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出版社_愚公移山在哪本书里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25 0
  1. 小学生作文经典作品书籍有哪些?请提供经典的书籍目录及出版社等详细信息
  2. 从文革瓷碗说到老三篇
  3. 求论文提纲:浅谈汉语典故成语的翻译
  4. 文言文语法书
  5. 历史名人徐悲鸿的故事,短文

一转眼又是凉风习习的秋日了,这一天,智叟迈着步子离开了家门,边走边思索着如何排遣心里的郁郁寡欢,路边,有人挤得水泄不通,谈天说地,智叟猛的抬起头,大吃一惊:“啊,不行,王屋二山哪处去了?”一时半径半惊半疑,急忙撩起长衫,三步并着两步向老愚公家跨去。

“喔,智叟先生,又是来指教俺公公的吗?

”愚公的二儿媳正在宅院里,方过礼问道。智叟感到非常的尴尬。 “嘿……”干笑了几声,说哪有这么着,小弟不敢,早者呢,说毕,从屋后走来一位慈眉善目的老爷爷,然而它精神矍铄,步履矫健,这位九旬老爷便是愚老兄。

愚公移山出版社_愚公移山在哪本书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两人便进屋坐了,愚公特吩咐他的二儿媳泡了一杯龙井茶,智叟便呷了一口龙井茶,支吾了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了一句:“老兄弟,你家门前那两座山哪处去了?莫非是神仙相助不成?”

愚公明白了他的来意,不觉自然地大笑起来,笑得智叟脸顿时红到了耳根,待愚公笑声刚住,智叟

了两声,故意装镇静地晃了晃腿,说:“凭你们家这几只手,能够平这座大山吗?”

愚公看了智叟一眼,对站在一边的二儿媳说:“你把你所见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他吧。”他的二儿媳就说了。原来昨天半夜里,

派了力神夸娥化悄悄地把山背去了,正巧,愚公的二儿媳一觉醒来,听见门外的那两尊天神说:“老愚公一家像这样挖下去,早晚会挖了他们的命的,还是趁早搬个地方吧。”

智叟听了;脸上不觉一阵阵发烫,闷声不响,只是撂起长袖子来扇扇,愚公拿出一把扇子递给了他:“智叟先生怎么这么怕热?”

愚公望着智叟道:“人说水滴石穿,我们每天挖山不是一样吗?只要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天大的难事也能办好的,智叟小弟,事在人为嘛,你可是个机敏的人!”

“哗——”智叟一失手,打翻了茶杯,他站了起来说愚公,噢,不老兄一点不愚,说毕,告辞而去。

愚公站在宅院里,目送着智叟的背影在坦荡如砥的原野上逐渐离去,回想起昔日的情景,不禁又大笑起来。

小学生作文经典作品书籍有哪些?请提供经典的书籍目录及出版社等详细信息

1. 九下《愚公移山》课文翻译

愚公移山《列子》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注释(1)《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人列御寇所作,为道家著作。

大部分属于民间故事、语言和神话传说。其中最为脍炙人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如本篇《愚公移山》比喻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还有如《杞人忧天》嘲笑不必要的担心;《两小儿辩日》说明片面看问题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九方皋相马》说明观察事物要注意精神实质等。

(2)(年)且(九十):副词,将近。(3)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4)惩:苦于,为……所苦。(5)塞:阻塞。

(6)迂:曲折,绕远。(7)聚室而谋:***全家来商量。

室,家。(8)毕力平险: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

(9)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10)杂然相许:纷纷赞成他。

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

(11)献疑:提出疑问。(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座小山也平不了。

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损,削减。

(1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如……何”就是“把……怎么样”的意思。(14)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呢?且,连词,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15)投诸渤海之尾:把它扔到渤海边上。

诸,就是“之于”。(16)荷担者三夫:挑担子的几个人。

荷,挑。(17)扣:敲、凿。

(18)遗男:遗孤,孤儿。(19)寒暑易节:冬夏换季。

易,交换。(20)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

反,同“返”。(21)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惠,同“慧”,聪明。(22)毛:地面所生的草木。

(23)其:加在“如……何”前面,有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2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

彻,通。(25)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

(26)穷匮:穷尽。(27)苦:愁。

(28)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亡,同“无”。

(29)惧其不已:怕他不停的干下去。(30)负:背。

(31)一厝朔东:一座放在朔东。厝,放置。

(32)陇断:即垄断,山冈高地。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

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边,再没有高山阻隔了。主题本文塑造了北山愚公的光辉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2. 九年级《愚公移山》的译文谁有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达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

