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首和斩首的区别,枭首示众和斩首示众有什么区别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7-10 0
  1. 汉朝时枭首示众有多“流行”?
  2. 四字成语一什么众什么成语有哪些成语
  3. "庄词谐用"和"枭首示众"是什么意思?
  4. 枭首示众枭什么意思
  5. 为何古人犯法后要斩首示众,这种制度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

中国古代的***种类很多,***不仅仅是剥夺犯罪人的生命,还包括了羞辱、报复等含义。有的是一种很残忍的酷刑。其种类有:凌迟、斩首、绞、赐死、弃市、车裂、脯、戮、炮格、磔(音折)、烹、焚、枭首等。有的是法定刑,如斩首、弃市、凌迟、绞,其他的则是一些临时设置或使用的酷刑。 凌迟 这种刑罚开始于乱世五代。宋仁宗时开始使用,主要是处死那些重罪,以示报应、惩罚。辽、金、元、明、清都有这种法定刑。执行方法很残忍,先从非要害部位割肉,直至慢慢死去,民间叫做千刀万剐。 斩首 又名斩,但执行方式在南北朝前后有所不同。南北朝前经常是腰斩,之后则一般是砍头,严重的也斩腰。 绞 古代将人用帛、绳等勒死或吊死叫做绞,自周、秦出现后,成为一种***。因为绞刑可以保全尸体,在隋唐之后,是法定刑中是次于斩的一种***。 赐死 这是对贵族和官员的处死方式,在唐朝定型,一般五品以上官员犯死罪,用这种方式处死,具体做法有自刎、上吊和服毒。 弃市 在秦汉时期是用刀刃杀死,魏晋以后是用绞刑处死,但地点都是在人多的闹市,而且暴尸三天,以表示为众人所抛弃,是一种带耻辱特征的***。 车裂 车裂即五马分尸。 脯 脯是把人杀死后将尸体晒成肉干。 戮 戮是先示众羞辱,再处死(参考“杀和戮”)。 炮格 炮格就是炮烙,下边点火把铜器烧热,让人赤脚在上边走,使人掉进火中烧烫而死。 磔 磔即张裂肢体,令其干枯,有的解释说磔就是车裂。烹俗称成煮。焚即活活烧死,有的时候叫点天灯。 枭首 枭首是把人斩首,然后将人头挂在木杆上示众,起到恐吓作用,隋唐宋曾经废除,但明清时对强盗还用。 五刑和肉刑 中国古代的五刑是五种刑罚的统称,可分为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奴隶制五刑是指墨、劓(音易)、刖(音月)、宫、大辟。封建制五刑指笞、杖、徒、流、死。奴隶制五刑在汉文帝之前通行,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之后通行。两种五刑制只是对古代刑罚的一种概括,不能完全包括古代的刑罚制度。 奴隶制五刑中除了大辟即***外,其他四种又叫做肉刑,因为这四种刑罚是对肉体的刑罚,而且受刑后无法复原。墨刑又叫做黥(音晴)刑,先割破人的面部,然后涂墨,伤好后留下深色的伤疤。汉文帝废除肉刑后,经过魏晋隋唐,都没有此刑,但五代和宋又恢复,辽金元明清都有刺面刑,但有的轻罪则刺胳膊。到清末光绪末期,彻底废除。 劓 即割鼻子,汉文帝废除肉刑后,用笞三百代替,后来,又减少了笞数。此后,该刑不再出现。 刖 又叫|(音费),夏朝称膑,周时称刖。是指斩掉左脚、右脚或者斩双脚。有的说称膑是去掉膝盖骨。秦朝称为斩趾。 宫 又叫*刑、腐刑、蚕室刑。开始是惩罚那些有***行为人,后来处此刑的人与***无关。宫刑是五刑中仅次于***的一种重刑。东汉时曾经用这种刑罚来作为死罪减等刑。隋朝法律正式废除。 大辟 大辟,即***。秦汉以前的***种类很多,如戮、烹、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头后悬挂示众)、弃市(闹市斩首后暴尸于众)、绞、陵迟(也写作凌迟)等。 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以前已经存在,到了隋唐正式定为法定刑罚使用。笞是笞打,原来的刑具用小荆条拧成,到了清朝则用竹板做成。这种刑一般打臀部。受刑的轻重和行刑人有关,可以***。笞分为五种等级: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 杖 用粗荆条拧成,到隋朝时定为法定刑,也分五等: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和一百。击打部位是背、臀和腿。宋、明、清和隋唐相同,到清朝末年法律改革时废除。 徒 强制劳役的刑罚。《唐律疏议》的《名例》篇解释说:“徒者,奴也。”即劳役。分五等:一年,一年半,两年,两年半,三年。唐朝不附加杖刑,而宋朝则加脊杖。 流 就是将流放到边远地区,不准回乡。隋的流刑分三等: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分别劳役二年、二年半和三年。唐朝则各加一千里,但劳役时间减少,都是一年。 死 隋唐之后,***一般是两种:绞和斩。宋元明清还加上了凌迟。明清加枭首。 杀和戮 杀和戮都有杀死的意思,但二者又有一些区别。在古代,人们将戮刑视为奇耻大辱,所以,在这里戮又有了羞辱和耻辱的含义。戮可以分为两种,即生戮和死戮。 生戮即先将示众,然后再杀死。死戮是先将人杀死,然后再陈尸示众,如果没有被杀就已经死的,就陈尸示众,有时为了泄愤,还要鞭尸。或者将尸骨故意弄得到处都是,叫做鞭尸扬灰,这不但是对死者的侮辱,还是对他在世的亲属的羞辱。 戮刑是对要受刑的人的一种羞辱,所以,到近代以后,都注重人的尊严和荣誉,处死时一般要秘密处死。

