同“言听计从”。[言多伤行]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言从计行]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行计从”。

[言不及行] 指言行不一。[言不顾行] 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烟视媚行] 烟视:微视;媚行:慢行。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

[鸭步鹅行] 鸭和鹅行八字步,因用以形容人走路迟缓摇晃的样子。[秀出班行] 秀出:高出,引伸为才能出众,优秀;班行:班次行列,指在朝为官的位次,后也指同列、同辈。

才能优秀,超出同辈。[修身洁行] 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

[信步而行] 信:随意。无目的地随意行走。

[相辅而行] 互相协助进行或互相配合使用。[膝语蛇行] 跪着说话,伏地而行。

极言其畏服。[无胫而行] 胫:小腿。

没有腿而能行走。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能迅速传播。

[文人无行] 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微服私行] 微服:平民服装。

私行:秘密出行。旧指皇帝或官吏穿上平民服装秘密到民间探***情或疑难重案。

[威重令行] 权势大,有令必行。[危言危行] 危:正直。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特立独行] 特:独特;立:立身。

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滔天罪行] 滔天:漫天。

比喻罪恶极大。[肆意横行] 肆意:任意残杀或迫害。

横行:仗势作恶,蛮横凶暴。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

亦作“肆虐横行”。[肆虐横行]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

横行:仗势作恶,蛮横凶暴。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

[水宿山行] 夜宿于水,日行于山。形容长途跋涉。

[水到鱼行] 比喻条件具备,事情就可办成。[饰情矫行] 指掩饰自己的真心本意,行为矫揉造作。

[势在必行] 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取行动。

[事在必行] 事情非做不可。[施施而行] 形容走路缓慢。

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深中笃行] 指内心廉正,行为淳厚。

[身无择行] 指一身行为遵循法则而无其它选择。[身体力行] 身:亲身;体:体验。

亲身体验,努力实行。[山止川行] 比喻坚不可摧,行不可阻。

[三思而行]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十六行] 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曲学诐行] 做学问不入正道,行为奸邪不正。

[庆吊不行] 庆:贺喜;吊:吊唁。不予贺喜、吊唁。

原指不与人来往。后形容关系疏远。

[轻薄无行] 指轻佻浮薄,品行不好。[潜德隐行] 指不为人知的德行。

[潜德秘行] 指不为人知的德行。同“潜德隐行”。

[前言往行] 指前代圣贤的言行。[七十二行] 泛指各行各业。

[逆施倒行] 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同“逆行倒施”。[逆耳利行] 犹言忠言逆耳利于行。

谓忠诚正直的话虽然不顺耳,但有益于行为。[讷言敏行]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

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目下十行] 形容看书速度极快。

[谋听计行] 犹言言听计从。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末节细行] 指无关大体的细小行为。[鹭序鹓行] 比喻百官上朝时的行列。

同“鹭序鸳行”。[鹭序鸳行] 白鹭、鸳鸯群飞有序。

比喻百官上朝时的行列。[令不虚行] 指制定的法令必须切实执行。

[量力而行] 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力学笃行] 力学:努力学习。

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雷令风行] 犹言雷厉风行。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

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雷厉风行] 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

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雷动风行] ①指万物运动。

由的组词大全(约50个) 由的词语解释_由是什么意思?

诗词名称:《省试行不由径》。本名:张籍。别称:张司业、张水部。字号:字文昌。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出生时间:约766年。去世时间:约830年。主要作品:《野老歌》《成都曲》《秋思》《凉州词》《节妇吟》等。主要成就:《张司业集》。信仰:道教。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孰知求捷步”的详细介绍:

一、《省试行不由径》的全文点此查看《省试行不由径》的详细内容

田里有微径,贤人不复行。

孰知求捷步,又恐异端成。

从易众所欲,安邪患亦生。

谁能达天道,共此竞成程。

子羽有遗迹,孔门传旧声。

今逢大君子,士节自光明。

二、张籍其他诗词

《秋思》、《节妇吟》、《野老歌》、《凉州词》、《成都曲》。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省试行不由径的详细信息

