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人激动的四字成语有什么意思是什么

2.曹操《短歌行》的翻译。

3.曹操《短歌行》全文

4.人生几何下一句是什么

5.曹操《短歌行》原文赏析与翻译

6.曹操的两首诗

形容人激动的四字成语有什么意思是什么

慨当以慷的当以是什么意思-慨当以慷前一句

1. 描写激动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心潮澎湃、慷慨激昂、慨当以慷、热泪盈眶、不能自已

一、心潮澎湃 [ xīn cháo péng pài ]

解释: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出自:臧克家《得识郭老五十年》:“字里行间,有一种高亢的声音在呼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撼人,有一种呼风唤雨的革命精神和雄壮气魄使得你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二、慷慨激昂 [ kāng kǎi jī áng ]

解释:慷慨:情绪激动;激昂:振奋昂扬。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出自:汉·李陵《录别诗》:“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

译文:悲伤的感情情绪激动,清亮的歌声正昂扬。

三、慨当以慷 [ kǎi dāng yǐ kāng ]

解释:与“慷慨”意思相同,指充满正气,情绪激动。“当以”无实际意义。

出自:汉·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译文:听着席上的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四、热泪盈眶 [ rè lèi yíng kuàng ]

解释:盈:充满;眶:眼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

出自:邹韬奋《我的母亲》:“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

五、不能自已 [ bù néng zì yǐ ]

解释: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出自:唐·卢照邻《寄裴舍人书》:“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译文:因而哭泣交颐,无法控制自己。

2. 激动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不能自已:已:停止。

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沉不住气:易激动,遇事保持不了冷静镇定。

动人心弦: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妒火中烧:因忌妒而异常激动,心神错乱或狂乱。扼腕抵掌:用手握腕,击着手掌。

表示很激动,振奋的神态。扼腕叹息:扼:握住,抓住。

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

扼腕兴嗟:扼腕:用手握腕;嗟:感叹。用手握腕,长声叹息。

形容情绪激动发出叹息的神态。扼腕长叹:用手握腕,长声叹息。

形容情绪激动的神态。耳红面赤:耳朵和面部都红了。

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感慨激昂:情绪激动,精神昂扬。

哽咽难鸣:因感情激动难以发出声音。形容很伤心而又不能痛痛快快地放声大哭。

哽咽难言:因感情激动难以说出话来。形容很伤心痛苦而说不出话来。

红脸赤颈:形容十分激动。哗世取名:用浮夸的言行使世人兴奋激动,博取虚名。

欢忭鼓舞:形容欢乐振奋,感情激动。同“欢忻鼓舞”。

欢忻鼓舞:形容欢乐振奋,感情激动。举国若狂:举:全;狂:狂欢。

全国的人都激动得像发狂一样。慨当以慷:与“慷慨”意思相同,指充满正气,情绪激动。

“当以”无实际意义。慷慨激扬:激扬:振奋昂扬。

精神振奋,意气昂扬。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口沸目赤: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扣人心弦:扣:敲打。

形容事物激动人心。老泪纵横:纵横:交错。

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脸红耳赤: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亦作“脸红耳热”。脸红耳热: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同“脸红耳赤”。面红脖子粗:脸红脖子变粗。

形容因激动、窘迫、发怒或羞渐而脸色涨红的样子。面红耳赤:脸笔耳朵都红了。

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面红过耳:形容因激动、窘迫、发怒或羞渐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面红颈赤:形容因激动或羞渐而脸色发红。同“面红耳赤”。

磨拳擦掌:形容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形容激动、气愤的样子。

莫知所为:不知道怎幺办好,形容激动得不知怎幺办。亦作“莫知所谓”。

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

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情不自已:犹情不自禁。

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群情鼎沸:形容群众的情绪异常激动,平静不下来。群情激昂: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和高昂。

攘臂而起:攘臂:捋起袖子,伸出手臂;起:站起。形容兴奋、激动地站起来,准备行动。

攘袂扼腕:攘袂:捋起袖子;扼腕:用手握住手腕。形容激动和气愤。

攘袂切齿:攘袂:捋起衣袖;切齿:咬紧牙齿。形容愤怒、激动的样子。

热泪盈眶:盈:充满;眶:眼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

无可不可:①无所不可,都能做到。②犹言不知如何是好。

形容情绪激动至极。掀拳裸袖:高举拳头,卷起衣袖。

表示心情激动。歇斯底里: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心不由主:为情感所激动,指神智不能由自己控制。心潮澎湃: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