汉朝时枭首示众有多“流行”?

我们从《三国演义》中可以得出曹操是并不是一个好人,但是他当时却做出了一个刺杀董卓的决定。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因为一开始曹操也是忠君的,他看到董卓滥用权力,滥杀百姓,愤恨不平,想要为国家出一口恶气,所以抱着一腔热血想要除掉董卓。而且当时他职位不高,想要展示一下他的本领,借助董卓这个事情民扬天下。

理所当然,他并没有成功。他在逃走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县令,那就是陈宫。当时陈宫也不满董卓的残暴,所以帮助曹操逃离,并和曹操一起走了。在曹操逃出困境之后,立即招募天下人讨伐董卓。首先就是他与吕布交战,但是由于经验不足,而且兵力并不强,所以被凶勇的吕布大败,只能仓皇出逃。这件事情导致曹操颜面扫地,这对于曹操来说是如此的之羞耻。所以之后他联合了刘备一起攻打吕布,最终曹操擒获了吕布并将其虐杀

枭首和斩首的区别,枭首示众和斩首示众有什么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为曹操十分痛恨吕布,但又不想看到他的鲜血流得满地都是,所以就命人先把他勒死,让他在痛苦中死去,又不想给他保留尊严,所以砍下他的头示众,告诉别人这就是和我曹操作对的下场。

在吕布与曹操的战斗过程中,陈宫在曹操的一次话中发现曹操与自己想要追随的人不符,所以逃离了曹操,投向了吕布。没想到之后吕布大败,陈宫也被曹操所杀,只不过以前陈宫救过曹操,曹操念及旧情,想要放了陈宫,可但是陈宫誓死不求饶,所以最后曹操直接命人砍了他的头,让他死的不那么痛苦。

四字成语一什么众什么成语有哪些成语

这个不能用“流行”表示吧,流行是说这件事比较受欢迎,容易被所有人所接受,而当时汉朝使用枭首示众只是当时的一种制度,通过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以达到震慑人心,彰显国威的作用,虽然现在的人会感觉不舒服,但是这是古代常用的方法。

汉朝其实是个军国主义国家,讲的就是非军功不封侯,就是说不管你的能耐有多大,你只要不上场杀敌,封侯这件事就没有任何指望,当时整个国家的精力和***都偏向军事,对于边境的各种势力***取主动打击的政策,在这期间就兴起了斩首,通过这种方式,将战败敌人的头颅悬挂示众,既能起到震慑的作用,又能彰显国家的实力。

