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格的条件?

2.天要亡我下一句是什么

3.“君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是崇祯说的吗?

4.李广为何难以封侯?

从格的条件?

非战之罪什么意思-非战之罪下一句

⑴ 怎么看八字从格

日主己土无根,无印,年干官星透出为从官格,酉冲卯官根是这八字之病。版

不会残,那有那么严重,申子合权水生那个卯木那会残。最多手脚或者头部有些小伤。但有损贵气,加上运气行三十年带水之火。更损贵气,也是财星旺地富气是有的。戊寅,己酉运就不吉了,防范一点。

(婚姻还有些波折)

⑵ 喜用神分析:此命日元弱极,弱之极者,不可扶也,是为从格,只能顺从八字中旺盛的五行,不可再用水木生

这个八字日元有印,地支有根,怎么可能是从格?

⑶ 八字从格是什么意思

传统命理对从格的认定, 有极其严格的标准, 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论从, 当然在某些条件下,不能完全符合严格从格的定义时, 也有所谓假从格的成立. 滴天髓有云“从得真者只论从, 从神又有吉合凶,化得真者只论化,化神还有几般话, 真从之家有几人,假从亦可发其身, 假化之人亦多贵, 异姓孤儿能出类”

(1)八字以日主为我, 比劫与正偏印为我党, 而食伤财官为异党. 一个八字当作除了日主之外, 如果毫无我党,全为异党, 日主完全无依, 那必然得弃命而从他党了. 所谓的弃命, 我有一个比喻,可以让我们对所谓“从”的观念,有些新的启发.

当某一个人为贼人所擒, 被关在贼窝当中, 举目无亲, 无依无*,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之时, 此人唯一的自存之法, 就是所谓的“弃命以从”, 完全忘了自己的存在, 一切依贼人之命是从, 他叫你做什么事你就去做, 不要问为什么, 更绝不能反抗, 那么贼人看你还有一点利用价值, 也就不会杀你, 你就有机会得以苟延残喘了.

在这种情况下, 你绝对不能与贼窝外面的人暗通款曲, 你如果主动向外去找了兄弟朋友(比劫),或是你的母亲(正偏印)作帮手,那么贼人肯定会认为,你绝对不会再心甘情愿对他们低头以从, 这时你就没有利用价值,他们就会开始考虑是否要把你给干掉了.

(2)假如你这个八字是从官杀格, 结果你不仅找了母亲兄弟朋友来帮忙, 甚至还找来了贼人的克星--- 你的儿子(食伤)来, 因为你的儿子身强力壮,有能力把贼人官杀给宰了, 这时候你当然就不会再任凭贼人的 布弄 了.

同样的从财之格, 不能见比劫来克财, 从儿格不能见印来坏食伤(但因比劫生食伤, 所以从儿可以见比劫.故滴天髓才说“从儿不论身强弱”,但绝对不能见印).

所以从格的条件很简单.

1. 月令本气必需就是所从之物(要从财月令必须是财, 从官月令必需是官,从儿月令必需是食伤), 而且月令一定要透出天干才能得用, 否则不从. 2. 必须没有印与比劫, 日主势孤, 才能论从(从儿例外可见比劫) 3. 被从之五行不能被克, 从官不能见食伤, 从财不能见比劫, 从儿不能见印.

符合以上的条件, 才是真正的从格, 至于在假从格方面, 滴天髓亦有云“阳干从气不从势, 阴干从势无情义”, 对于日主为甲丙戊庚壬这五个阳干日主, 只要四柱中有任何一点比劫与印之助, 阳干日主就绝对不会舍命以从, 故而对阳干日主的四柱, 绝对不可以随便论从格. 至于乙丁己辛癸这五个阴干日主, 如果干支有单一比劫或印, 但是在其它干支完全没有得到生助者, 则可以假从入格.

基本上从格有一定的规矩, 四柱是不可随便论从的, 必须要在很严格的条件下才可以论从格.