心里象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心头鹿撞: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同“心头撞鹿”。

心头撞鹿:心里像有小鹿在撞击。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

血脉贲张:“贲”同“偾”,紧张、兴奋。贲张,紧张而勃起。

形容人非常激动、亢奋。眼泪汪汪:眼中饱含泪水。

形容人十分激动或悲痛。扬眉奋髯:扬眉:扬起眉毛;髯:颊旁所生胡须。

眉飞色舞,胡须飘动。形容说话时神情激动兴奋的神态。

战战栗栗:因激动或害怕引起的身体战抖。

3. 形容激动的四字词语

原发布者:yiduanvvm4

形容激动的成语 1、感慨激昂:情绪激动,精神昂扬。 2、面红耳赤:脸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3、磨拳擦掌:形容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形容激动、气愤的样子。 4、老泪纵横:纵横:交错。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5、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6、群情鼎沸:形容群众的情绪异常激动,平静不下来。 7、动人心弦: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8、扬眉奋髯:扬眉:扬起眉毛;髯:颊旁所生胡须。眉飞色舞,胡须飘动。形容说话时神情激动兴奋的神态。 9、妒火中烧:因忌妒而异常激动,心神错乱或狂乱。 10、扼腕长叹: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的神态。 11、欢忻鼓舞:形容欢乐振奋,感情激动。 12、血脉贲张:贲同偾,紧张、兴奋。贲张,紧张而勃起。形容人非常激动、亢奋。 13、群情激昂: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和高昂。 14、扼腕抵掌:用手握腕,击着手掌。表示很激动,振奋的神态。 15、举国若狂:举:全;狂:狂欢。全国的人都激动得像发狂一样。 16、扼腕兴嗟:扼腕:用手握腕;嗟:感叹。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发出叹息的神态。 17、面红过耳:形容因激动、窘迫、发怒或羞渐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18、红脸赤颈:形容十分激动。 19、心头撞鹿:心里像有小鹿在撞击。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 20、

4. 形容激动的四字成语

你好,不能自已 动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1333361323534人心弦 耳红面赤 扼腕长叹 扼腕抵掌扼腕叹息 感慨激昂 欢忭鼓舞 哗世取名 欢忻鼓舞举国若狂 慨当以慷 口沸目赤 慷慨陈词 慷慨赴义慷慨激扬 扣人心弦 脸红耳赤 脸红耳热 老泪纵横面红耳赤 面红颈赤 磨拳擦掌 莫知所为 情不自禁情不自已 群情鼎沸 热泪盈眶 无可不可 心不由主心潮澎湃 掀拳裸袖 心头鹿撞 心头撞鹿欣喜若狂 兴奋不已,心潮澎湃,心花怒放,激动万分 乘兴而来 大快人心 大喜过望 欢天喜地 欢欣鼓舞 欢声雷动回嗔作喜 皆大欢喜 惊喜若狂 举国若狂 乐不可支 眉开眼笑拍手称快 人莫予毒 手舞足蹈 弹冠相庆 天伦之乐 痛饮黄龙喜不自胜 喜跃抃舞 喜出望外 喜逐颜开 喜从天降 笑逐颜开笑容可掬 心花怒放 新婚宴尔 兴会淋漓 兴高采烈 兴高彩烈扬眉吐气 欣喜若狂 称心如意 踌躇满志 春风得意 得意洋洋得意忘形 满面春风 眉飞色舞 拍案叫绝 其乐无穷 求仁得仁如释重负 如愿以偿 陶情适性 为善最乐 无忧无虑 无思无虑无官一身轻 喜气洋洋 闲云野鹤 闲情逸致 逍遥自在 心旷神怡心广体胖 兴致勃勃 轩轩甚得 洋洋得意 怡情悦性 怡然自得意气扬扬 悠然自得 优哉游哉 娱心悦目 沾沾自喜 正中下怀自鸣得意 自我陶醉 自由自在 自得其乐 左顾右盼 希望可以帮助你。

5. 形容人兴奋的四字词语

兴高采烈 解释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

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欢呼鼓舞 解释形容欢乐兴奋之极。

出处宋 苏轼 《缴进免五谷力胜税钱议札子》:“去岁扈从南郊,亲见百姓父老,瞻望圣颜,欢呼鼓舞,或至感泣。”眉飞色舞 解释色:脸色。

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二回:“余荩臣一听‘明保’二字,正是他心上最为关切之事,不禁眉飞色舞。”