其中比较有名应该是对楼兰王的斩首行动,楼兰王当时在汉朝和匈奴之前摇摆不定,为彰显国威,威慑各族,傅介子奉命以赏赐的名义前往楼兰,在对方的地盘上众目睽睽下将人家的国王杀了,而且迅速的稳定了局势,让他们臣服于大汉,后将楼兰王的头带回悬挂在城楼上,起到了极大的宣传作用,将汉朝的威慑力传播出去。

古时候的通讯不发达,枭首示众的方法在现在看来非常残酷,但是在当时起到了很大的宣传力,而且效果非常明显,能有效的震慑西域各族,能很好的保证当时丝绸之路的顺畅,对中西方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价值。

"庄词谐用"和"枭首示众"是什么意思?

1. 四个字成语众什么

乌合之众、

众口铄金、

哗众取宠、

众志成城、

众矢之的、

芸芸众生、

与众不同、

众说纷纭

不负众望、

一傅众咻、

博***众长、

众望所归、

众所周知、

普度众生、

众目睽睽、

大庭广众、

众寡悬殊、

寡不敌众、

万众一心、

妖言惑众、

力排众议、

众叛亲离、

普渡众生、

爱鹤失众、

枭首示众、

众星捧月、

众口难调、

众星拱月、

人多势众、

众口一词

2. 什么众什么四字成语

与众不同、万众一心、敌众我寡、人众胜天、哗众取宠等。

1、与众不同

解释:跟大家不一样。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这是今日令中第一个古人,必须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才觉有趣。”

译文:这是今天令中第一个古代人,必须出类拔萃,与众人不同,才觉得有乐趣。

2、万众一心

解释: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南朝出自:范晔《后汉书·朱擕传》:“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

译文:千万人一条心,还是挡不住,何况十万呢!

3、敌众我寡

解释:敌方人数多,我方人数少。形容双方对峙,众寡悬殊。

出自: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译文:那么小就不可以用来抵抗大,我们当然不可能把敌人,弱固然不可因敌强。

4、人众胜天

解释:聚集众人的力量,可以战胜大自然。

出自:司马迁·西汉《史记·伍子胥列传》:“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

译文:我听说这样一句话,人多可以胜天,天定也能打败人。

5、哗众取宠

解释: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出自:班固·汉《汉书·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扬抑,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译文:然而迷惑的人已经失去了精微,而开辟的又随时扬抑制,离开道的根本,如果以哗众取宠。

3. 什么众是四字词语

乌合之众 [wū hé zhī zhòng] 像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 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寡不敌众 [guǎ bù dí zhòng] 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妖言惑众 [yāo yán huò zhòng] 妖言:迷惑人的邪说。用荒谬的鬼话迷惑人。

兴师动众 [xīng shī dòng zhòng] 兴:发动;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才华超众 [cái huá chāo zhòng]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 才能远远超出一般人。

人多势众 [rén duō shì zhòng] 声势力量大。

人才出众 [rén cái chū zhòng] 人品才能超出众人。

大庭广众 [dà tíng guǎng zhòng] 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 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公之于众 [gōng zhī yú zhòng] 公:公开;之:代指事物的内容;于:向;众:大众。 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诳时惑众 [kuáng shí huò zhòng] 指欺骗迷惑世人。

以寡敌众 [yǐ guǎ dí zhòng] 以少量的人抵挡众多的人。

起兵动众 [qǐ bīng dòng zhòng] 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造谣惑众 [zào yáo huò zhòng] 制造谣言,迷惑群众。

迁怒于众 [qiān nù yú zhòng ] 迁怒:受甲的气向乙发泄。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广谋从众 [guǎng móu cóng zhòng] 集思广益,听从多数人的意见

