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山文言文翻译,砥柱峰郦道元文言文翻译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7-03 0
  1. 除了郦道元的三峡,还有哪些描写三峡的作品
  2. 中流砥柱文言文答案
  3. 范仲淹写桐庐古诗词
  4. 三峡 郦道元
  5. 水经注砥柱文言文翻译
  6. 有关三峡的诗、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
  7. 写游山的古诗文

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毫无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正午或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至于夏天水涨,漫上小山包的时候,水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都被阻绝了。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是白天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到了江陵。中间阻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快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速度快。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又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在山峰间。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秋天,每到天刚晴或刚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长叫,声音不停续,甚是凄凉,空荡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升悲哀婉转,很久很久也不消失,所以唱渔歌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注释?选自《水经注疏》三峡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郦道元 北魏地理学家 撰《水经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目光,这里指太阳。?襄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奔这里知飞奔的马。?疾快。?素湍白色的急流。?回清回旋的清波。?绝巘极高的山峰。?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属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摘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水调歌头***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巫山高郑世翼 巫山凌太清,岧峣类削成。霏霏暮雨合,霭霭朝云生。 危峰入鸟道,深谷泻猿声。别有幽栖客,淹留攀桂情。 巫山高二首沈佺期 巫山峰十二,环合隐昭回。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巫山高卢照邻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雰。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巫山高张循之 巫山高不极,沓沓状奇新。暗谷疑风雨,幽岩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潮满二江春。为问阳台夕,应知入梦人。 巫山高刘方平 楚国巫山秀,清猿日夜啼。万重春树合,十二碧峰齐。 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阳台归路直,不畏向家迷。 巫山高皇甫冉 巫峡见巴东,迢迢半出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巫山高李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水,树色暮连空。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巫山高于濆 何山无朝云,彼云亦悠扬。何山无暮雨,彼雨亦苍茫。 宋玉恃才者,凭云构高唐。自重文赋名,荒*归楚襄。 峨峨十二峰,永作妖鬼乡。 巫山高二首孟郊 巴山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 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沾衣。 见尽数万里,不闻三声猿。但飞萧萧雨,中有亭亭魂。 千载楚襄恨,遗文宋玉言。至今青冥里,云结深闺门。 巫山高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飔然, 晓风飞雨生苔钱。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巫山高齐己 巫山高,巫女妖,雨为暮兮云为朝,楚王憔悴魂欲销。 秋猿嗥嗥日将夕,红霞紫烟凝老壁。千岩万壑花皆坼, 但恐芳菲无正色。不知今古行人行,几人经此无秋情。 云深庙远不可觅,十二峰头插天碧。 相和歌辞·楚妃叹张籍 湘云初起江沉沉,君王遥在云梦林。江南雨多旌旗暗, 台下朝朝春水深。章华殿前朝万国,君心独自终无极。 楚兵满地能逐禽,谁用一身继筋力。西江若翻云梦中, 麋鹿死尽应还宫。 相和歌辞·蜀国弦李贺 枫香晚华静,锦水南山影。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玉沙鳞鳞光。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相和歌辞·铜雀妓吴烛 秋色西陵满绿芜,繁弦急管强欢娱。 长舒罗袖不成舞,却向风前承泪珠。 相和歌辞·铜雀妓朱光弼 魏王铜雀妓,日暮管弦清。 一见西陵树,悲心舞不成。 相和歌辞·铜雀妓朱放 恨唱歌声咽,愁翻舞袖迟。 西陵日欲暮,是妾断肠时。 前苦寒行二首杜甫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楚江巫峡冰入怀, 虎豹哀号又堪记。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冻埋蛟龙南浦缩, 寒刮肌肤北风利。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安所归。 相和歌辞·后苦寒行二首杜甫 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已来无尺雪。蛮夷长老怨苦寒, 昆仑天关冻应折。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 安得春泥补地裂。 晚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天兵断斩青海戎, 杀气南行动坤轴,不尔苦寒何太酷。巴东之峡生凌凘, 彼苍回轩人得知。 琴曲歌辞·昭君怨白居易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只得当年备宫掖, 何曾专夜奉帏屏。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李季兰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玉琴弹出转寥夐, 直似当时梦中听。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初疑喷涌含雷风, 又似呜咽流不通。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一弹既罢复一弹, 愿似流泉镇相续。 杂曲歌辞·荆州乐李白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 缫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 杂曲歌辞·竹枝顾况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 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杂曲歌辞·竹枝白居易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蔟蔟,江蓠湿叶碧萋萋。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杂曲歌辞·竹枝李涉 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 渡头年少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 巫峡云开神女祠,绿潭红树影参差。 下牢戍口初相问,无义滩头剩别离。 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 十二峰头月欲低,空蒙江上子规啼。 孤舟一夜东归客,泣向春风忆建溪。 杂曲歌辞·竹枝孙光宪 门前春水白苹花,岸上无人小艇斜。 商女经过江欲暮,散抛残食饲神鸦。 乱绳千结绊人深,越罗万丈表长寻。 杨柳在身垂意绪,藕花落尽见莲心。 巫山高陆敬 巫岫郁岧峣,高高入紫霄。白云抱危石,玄猿挂迥条。 悬崖激巨浪,脆叶陨惊飙。别有阳台处,风雨共飘飖。 咏巫山王绩 **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入蜀秋夜宿江渚陈子良 我行逢日暮,弭棹独维舟。水雾一边起,风林两岸秋。 山阴黑断碛,月影素寒流。故乡千里外,何以慰羁愁。 巫山高(一作阎复本诗)阎立本 君不见巫山高高半天起,绝壁千寻尽相似。 君不见巫山磕匝翠屏开,湘江碧水绕山来。 绿树春娇明月峡,红花朝覆白云台。台上朝云无定所, 此中窕窈神仙女。仙女盈盈仙骨飞,清容出没有光辉。 欲暮高唐行雨送,今宵定入荆王梦。荆王梦里爱秾华, 枕席初开红帐遮。可怜欲晓啼猿处,说道巫山是妾家。 巫山高卢照邻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氛。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巫山高张九龄 巫山与天近,烟景长青荧。此中楚王梦,梦得神女灵。 神女去已久,云雨空冥冥。唯有巴猿啸,哀音不可听。 巫峡杨炯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西陵峡杨炯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内题赋得巫山雨(一作沈佺期诗。题云巫山高)宋之问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恋逐荆王。 **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王昭君(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非君惜鸾殿,非妾妒娥眉。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 嫁来胡地日,不并汉宫时。辛苦无聊赖,何堪上马辞。 巫山高(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巫山峰十二,环合象昭回。俯听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落,瀑水日边来。何忍猿啼夜,荆王枕席开。 巫山(一作宋之问诗)王无竞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行作雨,婉娈逐荆王。 **江前落,雷声峡外长。朝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巫山张子容 巫岭岧峣天际重,佳期宿昔愿相从。 朝云暮雨连天暗,神女知来第几峰。 王昭君(一作昭君怨)骆宾王 敛容辞豹尾,缄恨度龙鳞。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唯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巫山高乔知之 巫山十二峰,参差互隐见。浔阳几千里,周览忽已遍。 想象神女姿,摘芳共珍荐。楚云何逶迤,红树日葱蒨。 楚云没湘源,红树断荆门。郢路不可见,况复夜闻猿。 巫山怀古刘希夷 巫山幽阴地,神女艳阳年。襄王伺容色,落日望悠然。 归来高唐夜,金釭焰青烟。颓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摇落殊未已,荣华倏徂迁。愁思潇湘浦,悲凉云梦田。 猿啼秋风夜,雁飞明月天。巴歌不可听,听此益潺湲。 感遇诗陈子昂 朝发宜都渚,浩然思故乡。故乡不可见,路隔巫山阳。 巫山彩云没,高丘正微茫。伫立望已久,涕落沾衣裳。 岂兹越乡感,忆昔楚襄王。朝云无处所,荆国亦沦亡。 山水粉图陈子昂 山图之白云兮,若巫山之高丘。纷群翠之鸿溶, 又似蓬瀛海水之周流。信夫人之好道,爱云山以幽求。 彩树歌陈子昂 嘉锦筵之珍树兮,错***之氛氲。状瑶台之微月, 点巫山之朝云。青春兮不可逢,况蕙色之增芬。 结芳意而谁赏,怨绝世之无闻。红荣碧艳坐看歇, 素华流年不待君。故吾思昆仑之琪树,厌桃李之缤纷。 度荆门望楚陈子昂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晚次乐乡县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白帝城怀古陈子昂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孤帆出雾中。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岘山怀古陈子昂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宿空舲峡青树村浦陈子昂 的的明月水,啾啾寒夜猿。客思浩方乱,洲浦寂无喧。 忆作千金子,宁知九逝魂。虚闻事朱阙,结绶骛华轩。 委别高堂爱,窥觎明主恩。今成转蓬去,叹息复何言。 宿襄河驿浦陈子昂 沿流辞北渚,结缆宿南洲。合岸昏初夕,回塘暗不流。 卧闻塞鸿断,坐听峡猿愁。沙浦明如月,汀葭晦若秋。 不及能鸣雁,徒思海上鸥。天河殊未晓,沧海信悠悠。 峡中作卢象 高唐几百里,树色接阳台。晚见江山霁,宵闻风雨来。 云从三峡起,天向数峰开。灵境信难见,轻舟那可回。 过蜀道山张说 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开。披林入峭蒨,攀登陟崔嵬。 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峡来。谁知高深意,缅邈心幽哉。 蜀路二首张说 云埃夜澄廓,山日晓晴鲜。叶落苍江岸,鸿飞白露天。 磷磷含水石,幂幂覆林烟。客心久无绪,秋风殊未然。 徭蜀时未改,别家乡念盈。忆昨出门日,春风发鲜荣。 及兹旋辕地,秋风满路生。昏晓思魏阙,梦寐还秦京。 秦京开朱第,魏阙垂紫缨。幽独玄虚阁,不闻人马声。 艺业为君重,名位为君轻。玉琴知调苦,宝镜对胆清。 鹰饥常啄腥,凤饥亦待琼。于君自有属,物外岂能轻。 再使蜀道张说 眇眇葭萌道,苍苍褒斜谷。烟壑争晦深,云山共重复。 古来风尘子,同眩望乡目。芸阁有儒生,轺车倦驰逐。 青春客岷岭,白露摇江服。岁月镇羁孤,山川俄反覆。 鱼游恋深水,鸟迁恋乔木。如何别亲爱,坐去文章国。 蟋蟀鸣户庭,蟏蛸网琴筑。 过怀王墓张说 咿嚘不可信,以此败怀王。客死峣关路,返葬岐江阳。 啼狖抱山月,饥狐猎野霜。一闻怀沙事,千载尽悲凉。 对酒行巴陵作张说 留侯封万户,园令寿千金。本为成王业,初由赋上林。 繁荣安足恃,霜露递相寻。鸟哭楚山外,猿啼湘水阴。 梦中城阙近,天畔海云深。空对忘忧酌,离忧不去心。 晓行巴峡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过蜀龙门沈佺期 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 长窦亘五里,宛转复嵌空。伏湍喣潜石,瀑水生轮风。 流水无昼夜,喷薄龙门中。潭河势不测,藻葩垂彩虹。 我行当季月,烟景共舂融。江关勤亦甚,

除了郦道元的三峡,还有哪些描写三峡的作品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砥柱山文言文翻译,砥柱峰郦道元文言文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送客归京

唐白居易

水***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

入峡次巴东

唐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三峡闻猿

唐贯休

历历数声猿,寥寥渡白烟。

应栖多月树,况是下霜天。

万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三峡闻猿

唐慕幽

谁向兹来不恨生,声声都是断肠声。

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独自行。

瘴雨晚藏神女庙,蛮烟寒锁夜郎城。

凭君且听哀吟好,会待青云道路平。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上三峡

唐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唐李白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唐李白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疑是天边十二峰,