1 乾壬子乙巳戊午戊午

运:丙午丁未戊申

⑷ 从格喜忌

最近遇到一些命局,日抄主弱,食伤极旺的格局,用扶抑无法平衡,成为从儿格。对于这些从格,不了解八字的人或初学者往往判断失误,适得其反。而且一般都是用错极其危险的。特别是“缺什么补什么”这种想法,将酿成大错。命局判别千万谨慎,不可草率。

仅格局看不出八字好坏。因为任何格局,都有好的配置或不良配置。从儿格也是如此,要看是否对此格局维护得好。

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1

食伤秉令且透干,若月提主气不是食伤,那么应该是地支相会成食伤局。2 局中必须有财。3

局中没有正偏印和官杀。这样的命局全无官杀,食伤极旺,有财,成为真从儿格。当格局为真时,遇比劫、食伤、财都会好运。遇比劫为贵,遇财为富。真从儿格,即使遇印和官杀,虽不是好运,也不至于破格。

若局中有官杀、印一粒虚浮或藏支不透,则为假从儿格。这种格局遇比劫、食伤、财格局可以维护。但是道路多坎坷。而遇官杀、印则破格。遇印则破财,遇官杀则闯祸。

若局中无财,女命无财通关,则克夫太重,恐怕孤寂。男命也必须有财方吉,即使藏支也可。

特殊情况,甲乙日主的从儿格,命局有印反为喜。

以上仅是一般规则,具体命盘每个人不同,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别。

⑸ 八字从格是什么意思

这八字没有从格,从格的条件是八字中没有印比出现,你看看年下正印,时辰丁火比肩,乙木正印,都是能帮身扶身,入不了从格,这个八字属于正财格

⑹ 从格之命是什么意思

太专业了

如果别人告诉你的,你不必理会。为了满足你的好奇心我只能简单说回几句,关键是太难解答释了,首先你要知道人的生日用干支纪年法是可以换算出八个字的,就是人们说的八字,这个八个字组合有很多种,但是有一类八字组合是很规矩的,符合一些特定的标志,那就是从格了。对于一个不懂命理知识去问问自己命运的人真的没有必要掌握,如果那位先生和你说这个,那就是在卖弄,吾辈以为不耻

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爱好去找书看,一句说不清。

⑺ 请问八字从格是什么意思

从格就是日子失令、失势、失地、无生、无助、孤家寡人,

服从大局。

⑻ 什么八字叫从弱格好吗

传统命理对从格的认定, 有极其严格的标准, 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论从, 当然在某些条件下,不能完全符合严格从格的定义时, 也有所谓假从格的成立. 滴天髓有云“从得真者只论从, 从神又有吉合凶,化得真者只论化,化神还有几般话, 真从之家有几人,假从亦可发其身, 假化之人亦多贵, 异姓孤儿能出类” (1)八字以日主为我, 比劫与正偏印为我党, 而食伤财官为异党. 一个八字当作除了日主之外, 如果毫无我党,全为异党, 日主完全无依, 那必然得弃命而从他党了. 所谓的弃命, 我有一个比喻,可以让我们对所谓“从”的观念,有些新的启发. 当某一个人为贼人所擒, 被关在贼窝当中, 举目无亲, 无依无靠,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之时, 此人唯一的自存之法, 就是所谓的“弃命以从”, 完全忘了自己的存在, 一切依贼人之命是从, 他叫你做什么事你就去做, 不要问为什么, 更绝不能反抗, 那么贼人看你还有一点利用价值, 也就不会杀你, 你就有机会得以苟延残喘了. 在这种情况下, 你绝对不能与贼窝外面的人暗通款曲, 你如果主动向外去找了兄弟朋友(比劫),或是你的母亲(正偏印)作帮手,那么贼人肯定会认为,你绝对不会再心甘情愿对他们低头以从, 这时你就没有利用价值,他们就会开始考虑是否要把你给干掉了. (2)假如你这个八字是从官杀格, 结果你不仅找了母亲兄弟朋友来帮忙, 甚至还找来了贼人的克星--- 你的儿子(食伤)来, 因为你的儿子身强力壮,有能力把贼人官杀给宰了, 这时候你当然就不会再任凭贼人的 布弄 了. 同样的从财之格, 不能见比劫来克财, 从儿格不能见印来坏食伤(但因比劫生食伤, 所以从儿可以见比劫.故滴天髓才说“从儿不论身强弱”,但绝对不能见印). 所以从格的条件很简单. 1. 月令本气必需就是所从之物(要从财月令必须是财, 从官月令必需是官,从儿月令必需是食伤), 而且月令一定要透出天干才能得用, 否则不从. 2. 必须没有印与比劫, 日主势孤, 才能论从(从儿例外可见比劫) 3. 被从之五行不能被克, 从官不能见食伤,从财不能见比劫, 从儿不能见印.符合以上的条件, 才是真正的从格, 至于在假从格方面, 滴天髓亦有云“阳干从气不从势, 阴干从势无情义”, 对于日主为甲丙戊庚壬这五个阳干日主, 只要四柱中有任何一点比劫与印之助, 阳干日主就绝对不会舍命以从, 故而对阳干日主的四柱, 绝对不可以随便论从格. 至于乙丁己辛癸这五个阴干日主, 如果干支有单一比劫或印, 但是在其它干支完全没有得到生助者, 则可以假从入格.(3)八字算命中的从格,就是日主极弱已帮扶不起,或日主极强已克制不了的格局。日主弱之极帮扶不起,谓之从弱,日主强之极克制不了,谓之从强。从格讲的是“一面倒”,它体现的是唯物辩证法之“物极必反”的原理。 (4)从格分从强、从弱两种状态。 从强:就是日干旺,局中制身之物根伤或无力,是谓从强。 从弱:就是日干弱,局中帮身之物根伤或无力,是谓从弱。