2山北面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岁了,向着大山居住。苦于大山的阻塞,出入要绕远路,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竭尽全力铲平这两座大山,(使道路)直通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像魁父这样的小山丘也不能铲平,能把大行、王屋怎样呢?再说把石头和泥土往哪儿放呢?"大伙纷纷说:"把土石投到渤海边上、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当中能挑担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前来帮忙。夏去冬来,才能往返一次。

3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这大山的土石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了一口气说:"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得不开窍,连个寡妇、孤儿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我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永无穷尽,可是这两座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4山神知道了这件事,害怕愚公挖山不止,就把这件事禀报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就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起两座大山.-座放置在朔方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交通了。

3. 初三语文愚公移山的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下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住在大山的对面.由于北边的大山挡路,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他感到很苦恼,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一切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挖平,(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挖平,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样呢 (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往哪搁 "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动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曲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几年,剩下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也动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河曲智叟无话可说.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4. 九下语文《愚公移山》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数万尺。

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北岸的北面。 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住在两座大山的正对面。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两座大山,使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并不能削减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上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高山阻隔了。

5. 初三下语文课文愚公移山全文及注解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 雄伟秀丽的王屋山位于河南西北部济源市西北45公里处,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临黄河。

因“山形如王者车盖”,故称王屋山。王屋山绝顶海拔1715.7米,相传为轩辕黄帝祈天之所,名日“天坛”。

传说中的“愚公移山”的地方在王屋山之阳,这是一条从王屋山主峰延伸下来的南北走向的大山梁。山梁西面为愚公村,东面是小有河,愚公村的人每天要绕过山梁到小有河去取水,愚公便带领他的子子孙孙决心把它移走。

现在这条大山梁中间,确实断开一条很大的山口,远远看去,真似人工开挖的一样。 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住在两座大山的正对面。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两座大山,使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并不能削减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高山阻隔了。

6. 谁能给我10篇文言文,除了《两小儿辩日》《学奕》《伯牙绝弦》《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第六单元 30、*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 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第六单元 30、*狼(蒲松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登黄鹤楼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武陵春(李清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 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孟子》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 《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24、《诗经》两首 关睢蒹葭。

7.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愚公移山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

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8. 语文版九年级上21课愚公移山译文和下册28课出师表译文

愚公移山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

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有”是通***字,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所以读yòu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译文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人力疲惫 、民生凋敝,这确实是危机存亡的时刻。

然而宫廷里侍卫大臣毫不懈怠;朝廷外忠诚的将士舍身忘死,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

9. 初三语文文言文《愚公移山》,求答案

楼主你好:1. 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什么 ?( 用原文回答 ) 答: 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2. 说明愚公和智叟辩论胜利的一句是什么 ?( 用原文回答 ) 答:河曲智叟亡以应。

3. 文章结尾 “帝感其诚”中的“ 诚 ”指什么 答:愚公移山的精神。4. 《愚公移山》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答: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毅精神。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固不可彻( 通,变通 ) ⑵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尽 ) ⑶何苦而不平( 愁 )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无”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7.与 “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8.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3分) 不愚。

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5313735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愚公移山例年中考题:/link?url=9rgxEan7khBQz9BmQ2rwpachMuVAoPUPqZNp5_liQxoG6_bAa9Z4W2p_7bZIESg4LABDopfDwktXZWxZWswSNeGqDR9yP50IUQzClzb9WCm希望可以帮助到你,祝学习进步,望***纳。

从***瓷碗说到老三篇

小学优秀作文书籍街上有很多,无妨有一两本看一看,考试时做参考,可以做应试之用。

但是真正作文水平的提高还是要靠长期的文学积累。所以,平时可以多看一些书籍。大到名著经典,小到报刊杂志,都是可以的。

以下是小学生必读书目:

《小学生必读书目》目录

诵读类

古诗词诵读(120首)

(一上)

1.一去二三里…………………………………………(唐) 无名氏

2.条山苍………………………………………………(唐) 韩 愈

3.七步诗……………………………………………(汉魏) 曹 植

4.相思…………………………………………………(唐) 王 维

5.塞下曲………………………………………………(唐) 卢 纶

6.劝学…………………………………………………(唐) 颜真卿

7.剑客…………………………………………………(唐) 贾 岛

8.咏风…………………………………………………(唐) 虞世南

9.登乐游原……………………………………………(唐) 李商隐

10.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一下)

11.独坐敬亭山 …………………………………… (唐) 李 白

12.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13.题都城南庄……………………………………… (唐) 崔 护