飞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

翠屏丹崖灿如绮。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溪花笑日何年发,

江客听猿几岁闻。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夔州歌十绝句之一

唐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瞿塘两崖

唐杜甫

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

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

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

悲秋

唐杜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初至犍为作

唐岑参

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

到来能几日,不觉鬓毛斑。

闻范秀才自蜀游江湖

唐杜牧

蜀道下湘渚,客帆应不迷。

江分三峡响,山并九华齐。

秋泊雁初宿,夜吟猿乍啼。

归时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

唐孟浩然

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

一言予有赠,三峡尔将寻。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

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去矣勿淹滞,巴东猿夜吟。

峡巫

唐杨炯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送人归蜀

唐张祜

锦城春色溯江源,三峡经过几夜猿。

红树两厓开霁色,碧岩千仞涨波痕。

萧萧暮雨荆王梦,漠漠春烟蜀帝魂。

长怨相如留滞处,富家还忆卓王孙。

送王处士游蜀

唐齐己

又挂寒帆向锦川,木兰舟里过残年。

自修姹姹炉中物,拟作飘飘水上仙。

三峡浪喧明月夜,万州山到夕阳天。

来年的有荆南信,回札应缄十色笺。

出峡

唐胡皓

巴东三峡尽,旷望九江开。

楚塞云中出,荆门水上来。

鱼龙潜啸雨,凫雁动成雷。

南国秋风晚,客思几悠哉。

送友人归荆楚

唐许浑

调瑟劝离酒,苦谙荆楚门。

竹斑悲帝女,草绿怨王孙。

潮落九疑迥,雨连三峡昏。

同来不同去,迢递更伤魂。

巫山高

唐陈陶

玉峰青云十二枝,金母和云赐瑶姬。

花宫磊砢楚宫外,列仙八面星斗垂。

秀色无双怨三峡,春风几梦襄王猎。

青鸾不在懒吹箫,斑竹题诗寄江妾。

飘飖丝散巴子天,苔裳玉辔红霞幡。

归时白帝掩青琐,琼枝草草遗湘烟。

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

唐李季兰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

玉琴弹出转寥夐,直似当时梦中听。

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

初疑喷涌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

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

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似流泉镇相续。

峡中即事

唐廉氏

清秋三峡此中去,鸣鸟孤猿不可闻。

一道水声多乱石,四时天色少晴云。

日暮泛舟溪溆口,那堪夜永思氛氲。

念奴娇

宋曹冠

蜀川三峡,有高唐奇观,神仙幽处。

巨石巉岩临积水,波浪轰天声怒。

十二灵峰,云阶月地,中有巫山女。

须臾变化,阳台朝暮云雨。

堪笑楚国怀襄,分当严父子,胡然无度。

幻梦俱迷,应感逢魑魅,虚言冥遇。

仙女耻求媒,况神清直,岂可轻诬污。

逢君之恶,鄙哉宋玉词赋。

满江红

宋何师心

一水飞空,揭起珠帘全幅。

不须人卷,不须人轴。

一点不容飞燕入,些而未许游鱼宿。

向山头、款步听疏音,清如玉。

三峡水,堪人掬。三汲浪,堪龙浴。

更两边潇洒,数竿修竹。

晓倩碧烟为绳束,夜凭新月为钩曲。

问当年、题品是何人,黄山谷。

水调歌头·游泳

***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今世界殊。

中流砥柱文言文答案

水经注·秋水

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送客归京

唐白居易

水***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

入峡次巴东

唐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三峡闻猿

唐贯休

历历数声猿,寥寥渡白烟。

应栖多月树,况是下霜天。

万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三峡闻猿

唐慕幽

谁向兹来不恨生,声声都是断肠声。

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独自行。

瘴雨晚藏神女庙,蛮烟寒锁夜郎城。

凭君且听哀吟好,会待青云道路平。

上三峡

唐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唐李白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唐李白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疑是天边十二峰,

飞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

翠屏丹崖灿如绮。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溪花笑日何年发,

江客听猿几岁闻。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夔州歌十绝句之一

唐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瞿塘两崖

唐杜甫

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

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

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

悲秋

唐杜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初至犍为作

唐岑参

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

到来能几日,不觉鬓毛斑。

闻范秀才自蜀游江湖

唐杜牧

蜀道下湘渚,客帆应不迷。

江分三峡响,山并九华齐。

秋泊雁初宿,夜吟猿乍啼。

归时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

唐孟浩然

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

一言予有赠,三峡尔将寻。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

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去矣勿淹滞,巴东猿夜吟。

巫峡

唐杨炯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送人归蜀

唐张祜

锦城春色溯江源,三峡经过几夜猿。

红树两厓开霁色,碧岩千仞涨波痕。

萧萧暮雨荆王梦,漠漠春烟蜀帝魂。

长怨相如留滞处,富家还忆卓王孙。

送王处士游蜀

唐齐己

又挂寒帆向锦川,木兰舟里过残年。

自修姹姹炉中物,拟作飘飘水上仙。

三峡浪喧明月夜,万州山到夕阳天。

来年的有荆南信,回札应缄十色笺。

范仲淹写桐庐古诗

1. 中流砥柱文言文翻译

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

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

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者郦道元(约466—527),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河北省涿县一个官宦世家,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

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

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 为了写《水经注》,他阅读有关书籍达400多种,查阅了所有地图,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还亲自到实地考察,核实书上的记载。

《水经》原来记载的大小河流有137条,1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增加到1252条,共30多万字,比原著增加20倍。书中记述了各条河流的发源与流向,各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状况,以及火山、温泉、水利工程等。

这部书文字优美生动,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学著作。由于《水经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一门“郦学”。

郦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

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

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

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

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

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

蛮人指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

后为河南尹。明帝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诸镇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

诏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驰驿与大都督李崇筹宜置立,裁减去留。会诸镇叛,不果而还。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

梁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

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

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

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时雍州刺史萧宝反状稍露,侍中、城阳王徽素忌道元,因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宝虑道元图己,遣其行台郎中郭子帙围道元于阴盘驿亭。

亭在冈上,常食冈下之井。既被围,穿井十余丈不得水。

水尽力屈,贼遂逾墙而入。道元与其弟道(阙)二子俱被害。

道元目叱贼,厉声而死。宝犹遣敛其父子,殡于长安城东。

事平,丧还,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然兄弟不能笃睦,又多嫌忌,时论薄之 翻译长江继续向东流,经过巫峡。

巫峡是杜宇王时派人凿开用来通江水的。郭仲产说:“按照《汉书·地理志》,巫山在巫山县城西南,可是现在巫山在巫山县城的东边,这大概是郡县 *** 所在地不固定的缘故吧!”长江经过巫峡,往东流去,经过新崩滩。

这山在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塌过一次,晋太元二年又崩塌过一次。崩塌的时候,水倒流一百多里,掀起几十丈高的浪头。

现在滩上的石头,有些圆的象箪,有些方的象笥,象这样一类的多得很,都是崩塌的山崖上滚落下来的,使得湍急的江水更是汹涌,所以叫它做新崩滩。那崩塌的山崖剩下的部分,比起其他各个山岭,还算是高耸突出的。

新崩滩下去十多里。

2. 谁能帮我翻译一下《中流砥柱》这篇文言文啊中流砥柱砥柱,山名也

Pillar, Yamana also. Xi-Zhi Yu floods, cutting of hills when the water from the, so to break Tonghe Hill. The river diversion, including on and off the mountain, see if the water column, So on the pillar. Third, we must wear, sparse water points finger head table, too, said the three. 补充: 砥柱是山名.以前大禹治理洪水时,有大山阻挡水的流动他就把山凿开,所以开山来使河水流通.河水有分支,围绕山流过,山立在水中,就像石柱的样子,因此就叫砥柱 .三次打洞,水流渐渐分开,(大的水流变成了小的水流),根据这一现象,所以称它为三门

3. 中流砥柱文言文翻译

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

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

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作者 郦道元(约466—527),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河北省涿县一个官宦世家,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

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

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 为了写《水经注》,他阅读有关书籍达400多种,查阅了所有地图,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还亲自到实地考察,核实书上的记载。

《水经》原来记载的大小河流有137条,1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增加到1252条,共30多万字,比原著增加20倍。书中记述了各条河流的发源与流向,各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状况,以及火山、温泉、水利工程等。

这部书文字优美生动,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学著作。由于《水经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一门“郦学”。

郦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

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

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

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

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

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

蛮人指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

后为河南尹。明帝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诸镇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

诏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驰驿与大都督李崇筹宜置立,裁减去留。会诸镇叛,不果而还。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

梁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

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

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

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时雍州刺史萧宝反状稍露,侍中、城阳王徽素忌道元,因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宝虑道元图己,遣其行台郎中郭子帙围道元于阴盘驿亭。

亭在冈上,常食冈下之井。既被围,穿井十余丈不得水。

水尽力屈,贼遂逾墙而入。道元与其弟道(阙)二子俱被害。

道元目叱贼,厉声而死。宝犹遣敛其父子,殡于长安城东。

事平,丧还,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然兄弟不能笃睦,又多嫌忌,时论薄之 翻译 长江继续向东流,经过巫峡。

巫峡是杜宇王时派人凿开用来通江水的。郭仲产说:“按照《汉书·地理志》,巫山在巫山县城西南,可是现在巫山在巫山县城的东边,这大概是郡县 *** 所在地不固定的缘故吧!”长江经过巫峡,往东流去,经过新崩滩。

这山在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塌过一次,晋太元二年又崩塌过一次。崩塌的时候,水倒流一百多里,掀起几十丈高的浪头。

现在滩上的石头,有些圆的象箪,有些方的象笥,象这样一类的多得很,都是崩塌的山崖上滚落下来的,使得湍急的江水更是汹涌,所以叫它做新崩滩。那崩塌的山崖剩下的部分,比起其他各个山岭,还算是高耸突出的。

新崩滩下去十多里。

4. 谁能帮我翻译一下《中流砥柱》这篇文言文啊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中流砥柱位于三门峡大坝下方的激流之中。黄河上的艄公又叫它"朝我来",距市区约30公里。

冬天水浅的时候,它露出水面两丈多;洪水季节,它只露出一个尖顶,看上去好像马上就被洪水吞没,惊险万分。千百年来,无论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惊涛骇浪的冲刷,它一直力挽狂澜,巍然屹立于黄河之中,如怒狮雄踞,刚强无畏,自古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来到这里,写下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命大臣魏征勒于砥柱之阴。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也为它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有"孤峰浮水面,一柱钉波心。

顶住三门险,根连九曲深。柱天形突兀,逐浪素浮沉"等佳句。

中流砥柱 相传砥柱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又说是一位黄河老艄公的化身。很久以前,一位老艄公率领几条货船驶往下游,船行到神门河口,突然天气骤变,狂风不止,大雨倾盆。

刹那间,峡谷里白浪滔天,雾气腾腾,看不清水势,辨不明方向。老艄公驾船穿越神门,眼看小船就要被风浪推向岩石

老艄公大喝一声:"掌好舵,朝我来"。他纵身跳进了波涛之中。

船工们还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就听到前面有人高呼"朝我来,朝我来",原来是老艄公站在激流当中为船导航。船工们驶到跟前正要拉他上船,一个浪头将船推向下游,离开险地。