所谓从弱,就是举手投降,就是要放弃自己的特性,全部服从旺神。

举例来说:古代交通闭塞,资讯落后,偏远山区,绿林豪杰各霸一方,他们常常带领手下唆罗下山洗劫,除了劫财还会劫色。假如你是个千金**,身娇体贵,现在被山上,要你做押寨夫人,你怎么办?其实路只有两条:要么把心一横,一头撞向墙上,殉节了事;要么一切服从—走“从格”路线,做起押寨夫人来。于是,除了自己的丈夫外,其他的二把手、三把手以及众哄罗,见了你都会赏脸三分,拱手行礼,尊称一声“嫂夫人”,这方圆百里的山沟,也都成了老娘的天下。如此,总好过把头掩向墙上,就是了怕也没人替你立贞节牌坊吧?此为从格中的从弱格。

所谓从强,就是自党独霸天下,其气甚专。古书分析从强格的喜忌时这样说:“是谓昆仑之水,可顺而不可逆也,必须顺其势而引为用,故喜印袅劫比。”也就是说,从强格的人喜别人顺他迁就他,不喜别人逆他阻挠他。他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强者,如果运行印比,即大家都来帮助他,时势造英雄,他自然会一往直前。所以,从强格若能运顺,不大贵也大富;若运行官杀绝道,或运行财才泄气,即使强悍如西楚霸王的项羽,也会叹一句“天要亡我,非战之罪”;若运行伤食,还可以制住官杀,绕过阻力获致成功。此为从格中的从强格。

从格行运的特点是:如果运顺,发起来是大发;如果运逆,衰起来是大衰。以上就是从格的概念及八字从格的解释。

⑼ 从格标准如下:

没有那么复杂,也没那么多从格!身弱者印比无力并财丶官丶食得令化身才是从格!

⑽ 从格什么意思

应当是人格吧?人格数又称主运,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影响人的一生命运。是三才之一,天格,地格,人格,人格是对你的一生最重要的一个1

天要亡我下一句是什么

这句话的下一句是“非战之罪”。

“天要亡我,非战之罪”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是因为战争的原因,天意要灭亡我的话,那么即使在战斗中取得胜利,也并非是我的战斗之罪过”。

天要亡我”表示一种无可奈何、无法逆转的命运,而“非战之罪”则是对这种命运的一种解释和辩白,强调自己并非因为战斗中的错误而遭受惩罚,而是因为天意如此,无法避免。

“君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是崇祯说的吗?

是的,崇祯临前,咬破手指所写的血书,至今读来让人泪流满面:朕后,摘下皇冠,披头散发,没脸去见列祖列宗。贼军可以随意分裂我的尸体,但请不要伤害一个百姓,他们是无辜的!同时留下一句:“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此句与一代霸王项羽临终话语何其相似: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部克襄阳、荆州、德安、承天等府,张献忠部陷蕲州,明将左良玉逃至安徽池州。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北京危急。初四日,崇祯帝封吴三桂为平西伯,飞檄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

六日,李自成陷宣府,太监杜勋投降,十五日,大学士李建泰投降,李自成部开始包围北京,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太监曹化淳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

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崇祯帝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北京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太监王廉急告皇帝,崇祯帝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民尔!”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被一剑刺。

崇祯帝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回宫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他又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

周皇后也哭着说:“妾跟从你18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妾怎么敢不?”说完解带自缢而亡。崇祯帝转身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

