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6日,产业团队从蒙牛集团参观后返回呼和浩特市区,为了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内蒙古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民族文化🦸🏻,侯利平书记又带领大家参观了内蒙古博物院🫳🏻。
博物院位于呼和浩特市中心🦅,占地面积5万余平米🎍🎄,建筑恢宏、造型独特,高度集中了现代元素、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整个馆藏由古生物化石👨👦、现代生物、历史文物、民族文物等内容组成,以“草原文化”为中心又分为14个主题展区🏄🏼♀️,陈列于三个楼层👮🏼♂️🧑🏼🤝🧑🏼。其中,二层有“远古世界”🖖、“高原壮阔”、“地下宝藏”、“飞天神舟”四个陈列,主要介绍恐龙等古生物化石☪️、现代动物和矿产及航天事业;三层“草原雄风”、“草原天骄”、“草原风情”、“草原烽火”展示了草原文化从古代--近代--现代的纵向发展脉络,简明生动,通俗易懂;四层“草原日出”➗、“风云骑士”🙏、“草原服饰”🔝🕵🏼♀️、“苍穹旋律”🦸🏽、“草原华章”✉️、“古道遗珍”则以亮点聚焦的方式呈现出草原文化的六大精彩之处👼🏽🧑🏼🦳,清新庄重,雅俗共赏✣。陈列多方位🎿、多角度👩🦰,纵横交错🐪,点面结合,从宏观到微观系统描述了内蒙古的完整形象,个性鲜明,引人入胜🔎。
内蒙古博物院以丰富的馆藏浓缩了中国北方亿万年的生态变迁史和草原文明发展史🤨⛩,是一部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文明程度的“百科全书”⭐️。由于藏品丰富,又极具民族特色,博物院曾筹办各种精品展览先后赴美国🥍、加拿大👦🏽、法国、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展出四十余次🫒,不仅将内蒙古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还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扩大和强化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内蒙古博物馆的博大精深👱,犹如一顿丰盛而华美的文化盛宴,使我们旅途奔波的疲累顿消全无。大家不仅从多角度更深入的感受了内蒙古的“草原文化”,同时也对自治区的资源分布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许多同志都感叹于自治区的发展速度与巨大变化,不难看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方面的丰硕成果💵,已深深扎根于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推动着不同民族的发展和文化传播。我们这些来自北京的同志,每天都感受着首都在改革开放中的瞬息变化和发展带来的不断惊喜,然而,面对眼前这座规模庞大的现代性建筑,她的壮丽与华美🥴✍️、综合与深厚🧕🏼☝🏽,带给我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都是始料未及的👐🏿。在很多人的记忆中,老少边穷仍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之一🤏🏻,而此次内蒙之行,让我们看到🚵🏻,即便是在广袤的草原上👩🏿🎓,牧民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呼和浩特市的建筑风格和发展理念,更是紧随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的步伐,丝毫不甘落后。参观完博物院,我们走在崭新的民族风情一条街,现代性与民族性交相辉映🥢,犹如一群穿着蒙古袍、端着马奶酒的蒙族人民,正手捧洁白的哈达🍏,在向祖国诉说自己美好的生活和最真实的幸福。
在深深为祖国感到无比骄傲的同时🤜🏿,我们也衷心的祝福🧛🏻♀️:愿华夏56个民族在这个大家庭中🧫,更加团结,更加富强🐛;愿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在历史传承中🤷🏻♂️,不断融合与发展🔤,带着民族复兴的伟大夙愿,乘风破浪👰🏽♂️,走向世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产业党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