14.新嫁娘…………………………………………… (唐) 王 建

15.游子吟…………………………………………… (唐) 孟 郊

16.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昴

17.出塞……………………………………………….(唐) 王昌龄

18.泊秦淮…………………………………………… (唐) 杜 牧

19.人日思归………………………………………… (唐) 薛道衡

20.别董大…………………………………………… (唐) 高 适

(二上)

21.渭城曲………………………………………… …(唐) 王 维

22.江梅……………………………………………… (宋) 王十朋

23.清明……………………………………………… (唐) 杜 牧

24.绝句……………………………………………… (唐) 杜 甫

25.调笑……………………………………………… (唐) 韦应物

26.赠花卿…………………………………………… (唐) 杜 甫

27.紫骝马歌辞…………………………………………… 北朝乐府

28.江南……………………………………………………… 汉乐府

29.忆江南(江南好)……………………………… (唐) 白居易

30.敕勒歌………………………………………………… 北朝民歌

(二下)

31.枫桥夜泊………………………………………. (唐) 张 继

32.丛梅……………………………………………. (宋) 杨万里

33.黄花……………………………………………….(宋) 朱淑真

34.有约……………………………………………….(宋) 赵师秀

35.家书……………………………………………….(清) 张 英

36.题秋江独钓图…………………………………….(清) 王士祯

37.墨梅……………………………………………….(元) 王 冕

38.乡思……………………………………………….(宋) 李 觏

39.江雪……………………………………………. (唐) 柳宗元

40.江南逢李龟年…………………………………….(唐) 杜 甫

(三上)

41.乌衣巷……………………………………………(唐) 刘禹锡

42.凉州词……………………………………………(唐) 王之焕

43.滁洲西涧……………………………………… (唐) 韦应物

44.竹枝………………………………………………(唐) 刘禹锡

45.题竹石画…………………………………………(清) 郑 燮

46.江楼感旧…………………………………………(唐) 赵 嘏

47.塞下曲……………………………………………(唐) 卢 纶

48.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49.村居……………………………………………. (清) 高 鼎

50.重别周尚书……………………………… (南北朝) 庾 信

51.题诗后………………………………………… (唐) 贾 岛

52.望洞庭………………………………………… (唐) 刘禹锡

53.登科后………………………………………… (唐) 孟 郊

54.江南春………………………………………… (唐) 杜 牧

55.望天门山……………………………………… (唐) 李 白

56.凉州词………………………………………… (唐) 王 翰

57.偶书……………………………………………(唐) 刘 叉

58.暮江吟………………………………………… (唐) 白居易

59.月子弯弯照九洲…………………………………… 南宋民歌

60.金缕衣………………………………………… (唐) 杜秋娘

(四上)

61.月下独酌……………………………………… (唐) 李 白

62.春望…………………………………………… (唐) 杜 甫

63.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 晏 殊

.南园…………………………………………… (唐) 李 贺

65.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66.大风歌………………………………………… (汉) 刘 邦

67.赠范晔……………………………………… (南朝) 陆 凯

68.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 (元) 马致远

69.雪梅…………………………………………… (宋) 卢梅坡

70.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四下)

71.浪淘沙………………………………………… (唐) 刘禹锡

7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南唐) 李 煜

73.早春………………..………………………… (唐) 韩 愈

74.饮酒………………………………………… (东晋) 陶渊明

75.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唐) 王 勃

76.元日……………………………… ……… ….(宋) 王安石

77.观猎……………………………………… … (唐) 王 维

78.如梦令(昨夜雨风疏雨骤)………………… (宋) 李清照

79.将进酒………………………………………… (唐) 李 白

80.满江红(怒发冲冠)………………………….(宋) 岳 飞

(五上)

81.清平乐(茅檐低小)………………………….(宋) 辛弃疾

82.丑奴儿(少年不知愁滋味)………………… (宋) 辛弃疾

83.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 轼

84.春夜喜雨……………………………………….(唐) 杜 甫

85.望岳…………………………………………….(唐) 杜 甫

8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 轼

87.咏兰花………………………………………….(明) 张 羽

88.对酒……………………………………………(清) 秋 瑾

89.观书有感………………………………………(宋) 朱 熹

90.无题……………………………………………(唐) 李商隐

(五下)

91.题菊……………………………………………(唐) 黄 巢

92.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

93.木兰诗…………………………………………… .北朝民歌

94.西江月………………………………………… (宋) 辛弃疾

95.画眉鸟………………………………………….(宋) 欧阳修

96.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 轼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南唐) 李 煜