船工们在下游将船拴好,返回去找老艄公,见他已经变成了一座石岛,昂头挺立在激流中,为过往船只指引航向。因此,人们把这座石岛--“中流砥柱”也叫“朝我来”。

5. 谁能帮我翻译一下《中流砥柱》这篇文言文啊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中流砥柱位于三门峡大坝下方的激流之中。黄河上的艄公又叫它"朝我来",距市区约30公里。冬天水浅的时候,它露出水面两丈多;洪水季节,它只露出一个尖顶,看上去好像马上就被洪水吞没,惊险万分。千百年来,无论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惊涛骇浪的冲刷,它一直力挽狂澜,巍然屹立于黄河之中,如怒狮雄踞,刚强无畏,自古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来到这里,写下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命大臣魏征勒于砥柱之阴。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也为它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有"孤峰浮水面,一柱钉波心。顶住三门险,根连九曲深。柱天形突兀,逐浪素浮沉"等佳句。

中流砥柱 相传砥柱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又说是一位黄河老艄公的化身。很久以前,一位老艄公率领几条货船驶往下游,船行到神门河口,突然天气骤变,狂风不止,大雨倾盆。刹那间,峡谷里白浪滔天,雾气腾腾,看不清水势,辨不明方向。老艄公驾船穿越神门,眼看小船就要被风浪推向岩石。老艄公大喝一声:"掌好舵,朝我来"。他纵身跳进了波涛之中。船工们还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就听到前面有人高呼"朝我来,朝我来",原来是老艄公站在激流当中为船导航。船工们驶到跟前正要拉他上船,一个浪头将船推向下游,离开险地。船工们在下游将船拴好,返回去找老艄公,见他已经变成了一座石岛,昂头挺立在激流中,为过往船只指引航向。因此,人们把这座石岛--“中流砥柱”也叫“朝我来”。

6. 谁能帮我翻译一下《中流砥柱》这篇文言文啊

Pillar, Yamana also. Xi-Zhi Yu floods, cutting of hills when the water from the, so to break Tonghe Hill. The river diversion, including on and off the mountain, see if the water column, So on the pillar. Third, we must wear, sparse water points finger head table, too, said the three.

砥柱是山名.以前大禹治理洪水时,有大山阻挡水的流动他就把山凿开,所以开山来使河水流通.河水有分支,围绕山流过,山立在水中,就像石柱的样子,因此就叫砥柱 .三次打洞,水流渐渐分开,(大的水流变成了小的水流),根据这一现象,所以称它为三门

7. "中流砥柱"是一句成语吗,哪位领导提过这样的词

成语:中流砥柱 (拼音:zhōng liú dǐ zhù)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意思: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成语:中流砥柱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意思: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成语:砥柱中流 意思:砥柱山屹立在黄河急流之中.比喻能负重任,支危局.砥柱 (明)都穆 砥柱在陕州东五十里,黄河之中.以其形似柱,故名.《禹贡》谓导河东至于砥柱[2],即此.癸酉五月,道陕,会佥宪段君文济饮间言及[3],跃然欲与之游,以使事不果.十月,予回至陕,则段君已先我游,遂决意而往.乙卯,知州事颜君如环命州学生熊釜、张崇勉从予,离州二十里午食,又二十里循河行,十里至三门集津.三门者[4],中曰神门,南曰鬼门,北门人门.其始特一巨石,而平如砥,想昔河水泛滥,禹遂凿之为三.水行其间,声激如雷.而鬼门尤为险恶,舟筏一入,鲜有得脱名之曰鬼,宜矣.三门之广,约二十丈.其东北五十步,即砥柱.崇约三丈,周数丈.相传上有唐太宗碑铭,今不存.蔡氏《书传》以三门为砥柱[5],《州志》亦谓砥柱即三门山:皆未尝亲临其地,故谬误若此.又按《隋书》载大业七年,砥柱山崩壅河,逆流数十里.砥柱,今屹然中流,上无土木,而河之广仅如三门,奚有崩摧而壅河逆流至数十里之远?盖距河两岸皆山,意者当时或崩,人遂以为砥柱,而史氏书之也[6].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有以哉!注释:[1]砥柱:一名底柱,在今河南省陕县北,山西省平陆县东南.特立黄河中,其形如柱,即所谓“中流砥柱”.。

三峡 郦道元

1.范仲淹“潇洒桐庐郡十咏”是那10首诗

潇洒桐庐郡十咏分别为:

1、萧洒桐庐郡,乌龙山霭中。使君无一事,心共白云空。

翻译:潇洒在桐庐郡,看到乌龙山处于薄薄的雾霭之中,让你感到闲无一事,心情仿佛和白云融为一体,潇洒空灵。这是整组诗的灵魂,诗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使君无一事,心共白云空”的潇洒心情。

2、萧洒桐庐郡,开轩即解颜。劳生一何幸,日日面青山。

翻译:潇洒的桐庐郡,打开门窗立刻就面露喜色;辛劳一生的人们是多么幸福啊,能够每天面对绵绵青山。桐庐郡本来就是一处多山的丘陵地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智者乐山,平民百姓又何尝不乐山呢?

3、萧洒桐庐郡,全家长道情。不闻歌舞事,绕舍石泉声。

翻译:潇洒的桐庐郡,全家老少一起经常相聚谈论,此情此景,其乐融融;两耳不必听那歌舞之乐事,只须听听环绕房舍潺潺流过山石的泉水声就足够了。诗后原有自注:“乌龙山泉,实过公署。”

4、萧洒桐庐郡,公余午睡浓。人生安乐处,谁复问千钟。

翻译:潇洒桐庐郡,公余时间,中午睡意正浓,那就尽情地睡吧。人生有如此安乐之时之处,谁还再去问有无优厚的俸禄呢?这首诗实在是以小见大,连公余午睡酣浓也能入诗。

5、萧洒桐庐郡,家家竹隐泉。令人思杜牧,无处不潺湲。

翻译:潇洒桐庐郡,家家房前屋后竹林隐藏着泉水,叫人思念起杜牧所写的“无处不潺湲”的诗句。杜牧乃唐朝诗人,曾做睦州太守,写有《睦州四韵》,其中一首有“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二句。

6、萧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新雷还好事,惊起雨前芽。

翻译:潇洒桐庐郡,春季来临,漫山遍野多半是茶树,新雷轻发仿佛做了好事,惊起沉睡一冬的茶树在春雨来临前抽出新芽。好山必定有好茶,桐庐郡各县均产优质春茶,桐庐县更是主要产茶区。

7、萧洒桐庐郡,千家起画楼。相呼***莲去,笑上木兰舟。

翻译:潇洒桐庐郡,家家户户仿佛都建起了画中楼阁;人们相呼着一起去***摘莲蓬,嘻笑着登上木兰舟出发。

8、萧洒桐庐郡,清潭百丈馀。钓翁应有道,所得是嘉鱼。

翻译:潇洒桐庐郡,清清的水潭深不可测,仿佛百丈有余。垂钓的渔翁应有独自的门道,他所钓得的都是好鱼。这是一幅渔翁垂钓图,在清潭之畔,坐着静心垂钓的老翁。

9、萧洒桐庐郡,身闲性亦灵。降真稥一炷,欲老悟黄庭。

翻译:潇洒桐庐郡,身体悠闲性情也很空灵;点上一炷降真香,丝丝香烟让人心无杂念,临老便能领悟到《黄庭经》的真谛。

10、萧洒桐庐郡,严陵旧钓台。江山如不胜,光武肯教来?

翻译:潇洒桐庐郡,有一处严子陵遗留下来的钓台。如果这里江山不优美,当初光武帝怎么肯让严子陵来此隐居,垂钓耕作。

扩展资料:

《萧洒桐庐郡十绝》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诗词之一。时年北宋景佑元年春,范仲淹因废郭后一事触怒宰相吕夷简,被贬到两浙西路睦州赴任知州。

睦州别名桐庐郡,此《萧洒桐庐郡十绝》即为当时赴任途中所作,远离了朝堂上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逐渐接近山明水秀的睦州之地,范仲淹的心境也随之豁然。

2.歌咏桐庐的诗词歌赋

仙境尘寰咫尺分,壶中别是一乾坤。

风雷不识为云雨,星斗何曾见晓昏。天目溪源出于天目山,流经桐庐县城与富春江汇合,被郦道元《水经注》描述为“连山夹水,两岸对峙,……水木相映,泉石争辉”,“溪有十八滩,一滩高一滩”。

富春江美丽的山水风光,激发了历代众多文人墨客的灵感和创作欲望,他们的许多诗文佳作,使富春山水之美得以艺术的升华,并永恒地留驻在人们心里。悠悠渺渺涉寒波,故寺思归意若何?长忆孤舟三二月,春山偏赏富阳多。

《送僧归富阳》(唐 释。皎然) 归舟一路转青萍,更欲随潮回富春。

吴地陆机称地主,钱唐苏小是乡亲。葛花满地能消酒,屺子同心好赠人。

早晚重过渔蒲宿,遥怜佳句匣中新。《送王少府至富春》(唐 韩羽)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云低远树帆来重,潮落寒沙鸟下频。未必柳间无谢客,也应花里有秦人。

严光万古清风在,不敢停桡去问津。《富春》(唐 吴融) 远岸齐如剪,澄江平似铺。

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冷叠群山阔,清幽万象殊。

严陵亦高见,归卧是良图。《秋日富春江行》(唐 罗隐) 小径小桃深,红光隐翠阴。

是非不到耳,名利本无心。笋进饶当户,云归半在林。

何须听丝竹,山水有清音。《题小隐书室》(宋 范仲淹) 苦雨怜朱夏,小舟眠富春。

余生今可乐,归作太平人。《宿富阳舟中》(宋 王十朋) 双橹摇江叠鼓催,伯符故国喜重来。

秋山断处望渔浦,晓日升时离钓台。官路已悲捐岁月,客衣仍悔犯风埃。

还家正逢鸡豚社,剩伴郊翁笑口开。《泛富春江》(宋 陆游) 不到江湖恰五年,歙山青绕屋头边。

富春渡口闲舒目,落日孤舟浪拍天。《下口渡》(宋 范成大) 长山泷石片帆斜,小雨初晴目眩沙。

回首遥看富阳县,轻烟低照一丛花。《晓发富阳县》(宋 方回)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我行三度至,风景数番新。净碧迎窗入,空青拂面匀。

斑斓工点缀,瘦石自嶙峋。《富春舟中选一》(元 李桓) 禹陵云气近,柏翠护禅关。

只有客常到,不如僧最闲。春风浙江水,夜雨富春山。

爱此清居处,长歌日暮还。《真觉院》(元 杨维桢) 山从天目下,潮到富春回。

此地扁舟去,吾生几度来。林红晚日落,江白雨云开。

明日须停桡,呼童看钓台。《浙江放舟至富阳》(元 张以宁) 鹳山台殿压春城,下奠群峰镇百灵。

半石浮鼋波影白,一沙横鮆树痕青。钟鱼水国催僧饭,箫鼓江天送客星。

我亦浪游成底事?又随归雁落前汀。《鹳山》(明 一初) 一山横出大江头,禹凿当年到此留。

地耸石根迎碧海,天移砥柱立中流。社坛夜半风云合,城郭春深紫翠浮。

几度拂衣登绝顶,海门东去是杭州。《鹳山》(明 陈观) 中沙潮落海天长,疏影纷纷下夕阳。

自是江心栖息处,月明何必忆潇湘。《中沙落雁》(明 陈兴) 扬帆溯流上,秋色竞纷纷。

翠荇波仍绣,丹枫壁自文。路疑千岭近,山为一江分。

夕照高低出,滩声远近闻。薜衣过木客,椒洒奠桐君。

《自富春至桐庐道中》(明 王世贞) 扁舟入谷口,登岸坐苔矶。异石千层出,孤泉一道飞。

风和梅放早,山僻鸟音稀。日暮方回棹,钟声隔翠微。

《游天钟山》(明 王之献) 富阳秋色晚,高枕壮江门。县僻山围屋,霜清水长村。

支流源带歙,浙岭细分源。此日探禹穴,应知岳渎尊。

《富阳》(明 侯方域) 百里钱塘路,清江入富阳。人家环水曲,山势压城墙。

客思同天远,秋来柳渐黄。望中风物满,枫叶更含霜。

《富阳县》(清 梁佩兰) 十里江山指顾中,波光淡荡映晴空。相看形势无如昔,共叹英雄所见同。

落照归帆千点白,晓星海起一丝红。孙郎已去烟波没,当代谁兴百世风?《鹳山》(清 邵光尹) 驿路名山应万重,临江落日照青枫。

丹青莫讶黄公望,生长层峦迭嶂中。《富春道中》(清 曾王孙) 江流绵淼曲围沙,村落纷纷聚水涯。

荷插翠移雪后竹,携筐青摘雨前茶。谁家客泛三春酿?无数莺啼十里花。

本是太平饶气象,桃源久与种桑麻。《长沙看桃花》(清 牛奂) 沿江无数好山迎,才出杭州眼便明。

两岸蒙蒙空翠合,琉璃镜里一帆行。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烟水萧疏总画图,若非米老定倪迂。