四字成语响行什么有什么区别

由的拼音 由的解释 由是什么意思

1、由字的拼音是yóu ; 2、 由字的解释:(1)(名)原由:因~|事~|理~|原~。(2)由于:咎~自取。(3)经过:必~之路。(4)(动)顺从;听从:事不~己|不~自主|俯仰~人|听天~命|言不~衷。(5)(介)归(某人去做):这事~我负责|队长~你担任。(6)(介)表示凭借:~此可知|整体是~部分组成的。(7)(介)表示起点:~表及里|~北京出发。(8)(Yóu)姓。

精选部分由组词的词语造句及词语的拼音和详细解释:

1、由于造句:由于对裁判的判决不满,比赛结束后他用头撞了那名裁判,为此他受到停赛一年的处罚。

解释: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老师傅的耐心教导,他很快就掌握了这一门技术|对于同一个问题,~阶级立场不同,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2、自由电子造句:本文研究的自由电子激光器具有线性摆动器及轴向引导磁场。强流相对论冷电子束通过位在这些磁场中的平行平板波导。

解释:离开原子核的吸引范围而在原子之间运动的电子。金属元素的原子中的电子很容易变成自由电子,因而使金属成为导体。绝缘体中自由电子就很少。也叫游离电子。

3、事由造句:这其中的原因是,中国其他新型市场国家现今面临的通胀环境(某些国家的通胀甚至扩展到8%)很多事由食品价格和燃料价格的上涨推动的。

解释:(1)事情的原委:把~交代明白。(2)公文用语,指本件公文的主要内容。(3)<方>(~儿)职业;工作:找~。

4、缘由造句:微格式内部的一些基本思想是相当合理的,不过它的作用被大肆夸大了,以致于人们有些时侯不会去考虑微格式的适用范围和适用缘由。

解释:原由原因。

5、因由造句:然而性不是影响***关系的唯一要素,事实上,还有其他因由能让你在短的来不及读完这篇文章的时间里,使你们的关系从肌肤之亲变得冰冷淡漠。

解释:<口>(~儿)原因。

6、自由王国造句:因此,当一个艺术家能够自觉地超越自我,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时,那种自由流畅地表达个人内心情感的状态,必然会开拓出新的创作领域。

解释:哲学上指人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规律之后,自觉地运用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的境界。

7、自由恋爱造句:而自由恋爱是现在年轻人最支持的做法,也是最流行的做法,但是对于懵懂的年轻人来说,实质是相互之间的排遣寂寞,又有几对能真正的厮守终生呢?

解释:男女之间不受家庭或宗教等束缚的恋爱。

8、自由体操造句:据英国《卫报》报道,在18日进行的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自由体操比赛中,19岁的哥伦比亚选手希尔?奥尔蒂斯动作失误,以头部先着地的姿势重摔在地。

解释:竞技体操项目之一,运动员在地板、地毯或垫子上徒手做各种动作。

9、根由造句:这些困境?以及对于我们深陷困境的广泛认识?正是造成目前这一个极端时刻的根由,正是需要我们与一切照旧的做法在 *** 的领导下有根本性的偏离的原因。

解释:来历;缘故:追问~。

10、自由造句:“每一个妇女都有权支配自己的身体,都有受到尊重以及自由的权利,任何人没有权力从妇女身上夺取这些权力。”他说。

解释:(1)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在阶级社会里,被压迫阶级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2)哲学上把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叫做自由。(3)不受拘束;不受限制:~参加|~发表意见。

11、人身自由造句:此次重编历史书是为了减少人们对共产主义***中令人惋惜的错误的注意力:摆样子公审,党内的排除异己,古拉格集中营,对***的滥用和个***身自由的禁锢。

解释:指公民的身体不受侵犯的自由。如不得非法逮捕、搜查和拘留等。

12、自由***造句:英国人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美洲宾夕法尼亚殖民地于1701年通过《自由***》(CharterofLiberties)。

解释:1955年6月南非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有关南非(阿扎尼亚)人民权利和自由的文件。主要内容是:人民应当作主人;一切民族有平等权利;土地属于耕者;全体人民有工作、学习和居住等权利。