98.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 李清照

99.游西山村……………………………………… (宋) 陆 游

100.长相思(山一程)……………………………(清) 纳兰性德(以上五下)

(六上)

101.明日歌…………………………………………(明) 文 嘉

102.观沧海………………………………………(汉魏) 曹 操

10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杜 甫

104.黄鹤楼…………………………………………(唐) 崔 颢

105.龟虽寿………………………………………(汉魏) 曹 操

106.已亥岁感事……………………………………(唐) 曹 松

107.集俗语竹枝词……………………………… (清) 佚 名

108.醉太平(夺泥燕口)…………………………(元) 无名氏

109.***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宋) 吕本中

110.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

(六下)

111.望湖楼醉书……………………………………(宋) 苏 轼

112.赠别……………………………………………(唐) 杜 牧

113.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宋) 苏 轼

114.登高……………………………………………(唐) 杜 甫

115.已亥杂诗………………………………………(清) 龚自珍

116.长相思(寒相催)……………………………(宋) 刘克庄

117.送别……………………………………… (民国) 李叔同

118.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南唐) 李 煜

119.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 张志和

120.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 杨 慎

二 古文诵读(10篇)

1. 孔子论三友……………………………………《论语》 (三下)

2. 王戎早慧………………………………(南朝) 刘义庆 (四上)

3. 学弈……………………………………………《孟子》 (四上)

4. 两小儿辩日……………………………………《列子》 (四下)

5. 四维……………………………………………《管子》 (五上)

6. 陋室铭……………………………………(唐) 刘禹锡 (五上)

7.《论语》论学十则…………………………… 《论语》 (五下)

8.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 (六上)

9.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老子》 (六上)

10.爱莲说…………………………………….(宋) 周敦颐 (六下)

三 现代散文(15篇)

1.白色山茶花……………………………(台湾) 席慕蓉 (三上)

2.匆匆…………………………………… ………朱自清 (三上)

3.春天吹着口哨…………………………….……刘湛秋 (三下)

4.金色花……………………………….(印度) 泰戈尔 (三下)

5.橡树…………………………………….(意)费拉里斯 (四上)

6.雨之歌…………………………….(黎巴嫩) 纪伯伦 (四上)

7.信念………………………………….……… 张 歧 (四下)

8.白鹭…………………………………….………郭沫若 (四下)

9.多彩的森林……………………………….……柴德森 (五上)

10.梨花……………………………………….….许地山(五上)

11.天窗…………………………………………..茅 盾 (五下)

12.明月夜………………………………(台湾) 席慕蓉 (五下)

13.榕树…………………………………(印度) 泰戈尔 (六上)

14.论求知………………………………..(英) 培 根 (六上)

15.高处何处有…………………………(台湾) 张晓风 (六下)

必读类

一 童话故事(46篇)

1. 《格林童话》(20篇)

(三上)

<1> 灰姑娘

<2> 小红帽

<3> 三种语言

<4> 白雪公主

<5> 十二个猎人

<6> 裁缝和鞋匠

<7> 睡美人

<8> 小鹿弟弟

<9> 星星银币

<10> 三兄弟找幸福…………………………………..

(三下)

<11> 三只小鸟

<12> 三件宝

<13> 勇敢的王子

<14> 会唱歌的骨头

<15> 圣母的孩子

<16> 金鸟

<17> 布勒门的音乐家

<18> 百灵鸟

<19> 大拇指

<20> 青蛙王子………………………………………….

2. 《安徒生童话》(20篇)

(四上)

<1> 丑小鸭

<2> 野天鹅

<3> 豌豆公主

<4> 拇指姑娘

<5> 皇帝的新装

<6> 打火匣

<7> 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

<8> 顽皮孩子

<9> 两个旅伴

<10> ***的套鞋……………………………………….

(四下)

<11> 坚定的锡兵

<12> 夜莺

<13> 红舞鞋

<14> 海的女儿

<15> 会飞的箱子

<16> 白雪皇后

<17> 老房子

<18> 园丁和主人

<19> 影子

<20> 安琪儿…………………………………………….