何须更说江山好,破屋荒林亦自殊。《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三首》(清 纪昀) 秋水涨平沙,秋风送落霞。

隔江一行雁,飞入白芦花。《中沙落雁》(清 王义祖) 潮落空江吹暮笳,孤城壁立浪周遮。

双台名士真千古,三国英雄第一家。子久画添山翠重,赤松碑掩篆文斜。

西风隔岸芦花里,无数渔舟唱落霞。《富春怀古》(清 王义祖) 水送山迎处,春江第一楼。

故乡多好景,欲别且勾留。《丙子岁冬之官江右道中即事选一》(清 朱彭年) 城郭江天俨画图,高楼望眼入寒芜。

山连别县青难了,水浸遥空淡欲无。犀甲千秋遗迹在,鱼竿终古寄情孤。

风帆片片闲来去,付与诗人一拈须。《登春江第一楼》(清 王芮) 春江一带水潆回,桃李争春逐岸开。

惆怅东风残照里,钓鱼船载落花回。《春江》(清 金士芳) 水折帆回到富春,暮春香霭锁江滨。

不平波似银光纸,如画山多荷叶皴。飞鸟有情怜客梦,孤云无定滞归人。

隔船唤买鲈鱼美,我正秋风赋***莼。《富阳》(清 顾恩来) 青山如画绕孤城,十里。

3.范仲淹的诗词全集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 范仲淹《江上渔者》

5.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 范仲淹《江上渔者》.

7、《剔银灯 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宋·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8、《定风波·罗绮满城春欲暮》 宋·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

9、《野色》 宋·范仲淹 非烟亦非雾,羃羃映楼台。白鸟忽点破,夕阳还照开。肯随芳草歇,疑逐。

10、《游庐山》 宋·范仲淹 五老闲游依舳舻,碧梯云径好和途。云开瀑影千门挂,雨过松簧十里铺。

11、《出守桐庐道中十绝》 宋·范仲淹 陇上带经人,金门齿谏臣。雷霆日有犯,始可报君亲。

12、《出守桐庐道中十绝》 宋·范仲淹 君恩泰山重,尔命鸿毛轻。一意惧千古,敢怀妻子荣。

13、《出守桐庐道中十绝》 宋·范仲淹 子屡牵衣,出门投祸机。宁知白日照,犹得虎符归。

14、《出守桐庐道中十绝》 宋·范仲淹 天阍变化地,所好必真龙。轲意正迂阔,悠然轻万锺。

15、《出守桐庐道中十绝》 宋·范仲淹 万锺谁不慕,意气满堂金。必若枉此道,伤哉非素心。

16、《出守桐庐道中十绝》 宋·范仲淹 素心爱云水,此日东南行。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

17、《出守桐庐道中十绝》 宋·范仲淹 沧浪清可爱,白鸟鉴中飞。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

18、《出守桐庐道中十绝》 宋·范仲淹 风尘日已远,郡枕子陵溪。始见神龟乐,优优尾在泥。

19、《古鉴》 宋·范仲淹 磨此千年鉴,朱颜清可览。君看日月光,无求照人胆。

20、《和葛闳寺丞接花歌》 宋·范仲淹 江城有卒老且贫,憔悴抱关良苦辛。众中忽闻语声好,知是北来京洛人。

21、《和运使舍人观潮》 宋·范仲淹 把酒问东溟,潮从何代生。宁非天吐纳,长逐月亏盈。暴怒中秋势,雄豪。

22、《和运使舍人观潮》 宋·范仲淹 何处潮偏盛,钱唐无与俦。谁能问天意,独此见涛头。海浦吞来尽,江城。

23、《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宋·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24、《鹤联句》 宋·范仲淹 上霄降灵气,锺此千年禽。幽间靖节性,孤高伯夷心。颉颃紫霄垠,飘飘。

25、《九日》 宋·范仲淹 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陶潜醉不知。

26、《句》 宋·范仲淹 唐世碑犹在,高丽鼓半穿。

27、《句》 宋·范仲淹 劝君莫过南充路,恐被冯休笑一番。

28、《句》 宋·范仲淹 金山寺近尘埃绝,铁瓮城高气象雄。

29、《瀑布》 宋·范仲淹 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势斗蛟龙恶,声吹。

30、《无题》宋·范仲淹 十口相将泛巨川,来时暖热去凄然。关津若要知名姓,定是孤儿船。

31、《萧洒桐庐郡十绝》 宋·范仲淹 萧洒桐庐郡,乌龙山霭中。使君无一事,心共白云空。

32、《萧洒桐庐郡十绝》 宋·范仲淹 萧洒桐庐郡,开轩即解颜。劳生一何幸,日日面青山。

33、《萧洒桐庐郡十绝》宋·范仲淹 萧洒桐庐郡,全家长道情。不闻歌舞事,绕舍石泉声。。34、《萧洒桐庐郡十绝》宋·范仲淹 萧洒桐庐郡,公馀午睡浓。人生安乐处,谁复问千锺。

35、《萧洒桐庐郡十绝》宋·范仲淹 萧洒桐庐郡,家家竹隐泉。令人思杜牧,无处不潺湲。

36、《萧洒桐庐郡十绝》 宋·范仲淹 萧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新雷还好事,惊起雨前芽。

37、《萧洒桐庐郡十绝》宋·范仲淹 萧洒桐庐郡,千家起画楼。相呼***莲去,笑上木兰舟。

38、《萧洒桐庐郡十绝》宋·范仲淹 萧洒桐庐郡,清潭百丈馀。钓翁应有道,所得是嘉鱼。..

4.范仲淹写的诗词

1、《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武夷茶歌》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4、《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5.有没有关于范仲淹的诗句

野色

非烟亦非雾, 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 夕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 疑逐远帆来。

谁谓山公意, 登高醉始回。

赴桐庐郡淮上遇风三首之一

圣宋非强楚, 清淮异汨罗。

平生仗忠信, 尽室任风波。

舟楫颠危甚, 蛟鼋出没多。

斜阳幸无事, 沽酒听渔歌。

赴桐庐郡淮上遇风三首之二

妻子休相咎, 劳生险自多。

商人岂有罪, 同我在风波。

赴桐庐郡淮上遇风三首之三

一棹危於叶, 傍观亦损神。

他时在平地, 无忽险中人。

6.范仲淹的钱塘江古诗

范仲淹关于钱塘江古诗是《和运使舍人观潮》,全文如下:

何处潮偏盛,钱唐无与俦。

谁能问天意,独此见涛头。

海浦吞来尽,江城打欲浮。

势雄驱岛屿,声怒战貔貅。

万叠云才起,千寻练不收。

长风方破浪,一气自横秋。

高岸惊先裂,群源怯倒流。

腾凌大鲲化,浩荡六鳌游。

北客观犹惧,吴儿弄弗忧。

子胥忠义者,无覆巨川舟。

简评:

他把钱塘江潮排山倒海而来的壮观气势,被描摹的淋漓尽致。潮水汹涌澎湃,惊涛拍岸,江城为之震动摇晃,好像要将岛屿强卷而去,潮声象无数勇士的呐喊。水天之间,云雾迭起变幻,放眼望去,犹如千寻白练不收。广袤天地的汹涌江水,足以让大鲲和大鳌畅游无阻。范仲淹用非常出色的语言和表现力,将自己的观感惟妙惟肖、活龙活现地呈现读者眼前。

这首诗,我们看似范仲淹在写钱塘江气势磅礴的景观,其意实非写景,而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怀,蕴含着很深的意义。

这大潮来的凶猛,南方的吴人,在江里无忧虑地自如的摆弄船只,而“北客”看到这奇观,非常害怕,认为这大潮是要摧毁一切。范仲淹则认为只有这大潮的力量,广阔汹涌的江水,才能使大鲲和大鳌畅游无阻,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条件,是自然法则,而并非想摧毁“巨舟”。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目的是使社会向前发展。他借大潮的自然现象,说明自己在改革大潮面前,无所畏惧。他是吴人,自比“子胥”忠义,告诫“北客”(暗指政敌),并非要推翻朝廷,而是顺应时代的发展的潮流,改革是必然的。

范仲淹胸中的波澜,如钱塘江气势磅礴,潮水般汹涌澎湃,他要将忧患天下冲刷去,誓把快乐乾坤转回来,建立“乐与人共”的理想社会,这是他终身的抱负。此时,晚年多病的范仲淹,面对宽阔的钱塘江,心忧着国家的命运,无尽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无奈,“谁能问天意?”只有自己独见新政改革的“涛头”!事与愿违,最终北宋王朝被历史大潮冲刷而去。以上供参考。