13、自由泳造句:菲尔普斯星期二在北京夺取2百米自由泳金牌后,对自己能够加入曾经在奥运会上竞争的世界上最伟大运动员的行列发表了他的感想。

解释:(1)游泳项目之一,运动员可以用任何姿势游泳。(2)爬泳。

14、自由民造句:若一个酋长或者自由民在国王的战争中被俘,而他的儿子有足够能力接管他的财产,那么他的领地和花园应交给他的儿子,并应由其占有他父亲的酬金。

解释:指奴隶社会占有土地的农民和占有生产资料的手工业者。他们和奴隶不同,享有人身自由。

15、自由职业造句:如果你发现自己在找工作,或者试着找一些自由职业来补充你的收入以使一切运转,以下是些帮你脱颖而出的技巧,保持组织性,然后最终搞掂一个工作。

解释: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知识分子凭借个人的知识技能从事的职业。如医生、教师、律师、新闻记者、著作家、艺术家等。

16、由衷造句:实际上,我从来没有欺骗过谁?我由衷地希望我们能分开;在写了一份邮件作为书面证明,坚决地提出和她分手,在此之后的一个月,她还是不同意。

解释:出于本心:~之言|言不~|表示~的感激。

17、理由造句:但是如果我们象这些国家正在进行的那样利用我们的努力和***用创新的策略,我们没有理由不能遏制该病流行的趋势。

解释:事情为什么这样做或那样做的道理:~充足|毫无~。

18、由不得造句:帕斯洛接受天空体育***访说道:“你完全不能预测到最后一分钟的进球,这让我们付出了冠军杯出局的代价,这根本由不得主帅做主。”

解释:(1)不能依从;不能由…做主:这件事~你。(2)不由自主地:相声的特点就是叫人~发笑。

19、案由造句:结论:只有将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药学服务紧密结合,使地高辛给药方案由常规化、经验化转向个体化,才能真正做到合理用药。

解释:案件的内容提要。

20、不由得造句:的确,如今的飞机常常满员搭载着世界各地的乘客来往于各大城市,这也不由得让乘客们开始担心病菌和疾病会使他们身处险境。

解释:(1)不容:他说得这么透彻,~你不信服。(2)不禁:看到今天的幸福,想起过去的苦难,~掉下眼泪来。

21、来由造句:我们需要摒弃旧的观念,打开心扉去接受那些反应上帝之爱的新观念-----消除恐惧,悔恨,没有来由的悲痛和愤怒,让爱和喜悦取代它们。

解释:缘故;原因:这些话不是没有~的。

22、经由造句:直到1840年,由于先进的工程技术使经由伊利运河穿越俄亥俄山谷中河流的水路运输成为现实,这条荒野之路的用途开始下降。

解释:路程经过(某些地方或某条路线):~南京到上海。

23、自由竞争造句:带着这样的区别,帕特森思考了反托拉斯法,并得出结论,认为这项法律远不是在保存与契约社会相关联的自由竞争,反而大有复活等级社会的趋势。

解释:商品生产者之间在生产和销售方面进行的不受限制的竞争,是垄断前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在竞争中,大资本排挤吞并小资本,使生产日益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形成垄断。

24、自由市造句:施罗尔的冷淡态度可能源于他作为一名汽车测试及开发车手已经26年了,或者是由于他本身的业余爱好就是赛车。他一直在俄亥俄州东自由市的交通研究中心工作。

解释:一般指某城市由于有关国家利害冲突,经有关国家协议宣布为独立单位。

25、自由诗造句:作为美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革新者,惠特曼不仅开创了自由诗歌体,而且在其个人民主思想的引领下,创作了《草叶集》诗集。

解释:结构自由、有语言的自然节奏而没有一定格律的诗,一般不押韵。

26、由头造句:艺术家们也不容易,这几年随着当代艺术热,艺术家们就像是羊肉串儿,有各种由头、说辞、理论等名目被架起来烧烤。

解释:(~儿)可作为借口的事:找~。

27、由来造句:由来: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杜克大学的一名研究者,医学博士沃尔特?肯普纳通过控制食盐来治疗那些高血压患者,并因此而出了名。

解释:(1)从发生到现在:~已久。(2)事物发生的原因:来源;认真贯彻鞍钢宪法,是他们成为先进班组的~。

28、自由主义造句:正是在那里,霍布豪斯于1911年撰写了使自己为后人所铭记的著作《自由主义》,他在书中制定了新自由主义的若干基本原则。

解释:(1)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期的一种资产阶级政治思想。自由主义者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政治的、社会的和宗教的束缚,在历史上曾经起过进步的作用。但在资产阶级取得***后,自由主义就成了掩饰资产阶级统治的幌子。(2)革命队伍中的一种错误的思想作风,是个人主义的产物,它的主要表现是缺乏原则性,无组织,无纪律,强调个人利益等等。

