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飞翠舞的意思_红飞翠舞玉动珠摇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7-11 0
  1. 不温不愠的成语意思?
  2. 关于颜色的诗句加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关于颜色的诗句有什么)
  3. 表示颜色的成语?
  4. 红楼梦之十二金钗你最喜欢哪一个,描述其生活环境,分析环境与其个性的关系
  5. 求红色读后感3
  6. <湘云醉卧>的故事概括(100~200字左右)
  7. 读 红楼梦 五十五——六十三回

(一)《黛玉入府》赏析此回借黛玉进入贾府,通过她一路目中所见,耳中所闻,不仅详尽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亦即人物的活动环境,而且第一次生动刻画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邢王夫人,宝玉黛玉等好几个主要人物,因此可以说“这方是正文起头处,此后笔墨与前两回不同”(甲戌本脂批)。 从艺术结构来看,此回情节的设计同样体现了作者的匠心。如果说第二回“演说荣府”仅仅只是通过冷子兴的口头叙述,使读者对荣宁二府的主要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此回则是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使几个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声音笑貌,栩栩如生地走到了读者的面前。这也就是脂批所云“画家三染法”中的第二次皱染,经过这次皱染,几个主要人物便耀然于读者心中眼中了。 在艺术描写上,此回情节也有着许多成功之笔。如写黛玉初见贾母一段:“……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 知是她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这可谓是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也是所谓“颊上三毫”,传神得力。其他如写凤姐出场、宝玉出场,也都是为人所称道的文字。 (二)《凤姐出场》赏析 黛玉刚进贾府,正和贾母等论着自己的体弱多病和吃药等事,“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未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来者是谁,作者没有马上交代;但这一声正好像戏曲舞台上角色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它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来者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真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作者在没有正面描写人物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 随着后台这一声,一个浓妆的**出场了。作者接着用重笔浓彩描绘了其外形特征:“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里,前十数句关于凤姐衣着和外貌的描写,是细腻的工笔画,是实写,而最后两句则是充满了空灵之气的写意画,是虚写;虚实结合,一个有生命的贵族**形象合眼如见。 但作者到此还没有交代这位**是谁。接下去我们先是听到贾母的介绍:“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这一介绍虽然体现了这位浓妆**的性格特征和贾母对她的宠爱,但依然使黛玉不得要领。最后众姐妹告诉黛玉:“这是琏嫂子”,黛玉这才想起昔日听母亲说过的情况,而王熙凤这个名字才最终交代了出来。 凤姐一出场,满屋内便只有她一个人的说话声。她先是赞美黛玉“标致”,顺手就恭维了贾母;接着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以此来讨取贾母的欢心;等到贾母责备她不该说这些伤心话来招她时,她又“忙转悲为喜”,自责“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然后又以当家少奶奶的身份,一面安顿黛玉,一面吩咐婆子们……至此,读者先闻其声,再见其形,再知其名,再睹其种种表演;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王熙凤,自然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名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凤姐的出场前后作如许皱染,后文焉得不活跳于纸上! (三)《宝玉亮相》赏析 紧接着凤姐出场之后,又接写了宝玉出场,“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环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环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 乍一看,这段描写似和凤姐出场出于同一机轴,都是通过了黛玉的耳中所闻、心中所思和目中所见,都是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但实际上作者是有意识地把这两个人物的出场加以对比描写,使之“相映而不相犯”(甲戌本脂批),这正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 凤姐出场,“一语未了”,黛玉听到的是“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笑语声,这一声可谓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凤姐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而宝玉出场,“一语未了”,黛玉听到的首先是“外面一阵脚步响”,接着是丫鬟的回话声。“一阵脚步响”,说明来者是个年青的男性(古代女性走路不可能发出脚步响),且是贾母前受宠爱的人(否则不敢如此大胆放肆),这就非常切合宝玉的身分地位;丫鬟的回话声,一开始就点明了来者系谁,这和凤姐出场时直至最后才讲出姓名来正好前后相映。因此,虽然同是“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但同中又有异,且通过了所闻之声的不同,显示了人物身分性格的差异。如果把这两个人物的出场描写调换一下,凤姐出场是听到“一阵脚步响”,宝玉出场是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笑语声,那就从根本上失却了这两个人物之神。 不仅如此,两人出场时在黛玉心中所引起的反映也不相同。凤姐出场,黛玉心中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这里,黛玉的心中所思和以后的目中所见是一致的。而宝玉出场,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黛玉的心中所想和实际的宝玉正好适成反照。在此之前,黛玉早就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有个表兄,乃“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她本人入府后,又听王夫人亲口嘱咐:宝玉乃是家里的“混世魔王”,“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一直到宝玉出场前夕,在黛玉心中所唤起的都是这样一种印象。这种在人物出场前一再加以贬抑的手法,一方面造成了一种强烈的悬念,使读者产生必欲看个究竟的愿望,正如脂批所云:“不写黛玉眼中之宝玉,却先写黛玉心中已毕有一宝玉矣,幻妙之至。只冷子兴口中之后,余已极思欲一见。及今尚未得见,狡猾之至。”(甲戌本)同时,它又和后面黛玉实际的目中所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更衬出了宝玉的神***风韵,脂批所云“这是一段反衬章法”(甲戌本)者是也。如果说凤姐的出场是以先声夺人取胜,那么宝玉的出场则是以强烈的悬念和反差见长。 (四)《乱判命案》赏析 贾雨村刚到任上,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金陵一霸薛蟠为争买被拐卖的香菱,纵容豪奴打死了冯渊,贾雨村在审理此案的过程中,从门子处得悉其中利害,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此回情节之设,一方面是出宝钗之需要,同时亦是为揭露世途之黑暗。特别是其间通过门子之口所提出的一纸“护官符”,对揭露封建官场的黑暗腐朽有着深刻的典型意义。 门子告诉贾雨村:“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所以绰号叫作‘护官符。’金陵一省的“护官符”即为四句谚俗口碑,下面并注有其始祖官爵并房次:贾不***,白玉为堂金作马。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居八房。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余在籍。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这里,***借一纸“护官符”,提出了贾、史、王、薛四个典型的封建家族,它们上通朝廷,下结州县,盘根错节,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相互结成了一张庞大而错杂的封建关系网。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呆霸王”薛蟠***命而被贾雨村“就中维持”这一具体***,就相当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这正如戚本的一首回前诗所指的:“请君着眼护官符,把笔悲伤说世途。”此回于抨击封建吏治实是重要的一笔。 此外,甲戌本在门子介绍“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的正文旁,又有行侧批云:“早为下半部伏根。”这实即提醒读者:四大家族的“荣”、“损”乃是一部***之“根”,《红楼梦》的下半部就是围绕了这条“根”而展开的。所谓“荣”、“损”,亦即兴衰,这为我们理解***是写封建家族兴衰史也提供了启示。总之,这一回亦如前五回的其他几回一样,在《红楼梦》的艺术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五)《宝钗扑蝶》赏析 此回情节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刻划及行动的描绘,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人物活动的场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不可多得的仕女画。 文中描写那宝钗一路逶迤来至潇湘馆,想找黛玉一起来玩,“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想毕,抽身回来。这里,作者通过对宝钗内心活动的描写,显示了宝钗处事的谨慎和考虑问题的精细周密。这和宝钗平和、稳重的性格是十分相契的。但是,宝钗的性格又不是单一的,接着作者写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下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这段描写,使人物的性格显得丰满,因宝钗虽是平和稳重,但毕竟是个少女,少女那种天真活泼的情趣,也会在她身上表露出来。 从作者对宝钗扑蝶的细节描写来看,作者先写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将蝴蝶飞舞时的形态,描写得十分逼真。这不仅为我们增添了绘画美,而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人物活动:“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这样的人物行动描写,不仅显得真切、动人,而且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 (六)《黛玉葬花》赏析 此回写黛玉因将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而独自悲泣。至次日,又恰遇饯花之期,众姐妹在花园内玩耍,唯独黛玉却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春愁思,因把那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已,随口念了几句,不想宝玉听了竟恸倒在山坡之上。 这是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情节场面描写,其新意有三:其一,是借葬花之举渲染伤感的气氛,这不仅别出心裁,而且对表现黛玉这样一位闺阁千金的伤感之情是十分贴切的。其二,以黛玉吟诗来抒发其内心的孤独和伤感,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畸笏叟曾作批语曰:“余读葬花吟,凡三阅,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加批。”其三,以宝玉作陪衬,更加突出了黛玉的悲伤,作者写宝玉因听了黛玉的诗而恸倒在山坡上,这虽是淡淡的一笔描写,但却比直写黛玉更有感染力。 从情节结构来说,作者在描写宝钗扑蝶之后,接着又写黛玉葬花,这对于表现宝钗和黛玉的性格特点来说,正好起到了相互映衬的作用。这两段都是十分典型的情节描写,宝钗扑蝶,作者通过宝钗喜悦之情的描写,显示了她平和、开朗的性格特点。而黛玉葬花,则通过悲伤气氛的描写,表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这样的对比,使宝钗和黛玉的性格特点表现的更加生动、鲜明,使人读后难以忘怀。 (七)《筵席笑声》赏析 刘姥姥事先受了嘱咐,为了“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在宴会上故意出洋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这是一段十分精彩的描写,最难得的是曹雪芹写大家都在笑,但笑得各不相同,笑得非常个性化,笑得很合乎人物的身分地位、性格心理,及至年龄和体质状况。 当贾母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同时自己“鼓着腮帮子不语。”众人听她这几句话,看她这副可笑的模样,“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唷’!”***写这两人最先作出这样的反映是很合理也是很真实的。这两位都是聪明过人的姑娘,但她们又不同,湘云颇有男孩儿豪爽不羁之风,所以她忍不住笑时就把口里不及咽下的“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则素来体质纤弱,所以气都笑岔了,肚子也笑疼了,于是“伏着桌子只叫‘嗳唷’!”但同样也是笑得肚子发疼的惜春,则是“离了坐位”,拉着她奶母叫“揉揉肠子”,因为年幼的惜春是有奶母在旁随时照顾的。 作者写“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也很形象生动,薛姨妈在座上是属于上一辈的人,连她也不能自持,竟象湘云姑娘那样,把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而被薛姨妈口里的茶喷湿了裙子的探春,又不由自主地笑得把手里的茶碗合在她姐姐迎春的身上,可见把迎春的衣服也弄湿了。这连续性的动作反映出人们笑得前仰后合,乐不可支。写“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也极其简约而又准确地写了同这一老一小的神情动作,贾的欢乐心情和宝玉的撒娇神态,跃然纸上。至于写“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说不出话来”,更是传神之笔。王夫人想到这笑的一幕必定是出于凤丫头的促狭,但这既能博得婆婆和大家的欢乐,而又无伤大雅,也就不必深责,何况这时她自己也被笑的力量压倒了,所以她便只能“用手指着凤姐儿”而“说不出话来”。这种描写使人仿佛听到她的笑声,看到她的手势,还联想到她当时那种愉快的微妙的内心活动,把人物形象突现了出来了。 恩格斯是很重视***“细节描写的真实”(《致玛·哈克奈斯》)的。他又说:“我觉得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反映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致斐·***尔》)正因为曹雪芹绝不是一般地写他笔下的人物都在“笑”,而是具体地富有个性地写出人物各自在“怎样笑”,这就使得一段短短的细节描写,具有强烈的真实感、鲜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艺术吸引力和感染力,使读者对《红楼梦》里那次宴会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八)《湘云醉眠》赏析 宝玉过生日,恰巧宝琴、平儿、岫烟也是这天生日,因此虽然王夫人不在家,也不曾像往年热闹,但大家还是高高兴兴凑了分子,在芍药栏中红香圃三间小敞厅内,摆下宴席,给宝玉等人祝寿。而且,“正因为贾母、王夫人不在家,没人管束,便任意取乐”,众人猜拳行令,“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紧接着就引出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妙文:“憨湘云醉卧芍药”。 这段文字不长,从小丫头笑喜喜走来报信,到湘云醒来吃了酽茶,衔了醒酒石,喝了醒酒的酸汤,不过四百余字,但却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有花香,有动,有静,有梦境和诗意的少女春睡图。山石僻处,青板石凳上,湘云醉卧花丛。空中弥漫着花香,一群蜂蝶闹攘攘的围着。这里是安祥宁静的花的世界。只有蜜蜂轻轻的嗡嗡声,湘云在梦中“唧唧嘟嘟”的说酒令声,最后是众人吃吃的笑声打破了周围的宁静和湘云的梦。这里是落英缤纷的花的世界,芍药花飞,洒在湘云酒醉的脸上和华美的衣襟上,连掉在地上的扇子,有一半也已埋在落花里。这是一个多么美的境界啊!这是有声的画,诗与画的结合,是一曲《睡美人》,也是曲《花之圆舞曲》。 美的图画中有美的意境,也有美的性格,醉眠花丛,香梦沉酣的正是也只能是热情爽朗,不拘礼节的史湘云,不是也不可能是林黛玉或薛宝钗。林黛玉只会葬花埋香,吟着伤感的《葬花词》。举止娴雅,品格端方的薛宝钗也不可能像史湘云这么浪漫。只有史湘云,只有吟着“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对菊》)和“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如梦令·柳絮》)这样诗句的史湘云,才有这般豪爽的雅兴。也只有史湘云,才这样洒脱不羁。她是醉了,但不是酩酊大醉,颓然醉倒的。她只是有几分醉意,想纳凉避静,来到花丛;又怀着美好的诗情,用鲛帕包了芍药花瓣为枕,在青板石凳上躺下,不觉悠然入梦。在梦里还念念不忘说酒令,真是憨态可掬。“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这酒令也像她的心胸一样的清朗旷达。这梦是史湘云的梦,这意境也是史湘云的意境。曹雪芹不光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的图画,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的性格,美的心灵。

不温不愠的成语意思?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的酒令可谓雅俗共赏,雅致的如射覆、占花令等,通俗的如抢红、拇战等。所不同的是,曹雪芹把通俗的酒令写出了雅致的玩法,脱俗至雅,且雅韵深致,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拇战就是其中的代表。

拇战,中国民间饮酒时一种助兴取乐的游戏,最通俗的酒令之一,亦称“豁拳”、“豁指头”,又称“搳拳”、“揞拳”,俗称“划拳”。由两人相对出手,各猜其所伸手指之数,合而计算,以分胜负。明代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俗饮,以手指屈伸相搏,谓之豁拳,盖以目遥觇人为己伸缩之数,隐机斗捷。余颇厌弃呶号,然唐·皇甫松手势酒令,五指皆有名目”,“则当时已有此戏矣”。明代王征福著《拇战谱》,专载拇战令辞[1]。而明代谢肇淛在《五杂俎.人部二》中关于手势酒令的记载最早源于汉代。清代郎廷极《胜饮篇》卷八:“俗饮以手指屈伸相搏,谓之豁拳,又名豁指头。”清代“始宁竹秋氏”所著《红闺春梦》四十七回:“方夫人又道:‘我们十人可行此令,那边聂奶奶他们单搳拳就是了。’”[2]