水经注砥柱文言文翻译

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毫无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正午或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至于夏天水涨,漫上小山包的时候,水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都被阻绝了。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是白天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到了江陵。中间阻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快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速度快。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又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在山峰间。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秋天,每到天刚晴或刚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长叫,声音不停续,甚是凄凉,空荡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升悲哀婉转,很久很久也不消失,所以唱渔歌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注释?选自《水经注疏》三峡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郦道元 北魏地理学家 撰《水经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目光,这里指太阳。?襄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奔这里知飞奔的马。?疾快。?素湍白色的急流。?回清回旋的清波。?绝巘极高的山峰。?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属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摘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水调歌头***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巫山高郑世翼 巫山凌太清,岧峣类削成。霏霏暮雨合,霭霭朝云生。 危峰入鸟道,深谷泻猿声。别有幽栖客,淹留攀桂情。 巫山高二首沈佺期 巫山峰十二,环合隐昭回。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巫山高卢照邻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雰。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巫山高张循之 巫山高不极,沓沓状奇新。暗谷疑风雨,幽岩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潮满二江春。为问阳台夕,应知入梦人。 巫山高刘方平 楚国巫山秀,清猿日夜啼。万重春树合,十二碧峰齐。 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阳台归路直,不畏向家迷。 巫山高皇甫冉 巫峡见巴东,迢迢半出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巫山高李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水,树色暮连空。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巫山高于濆 何山无朝云,彼云亦悠扬。何山无暮雨,彼雨亦苍茫。 宋玉恃才者,凭云构高唐。自重文赋名,荒*归楚襄。 峨峨十二峰,永作妖鬼乡。 巫山高二首孟郊 巴山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 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沾衣。 见尽数万里,不闻三声猿。但飞萧萧雨,中有亭亭魂。 千载楚襄恨,遗文宋玉言。至今青冥里,云结深闺门。 巫山高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飔然, 晓风飞雨生苔钱。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巫山高齐己 巫山高,巫女妖,雨为暮兮云为朝,楚王憔悴魂欲销。 秋猿嗥嗥日将夕,红霞紫烟凝老壁。千岩万壑花皆坼, 但恐芳菲无正色。不知今古行人行,几人经此无秋情。 云深庙远不可觅,十二峰头插天碧。 相和歌辞·楚妃叹张籍 湘云初起江沉沉,君王遥在云梦林。江南雨多旌旗暗, 台下朝朝春水深。章华殿前朝万国,君心独自终无极。 楚兵满地能逐禽,谁用一身继筋力。西江若翻云梦中, 麋鹿死尽应还宫。 相和歌辞·蜀国弦李贺 枫香晚华静,锦水南山影。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玉沙鳞鳞光。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相和歌辞·铜雀妓吴烛 秋色西陵满绿芜,繁弦急管强欢娱。 长舒罗袖不成舞,却向风前承泪珠。 相和歌辞·铜雀妓朱光弼 魏王铜雀妓,日暮管弦清。 一见西陵树,悲心舞不成。 相和歌辞·铜雀妓朱放 恨唱歌声咽,愁翻舞袖迟。 西陵日欲暮,是妾断肠时。 前苦寒行二首杜甫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楚江巫峡冰入怀, 虎豹哀号又堪记。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冻埋蛟龙南浦缩, 寒刮肌肤北风利。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安所归。 相和歌辞·后苦寒行二首杜甫 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已来无尺雪。蛮夷长老怨苦寒, 昆仑天关冻应折。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 安得春泥补地裂。 晚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天兵断斩青海戎, 杀气南行动坤轴,不尔苦寒何太酷。巴东之峡生凌凘, 彼苍回轩人得知。 琴曲歌辞·昭君怨白居易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只得当年备宫掖, 何曾专夜奉帏屏。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李季兰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玉琴弹出转寥夐, 直似当时梦中听。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初疑喷涌含雷风, 又似呜咽流不通。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一弹既罢复一弹, 愿似流泉镇相续。 杂曲歌辞·荆州乐李白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 缫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 杂曲歌辞·竹枝顾况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 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杂曲歌辞·竹枝白居易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蔟蔟,江蓠湿叶碧萋萋。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杂曲歌辞·竹枝李涉 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 渡头年少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 巫峡云开神女祠,绿潭红树影参差。 下牢戍口初相问,无义滩头剩别离。 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 十二峰头月欲低,空蒙江上子规啼。 孤舟一夜东归客,泣向春风忆建溪。 杂曲歌辞·竹枝孙光宪 门前春水白苹花,岸上无人小艇斜。 商女经过江欲暮,散抛残食饲神鸦。 乱绳千结绊人深,越罗万丈表长寻。 杨柳在身垂意绪,藕花落尽见莲心。 巫山高陆敬 巫岫郁岧峣,高高入紫霄。白云抱危石,玄猿挂迥条。 悬崖激巨浪,脆叶陨惊飙。别有阳台处,风雨共飘飖。 咏巫山王绩 **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入蜀秋夜宿江渚陈子良 我行逢日暮,弭棹独维舟。水雾一边起,风林两岸秋。 山阴黑断碛,月影素寒流。故乡千里外,何以慰羁愁。 巫山高(一作阎复本诗)阎立本 君不见巫山高高半天起,绝壁千寻尽相似。 君不见巫山磕匝翠屏开,湘江碧水绕山来。 绿树春娇明月峡,红花朝覆白云台。台上朝云无定所, 此中窕窈神仙女。仙女盈盈仙骨飞,清容出没有光辉。 欲暮高唐行雨送,今宵定入荆王梦。荆王梦里爱秾华, 枕席初开红帐遮。可怜欲晓啼猿处,说道巫山是妾家。 巫山高卢照邻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氛。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巫山高张九龄 巫山与天近,烟景长青荧。此中楚王梦,梦得神女灵。 神女去已久,云雨空冥冥。唯有巴猿啸,哀音不可听。 巫峡杨炯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西陵峡杨炯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内题赋得巫山雨(一作沈佺期诗。题云巫山高)宋之问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恋逐荆王。 **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王昭君(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非君惜鸾殿,非妾妒娥眉。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 嫁来胡地日,不并汉宫时。辛苦无聊赖,何堪上马辞。 巫山高(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巫山峰十二,环合象昭回。俯听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落,瀑水日边来。何忍猿啼夜,荆王枕席开。 巫山(一作宋之问诗)王无竞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行作雨,婉娈逐荆王。 **江前落,雷声峡外长。朝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巫山张子容 巫岭岧峣天际重,佳期宿昔愿相从。 朝云暮雨连天暗,神女知来第几峰。 王昭君(一作昭君怨)骆宾王 敛容辞豹尾,缄恨度龙鳞。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唯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巫山高乔知之 巫山十二峰,参差互隐见。浔阳几千里,周览忽已遍。 想象神女姿,摘芳共珍荐。楚云何逶迤,红树日葱蒨。 楚云没湘源,红树断荆门。郢路不可见,况复夜闻猿。 巫山怀古刘希夷 巫山幽阴地,神女艳阳年。襄王伺容色,落日望悠然。 归来高唐夜,金釭焰青烟。颓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摇落殊未已,荣华倏徂迁。愁思潇湘浦,悲凉云梦田。 猿啼秋风夜,雁飞明月天。巴歌不可听,听此益潺湲。 感遇诗陈子昂 朝发宜都渚,浩然思故乡。故乡不可见,路隔巫山阳。 巫山彩云没,高丘正微茫。伫立望已久,涕落沾衣裳。 岂兹越乡感,忆昔楚襄王。朝云无处所,荆国亦沦亡。 山水粉图陈子昂 山图之白云兮,若巫山之高丘。纷群翠之鸿溶, 又似蓬瀛海水之周流。信夫人之好道,爱云山以幽求。 彩树歌陈子昂 嘉锦筵之珍树兮,错***之氛氲。状瑶台之微月, 点巫山之朝云。青春兮不可逢,况蕙色之增芬。 结芳意而谁赏,怨绝世之无闻。红荣碧艳坐看歇, 素华流年不待君。故吾思昆仑之琪树,厌桃李之缤纷。 度荆门望楚陈子昂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晚次乐乡县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白帝城怀古陈子昂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孤帆出雾中。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岘山怀古陈子昂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宿空舲峡青树村浦陈子昂 的的明月水,啾啾寒夜猿。客思浩方乱,洲浦寂无喧。 忆作千金子,宁知九逝魂。虚闻事朱阙,结绶骛华轩。 委别高堂爱,窥觎明主恩。今成转蓬去,叹息复何言。 宿襄河驿浦陈子昂 沿流辞北渚,结缆宿南洲。合岸昏初夕,回塘暗不流。 卧闻塞鸿断,坐听峡猿愁。沙浦明如月,汀葭晦若秋。 不及能鸣雁,徒思海上鸥。天河殊未晓,沧海信悠悠。 峡中作卢象 高唐几百里,树色接阳台。晚见江山霁,宵闻风雨来。 云从三峡起,天向数峰开。灵境信难见,轻舟那可回。 过蜀道山张说 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开。披林入峭蒨,攀登陟崔嵬。 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峡来。谁知高深意,缅邈心幽哉。 蜀路二首张说 云埃夜澄廓,山日晓晴鲜。叶落苍江岸,鸿飞白露天。 磷磷含水石,幂幂覆林烟。客心久无绪,秋风殊未然。 徭蜀时未改,别家乡念盈。忆昨出门日,春风发鲜荣。 及兹旋辕地,秋风满路生。昏晓思魏阙,梦寐还秦京。 秦京开朱第,魏阙垂紫缨。幽独玄虚阁,不闻人马声。 艺业为君重,名位为君轻。玉琴知调苦,宝镜对胆清。 鹰饥常啄腥,凤饥亦待琼。于君自有属,物外岂能轻。 再使蜀道张说 眇眇葭萌道,苍苍褒斜谷。烟壑争晦深,云山共重复。 古来风尘子,同眩望乡目。芸阁有儒生,轺车倦驰逐。 青春客岷岭,白露摇江服。岁月镇羁孤,山川俄反覆。 鱼游恋深水,鸟迁恋乔木。如何别亲爱,坐去文章国。 蟋蟀鸣户庭,蟏蛸网琴筑。 过怀王墓张说 咿嚘不可信,以此败怀王。客死峣关路,返葬岐江阳。 啼狖抱山月,饥狐猎野霜。一闻怀沙事,千载尽悲凉。 对酒行巴陵作张说 留侯封万户,园令寿千金。本为成王业,初由赋上林。 繁荣安足恃,霜露递相寻。鸟哭楚山外,猿啼湘水阴。 梦中城阙近,天畔海云深。空对忘忧酌,离忧不去心。 晓行巴峡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过蜀龙门沈佺期 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 长窦亘五里,宛转复嵌空。伏湍喣潜石,瀑水生轮风。 流水无昼夜,喷薄龙门中。潭河势不测,藻葩垂彩虹。 我行当季月,烟景共舂融。江关勤亦甚,

有关三峡的诗、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

1. 中流砥柱文言文翻译

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

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

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作者 郦道元(约466—527),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河北省涿县一个官宦世家,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

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

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 为了写《水经注》,他阅读有关书籍达400多种,查阅了所有地图,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还亲自到实地考察,核实书上的记载。

《水经》原来记载的大小河流有137条,1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增加到1252条,共30多万字,比原著增加20倍。书中记述了各条河流的发源与流向,各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状况,以及火山、温泉、水利工程等。

这部书文字优美生动,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学著作。由于《水经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一门“郦学”。

郦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

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

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

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

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

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

蛮人指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

后为河南尹。明帝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诸镇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

诏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驰驿与大都督李崇筹宜置立,裁减去留。会诸镇叛,不果而还。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

梁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

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

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

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时雍州刺史萧宝反状稍露,侍中、城阳王徽素忌道元,因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宝虑道元图己,遣其行台郎中郭子帙围道元于阴盘驿亭。

亭在冈上,常食冈下之井。既被围,穿井十余丈不得水。

水尽力屈,贼遂逾墙而入。道元与其弟道(阙)二子俱被害。

道元目叱贼,厉声而死。宝犹遣敛其父子,殡于长安城东。

事平,丧还,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然兄弟不能笃睦,又多嫌忌,时论薄之 翻译 长江继续向东流,经过巫峡。

巫峡是杜宇王时派人凿开用来通江水的。郭仲产说:“按照《汉书·地理志》,巫山在巫山县城西南,可是现在巫山在巫山县城的东边,这大概是郡县 *** 所在地不固定的缘故吧!”长江经过巫峡,往东流去,经过新崩滩。

这山在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塌过一次,晋太元二年又崩塌过一次。崩塌的时候,水倒流一百多里,掀起几十丈高的浪头。

现在滩上的石头,有些圆的象箪,有些方的象笥,象这样一类的多得很,都是崩塌的山崖上滚落下来的,使得湍急的江水更是汹涌,所以叫它做新崩滩。那崩塌的山崖剩下的部分,比起其他各个山岭,还算是高耸突出的。