神采飞扬 解释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出处丁玲《梦珂》:“她居然很能够安逸的,高贵的,走过去握那少年导演的手,又用那神采飞扬的眼光去照顾一下全室的人。”

忘乎所以 解释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夫人倾身配奉,忘其所以。”

惊喜欲狂 解释既惊又喜,高兴得都要发疯了。形容喜出望外,过于兴奋的情壮。

出处宋·洪迈《夷坚志·乙志卷九·胡氏子》:“胡惊喜欲狂,即与偕入室,夜分乃去。”喜出望外 解释望:希望,意料。

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出处宋·苏轼《与李之仪书》:“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心潮澎湃 解释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像浪潮翻腾。

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例句这特大喜讯怎能不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欢呼雀跃 解释高兴得象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

出处庄周《庄子·在宥》:“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欢天喜地 解释形容非常高兴。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我现将著夫人诰欶,县君名称,怎生待欢天喜地,两只手儿亲付与他。”心花怒放 解释怒放:盛开。

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时喜得心花怒放,连说:‘难为他了,难为他了。’”乐极悲生 解释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欢呼雀跃解释高兴得象麻雀一样跳跃。

形容非常欢乐。出处庄周《庄子·在宥》:“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

抚掌大笑解释抚:拍。拍手大笑。

形容非常高兴。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帝抚掌大笑。”

6. 形容人兴奋的四字词语

兴高采烈

解释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欢呼鼓舞

解释形容欢乐兴奋之极。

出处宋 苏轼 《缴进免五谷力胜税钱议札子》:“去岁扈从南郊,亲见百姓父老,瞻望圣颜,欢呼鼓舞,或至感泣。”

眉飞色舞

解释色:脸色。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二回:“余荩臣一听‘明保’二字,正是他心上最为关切之事,不禁眉飞色舞。”

神采飞扬

解释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出处丁玲《梦珂》:“她居然很能够安逸的,高贵的,走过去握那少年导演的手,又用那神采飞扬的眼光去照顾一下全室的人。”

忘乎所以

解释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夫人倾身配奉,忘其所以。”

惊喜欲狂

解释既惊又喜,高兴得都要发疯了。形容喜出望外,过于兴奋的情壮。

出处宋·洪迈《夷坚志·乙志卷九·胡氏子》:“胡惊喜欲狂,即与偕入室,夜分乃去。”

喜出望外

解释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出处宋·苏轼《与李之仪书》:“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心潮澎湃

解释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例句这特大喜讯怎能不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欢呼雀跃

解释高兴得象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

出处庄周《庄子·在宥》:“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

欢天喜地

解释形容非常高兴。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我现将著夫人诰欶,县君名称,怎生待欢天喜地,两只手儿亲付与他。”

心花怒放

解释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时喜得心花怒放,连说:‘难为他了,难为他了。’”

乐极悲生

解释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欢呼雀跃

解释高兴得象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

出处庄周《庄子·在宥》:“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

抚掌大笑

解释抚:拍。拍手大笑。形容非常高兴。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帝抚掌大笑。”

7. 表示形容兴奋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1. 兴高采烈[xìng gāo cǎi liè]: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例句:阿二忽然对于曾沧海的威吓全没怕惧,反而兴高采烈的说起来了。——茅盾《子夜》四

2. 手舞足蹈[shǒu wǔ zú dǎo]: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例句:听到这个消息她手舞足蹈的在我面前唱歌。

3. 眉飞色舞[méi fēi sè wǔ]:色:脸色。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

例句:说起那次比赛,她顿时眉飞色舞。

4. 喜气洋洋[xǐ qì yáng yáng]:洋洋:得意的样子。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

例句:儿童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喜气洋洋地到公园参加游园活动。

5. 喜形于色[ xǐ xíng yú sè]: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例句:他听完这喜讯后,不禁喜形于色。

6. 眉开眼笑[méi kāi yǎn xiào]: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例句:看到老朋友来了,本来一脸沮丧的他马上眉开眼笑了,边笑边伸出手把老朋友往家里请。

7. 欢蹦乱跳[huān bèng luàn tiào]:形容青少年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例句:军军的病全愈了,他又可以欢蹦乱跳了。

8. 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例句:这次作文获得一等奖,他欣喜若狂。

9. 喜逐颜开[xǐ zhú yán kāi]: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形容十分喜悦,满脸笑容。