红飞翠舞的意思_红飞翠舞玉动珠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通常容易把拇战和猜拳混淆,以为是一种酒令。其实,两者截然不同。《红楼梦大辞典》中解释:猜拳,亦称猜枚,俗称猜单双。《东皋杂录》:“唐人诗有城投击鼓传花枝,席上搏拳握松子。”《荣余音话》:“元人姚文诗云:‘……剥将莲子猜拳字,至手***不赌空’。而今酒令之猜枚,前后不放空也。”其中《荣余音话》疑为清代阮葵生的《茶余客话》之误。再如清代李调元《童山文集》卷三十八《弄谱百咏》:“筵赏花支照烛红,随拈莲子斗雌雄。真空两手君休诧,看破乾坤总是空。”“藏阄即猜拳”,此令远承汉代的“藏钩”游戏,下开明清“猜子”等酒令的先河[3]。通俗的讲就是指饮者任取席上果粒,如松子、莲子、瓜子之类,握于掌中,双握而云其一,由另一饮者先猜奇偶,后猜数目,猜三次,才决胜负。

《红楼梦》中第六十二回,由湘云提议玩的酒令是拇战,戚序本和商务本《石头记》均误作“猜起拳来”[4],第六十三回“怡红夜宴”中,众人玩占花令散去之后,老嬷嬷们吃酒时所玩的酒令才是“猜拳”,由这些没有文化且被作者称为“鱼眼睛”的人来玩,可知这种酒令是当时酒令游戏中最普通的一种了。另外,书中在第十九回、第七十五回也分别点到猜枚游戏,一是贾珍、贾琏、薛蟠等人参与,一是贾珍、尤氏、佩凤等人参与,由此也可看出,这一酒令游戏通常都是不通文墨之人玩耍的。

在民间,不管是拇战,还是猜拳,大家都是就令而玩,以胜负定输赢,通常是两个人对决,同席其他人围观助兴,玩起来吵吵嚷嚷,热热闹闹。在《红楼梦》中,简单易行的猜拳被作者轻轻一点,无须多论。而对于拇战的描写,作者则运其匠心独运的精彩之笔,不仅设定酒面、酒底,就酒面、酒底的具体内容也充分铺陈,力求做到推陈出新,可以说是别具一格的独创出高雅别致的新玩法,文中酒令要求:“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

单从“酒面”所限内容,就足以体现作者对各方面知识的涉猎何其广博,并且能把酒令作为一种载体,将各种文化融合在一起,互为关照,彼此呼应,为刻画书中人物增加意义厚重且靓丽的一笔。

①古文:本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这里指古代散文。

②旧诗:指旧体诗。

③骨牌名:指口头文字类的酒令。骨牌,即牙牌,又称“宣和牌”,是以其最初制此游戏之具时,军用牛骨或象牙制成。它是由古时掷骰子的博戏演变而来,明代张自烈《正字通》中记载“牙牌,今戏具。骨牌及其组合都有自己的名称。”于是便产生了骨牌名诗,骨牌最初是用于酒令的,于是由诗牌令,演变出各种组合的诗词曲酒令,称之为骨牌名。如:乌龙戏珠、梅梢月、三郎游五岳、苏秦背剑、五岳朝天、观灯十五、剑行十道、上天楼、火练丹、霞天一只雁、寒鹊争梅、上天梯、折脚雁、二士误入桃源、桃红柳绿、寒鸦争梅、杨妃醉八红、摔碎八宝珠环、鱼游春水、一枝花等。

④曲牌名:就是曲,俗称“牌子”。曲,是韵文文学的一种,同词的体式相近,可以配乐歌唱。曲有曲牌和宫调,即指曲调的名称和乐曲的调式,曲牌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格式,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注:古代的曲很长,所写的曲牌都是一个很长的一首曲的部分小节的名字。曲牌名其实和词牌名是一样的概念。原先诗词都是配乐吟唱的,都有相应的名字来命名。后来曲调失传或是别的什么事,就只用曲牌名来限定曲子的字数,格律,音韵等,如:醉花阴、喜迁莺、出队子、刮地风、四门子、水仙子、塞雁儿 、节节高、过南楼、蒙童儿犯、灯月交辉、初生月儿、阳关三叠、林里鸡近、河西水仙子、间金四块玉、减字木兰花、古调石榴花等。

⑤时宪书:即历书,古时称“通书”,清乾隆时为避弘历名讳,更名为“时宪书”。历书可谓生活小百科全书,内容五花八门,包括了民俗、婚俗、文书、讣告引状、祭文、扫墓、红白喜事用语、对联、寿语、历史典故以及日历等。在古代,由于它是由皇帝委任京城钦天监颁布的,所以又称“皇历”、“皇书”。常见历书用语如:吉日、大吉日、黄道吉日、鸿雁来宾、宜会亲友、凶日、大凶日、禁忌出殡日、不宜出行、乔迁、移徙、讣告引状等。

解释完酒面的有关内容,我们试解《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作者是如何运用拇战的形式别出心裁的玩此酒令的。

1、黛玉替宝玉所行酒令:

酒面:落霞与孤骛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 这是鸿雁来宾。

酒底: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具体解释:

一句古文是“落霞与孤鹜齐飞”: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句旧诗是“风急江天过雁哀”:出自南宋·陆游·《寒夕》“风急江天无过雁,月明庭户有疏砧。”

一句骨牌名是“折足雁”:骨牌名。这副牌由“长三”、“一二”、“长三”组成[5]。

一句曲牌名是“九回肠”:曲牌名。原是愁极之词,取自西汉司马迁的《拜任少卿书》:“肠一日而九回。”

一句时宪书上的话是“鸿雁来宾”:鸿雁来宾,旧时历书中有此语。来宾,即已经到来或即将到来的客人,语出《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

酒底“榛子”二句:榛树的果实可食,如栗而小,味亦如栗,又叫榛栗、榛瓤。这句话利用“榛”与“砧”同音异义的特点,既巧妙地符合了酒令的规定,也说明了榛子与捣衣声无关的事实[6]。又《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疏“榛栗”为“妇人之贽”曰:“盖以‘榛’声近‘砧’,取其虔于事也。”则“榛子”又可暗谐“虔子”,即一片挚诚、忠贞不渝的意思。以捣衣砧声比喻在清秋之时怀人的愁绪,前已屡见,如唐代顾况的《游子吟》中“苔衣上闲阶,蟋蟀催寒砧”、宋代李清照的《行香子·天与秋光》中“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等。末句用唐·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这支酒令的酒面连缀起来描写的是,远方孤单的野鸭伴着晚霞飞向天边,一只折足的大雁也在疾风中飞过江面,它的哀鸣使人愁苦万分,让人感到秋天来了的一种凄凉的景象。酒底运用谐音之法写这榛子并不是砧子,是不能用它为远去的亲人洗衣服的。深秋来临,北雁应该南归,远离故土、孤苦无依、寄居贾府的林黛玉,正犹如令中那只折足的孤雁,已经无法踏上返乡的归程。而“榛、砧”之意,则表达了她对心上人除了一片深情,但终不能为他做些什么。这也是林黛玉对爱情渺茫的一声悲叹!

2、湘云所行酒令之一:

酒面: 奔腾而砰湃, 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锁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

酒底:这鸭头不是那丫头, 头上那讨桂花油。

具体解释:

一句古文是“奔腾而砰湃”:出自北宋·欧阳修·《秋声赋》“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一句旧诗是“江间波浪兼天涌”:出自唐·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一句骨牌名是“铁锁缆孤舟”:骨牌副儿名。这副牌由“长三”、“三六”、“长三”组成[7]。从上文写江水浪高看,这句典出当是赤壁曹操用庞统计之事:曹军多北人,不谙水性,为避风浪颠簸,以铁索连结江上单独船只,上铺木板,平稳如行陆上。后被周瑜用火攻所败。

一句曲牌名“一江风”:曲牌名。全句有俗话“船遇当头风”之意。

一句时宪书上的话“不宜出行”:旧时迷信宣传出门远行要挑选吉利的日子,历书中有某一天是否相宜的说明。

酒底:鸭头即席上的菜,与“丫头”谐音。桂花油指古时妇女用的搽发油。

这支酒令连缀起来的描写的是,江中波浪滔天,巨浪直扑天空涌流而下,此时江面上的一叶孤舟,需要铁索的保护,遇到这样的天气,是不宜出行的。酒底运用这鸭子头不是那丫鬟的头的谐音,戏谑它的头上没有抹桂花油。这支酒令和湘云的性格极其相符,如果说林黛玉如幽谷潺潺的清流,史湘云则是波涛澎湃的大江,一个温婉如玉,一个清朗如月。以酒令照应人物形象在此发挥了令人眼前一亮的作用,自幼丧失双亲的湘云,犹如一叶孤舟,在茫茫众生中,虽然没有亲情的温暖,但依然要乘风而行,这也正契合了湘云“英豪阔大宽宏量”的爽朗性格。

3、湘云所行酒令之二:

酒面:泉香而酒冽,玉锰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一句古文是“泉香而酒冽”:出自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一句旧诗是“玉碗盛来琥珀光”:出自唐·李白·《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一句骨牌名是“梅梢月上”:骨牌副儿名。这副牌由“长五”、“幺五”、“长五”组成[8]。上,升起之意。

一句曲牌名是“醉扶归”:其名取意于唐·张演·《社日村居》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拓:又名黄桑,茎皮可造纸。春社:最为古老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之一,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的仪式。醉扶归为曲牌名,黄钟宫调之一。南曲全曲六句,四十一字,六韵。北曲全曲六句,三十五字,六韵。

一句时宪话是“却为宜会亲友”:历书上的吉利话。

这支酒令连缀起来描写的是,在这个和亲朋好友欢聚的好日子,泉水酿制的美酒清香可口,用玉碗盛来时发出琥珀般的光泽,直饮到深夜方散,只得被人搀扶而去。对应文中场景,这支酒令可以说是宝玉生日宴会的最佳写照,因贾母王夫人等人不在,大观园众人摆脱了所有束缚,白天在红香圃大排宴席,晚上在怡红院促膝畅饮,当真是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由在芍药丛中醉梦沉酣的湘云吟出,实是作者摹画出的一幅鲜活的美人图,景美人美,意境更美。

《红楼梦》的作者描写人物不仅仅从外貌、性格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还会充分利用各种契机,运用令人意想不到的元素为人物服务,这种突出人物形象独具个性特点的描写,成为书中一个又一个人物形象塑造的点睛之笔,酒令描写即是这类描写中的典型手法之一。 猜拳和拇战本都是通俗的酒令,但经过曹公之笔却有了天壤之别,通过两个酒令的对比,不仅区分了当时的贵族家庭主仆身份的不同,也体现了两种酒令在玩法上雅和俗的不同氛围。我们从这别出心裁的三支酒令中可以获知很多,如作者对古典文化的点播,对人物形象的衬托,对情节铺排的渲染等等。

参考文献:

[1]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红楼梦大辞典》,2010年,300页

[2]李元秀编著:《茶道与酒文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3]李元秀编著:《茶道与酒文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4]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红楼梦大辞典》,2010年,300页

[5]《红楼梦》(红楼梦研究所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852页注释②

[6]《红楼梦》(红楼梦研究所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852页注释③

[7]《红楼梦》(红楼梦研究所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853页注释②

[8]《红楼梦》(红楼梦研究所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855页注释①

关于颜色的诗句加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关于颜色的诗句有什么)

⑴ 关于颜色的成语

关于颜色的成语有:红飞翠舞、姹紫嫣红、黑白分明、花红柳绿、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五彩斑斓、绚丽多彩、青红皂白、灯红酒绿、花花绿绿、浮翠流丹等等。

1、红飞翠舞

拼音: [ hóng fēi cuì wǔ ]。

含义:红、翠:指服装的色彩,泛指各种各样的颜色。形容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

用法:作谓语、定语。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真是十分热闹。”

白话释义: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呼三喊四,喊七叫八,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

2、姹紫嫣红

拼音: [ chà zǐ yān hóng ]。

含义: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白话释义: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

3、黑白分明

拼音: [ hēi bái fēn míng ]。

含义:黑色与白色对比鲜明。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白话释义: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好事坏事的界限都清楚明白了,然后百姓就知道所应该做的事。”

4、花红柳绿

拼音: [ huā hóng liǔ lǜ ]。

含义: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

出处:五代·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白话释义:五代·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木繁茂间隔清朗的天空。。”

5、五颜六色

拼音: [ wǔ yán liù sè ]。

含义: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白话释义: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只是每个人穿的轻柔舒卷如云之物各色各样,它们的形状也不一样。”

⑵ 不愠不火是成语吗是什么意思出处在哪

不愠不火(是成语)

出自《论语》

发音:bù yùn bù huǒ

释义

1、略带褒义:指说话做事态度适中,分寸得当。

2、略含贬义:指态度淡然。

3、趋于中性:指客观上处于中游(中立)状态。

近义词不急不慢

反义词如坐针毡

用法形容词。褒贬皆可。

⑶ 成语「不愠不火」「不瘟不火」与「不温不火」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不温不火”、“不瘟不火”都有人使用,还有“不愠不火”,

它们的共同意义是“不过火”。

“不温不火”是指“不升温,也不过火”。

例如:

房价不温不火 消费需求不温不火

“不瘟不火”是指“不沉闷,也不过火”。

例如:

他的表演不瘟不火 汽车市场不瘟不火

不愠不火”是指“不发火”,

例如:

大家对传言不愠不火 他心平气和、不愠不火

“不温不火”最常用,使用范围宽,“

不瘟不火”、“不愠不火”较少使用。注意“愠”读yn,不读wēn。

⑷ 甘如自饴,温和不愠这两个词的意思,说详细点

词目 甘之若饴 也作甘之如饴

发音 gān zhī ruò yí

释义 甘:甜;饴:麦专芽糖浆。感到像糖属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出处 宋·文天祥《正气歌》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明史·桑乔等传赞》:“言者踵至,斥逐罪死,甘之若饴,而不能得君心一悟。”

温和不愠释义:

①不急不慢;态度好②不激动,冷静的意思

⑸ 不温不热是成语吗 不愠不火是什么意思求解

不温不热不是成语吧。

不温不火

解释:原是成语“不瘟不火”的误用,用的人多了,逐渐跟“不瘟不火”并行使用。形容人的性情温和或销售行情不火爆。

那么‘不温不愠’这四个字组合起来,就是形容一个人性情温和,胸怀宽广,耐心好不暴怒的意思。

⑹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什么意思

释义:

孔子说:学习新知然后能做到时常温习它,这不是一件很令人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这不是一件很令人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的心里一点也感觉到生气、怨恨,这不正是君子之所为吗?