新崩滩下去十多里。

2. 都穆的砥柱的文言文翻译

砥柱·(明)都穆砥柱[1]·(明)都穆 砥柱在陕州东五十里,黄河之中。

以其形似柱,故名。《禹贡》谓导河东至于砥柱[2],即此。

癸酉五月,道陕,会佥宪段君文济饮间言及[3],跃然欲与之游,以使事不果。十月,予回至陕,则段君已先我游,遂决意而往。

乙卯,知州事颜君如环命州学生熊釜、张崇勉从予,离州二十里午食,又二十里循河行,十里至三门集津。三门者[4],中曰神门,南曰鬼门,北门人门。

其始特一巨石,而平如砥,想昔河水泛滥,禹遂凿之为三。水行其间,声激如雷。

而鬼门尤为险恶,舟筏一入,鲜有得脱名之曰鬼,宜矣。三门之广,约二十丈。

其东北五十步,即砥柱。崇约三丈,周数丈。

相传上有唐太宗碑铭,今不存。 蔡氏《书传》以三门为砥柱[5],《州志》亦谓砥柱即三门山:皆未尝亲临其地,故谬误若此。

又按《隋书》载大业七年,砥柱山崩壅河,逆流数十里。砥柱,今屹然中流,上无土木,而河之广仅如三门,奚有崩摧而壅河逆流至数十里之远?盖距河两岸皆山,意者当时或崩,人遂以为砥柱,而史氏书之也[6]。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有以哉! 注释: [1]砥柱:一名底柱,在今河南省陕县北,山西省平陆县东南。

特立黄河中,其形如柱,即所谓“中流砥柱”。 [2]《禹贡》:《尚书》中的一篇,内有“导河,……东至于底柱”的记载。

[3]佥宪:明代监察官佥御史的代称。 [4]三门:即三门峡,在陕县以东,砥柱以西。

河流中有两座石岛,把河划成三道,形成人门、神门、鬼门三峡。其中人门较广,可通舟楫;鬼门最窄,水流急湍,舟船不敢擅入。

今已在此处修建三门峡水库。 [5]蔡氏《书传》:指宋蔡沈《尚书集传》。

《尚书.禹贡》::底柱析城,至于王屋。”蔡沈注曰:“底柱石,在大河中流,其形如柱,今陕州陕县三门山是也。”

[6]史氏:指《隋书》作者。 都穆(1459—1525), 明代文学家。

字玄敬,江苏吴县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礼部郎中,加太仆少卿致仕。

著有《西使记》、《金薤琳琅》、《南濠诗略》、《南濠诗话》等书。 部穆的《砥柱》,与其说是一篇游记,勿宁说是考察砥柱的随笔手记。

全文仅三个自然段,第一段写自言砥柱、欲游砥柱和决意游砥柱,第二段写游砥柱会部过程:从陕州出发,循河行至三门,观三门,望砥柱,第三段以亲察考驳历来书、传中关于砥柱的谬误。这的确是一篇很好的游记。

但是,细读原文慢慢咀嚼,我们又会发现,都穆对砥柱的考察细致入微,说明与辨书、传谬误有力。这才是这篇短文的核心所在,精髓所在。

这也可能是部穆为什么将此文以“砥柱”为题而不以“游砥柱”或“砥柱游记”等等为题的缘故吧。古代游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多不单纯以游山玩水为目的,而兼考察、***风等等。

这篇短文正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从全篇内容及布局谋篇方面看,《砥柱》也有独到之处。

开篇二句,极其精练地说明了砥柱在“黄河之中”,距陕州五十里,“砥柱”之名缘于其“形似柱”。在这里,“形似柱”三字,对砥柱名称的由来进行了解释,但更重要的是为随后两个自然段考察砥柱作了铺垫。

文章的布局谋篇之妙正在这里。譬如,在第二个自然段中,部穆用很重的笔墨写了“三门”,包括其地理位置、名称及其由来、水行其间之状况等等。

这似乎与砥柱题目相左,其实不然。详写三门,一是要说明砥柱之位置在三门“东北五十步”,二要使之与砥柱相对照,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三门不是砥柱,砥柱也不是三门。

在第一个自然段中已指出砥柱“形似柱”,可是三门呢?“始特一巨石,而平如砥”。禹虽“凿之为三”,但“平如砥”却不会改变吧?显然,“平如砥”不等于“形似柱“。

而三门“东北五十步”的砥柱呢?“崇约三丈,周数丈”,显然“形似柱”。由此可见作者笔下用心之良苦。

又譬如,在第三个自然段中,都穆辨书、传之谬误,仍然是紧紧抓住砥柱“形似柱”这一特征来辨与驳。《书传》《州志》的作者因未尝亲临其地才将三门作砥柱。

很显然,如果亲临其地,一看便知哪个“平如砥”,哪个“形似柱”,也就不会出现谬误了。同样的道理,也就不会有《隋书》中一柱崩而“壅河”的贻笑大方的记载了。

《砥柱》一文的第三个方面的可贵之处,在于部穆通过游三门和砥柱,考察三门和砥柱,不仅充实了《禹贡》关于砥柱的记载,而且纠正了《书传》、《州志》的谬误,特别是《隋书》的谬误。更在于有理有据、精辟透彻地说明了学习书本知识和在实践中学习的关系,印证了孟子的名言:“尽信《书》,不如无《书》”。

在这里,部穆强调了不唯书、要唯实。书不可不读,但要批判地读。

书是前人宝贵经验的积累,是人类出出代代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但是,又不能死读书,啃书本,要在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同时,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检验书本知识,充实和发展书本知识。这才是正确的读书方法。

都穆的这个观点,对于今天的读书人也是适用的。 此外,语言精练也是《砥柱》一文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以其形似柱,故名”一句起到的是统领全篇的作用。只“相传上有唐太宗碑铭,今不存”,一句足可见其考察之细致。

还有“跃然。

3. 谁能帮我翻译一下《中流砥柱》这篇文言文啊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中流砥柱位于三门峡大坝下方的激流之中。黄河上的艄公又叫它"朝我来",距市区约30公里。冬天水浅的时候,它露出水面两丈多;洪水季节,它只露出一个尖顶,看上去好像马上就被洪水吞没,惊险万分。千百年来,无论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惊涛骇浪的冲刷,它一直力挽狂澜,巍然屹立于黄河之中,如怒狮雄踞,刚强无畏,自古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来到这里,写下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命大臣魏征勒于砥柱之阴。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也为它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有"孤峰浮水面,一柱钉波心。顶住三门险,根连九曲深。柱天形突兀,逐浪素浮沉"等佳句。

中流砥柱 相传砥柱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又说是一位黄河老艄公的化身。很久以前,一位老艄公率领几条货船驶往下游,船行到神门河口,突然天气骤变,狂风不止,大雨倾盆。刹那间,峡谷里白浪滔天,雾气腾腾,看不清水势,辨不明方向。老艄公驾船穿越神门,眼看小船就要被风浪推向岩石。老艄公大喝一声:"掌好舵,朝我来"。他纵身跳进了波涛之中。船工们还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就听到前面有人高呼"朝我来,朝我来",原来是老艄公站在激流当中为船导航。船工们驶到跟前正要拉他上船,一个浪头将船推向下游,离开险地。船工们在下游将船拴好,返回去找老艄公,见他已经变成了一座石岛,昂头挺立在激流中,为过往船只指引航向。因此,人们把这座石岛--“中流砥柱”也叫“朝我来”。

4. 《砥柱》都穆翻译,只要翻译

怎么会有堵塞河流使河水倒流几十里的事情发生呢?大概因为河的两岸都是山,有的人认为它可能会崩溃,于是大家人称之为砥柱砥柱在陕州的东部五十里处,如今高大地耸立在河流中央,上面没有泥土和树木,而且河的宽广仅如三门、张崇勉跟着我去(砥柱),北门是人门,南方叫鬼门,黄河的中间,水平如砥,当年河水泛滥。

因为它像一跟柱子,所以取名为砥柱。《禹贡》里面记载,在州外二十里处吃了午饭,半径约有数丈。

相传上有唐太宗的碑铭。

蔡氏《书传》以三门为砥柱,《州志》也认为砥柱就是三门山:指尚书),不如无《书》,声音宛如惊雷。而鬼门尤为险恶,只乘一舟入,很少有逃出来的,所以被称为鬼。

其东北五十步,就是砥柱了。高约三丈。

它们开始的时候应该是一块大石头,摆宴的时候。十月,我回到陕西,段文济已在我之前去了一次。

三门很的,大概有二十丈宽广,如今已经不在了,被禹凿为三块。水行其间,于是我决意前往,而史学家又把这当成历史记录下来了。

孟子曰:“尽信《书》(注。 乙卯年,知州事颜如环让本州的学生熊釜,他谈到砥柱这个地方的风景。

我当时非常想去看看,但因为公事在身最终没有去。癸酉五月,我经过陕西,会遇见段文济,导河往东可以到达砥柱,指的就是这里,这个名字的确很恰当。”

有道理啊,砥柱山崩,堵塞了河流,致使河水倒流数十里。砥柱:但是作者都没有亲自去勘察,所以产生了误会。

又《隋书》记载,大业七年,又走了二十里沿者河走,十里至三门集津。三门者,中间的叫神门。

写游山的古诗文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送客归京 唐白居易 水***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 入峡次巴东 唐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三峡闻猿 唐贯休 历历数声猿,寥寥渡白烟。 应栖多月树,况是下霜天。 万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三峡闻猿 唐慕幽 谁向兹来不恨生,声声都是断肠声。 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独自行。 瘴雨晚藏神女庙,蛮烟寒锁夜郎城。 凭君且听哀吟好,会待青云道路平。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上三峡 唐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唐李白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唐李白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疑是天边十二峰, 飞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 翠屏丹崖灿如绮。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溪花笑日何年发, 江客听猿几岁闻。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夔州歌十绝句之一 唐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瞿塘两崖 唐杜甫 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 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 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 悲秋 唐杜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初至犍为作 唐岑参 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 到来能几日,不觉鬓毛斑。 闻范秀才自蜀游江湖 唐杜牧 蜀道下湘渚,客帆应不迷。 江分三峡响,山并九华齐。 秋泊雁初宿,夜吟猿乍啼。 归时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 唐孟浩然 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 一言予有赠,三峡尔将寻。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 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去矣勿淹滞,巴东猿夜吟。 峡巫 唐杨炯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送人归蜀 唐张祜 锦城春色溯江源,三峡经过几夜猿。 红树两厓开霁色,碧岩千仞涨波痕。 萧萧暮雨荆王梦,漠漠春烟蜀帝魂。 长怨相如留滞处,富家还忆卓王孙。 送王处士游蜀 唐齐己 又挂寒帆向锦川,木兰舟里过残年。 自修姹姹炉中物,拟作飘飘水上仙。 三峡浪喧明月夜,万州山到夕阳天。 来年的有荆南信,回札应缄十色笺。 出峡 唐胡皓 巴东三峡尽,旷望九江开。 楚塞云中出,荆门水上来。 鱼龙潜啸雨,凫雁动成雷。 南国秋风晚,客思几悠哉。 送友人归荆楚 唐许浑 调瑟劝离酒,苦谙荆楚门。 竹斑悲帝女,草绿怨王孙。 潮落九疑迥,雨连三峡昏。 同来不同去,迢递更伤魂。 巫山高 唐陈陶 玉峰青云十二枝,金母和云赐瑶姬。 花宫磊砢楚宫外,列仙八面星斗垂。 秀色无双怨三峡,春风几梦襄王猎。 青鸾不在懒吹箫,斑竹题诗寄江妾。 飘飖丝散巴子天,苔裳玉辔红霞幡。 归时白帝掩青琐,琼枝草草遗湘烟。 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 唐李季兰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 玉琴弹出转寥夐,直似当时梦中听。 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 初疑喷涌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 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 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似流泉镇相续。 峡中即事 唐廉氏 清秋三峡此中去,鸣鸟孤猿不可闻。 一道水声多乱石,四时天色少晴云。 日暮泛舟溪溆口,那堪夜永思氛氲。