29、自由港造句:这项立法非常失败,原因是,灵活的船主们可以绕道到南澳的自由港靠岸,从那里步行即可来到丰富的维多利亚金矿。

解释:一种港口,在划定的区域内商品的输出、输入和转口都可以免税。

30、自由落体运动造句:由于欧美的经济复苏貌似脆弱,而金融市场又处于“自由落体运动”中,因此中国8月9日发表的声明在语气上显得比较温和。

解释:物体只是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作自由落体运动。在同一地点,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相同。

31、自由贸易造句:但或许最重要的元素是,美中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将标志着美国令人可喜地认同中国如今已是一个堪与自己比肩的国家。

解释:保护贸易的对称。国家对资本主义企业主的经济活动不加干涉,而任其自由经营的对外贸易。

32、情由造句:或者比来被兜销的、被等候经太***技能来得到的“更多带宽”的外面情由是在***电视转换上耗费这么多征税人的钱的独一和着实的原因吗?

解释:事情的内容和原因。

33、无由造句:物理行为的皇室夫妇才产生神圣结识各地为了使弓不感人,没有拥抱,没有接吻之间的夫妇,当然无由婚礼的客人。

解释:<书>无从;没有门径,没有机会:乡书~达。

34、由浅入深造句: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首先是将方剂学的全程教学分成3个阶段进行:即入门引导、诱导启发、学导答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典故:从浅到深。

35、不由自主造句:回顾以往,广告只借助其歌曲和口号来吸引我们的耳朵,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像煎牛排的滋滋声、婴儿的笑声和那些我们不由自主就会被吸引的响声。

典故: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36、言不由衷造句:出于对自己言不由衷的愧疚,美国参议院最近通过了针对烟农的“买断”法律,这样,美国 *** 可以不再为它自己也严厉指责的一个行业提供补贴了。

典故: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37、必由之路造句:贝卢斯科尼先生面临着的官司以及其他的要紧之事已经令他及其部长们分心,他们不能够再继续推行严厉的改革,而为了重建意大利的经济并且能够令其长久健康发展,改革才是必由之路。

典故:由:经由。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38、身不由己造句:身不由己,他仍在内阁,2004年,他被邀请进入内阁,担任顾问大臣一职,而内阁首辅就是新加坡第三任总理-他的儿子李显龙。

典故:由:听从。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39、自由自在造句:最明显的是英国人能在罗马、日内瓦、都柏林或其他地方自由自在的工作,但绝大部分而言设法居住在英国以外是为了逃避英国征收的部分税款。

典故: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

40、听天由命造句:我猜想,如果我们没有好奇心而且听天由命,我们就能为我们的重要性和核心地位感到 *** ,告诉自己我们就是宇宙被创造出来的理由。

典故:由:听从,随顺。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41、咎由自取造句:默克尔担忧德国纳税人会***为保全咎由自取的银行,援助软弱无能的地中海国家开出更大金额的支票。

典故:灾祸或罪过是自己招来的。指自作自受。

42、自由泛滥造句:《墙上的标语》这里还保留着历史遗存的语录:“凡是错误的思想,凡是毒草,凡是牛鬼蛇神,都应该进行批判,绝不能让它们自由泛滥。”

典故:指某种错误的思想言行没有约束,到处扩散。

43、不由分说造句:就是这样,突然之间你明白了:这一切是因为上帝一直在***里,而不是因为我自己做了什么,是因为?已经成就了什么。?这将彻底地、不由分说地改变你的态度。

典故:由:听从,顺便;分说: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44、自由放任造句: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 *** ,最终是不会有什么工作需要部长做的,而且,在一个“共产社会”大放异彩的时代,需要部长的地方也越来越少。