出自春秋孔子的***及再传***《论语·学而》。

原文(节选):

《论语·学而》(节选)春秋:孔子的***及再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简介:

1、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2、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6)不温不愠的成语意思扩展阅读:

孔子所说的学,可不是单指书本知识,而是指西周时期贵族子弟所修习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古时也称六艺。既然“学”字不单指读书和获取书本上的信息,那么“习”字也不应当理解为复习或温习。

古代的礼是种种特定仪式,乐则需要演奏乐器,射是射箭的本领,御则是驾车的技术。所以孔子所言的学与习,就不单单是指读书和阅读,还要包括学习与演习技艺。

比如,学习并练习射箭,学习并练习驾车,学习并演奏音乐,学习并演习礼仪。所以,我们将学而时习之翻译为学习新知后时学复习是不妥的。所以学而时习之就概括了孔子与其***们的学习生活。

⑺ 成语「不愠不火」「不瘟不火」与「不温不火」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一、区别

(一)“不温不火”跟“不愠不火”在表示人的性情态度状况时意义相近,但二者的感 *** 彩不同:“不温不火”义为“不宽厚平和,但也不暴躁”,感 *** 彩是中性的;“不愠不火”义为“不恼怒也不暴躁”,感 *** 彩是褒义的。使用时视具体语境而定。

(二)“不瘟不火”相对于“不温不火”和“不愠不火”来说,是专业词语,特指戏曲、表演等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不存在其他引申义用法,只限于戏曲表演。

(三)“不温不火”相对于“不瘟不火”和“不愠不火”来说,意义最多,即可表示表演恰到好处,可以表示人的性情温和。

二、联系

它们共同的意义是“不过火”。“温”与“瘟”音同形近,历史上二者可通用,“瘟疫”可写作“温疫”,因此后人在表示“不瘟不火”的意思时,也将其写作“不温不火”。

三、成语含义

(一)不愠不火bù yùn bù huǒ。指说话做事态度适中,分寸得当。既有褒义也有贬义。褒义指说话做不愠不火事态度适中,分寸得当;贬义指态度淡然;趋于中性指客观上处于中立状态。例句:他在唱片公司发行的专辑获得了不愠不火的商业成功。

(二)不瘟不火bù wēn bù huǒ。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例句:这部不瘟不火的戏剧让人不感兴趣。

(三)不温不火bù wēn bù huǒ。常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情温和或形容销售行情不火爆。不冷淡也不火热,形容平淡适中,始见用例在1994年的《人民日报》。例句:他们两个人的关系一直不温不火。

⑻ 成语"不温不火"怎么

不温不火

是一个汉语词汇

读音是bù wēn bù huǒ。

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

例句,他们两个人的关系一直不温不火[1] 。

⑼ 带火成语有哪些成语

1、热火朝天 [ rè huǒ cháo tiān ] 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

出 处:冯德英《迎春花》第九章:“但这几天热火朝天的参军运动,也冲击着他们的身心。”

2、水深火热 [ shuǐ shēn huǒ rè ] 比喻百姓生活异常艰难痛苦。

出 处:《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3、火冒三丈 [ huǒ mào sān zhàng ] 形容怒气特别大。

出 处:陶菊隐《筹安会六君子传》:“章太炎以自己惨淡经营《民报》多年,一旦复刑,竟被摈斥,不由得火冒三丈。”

4、炉火纯青 [ lú huǒ chún qīng ] 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出 处:清·曾朴《孽海花》:“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5、如火如荼 [ rú huǒ rú tú ] 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形容军容之盛。后用来形容气势旺盛或热烈。荼(tú):一种茅草的白花。

出 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正是:如火如荼;军容何盛;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6、煽风点火 [ shān fēng diǎn huǒ ] 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指坏的)。

出 处:沙汀《青棡坡》:“倒不是怕有人煽风点火。”

表示颜色的成语?

1.关于颜色的诗句有什么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红、绿、蓝。《忆江南·江南好》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释义: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白。《绝句》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释义: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红。《暮江吟》唐代: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释义: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绿、红。《江南春》唐代: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释义: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5、“浅画香膏拂紫绵。

牡丹花重翠云偏。”————紫、翠。

《浣溪沙·浅画香膏拂紫绵》宋代:陈克浅画香膏拂紫绵。牡丹花重翠云偏。

手挼梅子并郎肩。病起心情终是怯,困来模样不禁怜。

旋移针线小窗前。释义:浅画黛眉,轻抹胭脂,轻拂过那紫色首饰锦盒又回想起那往日时光回想往日,那戴在发间的牡丹花重的快要把发髻压偏。

捻梅浅尝,与你肩并肩同行。大病初愈心情总是郁闷难解,身体疲乏无力,精神困顿无法出门。

只能移步在小窗下慢慢的做着针线。

2.颜色的含有颜色的成语和诗句

一.含有颜色的成语:万紫千红 桃红柳绿 红红火火 花花绿绿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紫陌红尘 面如土色 花红柳绿 姹紫嫣红青出于蓝 而胜于蓝 面黄肌瘦 红光bai满面 鼻青脸肿 灯红酒绿二.形容颜色的成语五光十色 五颜六色 色彩缤纷三.含有颜色的诗句: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du。

zhi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3.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4.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8.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9.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0.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dao间。四。

含有颜色的词句:1.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2.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3.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版,绿水人家绕。4.一别都门三,天涯踏尽红尘。

5.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6.一片晕红疑着雨,晚风吹掠鬓云残。

7.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8.流光容易权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9.红满苔阶绿满枝,杜宇声声,杜宇声悲。

3.关于颜色的诗句有哪些

1独坐 黄 昏谁是伴?紫薇花对 紫 薇郎。

——唐 白居易《直中书省》2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 粉 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3夜雨剪春韭,新炊间 黄 粱。

——唐 杜甫《赠卫八处士》4杨柳 青青 江水平,问郎江上唱歌声。——唐 刘禹锡《竹枝词》5九曲 黄 河万里沙,浪淘风颠自天涯。

——唐 刘禹锡《浪淘沙》6王睿楼船下益州,金 陵王气黯然收。——唐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7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唐 刘禹锡《金陵怀古》8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 李白《秋浦歌》9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唐 王维《终南山》10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唐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11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唐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12五陵少年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唐 李白《少年行二首》1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 杜甫《绝句》1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1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6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唐 白居易《问刘十九》17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唐 李白《望庐山瀑布》18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19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唐 李贺《雁门太守行》20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唐 刘禹锡《望洞庭》2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唐 白居易《泊船瓜洲》2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唐 杜甫《望月》2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25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唐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2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2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 杜牧《送元二使安西》28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29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30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唐 李白《送友人》3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唐 王湾《次北固山下》32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唐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33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唐 白居易《琵琶行》34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35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唐 杜秋娘《金缕衣》36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 骆宾王《鹅》37打起黄鹂儿,莫教枝上啼。

——唐 金昌绪《闺怨》38黄沙北风起,半夜又翻营。——唐 张籍《征西将》39无数***遥过迹,应驮白练到安西。

——唐 张籍《凉州词》40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唐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4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唐 杜牧《秋夕》4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 王昌龄《从军行》4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 杜甫《春望》44金甲耀兜鍪,黄金拂紫骝。——唐 马戴《关山曲二首》45金带连环素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唐 马戴《出塞词》46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47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

——唐 温庭筠《达摩支曲》48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 朱熹《春日》49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50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宋 王安石《春夜》51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宋 苏轼《上元侍宴》52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 张栻《立春偶成》53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 郑会《题邸间壁》54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宋 苏轼《海棠》55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裁。—— 高蟾《上高侍郎》5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叶绍翁《游小园不值》57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唐 李白《客中行》58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宋 谢枋得《庆全庵桃花》59鲁客抱白鹤,别余往太山。

—唐 李白《送范山人归太山》60初行若片雪,杳在青崖间。——唐 李白《送范山人归太山》。

4.带有颜色的诗句有哪些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贫加军医烁

篇一:带有表示颜色词语的古诗句

带有表示颜色词语的古诗句。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__于二月花。(红)

2、日照香炉生__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

3、儿童急走追__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黄)

4、云翻墨未遮山,雨跳珠乱入船。

5、骝马新跨__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7、两个黄鹂鸣__柳,一行鹭上青天。

8、春风又__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江碧鸟逾白,山__花欲燃。

10、日暮__山远,天寒屋贫。

11、毛浮水,掌拨清波。

12、日出江花胜火,春来江水如。

13、小时不识月,呼作玉盘。

14、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6、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7、接天连叶无穷,映日荷花别样。

18、渭城朝雨轻尘,客舍柳色新。

19、返景入深林,复照苔上。

20、千里云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黑、白)(白)(碧、绿)(翠、白)(绿)(青)(苍、白)(红、绿)(白)(白)(白、黄)(黄)(碧、红)(青青)(青)(黄、白)(白、绿、红)

21、天门中断楚江开,水东流至此回。(碧)

22、常恐秋节至,昆华叶衰。(黄)

2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在人间。(白)

24、遥望洞庭山水色,银盘里一螺。(白、青)

25、平明寻羽,没在石棱中。(白)

4048篇三:诗词中带有颜色的***

5.关于颜色的成语

关于颜色的成语有:红飞翠舞、姹紫嫣红、黑白分明、花红柳绿、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五彩斑斓、绚丽多彩、青红皂白、灯红酒绿、花花绿绿、浮翠流丹等等。

1、红飞翠舞

拼音: [ hóng fēi cuì wǔ ]。

含义:红、翠:指服装的色彩,泛指各种各样的颜色。形容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

用法:作谓语、定语。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真是十分热闹。”

白话释义: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呼三喊四,喊七叫八,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

2、姹紫嫣红

拼音: [ chà zǐ yān hóng ]。

含义: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白话释义: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

3、黑白分明

拼音: [ hēi bái fēn míng ]。

含义:黑色与白色对比鲜明。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白话释义: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好事坏事的界限都清楚明白了,然后百姓就知道所应该做的事。”

4、花红柳绿

拼音: [ huā hóng liǔ lǜ ]。

含义: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

出处:五代·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白话释义:五代·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木繁茂间隔清朗的天空。。”

5、五颜六色

拼音: [ wǔ yán liù sè ]。

含义: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白话释义: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只是每个人穿的轻柔舒卷如云之物各色各样,它们的形状也不一样。”

6.表示颜色的成语有哪些

五彩斑斓、万紫千红、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五颜六色。

一、五彩斑斓

白话释义: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

出处:·《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黑色的枝杈,红色的枣子,黄绿相间的树叶,五彩斑斓,迷人极了“。

朝代:近代

作者:路遥

二、万紫千红

白话释义:形容百花竞艳的春景。

出处:·《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朝代:宋

作者:朱熹

译文:东风荡漾,拂面而来,随处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三、五彩缤纷

白话释义: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铺设得五彩缤纷,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

朝代:清

作者:吴趼人

四、五光十色

白话释义: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全部穿着细狐、洋灰鼠之类,那面子更是五光十色。”

朝代:清

作者:吴趼人

五、五颜六色

白话释义:指各种颜色:~的花布。~的彩旗。

出处:·《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朝代:清

作者:李汝珍

译文:只有每个人所走上的路是五颜六色,各不相同的。

7.描写颜色的词语名词加颜色的

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的词语:红艳艳 红彤彤 红扑扑 红通通 红赤赤 红光光 红灿灿 红殷殷 红装素裹 红颜薄命 红花绿叶 红不棱登 红男绿女 红情绿意 红红绿绿 红豆相思 万紫千红 黑里透红 柳绿花红 黄:黄澄澄 黄灿灿 黄乎乎 黄袍加身 黄粱一梦 黄钟大吕 黄卷青灯 黄花晚节 黄粱美梦 黄道吉日 黄童白叟 黄口孺子 黄雀伺蝉 黄旗紫盖 青黄不接 姚黄魏紫 面黄肌瘦 橙黄桔绿 飞黄腾达 杳如黄鹤 一抔黄土 一枕黄粱 碧落黄泉 紫冠黄旗 信口雌黄 数白论黄 人老珠黄 蓝:蓝盈盈 蓝幽幽 蓝湛湛 蓝隐隐 蓝莹莹 蓝田生玉 筚路蓝缕 青出于蓝 字成语 白的词语:白生生 白花花 白茫茫 白皑皑 白蒙蒙 白生生 白手起家 白云苍狗 白日升天 白日衣绣 白衣卿相 白头如新 白璧无瑕 数白论黄 黑白分明 绿:绿油油 绿汪汪 绿莹莹 绿肥红瘦 绿叶成荫 绿衣使者 绿林好汉 绿草如茵 绿水青山 绿荫如盖 柳绿花红 红花绿叶 红男绿女 红情绿意 红红绿绿 视丹如绿 橙黄桔绿 大红大绿 灯红酒绿 纷红骇绿 红红绿绿 花红柳绿 嫩红娇绿 绿森森 黑:黑黝黝 黑漆漆 黑乎乎 黑里透红 黑白分明 黑不溜秋 黑灯瞎火 黑咕隆咚 黑白颠倒 黑云压城 指黑道白 月黑风高 漆黑一团 颠倒黑白 混淆黑白 白山黑水 白天黑夜 昏天黑地 粉白黛黑 天昏地黑 起早摸黑 一团漆黑 黑洞洞 黑糊糊黑生生 金:金灿灿 金闪闪 金晃晃 紫:紫乌乌 紫莹莹 紫茵茵 紫气东来 紫冠黄旗 姹紫嫣红 万紫千红 红紫夺朱 朱紫上夺 黄旗紫盖 姚黄魏紫 纡朱拖紫 青:青幽幽 青梅竹马 青黄不接 青云直上 青出于蓝 青州从事 青蝇吊客 青红皂白 青面獠牙 山青水绿 山青水碧 青山绿水 青史留名 青灯黄卷 青梅煮酒 平步青云 绿水青山 功标青史 黄卷青灯 名垂青史 炉火纯青 冬夏长青 四季长青 万古长青 灰:灰蒙蒙 灰心丧气 灰不溜丢 灰飞烟灭 灰头土脸 心灰意冷 槁木死灰 万念俱灰 心如死灰 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颜色的成语带有颜色的诗句 更多相关好句 描写颜色的词语 红:红色;朱红;粉红色;梅红;玫瑰红;桃红;樱桃红;桔红色;石榴红;枣红色;莲红色;浅莲红;豆红;辣椒红;高梁红;芙蓉红;胭脂红;鲑鱼红;玳瑁红;海螺红;宝石红;玛瑙红;珊瑚红;金红;铁红;铁锈红;铬红;砖红;土红;紫红(酒红);深紫红;棕红; 暗红;鲜红;绯红;米红;深红;淡红;墨绛红;暗绛红;浅绛红。