希望***纳

1. 游赤松山记

淳熙十五年,南至后一日,与二三友访吕兄仲平之庐。登高四望,缥缈赤松之居,如在屋后。

后二日,呼儿觅藜杖,命友戒行囊。将出门,仰视天际,云物飘浮,雨意坠地,兴尽欲止。既而曰:“会有能为我开之者。”缓步出北郭五里许,廛市烟火始绝。山光野色,渐与人相应接,而晴光亦时着人。又二里许,至季氏之庐。所居依山,茂林清池相映带。季氏兄弟与其知友陈岩夫,亦亟袱被,欲共宿山中。道间有可寓目处则止,一以休足力,一以适吾意。又行十里,至小石桥。望赤松山,积霭横翠,蔚然深明,而水声琤琮,如环佩之相击相应。复行三里许,入山门。长松偃蹇道旁,若不肯与世士为伍。至桥亭,坐于老木之上。与涧横石,激为清湍,澎湃汹涌。人籁俱息,心目为之醒然。止于“漱玉”,饮于“濯缨”。曩岁雷雨泉石之声,恍然在耳边。复曳杖人“小桃源”,螟色已满岩谷矣。徙倚“枕流”,四际溟蒙,天水一色,泉声松韵,殆若暴风急雨之骤至。徐行察之,又若车马卒奔而未有所止也。云间时有疏星,点缀林杪,与水影相照,清澈无底。坐而***寐,神清如游钧天,而不自知,夜将半,始就寝。梦魂所历,盖亦非人间世也。

晨兴复至其处,灏气游衍,天宇无滓。再至“过清”,驻目久之。即寻支径谒二仙祠,世相传以为黄初平史弟觅亡羊之地;或曰,此留候所谓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者,其信然耶?雨微作,欲还观中。已而复霁,偕行者俱欲登山,酌丹井饮,造之。自崖而返,景移目改,亦忘乎足之前。苍然列屏,流水在下。望桃源之亭榭,亦隐约可见。中道或有依涧而上,观瀑泉,履白石,欲穷其源而不可得,复相与会于丹泉之上。山高而深,下视群谷,莫不献状。道家者说葛***炼丹处,其语虽若诞谩不经,然广谷大川之间,亦安知无葛天氏之民,遗世忘言者与?归途高者平,险者顺。山回路转,乌纱欹斜,随意先后。雨复作,小憩于村舍。至山下,雨亦止,日犹未中。少休即饭,饭竟,信其所之。道士多扃户,时闻棋声。再寻“桃源”之游。登御风亭,林木交翳,今皆廓然。复循山磴,游于“物外”。乔木倚天,涧流清壮。此问桃源之津所从始也。过小桥,缘山而行。泉石相捕,无风而涛。行且百步,幽意益邃。横涧为桥,榜曰:“三峡”。惊涛怒流,与巨石相吞啮。前莫知其所穷,后莫知其所止。清深幽胜,殆与法相隔。复行数十步过盘石,临浚流,景象天逸。不特与所谓“物外”者异,亦与所谓“三峡”者异。横绝一小桥,又数步临涧而高,大石侧立于小亭之后,其名曰:“泠然”平流满盈,以止众止,上下水石,滚滚不少休。望涧之北,山容物而立。由杰石面前,登“栖碧”。位置清稳,水声潺湲,心迹可以俱清。杰石之后,地平如掌,可据槁梧而坐,丹井路亦可由此而上,诵《招隐》、《游仙》之篇,徘徊登眺,不知日之入。须臾,暮烟四合,不可久留,复录旧游而归,抵夜复坐于“枕流”。林外灯火,久益微茫。泉流静深,尤与夜气相宜。

是行也,初为一日这留,而山灵不我厌也,晦而雨,雨而晴,极目于丹井,称心于桃源,而于“枕流”“过清”之间,朝暮几与神交。自己未至辛酉,凡三日而后返。

2.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

游褒禅山记 原文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 译文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于是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3. 文言文《游雁荡山记》的翻译

癸亥仲秋望前一日,入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鲍甥孔巡曰:“盍记之?”余曰:“兹山不可记也。”

永、柳诸山,乃荒陬中一丘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

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摄山,临安之飞来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痏蹶然而入人目,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避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工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

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圣贤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见矣。

试译如下:

癸亥年中秋节前一日,去游雁荡山,游玩了两天才回来。山中的古迹大多已荒芜,被丛生的草木掩盖不能探寻访游了。而雁荡山的山峰姿态、峭壁风光与我从前去过的地方完全不同。我的外甥鲍孔巡说:“何不写篇游记?。”我答到:“此山不可记啊。”

永州、柳州的山,不过是荒芜地方的小山沟,柳宗元贬官居永、柳,以寻幽探胜来打发日子,所以才用尽篇章辞藻来形容。而雁荡山则盘曲在浙江东南海隅,幽深奇峻,峭拔险怪,奇形怪状的山峰,不仅高而且多。如定要以词句来形容雁荡,则只能将雁荡风光形容得与其他名山相类,而不能将它的独特之处显现出来。而我以为雁荡的独有之处有两点。

以前所见过的山,如安徽桐城的浮山,南京的栖霞山,杭州的飞来峰,它们的山峰崖洞并非不秀美,是那些愚蠢的僧人喜欢在山上雕凿仙佛的貌相,那些俗不可耐的名士又爱在上面镌刻自己的名字和诗词,这些被雕凿镌刻的山如同长了伤疤一样惨不忍睹。而雁荡山独能保持山的原貌。这是因为雁荡山壁立千仞,不可轻易攀援,又处在僻远的地方,富贵及有权势者一般没有特殊的原因不会来此,即便来了,也不会久留,花费时间财力来表明自己“到此一游”,这就是雁荡山始终没有被愚僧俗士剥落斧凿所污辱的原因。

秀丽明媚的山川,能使游者欣然而乐。但雁荡山岩深壁削,时需仰观,时需俯视。俯仰之间,肃穆端静的感觉不由而生。一旦如此,人世各种杂念和忧虑就会消失,而本心开始与天地之精神相连接。

知晓了这两点,那么高洁之士守身处世的学问,圣人贤哲成己成物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可以了解了。

有些句子如”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实在难译,仅得其大概.另有一些细微之处恐也有硬伤.

另3、4二段大意网上某达人理解表述甚好,这里的翻译很大程度参考其文〈感觉雁荡山〉。辞意皆美,贴网址于下

4. 游连云山记文言文翻译

《游连云山记》文言版如下:

连云古称纯山,在县东南。余家面山而居,朝晖夕霭,四时苍翠异状。每久晴,望山巅出云则雨,若云自他方来,山弗为纳,终不雨。众以谓山能自以其雨福吾民,而不屑因人成事也。山距余舍,准虚空(乌)[鸟]道裁十馀里,欲造其巅,则路纡折,远且三倍,屡拟游不果。

同治庚午,展重阳,约毛生萼屏同游。行十五里,过刘君镜蓉之草堂。堂在雪峰之麓,单椒秀泽,为纯山之一支。草堂与余居正对,余语刘君曰:“吾与子日相望于烟峦杳霭间,非升高望之不觉耳。”寒月夜上,飞泉挂壁间,瑽琤如琴筑,梦魂清绝。

犁旦,偕涂生琢卿等,便道访吴生朴斋为先导。行十里许,径益狭,景益奇,回视雪峰,仅及山腹。就茅舍乞盎浆,问山巅,尚十馀里。鼓勇登,磴窄不受趾,斗折螺旋而上。后者望前行者,见其脚跟,闻最前行者语笑声,如在天际。十数休乃陟一峰,号棋枰石,巨石阁岩端,危若累棋,类仙者所置。初以为造极矣,至则尚有三峰插天半,从者有难色,诸子奋臂前,以掌代跖,盘礔而上。所陟益高,所见乃益远,雪峰在履舄间矣。又十数休,造其巅,天风猎猎动衣袂,旷然若出醯鸡之瓮,而与造物者游。坐久,心融形释,忽不知吾身之为小,天地之为大也。

是山来自桂岭,径茶陵,折入万载、浏阳界,为大围山。自大围蜿蜒至平东中界山,北折为黄龙、幕阜。其南来者,径大九岭,崛起为兹山。又南出为福石,入浏北为石柱峰,尽于长沙。登山椒以望,则平右浏左,岳、鄂在其北,长沙在其西南。汨水东来,淮川西注,众山累累如蚁垤。

时秋高气爽,目可极二百里外,与二三子席地野酌,念自有兹山以来,至唐田先生游岩,隐居山下,始见史志,今尚称田公岩。宋方先生暹居山麓,尝问业朱子,学者称连云先生。今远者千年,近亦六百馀年矣。陈伯玉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诵此诗,为太息久之。

日昳,自山腋扶携下,势尤险。其登也,不信前峰有路,其降也,不信身自绝壁来。凡山皆有古刹或民居,虽险绝,终有涂径。兹山飞鸟绝音,所履皆兽宿,又风劲不能树木,蓬蒿没人,故登降倍艰。薄暮,返草堂宿,视雪峰又窿然切霄汉矣。翼日,取别径归。循纯水出灶门洞,洞口曰灶颈,形如爨突。下有石潭二,其凹如镬,飞泉自绝涧堕千尺潭,繇前镬逆入后镬,辊雷濆雪,飞沫 *** 百步外。余游庐山数矣,所谓青玉峡、三峡泉者,奇胜未必过此,而独名天下,岂所居之地有不同焉者耶?

5. 游劳山记原文及翻译

游劳山记 明邹善 隆庆戊辰孟冬之望,邹子善携诸生游大泽山,兴勃勃未已也,遂订劳山之行。

越明日抵平度,明日抵即墨,雨阻一朝夕,越震霁,遂与杨尹方升、李博士邦奇、董博士□外、郡举人朱鸿谟、王道明、齐一经、杨耿光、李如旦辈三十余人,由东南行五十里至鹤山,登其巅,望东海了无津涯,心目恍然,非人间境。王别驾九成、朱守备衣携酌岩下,幕天席地,乐融融也。

由鹤望上苑行,峰峦层叠,咸莲花状耸云霄中。将瞑,至上苑,寻邱长春炼药处。

坐已,道人报,月上矣,遂登狮子峰观月,月色映海,波已溶溶不可状,而暮潮复撼激峰山有声。取酒酌崖头,诸生放歌,铿然与海涛应,不知身之尚在人境也。

卧未几,道人鸣钟以唤客,於是骈兴复上狮崖,东。当他对山水。

否则被回岩沟壑。因已,人们感谢所有因,睡龙石就行,空明绝尘想,於是纵歌复酌。

越明日抵平度。 夫岩壑之幽,游黄石宫。

又歌道,山之奇:“无之,全华楼。于是诏书任命他为游劳山记,本从光明。

遂书以为游劳山记,山的奇:可以再额为“就像龙”,绝倒石崖巅,更为明崖赋说,涉玉女盆,万缘何处总无知,醉翁喝酒,红光一道从霞彩中直冲霄汉,幕天席地,月隐躲在松林间。卧未几,石如台:“斯时念有妄乎?”大家说,前列华楼。”

又歌曰,不须炼药问长春,尽上苑:“这是什么石头,月隐隐映松林间。处尘坌不异清境。

不然幽还岩壑,苍翠可掬。六一公说。

欲求别后真消息,传呼仙子避,峰峦层叠?”不谋而一口应曰,咸曰 游劳山记 明邹善 隆庆戊辰孟冬之望,寻邱长春炼药处,喧寂一致、杨耿光,邹子善携诸生游大泽山。因为放唱道,遂与杨尹方升,月上矣,游若有未尽者、李如早晨等三十余人,登其巅。”

又穿过黄石洞、李博士邦奇,绚丽灿烂映入海中,华楼东面是巨大的山峰,在乎山水之间,浑如自身经历蓬壶里,他的心平静地,与歌声相和,于是登上狮子峰看月亮,数日可谓遍历而备尝之矣:可更额为“犹龙”,如大银盘中涌一朱轮:“此所谓接官亭者,当时来作海波涛声,如大银盘子里涌出一彩饰,万缘何处总不知道,备尝的了,依然旦昼之牿已矣、白龙洞,问,大海的宽广,喧寂一致,铿然与海涛应,邹衍好带着学生在大泽山。”下憩於老君洞,数时矣,太阳和月亮的奇观,波已溶溶不可状、董博士□外,也不一定完全一样。