一不扭众 [yī bù niǔ zhòng] 一个人难违反众人的意见。

爱鹤失众 [ài hè shī zhòng] 比喻因小失大。

三人为众 [sān rén wèi zhòng] 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地广人众 [dì guǎng rén zhòng] 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枭首示众 [xiāo shǒu shì zhòng] 斩首悬示于众。

4. 带 众字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众志成城、

众矢之的、

乌合之众、

芸芸众生、

与众不同、

众说纷纭、

不负众望、

众口铄金、

众望所归、

众所周知、

众目睽睽、

哗众取宠、

墙倒众人推、

寡不敌众、

妖言惑众、

普渡众生、

爱鹤失众、

枭首示众、

大庭广众、

众人拾柴火焰高、

众口难调、

众星拱月、

博***众长、

兴师动众、

众擎易举、

普度众生、

一傅众咻、

众星捧月、

万众一心、

众叛亲离

5. 众开头的四个字成语有哪些

众寡不敌: 众:多;寡:少;敌:抵挡。少数敌不过多数。

众寡悬殊: 形容双方人力的多少相差极大。

众口难调: 原意是各人的口味不同,很难做出一种饭菜使所有的人都感到好吃。比喻做事很难让所有的人都满意。

众口铄金: 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众口一词: 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众目睽睽: 睽睽:张目注视的样子。许多人争着眼睛看着。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

众目昭彰: 昭彰:明显。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众怒难犯: 犯:触犯、冒犯。群众的愤怒不可触犯。表示不可以做群众不满意的事情。

众叛亲离: 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

众擎易举: 擎:往上托。许多人一齐用力,容易把东西举起来。比喻大家同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成。

众矢之的: 矢:箭;的:箭靶的中心。众箭所射的靶子。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

众说纷纭: 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众所周知: 大家普遍知道的。

众望所归: 众望:众人的希望;归:归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众星捧月: 许多星星衬托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护着一个他们所尊敬爱戴的人。

众志成城: 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众啄同音: 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众怨之的: 众人怨恨的目标。

众议成林: 指众人的议论可使人相信平地上出现森林。比喻流言多可以乱真。

众喣山动: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众喣飘山: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众喣漂山: 喣:吹气。许多人吹气,能使山漂走。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众星攒月: 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

众星环极: 比喻众物围绕一物或众人拥戴一人。

众星拱月: 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同“众星攒月”。

众星拱极: 比喻众物围绕一物或众人拥戴一人。同“众星环极”。

众心如城: 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众心成城: 指万众一心,如坚固城堡。比喻众人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众望攸归: 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

众所共知: 众:很多人。大家普遍知道的。

枭首示众枭什么意思

庄词谐用,庄,形容词,庄重。谐,形容词,戏谑,诙谐谐趣。

把庄重的词语用于戏谑的场合。例如,今天我们召开一个宿舍联欢会,先请宿舍长作重要讲话。——这里的召开、重要讲话等就是庄词谐用。

与庄词谐用相反的是谐词庄用。

枭首示众,枭,动词,悬头示众。《汉书·高帝纪》:枭故塞王欣头。注:“悬首于木上。”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幸而破绍,枭其二子。

枭首示众的意思就是斩首悬示于众。与其相类的词语还有:枭示(枭斩。砍头悬挂示众);枭夷(诛杀净尽);枭除(诛杀清除)等。

为何古人犯法后要斩首示众,这种制度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

枭首示众 释义斩首悬示于众。 枭:古代刑罚,把头割下来悬挂在木上

基本字义

(枭)

xiāo

一种与鸱鸺相似的鸟。

勇健:枭勇。枭健。枭将。枭雄(a.强横而野心勃勃的人;b.智勇杰出的人物)。

古代刑罚,把头割下来悬挂在木上:枭首。枭示(枭首示众)。

旧时指私贩食盐的人:盐枭。私枭。

笔画数:8;

部首:木;

笔顺编号:35451234

详细解释

xiāo

(会意。从鸟,头在木上。本义:指一种恶鸟,捕捉后悬头树上以示众)