品红、紫红、桃红、朱红、赤红、银红、殷红、绯红、深红、火红、暗红、鲜红、艳红、亮红、粉红、米红、棕红、浅红、血红、淡红。蓝:靛青;蓝色;天蓝、蔚蓝;月光蓝;海洋蓝;海蓝;湖蓝;深湖蓝;中湖蓝;冰雪蓝;孔雀蓝;宝石蓝;粉末蓝;藏蓝;海军蓝;宝蓝;墨蓝;紫蓝;浅紫蓝;青蓝;深灰蓝;深蓝;鲜蓝;中蓝;浅蓝;淡蓝;亮蓝;湛蓝;海蓝。

绿:绿色;豆绿;浅豆绿;橄榄绿;茶绿;葱绿;苹果绿;森林绿;苔藓绿;草地绿;灰湖绿; 水晶绿;玉绿;石绿;松石绿;孔雀绿;墨绿;墨玉绿;深绿;暗绿;青绿;碧绿;蓝绿;黄绿;灰绿;褐绿;中绿;浅绿;淡绿。新绿、翠绿、嫩绿、浅绿、深绿、青绿、葱绿、黄绿、暗绿、明绿、亮绿、鲜绿、草绿、墨绿、水绿。

黄:橙色;**;深桔黄;浅桔黄;柠檬黄;玉米黄;橄榄黄;稻草黄;芥末黄;杏黄;蛋黄;藤黄;象牙黄;日光黄;土黄;砂黄;金黄;深黄;棕黄;青黄;灰黄;米黄;嫩黄;鲜黄;鹅黄;中黄;浅黄;淡黄。杏黄、土黄、梨黄、橘黄、橙黄、金黄、米黄、嫩黄、淡黄。

紫:紫色;紫罗兰色;紫水晶色;葡萄紫;茄皮紫;玫瑰紫;丁香紫;墨紫;绛紫;暗紫;乌紫;蓝紫;鲜紫;深紫;浅紫;淡紫;淡白紫。灰:灰色;银灰色;炭灰色;烟灰;雾灰;黑灰。

黑:黑色;炭黑;暗黑;漆黑;墨黑;油黑。白:白色;象牙白;牡蛎白;珍珠白;玉石白;银白;羊毛白;乳白;米白;雪白;灰白;纯白;本白;粉红白;浅紫白。

杂色:金色;银色;青古铜色;青莲;雪青;驼色;米色;卡其色;奶油色;豆沙色;水晶色;荧光色;彩虹色;棕色;茶褐;淡褐;咖啡;琥珀色。翠绿 鹅黄 天蓝 血红 米白 丹紫 火红 桔红 湖绿 草绿 三字词语(ABB) 白花花 白茫茫 白皑皑 ***嫩 白生生 白蒙蒙 黑乎乎 黑洞洞 黑压压 黑漆漆 黑糊糊 黑油油 黑幽幽 黑压压 黑生生 红艳艳 红彤彤 红通通 红殷殷 金灿灿 金亮亮 黄澄澄 黄灿灿 绿油油 绿森森 绿莹莹 绿茸茸 绿茵茵 蓝盈盈 蓝幽幽 蓝湛湛 蓝晶晶 紫微微 紫盈盈 亮晶晶 亮铮铮 亮闪闪 灰蒙蒙 青幽幽 粉扑扑 海蓝色 草绿色 花红色 柳绿色 油黑色 墨黑色 杏** 桃红色 湛蓝色 藏青色 灰白色 朱红色 赤红色 黄白色 白花花 绿油油 黑黝黝 蓝幽幽 蓝湛湛 黑漆漆 红彤彤 绿油油 黄澄澄 红艳艳 黑乎乎 黑洞洞 白皑皑 绿莹莹 金灿灿 四字成语:黑字成语 黑里透红、黑白分明、黑不溜秋、黑灯瞎火、黑咕隆咚、黑白颠倒、黑云压城、指黑道白、月黑风高、漆黑一团、颠倒黑白、混淆黑白、白山黑水、白天黑夜、昏天黑地、粉白黛黑、天昏地黑、起早摸黑、一团漆黑 白字成语 白手起家、白云苍狗、白日升天、白日衣绣、白衣卿相、白头如新、白驹过隙、白璧无瑕、数白论黄、黑白分明、白里透红、白眉赤眼、白面书生、白衣秀士、白发苍髯、白发皤然、白山黑水、白天黑。

红楼梦之十二金钗你最喜欢哪一个,描述其生活环境,分析环境与其个性的关系

『壹』 表示颜色的成语有哪些

描写颜色的成语:

1、五光十色wǔ guāng shí sè: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2、花花绿绿huā huā lǜ lǜ:原指花草树木鲜艳多彩,形容颜色鲜明多彩。

3、五彩斑斓wǔ cǎi bān lán: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

4、花红柳绿huā hóng liǔ lǜ:红红的花,绿绿的柳条。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5、万紫千红wàn zǐ qiān hóng: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6、五彩缤纷wǔ cǎi bīn fēn: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7、桃红柳绿táo hóng liǔ lǜ: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贰』 关于颜色的成语

关于颜色的成语有:红飞翠舞、姹紫嫣红、黑白分明、花红柳绿、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五彩斑斓、绚丽多彩、青红皂白、灯红酒绿、花花绿绿、浮翠流丹等等。

1、红飞翠舞

拼音: [ hóng fēi cuì wǔ ]。

含义:红、翠:指服装的色彩,泛指各种各样的颜色。形容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

用法:作谓语、定语。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真是十分热闹。”

白话释义: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呼三喊四,喊七叫八,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

2、姹紫嫣红

拼音: [ chà zǐ yān hóng ]。

含义: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白话释义: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

3、黑白分明

拼音: [ hēi bái fēn míng ]。

含义:黑色与白色对比鲜明。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白话释义: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好事坏事的界限都清楚明白了,然后百姓就知道所应该做的事。”

4、花红柳绿

拼音: [ huā hóng liǔ lǜ ]。

含义: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

出处:五代·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白话释义:五代·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木繁茂间隔清朗的天空。。”

5、五颜六色

拼音: [ wǔ yán liù sè ]。

含义: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白话释义: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只是每个人穿的轻柔舒卷如云之物各色各样,它们的形状也不一样。”

『叁』 表示颜色黄的成语有哪些

面黄肌瘦、金碧辉煌、富丽堂皇、苍黄翻覆 、绿衣黄里 、

『肆』 带有表示颜色的成语有那些

黑白分明姹紫嫣红桃红柳绿青山绿水白云苍狗

『伍』 表示颜色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花花绿绿、万紫千红、五光十色、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一、花花绿绿

白话释义:状态词。形容颜色鲜艳多彩

朝代:金

作者:元好问

出处:《又解嘲二首》:“凭君细数东州客,谁在花花绿绿间?”

翻译:凭你细数东州客,又有谁在花花绿绿之间?

二、万紫千红

白话释义:形容百花竞艳的春景。

朝代:宋

作者:朱熹

出处:《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翻译: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三、五光十色

白话释义: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

朝代:清

作者:吴趼人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全部穿着细狐、洋灰鼠之类;那面子更是五光十色。”

四、五彩缤纷

白话释义: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朝代:清

作者:吴趼人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铺设得五彩缤纷;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

五、五颜六色

白话释义:指各种颜色

朝代:清

作者:李汝珍

出处:《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身所登之形,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翻译:只有每个人身上的图形,各种颜色,形状不一样

『陆』 表示颜色的成语有哪些

五彩斑斓、万紫千红、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五颜六色。

一、五彩斑斓

白话释义: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

出处:·《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黑色的枝杈,红色的枣子,黄绿相间的树叶,五彩斑斓,迷人极了“。

朝代:近代

作者:路遥

二、万紫千红

白话释义:形容百花竞艳的春景。

出处:·《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朝代:宋

作者:朱熹

译文:东风荡漾,拂面而来,随处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三、五彩缤纷

白话释义: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铺设得五彩缤纷,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

朝代:清

作者:吴趼人

四、五光十色

白话释义: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全部穿着细狐、洋灰鼠之类,那面子更是五光十色。”

朝代:清

作者:吴趼人

五、五颜六色

白话释义:指各种颜色:~的花布。~的彩旗。

出处:·《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朝代:清

作者:李汝珍

译文:只有每个人所走上的路是五颜六色,各不相同的。

『柒』 关于颜色的成语

关于颜色的成语有:

花红柳绿:红红的花,绿绿的柳条。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花花绿绿:原指花草树木鲜艳多彩;形容颜色鲜明多彩

面不改色:面:颜面;色:颜色。脸色不变。形容遇到危险时从容镇静、毫不畏惧的样子

呼卢喝雉:呼、喝:喊叫;卢、雉:古时赌具上的两种颜色。泛指。

国色天香: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花里胡哨: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也比喻浮华而不实在。

浓墨重彩: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

目迷五色:五色:各种颜色。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青出于蓝: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天香国色: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五色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惨澹经营:亦作“惨淡经营”。①原指作画前先用浅淡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经营位置。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以经营位置为绘画六法之一。②引申指苦心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指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逞娇呈美:谓花草显示出美丽的颜色。

大红大绿:谓颜色浓艳。

浮翠流丹:翠:青绿色。丹:朱红色。青绿、朱红的颜色在流动和浮现。形容色彩鲜明艳丽。

红飞翠舞:红、翠:指服装的色彩,泛指各种各样的颜色。形容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

红腐贯朽:红腐:粮食经久腐坏,颜色变成红赤色。贯朽:穿铜线的绳索因天长日久而朽烂。形容资财充足,钱粮无数。

磨砻砥砺:亦作“磨砻底厉”。亦作“磨礲砥砺”。①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②磨砺锻炼。

五彩斑斓: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处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36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小林, *** 何必派我来帮助你?” 解释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示例你们年轻人真是~故事北魏文人李谧学习很用功,在文学博士孔璠门下做学生,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提高很快。几年后,

青过于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纡朱曳紫:形容地位显贵。朱、紫指***所佩印绶之颜色。

斑斑点点:物体的表面颜色不纯净,颜色杂乱或凹凸不平。

『捌』 表示颜色的词语成语大全

表示颜色的词语成语

常见的有这些:

万紫千红

黄道吉日

论黄数黑

黄茅白苇

黄麻紫泥

论黄数白

姹紫嫣红

灰头土脸

金壁辉煌白日做梦、红男绿女、红光满面、红红火火、看破红尘、

『玖』 关于颜色的成语有哪些

1、柳绿桃红

liǔ lǜ táo hóng

成语解释形容美丽的春景

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大劫牢》第四折:“试看这柳绿桃红……青山绿水,宝马香车,游人共喜。”

2、灯红酒绿

dēng hóng jiǔ lǜ

成语解释灯光与酒色;红绿相映。形容娇奢*逸的生活;也形容场所的繁华景象。也作“酒绿灯红”。

成语出处徐迟《牡丹》五:“灯红酒绿、珠光宝气的社会,只能使她感到窒息。”

3、五光十色

wǔ guāng shí sè

成语解释五、十:表示多。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也比喻事物形形 *** 。

成语出处南朝 梁 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4、五彩缤纷

wǔ cǎi bīn fēn

成语解释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泛指多种颜色;缤纷:繁多交杂的样子。各种颜色错杂繁复。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铺设得五彩缤纷,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

5、万紫千红

wàn zǐ qiān hóng

成语解释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的景象。现多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或景象繁荣兴旺。

成语出处宋 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五彩斑斓

wǔ cǎi bān lán

成语解释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黑色的枝杈,红色的枣子,黄绿相间的树叶,五彩斑斓,迷人极了。”

求红色读后感3

《红楼梦》中的史湘云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一,排名第五,在诗社中的雅号为“枕霞旧友”,缘贾母提起幼时“枕霞阁”撞破鬓角而起。贾母娘家的侄孙女,宝玉的表妹。父母早亡,由叔叔婶婶抚养长大,但叔叔婶婶待她不好。生性豁达,得贾母喜欢,经常在贾府住。  海棠有“睡美人”之誉。这一典故出自宋朝释惠洪《冷斋诗话》记载:唐玄宗登沉香亭,召杨贵妃,碰巧杨妃酒醉未醒,高力士使侍儿扶持而出,贵妃仍醉未醒,鬓乱残妆。唐明皇见状笑道:“岂妃子醉,直海棠春睡耳!”这一段有趣妙喻致使众多文人墨客歌赋传颂,宋代苏轼据此写了一首《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再次艺术地把海棠比作睡美人。再加上史湘云生来豪爽,又成了独特的风格。《红楼梦》中的记载而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多次把这一典故加以套史湘云用、渲染,如第十八回,贾宝玉《怡红快绿》一诗中有句“红妆夜未眠”也是把海棠比喻为睡美人,在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卧芍药裀》中有一番精彩的描述:“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地围着她,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冽,玉盏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湘云慢启秋波,见了众人,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是醉了。”表面写的是芍药,实即是指“海棠春睡”。因而在第六十三回,湘云抽到的又是一根海棠签,题着“香梦沉酣”,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即笑道:“夜深”两个字,改为“石凉”两个字,实即说明了作者是把湘云指喻为海棠的。

1.绮罗丛——指富贵家庭的生活环境。绮罗,丝绸织物。 2.霁月光风——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这里是比喻史湘云咏诗的才华。 3.“厮配”句——据脂砚斋评注提到,史湘云后与一个贵族公子卫若兰(曾出现于十四回)结婚。八十回以后的曹雪芹佚稿中还有卫若兰射圃的情节。 4.“准折得”句——折得,抵销得。坎坷,道路不平的样子,引申为人生道路上曲折多难。这里指史湘云幼年丧失父母寄养于叔婶的不幸。 5.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两句中藏有“湘云”二字,又说“云散”、“水涸”,指湘云早寡。见前“题咏”注。 6.“这是尘寰中”句——尘寰,尘世,人世间。消长,消失和增长,犹言盛衰。数,命数,气数。