典故:不加约束,任它自由发展。

45、不自由,毋宁死造句:我们的法拉第筒式收集器的表面上也有信息?在“不自由,毋宁死”的格言下面,写着麻省理工学院为该等离子体探测器付出劳动的所有人员的名字。

典故:如果失去自由、***,宁可去死。

46、信马由缰造句:他当时对自己的新回佣***太过分心了,所以就没有注到自己在往哪里走,而是让自己的双脚信马由缰般地往回家的路上走。

典故: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

47、由博返约造句:当代辨证论治规范化研究的主要特点是辨证纲领有由博返约的倾向,具体病证的诊疗标准则渐趋规范。

典故:指做学问人广博出发,继而务精深,最终达到简约。

48、身不由主造句:它还能帮助男人认识性 *** 之前的"身不由主的一刹那",教会他们如何避免提前 *** 。

典故: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有关由字组词的词语列表 由的组词 由怎么组词 由的多音字组词 由字组词

由礼、由聃、由状、由以、由心、由帖、由自、由言、由忠、由问、由中、由绪、由然、由夷、由房、由闲、由始、由于、由文、踪由、祝由、由衷、源由、原由、头由、由单、夷由、由敖、由辟、邑由、由求、由狱、由本、由白、由委、由豫、案由、许由、不由、譬由、末由、且由、情由、率由、经由、犯由、等由、端由、仇由、巢由、奸由、事由、帅由、所由、往由、未由、无由、因由、由身、由得、由巢、由打、由鹿、由归、由义、由仪、由缘、由延、由来、由衍、由子、由历、由着、由头、由宁、由旬、由由、由裕、由田、由趣、由圣、由守、由性、由绎、摘由、由蘖、由衙、由径、由喜、由庚、由行、自由、元由、缘由、远由、仲由、凭由、青由、根由、本由、冶由、养由、理由、来由、阶由、解由、何由、关由、贵由赤、自由泳、自由身、自由人、自由车、自由诗、许由津、许由瓢、所由官、鬼狐由、鬼胡由、犯由榜、犯由牌、路由单、没来由、不由得、不由人、由不得、由准氏、由不的、祝由科、自由民、自由港、由古自、由窦尚书、由浅入深、自由放任、自由竞争、自由散漫、政由己出、自由王国、自由电子、心不由己、小大由之、许由洗耳、由表及里、由博返约、由来已久、不因不由、不由分说、妖由人兴、身不由主、始末根由、始末原由、病由口入、兵不由将、必由之路、率由旧则、咎由自取、人身自由、免丁由子、起根发由、计无由出、祸福由人、祸福由己、盖不由己、福由心造、不禁不由、善败由己、身不由己、始末缘由、听天由命、行不由径、心不由主、信马由缰、心不由意、言不由中、言不由衷、由中之言、易知由单、由衷之言、由近及远、自由主义、自由电荷、自由体操、预期理由、自由市场、自由泛滥、自由贸易、自由法国、自由下落、自由自在、起根由头、其道无由、末由也已、率由旧章、居仁由义、不由自主、由此及彼、概不由己、俯仰由人、儿大不由娘、儿大不由爷、自由贸易区、自由泳接力、自由民主党、充足理由律、必然与自由、自由式摔跤、自由职业者、自由***民、独立自由勋章、自由落体运动、伯仁由我而死、独立自由奖章

1. 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四字词本身是个宽泛概念,注意词的定义就行了:词是指一定的语音形式跟一定的词汇意义相结合,并且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2. 成语与四字词语有什么不同之处

成语本来是人民大众口头上或古人今人的著作中使用的语言材料。

成语之所以能得到人们的广泛使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一些优点:(1)言简意赅 成语一般都能把人们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思想,用十分简练、非常概括的几个字说出来,真正具有言简意赅(完备)的优点。适当地运用这些成语,会使语句显得格外精炼。

例如:(A)方枘(ruì)圆凿意思是:方榫(sǔn)头不能楔(xiē)进圆孔洞,比喻两件事不相容,或者比喻事情的不可能。(B)色厉内荏(rěn)意思是外貌看起来庄矜、威严,而内心里却很怯懦。

(C)众口难调意思是吃饭的人多了,饭菜的味道就很难使所有的人都满意。比喻作一件事情,不容易使各方面都没有意见。

这类成语,如果改用一般的话来说,即使多用很多的字,也未必能表达得像用成语那样的意思丰富和透彻。(2)易学易记 由于成语在结构形式和组织方法上,基本上有规律可循,所以学起来都比较容易,甚至为创造新成语也提供了便利条件。