猫头鹰

枭,不孝鸟也。日至捕枭磔之,从枭头在木上。——《说文》

用一枭破镜。——《汉书·郊祀志》。注:“孟康曰,枭鸟食母,破镜兽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吏祠皆用之。如淳曰,汉五月五日作枭羹以赐百官。”

为枭为鸱。——《诗·大雅·瞻卬》

射游枭。——《汉书·司马相如传》

鸱枭群翔。——《汉书·郊祀志》

枭鸣松桂枝。——唐·白居易《凶宅》诗

又如:枭奴(凶狠的奴仆);枭獍(枭镜。相传枭为食母恶鸟,獍为食父恶兽。比喻凶恶忘恩的人)

旧时指私贩食盐的人。如:盐枭

使人、愉快或欢欣的某种方法与手段。中国古代的一种游戏,叫“樗蒱”(相当于现在的掷骰子),一为枭,六为卢。如:枭卢

xiāo

“枭”***借为“骁”,最勇健

且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史记·留侯世家》

为天下枭。——《淮南子·原道》。注:“雄也。”

枭为最勇健也。——《汉书·张良传》注

枭犹胜也。犹六博得枭则胜。——《后汉书·张衡传》注

刘备,天下枭雄。——《资治通鉴》

又如:枭恶(勇猛凶恶);枭张(猖狂;放肆);枭将;枭骑(勇猛健壮的骑兵)

xiāo

悬头示众

枭故塞王欣头。——《汉书·高帝纪》。注:“悬首于木上。”

枭俊禽敌之臣。——《汉书·陈汤传》

幸而破绍,枭其二子。——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又如:枭示(枭斩。砍头悬挂示众);枭夷(诛杀净尽);枭除(诛杀清除)

淆乱

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荀子·非十二子》

昭示;宣布

可再作一判文,以枭秦桧父子夫妇之过。——《说岳全传》

挡;推

岳大爷又把枪轻轻一举,将梁王的刀枭过一边。——《说岳全传》

枭开帐子,让张聋子亲自来看。——《官场现形记

枭首

xiāoshǒu

砍下并悬挂罪犯头颅

其徒二十人皆枭首。——《通典·刑志》

枭首示众

枭雄

xiāoxióng

骁悍雄杰之人,犹言雄长,魁首,多指强横而有野心之人

争为枭雄。——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备乃世之枭雄。——《三国演义》

震慑百姓、对罪犯的刑罚

古代面对这罪大恶极的罪犯,使用的都是非常残忍的手段进行惩罚,比如斩首示众,很多人就会感到奇怪,为什么现在不使用,而古代经常用这么残忍血腥的手段来执行这个惩罚,其实是跟当初的年代有关,在那时候,最厉害的刑罚有很多,斩首示众只是***的一个手段而已,还有更多的***惩罚。

为什么要斩首示众,就是想要震慑百姓,告诉老百姓,一旦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和被砍头的这个人一样,被抓起来执行,所以这个刑罚,就是杀鸡儆猴,将百姓镇压起来,让他们不敢造次,不然没有一个威慑,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要知道在古代的治安可不是像现代这么先进,百姓的心态还是很狂野的,只有将造反或者罪大恶极的人拉出来斩首示众,才能震慑住他们。

斩首示众并不是最残酷的一种刑罚,还有五马分尸、车裂、凌迟处死等等,这些都是对付那些非常残暴的罪犯的一种手段,毕竟在古代,不像现在的人一样那么懂得律法的重要性,教育***有限,只有用这些方法不停的劝告百姓不去触犯刑法,才能安然度日,不然整个社会的治安就无法无天了,所以这也是这些刑罚出来的一个原因。

为什么会有斩首的刑罚,就是对恶人的一种惩罚,这个刑罚与现代的***差不多,但是比较血腥而已,都是用来对付恶人的,当然也有那些皇帝不爽之后杀头的,不过其中的主要目的也是进行惩罚,毕竟没有惩罚,对于大家触发律法的代价太小,还是有人经常的铤而走险,而***就是对这种行为的一种遏制,不然失去了***,也就失去了震慑威力,毕竟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生命永远是最宝贵的一样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