87版《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形象(20张)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那么,“提纲”是怎么“伏”法呢?这一回写宝玉失落之金麒麟(他原为湘云也有一个而要来准备送给她的)恰巧被湘云拾到,而湘云的丫鬟正与**谈论着“雌雄”“阴阳”之理,说:“可分出阴阳来了!”借这些细节暗示此物将来与湘云的婚姻有关。这初看起来倒也确是很象“伏”湘云与宝玉有“缘”,况且与“金玉姻缘”之说也合。黛玉也曾为此而起过疑,对宝玉说了些讽刺的话。其实,宝玉只是无意中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就象袭人与蒋玉菡之“缘”是通过他的传带交换了彼此的汗巾子差不多。这一点,脂批说得非常清楚:“金玉姻缘已定,又写一个金麒麟,是间色法也。何颦儿为其所惑?故颦儿谓‘情情’。(末回《情榜》中对黛玉的评语,意谓‘用情于多情者的人 ’)”绘画为使主色鲜明,另用一色衬托叫“间色法”。湘云的婚姻是宝钗婚姻的陪衬:一个因金锁结缘,一个因金麒麟结缘;一个当宝二奶奶仿佛***,但丈夫出家,自己守寡;一个“厮配得才貌仙郎”,谁料“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最后也是空房独守。“双星”是牵牛、织女星的别称(见《焦林大关记》),故七夕又称双星节(后来改为双莲节)。总之,“白首双星”是说湘云和卫若兰结成夫妻后,由于某种尚不知道的原因很快离异了(也可以说是阴阳永隔),成了牛郎织女。这正好作宝钗“金玉良缘”的衬托。《好了歌注》:“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脂批就并提宝钗、湘云,说是指她们两人。可见,因回目而误会湘云将来要嫁给宝玉的人们,也与黛玉当时因宝玉收了金麒麟而“为其所惑”一样,同是出于误会。 史湘云心意明媚,行动亦不犹抱琵琶,举手投足。史湘云的旷达不是一种出世孤傲,而是一种入世的情趣。趁兴时大块吃肉,忘形时挥拳拇战,偶尔男儿装扮, 白日里佻达洒脱, 顾盼间神***飞扬,须眉也须自拙。在大观园中,史湘云的身世既富且贵,虽因家道中落、不复为富,却也不端着贵族的空架子。她既无视高低贵贱,又不拘于男女之别、 与人相交、一片本色、无功利之心。 史湘云身为女子却有男儿的疏朗与开阔胸怀,她不为女儿的皮囊所累。在三十一回的阴阳之辨中,翠缕的喋喋不休、 史湘云的循循解答,使主仆间弥漫着一片宛如姐妹师生的平等气息。而史湘云如此深入浅出的思辨, 却不像那些见风落泪对月伤怀的深闺怨女.当她如春风般掠过我们的视野时,人们都陶醉于她的风度而浑然忘却她的庐山面目。 我们在《红楼梦》里,似乎没有见过湘云真正发过什么愁,总是嘻嘻哈哈,对生活兴味盎然,充满热情。对于她这一性格特点,作者不仅在判调和红楼梦曲中作过点化,而且曾多次做过诗意的彩绘。她第一次出现,作者就表现了她"大说大笑"和"咬舌"的性格特点,并且说她陷入宝、黛、钗的爱情纠葛。她的到来,使黛玉两面吃醋,与宝玉发生争吵。第二天清晨宝玉前去看黛玉、湘云:只有他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那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湘云却一把青丝,托于枕畔;一幅桃红绸被,只齐胸盖着,着那—弯雪白的膀子,撂在被外,上面明显着两个金镯子。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 通过两人睡态的描写,表现不两个迥然不同的性格,并且将黛玉的处事精密与湘云的大而化之作了鲜明的对比。 在大观园中,史湘云既无视高低贵贱,又不拘于男女之别、 与人相交、一片本色、无功利之心, 这和宝钗、黛玉大为不同。宝钗虽识大体又善施小惠, 但人事的轻重在她的行事中是层次清晰的;黛玉虽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但封建社会的等级高压下, 在她的心中亦是泾谓分明的,**绝然不会和丫鬟是平等的,孤芳自傲是黛玉的本性。

曹雪芹在塑造美女形象时,从不把人物写得完美无缺,尽善尽美;而往往是写成美玉微疵。如黛玉的弱症、宝钗的热症、鸳鸯的雀斑等。这些“微疵”不仅未影响人物形象之美,反而增加了特色,使人物形像更加鲜明。在塑造史湘云这一形象时,也运用了这一美学上的辩证法。他不仅使这一美丽的少女有“咬舌”小疵,而且让她于妩媚中沾染了一些风流倜傥的男儿气概。她在穿着上总是喜欢男装。一次下大雪,她的打扮就与众不同:身穿里外烧的大褂子,头上戴着大红猩猩昭君套,又围着大韶鼠风领。黛玉笑她道:“你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拿着雪褂子,故意妆出个小骚达子的样儿来。”众人也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她与宝玉、平儿等烧鹿肉吃。黛玉讥笑他们,湘云回击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我们这会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就是写诗,她也会吟出“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的诗句,俨然以隐女自居。俏丽抚媚杂染些风流偶傥,使史湘云这一形像更富有魅力了。 曹雪芹在塑造史湘云这一形像时,还表现了她的热情豪爽和心直口快。她是一个极爱说话的人,是“话口袋子”,对人对事都表现出热情。香菱要学诗;不敢啰唆宝钗,向湘云请教,她"越发高兴了,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为此,宝钗批评她“不守本分”;“不像个女孩儿家”。她表里如一,心直口快,说话不防头儿。一次看戏,凤姐儿指着戏台上的一个小旦说:“这孩子打扮起来活像一个人。”众人都知道凤姐所指是何人,恐怕得罪人,只是不肯说出来,湘云却直言不讳地说:“我知道,像林姐姐。”为此得罪了黛玉,也与宝玉发生了矛盾。有一次,她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让宝玉下了“逐客令”。有人说,这表现了湘云封建意识浓厚。其实并非如此,而恰恰说明她的天真烂漫。后来她到贾府,总与宝钗同住,受其影响是有的,但劝宝玉的那些话,绝不是湘云自己的思想,只不过是鹦鹉学舌罢了。 作者还表现了湘云超逸的才情和诗思的敏捷。芦雪庵联句、凹晶馆联句以及每次诗社赛诗,湘云的诗来得最快,也来得最多,并且表现出了她那潇洒迭宕的风格。咏白海棠,她来迟了,在别人几乎已将意思说尽的情况下,她竟一连弄了两首,且新颖别致,另有意趣,赢得了众人的赞叹和激赏。芦雪庵联诗时,由于她吃了鹿肉,饮了酒,诗兴大作,争联既多且好,竟出现了薛宝琴、宝钗、黛玉共战湘云的局面。众人都笑道:“这都是那块鹿肉的功劳。”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圃”,写得笔酣墨饱,热闹非常,而史湘云则是其中最活跃的分子。大家划拳猜枚,饮酒赋诗,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庭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玩了一回,散席时却忽然不见了湘云: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说:‘姑娘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石后头一块青石板凳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已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掺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嚷嚷说:‘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这是画,这是诗,是诗情画意化的史湘云。面对这样一个人物,谁不觉得可爱呢?谁不为之倾倒呢? 然而那样好看的花最终还是谢了,醉情溢言、酡红沉梦的日子最终还是在落花飘摇着的影子中远去了。虽然湘云的结局至今亦是众说纷云,但不能否定,湘云的出现始终像几缕飞云一像悄然,她的离去隐约着许多温暖却没有痕迹。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大约最适合用在湘云身上。她那种清朗的悠远、飞动的飘逸,那种漫不经心的和谐, 应该是史湘云永远的形象。

张爱玲说史湘云

欣赏红楼梦,最基本最普及的方式是偏爱书中某一个少女。像选美大会一样,湘云的呼声可与黛玉宝钗比肩。贤妻良母型的宝钗与才情过人的黛玉再加上活泼可爱的湘云,大观园中确是百花齐放。奇怪的是主角中独湘云没有面貌的描写,除了“醉眠芍药荫”的“慢起秋波”四字,与被窝外的“一弯雪白的膀子”(第二十一回),似乎除了一双眼睛与皮肤白,并不美。身材“蜂腰猿背,鹤势螂形”,极言其细高个子,长腿,国人也不大对胃口。她的吸引力,前人有两句诗说得最清楚:“众中最小最轻盈,真率天成讵解情?”(董康《书舶庸谭》卷四,题玉壶山人绘宝钗黛玉湘云《琼楼三艳图》,见周汝昌着《红楼梦新证》第九二九页。)她稚气,带几分憨,因此更天真无邪。相形之下,“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宝钗,宝玉打伤了的时候去探望,就脉脉含情起来,可见平时不过不露出来。 前引董康那首七律,颈联如下:纵使期期生爱爱(云幼时口吃,呼二哥哥为爱哥哥) 无从醋醋到卿卿。上句把咬舌──又史湘云

称大舌头──误作口吃,而且通常长成后还有这毛病。下句也不正确,黛玉不是不吃醋,吃得也有点道理。第二十二回黛玉跟宝玉怄气,宝玉没有分辩,“自己转身回房来”,句下批注:“颦儿云与你何干,宝玉如此一回则曰与我何干可也,口虽未出,心已悟矣……”回房袭人提起宝钗还要还席,“宝玉冷笑道:‘他还不还,管谁什么相干?’”批注:“……此相干之语,仍是近文,与颦儿之语相干也。上文未说,终存于心,却于宝钗身上发泄。素契者惟颦云,今为彼等尚存此心,况于素不契者,有不直言乎?……”。湘云倒是宝玉确实对她有感情的。但是湘云对黛玉有时候酸溜溜的,仿佛是因为从前是她与宝玉跟着贾母住,有一种儿童妒忌新生弟妹夺宠的心理。她与宝黛的早熟刚好相反。 第五十七回湘云要替邢岫烟打抱不平,黛玉笑她:“你又充什么荆轲聂政?”这些人里面是湘云最接近侠女的典型,而侠女必须无情,至少情窦未开,不然只身闯荡江湖,要是多情起来那还得了?如果恋爱,也是被动的,使男子处于主动的地位,也更满足。侠女不是不解风情就是“无情”,所以“由来侠女出风尘”。 前几年我在柏克莱的时候,有一次有个漂亮的教授太太来找我,是美国人读中国史,说她的博士论文题目是中国人的侠女崇拜──兼“中国功夫”与女权运动两个热门题材──问我中国人这样注重女人的幽娴贞静,为什么又这样爱慕侠女。 这问题使我想起***人对女人管得更紧,罩面幕,以肥胖为美,填鸭似的在帐篷里地毯上吃了睡,睡了吃。结果他们鄙视女人,喜欢男色。***国家大都这样。中国人太正常了,把女人管得笔直之后,只另在社会体系为创造了个侠女,也常在女孩子中间发现他的面影。 言归正传,且说史湘云,由于我国历来的侠女热,多数读者都觉得她才是宝玉的理想配偶。传说中的“旧时真本”内宝玉最后与湘云结合,我一向暗笑这些人定要把他们俩撮合成了才罢,但是四详红楼梦后,看法不同了。 “四详”发现早本不自黛玉来京写起,原有黛玉来之前,湘云小时候长住贾家,与宝玉跟着贾母住一间房──介绍湘云的时候大概有容貌的描写──都删掉了,包括湘云袭人暖阁夜话──第三十一回在二人谈话中追叙──湘云当时说的“不害臊的话”──有关婚事,因为是在袭人贺她定亲时提起的;也与她们俩过去深厚的交情有关,因为湘云接着就说:“你还说呢,那会子咱们那么好……”“不害臊的话”当然是湘云说但愿与袭人同嫁一个丈夫,可以永远在一起。预言的应验含有强烈的讽刺,正像许多神话里有三个愿望一一如愿,而得不偿失,使人啼笑皆非。 是否因为结局改了,所以同事一夫的伏笔也删了,连同宝玉湘云青梅竹马的文字以及湘云相貌的描写? 第三十一回的金麒麟使黛玉起疑。回前总批说:“金玉姻缘已定,又写一金麒麟,是间色法也,何颦儿为其所惑?”周汝昌认为此***目“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指宝玉最后与湘云偕老。他这样解释这条批:论者遂谓此足证麒麟与宝玉无关。殊不思此批在此只说的是对于“木石”来讲,“金玉”已定。若麒麟的公案,那远在“金玉”一局之后,与“木石”并不构成任何矛盾。当中尚隔着一大层次,所以批者语意是说只当关切金玉,无庸再管麒麟的事。 ──《红楼梦新证》第九二四页 这当然是强辞夺理。黛玉怎么会不关心宝玉将来的终身伴侣是谁,何况也是熟识的,与自己一时瑜亮的才女,即使他们的结合要经过一番周折。 但是一直有许多人相信“白首双星”回目是指宝玉湘云。因此脂批又代分辩,批回末一节:“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表示这兆头应在卫若兰身上。

<湘云醉卧>的故事概括(100~200字左右)

)《黛玉入府》赏析

此回借黛玉进入贾府,通过她一路目中所见,耳中所闻,不仅详尽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亦即人物的活动环境,而且第一次生动刻画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邢王夫人,宝玉黛玉等好几个主要人物,因此可以说“这方是正文起头处,此后笔墨与前两回不同”(甲戌本脂批)。

从艺术结构来看,此回情节的设计同样体现了作者的匠心。如果说第二回“演说荣府”仅仅只是通过冷子兴的口头叙述,使读者对荣宁二府的主要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此回则是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使几个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声音笑貌,栩栩如生地走到了读者的面前。这也就是脂批所云“画家三染法”中的第二次皱染,经过这次皱染,几个主要人物便耀然于读者心中眼中了。

在艺术描写上,此回情节也有着许多成功之笔。如写黛玉初见贾母一段:“……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

知是她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这可谓是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也是所谓“颊上三毫”,传神得力。其他如写凤姐出场、宝玉出场,也都是为人所称道的文字。

(二)《凤姐出场》赏析

黛玉刚进贾府,正和贾母等谈论着自己的体弱多病和吃药等事,“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未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来者是谁,作者没有马上交代;但这一声正好像戏曲舞台上角色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它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来者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真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作者在没有正面描写人物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

随着后台这一声,一个浓妆的**出场了。作者接着用重笔浓彩描绘了其外形特征:“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里,前十数句关于凤姐衣着和外貌的描写,是细腻的工笔画,是实写,而最后两句则是充满了空灵之气的写意画,是虚写;虚实结合,一个有生命的贵族**形象合眼如见。

但作者到此还没有交代这位**是谁。接下去我们先是听到贾母的介绍:“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这一介绍虽然体现了这位浓妆**的性格特征和贾母对她的宠爱,但依然使黛玉不得要领。最后众姐妹告诉黛玉:“这是琏嫂子”,黛玉这才想起昔日听母亲说过的情况,而王熙凤这个名字才最终交代了出来。

凤姐一出场,满屋内便只有她一个人的说话声。她先是赞美黛玉“标致”,顺手就恭维了贾母;接着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以此来讨取贾母的欢心;等到贾母责备她不该说这些伤心话来招她时,她又“忙转悲为喜”,自责“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然后又以当家少奶奶的身份,一面安顿黛玉,一面吩咐婆子们……至此,读者先闻其声,再见其形,再知其名,再睹其种种表演;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王熙凤,自然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名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凤姐的出场前后作如许皱染,后文焉得不活跳于纸上!