比如:翻天覆地 横征暴敛 醉生梦死抱残守缺啼饥号寒 这些成语,从语法的角度上来分析是有它的共同之处的。"翻天覆地"是动宾结构,是由翻、覆、天、地四个字交错组成的。

提起"翻天",可能就想起"覆地"。又如"横征暴敛",是横、征、暴、敛四个字组成的。

"横征"和"暴敛"对仗是很工整的。所以学起来、记起来都很容易,特别是由于成语具有四字性,也使成语易学易记。

(3)形象具体 有许多成语,含有显著的修辞因素,看了或听了以后,就会在头脑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具体的印象。成语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举几种常见的例: (A)比喻法。

借某一种情况说明另一种情况。例如: 中流砥柱 这个成语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黄河中流的砥柱山。

"砥柱是在黄河中流的一座山,黄河的水日日夜夜汹涌澎湃地冲击它,可是千百年来,依然屹立在那里。因此人们就用"中流砥柱"这四个字作为成语,比喻那些意志坚强,在大风大浪里经得起考验,毫不动摇,能起支柱作用的人。

如影随形 无论什么物体的影子,一分一秒也离不开那个形体。因此,人们就用"如影随形"这个成语,比喻两个人或两件事物关系的密切。

牛鬼蛇神 牛鬼和蛇神都是可憎恶的妖魔、鬼怪。因此,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极坏的人。

水中捞月 映在水里边的月亮只是一个影子。到水里去捞月亮,当然是永远捞不到手的。

因此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做那些白费气力,枉费心机而得不到结果的事情。 以上这几个成语,都不是直接用它的字面上的本意,而是用它那比喻的意思,都是属于修辞上的比喻法。

(B)讽喻法。***造一个故事,用来讽刺或者教育劝诫别的人。

例如: 狐***虎威《战国策·楚策》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老虎寻找野兽吃,遇到一只狐狸。狐狸说:"你怎么敢吃我!老天爷派我做百兽之王,现在你吃我,就是抗拒天命!你如果认为我说谎话,那么我在你前边走,你跟着我,看看野兽们见了我有没有敢不立刻跑开的?"老虎同意了,于是就和狐狸一块儿走,野兽看见老虎,吓得就跑。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怕他,还以为真怕狐狸才跑呢,后来人们就用"狐***虎威"这个成语,讽喻那些凭借别人的势力来吓唬人的人。 画蛇添足《战国策·齐策》有这样一个故事:楚国有一个人举行祭祀典礼。

行完了礼,把一壶酒赏给他家里的几位客人。客人们商量道"这酒几个人喝嫌少,一个人喝,有余。

咱们在地上画蛇,谁先画成了谁就喝酒。"有一个人先把蛇画成了,拿过酒来将要喝,却又左手举着酒壶,右手又画着蛇说:"我还能给蛇添上脚。

"脚还没画成,另一个人又把蛇画成了。这人把酒壶夺过来,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于是他就把酒喝了。

后来用"画蛇添足"这个成语,讽喻那些喜做节外生枝、无补于事的人。 另外成语中的"鹬蚌向争,渔人得利""愚公移山"等,都用的是讽喻法。

(C)对偶法。把两个有某些类似之点的词组,互相对照,组织在一块儿,形成语法上的并列结构。

例如: 车水马龙 这个成语是用"车水"和马龙"两个词组构成的,"车水"和"马龙"对偶。这里说的是"车"和"马":车怎样呢?车象流水那样接连不断地飞驰。

马怎样呢?马象龙那样活跃地奔跑。用这句成语来形容大街上人们来来往往的热闹景象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

良师益友 这个成语是用"良师"和"益友"两个词组构成的。"良师"和"益友"对偶。

这说道德学问很好的老师,于我有益的朋友都有助于自己的进步。 此外象"灯红酒绿""忍气吞声""横征暴敛""耳闻目睹"等等,也都是用对偶法构成的。

这类成语的前后两个词组所表示的意思都是类似的,而不是相反的。(D)映衬法把相反的两件事互相对照。

例如: 地旷人稀 旷是广阔的意思,按一般情况来说,土地的面积大,那么土地上居住的人就多。可是有些地方,尽管土地面积大,而人口并不稠密,这就是"地旷人稀"。

"地旷"跟"人稀"两件事是不协调的,而是相反的。这个成语就是用这两种情况的互相映衬组织起来的。

阳奉阴违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表面听从,暗地里却又另搞一套。"阳"是表面,"阴"是里面。