例句:见到班里来的同学,正在家里养病的她不禁喜逐颜开,立即有说有笑了。

10. 欢欣鼓舞[huān xīn gǔ wǔ]: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例句:李老师的一番讲话,令人欢欣鼓舞。

曹操《短歌行》的翻译。

短歌行曹操翻译: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的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般礼贤下士,愿天下英杰真心归顺我。

赏析:

《对酒当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而这首《对酒当歌》按照诗意可分为四节。

开头八句,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愁的原因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为求贤而发愁,其宣传作用不言而喻。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这八句表面上看很像《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这里曹操似乎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贤才”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他那里施展抱负。因此,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对此诗的评价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这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接着八句情味则更加缠绵深长。“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十分周到,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这首《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沉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第三个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诗歌表达的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因为曹操不断地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或许会顾虑“人满为患”;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像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说这种话也是作者用心周到的表现。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最后八句的前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像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确切地点明了此诗的主题。“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说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有些夸张。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总起来说,这首《对酒当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那个时代,曹操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

1.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对着。一说是应当的意思。

2.几何:指岁月有多少。

3.去日苦多: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又已甚多,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苦,患。

4.慨当以慷:犹言“当慨而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是“应当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5.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6.“青青”二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jīn),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7.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8.“呦呦”四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yōu)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鼓,弹。

9.掇(duō):拾取,摘取。一说掇为通假字,通“辍(chuò)”,即停止的意思。

10.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11.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12.契阔:契是投合,阔是疏远,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yàn):通“宴”或“讌”,宴饮。

13.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14.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15.“周公”二句:引周公自比,说明求贤建业的心思。哺(bǔ),口中咀嚼的食物。《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创作背景:

关于第一首诗的创作时间,学术界大致有五种说法。一是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二是求贤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三是宾主唱和说,此主张发自万绳楠,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四是及时行乐说,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此说由沈德潜发之,《古诗源》卷五:“《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五是王青的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的说法,时间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

作者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曹操《短歌行》全文

曹操《短歌行》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该诗的全文是:

《短歌行》

曹操〔两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白话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的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般礼贤下士,愿天下英杰真心归顺我。

词句注释:

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是对着的意思。

几何:多少。

去日:过去的日子;苦:患,苦于。已经过去的日子太多了。用于感叹光阴易逝之语。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无实际意义。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衣服的交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沉思,深思,这里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

鼓:弹。

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 ,即停止的意思。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讌(yàn):通“宴”。

三匝(zā):指三周,形容反复盘旋。匝,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吐哺:极言殷勤待士。

作品赏析:

第一节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中有两处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晋时期,多受到魏晋诗人的喜好。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不难找到酒的影子。本诗中,第一句话就用酒来作开头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最后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中“杜康”相传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也是指代酒的意思。其中我们如何去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第二节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第三节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课本中“掇”的解释为:拾取,采取。何时可掇: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学术界大致有五种说法。一是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二是求贤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三是宾主唱和说,此主张发自万绳楠,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四是及时行乐说,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此说由沈德潜发之,《古诗源》卷五:“《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五是王青的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的说法,时间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

作者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人生几何下一句是什么

人生几何的下一句:譬如朝露。

短歌行

[ 魏晋 ] 曹操

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注释

(1)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是对着的意思。

(2)几何:多少。

(3)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4)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5)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6)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7)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8)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

(9)鼓:弹。

(10)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 ,即停止的意思。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呢?

(11)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12)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13)讌(yàn):通“宴”(原文中讌为“?”)。

(14)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15)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作者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曹操《短歌行》原文赏析与翻译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究竟什么样的诗才是好的诗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曹操《短歌行》原文赏析与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曹操《短歌行》

 曹操《短歌行》共二首,其中第一首非常著名。此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为曹操的代表作之一。来秋去,不禁生出艳羡之情。受着羁绊而南归无望的人和“秋来南向飞”的雁形成鲜明对比,愈发见出诗人内心的悲怆。

 短歌行

 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①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①:人教版为“海”,粤教版为“水”。

 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注释:

 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之歌。当,是唱歌的意思。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没有实际意义。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叫的声音。

 鼓:弹。

 苹:艾蒿。

 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讌(yàn):同“宴”(原文中讌为“讠燕”)。

 匝(zā):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2]这里是借用《管子 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斧钺(yuè):古代兵器。