3. 《天方夜谭》(6篇)

(五上)

<1>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2> 渔翁的故事

<3> 阿拉丁神灯的故事………………………………

(五下)

<4> 朱德尔的故事

<5> 辛巴达航海的故事

<6> 阿里巴巴的故事…………………………………

二 寓言故事(2本)

1. 伊索寓言……………………………. (希腊) 伊索 (四年级)

2. 克雷洛夫寓言……………………. (俄) 克雷洛夫 (五年级)

三神话故事(18篇)

1.***开天……………………………………..(中国) (二上)

2.上帝创世的故事………………………. (希伯来) (二下)

3.女娲造人……………………………………(中国) (三上)

4.上帝造人的故事……………………………(希伯来) (三上)

5.梵天创世的故事 ………………………… (印度) (三下)

6.天神创世的故事………………………………(日本) (三下)

7.女娲补天 …………………………………….(中国) (四上)

8.神农尝百草……………………………………(中国) (四上)

9.黄帝战蚩尤 ………………………………….(中国) (四下)

10.仓颉造字…………………………………….(中国) (四下)

11.共工怒触不周山…………………………….(中国) (五上)

12.大禹治水…………………………………….(中国) (五上)

13.牛郎织女…………………………………….(中国) (五下)

14.钟馗捉鬼…………………………………….(中国) (五下)

15.后羿射日的故事…………………………….(中国) (六上)

16.嫦娥奔月…………………………………….(中国) (六上)

17.伏羲兄妹的故事…………………………….(中国) (六下)

18.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希腊) (六下)

成语故事(100篇)

1.画龙点睛 2.一叶障目 3.天衣无缝 4.世外桃源 5.对牛弹琴

6.水中捞月 7.画蛇添足 8.百步穿杨 9.东施效颦 10.螳臂当车 (二上)

11.朝三暮四 12.一箭双雕 13.老马识途 14.杀鸡吓猴 15.此地无银三百两

16.骑驴找驴 17.自相矛盾 18.空中楼阁 19.黔驴技穷 20.返老还童 (二下)

21.对症下药 22.熟能生巧 23.杞人忧天 24.按图索骥 25.解铃还须系铃人

26.塞翁失马 27.杯弓蛇影 28.狐***虎威 29.鸿鹄之志 30.一举两得 (三上)

31.为虎作伥 32.叶公好龙 33.望梅止渴 34.滥竽充数 35.三人成虎

36.瓜熟蒂落 37.瓜田李下 38.鹬蚌相争 39.夸父追日 40.凿壁偷光 (三下)

41.沧海桑田 42.草船借剑 43.盲人摸象 44.囫囵吞枣 45.入木三分

46.见怪不怪 47.程门立雪 48.名落孙山 49.两败俱伤 50.邯郸学步 (四上)

51.一鼓作气 52.盲人瞎马 53.愚公移山 54.一字千金 55.悬梁刺股

56.呆若木鸡 57.疑邻盗斧 58.买椟还珠 59.道听途说 60.起死回生 (四下)

61.相煎太急 62.请君入瓮 63.打草惊蛇 .闻鸡起舞 65.一字之师

66.孺子可教 67.三顾茅庐 68.以讹传讹 69.夜郎自大 70.瓮中捉鳖 (五上)

71.毛遂自荐 72.呕心沥血 73.州官放火 74.胸有成竹 75.金石为开

76.游刃有余 77.黄粱一梦 78.梁上君子 79.郑人买履 80.感恩图报 (五下)

81.两袖清风 82.同舟共济 83.余音绕梁 84.围魏救赵 85.江郎才尽

86.破釜沉身 87.破镜重圆 88.月下老人 89.价值连城 90.精卫填海 (六上)

91.水滴石穿 92.唇亡齿寒 93.卧薪尝胆 94.班门弄斧 95.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96.后生可畏 ***.讳疾忌医 98.危如累卵 99.指鹿为马 100.高山流水 (六下)

五 科普读物(8本)

1.十万个为什么 (新世纪版) (动物分册)……………………….(三上)

2.十万个为什么 (新世纪版) (植物分册)……………………….(三下)

3.十万个为什么 (新世纪版) (人体科学分册)…………………..(四上)

4.十万个为什么 (新世纪版) (地球科学分册)………………….(四下)

5.十万个为什么 (新世纪版) (宇宙科学分册)………………….(五上)

6.十万个为什么 (新世纪版) (环境科学分册)………………….(五下)

7.十万个为什么 (新世纪版) (信息科学分册)………………….(六上)

8.十万个为什么 (新世纪版) (数学分册)……………………….(六下)

六 中外***(10本)

1.木偶奇遇记 ……………………………………(意大利) 科罗狄 (二上)

2.绿野仙踪…………………………………… (美国) 莱.弗.鲍姆 (二下)

3.鲁滨逊漂流记……………………………………(英国) 但.笛福 (三上)