崇祯帝召来15岁的长平公主,流着泪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说完左袖遮脸,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她的左臂,接着又砍伤她的右肩,她昏了过去。同时也挥剑刺了自己年仅六岁的么女—昭仁公主。

崇祯帝又砍了妃嫔数人,并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张皇后自尽。懿安张皇后隔帘对朱由检拜了几拜,自缢身亡。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然后崇祯帝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

三月十九日拂晓,大火四起,重返皇宫,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此时天色将明,崇祯帝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崇祯帝说:“诸臣误朕也,国君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

崇祯帝吊前于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好学不倦

崇祯帝还是一个好学不倦的皇帝,博览群书,举凡《四书》《五经》《资治通鉴》《通鉴纲目》《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皇祖明训》《帝鉴图说》等典籍几乎朝夕不离手。他还命令武英殿中书,画历代明君贤臣图,写《正心诚意箴》,制成屏风,分别安放在文华殿、武英殿,以便随时激励自己。

年号起名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四日,即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后十余日,朱由检在皇极殿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崇祯。

在选择年号问题上,朱由检颇有斟酌。当时阁臣提供四个年号供他选择,一为“乾圣”,朱由检说“乾为天,圣则安敢当”;二为“兴福”,朱由检说“中兴甚好,亦不敢当”;三为“咸嘉”,朱由检认为“咸旁为戈,今方欲息干戈,勿用”,于是选择崇祯为年号。

僧尼相配

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天清军内犯,兵部主事沈迅提出了一个荒唐的建议,请求崇祯帝以天下僧人配尼姑,编入里甲,三丁抽一,可得兵数十万。崇祯帝居然认为沈迅的建议十分有理,其言可行,立即将沈迅改任兵科给事中。

占卜迷梦

一夜崇祯皇帝梦见人写个"有"字,便叫宦官悄悄去拆字以占吉凶。那太监刚说拆个"有"字问军国大事,先生就说:“不好!‘有'字是大明江山已去了一半。 ”

密室藏画

崇祯帝上吊后,在其身上的遗言旁边又有一行书写到:“文武百官全都倒东宫行在去。”原来崇祯帝以为内阁诸臣已经看到了他所写的朱书,却不知道实际上内传将朱书送入内阁时大臣们早已四散逃命了,内侍放在桌子上便走了,因而文武群臣并没有一个人知道此书。

当初大内中有一间密室,看管的十分严密,相传其中有刘诚意所藏的秘记在内,说没有重大变故不能随意开启。到此时,事情紧迫,众人开启来看,看到是一副绘图三轴,最末一轴图像酷似崇祯帝模样,身穿白背心,光着左脚,披头散发悬在空中。于上吊后的崇祯帝的情况没有任何别。

大明陪臣

崇祯十七年,有个朝鲜人崔孝一来到在北京昌平县城外的崇祯帝墓前,绝食七日而。像这样微不足道的事,中国史书是绝不会记载的,但朝鲜的正史和野史却大书特书,赞美这人是“千古义士”。

百度百科-崇祯帝

李广为何难以封侯?

在《史记》对李广的英勇还有这样的描述:冲陷折关及格猛兽。所以在后来一提起李广,所有的人都会挑起大拇哥说:牛牛牛

以至于王昌龄在他的《出塞》诗中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广的威名可以说名扬千古。

随便翻一下唐诗我们还会发现其他大诗人对李广的追捧,高适《燕歌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而唐初四杰的王勃在《滕王阁序》更是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来表达自己身世的艰辛和对李将军的叹息。

李广是这样强的一个将军,当他是个小兵时,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当他是个将军时,带领数百人以空城之计,迷惑数千匈奴骑兵,还主动出击射杀对方大将,然后潇洒离去。

当他赋闲在家时,外出打猎,竟然一箭射进石头。当他被抓时,竟然在数万敌人中翩然离去,还斩首甚众。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专业能力极强的将军,却到也没能升职加薪,而且以不太光彩的情形去。

元狩四年,既公元119年李广随卫青出击匈奴,因迷路贻误战机,愤恨自杀,那一年他60多岁,没有战功,没有侯爵,只留下一句悲怆的话: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不但没有升职,就是在《史记》中对李广战功的描述也及其贫乏。

第一次立功,他还是小兵,史书这样说“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好吧这是一个格斗能力很强的小兵。

第二次立功,随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史书这样描述“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就两个字我们再次承认李广擅长格斗。