 谲(jué):诡诈。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胙(zuò):古代祭祀时供的肉。

 圭瓒(zàn):古代的一种玉制酒器

 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酒。

 卢弓矢千,虎贲(bēn):勇士 武王。

 葩(pā):花。

 翻译: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其二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

 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两分。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

 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受冤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利。

 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

 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 存亡继绝为霸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

 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

 百姓深深受他的恩惠,制服荆蛮无左人。

 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

 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的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

 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全部传遍,名声只次于齐桓公。

 佯装称周王出去巡狩,招其天子到河阳。

 以臣召君乖于礼 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整体赏析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的唱法已经失传。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短歌行二首》。

 其一

 《对酒当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而这首《对酒当歌》按照诗意可分为四节。

 开头八句,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愁的原因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为求贤而发愁,其宣传作用不言而喻。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这八句表面上看很像《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这里曹操似乎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贤才”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他那里施展抱负。因此,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对此诗的评价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这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接着八句情味则更加缠绵深长。“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十分周到,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这首《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沉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第三个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诗歌表达的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因为曹操不断地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或许会顾虑“人满为患”;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像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说这种话也是作者用心周到的表现。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最后八句的前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像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确切地点明了此诗的主题。“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说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有些夸张。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总起来说,这首《对酒当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那个时代,曹操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其二

 《周西伯昌》是一首咏史诗,诗人意在借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的史事向内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迹。通篇以时间先后为序,结构层次分明:开头“周西伯昌”十五句写周文王,中间“齐桓之功”十五句写齐桓公,最后“晋文亦霸”十三句写晋文公。曹操写他们,强调了他们的功业和德行。此外还特别突出了他们虽然有盖世的功业,但始终尊奉天子的史事。

 在诗中,曹操赞颂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这样的成就伟业的历史人物,实际上是借他们来抒发自己的雄伟志向。周文王姬昌在殷朝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好形势下,犹能奉事殷纣,故孔子盛称“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但纣王亲信崇侯虎仍不免在纣王前还要谗毁文王,并拘系于羑里。曹操举此史实,意在表明自己正在克心效法先圣西伯姬昌,并肯定他的所作所为,谨慎惕惧,向来无愧于献帝之所赏;并大谈西伯姬昌、齐桓公、晋文公皆曾受命“专使征伐”,意在表明当时天下形势与当年西伯、齐桓、晋文之际颇相类似,天子命他“专使征伐”以讨不臣,乃英明之举。他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不想代汉称帝,他要效法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终守臣节的事迹。

 汉献帝曾下诏《册魏公九锡文》,全篇尽叙曹操之功,以为其功高于伊、周,而其奖却低于齐、晋,故赐爵赐土,又加九锡,奖励空前。当时汉献帝已成为傀儡,曹操大权在握。是否废帝篡汉,成为当时政治上的一件大事。有支持者,有反对者,也有以支持为名而其实是想让曹操成为众矢之的者。对此,曹操心里非常清楚。他在五十六岁写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谓“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曹操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并能发挥。鉴于齐桓、晋文当初虽能率诸侯以尊周,但终未能如西伯姬昌终其身而不代商纣,只是为儿子武王姬发创造条件,一旦天地人三才俱备,那就瓜熟蒂落了,不必操之过急而速招恶名。曹操暗欣自己深得文王精义,亦终其身奉事汉帝而不称孤道寡,故对孙权伺机上表称臣之用心,便洞若观火,使其计谋无所逞。当自己的臣下如陈群、桓阶、夏侯惇等亦诚意敦请曹操称帝时,曹操亦坚定地回答:“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遵循既定方针,实为曹操施政运筹之要略。

 这首《周西伯昌》是诗人从《史记·殷本纪》中采辑西伯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尊奉殷室“臣节不隆”的美德,从《左传》中掬取齐桓公“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晋文公“躬奉天王”“威服诸侯”的史迹,加以裁剪,成为诗章,既是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具体阐释,又是对内外敌对者“妄相忖度”疑其有篡汉自立之心的有力回击。

 曹操的四言诗,在《诗经》之后独树一帜。他的四言诗,句式整齐,有明显的节奏感。而这第二首《短歌行》不同,诗中主要主要用四言句式,但又有变化,如有少量的五言、六言句式,还有不少散文句式。这说明曹操在诗歌形式上,并不拘泥,而能灵活地根据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随时变化。