4.三毛流浪记………………………………… (中国)张乐平 (三下)

5.海底二万里…………………………………(法国) 儒勒.凡尔纳 (四上)

6.爱的教育…………………………… (意大利) 埃.德.阿米琪斯 (四下)

7.汤姆叔叔的小屋………………………………….(美国)托斯夫人 (五上)

8.西游记………………………………………………(明) 吴承恩 (五下)

9.雾都孤儿……………………………………(英国)查尔斯.狄更斯 (六上)

10.水浒传……………………………………….(明).施耐庵 罗贯中 (六下)

求论文提纲:浅谈汉语典故成语的翻译

首先展示一个实物:

这个瓷碗由于绘有了特殊的图案而变得极其珍贵!其珍贵之处在于:图案独特且存世量极少。

这个图案是文化大革命中的1967年搞“三忠于四无限”活动时流行于大江南北的图案。葵花朵朵向太阳是当时的绘画题材,代表着革命群众心向领袖***;又因为林彪的一段题词而在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老三篇”的热潮。当年,我们都能背诵这三篇文章。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某地瓷厂将这葵花与老三篇这两个题材融合在一起绘于瓷碗之上。

由于1***1年林彪***后,这一图案便少有使用,因此,这种瓷碗也不再制作。又由于瓷碗是消耗品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就属凤毛麟角了!

所谓“老三篇”就是***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简明语言但深刻道理,三篇文章都通俗易懂,文化程度高的人为文章的逻辑和哲理所折服,文化程度不算高的人也读得懂,记得住。三篇文章又能够在短期内使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和信念。因而在抗日战争后期,在时期,以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各地各级组织开办的短期干部培训学校中,这三篇文章都被列为必读教材。久而久之大家就将三篇文章称之为“老三篇”。

虽然“老三篇”在革命队伍中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称呼,但当时还没有重要***在重要讲话中公开这样说、这样写,更没有写到文件上,因而还没有被普通群众所熟知。

后来,人民出版社欲将***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篇文章合起来出版前,***著作编辑委员会和人民出版社拟请林彪写一段话放在这三篇文章合出本前边,林彪欣然答应了。过了几天,林彪写的话拿来了,大家一看,都很吃惊,林彪写的话实在太短了,不算标点符号,总共只有59个字,全文如下:“‘老三篇’,不但战士要学,干部也要学。‘老三篇’,最容易读,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要把‘老三篇’作为座右铭来学,哪一级都要学,学了就要用,搞好思想革命化。”

林彪这段话,写得虽然短,但有四个标志性的东西:一是首次由林彪这样的中央高层领导用通俗的话称***的三篇文章为“老三篇”,并且公开发表。二是指出“老三篇”虽然容易读,做到却不容易。三是提出把“老三篇”作为座右铭来学。四是强调学习“老三篇”目的是搞好思想革命化。林彪的话很快被***著作编辑委员会和人民出版社通过,并且决定用林彪的手书字体印在书前。

从此老三篇才被人们家喻户晓。林彪这段话还被谱写成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传唱,至今我还能完整地唱这首歌。

***是史无前例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其间留下的有符号性的瓷器极少故弥足珍贵,因此,这个金光闪闪的老三篇瓷碗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稀世珍宝。

文言文语法书

浅谈汉语典故成语的翻译

***.dxf1.cn

摘要:本文分析了典故成语的特点和它隐合的比喻意义。同时阐述了它与文化和翻译之间的关系。由于目的

语中存在文化空缺现象,为了使翻译的交际目的成功实现,从跨文化角度翻译典故成语时,归化优于异化。

关键词:典故成语 文化翻译文化空缺 归化 异化

引言

习语足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

表达方式,它包含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

两种语言历史悠久,都包含着大量的习语。至今为止,

国内外的外语类学刊发表了不少有关英汉习语(idoms)

的文章,但就汉语典故成语(idiom with allusion)的英译来

说,还没有学者单独地谈论过它的翻译方法。本文将从

跨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翻译汉语中的典故成语, 归化和异

化孰优孰劣的问题。

、典故成语

1.定义和特点

典故成语是习语中比较特殊的语言群体, 是固定的

四字结构,它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趣味横

生、意义深远,如“东施效颦” “名落孙山” “叶公好

龙” “邯郸学步”等等,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习惯性地

把英语习语(idom)和汉语成语联系起来。成语承载着

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它与中图文化传统紧密相连, 它

是“熟语” 的一种,是习用的固定词组,在汉语中多数

由四个字组成。

2.隐含的比喻意义

典故成语的定义使我们知道,在使用中我们通常注

重的足它的比喻意义,而不是从字面上看出的意思。例

如:

水落石出(苏轼 后赤壁赋》)

字面含义是水落F去,水底的 头就露出来了。在

具体使用时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于是焉, 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 庄子》)

现在, “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

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四面楚歌”现在比

喻孤立无援, 四面受敌的处境。

要想确切地弄清楚典故成语的这种比喻义,译者必

须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文化和翻译

1.定义

英罔人类文化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

(1 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

来,并表述为: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体,它包括知

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格以及其在社会上习

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

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

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虽然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有很大不同,在典故成语

英译时有很大困难,但不是说中两方人无法互相沟通,

翻译架起了跨文化交际的桥梁。

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对翻译作了如下定义: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first in"terms of mean ing

and secondly in term s of style.”(Eugene A Nida,Charles R

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1969)

翻译过程不仅涉及两种语言, 而且涉及到两种文

化, 它是通过语言机制的转换连接或沟通目的语文化

(Target Culture)和源本语文化(Source Culture)的桥

梁, 足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互相交际的媒介。

他 时强调“翻译中,意义是最重要的, 形式次

之,对应的形式会丢失源文本(the source text)的文化

意义,这是源文本的交际特点, 这样会阻碍跨文化交

流”(Nida,The Sociolinguistics of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1996)。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为了使人

们互相沟通,源文本的意义应该被清楚地传达,翻译主

要是释义,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典故成语时,归化应

是最主要的策略。

2.异化、归化

所谓异化、归化是就翻译中所涉及的文化转化而

言,前者以源文化为归宿(source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i.e.culture oriented),后者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i.e.culture oriented)。即

“异化”提倡泽文 。1尽量去适 、照顾源语的文化及

原作者的遣训用字习惯,而“归化”则恰恰相反,主张

译文应尽量适应、照顾日的语的文化习惯,为读者着

想,替读者扫除语言文化障碍。

3.文化空缺

“语言词汇足最 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

会生活的工具”。英汉训’『L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

许多方血存在着不对 现缘。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

的角度来说,它的产生是 为每一种语吉都仃它自身所

特有的语言体系和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_I己的生

活习惯、思维方式、语 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

和文化传统, 两种语言之问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

为少见的。一种语 中的训 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

对应或契合的浏,所以 英洋典故成语时必须改变它

的结构形式。

4.举例

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具体分析典故成语英泽时,归

化和异化这两种翻洋方法孰优孰劣。

(1)东施效颦(((红楼梦 第3 4章)

译文.“Tung Shih imitating Hsi Shih”(Yang)

洋文 Zhungzi’S story of the beatutiful Xi—Shi’S ugly

neighbour,whose ende***ours to imitate the hideous that

people ran from her in terror.(D***id Hawkes)

译文.山EJ《红楼梦》,在处理含有文化特色的 故

成语时,杨宪益先生***用了异化的洋法,把“东施”译

成了“Tung Shih”,一个两方文化中 缺的人物形象,

因此这样的泽文对J:曲方读者来说足毫无意义的。 霍

克斯***用地道的英语表达法, 外 读者看来町是妙不

可苦。

(2)愚公移山(《A 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in

English)),Northern Art Printing Company)

泽文.“The Foolish Old Man who removed the

mountains.”(异化)

译文 “the determination to win victory and the couragr

to surmount every dificulty”(归化)

(3)请君入瓮(《A 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in

English)),Northern Art Printing Company)

译文l"Will you kindly step into the jar?”(异化)

译文2“Make a person suffer from his own scheme.”

(归化)

在例(2)中, 洋文***用l芹化的译法把“愚公” 洋

成了“The Foolish Old Man”这样一个贬义的短语,严

重误解了成语本身的内涵。例(3)的徉文同样用异化

译法无法传达出成语本身所表达的J下确意思。而 例中

的译文 都用归化译法翻洋山“愚公移山”和“请君入

瓮”这两个成语的比喻意义。使口的语读 理解了原语

意义,实现了翻泽的口的。

三、结束语

翻译的本质目的是沟通,足让译语读者理解懂得原

文的意思。这就好比把一个人说的话翻译成哑语,再怎

么“说”都没有用, 只有把蜕的话转换或日“归化”成

用手势表示的哑语,才能让聋哑人明白。因此,翻译的

本质目的决定了翻译典故成语时,归化是更好的方法。

但同时, 归化法也并不排斥异化法, 而是两者互为补

充。总之,在翻译时, ***取归化占主导,异化从属的

方法,使两者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

译出版公司,2O01.