这两次轻描淡写的立功之后,翻遍《史记》我们再难看到李广还取得什么功绩。

摆空城计,射石头,被抓后逃跑,这所有的一切都已及其魔幻,美丽的笔触向我们传达着一个无畏、无惧、英雄、强悍的将军形象。却将李广所有的失利,无战功隐藏其中一笔带过。

在《史记》的最后李广还得到了这样的评价: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如此高的评价,在后人眼中神一样的存在,这个李广李将军为什么会终其一生也没法升职呢。答案很清楚就是“无功”在汉武帝一朝军功是重要的升职利器,而李广在成名后却没有立下哪怕一丁点的战功。

这就很奇怪一个这么强的将军怎么就是无法立战功呢。汉文帝曾经对李广说: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可是汉武帝实行“寇可往,我亦可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政策的时候,李广数次出兵却都以失败告终。所以汉武帝就评价李广,说他“数奇”,用现代话说就是这人太倒霉是个扫把星。

王维也在《老将行》中说“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看来运气差是李广失败的根本原因了。

可是这种归于天命和命运的说法好像不太能被现代人接受,毕竟我们知道“扼住命运的咽喉”这样的道理。所以我们还是要从李广的个人事迹中找点蛛丝马迹。

景帝时期,吴楚七国之乱,李广取旗后被封上谷太守,不久就被平调上郡太守。而原因则是这样的:

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这时我们不妨分析一下。

第一、景帝时期国力弱与匈奴以和亲为主。

第二、李广自负其能,比较自大。

第三、匈奴日以合战,李广每天和匈奴打仗,全是被迫的防御吗,不一定吧?

第四、恐亡之,害怕失去李广,平调上郡太守。这里是真的害怕失去李广吗?

所以结果大概是,李广自负,出击匈奴,与和亲不利,容易挑起事端所以平调走。之后在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各地当太守,没有升职过一次。《史记》说的比较隐晦。

“皆以力战为名”初看好像是他立功了,其实不然,这个翻译出来就是“全部因为好打仗出名”。结果是好打仗,打来打去一直平调,原因是什么?不符合国家大政方针,你小子做防御可以但是太好斗,长期待在一个地方你还不惹出来麻烦!因此一直平调。

当然这里我们还有一个例子证明李广的这种自大,不顾全局。

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陇西太守正是这一段平调时期的故事,李广诱降800羌人然后诈杀。试问这与和亲政策是否相悖?

自大自作主张还能从另一件事中看出来。

元狩四年,李广随卫青出征,那时李广年事已高,而且留下了“数奇”的名声。所以汉武帝让他打侧应。原文摘录如下: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典型的不听指挥,原因是什么?还是自大!自以为可当单于,便不听军令结果贻误战机。综合上面的事情,李广自大,自作主张,不顾大局的性格跃然纸上。

李广不但自大、不听指挥而且他个人心胸也有些狭隘。

当他“平明寻白羽”的时候,一次外出晚归,经过霸陵因为不合汉制,霸陵尉不予通行。李广便问他“你可知道,我以前是将军”,霸陵尉回答“别说以前是将军,就是现在是将军你也不能过。”。这里霸陵尉的话好像不太好听,但至少他在做自己的工作,而且严格执行。结果是什么?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因为这么一点个冲突,李广记仇了,李广报复了,灰复燃后,他了。

这样的情况,与他同时期的韩安国也遇到过,而人家这么说“公足于治乎”意思就是你这样的小人物,我犯得着跟你计较吗?

这一件事儿来看,李广不但度量小,而且阴险狠毒,这和之前诈杀羌兵800又如出一辙。试想这样的行为,汉武帝会不会知道?如果知道这样的人汉武帝敢不敢用?

不顾大局,我行我素,小肚鸡肠,心狠手辣。李广除了英勇善战外,在《史记》中留下的就有这些。所以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一开始“格猛兽”的评价应该是对李广最中肯的评价,李广乃是一猛兽也,小规模战役冲锋陷阵则可,集团作战需要顾全大局的时候,李广就“数奇”了。

严格来说李广如同一片铁锈,个人能力极强,为人则太差,《史记》说他很守部下爱戴,那也只是小团体,同级别高级别的将领或许对他一肚子的不满。

自大的性格,长期没有战功,不能封侯的现实,对李广本人的心理也有极大的打击,所以当他最后一次出征就完全我行我素急功近利了。而且变得怨天尤人满腹牢骚,所以他的时候说: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这和当初项羽乌江自刎:“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有什么区别?