(三)《宝玉亮相》赏析

紧接着凤姐出场之后,又接写了宝玉出场,“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环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环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

乍一看,这段描写似和凤姐出场出于同一机轴,都是通过了黛玉的耳中所闻、心中所思和目中所见,都是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但实际上作者是有意识地把这两个人物的出场加以对比描写,使之“相映而不相犯”(甲戌本脂批),这正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

凤姐出场,“一语未了”,黛玉听到的是“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笑语声,这一声可谓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凤姐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而宝玉出场,“一语未了”,黛玉听到的首先是“外面一阵脚步响”,接着是丫鬟的回话声。“一阵脚步响”,说明来者是个年青的男性(古代女性走路不可能发出脚步响),且是贾母前受宠爱的人(否则不敢如此大胆放肆),这就非常切合宝玉的身分地位;丫鬟的回话声,一开始就点明了来者系谁,这和凤姐出场时直至最后才讲出姓名来正好前后相映。因此,虽然同是“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但同中又有异,且通过了所闻之声的不同,显示了人物身分性格的差异。如果把这两个人物的出场描写调换一下,凤姐出场是听到“一阵脚步响”,宝玉出场是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笑语声,那就从根本上失却了这两个人物之神。

不仅如此,两人出场时在黛玉心中所引起的反映也不相同。凤姐出场,黛玉心中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这里,黛玉的心中所思和以后的目中所见是一致的。而宝玉出场,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黛玉的心中所想和实际的宝玉正好适成反照。在此之前,黛玉早就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有个表兄,乃“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她本人入府后,又听王夫人亲口嘱咐:宝玉乃是家里的“混世魔王”,“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一直到宝玉出场前夕,在黛玉心中所唤起的都是这样一种印象。这种在人物出场前一再加以贬抑的手法,一方面造成了一种强烈的悬念,使读者产生必欲看个究竟的愿望,正如脂批所云:“不写黛玉眼中之宝玉,却先写黛玉心中已毕有一宝玉矣,幻妙之至。只冷子兴口中之后,余已极思欲一见。及今尚未得见,狡猾之至。”(甲戌本)同时,它又和后面黛玉实际的目中所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更衬出了宝玉的神***风韵,脂批所云“这是一段反衬章法”(甲戌本)者是也。如果说凤姐的出场是以先声夺人取胜,那么宝玉的出场则是以强烈的悬念和反差见长。

(四)《乱判命案》赏析

贾雨村刚到任上,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金陵一霸薛蟠为争买被拐卖的香菱,纵容豪奴打死了冯渊,贾雨村在审理此案的过程中,从门子处得悉其中利害,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此回情节之设,一方面是出宝钗之需要,同时亦是为揭露世途之黑暗。特别是其间通过门子之口所提出的一纸“护官符”,对揭露封建官场的黑暗腐朽有着深刻的典型意义。

门子告诉贾雨村:“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所以绰号叫作‘护官符。’金陵一省的“护官符”即为四句谚俗口碑,下面并注有其始祖官爵并房次:贾不***,白玉为堂金作马。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居八房。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余在籍。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这里,***借一纸“护官符”,提出了贾、史、王、薛四个典型的封建家族,它们上通朝廷,下结州县,盘根错节,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相互结成了一张庞大而错杂的封建关系网。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呆霸王”薛蟠***命而被贾雨村“就中维持”这一具体***,就相当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这正如戚本的一首回前诗所指的:“请君着眼护官符,把笔悲伤说世途。”此回于抨击封建吏治实是重要的一笔。

此外,甲戌本在门子介绍“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的正文旁,又有行侧批云:“早为下半部伏根。”这实即提醒读者:四大家族的“荣”、“损”乃是一部***之“根”,《红楼梦》的下半部就是围绕了这条“根”而展开的。所谓“荣”、“损”,亦即兴衰,这为我们理解***是写封建家族兴衰史也提供了启示。总之,这一回亦如前五回的其他几回一样,在《红楼梦》的艺术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五)《宝钗扑蝶》赏析

此回情节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刻划及行动的描绘,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人物活动的场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不可多得的仕女画。

文中描写那宝钗一路逶迤来至潇湘馆,想找黛玉一起来玩,“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想毕,抽身回来。这里,作者通过对宝钗内心活动的描写,显示了宝钗处事的谨慎和考虑问题的精细周密。这和宝钗平和、稳重的性格是十分相契的。但是,宝钗的性格又不是单一的,接着作者写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下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这段描写,使人物的性格显得丰满,因宝钗虽是平和稳重,但毕竟是个少女,少女那种天真活泼的情趣,也会在她身上表露出来。

从作者对宝钗扑蝶的细节描写来看,作者先写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将蝴蝶飞舞时的形态,描写得十分逼真。这不仅为我们增添了绘画美,而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人物活动:“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这样的人物行动描写,不仅显得真切、动人,而且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

(六)《黛玉葬花》赏析

此回写黛玉因将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而独自悲泣。至次日,又恰遇饯花之期,众姐妹在花园内玩耍,唯独黛玉却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春愁思,因把那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已,随口念了几句,不想宝玉听了竟恸倒在山坡之上。

这是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情节场面描写,其新意有三:其一,是借葬花之举渲染伤感的气氛,这不仅别出心裁,而且对表现黛玉这样一位闺阁千金的伤感之情是十分贴切的。其二,以黛玉吟诗来抒发其内心的孤独和伤感,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畸笏叟曾作批语曰:“余读葬花吟,凡三阅,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加批。”其三,以宝玉作陪衬,更加突出了黛玉的悲伤,作者写宝玉因听了黛玉的诗而恸倒在山坡上,这虽是淡淡的一笔描写,但却比直写黛玉更有感染力。

从情节结构来说,作者在描写宝钗扑蝶之后,接着又写黛玉葬花,这对于表现宝钗和黛玉的性格特点来说,正好起到了相互映衬的作用。这两段都是十分典型的情节描写,宝钗扑蝶,作者通过宝钗喜悦之情的描写,显示了她平和、开朗的性格特点。而黛玉葬花,则通过悲伤气氛的描写,表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这样的对比,使宝钗和黛玉的性格特点表现的更加生动、鲜明,使人读后难以忘怀。

(七)《筵席笑声》赏析

刘姥姥事先受了嘱咐,为了“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在宴会上故意出洋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这是一段十分精彩的描写,最难得的是曹雪芹写大家都在笑,但笑得各不相同,笑得非常个性化,笑得很合乎人物的身分地位、性格心理,及至年龄和体质状况。

当贾母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同时自己“鼓着腮帮子不语。”众人听她这几句话,看她这副可笑的模样,“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唷’!”***写这两人最先作出这样的反映是很合理也是很真实的。这两位都是聪明过人的姑娘,但她们又不同,湘云颇有男孩儿豪爽不羁之风,所以她忍不住笑时就把口里不及咽下的“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则素来体质纤弱,所以气都笑岔了,肚子也笑疼了,于是“伏着桌子只叫‘嗳唷’!”但同样也是笑得肚子发疼的惜春,则是“离了坐位”,拉着她奶母叫“揉揉肠子”,因为年幼的惜春是有奶母在旁随时照顾的。

作者写“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也很形象生动,薛姨妈在座上是属于上一辈的人,连她也不能自持,竟象湘云姑娘那样,把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而被薛姨妈口里的茶喷湿了裙子的探春,又不由自主地笑得把手里的茶碗合在她姐姐迎春的身上,可见把迎春的衣服也弄湿了。这连续性的动作反映出人们笑得前仰后合,乐不可支。

写“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也极其简约而又准确地写了同这一老一小的神情动作,贾的欢乐心情和宝玉的撒娇神态,跃然纸上。至于写“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说不出话来”,更是传神之笔。王夫人想到这笑的一幕必定是出于凤丫头的促狭,但这既能博得婆婆和大家的欢乐,而又无伤大雅,也就不必深责,何况这时她自己也被笑的力量压倒了,所以她便只能“用手指着凤姐儿”而“说不出话来”。这种描写使人仿佛听到她的笑声,看到她的手势,还联想到她当时那种愉快的微妙的内心活动,把人物形象突现了出来了。

恩格斯是很重视***“细节描写的真实”(《致玛·哈克奈斯》)的。他又说:“我觉得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反映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致斐·***尔》)正因为曹雪芹绝不是一般地写他笔下的人物都在“笑”,而是具体地富有个性地写出人物各自在“怎样笑”,这就使得一段短短的细节描写,具有强烈的真实感、鲜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艺术吸引力和感染力,使读者对《红楼梦》里那次宴会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八)《湘云醉眠》赏析

宝玉过生日,恰巧宝琴、平儿、岫烟也是这天生日,因此虽然王夫人不在家,也不曾像往年热闹,但大家还是高高兴兴凑了分子,在芍药栏中红香圃三间小敞厅内,摆下宴席,给宝玉等人祝寿。而且,“正因为贾母、王夫人不在家,没人管束,便任意取乐”,众人猜拳行令,“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紧接着就引出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妙文:“憨湘云醉卧芍药”。

这段文字不长,从小丫头笑喜喜走来报信,到湘云醒来吃了酽茶,衔了醒酒石,喝了醒酒的酸汤,不过四百余字,但却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有花香,有动,有静,有梦境和诗意的少女春睡图。山石僻处,青板石凳上,湘云醉卧花丛。空中弥漫着花香,一群蜂蝶闹攘攘的围着。这里是安祥宁静的花的世界。只有蜜蜂轻轻的嗡嗡声,湘云在梦中“唧唧嘟嘟”的说酒令声,最后是众人吃吃的笑声打破了周围的宁静和湘云的梦。这里是落英缤纷的花的世界,芍药花飞,洒在湘云酒醉的脸上和华美的衣襟上,连掉在地上的扇子,有一半也已埋在落花里。这是一个多么美的境界啊!这是有声的画,诗与画的结合,是一曲《睡美人》,也是曲《花之圆舞曲》。

美的图画中有美的意境,也有美的性格,醉眠花丛,香梦沉酣的正是也只能是热情爽朗,不拘礼节的史湘云,不是也不可能是林黛玉或薛宝钗。林黛玉只会葬花埋香,吟着伤感的《葬花词》。举止娴雅,品格端方的薛宝钗也不可能像史湘云这么浪漫。只有史湘云,只有吟着“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对菊》)和“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如梦令·柳絮》)这样诗句的史湘云,才有这般豪爽的雅兴。也只有史湘云,才这样洒脱不羁。她是醉了,但不是酩酊大醉,颓然醉倒的。她只是有几分醉意,想纳凉避静,来到花丛;又怀着美好的诗情,用鲛帕包了芍药花瓣为枕,在青板石凳上躺下,不觉悠然入梦。在梦里还念念不忘说酒令,真是憨态可掬。“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这酒令也像她的心胸一样的清朗旷达。这梦是史湘云的梦,这意境也是史湘云的意境。曹雪芹不光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的图画,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的性格,美的心灵。

读 红楼梦 五十五——六十三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衣因)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话说平儿出来吩咐林之孝家的道:“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没事,方是兴旺之家。若得不了一点子小事,便扬铃打鼓的乱折腾起来,不成道理。如今将他母女带回,照旧去当差。将秦显家的仍旧退回。再不必提此事。只是每日小心巡察要紧。”说毕,起身走了。柳家的母女忙向上磕头,林家的带回园中,回了李纨探春,二人皆说:“知道了,能可无事,很好。”

司棋等人空兴头了一阵。那秦显家的好容易等了这个空子钻了来,只兴头上半天。在厨房内正乱着接收家伙米粮煤炭等物,又查出许多亏空来,说:“粳米短了两石,常用米又多支了一个月的,炭也欠着额数。”一面又打点送林之孝家的礼,悄悄的备了一篓炭,五百斤木柴,一担粳米,在外边就遣了子侄送入林家去了;又打点送帐房的礼;又预备几样菜蔬请几位同事的人,说:“我来了,全仗列位扶持。自今以后都是一家人了。我有照顾不到的,好歹大家照顾些。”正乱着,忽有人来说与他:“看过这早饭就出去罢。柳嫂儿原无事,如今还交与他管了。”秦显家的听了。轰去魂魄,垂头丧气,登时掩旗息鼓,卷包而出。送人之物白丢了许多,自己倒要折变了赔补亏空。连司棋都气了个倒仰,无计挽回,只得罢了。

赵姨娘正因彩云私赠了许多东西,被玉钏儿吵出,生恐查诘出来,每日捏一把汗打听信儿。忽见彩云来告诉说:“都是宝玉应了,从此无事。”赵姨娘方把心放下来。谁知贾环听如此说,便起了疑心,将彩云凡私赠之物都拿了出来,照着彩云的脸摔了去,说:“这两面三刀的东西!我不稀罕。你不和宝玉好,他如何肯替你应。你既有担当给了我,原该不与一个人知道。如今你既然告诉他,如今我再要这个,也没趣儿。”彩云见如此,急的发身赌誓,至于哭了,百般解说,贾环执意不信,说:“不看你素日之情,去告诉二嫂子,就说你偷来给我,我不敢要。你细想去。”说毕,摔手出去了。急的赵姨娘骂:“没造化的***,蛆心孽障。”气的彩云哭个泪干肠断。赵姨娘百般的安慰他:“好孩子,他辜负了你的心,我看的真。让我收起来,过两日他自然回转过来了。”说着,便要收东西。彩云赌气一顿包起来,乘人不见时,来至园中,都撇在河内,顺水沉的沉漂的漂了。自己气的夜间在被内暗哭。

当下又值宝玉生日已到,原来宝琴也是这日,二人相同。因王夫人不在家,也不曾象往年闹热。只有张道士送了四样礼,换的寄名符儿;还有几处僧尼庙的和尚姑子送了供尖儿,并寿星纸马疏头,并本命星官值年太岁周年换的锁儿。家中常走的女先儿来上寿。王子腾那边,仍是一套衣服,一双鞋袜,一百寿桃,一百束上用银丝挂面。薛姨娘处减一等。其余家中人,尤氏仍是一双鞋袜;凤姐儿是一个宫制四面和合荷包,里面装一个金寿星,一件波斯国所制玩器。各庙中遣人去放堂舍钱。又另有宝琴之礼,不能备述。姐妹中皆随便,或有一扇的,或有一字的,或有一画的,或有一诗的,聊复应景而已。

这日宝玉清晨起来,梳洗已毕,冠带出来。至前厅院中,已有李贵等四五个人在那里设下天地香烛,宝玉炷了香。行毕礼,奠茶焚纸后,便至宁府中宗祠祖先堂两处行毕礼,出至月台上,又朝上遥拜过贾母、贾政、王夫人等。一顺到尤氏上房,行过礼,坐了一回,方回荣府。先至薛姨妈处,薛姨妈再三拉着,然后又遇见薛蝌,让一回,方进园来。晴雯麝月二人跟随,小丫头夹着毡子,从李氏起,一一挨着,长的房中到过。复出二门,至李、赵、张、王四个奶妈家让了一回,方进来。虽众人要行礼,也不曾受。回至房中,袭人等只都来说一声就是了。王夫人有言,不令年轻人受礼,恐折了福寿,故皆不磕头。