"风"是遵从,"。

3. 表示响的四字词语

震耳欲聋

解释: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出自: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

振聋发聩

解释: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出自: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响彻云霄

解释: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示例:教室里学生们的情绪高涨,歌声响彻云霄。

天震地骇

解释: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场面令人惊骇。

出自:《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

声振屋瓦

解释:声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动了。形容呼喊的声音很宏大猛烈。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

锣鼓喧天

解释: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出自: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早来到北邙前面,猛听的锣鼓喧天,那军不到三千,拥出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

穿云裂石

解释: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出自:宋·苏轼《〈水龙吟〉序》:“善吹铁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

惊天动地

解释: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出自: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人声鼎沸

解释: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雷霆万钧

解释:雷霆:急雷,霹雳;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15公斤。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声如洪钟

解释: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4. 行什么为四字成语

行踪无定 〖解释〗行踪:行动的踪迹。指在各处来往出没,没有固定处所。

行思坐忆 〖解释〗走着坐着都在想。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解释〗表示自己是个硬汉,对别人毫无隐瞒。

行浊言清 说得好听而行为卑劣狠毒。形容言行不一。

行住坐卧 指一举一动。

行针步线 比喻设***策。

行者让路 行走的人相互让路。谓大家都谦逊有礼。

行远升高 《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后遂以“行远升高”比喻为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行有余力 谓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

行易知难 孙中山的认识论命题,与古代流传下来的“知易行难”学说相对。也称知难行易。

行香挂牌 学政到省后例行的仪式。行香:到孔丘庙烧香。挂牌:出牌公告考试地点、日期等。

行崄侥幸 见“行险徼幸”。

行险徼幸 谓冒险行事以求利。语出《礼记·中庸》:“小人行险以徼幸。”

行侠好义 谓讲义气,肯舍己助人。

行同能偶 品行相同,才能相等。

行同狗豨 豨:猪。人的行为丑恶,如同猪。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亦作“行如禽兽”、“行若狗彘”、“行同犬彘”。

行思坐想 谓不停地思考。

行思坐筹 见“行思坐想”。

行尸走骨 见“行尸走肉”。

行师动众 谓指挥大军作战。

行色怱怱 见“行色匆匆”。

行色匆匆 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忙忙的样子。

行若狗彘 指人 *** ,行为像猪。

行眠立盹 形容极度疲倦无精神。

行间字里 谓文章的字句中间。

行奸卖俏 谓恣*行邪,弄姿作态。

行己有耻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行合趋同 行为志趣相同。

行号卧泣 行走或躺卧时都在号呼哭泣。形容悲痛之极。

行古志今 按古道行事,为当今服务。谓时异势迁,不可食而不化。

行成于思 品德的养成在于能思考。

行藏用舍 行:做,实行。藏;退隐。用:任用。舍:不用。

行不逾方 谓行动不逾越法度。

行步如飞 走路的步子轻快如飞。亦作“行步如风”、“行疾如飞”、“行走如飞”。

行不履危 不走有危险的地方。

行不苟合 谓做事有主见,不随便附和别人。

行不副言 谓言行不一。

行不贰过 谓犯过的错误不再犯。语出《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行不从径 走路不遵循正道。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

行兵布阵 行兵:出兵。带兵出征和布置战斗阵势。泛指军事指挥之术。亦作“行兵列阵”。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

行不胜衣 衣服都禁受不起,比喻体力衰弱。

行之有效 之:代词,它,指办法、措施等;效:成效,效果。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行百里者半九十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行不得也哥哥 鹧鸪叫声的拟意,表示行路艰难。

行不由径 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行尸走肉 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行若无事 行:行动,办事;若:好象。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行远自迩 自:从;迩:近。走远路必须要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

行动坐卧 泛指人的举止和风度。

行将就木 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行号巷哭 行:路;号:大声哭叫。道路上和大街小巷里的人都在哭泣。形容人们极度悲哀。

行同狗彘 旧时指人 *** ,行为和猪。

行云流水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