[2]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

版公司,1998.

[3]刘玉杰,钱莲生.汉语成语英译词典[M].北京:北方

文艺出版社,1 999.

[4] 其昌.汉英翻译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1990.

[5]工襦祥.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2OO0.

[6]许建平[M].“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J].

中 翻译,2002, (5).

[7] 治奄.人学汉英翻洋教程[M].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

社,1999.

[8]许 钧. 代美 翻译理论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

出版社,2001.

[9]夏征农.辞海[z].北京:中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

[10]郭建中.文化与翻译[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公司,2000.

[H]曹雪芹,高鄂.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12]Baker,Mona,In Other Words:Translat/on

Cours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

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3]Hawkes,D***id,The StOng of the Stone[Z].

Penguin Books, 1980.

[14]Yang,Xianyi&Gladys,A Dream of Mansions[Z].

Bei 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4.

[I5]Nida Eugene A.&Taber CharlesR,The Theory

817d Prac 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

J.BriII,I969.

[16]Nida EugeneA.。Language, , ture and Translating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

cation Press。1993.

历史名人徐悲鸿的故事,短文

1. 古文语法一些关于古文的语法知识,像什么定语后置呀,判断句呀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为乡里所患《周处》 (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 文言文特殊句式 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用“为”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用“见”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被动句 被动。

2. 关于语文语法的书籍

书名: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主编:薛金星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价格:18.9 (一般会打八折)注:这本书我买过,现在已经有十四次修订了,各个地方都会有卖的。

里面讲解的一些拼音,语法,成语,字词都非常详尽。其它科目也都有薛金星编的同类书籍,都特别不错! 这本书上文言文常用词词义归类也特别到位,概括了文言文里面经常用到的一些动词,虚词,还有什么后置前置的都有,你自己看下就知道了!还有一些文学常识的总结,古诗词名句基本上囊括了从初中到高中的所有名句。

工具书不要贪多,把一本弄透更具有效果。

3. 关于语文语法的书籍

书名: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主编:薛金星

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

价格:18.9 (一般会打八折)

注:这本书我买过,现在已经有十四次修订了,各个地方都会有卖的。里面讲解的一些拼音,语法,成语,字词都非常详尽。其它科目也都有薛金星编的同类书籍,都特别不错!

这本书上文言文常用词词义归类也特别到位,概括了文言文里面经常用到的一些动词,虚词,还有什么后置前置的都有,你自己看下就知道了!还有一些文学常识的总结,古诗词名句基本上囊括了从初中到高中的所有名句。

工具书不要贪多,把一本弄透更具有效果!

1929年9月,徐悲鸿由蔡元培引荐,就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徐悲鸿转而聘齐白石为教授。当时的北平画坛,死气沉沉,以摹仿古人为能事,保守势力相当顽固。木匠出生的齐白石大胆创新,变革画法,可惜,却得不到多少响应,北平画坛对他一片冷嘲热讽。

当徐悲鸿乘坐四轮马车来到齐家时,齐白石为其诚心而感动:“我一个星塘老屋拿斧子的木匠,怎敢到高等学府当教授呢?”

“你岂止能教授我徐悲鸿的学生,也能教我徐悲鸿本人啊!”徐悲鸿说,“齐先生,我徐某正要借重您这把斧子,来砍砍北平画坛上的枯枝朽木!”?

扩展资料:

徐悲鸿主要作品

1、《奔马图》

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在此幅画中,徐悲***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

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2、《群马》

徐悲鸿的群马,是徐悲鸿马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群马取材于1940年克什米尔当地的骏马,徐悲鸿当时见到此马格外兴奋,《群马》灵感油然而生。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主要描绘了两匹背向观众的马,后面又配一匹侧向的马,为了使画面有变化,又在右边画了一匹低首觅食的马。

3、《珍妮**画像》

为画家徐悲鸿最著名的油画人物肖像之一,作于1939年春夏之交,徐悲鸿时年44岁。此作品是徐悲鸿为了支持国内抗战,而在南洋举行义卖募捐时的作品。

画中女子珍妮**,祖籍广东,为当时星洲名媛。在当时传为佳话。此画得到画筹四万新币,为这一时期与南洋募捐中画筹最多的一幅(总数为十一万一千多元新币),徐悲鸿本人也是非常满意这幅作品,特意请摄影师为其和画作拍照留念,后成为《悲鸿在星洲》一书的封面。 ?

百度百科——徐悲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