歇一时,贾环贾兰等来了,袭人连忙拉住,坐了一坐,便去了。宝玉笑说走乏了,便歪在床上。方吃了半盏茶,只听外面咭咭呱呱,一群丫头笑进来,原来是翠墨、小螺、翠缕、入画,邢岫烟的丫头篆儿,并抱巧姐儿,彩鸾、绣鸾八九个人,都抱着红毡笑着走来,说:“拜寿的挤破了门了,快拿面来我们吃。”刚进来时,探春、湘云、宝琴、岫烟、惜春也都来了。宝玉忙迎出来,笑说:“不敢起动,快预备好茶。”进入房中,不免推让一回,大家归坐。袭人等捧过茶来,才吃了一口,平儿也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来了。宝玉忙迎出来,笑说:“我方才到凤姐姐门上,回了进去,不能见,我又打发人进去让姐姐的。”平儿笑道:“我正打发你姐姐梳头,不得出来回你。后来听见又说让我,我那里禁当的起,所以特赶来磕头。”宝玉笑道:“我也禁当不起。”袭人早在外间安了坐,让他坐。平儿便福下去,宝玉作揖不迭。平儿便跪下去,宝玉也忙还跪下,袭人连忙搀起来。又下了福,宝玉又还了一揖。袭人笑推宝玉:“你再作揖。”宝玉道:“已经完了,怎么又作揖?”袭人笑道:“这是他来给你拜寿。今儿也是他的生日,你也该给他拜寿。”宝玉听了,喜的忙作下揖去,说:“原来今儿也是姐姐的芳诞。”平儿还万福不迭。湘云拉宝琴岫烟说:“你们四个人对拜寿,直拜一天才是。”探春忙问:“原来邢妹妹也是今儿?我怎么就忘了。”忙命丫头:“去告诉二奶奶,赶着补了一分礼,与琴姑娘的一样,送到二姑娘屋里去。”丫头答应着去了。岫烟见湘云直口说出来,少不得要到各房去让让。

探春笑道:“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人多了,便这等巧,也有三个一日、两个一日的。大年初一日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又是太祖太爷的生日。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三月初一日是太太,初九日是琏二哥哥。二月没人。”袭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探春笑道:“我这个记性是怎么了!”宝玉笑指袭人道:“他和林妹妹是一日,所以他记的。”探春笑道:“原来你两个倒是一日。每年连头也不给我们磕一个。平儿的生日我们也不知道,这也是才知道。”平儿笑道:“我们是那牌儿名上的人,生日也没拜寿的福,又没受礼职份,可吵闹什么,可不悄悄的过去。今儿他又偏吵出来了,等姑娘们回房,我再行礼去罢。”探春笑道:“也不敢惊动。只是今儿倒要替你过个生日,我心才过得去。”宝玉湘云等一齐都说:“很是。”探春便吩咐了丫头:“去告诉他奶奶,就说我们大家说了,今儿一日不放平儿出去,我们也大家凑了分子过生日呢。”丫头笑着去了,半日,回来说:“二奶奶说了,多谢姑娘们给他脸。不知过生日给他些什么吃,只别忘了二奶奶,就不来絮聒他了。”众人都笑了。

探春因说道:“可巧今儿里头厨房不预备饭,一应下面弄菜都是外头收拾。咱们就凑了钱叫柳家的来揽了去,只在咱们里头收拾倒好。”众人都说是极。探春一面遣人去问李纨、宝钗、黛玉,一面遣人去传柳家的进来,吩咐他内厨房中快收拾两桌酒席。柳家的不知何意,因说外厨房都预备了。探春笑道:“你原来不知道,今儿是平姑娘的华诞。外头预备的是上头的,这如今我们私下又凑了分子,单为平姑娘预备两桌请他。你只管拣新巧的菜蔬预备了来,开了帐和我那里领钱。”柳家的笑道:“原来今日也是平姑娘的千秋,我竟不知道。”说着,便向平儿磕下头去,慌的平儿拉起他来。柳家的忙去预备酒席。

这里探春又邀了宝玉,同到厅上去吃面,等到李纨宝钗一齐来全,又遣人去请薛姨妈与黛玉。因天气和暖,黛玉之疾渐愈,故也来了。花团锦簇,挤了一厅的人。

谁知薛蝌又送了巾扇香帛四色寿礼与宝玉,宝玉于是过去陪他吃面。两家皆治了寿酒,互相酬送,彼此同领。至午间,宝玉又陪薛蝌吃了两杯酒。宝钗带了宝琴过来与薛蝌行礼,把盏毕,宝钗因嘱薛蝌:“家里的酒也不用送过那边去,这虚套竟可收了。你只请伙计们吃罢。我们和宝兄弟进去还要待人去呢,也不能陪你了。”薛蝌忙说:“姐姐兄弟只管请,只怕伙计们也就好来了。”宝玉忙又告过罪,方同他姊妹回来。

一进角门,宝钗便命婆子将门锁上,把钥匙要了自己拿着。宝玉忙说:“这一道门何必关,又没多的人走。况且姨娘、姐姐、妹妹都在里头,倘或家去取什么,岂不费事。”宝钗笑道:“小心没过逾的。你瞧你们那边,这几日七事八事,竟没有我们这边的人,可知是这门关的有功效了。若是开着,保不住那起人图顺脚,抄近路从这里走,拦谁的是?不如锁了,连妈和我也禁着些,大家别走。纵有了事,就赖不着这边的人了。”宝玉笑道:“原来姐姐也知道我们那边近日丢了东西?”宝钗笑道:“你只知道玫瑰露和茯苓霜两件,乃因人而及物。若非因人,你连这两件还不知道呢。殊不知还有几件比这两件大的呢。若以后叨登不出来,是大家的造化;若叨登出来,不知里头连累多少人呢。你也是不管事的人,我才告诉你。平儿是个明白人,我前儿也告诉了他,皆因他奶奶不在外头,所以使他明白了。若不出来,大家乐得丢开手。若犯出来,他心里已有稿子,自有头绪,就冤屈不着平人了。你只听我说,以后留神小心就是了,这话也不可对第二个人讲。”

说着,来到沁芳亭边,只见袭人、香菱、待书、素云、晴雯、麝月、芳官、蕊官、藕官等十来个人都在那里看鱼作耍。见他们来了,都说:“芍药栏里预备下了,快去上席罢。”宝钗等随携了他们同到了芍药栏中红香圃三间小敞厅内。连尤氏已请过来了,诸人都在那里,只没平儿。

原来平儿出去,有赖林诸家送了礼来,连三接四,上中下三等家人来拜寿送礼的不少,平儿忙着打发赏钱道谢,一面又的回明凤姐儿,不过留下几样,也有不收的,也有收下即刻赏与人的。忙了一回,又直待凤姐儿吃过面,方换了衣裳往园里来。

刚进了园,就有几个丫鬟来找他,一同到了红香圃中。只见筵开玳瑁,褥设芙蓉。众人都笑:“寿星全了。”上面四座定要让他四个人坐,四人皆不肯。薛姨妈说:“我老天拔地,又不合你们的群儿,我倒觉拘的慌,不如我到厅上随便躺躺去倒好。我又吃不下什么去,又不大吃酒,这里让他们倒便宜。”尤氏等执意不从。宝钗道:“这也罢了,倒是让妈在厅上歪着自如些,有爱吃的送些过去,倒自在了。且前头没人在那里,又可照看了。”探春等笑道:“既这样,恭敬不如从命。”因大家送了他到议事厅上,眼看着命丫头们铺了一个锦褥并靠背引枕之类,又嘱咐:“好生给姨妈捶腿,要茶要水别推三扯四的。回来送了东西来,姨妈吃了就赏你们吃。只别离了这里出去。”小丫头们都答应了。

探春等方回来。终久让宝琴岫烟二人在上,平儿面西坐,宝玉面东坐。探春又接了鸳鸯来,二人并肩对面相陪。西边一桌,宝钗黛玉湘云迎春惜春,一面又拉了香菱玉钏儿二人打横。三桌上,尤氏李纨又拉了袭人彩云陪坐。四桌上便是紫鹃、莺儿、晴雯、小螺、司棋等人围坐。当下探春等还要把盏,宝琴等四人都说:“这一闹,一日都坐不成了。”方才罢了。两个女先儿要弹词上寿,众人都说:“我们没人要听那些野话,你厅上去说给姨太太解闷儿去罢。”一面又将各色吃食拣了,命人送与薛姨妈去。

宝玉便说:“雅坐无趣,须要行令才好。”众人有的说行这个令好,那个又说行那个令好。黛玉道:“依我说,拿了笔砚将各色全都写了,拈成阄儿,咱们抓出那个来,就是那个。”众人都道妙。即拿了一副笔砚花笺。香菱近日学了诗,又天天学写字,见了笔砚便图不得,连忙起座说:“我写”。大家想了一回,共得了十来个,念着,香菱一一的写了,搓成阄儿,掷在一个瓶中间。探春便命平儿拣,平儿向内搅了一搅,用箸拈了一个出来,打开看,上写着“射覆”二字。宝钗笑道:“把个酒令的祖宗拈出来。‘射覆’从古有的,如今失了传,这是后人纂的,比一切的令都难。这里头倒有一半是不会的,不如毁了,另拈一个雅俗共赏的。”探春笑道:“既拈了出来,如何又毁。如今再拈一个,若是雅俗共赏的,便叫他们行去。咱们行这个。”说着又着袭人拈了一个,却是“拇战”。史湘云笑着说:“这个简断爽利,合了我的脾气。我不行这个‘射覆’,没的垂头丧气闷人,我只划拳去了。”探春道:“惟有他乱令,宝姐姐快罚他一钟。”宝钗不容分说,便灌湘云一杯。

探春道:“我吃一杯,我是令官,也不用宣,只听我分派。”命取了令骰令盆来,“从琴妹掷起,挨下掷去,对了点的二人射覆。”宝琴一掷,是个三,岫烟宝玉等皆掷的不对,直到香菱方掷了一个三。宝琴笑道:“只好室内生春,若说到外头去,可太没头绪了。”探春道:“自然。三次不中者罚一杯。你覆,他射。”宝琴想了一想,说了个“老”字。香菱原生于这令,一时想不到,满室满席都不见有与“老”字相连的成语。湘云先听了,便也乱看,忽见门斗上贴着“红香圃”三个字,便知宝琴覆的是“吾不如老圃”的“圃”字。见香菱射不着,众人击鼓又催,便悄悄的拉香菱,教他说“药”字。黛玉偏看见了,说“快罚他,又在那里私相传递呢。”哄的众人都知道了,忙又罚了一杯,恨的湘云拿筷子敲黛玉的手。于是罚了香菱一杯。下则宝钗和探春对了点子。探春便覆了一个“人”字。宝钗笑道:“这个‘人’字泛的很。”探春笑道:“添一字,两覆一射也不泛了。”说着,便又说了一个“窗”字。宝钗一想,因见席上有鸡,便射着他是用“鸡窗”“鸡人”二典了,因射了一个“埘”字。探春知他射着,用了“鸡栖于埘”的典,二人一笑,各饮一口门杯。

湘云等不得,早和宝玉“三”“五”乱叫,划起拳来。那边尤氏和鸳鸯隔着席也“七”“八”乱叫划起来。平儿袭人也作了一对划拳,叮叮当当只听得腕上的镯子响。一时湘云赢了宝玉,袭人赢了平儿,尤氏赢了鸳鸯,三个人限酒底酒面,湘云便说:“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众人听了,都笑说:“惟有他的令也比人唠叨,倒也有意思。”便催宝玉快说。宝玉笑道:“谁说过这个,也等想一想儿。”黛玉便道:“你多喝一钟,我替你说。”宝玉真个喝了酒,听黛玉说道:

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

说的大家笑了,说:“这一串子倒有些意思。”黛玉又拈了一个榛穰,说酒底道:

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令完,鸳鸯袭人等皆说的是一句俗语,都带一个“寿”字的,不能多赘。

大家轮流乱划了一阵,这上面湘云又和宝琴对了手,李纨和岫烟对了点子。李纨便覆了一个“瓢”字,岫烟便射了一个“绿”字,二人会意,各饮一口。湘云的拳却输了,请酒面酒底。宝琴笑道:“请君入瓮。”大家笑起来,说:“这个典用的当。”湘云便说道:

奔腾而砰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锁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

说的众人都笑了,说:“好个诌断了肠子的。怪道他出这个令,故意惹人笑。”又听他说酒底。湘云吃了酒,拣了一块鸭肉呷口,忽见碗内有半个鸭头,遂拣了出来吃脑子。众人催他“别只顾吃,到底快说了。”湘云便用箸子举着说道:

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

众人越发笑起来,引的晴雯、小螺、莺儿等一干人都走过来说:“云姑娘会开心儿,拿着我们取笑儿,快罚一杯才罢。怎见得我们就该擦桂花油的?倒得每人给一瓶子桂花油擦擦。”黛玉笑道:“他倒有心给你们一瓶子油,又怕挂误着打***的官司。”众人不理论,宝玉却明白,忙低了头。彩云有心病,不觉的红了脸。宝钗忙暗暗的瞅了黛玉一眼。黛玉自悔失言,原是趣宝玉的,就忘了趣着彩云。自悔不及,忙一顿行令划拳岔开了。

底下宝玉可巧和宝钗对了点子。宝钗覆了一个“宝”字,宝玉想了一想,便知是宝钗作戏指自己所佩通灵玉而言,便笑道:“姐姐拿我作雅谑,我却射着了。说出来姐姐别恼,就是姐姐的讳‘钗’字就是了。”众人道:“怎么解?”宝玉道:“他说‘宝’,底下自然是‘玉’了。我射‘钗’字,旧诗曾有‘敲断玉钗红烛冷’,岂不射着了。”湘云说道:“这用时事却使不得,两个人都该罚。”香菱忙道:“不止时事,这也有出处。”湘云道:“‘宝玉’二字并无出处,不过是春联上或有之,诗书纪载并无,算不得。”香菱道:“前日我读岑嘉州五言律,现有一句说‘此乡多宝玉’,怎么你倒忘了?后来又读李义山七言绝句,又有一句‘宝钗无日不生尘’,我还笑说他两个名字都原来在唐诗上呢。”众人笑说:“这可问住了,快罚一杯。”湘云无语,只得饮了。大家又该对点的对点,划拳的划拳。这些人因贾母王夫人不在家,没了管束,便任意取乐,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真是十分热闹。顽了一回,大家方起席散了一散,倏然不见了湘云,只当他外头自便就来,谁知越等越没了影响,使人各处去找,那里找得着。