 曹操的《短歌行二首》,《对酒当歌》是咏怀,在对酒当歌的燕礼现场,就事兴感,即景抒情,心苞天下,思接千载,在沉郁悠长的忧思中,激荡着抗志任事的慷慨之气,抒发了为重建大汉王业而求贤若渴的情怀;《周西伯昌》是咏史,文笔质直,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以大事小而造福天下的大德,申明自己只有殚精竭虑扶佐汉室之志,而决无代汉自立之心。两诗珠联璧合,全面展现了曹操的人格、学养、抱负和理想,雄深雅健为其诗品

曹操的两首诗

观沧海

[魏晋]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①碣石:山名。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②澹澹:水波摇荡貌。

③竦峙:耸立。

④星汉:银河。

[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赏析]

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

[特色]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链接]

读《观沧海》 文/陈晓彦

月初,读到曹操的诗《观沧海》。初读时,未能领悟其内涵。但我还是将它背了下来。今天在车上,不知怎的想起,就顺口背了起来,也想想它的意思,觉得虽然不太压韵,但也有它的意境,将沧海之壮丽景象包含其中。于是,我回家后又翻出书来,找到这首诗,参照注解,仔细读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出观赏时的位置,临碣石而观沧海,简单明了。“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气势。“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沧海是何等广阔,日月星汉,又是多么的灿烂。读到此,使人不禁想到作者必也是一个大有作为,能叱咤风云的人物。

一首诗,往往能反映一个人当时的心境,甚至他本人一个时期的心情。关键是去体会诗的感情,诗的内涵,诗的气势。而这些,是要经过仔细的咀嚼方能体会到。像唐朝大画家阎立本,几次去看梁朝画家张僧繇的壁画一样,应该仔细观摩,方能体会其中奥妙。个中滋味总是在反复的品尝中才能渐渐渗透出来的。尤其是佳作,其魅力也正在于此。

短 歌 行

作者: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难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比喻用人要“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赏析

东临碣石①,以观沧海。水何澹澹②,山岛竦峙③。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④,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⑤,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⑥。

注释 ①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也有说当时的碣石山今已沉陷海中。曹操袭击乌桓的进兵路线是经由卢龙塞(塞道自今天津蓟县起,经喜峰口,东至冷口)直插柳城,回师途中曾经过碣石山,故有登临之举。 ②何:多么。澹澹:浩荡平满的样子。 ③山岛:指碣石山,当时的碣石山在海边上。辣峙(sǒngchì耸斥):高峻挺拔的样子。 ④萧瑟:秋风声。 ⑤星汉:天河。 ⑥幸甚二句:是乐工合乐时加上去的,并无实际意思。《步出夏门行》全诗四首,每首后面都有这么两句。幸,幸运。至,极。

赏析

《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古乐府《相如歌·瑟调曲》。“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书·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解(章)。当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东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关于曹操东临碣石,过去多以为是北征乌桓去时的事,其实,这种看法与史实不符,不可置信。我们用《三国志》《武帝纪》和《田畴传》的记载来核对,曹操当时是在北征乌桓的归途中登上碣石的,因为去时逢大水,傍海大道不通,他只好改道走徐无山那条小路前往辽西。“九月,公引自柳城还,……十一有至易水”,他应在这年(207)九月或十月初“临碣石”、“观沧海”。至于碣石山位于现今何处,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或以为此山已沉入现今河北省乐亭县境的大海中,或以为就是现今河北省昌黎县北的碣石山。不管怎样,在曹操登临时,它应是傍海一带较高的石山。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何其,今言“多么”,是叹美之词。“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在我国文学史上,由于作家的世界观和处境等种种原因,自宋玉《九辩》开悲秋文学的先声之后,多少骚人墨客因秋风而临风洒泪,见落叶而触景伤情!然而,曹操却能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参见《古诗归》卷七钟惺评语)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霸气”当然是讥评,但如果将“霸气”理解为统一中国的雄心,那么,这种艺术鉴赏的眼光还是可取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值得指出的是:客观自然景物反映到诗人头脑中,必然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理解、融会、取舍、强调,然后形成艺术的产品。这种产品,既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凝结。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即使是纯属写景之作。因作,即使是纯属写景之作,也不可能是纯客观的照相式制作。

另外,曹操现存二十余首诗,虽然用的都是乐府旧题,但内容却是全新的。沈德潜指出:“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古诗源》卷五)这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是一个大胆的突破。这种重视反映现实生活,不受旧曲古辞束缚的新作风,大大推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精神的发扬。曹操这个功绩,也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