予谓,咸谛视无瞬,大家都吓得有省,道人鸣钟以唤客,到上苑,登上山顶。取酒酌崖头、炯炯然,于是就订劳山的行为,乐融融的。

再看仙人桥。坐已,后来环绕聚集峰,第二回日月,空明绝尘想,涉玉女盆,幕天席土地,而当时保守的,方可以言游。

或曰,明还日月,华楼东为巨峰,看到玉皇洞,绚灿映海中、杨耿光:此旭日升处也,乐融融也,就和杨尹刚升,不知道自己的尚在人世的,心目恍然。”诸生相对,月上了、郡举人朱鸿谟,常像狮子崖对着太阳时。

我对学生说,亦不必尽也,相对地砍伐树木的人的愚蠢,海的奇,而暮潮复撼激峰山有声,遂登狮子峰观月。在尘坌不同清境:“没有的,情趣不在酒上面,峰峦层叠:“相逢真仙、李如旦辈三十余人,传呼仙子避。

我认为。 复观仙人桥、白龙洞,上苑南即上宫、董博士,沧溟之广,广回大海,道人报告。

机翻,在屋漏常回答真聪明,复稍东。王别驾九成:“此时念尚有妄乎,满天彩霞?唉,方可以言学:“观日崖头奇更奇。

及暮,玩日月时,下华楼,月色映海。因放歌曰,与歌声相和:“这就是接官亭的,不久邱长春炼药处,坐在平台上、黄大尹作孚设酒,东向倾之。

千峰离开了人依旧?”也都应该说,心目恍然,由东南行五十里至鹤山,海之奇,这次出游或者不专在山水间,再稍东,不需要炼药问长春,满天霞彩。将闭上眼睛,看到一块岩石很惊奇,本自光明:“闲玩明明崖?”亦咸应曰,咸莲花形状高耸云霄中。

予顾诸生曰,兴勃勃没完没了的,沧波渺无涯。”于是再斟酌再唱,上下荡漾,和尚敲钟来招呼客人。”

於是再酌复歌。赋说。”

复穿黄石洞,后环攒峰,眠龙石而行,天风飒飒,苍翠活灵活现,倾倒石崖顶。又过了一会儿他,玩一天月时:“相逢俨列仙,日月交替来往,石头像台、廓廓然,时来作海涛声,天风飒飒,观玉皇洞。

想分手后真消息,将就着看吧隆庆戊辰初冬的希望,砰的一声和大海波涛应,下华楼:“到此浑如尘外人,海面尽赤、黄大尹作孚设酌,这就是我人清晨时也能真正认识这个身体:“闲玩明明崖,望东海了无津涯:“没有的,予复问曰,兴尽而后来回家,如果有不尽的游,约山行五十里?噫,向东倾的,”因更之为“迎仙岘”,上苑南边就是上宫,而又何取於斯游。越早,坐仙岩以望巨峰,其心寂寂然。

有人说、王道明、廓廓然。”学生相对,已而渐升,清光逼人,但又怎么能用在这游泳。

六一公云,不是人间环境,则志气如神,不知身之尚在人境也,”于是更的“迎仙观”,游览黄石宫,常似狮崖对日时。王别驾九成。

又顷之。复游南天门,那么志气像神、齐一经。

方其对山水,水波浩渺无边。越晨。”

时两个孙子守元卿!我心本自幽深,大家都仔细看没有眨,都说,兴尽而后归,居屋漏常对真明,渐渐升,若熔。

6. 游榄山记姚莹 文言文翻译

《游榄山记》是清人作品,而且文辞并不深奥,不难翻译的,全文翻译就太麻烦了,以下把重点部分译注放在文中括号里供参考:

《游榄山记》

姚莹

余尝北至京师,东过兖、泗(河流名, 在山东、江苏间),下金陵,观钱塘,复溯(逆水而上)大江,逾岭(南岭)以南,几经万里。 其间郊原、陂陇(山径险峻处)、狐墟、兔窟、尤喜独穷之。 每询土风,接人士,未尝不叹幸天下之太平也!

及来广州,值海盗内躏(侵扰),烽火警日闻, 足不出者一年。大臣以天子威灵,诛抚之既定;乃以庚午(嘉庆15年, 西元1810年)七月之(至)榄乡。 是乡在香山(广东省香山县)治东北七十里, 居稠(稠密;繁多)而民富,无幽奇壮观之胜, 而人士彬彬有文***。

秋日气爽,有何生者,邀余登是山。出市门数武(古时以 三步为一武),阡陌纵横,人家三五相望,皆牡蛎为垣(矮 墙),中环峻墙,楼宇杰出,绕屋芭蕉径丈。其一望深树蒙密,则荔支龙眼也。时荔支已三熟, 余实犹累累(繁多、重积的样子)可爱; 鬻(销售)其利,岁数万计。三里许,至一坊, 曰山边,即榄山矣。先过***寺,寺小而洁,有老僧聋且病。后有轩,游人 之所憩也。轩面山而背涧,多梅,芙蓉一本(棵)出檐际, 方盛开烂然(灿烂)。有泉,甘而冽,才尺许, 大旱不竭,盛潦(水灾)不盈,榄之户以万, 咸饮之。既登山,山不甚崇,可眺数十里,榄之比栉(形容房 屋排列紧密。)如鳞,烟火如云者,皆见焉。南俯平田百顷, 遥望水濴洄(水流回旋的样子)如 带,则内河之通海者。

何生告余曰:“此战场地!吾榄自明以来,未尝被兵。往岁十月,贼舰数十, 忽登岸。是时贼方得志于内河,河东西七郡皆扰,广州尤甚,乘锐陵吾乡,地无营师,一巡检治之, 至是不知所为。贼进至山下一里矣,仓卒集乡人强者数百人,为三队拒之; 前持刀楯(ㄕㄨㄣˇ;盾;古代用来抵御敌人兵刃及 保护自己的兵器。),后张弓矢,最后斩木削竹以继。旦日,水师至,贼乃退。是役也, 贼死伤甚众,吾乡亡七人,伤十六人耳。以民素健,习武者众也。后益修补,贼再至,不攻而去。 方战时,吾与众登此山望,势甚汹汹。帕首(额巾; 盗匪皆以巾里首;指盗匪)之众,数倍我师,观者失色。事之解,幸也!七人者既死,乡人义之, 群葬于此山之阳(南面),祠以报。”余往观七人冢, 信然。

差呼!天下承平久矣!武事渐弛,人不知兵,一旦有急,被难无足异。粤中海盗已旧, 顾大猖獗至此,何欤?盖贼始皆纵横海外,内河无恙也。虎门、焦门、碣石(皆为扼珠江口的要地)诸 险,犹逡巡(徘徊不前)不敢入。 然恃内地奸民,私运米物以济众;尚书百公严其禁以蹙之,贼始惧。而将卒骄懦, 自总兵官许公败殁,贼遂转自焦门以入,登岸掠食。内河方议备具,贼已扬帆至矣。 仓卒故以不制。不然,胡离披(零落分散的样子)至此哉! 百万虎狼咆哮于门庭之内(指盗贼嚣张),欲其无噬人,势不可得;此计之不 能不出于抚也(以安抚代替征剿)。且 当仓卒时,水师既已不制,而犹有奋不顾身,力战以卫乡邑者,皆勇士也。虽曰官募 ,实由粤民殷富,自能出资给之;然已惫矣。彼不如粤民者,又何如哉!

吾始见此乡井里晏如,如未尝被兵者。及闻何生言,观其战地, 瞿然(惊恐;忧心)以惧,乃废游而返。

——————————————————————————–

姚莹(1785-1853),字石甫,一字明叔,号展和,晚号幸翁,安徽桐城人, 为桐城派学者之一。嘉庆24年(1819年)被派往台湾担任海防同知。道光2年(1821年) 被贬至噶玛兰担任通判。道光12年(1831年)调回江苏,道光18年(1838年)调升台湾道, 成为台湾最高军政***。***战争时,修筑基隆炮台,击退英舰。后中英议和,签定南京条约, 英国向清朝追究斩俘之罪。姚莹却斩杀掳获的英俘而被劾,流放四川。道光28年(1848年) 因病回原籍,咸丰元年(1851年)清文宗即位,起用姚莹。咸丰3年(1853年)姚莹于湖南 按察使任内逝世。着有《台北道里记》、《东槎纪略》、《中复堂全集》。

7. 游龙虎山记文言文翻译

原文---时雨新霁,西风增凉,闲云未归,悠然垂阴,黍粒登场,稻花盈畴,菽粟粲然,桑麻沃然。象山翁观瀑半山,登舟水南,宿上清,信龙虎,次于新兴,究仙岩之胜。

石濑积雪,澄潭渍蓝,鹭翘凫飞,恍若图画。疏松翠筱、苍苔茂草之间,石谖呈黄,金灯舒红,被岩缘坡,烂若锦绣。轻舟帆墙,啸歌相闻,聚如鱼鳞,列如雁行。至其寻幽探奇,更泊互进,迭为后先,有若偶然而相后。老者苍颜皓髯,语高领深;少者整襟肃容,视微听冲,莫不各适其适。

译文---当时刚好停雨了,西风吹来,又增添了丝丝凉意,天朗气清,云朵还没有回到天空,树木悠然地垂下枝叶,缔造出一份阴凉。黄米粒刚刚长出来,漫山遍野都是稻花,豆类植物和小米长的金灿灿的,农作物都很肥沃,一片丰收之景。我在半山观看瀑布,划着船去了水南村,第一晚住在上清宫,第二晚住在龙虎山,第三晚住在新兴寺,探究龙虎山的岩石美景。

石滩间湍急的水流如积雪,潭水澄澈,仿佛染上了蓝色,白鹭拖着长长的羽毛飞在空中,野鸭子也在飞,这样的美景,好像是一幅画一般。稀疏的松树、翠绿的小竹子、青色的苔藓、茂密的绿草之间,石间萱草呈现**,金灯草泛着微微的红色,覆盖了岩石,沿着山坡长了一路,灿烂的如同锦绣一般;小船上竖着高高的桅杆,游船间能听得到彼此的笑声歌声,游船像鱼鳞一样聚在一起,像雁行一样排列。很多游船到这探寻幽奇的美景,彼此轮换停泊、前进,多次更换先后顺序,就像彼此偶然跟随在一起一样。年老的长者长着白胡子,话语高超,要旨深奥,年轻人都整理好衣裳,严肃认真、谦虚恭谨地看着听着,彼此都很适意。

8. 游龙虎山记文言文翻译陆九渊

木在龙氐,金先填于亢,著雍氵君滩,月望东壁。

时雨新霁,西风增凉,闲云未归,悠然垂阴,黍粒登场,稻花盈畴,菽粟粲然,桑麻沃然。象山翁观瀑半山,登舟水南,宿上清,信龙虎,次于新兴,究仙岩之胜。

石濑积雪,澄潭渍蓝,鹭翘凫飞,恍若图画。疏松翠筱、苍苔茂草之间,石谖呈黄,金灯舒红,被岩缘坡,烂若锦绣。

轻舟帆墙,啸歌相闻,聚如鱼鳞,列如雁行。至其寻幽探奇,更泊互进,迭为后先,有若偶然而相后。

老者苍颜皓髯,语高领深;少者整襟肃容,视微听冲,莫不各适其适。余亦不知夫小大、粗精、刚柔、缓急不齐也。

乃俾犹子谦之、槱之、子持之,分书同游者七十有八人邑姓名字于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