接着林之孝家的同着几个老婆子来,生恐有正事呼唤,二者恐丫鬟们年青,乘王夫人不在家不服探春等约束,姿意痛饮,失了体统,故来请问有事无事。探春见他们来了,便知其意,忙笑道:“你们又不放心,来查我们来了。我们没有多吃酒,不过是大家顽笑,将酒作个引子,妈妈们别耽心。”李纨尤氏都也笑说:“你们歇着去罢,我们也不敢叫他们多吃了。”林之孝家的等人笑说:“我们知道,连老太太叫姑娘吃酒姑娘们还不肯吃,何况太太们不在家,自然顽罢了。我们怕有事,来打听打听。二则天长了,姑娘们顽一回子还该点补些小食儿。素日又不大吃杂东西,如今吃一两杯酒,若不多吃些东西,怕受伤。”探春笑道:“妈妈们说的是,我们也正要吃呢。”因回头命取点心来。两旁丫鬟们答应了,忙去传点心。探春又笑让:“你们歇着去罢,或是姨妈那里说话儿去。我们即刻打发人送酒你们吃去。”林之孝家的等人笑回:“不敢领了。”又站了一回,方退了出来。平儿摸着脸笑道:“我的脸都热了,也不好意思见他们。依我说竟收了罢,别惹他们再来,倒没意思了。”探春笑道:“不相干,横竖咱们不认真喝酒就罢了。”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去,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板石凳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

泉香而酒冽,玉(上为苑字下部,下为皿)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

扶归,却为宜会亲友。众人笑推他,说道:“快醒醒儿吃饭去,这潮凳上还睡出病来呢。”湘云慢启秋波,见了众人,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是醉了。原是来纳凉避静的,不觉的因多罚了两杯酒,娇(女弱)不胜,便睡着了,心中反觉自愧。连忙起身扎挣着同人来至红香圃中,用过水,又吃了两盏酽茶。探春忙命将醒酒石拿来给他衔在口内,一时又命他喝了一些酸汤,方才觉得好了些。

当下又选了几样果菜与凤姐送去,凤姐儿也送了几样来。宝钗等吃过点心,大家也有坐的,也有立的,也有在外观花的,也有扶栏观鱼的,各自取便说笑不一。探春便和宝琴下棋,宝钗岫烟观局。林黛玉和宝玉在一簇花下唧唧哝哝不知说些什么。只见林之孝家的和一群女人带了一个媳妇进来。那媳妇愁眉苦脸,也不敢进厅,只到了阶下,便朝上跪下了,碰头有声。探春因一块棋受了敌,算来算去总得了两个眼,便折了官着,两眼只瞅着棋枰,一只手却伸在盒内,只管抓弄棋子作想,林之孝家的站了半天,因回头要茶时才看见,问:“什么事?”林之孝家的便指那媳妇说:“这是四姑娘屋里的小丫头彩儿的娘,现是园内伺候的人。嘴很不好,才是我听见了问着他,他说的话也不敢回姑娘,竟要撵出去才是。”探春道:“怎么不回大奶奶?”林之孝家的道:“方才大奶奶都往厅上姨太太处去了,顶头看见,我已回明白了,叫回姑娘来。”探春道:“怎么不回二奶奶?”平儿道:“不回去也罢,我回去说一声就是了。”探春点点头,道:“既这么着,就撵出他去,等太太来了,再回定夺。”说毕仍又下棋。这林之孝家的带了那人去不提。

黛玉和宝玉二人站在花下,遥遥知意。黛玉便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只乖而已。”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宝玉正欲走时,只见袭人走来,手内捧着一个小连环洋漆茶盘,里面可式放着两钟新茶,因问:“他往那去了?我见你两个半日没吃茶,巴巴的倒了两钟来,他又走了。”宝玉道:“那不是他,你给他送去。”说着自拿了一钟。袭人便送了那钟去,偏和宝钗在一处,只得一钟茶,便说:“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宝钗笑道:“我却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够了。”说着先拿起来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递在黛玉手内。袭人笑说:“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我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的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袭人又来接宝玉的。宝玉因问:“这半日没见芳官,他在那里呢?”袭人四顾一瞧说:“才在这里几个人斗草的,这会子不见了。”

宝玉听说,便忙回至房中,果见芳官面向里睡在床上。宝玉推他说道:“快别睡觉,咱们外头顽去,一回儿好吃饭的。”芳官道:“你们吃酒不理我,教我闷了半日,可不来睡觉罢了。”宝玉拉了他起来,笑道:“咱们晚上家里再吃,回来我叫袭人姐姐带了你桌上吃饭,何如?”芳官道:“藕官蕊官都不上去,单我在那里也不好。我也不惯吃那个面条子,早起也没好生吃。才刚饿了,我已告诉了柳嫂子,先给我做一碗汤盛半碗粳米饭送来,我这里吃了就完事。若是晚上吃酒,不许教人管着我,我要尽力吃够了才罢。我先在家里,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如今学了这劳什子,他们说怕坏嗓子,这几年也没闻见。乘今儿我是要开斋了。”宝玉道:“这个容易。”

说着,只见柳家的果遣了人送了一个盒子来。小燕接着揭开,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小燕放在案上,走去拿了小菜并碗箸过来,拨了一碗饭。芳官便说:“油腻腻的,谁吃这些东西。”只将汤泡饭吃了一碗,拣了两块腌鹅就不吃了。宝玉闻着,倒觉比往常之味有胜些似的,遂吃了一个卷酥,又命小燕也拨了半碗饭,泡汤一吃,十分香甜可口。小燕和芳官都笑了。吃毕,小燕便将剩的要交回。宝玉道:“你吃了罢,若不够再要些来。”小燕道:“不用要,这就够了。方才麝月姐姐拿了两盘子点心给我们吃了,我再吃了这个,尽不用再吃了。”说着,便站在桌旁一顿吃了,又留下两个卷酥,说:“这个留着给我妈吃。晚上要吃酒,给我两碗酒吃就是了。”宝玉笑道:“你也爱吃酒?等着咱们晚上痛喝一阵。你袭人姐姐和晴雯姐姐量也好,也要喝,只是每日不好意思。今儿大家开斋。还有一件事,想着嘱咐你,我竟忘了,此刻才想起来。以后芳官全要你照看他,他或有不到的去处,你提他,袭人照顾不过这些人来。”小燕道:“我都知道,都不用操心。但只这五儿怎么样?”宝玉道:“你和柳家的说去,明儿直叫他进来罢,等我告诉他们一声就完了。”芳官听了,笑道:“这倒是正经。”小燕又叫两个小丫头进来,伏侍洗手倒茶,自己收了家伙,交与婆子,也洗

如果好,请***纳为最佳意见,谢谢!

1、(1)牡丹——艳冠群芳(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

.“任是”句——出唐代罗隐《牡丹花》诗:似共东风利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浓华过此身!花签上的诗句虽切合宝钗灵魂冷漠而又能处处得人好感的性格特点,但作者引此句的主要用意还在于隐原诗的末联(“芙蓉”句也与黛玉敌不过宝钗的情势巧合)。这里韩弘是借来比宝玉的,因为“功成”一词也常用以表达对宗教意识的“彻悟”,所以皈依佛门、修炼得道等都可以说“功德圆满”。宝玉的“悬崖撒手”正是一种斩断缠绵情意、不肯“效儿女子”之态的决绝行为,而宝钗也就像被韩令所弃的牡丹一样,只能“辜负秾华”,寂寞地了却“此身”。签上诗句明明是褒其艳丽动人的,谁知恰恰是在说她徒劳无功。可见,读《红楼梦》有时不能只看正面文章。

(2)杏花——瑶池仙品(探春)日边红杏倚云栽。

花签上说“必得贵婿”,这是合所引的诗句,或许将来真有其事。但“薄命司”的“册子”和其它有关诗词中则一再暗示她远嫁不归的悲切。签中歇后的两句正是说这方面的。一句以花在“江上”,点她离家时亲人“涕送江边望”,一句则与她所作的风筝谜诗中“莫向东风怨别离”的隐义完全一样。

(3)老梅——霜晓寒姿(李纨)竹篱茅舍自甘心。

李纨是中国古代能守节寡欲的妇女的典型,这在前面有关诗中已经说过。《梅》诗中前两句用来比她的操守,含意自明。只是她所住的稻香村虽然也是“竹篱茅舍”,却不是真正的农家,一般的地主庄院恐怕还及不上它舒适讲究。全诗与《钟山怀古》立意相同。三、四句说她后来得以荣耀,并非本意想占风情,而是受人“牵连”之故,恰如梅花本自处幽独,被林逋诗中一赞,结果“枉与他人作笑谈”,倒弄得十分热闹。作者对李纨的一生及其为人虽有同情叹惋,却并不赞扬标榜,倒是让人们看到她的命运是一点儿也不值得钦羡的。这在当时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4)海棠——香梦沉酣(湘云)只恐夜深花睡去。

此诗句正好合着“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事,所以黛玉打趣说:“‘夜深’二字,改‘石凉’两个字倒好。”这是作者的幽默,但花签引诗深意不止于此。苏轼原诗是惜春光短促、好景难留的,所以他连夜里都要点蜡烛赏花。湘云后来的遭遇正是如此:虽有洞房花烛照红妆新人之喜,可惜转眼就“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春光别去了。

(5)荼縻花——韶华盛极(麝月)开到荼縻花事了。

麝月抽到荼縻花签时,书中有几句很有意思的描写:“〔签上〕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皱皱眉儿,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吧。’”宝玉对大观园中日益浓重的悲凉气息“本已呼吸而领会之”,现在见签上说“花事了”,又说大家都“送春”,正好触动忧端。但他不愿使麝月败兴,所以藏了签,只劝酒。

但是宝玉只有模糊的好景不长的预感,而不可能预知诗句所内涵着的将来的具体事变。据脂评,袭人出嫁后,麝月是最后留在贫穷潦倒的宝玉夫妇身边的唯一的丫头。那么,“花事了”三字就义带双关:它既是“诸芳尽”(所以大家都“送春”)的意思,又是说:花袭人之事已经“了”了——她嫁人了。而歇后一句“丝丝天棘出莓墙”,则是隐脂评所说的宝玉弃宝钗、麝月撒手而去,因为不但莓苔墙垣代表着“陋室空堂”的荒凉景象,据《鹤林玉露》所说,连初用“天棘”一词的杜甫诗(其“天棘梦青丝”句曾引起历代说诗者的争论),也本是“为僧”而“赋”的。

(6)并蒂花——联春绕瑞(香菱)连理枝头花正开。

香菱得到并蒂花签和一句喜庆的话,这好象是让人联想到上一回中她斗草时用:“夫妻蕙”去对人家“姊妺花”的情节,从而觉得她将来也许真有什么喜事。其实,这是作者的“狡狯”。花签诗句只起着歇后语的作用,真意全在后一句——“妒花风雨便相催”。向花“催”命的“风雨”是用来比喻有“妒病”的悍妇夏金桂的。作者很喜欢暗中透露人物的命运,但常不让人一眼看穿。比如“斗草”一节,香菱解释“夫妻蕙”说:“并头结花的为‘夫妻蕙’。”别人就反问她:“若是两枝背面开的,就是‘仇人蕙’了?”这好象是随口带出的,如果我们不是预先知道香菱的结局,怎能想到作者是在说“夫妻”将成为“仇人”呢?《红楼梦》不宜草草读过,作者常用这种写法也是一个原因。

(7)芙蓉——风露清愁(黛玉)莫怨东风当自嗟。

玉所掣花签上的诗句,是为了隐去原诗的前一句:“红颜胜人多薄命”。全诗是歌行,不是句句都可比附的。不过,能切合黛玉的也不是只有最后两句,上承的“明妃去时泪”四句,就与她《葬花吟》中一些诗句很象。说黛玉是“红颜薄命”,正是说她象“枝上花”一样,禁不起“狂风”摧折,亦即暗示她后来受不了贾府事败、宝玉被拘那阵骤然而至的政治“狂风”的袭击,终于泪尽而逝。作者固然同情黛玉的不幸,但也深深地惋惜她过于脆弱,没有能熬过这场灾祸而等待到宝玉回来,所以说“怨”不得别人,也该“自嗟”。可见,作者原意与续书中写婚姻不自主而造成悲剧是毫无共同之处的。因为,如续书所写,黛玉根本不“当自嗟”,而只应“怨东风”才是。

(8)桃花——武陵别景(袭人)桃红又见一年春。

袭人所得的签是一句带出全诗的。首句说,当大家庭没落之时,她怕自己跟着倒霉,就去另找安乐窝了。第二句讥她嫁给蒋玉函好比两度春风。第三句也就是唐诗“轻薄桃花逐水流”的意思。末句中如果把“渔郎” 换成“优伶”,诗就像专为袭人而写了。八支花签,嘲讽语气最明显的要数这一首。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袭人的品行是何等憎恶。

2、宝玉过生日,恰巧宝琴、平儿、岫烟也是这天生日,因此虽然王夫人不在家,也不曾像往年热闹,但大家还是高高兴兴凑了分子,在芍药栏中红香圃三间小敞厅内,摆下宴席,给宝玉等人祝寿。而且,“正因为贾母、王夫人不在家,没人管束,便任意取乐”,众人猜拳行令,“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紧接着就引出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妙文:“憨湘云醉卧芍药”。

这段文字不长,从小丫头笑喜喜走来报信,到湘云醒来吃了酽茶,衔了醒酒石,喝了醒酒的酸汤,不过四百余字,但却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有花香,有动,有静,有梦境和诗意的少女春睡图。山石僻处,青板石凳上,湘云醉卧花丛。空中弥漫着花香,一群蜂蝶闹攘攘的围着。这里是安祥宁静的花的世界。只有蜜蜂轻轻的嗡嗡声,湘云在梦中“唧唧嘟嘟”的说酒令声,最后是众人吃吃的笑声打破了周围的宁静和湘云的梦。这里是落英缤纷的花的世界,芍药花飞,洒在湘云酒醉的脸上和华美的衣襟上,连掉在地上的扇子,有一半也已埋在落花里。这是一个多么美的境界啊!这是有声的画,诗与画的结合,是一曲《睡美人》,也是曲《花之圆舞曲》。

美的图画中有美的意境,也有美的性格,醉眠花丛,香梦沉酣的正是也只能是热情爽朗,不拘礼节的史湘云,不是也不可能是林黛玉或薛宝钗。林黛玉只会葬花埋香,吟着伤感的《葬花词》。举止娴雅,品格端方的薛宝钗也不可能像史湘云这么浪漫。只有史湘云,只有吟着“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对菊》)和“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如梦令·柳絮》)这样诗句的史湘云,才有这般豪爽的雅兴。也只有史湘云,才这样洒脱不羁。她是醉了,但不是酩酊大醉,颓然醉倒的。她只是有几分醉意,想纳凉避静,来到花丛;又怀着美好的诗情,用鲛帕包了芍药花瓣为枕,在青板石凳上躺下,不觉悠然入梦。在梦里还念念不忘说酒令,真是憨态可掬。“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这酒令也像她的心胸一样的清朗旷达。这梦是史湘云的梦,这意境也是史湘云的意境。曹雪芹不光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的图画,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的性格,美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